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7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下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7:02 新浪财经

  2007年8月30-31日 ,由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和史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07中国传媒投资年会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本次会议下午实录。

  时间:2007年8月30日下午

  地点:梅地亚中心二层多功能厅

  汪康懋:

  我们下午的第一段现在开始。我们有四个优秀的案例,优秀传媒资本项目的介绍,流媒体、网络视频、手机网络、移动电视。

  议题:传媒界中的蓝海战略

  朱国勇:

  各位来宾下午好。一路听天下汽车传媒作为国内汽车领域最早的一个搞音频的DM传媒。今天下午我演讲的题目并不是专门讲我这个媒体,主要是先讲一下这个行业大的趋势。上午各位老师专家一直在讨论竞争的问题,提到了电视业、报纸业谁兼并谁的问题。我下午讲的题目主要是大家怎么样进行有效的合作,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我的题目是“传媒界中的蓝海战略”。大家可能看过《蓝海战略》这本书,基本传达的思想是不管任何一个行业,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肯定会出现不断细分的过程。最早传统媒体的概念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概念,逐渐逐渐变成分众传播,发展到今天很多所谓的窄众传播这样的概念。但随着媒体不断地细分,媒体的规模也不断地变小,这时候会产生媒体的全面性不足,而有的媒体市场开发并不是站在受众阶段,而是在媒体自身。虽然这在很多领域来说跟消费者有一定的接触点,但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真正意义上的关注,这就是以传媒自身为中心,并不是以受众为中心。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媒体的开发基本离开了传媒业的本质。

  提到传媒业的本质,我自己理解有两方面。第一,作为传媒业,首先考虑到的是受众细分概念,也就是所谓的分开受众。大家经常提到一个词“分众传媒”,本身它是一种概念,把所有的媒体进行重新的市场细分和定位,研究出自己的受众究竟是谁,这是做任何产品,不光媒体产品,有点市场营销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的。所以说受众细分作为媒体的第一步,我觉得这是能不能形成一个媒体最基本的要素。这一条很多媒体现在已经忽视了,原来很多人在媒体细分这一块做得不错,但忘记了利用受众无聊的时间来发送信息,有的受众虽然找得很准确,但是受众在收视信息的过程中变得很嘈杂,干扰度很高,很难达到作为广告主想达到的良好广告传播效果。所以我们认为随着媒体不断细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广告媒体,出现了大规模的广告资源新的浪费。原来有句话说得好,130年前就有人提出“我不知道我的广告费拉回到哪里”。我自己作为新媒体,我并不是打击新媒体,我只是强调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围绕本质来干。

  我作为新媒体开发者,我强调的是注重受众的生活习惯。很多项目大家投了很多资,结果死掉了。最早在美国做移动电话的应该都知道易兴电话,这个电话很先进,不管是在珠穆朗玛峰还是在海洋的某个角落,这个电话都是无阻的,结果很快就死了,损失了几十亿美金。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有需求,但是规模比较大,投入的资金比较多,因为忽略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大家很少去珠穆朗玛峰,所以导致了在一个新的领域开发过程中忽视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习惯。现在很多媒体都有很好的创意,但是这种媒体的展开形式限制了很多广告主的发布形象,有很多领域的广告是不适合在这个地方出现,或者是它的发布面积比较小,也限制了广告的内容。所以我认为作为媒体的本质不能离开受众的习惯,我们公司开发媒体基本的思路是围绕着传媒的两个本质,一个是分开受众,一个是利用受众无聊的环境下,在这时候让他接受信息,广告的到达率、收听率应该是比较高的。

  接着上午的话题,上午很多专家探讨电视媒体。我在电视领域工作七八年,对电视这个行业比较熟悉,我想介绍一下电视的情况。现在很多频道多元化和节目同质化,电视台为了吸引眼球不断投巨资打造自己的节目内容,出现了电视剧热,贷款买电视剧,做真人秀等等。大家认同电视剧为王也好,真人秀为王也好等等以内容为中心的传媒概念,这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随之也带来新一轮节目同质化,大量浪费节目资源,生产量很大,实际播出量不大,大量的资源在这个领域被浪费掉了。

  我们作为一个新媒体,和老媒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花巨资在内容上下多大功夫,而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同样一个节目在不同的场所收视率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有100个频道选择的时候,一般的节目很难吸引受众,所以大家不断要在内容上下功夫。我现在在电梯里,一个封闭的环境,没有可看的,这时候广告就变成内容了,所以有很高的收视率,广告到达率可以做得很高,所以这是我们要很好借鉴的。

  作为我们一路听天下汽车这个分众传媒,我们把握了几块。我们是一个合作关系,我们的媒体形式是CD载体。对CD大家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接触过,只是我认为在传统CD里,它是一个信息载体,它不是一个很好的广告媒体,因为它有几个特点不具备。第一,作为广告媒体来说,它首先有明确的受众,传统的信息做不到分开受众面。第二,发行数量不确定,一张CD出版后能卖多少张大家不知道,这时候谁敢投。广告收费是跟发行量直接挂钩的,这块不确定广告费就确定不了,生意就做不成。第三,发行周期,五一的促销广告如果你十一发布,作为媒体的有效性就没有了。所以我认为传统的CD不能作为媒体,而我们现在做的一路听天下汽车媒体是把发行对象进行有效的确定,发给高档有车族,通过加油站。发行数量,我们根据城市规模大小,从每期一万张到十万张,不同的发行量、不同的广告收费。第三,发行周期,半个月一期。从媒体形式上,我们CD媒体有两种形式,上午给大家发了很多我们公司的手提袋,我们的封面就是简单的平面广告展示,里面的声音广告就是跟广播形式类似的,音频广告。音频广告有一个毛病,没有记录性,很多人听完广告觉得很熟悉,但是很难再找到它。平面广告没有动感,大家感觉很死板,我们CD广告能把平面广告和广播广告的优点集合一身。

  我们公司在蓝海里游泳。接触过唱片公司的人都知道,现在唱片公司生存很难,随着娱乐民主化、个性推广速度越来越快,原来一个个性红十年,现在只有一年的生命周期。随着新技术MP3的诞生,很多CD不再用了,包括盗版。很多唱片公司现在主要的收入来自歌手,而传统的CD销售为次要。但是作为一个新歌的推广离不开CD,我们有这块的需要,所以我们跟唱片公司不谋而合,他希望出的新歌、新人由我们公司出钱出版这张CD,所以我们有合作的可能,我们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提到加油站零售业,作为高端人士油品促销降五分钱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提高服务大家可能会再去这个加油站,更主要的是服务促销。我们汽车CD跟每一个车主联系没有密切,加油送一张CD,能提高客户的忠实度和美誉度,我们跟加油站取得很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现在跟中石油、中石化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强调广告业,广告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营销业,广告作为营销的一部分。广告业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肯定要往精准投放和数据库营销这方面发展。我觉得广告业需要精准营销,需要数据库营销,而我们的发放是有址发放的,把每一个客户的车号记录下来整理成数据库,为我们二次推广服务的时候提供增值服务。我们一路听天下是蓝海战略,结合唱片公司、结合加油站、结合客户的需要推出我们的新媒体。我们倡导的想法是“以你为中心,好歌每天听”,我们会颠覆现在的唱片业,以后大家想听CD不用再花钱。

