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两岸三地EMBA高峰论坛现场直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23:0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7年5月26日下午,由华科大管理学院举办,以“助推鄂商崛起,把脉中部商机”为主题——2007两岸三地EMBA高峰论坛在华科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了此次论坛的盛况。以下为高峰论坛的全部实录:

  胡昌丽:各位尊贵的EMBA师生朋友们,在座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华中科技大学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是台湾中山大学的刘德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李平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的张晗教授、美国Ohio大学的黄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鲁耀兵教授、王宗军教授。还有呢,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副院长刘芳副教授。欢迎大家的到来。另外我要介绍一下来到现场的EMBA学员:他们是来自台湾中山大学的EMBA学员,你们在哪里?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杭州班的同学在哪里?河南班的同学在哪里?还有我们武汉班的同学,你们在哪里?刚刚给大家挥手致意的四个班级,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角。在会议进入正式的访谈前,有请我们的刘芳副院长致辞,说说为什么举办这个论坛?掌声有请。

  刘芳:尊敬的各位教授企业家代表们,还有我们媒体的代表,我们EMBA的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进入火热的夏天,我们以火热的热情迎来各位朋友。我们有四个EMBA群体代表。这就是来自台湾EMBA的代表们,他们是台商的杰出代表,还有我们杭州班的EMBA学员,他们是浙商的代表。还有我们河南中石化的学员们以及我们武汉的EMBA学员。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企业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因此我们借这个契机,组织并策划了这个高峰论坛。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希望通过各地学员的交流,来共同探讨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商机。我们也知道:这一场仅仅三个小时的论坛,对推动地域发展非常有限。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引发大家对鄂商崛起对于企业发展的更多的探讨。这也是我们这次论坛的意义所在。得益于各方大力的支持。感谢台湾EMBA师生们给我们的帮助。也感谢新阳光地产给我们的帮助。谢谢大家!预祝我们今天的论坛活动能够圆满成功!谢谢!

  胡昌丽:也谢谢刘芳副院长,昨天我们吃饭的时候,有一个现象特别引起我们的思考:台湾的同学是一波一波送名片。然后呢,走到这一边说这是我的名片,谢谢关照。来到武汉的学员面前,请他们交换名片,他们说不好意思,忘了带了。说到名片,我昨天收到了三张名片,他的第一张名片是歌手,第二张是制片,第三张是公司执行长。那么这一位主持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台湾中山大学的EMBA学员王日昇,王日昇在哪里? 有请我们的王日昇。

  王日昇:掌声还不够。大家好。各位师长还有可敬的EMBA的学员们,还有最忠实的媒体朋友们。今天呢,首先我们要感谢的除了主讲嘉宾以及我们的点评嘉宾还有我们同时要谢谢华中科技大学的同学们以及我们的工程人员,他要是一个不小心,就会给我一个消音。所以我要好好讨好他们,他们也很辛苦,给他们掌声。

  胡昌丽:另外现场还有很多媒体的朋友。现在新浪网正在直播。同样欢迎你们的到来。

  王日昇:对了,名片跟刚才的话题有什么关系?我们常常看人是看名片。名片意义是什么?他代表我的工作,我的身份、也代表我的核心价值。包括我们的品牌知名度名誉度。名片还很重要,那我问你这个名片的问题。如果我问你台商,你会想到谁?

  胡昌丽:王永庆、郭台铭、台积电、统一康师傅,还要说吗?

  王日昇:够多了。

  胡昌丽:也是够多了。

  王日昇:如果你想豫商也就是河南商人,您会想到他的商业名片是什么?

  胡昌丽:河南?

  王日昇:说啊……,那如果说是想到武汉,我们武汉的商业名片是什么?

