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型中的华人中餐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8:06  新浪财经

  第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于2007年6月22日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专题会议三转型中的华人中餐业实录。

  主持人:我们进入下一场,转型中的华人中餐业,首先我们请百万庄园的陈立群先生做主题发言。

  陈立群: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这么多华人相聚在一起。

  我自我介绍一下,我也是从1985年出国留学的,坐着火车到了蒙古、莫斯科,然后到了布达佩斯,在布达佩斯待了15天,很想留在那儿,因为那个城市太美了。很巧的遇到了中国大使馆的官员,介绍了一些情况,我当时留在匈牙利报名参加了语言学院,后来手续办好了,通过大使馆的官员介绍,还不希望我留下来,因为当时我们跟匈牙利的关系还没有到这个程度,未来的发展有问题,希望我继续前进。后来我们到了希腊,我们是到希腊最早的一批人,我们看到跟他们的华人基本上不能交流,因为他们都是从越南过来的,还有一些台湾企业。在希腊生活两年,然后去了英国,88年国家改革开放宏观的时候,我回到了中国。我算是比较早回来的海归。

  有一个时尚的说法就是海归变海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深刻的周密的调研,都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换句话说回国的时候,我参与了中国餐饮业的经营和发展。1988年开始我们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很小的餐饮公司。但是后来成功了,现在回想起来看,当时得成功和时代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我很清楚,当时我们回国创业的时候,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中国的餐饮行业是什么状况呢?就是服务质量很差,餐饮的食品很传统,创新不够,产品种类很少。大部分餐厅就是类似于川菜、鲁菜,粤菜这样的菜系,比较单调。我们把国外的鸡尾酒带回来了,西餐带回来了,把西餐和中餐结合在一起,把菜系概念稍微淡化了,后来成功了。

  我们餐厅是北京比较早的一家带有音乐的饭店,所以一下成功了。北京餐饮业虽然和其他地方有不太一样,有很多食品结构有一定调整,辣没有那么辣,没有川菜那么辣,我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应该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餐饮业变化的一个人。

  我今天的发言,没有充分的准备,我的发言题目应该是这样的,北京奥运与中国餐饮业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非常有幸我所从事的企业在北京,从一家餐馆做起,开始做中餐,几年之后我发现北京市场上多了很多的洋快餐,当时是肯德基、麦当劳纷纷进入北京,他们的产品在我看来是很简单的,本身餐饮业就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行业,虽然很多人经营它,从事它,很多个人、家庭、朋友都可以从事。而且我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内,从希腊到英国,到美国,很多国家我都串,发现很多华人确实从餐饮业起家。所以今天把餐饮业做第二个主题发言,就是因为它的普遍性,谁都可以做,有一个环境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餐饮业其实是很简单的,门槛很低的行业,但是它背后孕育着很多发展思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北京市有一个说法,就是上山下海进城游园,上山是吃一些肥牛之类的菜,下海就是吃海鲜,进城是上海影视城,游园,就是百万庄园。我在海外学习的时候,比较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怎么样让它每天质量是一样的。所以在原辅材料采购的时候就比较关注产品质量的问题,当时跟北京市最早一家肉类屠宰场定出我们所需的标准,从那儿以后,经营非常好。我们酒楼有很多人排队吃饭,有一桌客人来了11趟没有吃上饭,这次再不让我吃上饭就不来了。

  从92年开业到了97年的时候情况有变化,变化是什么呢?就是恶性竞争开始了,餐饮行业的所谓门槛低,低就低在它很多的管理没有用一种很标准化的东西来进行锁定,而大部分的厨师,因为个人的技能,经营管理的方式,挖人的也特别多,多给100块钱就走了。当时北京一下冒出了600多家经营肥牛火锅的餐厅。很多酒楼纷纷从生意非常红火过渡到一个比较暗淡的时期,就是产品更新程度不够,酒楼的装修也是旧了,也是到一个新的装修的周期了。在北京连续几年的考察当中,百万庄园始终保持在前十名。这时候他们就琢磨了,很多餐厅不红火了,为什么庄园肥牛就可以连续六年保持第一。这时候就产生了恶性竞争。这就给我一个启迪,为什么在这种竞争环境,我们的企业经营如何往前走,如何发展。这时候我们就开始研究麦当劳的汉堡包,研究肯德基的鸡腿,它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们找了标准化,但是大家可能不太清楚,餐饮业想做标准化在国内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找一个规范经营的资料很难。我为这个事情连续出国到美国、日本出差,找一种能够连锁经营的模式要学,要移植到餐饮经营过程中去。