  谢谢大家。

  汪康懋:

  点子不错,有车族越来越多,针对他们的点子是可以的。

  议题:二线城市生活类周报(刊)的发展思考

  张继学:

  在05年传媒投资的年会上,有专家这样提出,从06年起中心城市的都市类报刊就没有了,应该是走下坡路了,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应该在中心城市的生活服务类报刊和二三线城市的平面媒体发展。这个观念我非常认同。

  在中国目前已经有生活服务类报刊做得非常成功的,比如北京的京都指南、重庆的情侣报。我在2000年开始接触报业,我所做的一直是国有平面媒体老总们想做的事,我一直以民营的身份参与传媒的投资行为,一直在想探索一条路,但是走得非常苦。2000年偶然一个机会我被迫做乐山一个小城市广播电视报的营销,当时它只有16个版,只有7000份,但是我们把它改版,调整到生活服务方向之后,一年半的时间做到一万五千份,为此我到成都开始我的工作生涯。我们投资两千万给出版集团联合组织了一个公司,出版集团出资源,我们出资金。二线城市生活服务类报刊的市场还应该是比较大的,为什么?因为以前有一个观点,随着日报服务功能加强,生活服务周报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但事实不是这样。而且二线城市由于城市小,经营起来可以有一个俱乐部的概念,我提出把传媒的读者当成一个俱乐部的概念来经营。以前我们都是把传媒做出来分发出去,我们新潮把覆盖了80万读者当成我们的俱乐部成员,他们除了在这儿获取内容资源以外,我们的对象主要是20、30岁的女性,他们很多单身,想谈恋爱怎么办呢?我们搞了一个新潮生活频道,做成三家联盟。女同志需要健康信息和整形美容信息,这块我们都建立了数据库,把他们形成一个集合,帮助他们向我们的广告客户要条件。我的读者想要什么我尽量做什么,这是我们杂志能做的。

  我认为没有新媒体和老媒体之分。一个传媒的受众群体他需要什么,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做。新潮周刊可以是网上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杂志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电视的表现形式,我们在网上做得比较成功。我们把内容搬到网上,网上阅读率上升的非常快。我们公司又投资了《家在成都》的中产生活服务类杂志,它的阅读方式也非常简单。

  如果说我们现在平面媒体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想做一些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市场化运行,我觉得我现在运作的这个模式比较到位。在设置模式的时候就把它当做一个新媒体设置,我想影响了一块人,把这块人集中起来,通过分析他们的需求,通过他们想要的媒体表现形式去做,这样就变成一个小俱乐部,我有几十万会员。

  谢谢大家。

  汪康懋:

  按照受众的需求出发编发内容,灵活地调用各种媒体载体。

  我在第一届投资年会的时候就推崇过歌华有限,如果当初买了它的股票,现在已经涨了十倍。

  议题:交互电视、数字电视的基本属性和商业模式的探讨

  罗小布:

  其实命题来源于大家对数字付费电视的认识。中国的付费数字电视成不成立?如果中国付费电视不成立?那可能央视目前的很多方式有问题。因为央视之所以到今天如此发展,为什么?一个核心命题就是它占用了大量免费频道。付费电视真正的价值就是平点,而不是付费电视,并不是付费电视一点都不成立,关键是成立多少。

  电视是什么性质的商品?电视是低档产品,问题又出现了,人在消费的时候,媒体的总销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媒体的销量在增加,电视的销量在减少。引出了电视业走到今天必须转换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就是从好看走向维护,因为其他人在消费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好看的东西。

  中国老百姓花多少钱进行电视消费?我们研究全世界有两种形态,电视消费相对占GDP份额非常大,今天中国已经逐步走向发达,我们电视消费占GDP平均起来1.2%,现在的老百姓付费消费不起。

  频道多了有用吗?这个问题来源于1988年美国人的调查,常用的频道是九个频道。2004年我不服这个数据,重新做了数据修正,得出的结论只有10个。美国人最近做了新的研究,增加多少频道才能增加一个,得出的结论非常惊人,增加20个才能增加一个。频道多了已经没有意义了,还要走向有用。

  付费电视比传统电视节目有优势吗?一个是便宜,一个是比你好。现在我们的开路电视单位结构小时的价值是多少?0.14厘。我们讲好有标志,什么叫好?好是指日更新的量数。同一个节目重复播出五个月以上,为什么要五个月?因为你们在玩一个半月,重复周期应该在五年以上,今天你达不到这个标准,你的质量很差。

  电影在电视频道中播出是电视还是电影?我们的电视价值实质就是广告价值,而电影价值是票房价值。所有的付费节目不能说都是票房价值,两个价值差多少呢?2006年全中国电影人使出力气只有26亿。

  VOD点播是什么性质的增值业务?这涉及到VOD点播具体的形式,它要点出什么样的增值业务来。其实这个增值业务涉及到媒介的属性问题,人们第一要点好看的。

  交互电视应该注意哪些基本问题?大家忘掉了媒介的三次生产理论,媒介第一生产是制造节目卖给电视台、广告商。第二生产是节目生产观众卖给广告商、赞助商。第三是观众生产快乐,卖给自己和他人。广告商追求的是现场交易,我卖手机就是为了卖你手机,但是赞助商不是,赞助商是转移交易。比如我是奥运会的赞助商,我没有一个广告,但是我卖的商品你可以知道我是奥运会的赞助商。

  交互电视与互联网有哪些区别?我们今天乱来,不懂文化,有知识没有文化。电视是社会文化的家庭缩影,而计算机只是个人消费,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电视上不存在个性只存在流行性,而计算机上存在着个性。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上过黄色网站,你在电视上看完黄色影片之后一定有负罪感,而在计算机上就有实体的冲动。

  付费电视怎样才能走向正规?讲一个基本的原理,找到了互补者就找到了自己。饭只有三种饭,剩饭、新饭、抢别人的饭。要想活者就是抢剩饭、做新饭,不要抢别人的饭。

  有线网络整体转换产生了什么价值?它就是频道,它要卖的就是频道,要收取的就是频道赞助费。

  谁是数字电视产业链的老大?我们在座的都喜欢叫老大,CCTV更喜欢做老大,实际上这没用的。产业链上的老大为王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叫资本,只有资本为王,不存在内容为王、网络为王、钱为王,这是资本时代决定的基本规律。