  胡昌丽:武汉曾经有汉正街,曾经有……

  王日昇:这和名片没关系,因为文化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严肃的。在这次的高峰论坛里头,我们要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文化要进入商业的行为当中,听说今天有一个很特别的贵宾要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化与商业的结合。

  胡昌丽: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院士,也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的老校长,他曾经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在全国的高校中刮起了一阵人文素质教育的旋风,首先是从理工科的高校开始,当时的名字叫做华中理工大学。首先让我们来听一下杨叔子院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请看VC

  杨叔子: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管理水平。如《红楼梦》第55、56回,王熙凤生病,家中事务交由李纨、探春和宝钗来处理。探春提出将原来花钱的园子承包出去,既解决了园内工匠的工钱也修葺了园子,把原来的消费大户变成了生产大户,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宝钗比探春更高明,为什么呢? 宝钗不仅考虑到短期物质利益,还考虑到全局、可长期发展的精神层面。她让承包园子的婆子们每人拿出部分钱给那些未能承包园子的人,做到成果共享,这样那些未能承包的人也没理由搞破坏,大家都能相安无事。同时,宝钗在实行措施前还发表实情演说,告诉众人自己这样做是被逼的,她并不想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希望大家理解;措施公布后,严格执行家法,让新政策得以落实。那为何王熙凤执掌的时候没有出问题?王熙凤是靠后台而不是政策,而宝钗是靠德行和智慧来御人。现在有的企业家穷得只剩钱,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朋友,甚至失去了自由。金钱的利益不是最高的,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一人富不是富,要带着大家一起富。一个人最大的利是国家最大的利,数学上也证明,最大的利益是双赢。

  王日昇: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全程播完,大家听得清楚吗?如果听的不是很清楚的话,没有关系我们各自表述,就是说薛宝钗的商业人格上面是面面俱到、处事圆融。那么你觉得贾探春呢?

  胡昌丽:他也是很圆融的。

  王日昇: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做执行长?王熙凤的个性是什么?

  胡昌丽:审时度势、唯利是图、锱铢必较、借力使力。

  王日昇:这些问题呢?我们留待待会儿讨论,我们知道事实上商业人格是很有意思的。各位朋友,现在做一个选择,你想做一个收入很稳定薪水也不低的被雇佣的经理人?还是一个盈亏自负有可能赔掉但有可能赚大钱的人?想当老板的人请举手!

  王日昇:我们看一看哪些想当老板,看来想当老板的人还是很少的啊!

  王日昇: 想当别人雇佣的劳工,但是他可以给你一张漂亮的名片的经理的朋友们请举手,其他人什么都不做吗?有就有机会,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商业前景?我们请到的并不是我们两个。我们两个不是主讲。我们请出今天的嘉宾,他们是新阳光地产的董事长柯翔,武汉和康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举、杭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斯丽娟处长、温州泰铢集团董事长林一中,我们台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宋小丽经理、另外是我们河南的代表,南阳淅减减振公司的总经理职建中。

  王日昇:他车子应该减震很厉害,他一路从南阳开车开过来。我们谢谢第一位的柯翔。因为他出钱的嘛,也谢谢所有媒体。我们今天上半场论坛的主题是什么呢?

  胡昌丽:主题就是助推鄂商崛起。

  王日昇:所以我们开始进行我们今天的论坛。

  胡昌丽:好,我们首先请问一下柯董事长,您是武汉人吧?您的企业也是地道的武汉企业。您觉得武汉的名片是什么?

  柯翔: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本土人士,我们企业也是本土企业。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大家一直问我武汉的名片,我很热爱这个地方,但是有很多地方,就像他们说的“长江不流、莺歌不唱、沙松不长、荷花不放”一样,很多的品牌都不见了。然后东湖也没有西湖能够创造那么多旅游奇迹,这里面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胡昌丽:您还是没有回答什么是武汉的名片?那现在这样子,我们来问一问我们台商和温商,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名片?

  宋小丽:台商的名片很多,都是响当当的。这中间名片代表这一种特质一种现象,一种精神,大家同意不同意?在台湾的商界里头,真正的名片是“信义”两个字,更深层次呢是“奋斗”两个字,充满了坚韧的个性,在一切经营里面非常的弃而不舍,我想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具体的我倒认为他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所以我想这是我的浅见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一个思考。

  王日昇:就是坚忍不拔,绝对不退。对不对?打死不退。

  林一中:一定有他的背景吧,那我想也有打死不退的背景吧。我在想温州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温州人总结了四句话:追求金钱,四海创新;观念创新,白手起家;头脑灵活,精打细算;最后应该就是团结合作了。温州是三面环山,一面对海,不是山洪爆发就是台风袭击,好在我们温州人够顽强,房子被台风吹倒了,马上建,绝不犹豫的。而且,想想我们真的不像内陆,人均不足三分地的窘境我们是经历过的,政府不到6个亿的资助逼着我们不得不走出去赚钱。

