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唐豪:民营资本在集群式走出去中的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23:40 新浪财经

  2007年8月28日,由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组委会主办的2007中国(上海)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与模式创新。新浪财经独家报道本次会议。以下为上海市工商联的副会长唐豪教授做《民营资本在集群式走出去中的价值》演讲。

  主持人:保老对民营企业目前的一些状况是非常熟悉的,尤其对走出去目前的整个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人才的集聚都是如数家珍,我想我们的探讨由保老开了一个头,接下来请出的是上海市工商联的副会长,唐豪教授,来给我们说说集群化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民营资本到底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唐会长请,唐老师也是长期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

  专题演讲之二

  民营资本在集群式走出去中的价值

  上海市工商联的副会长 唐豪 教授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10多天之前知道有这么一个活动,一直确定不了自己能不能出席,因为学校已经开学,之所以谈自己的看法,倒不是说自己对这个问题有很深的研究,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在市工商联已经六年了,我长期教这个课程,我想这个题目也是符合我长期的研究领域。出于这些原因,做了一些思考,刚才在下面听了保主席的发言,有些跟他重复的就不再展开了。

  我想第一个问题,基本的观念,我认为中小企业是可以应该从事直接的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业务,我们用了很多定语,直接地,比如说我们很多小企业为一些出口企业提供一些配件,它产品已经走出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直接从事国外经营,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已经不再是中小企业把产品打出去,更多的是中小企业把自己的生产经营的功能性项目渗入到境外去。一般企业走出去,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有一个先从出口到有批量,然后要做大市场,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所以它选择把生产基地或者把一部分生产业务转移到国外去,从出口到投资是绝大部分企业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日本的企业也是这样,我最近才知道,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空调已经基本上没有一种是日本全进口的,生产基地都到中国了。我认为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它机制的灵活性和目标的特殊性,它完全可以遇到就是没有出口历史的企业也有实力走出去。在2001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也组织过好几次关于推动走出去的这些活动,收效甚微,我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国内的市场很好;第二,出口的外汇限制很高,300万以上,刚开始是150万,还有一个就是当时人民币没有这么值钱。但是情况到了2004年尤其是2005年中国的宏观和中观区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

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
,上海的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不禁引导我们的中小企业尝试性走出去的这种意愿。

  那么今天我们讨论中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同样是基于一个特定的阶段性背景,我个人认为我们走出去的阶段性背景,中国的市场没有饱和,但是中国的部分资源已经遇到瓶颈。这是一个问题,我看我们中国有一个企业是浙江,就到巴西去谈了一个原始森林,企业在上海,老板不是上海的,上海的老板跟江浙的老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为什么上海的老板不大愿意离开上海?就像我个人一样,我出差超过南京和杭州我都不去的,我身体不太好,出差不是很方便,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时,由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由于国外非关税壁垒这两年来表现非常明显,所以一部分比较优秀的民营企业觉得对走出去可以放到一时的层面。但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出去,我觉得可以梳理一下,至少上海有2000家左右的民营中小企业,本人是有这些接触的,我梳理了一下,大概里面有2、3百家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做得不错。一般来讲走出去的目的就是获得资源、获得市场,或者是提升公司的品牌。比如说上海的爱普香料,它就做得非常好。去年我在浙江参加一个论坛,有很多人交谈过,有一部分制造业的先进走出去,更多的是考虑信息、技术、研发力量,这也是获得国际资源的一种方便,而第二类就是为了比较传统的,就是到国外去回避一些贸易分析的纠纷,能够更大地占据当地的市场,这个目的是传统性的。第三,由于国内的成本,税负以及部分生产要素,国内的生产成本比较高,所以它要把它的生产基地或者部分业务转移到国外去。当然,因为是中小企业,因为是民营企业,完全出于本身的形象、地位发展目标走出去应该说还是很少。