  如何开发的数据广播商业价值?免费第二名,高于第一名,气死第三名。

  如何理解北京整体转换模式中的经济价值?传统的付费电视节目有没有?有,8%到10%。很多人不服,美国的付费电视很好,美国付费电视允许播成人电影,我们允许吗?不允许。所谓的体育付费频道很好,你忽略了美国是国家发展体育。在座的各位哪个看过HBO连续两年放过一部片子。商业电视分两类,一类好看,一类好用,8%到10%是付费,90%是免费。在中国有大量的成片,如果说只放过一次的,只占库存量的82.5%,这些片子我付你利息,你给我,但是定一个合约,三个月点击率一万次,到一万次我利马把片子买下来,如果没有到我一分钱不付。第三个模式是把社会服务业推到家里。我们经常讲电视购物,电视上不购物,电视上只存在着排序,一般你进商场,最后的厂家头疼,我不知道我的商品该多生产、少生产。电视购物就是提前做排序,凡是在中国电视上开商店的没有一个活的,因为它的命题就是排序,尽管有电视购物的形式。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产阶级消费理论,就是女同志逛商店的理论,你不要消灭女同志逛商店的快乐。把路打开,让各个社会服务业进入到电视上来,每个人按照所用的,比如我怀孩子我就看有用的东西,小孩子上学我就看学习的东西。

  谢谢。

  汪康懋:

  罗小布的演讲激情超过我,我是中国的激情家,不过还是败给他了。演讲的内容很好,所谓的付费电视就是要把社会的各种服务引入到电视里来。我最近碰到了橡果国际的财务总监,他们就是在电视上做特殊功能的商务手机,非常成功。

  议题:从数字报纸经营尝试看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转型

  夏鸿:

  我们谈谈数字报纸,这块大概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传统媒体数字化的转型大概经历过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光盘介质的传播,通过互联网、网站,包括手机报,包括以前的呼叫中心。05年开始有一个电子杂志的风潮,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做数字报纸,因为我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数字报纸公司,有一些彩色电子纸的研发。

  浅阅读,现在读者阅读有“三快”,快速、快感、快节奏,现在单一靠文字、图片想抓住读者的手段越来越落后了。《南方都市报》去年香港回归七年的时候做了一个数字报纸,把音频、视频、FLASH等相关的因素都放进来了。从05年开始,传统平面媒体一直在讨论冬天是否来临,我觉得这个讨论有意义。在今天,媒介的作用,单一内容的呈现越来越让步于多媒体的表现形态,因为我们的传播介质在发生一些变化,这些传播介质的变化导致我们对媒介的载体、信息、内容的整合。现在我们所说的数字报纸和电子杂志就是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在这种产品形态的基础上,传统媒体纷纷加大在数字媒体的投入。很有趣的一点,克隆寄生,技术并不是新媒体的专利,传统媒体也可以利用技术发展自己。红杏出墙,用新手段演绎旧内容,弥补传统媒体突出的弱项,达到形式出新的效果。嫁接补弱,用新媒体的技术或内容形式,改造传统媒体的某些环节,但仍以原有业务模式为根基。到底是精准投放,原来在传统媒体中就是一个汽车,而现在在数字报纸上就有汽车由远而近地开过来。基因突变,国外有一家报社给每一个社会新闻记者和娱乐新闻记者配发DV,他们采访的时候不仅要把文字采访回来,还要把现场采访回来,还原新闻现场,这其实是一个传统纸媒和新技术媒体在结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模式。当这个模式推广的时候,我们过去传统纸媒体的印象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第二代向第三代数字报纸过渡阶段。多媒体将成为数字报纸的主要卖点,开始强调互动,比如内容上的互动,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户提供的内容整合传统纸媒体的内容生产。多平台发行多终端推送将成为数字报纸营销的基础。生产、发行、经营将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愈发清晰。盈利模式趋于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从单一封闭走向联盟体系。

  数字报纸协助传统媒体转型。一方面是形态转型,比如立体采访,记者可以带着摄像机出门,多媒体呈现,让静态广告动起来。从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平滑地把阅读体验转化成消费体验。比如北方一个大的都市报广告会占到20%的份额,意味着6000万,吃喝玩乐,甚至有房子、汽车。传统纸媒体通过互联网的模式,他们可以采用广告拍卖的方式使这些货品变现,这并不复杂。所有这些功能和内容发生变化的时候,传统媒体开始能够寻找到新的蓝海,包括三部分,一个是产品蓝海,因为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到了产品为王。然后是市场安排,寻找新的市场聚集点。最后就是结构安排,产品结构、物理生产结构、整个架构等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是新媒体可能带给传统媒体的契机。

  Xplus恰恰就是帮助传统媒体转型的,和他们一起生产经营数字媒体。中国一共39个报业集团,现在26个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其中6家是合作经营的伙伴,希望我们提供技术、思路,包括提供营销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尽快地开始产生收益和盈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希望2008年全国400份传统纸媒都有数字报纸,这个数字在今年年底我们公司一家就可以完成,因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0家是我们的客户了。我们希望在往下走的时候,我们能够给他们提供技术包括发行网络的支持,使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平滑顺利的完成。

  革命无法靠模仿来成就。今天还有多少人买CD或者是买盒带?大部分都是通过MP3下载。数字媒体未来这样的趋势是一定的。

  谢谢大家。

  圆桌论坛主题: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投融资机会及产业链竞争与整合

  苏纲宪:

  下午我们有很多新媒体的代表。可以这么说,上午我们是代表中国传媒的过去和今天,下午我们是代表中国传媒的未来。

  我们这个论坛沙龙还是希望现场的朋友能够互动,这是保证我们论坛成功的基础。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投融资机会及产业链竞争与整合”,题目本身有交叉,涵盖了两层意思。

  杨镭:

  我们当时在做掌上M通的时候很早提出第五媒体的概念,手机是第五媒体新的途径。后来我们在05年同

湖南卫视一起做了超女,超女这件事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使我们看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特别完美的结合。当时的互动性,其实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一个新的触发,完全是1+1>3的情况,所以我们开始对新媒体关注。我还是认为VC目前来讲,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应该说都是同等的关注,从我们过去做的案子看,我们一方面非常关注手机媒体有关的案子。现在我们认为可能有点早,看到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在座的有做二维条形码的,但现在是初始阶段。另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分众传媒的变形,比如说做到小区门口、厕所、风景区、电梯扶手、地库里,各种各样的形式都出来了。我觉得这块其实是风险投资关注的一个领域,但是同时由于有像分众这样的巨头存在,专注这块东西很难再成为很大的一个新的机会。我们目前的态度是积极观望,谨慎的参与。

  胡发祥:

  我一直以来都很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这两块东西。因为我一直认为,现在政策有很多的支持,很多投资媒体如果整合频道做,最后都是失败告终。现在我们希望以媒体作为一种工具,然后跟传统产业相互结合,这样产生出来一种新的事物,并且是用纯商业模式的运作,不要与电视台有太大的关联,这方面政府操控比较多。我们利用媒体作为一种工具,然后跟传统产业结合。比如现在互联网也好,什么东西也好,真正盈利的还是传统产业。现在我们跟江苏广电、交通广播网等等都做了一些投资合作。