  王日昇:您听到没有,这两边是很多地方很相像,太多地方相像,我又想到有什么样的特质?为什么呢?那种企图、那种期望、要赚钱的那种渴望,还没有看到那个精神。

  柯翔:为什么呢?我接一下王先生的话啊,刚才我想接下去的,其实我觉得今天有一些话题可能有地域性,但是更多的我想放大到所有的商业,昨天我跟王先生沟通一下,他很形象的就说“鄂商不饿”,就很形象的反应到我们地域的,你都把他说成文化也不对,凡是历史上很多能够崛起的国家他资源都很有限,你比方说河南他当时什么资源都没有,在十六至十七世纪都是河南崛起,他那种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他必须要到外面创业,而湖北呢是两江,他不饿,这种文化里面有一个什么精神呢?从这个我觉得是物质层面的,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坐在一起啊,假如把我作为一个鄂商代表呢,我的底气是不足的,因为鄂商就没有成为一个商帮。

  王日昇:鄂商还没有成帮,这需要很多的勇气,

  柯翔:也就是说这种层面啊,因为你一个地方经济的崛起啊,首先从天时上说我们只跟大陆来比,你们有浙江那边沿海的经济,你和珠三角都不能比,地利也不行。我说六十年代的时候,我看过台湾六十年代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论坛这方面的文章,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他的很多海外就是五十年代,台湾的到国外去留学,可能跟今天我们到国外留学的比例实际上是一样多,他有这么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是很好的,否则没有这样的人才支撑,也不能创造大型的企业。这是一个物质层面上的,另外一个是精神层面上的。武汉这方面的文化我觉得有好的,比如说武汉人聪明,武汉人聪明自古就有名的,比如说唯楚有才,就是说湖北的地域文化和湖北人这一方面是不差的,但是武汉的码头文化造就了湖北人只能当将不能当帅的风气。提倡一种工业精神,包括你这些大卖场不支持我的时候,我照样能够引起顾客的兴趣,我觉得武汉这方面还是有一些欠缺的。

  王日昇:武汉对自己的剖析还是很深刻的。你除了人之外,其实整个环境是有关系的,我想这方面我们请嘉宾,我请刘德明教授来为我们点评一下。

  刘德明:各位嘉宾,听到刚才精彩的对话,我想有一些地域的因素,在我看来是机会,有这个机会,你那个性格会把它发挥,你如果没有那个机会,你赚钱的就没有办法,各个地方的机会跟给它的环境没有那个诱因,就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台湾的商人最早接触到那个市场,所以他们把这个机会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浙商因为跟台湾也近,所以他们也有这个机会。也许后面的没有这个机会了,可能你前面走到最后精疲力尽,可能没有冲力了,也许鄂商消失了,大势就不得了了。美国第二代也不成气候啊,我觉得鄂商有可能后而居上啊。

  王日昇: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厉害,都在说自己的缺点,都说跟别人学习,其实在相同的华中地区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河南,我们说,河南好像很穷,可是最近河南的发展也不错,您觉得河南是不是还在犹豫?

  职建中:从经济角度讲,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所以说到农字,那就是小农思想,所以在中原地带经常有这个优良的品质就是忠于职守,不愿意离开他的家乡,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呢我觉得应该说河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那么怎么来概括呢,应该说中华民族曾经有过他的辉煌,但是在市场经济面前它落伍了,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应用,我们发明的火药他们做成枪炮来侵略我们,我觉得我们的古老文化没有应用好。那么在今天,河南人的改革开放还是应用的比较好的。比如说少林寺的释永信,他要把少林寺变成武术学校啊等等;还有开封的木版画,还有周口的画蝴,那么周口有一个村,这个村的男女老少都在画蝴,画一年也有很高的收入。第三个是孔雀东南飞,为什么都跑到江浙去了,所以江浙都发起来了,所以说中原文化有一个问题在,为什么要东南飞呢,这也是一个古老文化的问题,就是重仕途轻工商,为什么呢?想当老板又怕别人说,想当大富翁又怕别人敲竹杠。

