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樊纲: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 14:00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7年8月28日,由埃森哲主办、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07卓越绩效企业论坛”在北京嘉里中心召开,新浪财经直播了本次论坛。以下为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做主题演讲。

  樊纲教授: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上午听了一段,因为市场、企业越来越复杂,我个人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争取谈谈跟企业有关的事情。

  首先今天这个会议,埃森哲公司推出了一套卓越企业的标榜,同时也有更多企业和国际上一些坐标在普及,我觉得这个事件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中可以对照出差距和很多问题,我想讲一点,今天上午也有人讲过了,拿中国的人企业跟外国的企业比的时候,确实看到我们中国企业还是初级阶段的企业,是发展第一阶段,很多是第一代企业家的企业,有很多东西确实不可比,如果说我们中国的企业已经是世界几百强怎么强,利润这么高,那么我们什么经济学院什么都没用,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某一个过程,需要改进,竞争力才能有所提高。

  但我也不赞成说中国企业没这个、没那个,中国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我们企业还给谁打工什么的,我们早晚会朝着那个方向走,但毕竟要经历一些过程。有些事情在这个阶段容易忽视一些问题,也就是初级的高增长阶段这个过程,我们的企业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认清这个过程中的问题。

  中国企业跟印度企业比较也是很时髦的事情,比如说TATA,TATA是130年的企业,印度尽管有很多制度,也有计划经济,但毕竟印度经济这130年来的制度是连续的,让富人剑桥留学的阶级一直都没有变,但我们大部分都是92年以后的经历,10几年的经历,是在中国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印度还有英语、法律制度,让我们的企业马上变成国际的企业,在国际上呼风唤雨、运用自如我想也不现实。刚才说印度的人都到剑桥留学,那我们第一代企业家的儿子刚从剑桥留学才回来,所以这个过程都必须要经历。

  这是第一个话题,第二个话题大概全国、全世界都在讲,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火,又一轮火起来了,不光是楼市房市,还包括股市,相关的问题就是中国什么时候会被……,从中国增长的各种要素的角度看,我个人看还需要我们努力,8%以上的增长再有30……我们研究所也在研究,包括资本、包括劳动、包括制度、包括技术的改进、市场的开拓、外资、包括国际市场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应该说今后至少20年继续存在,比如说我们看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比如说劳动成本比较低、劳动力比较便宜,我们过去转移2.5亿的劳动人口,现在仍然有1.5-2亿人等着转移,尽管现在有点出了蓝领工人工资上涨,现在又有新的工人工资上涨。

  然后是资本,这是一个不太好讲的问题,一大堆问题资本太多,发展中国家储蓄没了,现在我们的一大问题是储蓄占了GDP的50%,这个趋势有些制度看来慢慢还得改。

  然后也有新的因素正在逐步逐步形成,包括技术、管理,包括各种咨询公司和国内咨询公司也在中国市场做改进,这些新的因素,创新的能力正在逐步形成,通过20几年的积累,我们的企业到了一定的程度,过去创新也就是创创前三代、前两代的技术,现在的创新是真正的创新,因为已经走到前沿了,因为一个产业一个产业逐步具有世界级的竞争力,也许我们的生产要素、劳动成本高一些,但其它的因素也是一样,所以这些因素说起来有10几个20个因素,当然也有很多负面因素,都在考虑之内,但这些体制都会逐步逐步的变成正的。

  分析过去30年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金融,过去30年我们的银行被大量外债所困扰,现在大量的外债已经清除了,对这点我个人是很乐观的,如果火的话,还有一阵可火的。机遇是有,而且有很长的时间可以走。甚至外商会问我,是不是我来的太晚了,你们都把蛋糕瓜分了,也许外资现在直接投资越来越少了,中国企业自己直接投资越来越多,但股权投资、金融投资,中国市场越来越开放,另外还有其它的资金,仍然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