  后来我们在日本找到了,在日本找到之后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在国内做连锁经营,希望引进你们的技术。他们说你今天来的非常巧,去年我们这个技术不向你们中国出售的,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你有什么方式,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财力、学历研究餐饮业的标准化,餐饮业的连锁经营,这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过了这个难关,从无到有,我们也做到了一些连锁经营的模式,我们现在经营西餐厅,我们用西餐连锁的方式一定会研究到中餐能够复制的方式,我们现在也已经有一个方案。

  我想奥运到底跟餐饮有什么关系?我们企业在2006年9月22日很荣幸向北京奥组委递交了一份奥运期间餐饮供应的标书,当时我们向29个场馆提供,一共五个集群包,奥运会期间对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参加北京奥运会的700万人次,除了运动员之外,运动员是由专业部门进行配餐,包括观众、教练,服务人员、媒体记者等等,我们标书写了126万字,所有的环节全部用可控制的方式,比如说我们中央厨房的工厂,给某个场馆配餐的时候,所有的预案,包括时间超了怎么办,包括消费者使用食品,买这个食品时间,超过两分钟怎么办?总而言之服务的质量,食品的安全,卫生问题怎么保证等等,做了很多很多预案。有幸在11月20日我们的标书中标了,我们成为奥运会食品餐饮供应商。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一个感受,中国的餐饮虽然是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比起来国际上发达的标准化,规范化餐饮来讲,我们缺少一个东西。我们缺少的东西恰恰就是标准化、规范化,从开始源头到出售整个环节,这是我们最缺乏的。所以我们当时想奥运会中国办,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能力,有决心,办好这个事情。

  中标之后我们拿出了食品安全方案,在6月9号那天我们在国贸召开了庄园移动冷链餐车的新闻发布,这个车将服务于老百姓,我们哪天活动上推出了200块钱标准的餐盒,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30元的餐盒就很困难了,因为配送很远,我们能做到送到之后没有什么变化,这就是冷链车的保鲜功能。中国餐饮业开始迈向标准化,开始与国际接轨。

  就是这样的心态,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向来自于各地的朋友们,有可能与有一些餐饮经营的企业家,中国经济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确确实实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想发展起来,一个办法,我们要联合起来,我们要用一种联合的方式把我们规模做大,用规模来促进我们经济持续发展。

  谢谢各位!

  主持人:

  谢谢陈总,我想陈总的观点很清晰,在转型的时候要注意的是,第一个要创新,第二个标准化,在创新和标准化之间创造自己的蓝海。

  现在我们进行转变中的华人中餐业对话。有请西班牙鼎盛集团董事长刘松林先生上台,有请陈立群先生。

  开场之前,我想给台上嘉宾朋友提一个苛刻的要求,我们去发表观点和阐述理念的时候,尽可能每次控制在两分钟之内,我们希望把您最经典的观点直接抛出来。

  现在开始进行华人中餐业的对话。

  刘松林:

  谢谢大家,我对经济没什么研究,但我说一些世界的东西。在华人中餐业经营过程中,发明了很多刚去的华侨能操作的菜式,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和外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发现西班牙是西班牙式的中国菜,而不是中国菜。中餐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太差了,索性目前来讲在西班牙已经有这样的标准了,现在年轻一代已经搞起来了连锁了,特别是马德里的连锁店道,他集合了泰国的、日本的,叫亚洲菜,改变了中国原来的菜式。我们还加强了厨师力量,虽然说国务院侨办对厨师培养很重视,但是只停留每年做一个厨师班表演一下,没有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把中国的厨师派出去,把国外的厨师引回来培养一下,这样就能增强我们自身的力量。

  主持人:

  刘总的观点是,找到转型的机遇,但又提出转型的建议。我们嘉宾有没有对中餐业有什么观点大家说一下。

  张育林:

  我说一些中餐业在整个国内外势头非常好,国外不太清楚,但是国内商务部去年有一个数据,国内餐饮住宿的总额突破一万亿大关,这个是连续16年两位数高速增长,发展势头非常好。再一个刚才陈总讲的,标准化、规模化也已经开始做起来了,我现在就是想说的,刚才张总讲了,我们海外的华人,怎么样能把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播,我认为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一般来说一个是餐饮,一个是中药,一个是武术,我觉得最好的就是啊餐饮,不像武术,我们特别的感兴趣,中药在国内外争论很大。毫无疑问中餐应该是传播中华文化最好的载体。

  在发展中餐业过程中,刚才说抗风险能力低,我觉得跟零售业一样的,就是连锁。我们很多中餐连锁也做的非常好,包括小肥羊,它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今后中餐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赋予它文化的内涵,从设计到质量应该把文化包含在进去,据我所知,休闲之都,美食之都,已经提出把餐饮纳入到文化创意了。