  王日昇:很多人现在不怕了,台湾人就说不赚钱是个罪恶。

  职建中:我相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下,河南一定会向发达地区学习,一定会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最后带动环境,中部一定会崛起,我有这个信心。

  王日昇:说得好,待会我们要有请李平教授来点评啊。我想说中部崛起有两个重心:一个是武汉,一个是郑州,究竟是哪个?我们有请李平教授来点评。

  李平:先谢谢大家参加这个论坛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们这个地方,不仅有来自各地的商人,中华文化是大家的基础,但是不同地域有自己文化的特色,我刚才听了职先生的话,可能有一点各地差距的把握,他谈到中原文化,在判断经商的色彩上有不同的判断。他是把经商放在整个地域的层次当中,我去了一趟印度,在印度四个不同的阶层当中,最高的就是教师和官吏,最下层的就是经商的。如果这个文化沉淀在社会当中有非常强烈的影响的话,这个地区的人在地域是最底层,但是他有足够的金钱,可能在观念上就要有改变。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这个刘教授说的话就是所谓机会,实际上在中国比较典型的几个,比如说晋商徽商还有浙商,他们提到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地方西安,当时唐朝的帝王到了一定的时候,到了一定的时间,徽商实际上在东城落地北京之后,它典型的优势是什么呢 ?它靠近口岸,口岸可以交流物资。这些地理上的商人,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中原地区也是很重要的地区,但是在历史上从某种层面上讲缺少这方面的机会。我会发现其实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开始可能是从某个地区发展起来的,比如说美国纽约。比如说美国的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就会选择美国底特律。所以经济的发展经常在地域上是板块轮动的。那么从某种角度上讲,中部地区从机会上也可能面临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今天总有一个机会轮到我们中部地区了,只要我们中部地区把握机会我相信中部地区的崛起一定会是马上我们眼前的事。

  王日昇:谢谢!我们有请张晗教授。

  张晗:谢谢主持人,谢谢刘教授,刚才提高到了豫商,我迫不及待的举手为什么呢,因为我是河南开封人,我在河南开封长大的,我在78年上大学,然后94年到美国读书,给我感受很深的就是说豫商,胡昌丽老师跟我联系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谈到一个词就是豫商,不好意思啊,家乡的同胞不要见外啊,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但是我们要讨论鄂商豫商浙商,显然我们不能和浙商相提并论了。因为我们要认清我们这个短处,我们是靠一些感性的认识,我经常回开封,我经常看我的一些同学,他们有做商人也有在政府机关。给我的感受是河南不缺乏人才,河南人才很多,我刚才读了这个小册子,这里面出了很多人才,比如说像邓颖超女士,也是河南人,河南出了很多人才,但是河南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的感觉是: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河南还有很多很有名的企业,比如说有双汇火腿肠,现在还有,现在是老大。当时还有中原地区哪里去,郑州亚西亚。对不对?现在就做的不是很好了。给我的感觉就是,我们中原是有机会的,中原是要崛起的,你怎么崛起你这个机会怎么把握,我觉得有一点就是说浙商,他们这个商人受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好像比较小,但是豫商受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就比较多,打一个比方,比如我父母买一个房子他们就一直得不到房产证,拿不到。为什么呢,这个房产证,房产老板说我不能给你们,因为政府不给我钱,所以他也不怕你起诉他,豫商受政府干预很多。另外一个我们的人才很多,但是人才都外流了,那么我是河南附属中学毕业的,我们有四五个考上清华大学,但是没有一个回到河南的。我们怎么留住我们稀有的人才,我们最起码把我们河南的人才吸引回去,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各方面的条件好的话,有很多我们河南的人才,实际上是会回去的。也就是说要把握机会,一个是人才,另外一个就是说政府要适当的改变观念。实际上这种观念就是来自于我们老总的讲话,还是比较保守的,这是我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