  王屏:

  我非常赞同刚才两位的观点。从分众传媒上市之后,全国从上到下都在琢磨下一个屏幕应该按在哪儿。我们现在覆盖到公交车、飞机、办公楼,已经基本上全覆盖了,广告内容基本上已经同质化了,所以我们更注重往内容这方面考虑。传统媒体可能是在内容制作方面非常强的团队,我们看重的内容,并不是多少的覆盖率、发行量。

  在产业链当中,在传统媒体上我们会更加大力量内容制作。电视台是一个博有的资源,我们是外资,是不可以直接进入电视台的运营,但是和电视台的合作我们也在探索中,和几个大的电视台网络系统也有联系,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合作了。所以在整个传媒业当中,新媒体我们会不断的观察、找新的机会,但是如果纯粹是找资源做广告,这已经是传统的行业,并不是新媒体了。我们在传统媒体上更注重内容为王。

  鼎辉旗下有四个基金,最大的基金是PE基金,投比较传统的行业,比如南孚电池等。我们在做的时候,分众传媒这种模式比较新颖,所以我们建立了两亿美金的探索基金,对模式比较新颖的企业、产业进行投资。首先当然是数量,因为16亿的基金不可能投的都是一两千万或者是百万美金的规模,一般都是以资金量为主。第二是以商业模式为主,双汇是传统的模式,分众传媒在当前是比较新的模式。当然说在这两方面有没有交叉?当然有,比如华纳,我们两个基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兴趣,所以我们两个基金同时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另外两个基金一个是

房地产基金,另外一个是卫生基金。

  邵岩:

  以前看过很多杂志,自己原来有一个杂志,然后看电影、看很多电视频道广告方面的案子。我是这样看,因为从传媒大的角度来讲,可能有两大类,一个是文化娱乐,一个是纯消费型的。现在的分众传媒和广电,或者其他的纸媒等传媒的区别。现在实际上分众传媒是属于消费,但是这样定义是不是科学?比如它可以展示很漂亮的产品,更长的时间,满足消费者或者观众关于消费方面的一些需求,所以在商家做投资、做网络投入的时候已经分出来不少。电视台以前内容为王,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娱乐模式,比如超女、选秀等等,这实际上是电视台的一种挣扎,因为毕竟电视台还是属于垄断行业。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我去看了它的报表,刚报来第三季度的报表,75亿美金的收入,8亿美金的盈利。这么一个大的传媒集团,盈利能力还是相当高的。国内的没有公开,像央视因为它是垄断的,所以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

  现在面临消费渠道的竞争,我相信在内容方面、在文化消费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机会,当然产业链的内容制作,还有其他新媒体的提供,这方面我们希望能有一些机会。虽然现在在开放,是不是开放传媒广播电台平台,我相信会逐步开发有一些创新概念的企业,能够在这里面整合一些资源。

  苏纲宪:

  我想问凤凰网的首席运营官,凤凰卫视可以说在国人心目中是电视方面的领头,我们一直也敬仰凤凰人的努力,在世界华人区中国品牌的塑造,而且甚至是改写了中国新闻的定义。现在有凤凰网、凤凰新媒体,凤凰网和凤凰卫视有什么样的优势互补?因为凤凰卫视毕竟还是有线落地,凤凰网在这方面和中国移动是不是能够在战略上有一些互补。

  李亚:

  应该说作为一个传统媒体集团的新媒体部门,像很多全球的或者是国内的传媒集团一样面临着新技术的崛起和新的传播渠道、新的传播方式、新的受众习惯所带来的挑战,特别是落地还有局限的情况下,未来的增长在什么地方?整个集团的战略布局,这次觉得宽带互联网作为互联网第二次创业的时机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在新媒体的布局上,短短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现在我们建立了以北京为主的新媒体公司,250多个人,三条业务线,一条是以凤凰资讯为主,主要面对主流人群、高端受众的资讯门户网站。一个是以凤凰卫视视频内容为主的网络视频平台。一个是利用跟中国移动战略合作关系,在无线领域探索未来媒体价值。不管是在互联网的资讯方面,包括在移动这方面,也是未来手机媒体,或者是手机商业模式朝广告付费,现在都是包月15块钱,手机作为媒体的特质凸显之后,广告的收入模式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三个业务线沿袭了凤凰的品牌和独家的内容。

  我们的媒体气质是中华情怀、全球视野、多元诉求、进步力量,以这样的媒体气质使我们的媒体向新媒体拓展我们的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天来参加这个会也是希望借此跟行业内更多的同行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在座的艾瑞网,我们也是他们的客户,利用他们的用户调研系统软件。我们跟央视国际也有很多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自己也在积极探索,包括跟我们的受众吻合、跟我们的资源互补的传统媒体,或者是互联网渠道,我们都在探索一些并购项目。同时明年我们想进一步引入新的战略和风险资本,进一步更市场化的运作我们的新媒体。

  苏纲宪:

  我想问一下北青网总裁,你们和凤凰网相似,都是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在国内是唯一的传统报业网盈利的网站。

  徐健:

  北青网依托于北青报,但是在资本结构上不是完全国有的,北青报是北青网最主要的股东之一。我们成立之初就引入了风险投资。近些年媒体格局,包括经营市场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有人说它在经历着冬天,现在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北青报现在是一个上市企业,从我们以前公布的财务报表能看到这种趋势。

  互联网格局最近两年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企业分三类,一类是纯商业化的网站,一类是由国家重点扶持的网站,像东方网、千龙网、新华网,一类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互联网网站。最近几年,商业网站依然保持强势,但是传统媒体的网站逐步跟上来了。现在第一位的是凤凰网,第二位是新华网,这个格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是一个很值得欣喜的地方。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我觉得和传统媒体的资源有很大关系,由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同的新闻媒体会有不同的风格。人民网、新华网是一类风格,凤凰网是一类风格,新浪网又是一类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说传统媒体在宽带网的时代和在新媒体出现的时代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尝试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动结合的方法做媒体运营,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也特别希望在国内有一天能够有以新媒体为核心的传媒集团的出现,我想会创造很高的市场价值。

  苏纲宪:

  我想问一下两位新媒体的杰出代表,Cgogo总裁和银河传媒总裁。两位用通俗的话告诉我们说新媒体是干什么的。

  朱波:

  大家已经习惯手机是用来发短信和打电话,3G时代到来,手机会变成个人的信息终端,大家可能会通过手机获取一些信息,这就需要把互联网内容、传统媒体的内容能够整合在一起,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手机获取信息。当然获取信息还有非常重要的产业链的问题,怎么样赚钱。大家已经习惯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是免费的,手机终端怎么样能够把广告价值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目前移动媒体还是属于一种开发阶段,大家还清晰的知道中国短信是怎么发展的,2000年中国短信市场还是非常小,2001年、2002年蓬勃发展。所以我相信手机媒体,虽然现在大家都看不清楚,因为看不清楚所以有机会存在,所以我乐观地预测,明年下半年,或者是奥运会以后,移动媒体的商业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不是说市场收入有多大,大家会充分感受到移动媒体对大家的影响力。

  一句话,手机是每一个人的信息终端,是个性化的信息终端,大家认识到这个个性化信息终端的重要性,大家就会去用。

  苏纲宪:

  如果将多媒体电子杂志下载到手机上观看,技术上何时能够支持?如果将多媒体变成杂志在手机在线观看,需要宽带满足多大才能不卡?3G够吗?