  如果真的把中餐业做好,就是要有海内外的互动。餐饮这方面也是商务部主管业务范围,去年商务部就评了430家中华老字号,这些中华老字号里面,餐饮老字号占了很多成份。商务部的主旨就是想通过这个活动把老字号发扬光大。也想把它推出去,这个推出去,海内外餐饮应该有一个结合点。就是刚才讲的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入。因为我看了一些材料,在海外有一些厨师青黄不接,现在国家办劳务输出作出跟国际经贸合作一个重要作用,在输出厨师这类技工人员的时候,政府应该把厨师培训做好,源源不断向海外派出餐饮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熟练的技工。

  主持人:

  张主任说使华人中餐业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李鸿阶:

  我简单补充一下,中餐业是中国的国粹应该发扬。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我感觉到大陆的中餐业跟其他国家一个不同点,大陆中餐业其实很大,装修很豪华,国外很多地方包厢很少,比不上我们这边的中上,我在台湾吃小吃比较多,比较简单。大陆这方面投入是非常高。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利润、效益。我们品种也很齐全,像八大菜系哪个地方都有,像台湾的小吃,很有特色,甚至在马来西亚冰城也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要有自己的特色。

  我觉得中餐业发展重要是一种创新,也就是说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对中餐业加以改造。同时要有一个精细化的发展,土洋结合,这在中餐业发展过程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谢谢!

  主持人:

  我们进入提问环节。

  提问:

  陈总,你是不是像小肥羊一样在全国进行连锁,把你的企业迅速扩大。

  陈立群:

  我们经历了一段时间摸索,摸爬滚打了解了中餐业复制为什么这么难,就是因为中餐业有自己的特点。我了解到国内也有很多餐饮的专家,大师级的专家,我们掌握了在北京就50多名。北京市也曾经为保护中国国宝做了一些规划,比如说把大师级炒菜过程录下来,因为有些大师岁数很大了。

  中餐业复制现在不仅是一个厨师的炒菜方式来做标准了,而是以PH了,哪个餐馆做鱼香肉丝做的最地道,我们拿过来,到工厂测试,使产品在一定时间不会变质。用无菌产品复制的产品要汤汁,这样复制的菜不会变味道。但是复制是有难度的。换句话说,它门槛比较高。我们非常希望在奥运会中全力以赴,我们目前的中心还放在北京,我们非常希望在未来,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们就向其他城市拓展,包括我们推出的移动餐车,会跟很多大城市形成连锁联盟的经营模式。

  谢谢!

  主持人:

  陈总的思想很简单,就是一定要标准化,复制化,科学化,作为百万庄园文化的推动者,百万庄园的领袖,已经走在前面,给我们一些借鉴。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台上嘉宾还有什么观点吗?

  我们今天论坛主题是关于面临转型的华人经济,这场是关于华人的中餐业,我想我们提出来我们转型的一些方式和策略,能不能就关于转型这个话题做更深入的探索,如何转型,要不要转型,怎么转型,听起来陈总几次转型,但他的转型是有规律的,有升级的。在转型方向上,您有什么经验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陈立群:

  很抱歉,我还是这么讲中华餐饮泱泱五千年,在中国是顶级,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虽然我们全世界各地都有中餐,很多外国人认为中餐就那么几道菜,但是我觉得中餐是这么多年,到今天为止我们看到的很多在升级,它本身也在升级。这位先生讲到的国内餐馆装修非常豪华,这也是一种升级,它的菜式、口味,包括起名都在不断的升华。到底中餐有多少种谁也说清楚,有的说有一千,有的说有一万,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作为一个口味数字化排列,简单的说咸,甜、酸、麻、辣,抽象化的提出来,包括甜一二三级,咸一二三级,其他味道都是一样。用这种一二三级单一的口味配了一些组合,组合无穷大的数字,口味非常多。有很多近似于的口味。我们把近似于的口味删除掉,我们最终总结了56个口味,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原料在变,形状在变。轻一点,浓一点,淡一点在变,其他没有什么变化。

  第一,我们的中餐就要发扬光大,就要有个性,这点毫无疑问,中国餐饮的发展就是它有文化特点。

  第二,我们要做大,像小肥羊这样的,这样的企业一定想办法规范化、规模化,然后迅速成长起来。

  我们希望有一天在其他的国家,有一些中餐品牌的企业,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驰名,要想做到这一步必须打好基础,谢谢!

  张甲林:

  百万庄园的方向,我个人认为是海外中餐业发展的方向。

  主持人:

  透过陈总的发言,有一种感觉,就是中餐业的麦当劳,中餐业的巨无霸会在中国诞生,我们相信这一天很快到来。

  陈总的发言对今天论坛游一个升级,我们除了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升级,更多的是思维上的升级,只有思维升级才能跟上产业经济,和经济升级。陈总发言很简单,听起来都能明白,都懂,但他道出了一个事实,中餐业为什么没有在全球形成巨无霸,是因为我们品牌化,没有科学化,没有复制化。今天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陈总。

  这场关于中餐业的对话到此结束。我们现在是休息10分钟。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