  胡昌丽:我这里有一张纸条是刚才观众递上来的,上面写着:黄鹤楼——湖北品牌,现在来,我们请长航的一个退休人员,叫刘天义在哪里?我们有请他。

  刘天义:在座的有比我的大有比我小的,今天是两岸三地搞文化搞创业,我说了中部开发要搞好湖北,湖北靠什么,靠黄鹤楼,为什么?黄鹤楼有文化。—、古琴台有文化,其他没问题的,什么九头鸟啊,东湖都不要说了,当然今天是两岸三地还有台湾的朋友我们不认识,我只知道台湾高雄日月潭,希望以后开通,我们去参观。我跟你讲,台湾有个日月潭我们武汉有个月亮湾,它通江达海到世界各地。

  胡昌丽:他说的是湖北的品牌不是九头鸟而是黄鹤楼。

  张文举: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我来华中科技大学读EMBA的时候,我太太说,读本科是看学校,读硕士是看导师 ,读EMBA是看同学的。今天特别有来自于浙商台商给我们带来的机会,我们是想如何跟浙商和台商学习,如何助推鄂商崛起是今天的主题。我是创业的徽商,我生长在安徽到湖北创业,和浙商打交道也很多,我想说各地商人有没有一个名片,我想实际我们刚才的柯总,大家也都认同,鄂商这个商帮还没有形成。实际上没有一个名片。我理解是这样啊,从商品的经营来说,首先商标品牌就是一个标志,那么国内的商标差不多有950万件,武汉是多少呢,六万不到,我想这就是没有名片没有商标都没有。

  那么评判中国民营经济五百强,浙商差不多有两百家,另外呢?我们从产业的结构来看这个问题,在产业的结构上我想鄂商在工业企业里面所占的比重很小。尤其对当地的经济贡献比较少,按我们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要素来看,这个投资里面我们关注到一个,民营资本的投资比较少。另外一个地方,有没有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不仅是作用于本身经济还对整个地区都有影响。

  那么一个地方有没有商帮的兴起我是这么看的,我想用四句话来概括湖北商人:面临中部崛起,鄂商比较欣喜。历史成就辉煌,现在比较迷茫。

  台商也好浙商也好,他们介绍很简单,但是都是以文化为中心。他的文化会影响当地的文化发展模式,企业的发展速度,浙商有今天跟他们这样一个海洋文化有关,跟我们台商受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都是有关联的。那么我想这是文化所带来的根基。那么鄂商没有发展成为商帮,我想有他发展的先机,具有典型特色的,有三个方面的文化,直接作用于我们的商人思维,第一种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文化有别于其他地理文化的。楚文化是我们湖北文化的根,大家都很清楚对这个历史比较了解,楚国后来被秦更锐气的文化给打灭,但在楚文化呢,有创业的精神有艰苦的精神,这在其他地域里面是不可比拟的。那么楚庄王,还有一个重要的是我们这种开放式的文化也是楚国发展的。那么在这里这种文化实际当时特别重要的,我想楚国是重商的,商人是最珍贵的,最有认同的。

  但是楚文化有劣势,楚文化善于开拓不善于守成。从楚国的发展是这样,进而影响到现在湖北商帮的发展。特别是汉口大码头的发展,经济上的发展商业上的繁荣,我们知道在中国三十年代有三个大——是大武汉大上海大香港,那么我想到现在由于中国计划体制经济的路径不同,浙江走的民本经济,湖北是官本经济。可能导致的商业模式会有所区别。

  第二个我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可能很多湖北人不愿意听,我称之为九头鸟文化,这已经是一种文化,因为我不是湖北人,但去到哪里都是这样说,湖北就是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为什么要推行九头鸟文化,从文化这种民俗方面看,湖北是受九头鸟文化的影响,九头鸟的考证很多专家都论证过,今天不讨论了。影响湖北商业的发展,我想九头鸟有九个头嘛,生命力很强大,很聪明。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当中,武汉的上市公司是仅次于上海的,那么我想我们经济的总量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九头鸟九个头一个特点就是窝里斗。我认为就是码头文化,因为这个码头文化湖北的经济中心是武汉,任何区域的发展我认为都不是均衡的发展,首先是在一个地方继而在周边扩散。码头文化的典型特点就是信息的集散,那么有这么大的信息量,人流物流资金流,我想也正是因为湖北得益于这个码头,特别是从明清到建国以前,我们汉口商业文化的繁荣,我想这个时候商业发展的辉煌,尽管没有形成对外商业文化的体系,商业文化影响力是不可比拟的。湖北人很猛,胆子也很大,但是码头文化会培养人们一种过客的心理,大家善于做短线,不愿意做长线。这种利益的驱使我想还有,可能这就是码头上的文化,可能使人在诚信上面会受到缺失。