  沈维:

  我们是做手机二维码。我们大家都在迈入手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手机上网是一个大趋势。我不讲手机的一些优点,随身、真实身份、精准定向、强迫性等等。我们讲缺点,屏幕小,键少,所以你想找到一个内容的时候还是挺费劲的,现在很多人没有真正通过手机上网,因为太麻烦了。我们二维码就是通过手机的照相镜头对着那个码一照,就能进入相应的网站内容。实际上手机的肚子很大,但是口很小,我们希望通过二维码能够真正把这个口打开。就像现在日本和韩国一样,通过二维码把很多商务、娱乐等东西真正打开,给出一个矩阵形的多元入口,我们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二维码把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连接在一起,实际上是一个通道服务,我们能够承载传统媒体的优势,品牌覆盖、良好的内容和信誉,广告商把在传统媒体上投的广告加一个二维码连接在手机上,实际上是把他的广告增值。

  你下载一段内容或者是视频,实际现在就可以下载,但是不能实时播放,因为网络速度的问题。广东现在已经开了2.75G,但还不能达到视频实时的传送。下载30秒的视频大概需要30秒左右。随着3G推出,将来实时的视频我想在奥运会的时候大家就会看到。在主流的传统报纸上一定会出现实时的二维码,预计明年年底我们的用户是20万,我们现在已经跟用户厂商、手机厂商签约预装二维码软件,使它真正成为老百姓上网的一个非常方便的通道。

  苏纲宪:

  一年前一个同志就给我演示过二维码。为什么这么好的技术,带有革命性的技术,现在知道的人很少?当场的朋友听说过二维码的请举手。人数不多。我们都是一些科学家在埋头干活,但是不懂宣传,不做市场是很遗憾的事情。我今天给沈总提一个建议,三分干活,七分宣传。

  我们有两位资深的互联网研究专家,姜奇平和杨伟庆先生。姜奇平先生的演讲理论色彩非常浓。现在我们请姜先生、杨先生从专家的角度对刚才几位嘉宾的发言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姜奇平:

  这个平台特别好。苏先生办了好几年,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产生很多实质性的结果。苏先生刚才谈了,整个这场论坛的定位是前瞻,往前看。我认为从投资这个角度讲,如果对前景做一个最简单的概括,可以把所有趋势概括起来,又出来一个新名词“客流媒体”,我们过去都说主流媒体,现在是“客流媒体”的时代。我总结一下,播客等等已经有33个。客流媒体的中心并不在“客”上,而在两个方面。下一个阶段投资热点是技术趋势,主要是从移动和视频这个角度讲,手机电视和IPTV会成为下一代的投资热点。每次新的时代揭开帷幕,投资商一般都是扑向新技术,目前正好活跃的是这两方面。如果直接扑向这些“客”,我认为凶多吉少。比如你要投胡歌,胡歌这一生就一个最辉煌的时刻。成熟的投资策略是要投能够给他们创造机会平台,他们可能会一首歌赚一辈子。对一个媒体人说,我不是投资直接的创造财富,而是给创造财富提供新的机会平台。就像互联网操作系统似的,会成平台的产生很多东西。比如短信,过去是依托在门户上的,但是门户现在过时了,需要下一代新的平台,我认为这是第一个投资的趋势,就是技术方向。

  到了第二个阶段,我预测会是商业模式的更新,也就是更改游戏规则。客流媒体的特点,它会出现碎片化的趋势,我们过去都是长的内容,现在变成短的碎的内容,过去完整的一个电影,现在都是15秒的短视频,从好看到有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随着形式的变化,对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的广告模式会发生质的变化,碎片化。现在99.8%的企业不打广告,下一代的商业模式扑向碎片化的内容正好匹配,99.8%的企业不打广告,这时候火山就爆发了。这些企业的诉求是什么呢?他们不会再要求过去整体的媒体、主流媒体的形式,就是以形象广告为主,他会向营销广告,就是不好看但是非常有用,一对一、互动,把这些趋势集到一起。像在美国,很多投资投向哪儿呢?投向能够承载新型广告的载体,这些平台会成为下一代投资的要点。

  未来的趋势是客流媒体,它的特征是碎片化的,从它提供新的技术基础到商业模式的转变要求有平台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特别是广告模式的创新,和它匹配的这样的机会,我认为会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杨伟庆:

  我是来学习的,我不敢对前面几位投资者进行评论。

  过去代表性的企业不多,在中国是百度,在美国是google。百度在路演的时候,想把百度用一句话说清楚,考虑了半天最后定出一句话,百度是一个技术驱动的数字媒体公司,这是他们的定位,也符合姜老师的点评,它是碎片化的,又是在互动平台上。像百度、美国的google,也在传统的领域当中做很多业务的拓展,包括在传统广播领域、报纸领域,他们都在进行业务的线向延伸。

  对于整个互联网产业而言,渠道是非常关键的,渠道为王。渠道对分众而言它是一个品牌厂商,通过跟客户长期接触,我可以卖一个媒体、三个媒体给他,不断地变大,选择的媒体项越来越多,所以投渠道现在是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成功方式,在于你对新媒体或者你对整个媒体产业,你会发现哪些地方会变成未来的渠道。比如像歌华,虽然它现在是有线电视,但是它控制了渠道。投资者在投新媒体产业当中,看重未来有可能成为渠道的这样一些平台,也是有非常大的价值。

  在整个新媒体产业当中,现在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当中,我们总结下来,像以效果来付费的方式,包括像联盟、CPKOP,有些体系当中还是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机会。还有像视频广告,一定程度上代表未来的趋势。除了网页以外,软件现在已经变成了广告的载体,像讯雷,他们就是一个小软件,现在你说讯雷是一个软件下载公司吗?它说我也是一个媒体公司,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广告,广告收入上亿。如果是传统媒体公司来讲,通过一年两年的时间能够变成上亿广告收入的公司,也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事情,大家认为它只是一个软件下载公司,但是本质上它是一个媒体公司。

  我觉得要抢占一些用户经常会使用的一些渠道,符合广告主未来投广告的需求和潜在的平台,这将是非常好的模式。

  提问:

  各位专家好,我是四川创视传媒总经理张继学。我想问各位专家,我们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对不对?现在我所投资的新潮生活周刊在当地的份额非常高,广告收入每年以30%的数字增长,广告利润比较高。我把新潮生活周刊80多万读者的需求分析出来,比如他们有购物的需求,他们有谈恋爱的需求,他们有网上阅读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做了很多东西。比如购物,我用另外一个公司去换大量的货物回来,利用广告版面,利用我所主办的新潮生活网把它拍卖出去,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样没有商场租金,也没有人工工资,也没有

装修费用,利润还非常可观。我现在在四川做了一个概念“谈恋爱找新潮”,恋爱会员就有2000多个。我为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新潮生活网站专门做了一个每天读书刊的杂志,现在人气也非常旺,广告慢慢逐渐地往我们的网络上转。我不知道这种模式今后走下去,我是属于传媒公司,还是传统的贸易公司?

