不支持Flash
|
|
|
中国有蓝筹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 11:36 当代金融家杂志
【观点争鸣】 -当前在二级市场培育蓝筹股,比较现实的途径就是用市场化方式改造国有企业。 -中国很多蓝筹虽然规模大,但流通量很小,因此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蓝筹股。 -当前股票市场过热,与所谓蓝筹股的价格被高估有很大关系。 -尽快释放国企大盘股的流通量以增加供给的方式,短期内不大可能让股市降温。 -解决中国蓝筹问题,不可能等待私有化概念隆重登场,最可行的是尽快加大国企蓝筹的股票流通量。 祁斌: 所谓蓝筹,核心是讲上市公司比较强大。强大主要表现在比较健康,有可持续的盈利能力,表现为市场竞争力强或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转型能力强,等等。谈蓝筹板块建设,实际上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层次。一级市场的培育机制主要在于优化能够筛选代表国民经济主体的优秀企业上市,二级市场也应在蓝筹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心的环节是强化资本市场的市场约束机制。 当前在二级市场培育蓝筹股,比较现实的途径就是通过资本市场改造国有企业。在我看来,国有企业上市了总比不上市要好。 我认为,国有企业没有搞好、搞不好的问题,只有能不能搞得更好的问题。一些东欧国家的做法是把国有企业都私有化,并不见得效果就好,更何况还会引发社会的动荡。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核心,就是让它走上市的道路,在市场约束下变得更好。 市场约束有很多方面,核心的约束之一就是股价表现。如果一只股票业绩比较好,市场会引导更多的投资者来买这只股票,很多社会资源也会聚拢过来,优胜劣汰的机制也将逐步发挥作用。如果这个上市企业还有良好的股权激励的话,更多优秀人才也会在这种机制引导下聚集过来。 市场约束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并购。我认为,后股权分置时代并购应该比较活跃。不 好的企业可以被别人收购,从而降低企业和经济体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整体经济效率。 市场约束的第三个方面是退市机制。美国现在一年大概有上百家退市,中国应该慢慢也走出这一步。否则,上市公司变得没有风险了,不仅不利于真正蓝筹股的培育,也会大大降低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华生: 中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应该出一些有国际竞争力的蓝筹股,但目前还没有。因为中国的“蓝筹”基本都是大国企,是靠国家财力扶持的垄断企业。它们在参与竞争的时候,说不清楚是企业实力的竞争,还是国家财力的竞争。 到底什么是蓝筹股?我也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虽然中国还没有世界一流企业,但也有很多好的企业。然而,好企业不等于蓝筹股,因为蓝筹股是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个说法。 首先,蓝筹股肯定是规模比较大、素质比较优良的股票。蓝筹股素质优良,并非只体现在正向盈利能力上,也体现在反向抗风险的能力上。蓝筹不意味着不会亏损,它的经营也会有波动,甚至也可能会濒临倒闭,但它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强。 其次,蓝筹股的市场流通量一定非常巨大,因为从市场化角度来说,流通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国外,流通量与规模大基本同义。但在中国,由于多年的股权分置,造成中国的很多蓝筹概念虽然规模很大,但流通量却很小。也正因为此,我认为中国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蓝筹股。比如中国工商银行(601398),瞬间的市值曾经超过花旗银行,但是它在国内流通的部分还不到其总盘子的3%,甚至没有达到国有大企业的流通股票要达到总盘子10%的上市规定,更远低于一般企业的25%。 从蓝筹股这一个点上,已经折射出很多政策和制度设计上的问题。例如,当前股票市场为什么会过热?我认为与所谓蓝筹股的价格被高估有很大关系。国内被誉为蓝筹的一些大盘股,在国内仅上市了总流通量的百分之几,人为造成供给稀缺,同时价格也很容易被操纵,不仅造成了这些蓝筹股自身价格虚高,更由于它们是蓝筹概念,也助推了整个市场价格上涨过快。 赵锡军: 我认为,在培育中国蓝筹股的问题上,思路其实可以放开一点。即便是像刚才各位所说,中国很多传统企业至今还是是国有控股,利润空间来自于制度红利,这些在中国的蓝筹阵营建设中依然有很积极的作用。 首先,如果连这点特点都没有的话,我们的市场与印度企业、巴基斯坦企业有什么差别呢?正因为有了这个优势,我们才有了比他们强的地方。其次,尽管这个优势与在美国上市的好企业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也不能立刻放弃这个优势,而必须在保持这个优势的同时,再创造其他优势。即先在竞争中杀开血路,在实现较高积累的同时,完成改制和转型。 左晓蕾: 刚才各位专家谈到了多种培育中国蓝筹股的途径,有观点认为,蓝筹需要释放现有的股份,以增加整个市场的供给,这在短期内并不容易实现。对此我有一个建议:在采用增加供给的方式来解决当前股票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时,一定不要寄予太大希望,因为这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不能一下子把像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这种大企业的未流通部分都抛出去,这将是很可怕的事情。 实际上,短期内股票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不完全是供给短缺问题。资本市场的供给与商品市场很不一样,前者是为了赚钱,后者是为了消费。商品市场背后的效应曲线是有限制的,比如吃两碗饭就饱了,不会吃一百碗饭把自己撑死。这样的供给很容易找到均衡点。超过均衡点以后,价格就会下来。 但股票市场短期内还找不到供求均衡点,因为它是一个赚钱欲望问题。假设欲望后面的效应函数是无限的,也就是说,赚了1000万后还想赚1亿,再赚10亿,短期内什么样的需求速度能够找到它的均衡呢?因此我的结论是:用增加供给的方式在短期内让股市降温,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泡沫积累风险的速度太快,而为了避免泡沫破灭,有人就想到用增加供给去压火。然而,增加供给就像是易燃的稻草,很有可能成为导火线。弄不好会导致金融危机。 华生: 解决中国的蓝筹问题,不可能等待民营化甚至私有化概念隆重登场,因为客观地说,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够蓝筹标准。当前最可行的第一步就是改造已经上市的大国企;先不用急着做私营化改造,因为有很多政治和社会问题羁绊,而是要尽快加大股票的流通量。增加流通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第一,可以大规模减持国有股。第二,把必须持有的那部分资金给社保基金,社保又可以投资,这样一来,资金并没有被抽走。因为社保的投资形式,既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公司债。 总之,要想办法先把主板市场的国有股大量释放出来,特别是进入沪深 300指数的股票,必须大量减持国有股,然后让投资基金去持有。一开始,这些股票的流通量不用释放到像美国那样70%~80%都是投资基金持有的程度,那样的话我们的市场承受不了。第一步只要能放到15%~25%,市场供求关系就能得到可观的扭转。在我看来,这既是往蓝筹股方向走出第一步,又跟我们宏观调控方向是一致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