  提到武汉大家会想到汉正街,那么汉正街的发展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它远远超过义乌小商品市场,但是为什么衰落了呢?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核心的问题是这种文化对人的思想导致商业的模式对人有不同,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影响湖北的商业文化,我想我们EMBA学院的师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浙商的发展是依赖招商引资,实际上它的招商引资的数量很低,内需是原动力的激发。

  胡昌丽:那么我们来看看浙江的朋友的这种原动力。

  林一中:刚才听了很多,我刚才也讲到了,就是说温州人追求金钱、四海创业。那么刚才职先生讲到了孔雀东南飞,我们温州照样有很多人在外面创业,他们对温州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创业的资本很大一部分回流到温州。可是这里面呢,我觉得可能温州人对家乡的情结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我觉得可能跟他的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温州人从整个角度来说,我想他的商业形成受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地理条件,温州大家知道土地非常少,人均不足三分地。原来农耕的社会根本就没有维持生计。在宋朝的时候,人口就已经达到12万人,大家必须要走出去了,不可能靠农耕生存。在那个已经有商业形成。这是一个传统,还有一个形成影响呢,我觉得是对他的永嘉学派,永嘉是叫永嘉户,永嘉有一个人叫叶师,他强调仕工,我们反过来看,就是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有功的。这是非常的务实的。他强调的就是要去变通,如果你一直靠耕种是没有办法生存的,所以一定要走出去,这里面也是得益于一些文化的。还有就是说他靠近海洋,也有海洋文化,但是他把这种文化很好的利用起来。

  像温州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比如说靠近大海,那么自然灾害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温州是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环山这一边山洪爆发是非常厉害的,靠海的台风非常厉害的。我们公司有很多湖北人四川人他们对台风很恐惧的,但是温州人没有办法,台风一过继续盖房子,在这种跟大自然的搏斗中培养坚韧的意志,你看这就是不同。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人民的支持六个亿不到,所以必须要走出去。还有我们把不利的因素变成有利的因素。这也是观念创新的一点,说到这里面,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

  王日昇:在你想起之前我们有一个问题要解决。九省通衢是武汉,如果要投资,小丽你会投资郑州还是投资武汉?

  宋小丽:这个我要先看这边是武汉的同学多还是郑州的同学多。这个问题啊,我想不是那么绝对的判定,但是我很想呼应刚才几位嘉宾的看法,我想一个地区的差异是存在的。就是说我们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它的很多资本人力技术等等都非常重要,但是常常发现在这个事情里面我们更大一部分是文化的问题,组织文化的问题,那么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

  事实上不是刻意的讨论,很多经营百年的企业这里面都是有文化的底蕴,文化的基础可能来自于人文,还有自己内部的一种养成过程。刚才很多嘉宾提到了各个地方的问题,我不是很了解啊,但是就台湾来说,和大家比较一下,台湾跟温州很像的一个地方就是一个海岛型的地方。

  在五十年代,有很多观念的领导资讯的开通,有这样一个前提以后呢,开始发现有一个经济发展的方向。但是在一切的经济契机之后在台湾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各个省份当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尤其刚才河南同学谈到人才的问题,人才的问题是在全世界的问题,不是局限在哪个地区或者省的问题。如果要留住人才,我们说中部崛起啊,我们是看中部哪些优势,会吸引我的眼光,我们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要非常的清楚。因为武汉来说我觉得武汉有非常大的优势,其中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人才非常多,培育的摇篮非常大。

  王日昇:您是说华中科技大学?