  我的目的只做四川市场,精耕细作。现在成都有三分之二的妇女专门看我们的频道,他到上面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这样的公司有没有发展潜力,有没有投资的价值?

  胡发祥:

  我们公司现在也正在做这个东西。比如说你要做购物,做交友网站,最好能够抓住一点做深,把它的产业链,把它周边的东西捆在一起,这样会做得更加好。比如我们现在也正在投一个企业,它的成长也是很快,它是做连锁加盟的,它就是把连锁加盟这块从电视、视频网络、杂志,甚至后面很多很多东西都加上去,它的成长很快,第一年能够做到八千多万,第二年就做到两亿。你要做专一点,并且在这个行业里能够做到前几名,这样会比较好。

  罗小布:

  在座的各位都是投资大老。作为我们运营商来讲,谈谈我们的体会。网络运营商首先是服务好传统媒体,然后创造新媒介。注意,不是媒体,是媒介,创造新媒介,建立新文化。我们今天在研究所有的媒体,我们发现很多问题。中国电信年报在中国的运营下降,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放缓,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想起短信,短信代表着某种文化,如果某种媒介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很难有生命力。我觉得今天在建造新媒介的时候,你的文化是否建立起来?如果你没有建立起来,很有可能昙花一现。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朱国勇:

  我想问一个问题,以后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的阅读时间会越来越少,用耳朵来听是不是应该越来越长的时间?MP3出现,CD会不会消亡?

  苏纲宪: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来回答。媒体是人类器官的延伸,一种媒体取代另外一种媒体很困难。广播代替报纸了吗?电视代替广播了吗?互联网代替广播电视了吗?没有。MP3、MP4同样代替不了其他媒体。人体器官都是有它的功能,我想媒体的发展也有这样一个原则、方向,就是科学的精神和道义的原则,不断满足人们不断丰富的需要。按需所需。

  现在外管局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对我们一些想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有一些瓶颈,这些瓶颈怎么解决?在座的资本家都不是业余爱好,他们都不是投着玩的,都是要赚钱的,政策瓶颈怎么克服?

  钱卫清:

  作为一个律师,今天出席这个会议觉得有点另类。在大家的感觉里,律师是打官司的,和投资、传媒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现在生活就是法律生活,人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法律生活方式,所有人他从成长的过程到投资、并购、重组、上市,所有的环节都是一个法律问题,都是有法律风险问题。所以我觉得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既是一个新的机会,也是一个法律的风险。说它是一个新的机会,我的理解,除了我们重新设置、重新创新,设立一些新的经营模式、新的企业以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机会我们不要忘记,这个机会就是我们传统媒体它是国有的,是各个部门所有的,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模式,这种模式它必定要转型,就像国有企业必须退出是一样的道理。这种传统的国有化意识形态控制的媒体要转型、要退出、要吸纳新的资本进入,这里面就涉及到改制的问题。

  我们知道,大量的传媒企业都是事业单位,或者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些是国有企业,这种管理模式是政私不分,这种模式非常僵化,必定要进行改制。在改制的过程中,吸纳大量资本,甚至采取全部退出的模式,或者是部分退出的模式,或者是跟民企、外资合作,这种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改制的方式去参与到原来传统媒体的改制过程,这个机会非常大。就像这几年我们做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制,集体企业改制,我们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媒体的改制障碍非常多,有很多政策性障碍,有很多资本进入的障碍,有意识形态的要求,尤其是媒体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形式、传播的各种受众群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块要怎么转。未来的趋势除了极个别涉及到中央的,涉及到党和国家喉舌的部分不转,其他大部分都要转,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就看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怎么准备呢?那就要研究转型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什么时候能放开,法律障碍,有什么样的法律风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是这个媒体全部把他买下来,还是部分买下来,还是控股。是把一个电视台的栏目买下来,还是把一个杂志买下来。现在还有很多制度障碍,不允许买。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空间,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经营模式、广告模式、盈利模式进行研究,跟它进行合作,再逐步地替代、扩大我们的投资,最终能够通过我们的资本运作把整个媒体变成全部的民营化,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所以这个过程既有机会又有风险。它的风险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法律风险,一个是政策风险,一个是我们进入以后,交费方式、投资方式、投资结构、合作模式等等,法律合同、违约责任怎么设计。现在很多民营企业跟媒体合作,表面上是控制了这个媒体,但是实际上它不能从法律上占有、使用这个媒体,它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它把大量钱投进来以后,所签订的是一个合作关系、承包关系,一旦有领导人变化,或者原来媒体的主管部门提出异议,它随时有可能毁约,你巨大的投资随时有可能打水漂。所以兼并收购国有企业还要看是不是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这里可能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考虑周全,我们设置的合同,政策的障碍怎么绕过去,这需要整体的风险把握。

  现在无论是投资也好,无论是媒体转型也好,还是收购媒体,民营企业、外资参与媒体,这里面都有很多的风险。现在我们是一个风险社会,济南人大主任邓玉河包二奶,本来包二奶是一个民事纠纷,他的二奶不断向他提出财产要求,他已经给二奶买了四套房子、两部车,给他安排了工作,从一个农村的临时工提拔为国家正科级干部,这些小的风险酿成一个巨大的风险,最后邓玉河和妻子共同设计把二奶炸死了。现在这个社会,无论是做官、做企业家,他都有巨大的法律风险。这种风险防范好就可以促使我们企业做大做强,如果某一个环节没有做好,有可能导致企业有灭顶之灾。我们参加这样的会议,只能以法律专业人士的角度给大家提一个醒。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投资过程中、并购过程中,大家在数钞票、在看未来盈利点在什么地方的时候,同时也要考虑到法律风险。

  苏纲宪:

  在传统媒体方面,我们很多案例,比如投资电台失败的、投资报纸失败的,而且还有继续往里跳的,风险很大。怎么安全的投资传媒,其实是需要法律护航的。

  现在想融资,想海外上市,中央鼓励人民币基金国内上市,怎么办?

