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殷志强:太阳能热利用科技与产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 16:10 新浪财经

  由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主办、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承办的“首届中国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于2007年9月15-1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能源技术创新与政策扶持”。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清华大学教授殷志强做《太阳能热利用科技与产业发展》主题演讲。

  殷志强:尊敬的主席、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太阳能热利用科技与产业发展。

  一,引言。可再生

能源目前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德国和英国通过立法宣布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部能源结构中占20%。瑞典在未来15年内要结束运油的历史,在心理和技术上为迎接无油世界做准备。欧盟提出2050年可再生能源中大概占50%。众多一些研究单位研究未来能源,大体上都差不多,人类的化学能源在2030年达到开采的高峰。未来能源在2050年、2100年,大家都看好太阳能发电,指的是光伏发电,所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选择。

  这是2007年4月份国际能源机构的一个报告。到2006年底世界总保有量166兆平方米,中国占了9000万平方米,占了53.6%。1990年以后,中国成了最大的集热器的生产跟使用国。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也很快。但是按照国际上的计算,一千人拥有的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来算,中国排第十位。这个表里头,一个是黄颜色的,是总装量。从2004年,IEA国际能源机构和美国澳大利亚他们共同讨论一下,把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量每平方米有个折算系数,这样能把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风能进行比较。可以看到集热器安装量比风能发电安装量大,但是贡献没有风力发电大。第二是地热,主要指深层地热,不是地表热供给。光伏分量比较小,光热发电分量更小。

  我们国家太阳辐射资源。1971年到2000年30年的平均结果,从国家气象局一起合作弄到的资料。我们把它分成四个区域。这是太阳能的光谱,太阳的辐射能量照到地球上,能量集中在0.3到3微米的波长,可见光一般在0.4到0.7微米,能够吸收整个谱的能量。光子波长能量大,波长的电子不能产生电。

  我们可以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丰富区占了96%,这跟过去的分区名称有变化。如果跟欧洲相比,我们国家全部的地区都是太阳能资源可以利用的,每年太阳能照到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上相当于1.7亿万吨标煤的能量。到一定时候,水电、风电与生物质能的资源利用趋于饱和,而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大,而且持久。

  二、太阳能热水器技术的发展。我们国家追溯历史在1958年,天津大学有12.6平米的太阳能浴室。到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寻求可再生能源,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起,加大研发与生产太阳能集热器。1979年前后我国有些单位迎头研发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

清华大学运用电真空物理的背景,坚持了下来。结构就是一个拉长的暖棚,只不过在内玻璃管上有一层选择性吸收涂层。

  清华大学的发明专利就是铝—氮/铝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在世界上开创用单个铝阴极通过磁控溅射制备红外低发射率低层、铝—氮化铝吸收太阳光的陶瓷薄膜和淡化铝减反膜三个部分。使用真空管的集热器可在严寒、低太阳辐射下利用,很适合多种气候。

  这是一个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结构,吸收层每层只有10到30个纳米,低发射层是到150纳米。想要达到科研的水平产量要减一半。

  第四方面关于太阳光热发电,这部分我省略,它是将低密度太阳能集中,聚光方法产生高温介质,推动传统发电设备产生电能。

  第五,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在突破了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核心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生产性能价格比较好的介质。

  2001年到2006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销售额近300亿元,提供就业机会60多万个。中国太阳热水器2005年安装量为世界的77%。真空管型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硼硅玻璃3.3年产量约占世界70%,吸气剂约占世界95%以上,年约1.9亿支真空集热管用,年约0.9亿支显象管用。大量显象管都在中国生产,吸气剂也在中国生产。有三个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前面。

  形成配套的产业链。3.3的玻璃30万吨其中用于真空管有28万吨。真空管镀膜生产线1000条及配套设备,生产能力为2亿支,装配约2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还有配套设备。一些骨干企业做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条件。