  但是,就怕被什么事所打断,中国30年没出现大的危机,今后更多会受经济周期的困扰,从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觉得值得警惕,97-99我们3、4年的通货紧缩,当年信贷紧缩,现在也可以看到当时美国还在谈 financial crisis,就是我国导致了通货紧缩,西方世界大萧条之后没有见过哪个国家紧缩了,一个是我国一个是日本,日本是因为经济泡沫破灭,而我们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我看法那时候并不是亚洲金融经济危机,是我们自己,银行体系坏账占到全部贷款的50%,拖累了我们有一个衰退,这是我们要想的具体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基础仍然很脆弱,差距这么大、问题这么多,如果被一次危机所打断,在我来说可能不是周期的问题,而是有危机没有周期的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出局了。那我们能不能在经济热、火的时候多谈一点危机、多谈一点风险,而不要像当前有些国家火的时候的口气,我们中国特色,我们就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波动,我们就是一直涨,就是往上涨。我们要吸取其它国家的教训,多分析点原理、多分析点问题,包括企业的风险,我想这样会使增长反倒快一点,因为像增长快一些,如果幅度大一些,日本15年都没缓过气来。现在我们之所以这么好,其中一个原因是03、04很火很热的时候,投资40%、50%的时候采取点措施压制你,就没形成太多的增长,然后这两年就实现了软着陆,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今天上午有很多学者讲盛世危言的事情,我们也在高增长的时候多想点危机、多想点困难、多想点问题,大概分析一下现在的风险在什么地方;第二从企业的角度,看有多少股份是虚的;第三,在高增长时期结合世界各国的经济教训,高增长时期企业面临特别的危险和风险在什么地方。

  宏观经济的风险,现在主要的风险确实,第一是经济结构失调,顺差太大,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太多,发展中国家碰到钱太多的问题,前几年还记得韩国电视上的新闻看到,韩国老百姓把手绢拿下来帮助政府还款。中国现在14000亿外汇储备,第一个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我个人倒不是太悲观,现在5.9%的通货膨胀,4.4%是食品价格上涨,0.8%、0.9%是房租,制造业只有0.1%、0.2%,现在中国消费品的主体部分要搞点通货膨胀还真不容易,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失衡,而是因为世界上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生物能源,也就是玉米转化,这导致了玉米价钱上涨,然后又导致了饲料价格上涨,然后鸡蛋价格上涨,然后猪肉价格上涨,现在食品价格也都在上涨,巧克力、牛奶都在上涨,都是因为饲料方面的原因。就是说如果这个判断是对的,到了四季度通货膨胀的指数就会下来,我不是说没有这种可能,当然这么些问题首先要讲通货膨胀,不要说是我说的通货膨胀不是问题,通货膨胀是问题,但就目前来看压力并不是太大。这么多钱,在产品市场上没有产生结果,那在哪产生结果啊,刚才讲生产资料价格正在趋于下降,至少是平稳的,包括原材料价格如果不上涨的话,这么大的流动性,最近20、30年来世界经济波动的经验教训都是因为财产的泡沫导致了破灭,一个是股市、一个是楼市房产,最近美国第一轮是IT(泡沫),这一轮是住房泡沫,这就容易产生财产的通货膨胀的问题。

  这么多年中国制度的改进让市场逐步逐步成熟,如果能够防住股市、楼市的泡沫,当然完全没有泡沫这个很难实现,但是波动小一点,我们增长的持续时间就长一点,受到的危机打击就可能小一点,我们持续的时间就长一点。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这是上上下下都要警惕的事情,当然企业你做你的,企业总是要投资、总是要向前发展,但是可以不管宏观的事情,但是我想第一宏观的事情是大家的事情,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着所有人,因此这在政府公共服务的意义上,为什么叫宏观呢?为什么让一个公共的部门来做它,当然你可以找空子,找机会,但是你作为企业,我想你至少有点宏观的关注,关注波动在什么地方,你说现在波动在最低点,那我也不知道,老说股市热,说不是我说的,而是巴非特说的。当然我们还正在出现另一个股市过热的现象,一旦股市过热开始批判经济学了,上一轮美国就开始批判经济学了,我们是新经济,我们只涨不跌,有涨有波动,那时候股市一定爆热,只要关注这些迹象的存在。

  然后企业研究这个战略、研究那个战略,我们还要学一学发达国家的经验,我想这也是我们落后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软件战略、动态战略,在整个经济波动当中要有应对波动的战略,第一要防范风险,第二把整个波动纳入到你的规划中,在热的时候不是一下子都绷的很紧,当冷的时候就可以继续扩大,那时候怎样扩充啊?你可以扩张,怎么把握这个节奏,一切都会有一定的波动,在动态中不断的成长,不被别人淘汰,而去淘汰别人。当然从宏观角度讲有淘汰别人的就有被别人淘汰的。我想这是一个大的问题吧,这个问题还属于经济波动当中的,经济不可能没有波动。