  王屏:

  中央10号文和6号文,对我们外资影响是很大,业内各个方面都在进行讨论,认为重组基本上是不能继续进行了。

  人民币基金在国内上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国内市场不断发展,政府支持背景,所以这块我们一定会努力做。现在正在试点几个企业,准备往A股上走。

  中国的政策不可能永远封闭不让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国政府一直是非常开明,现在只不过是在调整的过程中。所以我们对外资进入在海外上市这条路最终还是看好的,只不过是短时间的政策性的变化。对我们外资来说,我们现在应该抓紧时间打好基本功,找最好的公司,在这个行业里不断学习,等政策开放的时候再发展,而不应该根据政策的变化而改变投资的策略。

  杨镭:

  我们是外资。我们现在并没有把速度减下来,因为企业成长的过程是很漫长的,怎么真正能够活下来这个问题比你退出更重要,这方面我们觉得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这方面是有顾虑,同时我们也在看一些人民币基金。我不敢代表所有创投行业说什么,但是我可以说,大家并没有为此减低速度,同时也在看人民币基金的情况。

  邵岩:

  其实两方面。一个是对创业企业家来讲,当然经营企业、经营产品是很重要的主线业务。另外一方面,因为利用资本市场的资金、利用其他风投资金的时候,我想他可能也有选择,他做的这个行业、这个产品在开始做公司架构的时候,尤其是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实际上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外资投资有一些法律上的限制,短时间内参加A股上市、退出,肯定获利是没有问题,但是在法律上,包括我们公司批准这样的投资也都有一定的问题。所以比较成熟的公司如果退出的话,我们希望还是有一个海外的结构,这个我们没有发生变化。

  苏纲宪:

  我们前段时间一直在探讨关于投资传媒成立一个人民币基金的问题。我想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这样的兴趣?

  胡发祥:

  现在我们都遇到很多问题、障碍。所谓成立人民币基金,现在大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确实到现在开放私募、资金公司,有很多外资想进入投资行业,我们在这方面摩根亚太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跟政府也有很好的关系,我们也成立了一些这方面的基金在运作。我觉得成立人民币基金现在也是一个时候了。

  提问:

  今天很高兴参加史坦国际主办的中国传媒投资年会。我来自广州,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传媒的,在座很多是传媒界的专家,我本身也从事过传媒和投资这两个行业。我想请问社科院的姜老师、艾瑞的杨总,姜老师传媒方面研究比较多,杨总在传统行业和新媒体都有从业,所以我想请问两位。两位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现状有何看法?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出路,各位是怎么样看待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壁垒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在媒体投资上,你们更侧重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投资的时候,你们更青睐媒体项目的哪类媒体?一般会在项目的哪个操作阶段介入?投资的时候会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姜奇平:

  谈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发展前景的问题,我觉得现在有两个机会。第一,从大势来看,从中国的文化和内容产业正在逐步放开,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这个机遇会容纳非常大的市场容量。主要的思路,一个是政企分开,一个是事企分开,如果大家回顾一下,相当于打破中国电信垄断那时候的机遇。但是我们不要幻想还是进到传统领域,按照原来传统媒体的方向投资,依改革的经验,更多是在新生的业务领域会放开。举一个例子,现在出版业给人们感觉事业性很强,比如书号,我一直在问,出版业为什么不能变成服务业呢?不要书号,给自己的奶奶出一本回忆录根本不需要书号。第二,随着三网融合,或者叫三网合一。现在的趋势,广电、电信会互相准入,这个趋势也会给投资带来巨大的空间。光是这些空间,天地已经足够宽阔了,我认为抓住这个空间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定是在一些新的增长点上做文章,而不是在传统的增长点上。如果说现在的障碍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现在在内容领域缺少事业和产业的节点。

  苏纲宪:

  姜老师的发言总是让我心潮澎湃,我也想给奶奶出一本回忆录,我奶奶活到106岁,据我所知,新闻出版署是不会同意。如果我们想搞爷爷奶奶回忆录投资公司会比较好。

  杨伟庆:

  现在很多人讨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问题。大家获取资讯这个产业链看得太碎,新浪今天是我们转播的合作单位,新浪是媒体吗?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新媒体,但实际上它在中国没有获得国家的新闻采访证,它实际上是聚合高端业务群,提供高端业务群需要的新闻、财经资讯,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来自于传统媒体的内容。真正用户在获取信息当中,整个传媒产业应该是内容生产,然后通过渠道进行发行,只不过是新媒体提供了数字化的、非常方便的、多个平台都可以及时获取信息的综合性的平台内容,所以它改变了一定的用户在获取信息的产业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中国传媒行业当中,大家看中国移动SP,纯粹做SP生意现在是有问题的,但是SP这个生意现在开始往CP转化。对于整个传媒产业来讲,未来并不是说到底传统媒体怎么样,或者是新媒体怎么样,而是在于你的媒体是在往内容方面走得更专、更深,我就是一个宠物杂志,我就是对阿猫阿狗采访,这样的话,他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内容,不管是多小的媒体,或者是传统媒体,还是它有网站,这些都不能改变这个公司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质。

  未来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只要你内容做得好,你可以多方位地利用自己的发行渠道,包括各种各样的数字发行渠道拓展自己的用户。未来真正的数字媒体集团,包括传统媒体集团,未来发展最好的前景就是不同的公司都会有自己明确的消费者定位,比如我就做财经资讯,我就做新闻,中国未来的媒体产业也是往这方面发展,是一个融合的发展,而不是割裂来看的。

  罗小布:

  我最近一直在做IPTV手机电视的研究,也做了很多实证。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把媒介和媒体搞混了,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因为新媒介、老媒体,所以很难发展起来。实际上你要真正研究,比如手机电视,我前天有一个重庆的朋友专程到北京问我手机电视哪个节目比较好?我说你搞错了,手机电视是无聊文化,你要看无聊文化做什么东西是OK的。新的媒体用的内容是老媒体的,但是它不是照搬,如果照搬就大量的死亡,因为它继承的是老文化,如果是这样,IPTV的内容怎么可能比传统广播电视好呢?不可能。

  苏纲宪:

  在场的很多朋友都是带着项目来的,我们想请教一下投资机构的朋友,你们是通过什么渠道筛选项目、发现项目?

  王屏:

  说到项目来源,很多时候也是这种论坛上接触到业内资深人士大家一起谈,不断地发掘新的项目,还有就是通过身边的朋友,各种各样的渠道。之所以我们在这儿,就说明我们对新媒体、传统媒体,对整个媒体行业还是比较认可的,要不然不会花这么多时间跟大家料。我们看项目是看什么呢?我们看整个市场是不是够大,这个模式是不是够好,这个团队是不是够强。各个案例要各个案例分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胡发祥:

  项目的发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跟律师的合作,还有参加这种论坛。我们很注重一个团队,比如说很多很多我们发现项目的人以前都是在某一个大公司里面做得比较好的,比如说他在以前的分众做总监、副总,我们跟他们有很好的接触,考察他的团队,考察他的能力。我们这些投资人相对比较笨,什么东西都不懂,我们投什么东西呢?第一就是投资他的团队。第二,为什么我们很重视律师呢?我们跟很多律师有长期的合作。在他们做之前,都会让这些律师审核它整个的架构和模式。第三,它的市场够大,就是它未来的潜在市场。

  苏纲宪:

  以前说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是解放军。现在21世纪,现在最可爱的就是投资人。杨镭先生是这方面的典范,您同不同意这个观点?