  六,核心技术与创新的思考。

  第一,一个科学技术走到前沿,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如果走不到前沿,就跟打仗一样,你都不知道前方阵地在什么地方,恐怕你只能在原地兜圈子。回顾1979年到1982年,当时清华搞的是电镀,还是采用化学的方式。到1979年到1982年搞了第一次产业化,这种电镀的方法由于液体对环境不友好,目前世界上这种工艺正在逐渐减少。1980年到1985年进行了真空蒸发技术,当时美国、加拿大以真空蒸发为主,在澳大利亚是建设溅射为主。1983年到现在我们采用的是磁控溅射技术,中间吸收层是铝—氮/铝的复合膜。

  这个创新的过程是这样的,我很有幸在1982年被邀请到悉尼大学,悉尼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专利技术,就是铜和不锈钢。第一步想办法提高专业技术的太阳吸收层,我增加一个阴极,也就是增加一个靶,我把它提高到0.95左右。他们用铜做底层,用不锈钢做吸收层,等于二靶、三靶,做好三个靶以后写论文没有问题,如果要搞产业化必须降低成本,必须使设备简化,如果三个靶可以看到周围圆圈是玻璃管,只能接受三分之一材料的利用率。所以最好用一个靶,做了二十几种方案,最后用铝靶。单阴极是最经济的,因为既要满足低层的低发射,金是老大、银老二、铜老三,第四是铝。金、银不可能产生化合物,银的氧化物在二三百度就升华了。金是真金不怕火来炼。这不是我当初发明的一种先知先觉,而是后来逐渐感觉到后面没有。

  现在对于一个大学的老师来说,困难的是科研搞了以后,要不要走到产业化去,只要做一个几平方米的涂层,做了一些微观的分析,里头又有电磁场理论计算,然后就够了,准备新题目,那时候我是副教授。也包括学校的力量和我的老师,鼓励要往前走,要产业化。因为我们搞的是应用物理,不是搞理论物理。这样子我们在1985年做了一代磁控溅射镀膜机。1991年到了第二代,采用了周期永磁场,这是正交比较强的地方,但是这种阴极做150炉,这个还不行。再开发到第三代,利用旋转的磁场,这台东西可以高达800炉,整个又提高了很多。这就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在这上面花这么大力气,有的也不是我自己做的。外表面到了第二、第三代就是这种前开门式的。现在发展走第四代,连续镀膜,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进一步深入机理的研究,实际上表层就是纳米结构,但是我从来不提,因为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知道纳米结构,后来什么都是纳米了。只能说表面的颗粒大小是纳米级的。另外在2004年有一个光电子谱很准确分析下来,我们名义上叫铝氮铝,实际是铝加上铝的氮氧化物,这并不是我们故意加的。刚才说生产上有问题,所以继续研究开发。到2003年,AR有了重大进展以后,做出来的膜是0.95。还要研究集热器的结构,这是1987年申请的专利。

  我们看到热水器的应用,东边是北京,西边是拉萨,北边到漠河,南边到海南三亚。三亚现在有两家五星级酒店,他们应用了集热器。首先是喜来登酒店,晴天获得150吨热水,旁边是万豪酒店。再就是清华附中。

  实验的硬软条件,仪器与设备水平,如果没有足够好的仪器和足够好的设备是很难做工作的。我在悉尼大学有这样的仪器,而且全部开放,全部让你操作。他把理学大楼钥匙给你,实验室钥匙给你。人要有理、化基础与动手能力。我现在在清华大学研究生也带、本科生也带,目前大学生培养在动手能力不如以前,为什么不如以前呢?我带一个学生,他把图烘烤烘烤,烘箱断电了,急得他一天都没办成,其实就是保险丝断了。真正的叶片的核心设计技术我们国家还缺,一般玩计算机的那都不算数。

  产学研结合。开始原创所花的时间并不多,我就是做一个方案,重点突破的时间也不过几天时间,当然很兴奋。可是实际上后面就不是几天,也不是几年,可能要十年、十五年,而且这是要靠大家来做的,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完的。花时间要多,还得要团结人,现在我们讲的和谐。科技人员必须跨出这一步,使得科研成为实际的第一生产力。

  创造制度尚不完善。

  我还注了两点。检验周期,全生命周期能量效益分析。

  太阳能从补充能源过渡到替代能源任重道远。

  谢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