  第二个方面,大的问题在于经济还有很多体制上的不健全,还有太多违规的东西,这些风险也是我们在这个发展阶段个别要关注的一些风险。今天在这个场合我想特别讲,我倒不反对你报道这个观点。在经济这么火、股市这么火、房市也这么火的时候,我觉得监管部门要特别加强对违规的操作进行严惩,就借着发展大好时机我们强调制度的改进,堵上一些漏洞,增加一些防火墙,使我们的整个经济更加稳定。比如说,大量资金进入都是通过贷款的方式,甚至有人用假身份证以买房子的名义贷款炒股,结果后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还属于市场预期错误的问题,而这些是违规投机的一种操作,这会损害别人、损害市场,最终会损害消费者,还不像内部交易、小道消息横飞。我觉得这正是监管当局该做事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我觉得市场火我觉得还是市场的情况,这是属于我们治理的情况,企业现在应该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监管。这是第三个问题。

  第四,我们的企业为什么都说要创新,创新完还打包,把合同打包然后还是卖,又创新,市场出波动的时候就出问题了,这应该引起企业的关注。

  一个是宏观风险来自这么几个方面,下一个问题讲讲中国整个大的制度、环境,我想大家都在享受高利润,这些报表出来了,又是利润不错,股市是一个最大的支撑点,明年税率又有很多的变化。但我们要相信啊,利润当中在跟国际比较当中,在国际竞争同类竞争当中我们有虚的东西,劳动成本低不是虚的,这是我们发展阶段正常的,我们劳动成本太高了,他们发展那么多年了,那些科研、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了,我们没有那些,这是发展阶段种不同、特殊的,储蓄率高不是虚的。

  但是有那么几个虚的值得注意。第一是资源价值,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国家资源是不跟国家分享收入,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天下没有这样的事情,结果导致怎么样?导致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适当的控制价格,否则的话上游企业的利润更小、成本更高,这就导致政府要求价格下降,总的来讲企业的资源价格比别人低,你的这块价格比别人低一块,是因为价格扭曲,政府正在研究要为资源开采付费的事情,一旦形成就要改革。第二,环保的成本我们没有,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付出成本,而我们没有付出,我们正在破坏我们的成本。第三,劳动力价值这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按照现在的法律,很多企业少为职工交了一些社保、少付了一些劳动成本,这是额外的,不是这个发展阶段的,即使是这个发展阶段也有一些劳动成本是要付的,但是没有付。第四,我们的市场还是封闭的,是为了一味的保护所产生的,这种保护所产生的差额有一部分,但回过来一看利润没有那么多,另外还有利差。第五,国有企业不分红,全部留给自己,全部都变成利润了,这也是一种扭曲。

  我不是说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不是真实的,有真实的,我们全要素增长平均以4%的速度增长,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心里要有数,我们有一块虚的东西,真正走上世界没有这块东西你的日子会怎么样?

  最后一点,我想从我的角度简单讲几句,我认为在高增长时期,我觉得以后还会有一个高增长时期,最后如果几十年做好了不出现大的波动还是高增长时期,企业可能面临特殊的环境。第一代企业家往往风险意识差一点,有一些具体原因,有些是因为他都是胜出的企业家,没有什么大的波动,所以他就会觉得以前能成功以后也能成功,别人告诉他谁谁谁都在投资,你是不是还要啊?他一定会投,他觉得以前都成功了,现在能不成功吗?都有这样的意识往往风险意识较差。也有一些企业家冒风险的精神是不错的,觉得大不了我归零,但这种心态也有危险,但如果自己负债最高、膨胀过快就反映出了自己的问题。

  最近有一个中国本土大型的超市,我不具体说名字,又倒了,就是跟国际上的比较,家乐福谁谁谁又开了多少家新店,人家是经过成熟的制度的保障的,而你一下就想扩展多快,我们的连锁都是这样高的,特别是在热、特别是在高涨的时候,导致了一系列宏观经济的风险和内部管理的风险。规模没有那么大没有那么强,一定要考虑这些问题,目前中国的企业不应该正当

500强,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然后在过热的时候机会越多,机会越多就会产生多元化,我不相信多元化,我一直相信专业化,你在初期就三心二意的这儿看那看,我觉得这样就没有一个长期的基础,老狗熊掰棒子,这对市场没有好处,对中国建立起好的企业也没有好处。等等吧,就容易多元化,就容易放弃自己,为什么20几年之后会走的更好呢?因为20几年我们建立起来不容易啊,我们跟发达国家比那都是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我们不应该轻易的放弃。比如说做劳动密集型,劳动力转移还有20天的时间,一方面要冷静的思考,在这样高增长的时期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怎样有一个动态的发展战略,怎样从现实的情况出发,逐步逐步扎扎实实打下今后发展的基础,才能够真正利用好今后还有几十年长期发展大好的前景,让我们的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我个人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谈了以上的内容,供企业家们参考,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