  杨镭:

  我挺同情创业家的。风险投资,其实说白了,风险投资家是最不愿意面对风险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把心态摆好。风险投资都有它看项目的一套路数。当然资金非常非常重要,但是还是你自己团队的力量。中国所有成功的公司没有一个是靠VC教出来的、指导出来的,其实最可爱的人还是咱们自己。

  钱卫清:

  如果说当今世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说是投资人。我们怎么寻找投资项目呢?我们在最短时间内靠什么赚钱,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我的团队是什么样,这三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示出来。然后就是你的内部结构、公司所有权、品牌战略、未来发展战略,你的思路是不是清晰,你这个公司是不是有创意。最近我们代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审核290个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寻求政府资金支持,北京市政府每年5亿资金扶持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无偿给他们支持。我们通过审核290家文化创意企业,实际上他们是寻找政府给他投资,90%的企业在给他的10分钟的陈述里没有说到点子上,他不能说清楚我这个企业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团队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我拿什么挣钱,你来给我投资的话,你从我这个经营模式里你们怎么挣钱,这些他都是不清晰的。对这些东西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把我们内部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产权结构,以及我们的资金流、现金流等等一整套的东西,要以非常简短、清晰的语言展现出来,这样投资者就会对你的公司感兴趣。

  我们律师怎么提供服务呢?就是要全面了解你的内部结构、你的知识产权、你的合作模式、你的资金来源,然后我们会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我们去推荐投资人。经过调查的整个过程,我们就发现很多企业根本没有准备,包括它的工商登记、它的合同管理、它的合作者、它的知识产权登记注册都没有,这种企业我们一般不推荐给投资人,因为他投资进来会有很大风险。所以这些东西确实要全方面考虑。

  朱波:

  我的观点可能比较尖锐,因为刚才都是从投资者或者是法律上讲。我可以说很多时候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从创意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创意者是最可爱的人。中国整个投资环境和整个风气不好,我在美国硅谷创过业。我同意刚才律师的说法,但是一个创业者刚刚开始,七八个人,拿什么做知识产权,拿什么做创意结构。我觉得很多时候中国的律师们、投资者们太看重这些了。投资者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准事情,不要说今天一个项目上来就要考虑明天怎么赚钱。美国很多创业是纯技术,他就看重某一个产业点,根本不考虑赚钱不赚钱,他认为这个东西做出来一定会有公司把它买掉。有多少家企业能够上市?美国80%以上的公司是被兼并掉,不是靠上市,它是靠技术。美国思科公司每年要兼并多少家公司,微软每年要兼并多少家公司,大的企业有专门的兼并机构在。中国没有这样的环境,中国所有大企业想做大,导致所有中国企业的创业者在第一天就在考虑盈利模式。你想想看,很多技术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你怎么考虑盈利模式。如果中国的环境不改变,大的标志性企业如果不营造这样的兼并机制,投资者、律师事务所不按照这种眼光看,中国创业举步维艰。很多很多这样小的企业家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但是我们的风投在看谁能够有盈利,当然这是正确的,但是必须要有一种历史责任的眼光来看,营造一个非常公平的创投环境,让这些土生土长的公司能够活下来,这样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第二硅谷”,否则就是一句空话。现在我们坐在台上找项目,是找不到。中国技术要发展,一定要看这些公司,而不要看中国拷贝,美国已经有的拿到中国来,更多要关注在地底下还没有发芽的那些公司,无论是从投资界还是律师界,应该更加关注他们。

  苏纲宪:

  投资界有一个说法,天使魔鬼说。邵总您是愿意当天使还是魔鬼?

  邵岩:

  我有一点看法。实际上风投分两大类,刚才这位嘉宾举的很多例子都是在硅谷,这是不错的,很多风险投资家都是自己做创业,然后开始做风投。还有很多是在华尔街,像我这样做投行出身的,没做过什么生意,我没有办法。我和一个企业交流的时候,我看的可能更多是技术性的指标,我可能喜欢创业型的公司,因为创业的概念是他自己天生的,我们作为一个投资者只能是根据他说的,然后大家做一个评价。实际上有两类,西岸的风投文化和东岸的同行文化,两类都可以。

  朱波:

  西岸文化的太少。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在职的,他什么商业计划都没有,他当时问我有没有办法找。我说你千万不要到中国找,中国的投资者不会找你。结果他到西岸找到投资了,他什么都没有讲,什么商业计划、法律文件,nothing,但是起来了。

  罗小布:

  其实西岸的东西,我们想学,关键是中国缺少基础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人的信誉环境。不能怪投行们不想,是法律环境、社会环境还没有建立。

  苏纲宪:

  我想问一下沈维先生,你们接触的更多是东岸还是西岸的?

  沈维:

  我们已经两轮风险投资了。我们第一轮的风险投资,因为原来我是创立过互联网周刊、硅谷动力,我们的投资人一开始听不懂我讲什么,我就给他讲一个故事。开始我就拿一个小册子,我不可能给他讲二维码,我说我现在把杂志做小,做成一个能够放在兜里的,它能够跟我的手机产生互动,这他听明白了。我说一本我能做成一百本,分成不同内容的,这个他听得明白。其实很多东西是随着整个产业链不断的深化而有一定的调整,我脑子里当时也想着大目标,但是你要有一定的策略,你一开始讲那么大的目标,别人听不懂,或者说别人不太相信你真正能够做到,要一步一步证明自己。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苏纲宪:

  关键还是核心团队,投资方和管理团队之间的关系。

  杨镭:

  每次会议结束,大家都会交换名片,第二天我的信箱就爆了。实际上这样做的方式,受重视率非常低。其实很多好的项目真正是通过自己圈子里朋友的介绍。

  苏纲宪:

  我们做传媒投资平台,我们努力为大家打造一个桥梁。我们有一个很庞大的项目库,投资机构对媒体是外热内冷,因为中国传媒是有政策瓶颈的,真正想投资传媒,特别是海归回来的,他有些水土不服,想投但是又谨小慎微,需要经过各方面的论证。我们探索一条路子,媒体融资多元的选择,而不仅仅是风投,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业内的机构,像有些项目可以找歌华,他们的资金量也是很大的。

  提问:

  我是来自天津的,是做传统媒体的。我想问鼎辉投资的王总,您也投资杂志。我想问从投行的角度,您对哪类杂志比较感兴趣?是消费类的,还是时尚类的?

  王屏:

  简单地说,我们对杂志不感兴趣。为什么?杂志一共多少页,你能卖多少广告?所以我们真正看重的不是杂志本身,而是看重它的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各个传统杂志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单纯做杂志做到时尚,我们现在还没有尝试。

  苏纲宪: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