  我一直在分析,为什么最好的民营企业不在浙江?我讲这话可能对浙商有点不公,你现在看浙江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但是真正好的民营企业不可能待在浙江,它最后都是落户到中心城市,我不能说是上海。我们讲的中小企业比较刻板地说就是2000员工2亿净资产,和4亿销售额,这三个条件都要满足,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很大,没有2000员工,有些企业的资本好几亿,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我们就认为不是中小企业了,其实这些企业已经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我在想,不管是外资到中国来叫走出去,过去走到海外去成功的案例不多,不足以证明民营企业就应该走出去,当然现实情况是这样,民营企业走出去成功比较多,国有企业走出去成功的极其有限。我在想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已经不是简单地走出去,是以走出去投资创业为主的,是带有集群特征地走出去,不是单个的企业走出去。那么我在想,一个公司碰到的具体问题,它要达到一个什么具体的目标呢?决定这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不是愿意走出去,或者走到哪里去。你要获得资源,如果不是科技资源,你不可能走到美国跟欧洲去,你要获得资源肯定是俄罗斯、泰国、缅甸这些国家,非洲。外界的环境对你来讲是很生疏的,而企业的自身能力又毕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和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用什么路径、用什么方式走出去。因为它到巴西去购置一块土地,可能它花不太多的时间就可以对这个国家有关的税务、法律了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克服的。所以我认为由于效仿的原因,由于经济实力不足的原因,由于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障碍,也许是为了更引起国内政府的关注,或者是所在国政府的关注,有诸多原因可以找到,说明论证为什么部分民营企业愿意结合在一起集群式地走出去?

  刚才保主席讲,一看你走出去不错,我也跟着走出去,有些企业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势单力薄,产业链的上游、下游的关系很多,有很多企业就联合起来一起去开展投资和经营,我不是心理学家,我觉得至少两个原因是存在的,抱团取暖,从众,你损失我也损失。当然有组织的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他牵头,用他的个人魅力跟公司的实力,可能会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觉得跟着他干风险比较小,骆总做的中欧商贸展示中心这个模式,就是一个典型。民营企业集群化走出去不是这么客观经济规律,甚至不是国际惯例,它是一个特殊现象,我们也看到德国的中小企业很厉害,但是他们没有大规模地走到上海来,他们只是来考察,投资也不多。可能是由于浙商的走出去胆识,成功地决定了在浙商这个群体当中有可能形成一种常见现象,但在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当中要同时考虑,有计划的,事先要有沟通的大家同时走出去,这种情况我认为会有,但是不应该有,因为它在经济规律上是找不到太多的依据。所以我也在想,如果今天我们讨论的重点偏向于集群化走出去,那么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就是民营企业由于它的天生的对市场适应的高速度、高效率,国有企业跟大规模的外资企业,由于体制、机制方面僵化的原因,导致他们之间很难合作,我们也知道跟欧洲、美国的学校谈什么合作,没有几年是谈不成的。但是民办学校之间就很快可以达成一致。

  所以说,一方面我们认为走出去,民营企业走出去,甚至集群化走出去,还是有前途,有市场,有机会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文化的影响,像我们上海,上海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上海的民营企业两个股东的还有,上海的民营私营企业当中三家以上独立股东的企业数量不多的。上海现在有50万私营企业,86%是股份企业,86%里面90%是两家股东为主的企业,我认为这个是长三角地区内部的差异,长期的文化使企业家的观念一下子很难摆脱这种传统。那么我觉得既然是民营经济是最适合境外市场的一支新生的重要力量,所以未来的走出去,未来的中小企业走出去,肯定是中小民营企业占绝对的,甚至是99%以上,绝对的成比例。而且他们走出去的成与败还是服从于市场经济的规则,服从于它对当地市场、环境的了解和把握程度,能不能把自己的优势和当地的优势结合起来,在结合的同时又把自己的弱点跟当地的障碍能够有效地克服。当然在行业协会、商会比较发达,而政府又倡导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情况下,我认为政府的作用,行业商会的作用,因为走出去我个人认为一般来说如果是经营性走出去主要是流通企业,如果是非经营性走出去应该是同一产业的不同价值链有效走出去,这样才会避免你生产

摩托车,大家恶性竞争,因为是从产业链分工走出去的。就像在浙江的企业,是以一两个产业为主,产业链不断拓展的这么一个强大的产业集群,所以我认为在我们上海民营企业的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所以上海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恐怕很少有集群现象。但由于在浙江、江苏部分地方,他们已经有一个强大的现有经济,如果这里面的商会起点作用,这里面的企业家很有影响力,那么在他的倡导下有可能产业链的不同角色,会共同赴海外进行投资、办厂,扩大它的经营业务。以上是我的看法,不好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