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保育钧:中业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力量是民营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23:37 新浪财经

  2007年8月28日,由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组委会主办的2007中国(上海)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与模式创新。新浪财经独家报道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民(私)营研究会会长保育钧做《中业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力量是民营企业?》演讲。

  主持人:其实也是对我们中小企业提出了一个要求,虽然在目前的环境下已经到了走出去的这样一个门槛,但是走出去之前是不是要深思熟虑,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大家都说今天应该是一个开诚布公的形式,那么首先我们接下去就要请出中国民(私)营研究会的会长给我们做一个演讲,他的主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考民营企业。

  专题演讲之一

  中业企业走出去的主体力量是民营企业?

  中国民(私)营研究会会长 保育钧

  大家下午好,利用这个机会,我讲一点,第一走出去主要靠民营企业,第二,民营企业怎么走出去?为什么这么讲?

  第一,为什么讲走出去主要是靠民营企业,什么道理?因为我觉得在我们国家国有企业要给它有一个定位,我们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它的主要任务是成为政府的政策工具,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提供基础性支撑,它的职能定位主要在这里,而不能给它赋予赚钱的任务。如果说国有企业老是图去赚钱,就容易发生错位,国有企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赚谁的钱?这个问题千万不能错位。这是第一。

  第二,首先国有企业走出去容易引发政治纠纷,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去之后人家也会有从政治上考虑,人家工会提出来说安全审查,美国工会就提出凡是资本收购它25%以上的股份都要审查,更何况是我们国家,现在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教训,已经有很多不成功的案例。第二个理由就是国有资本走出去之后容易流失,现在根据

商务部的统计,2006年底,我们现在国有资本有600多亿美金,这主要是指商务部的统计,其实还有好多地方好多部门绕过外汇的直接管制,还通过其他的渠道对外投资的,这样的投资。现在说不清楚,现在我们中国在国外的国有资本有多少很难说清楚,据说最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资委正在调查,我看很难搞清楚。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我觉得中国要真正走出去恐怕要大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因为民营企业它的机制灵活,资产财权非常明晰,出去之后做大的时候总归要回来。

  事实已经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现在在我们全国504万私营企业当中走出去的将近有10万在海外办厂,他们不是要国家投资,而是自己投资,自己承担责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限制,放手让民营企业走出去,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民营企业怎么走出去?

  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很少,504万户,注册资本平均105万,民营企业走出去,首先要搞清楚,我民营企业是谁?我在什么位置上?我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我怎么走?是走出去,不是爬出去,不是跳出去,更不是爬出去,是要用两条腿走出去,这就要靠自己的战略眼光,还要有实力,还要有耐力。现在就要首先搞清楚自己处在什么地位,现在大家很骄傲地说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其实我们不仅是民营企业,我们最大的是国内的企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中端都很少,在流通行业也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怎么走?我看要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的长处是什么?是制造业,成本低。短处是什么?技术含量低,品牌少,还有就是销售渠道不畅。我们好多加工制造行业,产品很好,但是海外没有销售渠道,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只能是委托批发。这个商业利润绝大多数被中间环节拿走,最后所剩的就是一点点加工的费用。

  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主张我们的民营企业不妨先要有一个声音,就是过去产品出口,大量的企业是处于产品出口阶段,那么现在能不能通过流通渠道到海外去办店,现在很多人说到海外去办厂,这个当然可以说,我觉得更好的办法,或者更激进是要到海外去办店,开店,把你的产品拿到海外去卖,要走这一步。通过把自己的产品在海外办店销售。

  第二,直接和当地的消费市场相连,近距离,可以对我们的制造业提供很多反馈的信息,促进制造业升级。现在大量的民营企业还处于低级阶段,产品出口的阶段,到海外从事市场经营第二阶段还没有多少。我觉得今天到会上来介绍的一个企业在瑞典开一个商贸展示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到了第三步才能够进入所谓的资本运作,海外并购,现在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来说还到不了第三阶段,所以走出去要分三步走,第一,产品出去,第二到海外搞经营,第三资本运作。产品走出去要向第二步进,就是要海外去办店,这是扬长避短第一个。第二点就是到海外去开店,要发扬我们的团队精神,不能去把国内的价格竞争打乱这一套搬到国外去,要告别单打独斗,结成新的团伙才能真正地使我们国内的小商品在海外形成一个大市场。因为现在我们好多企业,特别民营企业竞争的手段并不多,就是靠价格战,出口,国内销、外销也打价格战。有一句话说是在海外就怕遇故知,一遇到故知就打起来了,就打起价格战,比如说他们卖

摩托车,搞到最后就论斤卖,把国内的不好的地方弄到国外去,这对我们不好。怎么结成新的团伙?就是在海外要形成自己的发展基地,不是叫基地组织吗?一个人开一个店,我们在俄罗斯东欧,就是把国内的自由市场搬到国外去,这不行,这只能乱打一通,最好的办法是形成一块基地,大家伙相互取长补短,利于信息传播。中欧商贸展示中心这个模式就非常的好,他事先考虑了很多的方面。

  第三个,要尽快实现本土化,出去之后要尽快地融入当地,我们出去当然是为了赚钱,但是你不能光顾自己赚钱,一定要给当地,当地也有政府,当地也有企业,当地广大的消费者,西班牙鞋被烧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示,就是要考虑到你的生存发展也要以别人生存发展为前提,如果别人没法生存,你也活不了。这个变化是什么?就是遇到团队之后,跟当地的政府和当地的企业、当地的社团组织,特别是行业组织联成一团,否则的话你始终是外来的,像华为这些企业之所以在非洲能够站住脚,恐怕本土化是一个很大的作用,否则它站不住。所以要有自己的团队,要有自己的基地,尽快地实现本土化,包括文化的融合,真正地促进战略发展,才能在海外真正地安身。这是第二点,就是在海外的经营,至于到了第三步,资本运作和并购恐怕更要谨慎,现在我们到海外去并购的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就属我们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现在还不能说是最后的胜利,柳传志自己也承认不能算最后的胜利,只能说迈出了一步,从亏损到持平,因为他有自己的战略考虑,所以早有准备,渡过了难关。

  真正地到海外去并购企业,这个要慎重,现在我奉劝广大的民营企业,最好的办法是到海外去开店,开店要扎根,在海外形成我们产业集群,形成我们的销售基地,要有团队,要与本土打成一片,我有这么一点看法贡献给大家,不一定对,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