  胡昌丽:我们来请刘芳副院长回答。

  刘 芳:没有做过详细的统计,但是,武汉的高校优势是很明显的,但是培养的人才外流的现象也很明显。

  宋小丽:所以我说,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我能留住多少人才,在湖北这个地方,我相信要崛起我们有这么多摇篮在这里,能不能留住是更值得关注的点。那如果一个省份或者一个区域始终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关注到如何留住人才,纵使有很多的商机都会被错过。回到文化的问题,我想它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想谈一下《孙子兵法》。西方很多谈的是竞争的优势,策略的优势。很多中原的文化事实上是中国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我们国内没有发展起来,反倒被国外发扬。我想关注的是,在《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商业战术的问题,就是说你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优势,能够真正掌握市场的脉络。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定的发展和条件的。这是在整个商场的战术上的部分。所以事实上,我刚刚也看到几位谈到就是,我觉得要有很多的视野要有很大的胸襟,这是必须要看到跟关注的东西。

  王日昇:没想到时间过的很快啊,还有一个嘉宾没有发言,她来自杭州,您觉得温州商人的商业文化气息可以代表浙江吗?这位是我们的斯丽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处长。

  斯丽娟:大家好,非常容幸在这个讲坛上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讲了很多,但是我觉得都是讲的道理,没有谈到确实的东西。我们浙江诸暨,诸暨人的文化就是直率。今天的主题是助推鄂商崛起,我觉得怎么样助推?我感觉首先是观念的问题,我还没有到武汉,我认为是观念的问题。但是观念也是有一种主动跟不主动的接受。刚才听新阳光集团的柯总,他说了很多理由。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浙江的地理环境并不比武汉好,人口也比较多。按照土地来说,人均拥有地很少,正是有这样恶劣的环境,才导致了温州没有出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形成了温州人的性格,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性格。还有宁波,宁波也是靠海,那么他们走出宁波走向上海走向世界的时候也是一步一步很辛酸的,也就是以前说的十里洋场。

  那么我认为没有理由可以说,我现在是这个情况,是因为很多很多的原因,当然是有原因,但是自己不应该给自己理由。应该是看到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好。应该是观念的问题啊,我就说我来的路上看到的几件小事啊,第一我们学校边上的东湖比西湖还要大,但是没有西湖开发好。政府是不管企业的事,但是在办一个大的平台,今年的五一产生了西湖文化,就是所有的公园都对外开放,政府不收门票。这就是政府,有这样的政府,有这样创业的土壤。刚才大家也讲到,政府应该怎么样,这里的政府,可能跟那边的不一样。最主要的是,我运用毛泽东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政府是怎么样帮企业做大,五一期间我们最后的统计旅游收入翻了两番。我们的旅游业旅店饭店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倍。我们杭州市的市长提出了不算小账算大账。用开阔的胸怀去拥抱世界。不要老是说你们拥抱我吧。

  王日昇:再继续说啊。

  斯丽娟:就是我一路上来啊,首先出租车司机他听不懂我说话。你们听不听得懂,如果他听不懂就是说他不开放。从某种角度来讲,武汉还是好的,我有一个网友是武汉的。

  王日昇:男的女的?

  斯丽娟:男的,还没有见过。所以呢我对武汉的印象比较好,我们住在东湖边上的一个宾馆里,早上吃早餐啊,应该说房价也不便宜。小姐说要把房卡拿出来,我把房卡给他看了,第二个小姐又说要拿房卡出来。我说你这个规定是不是有点过分有点侮辱我。我觉得你的规定就感觉我好像是要吃白食的。就盯住我,就是说她也很虔诚,她的这个制度就是盯死你。不能活一点。还有那个东湖里面环境搞的很漂亮,我们是处于助推的角度啊,可能武汉的朋友不接受我这个观念,我只是想谈一下我的观点啊。

  王日昇:我们是不是要给武汉的朋友答辩一下啊。

  张文举:我是这么理解的,刚才杭州班学员说的观点呢,我认为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观念问题说的是商业本身。我觉得什么是崛起,崛起是内在的动力…有没有这种不可已知的向上的力量,不是外部的人才什么。中部整个的崛起是人才,但是商帮的崛起是商人的观念,我的观念是鄂商你是不是对财富非常的渴望,那么这个里面所谓的商帮的崛起,就是你对财富是不是兴奋度很高?关注度是不是很大?吸引力很强?如果这三方面你都很弱,那原动力就不强,我的理解啊就是向台商和浙商学习的一点就是对财富的追求的动力是远远不停的。第二个我理解任何一个地方商帮的兴起与媒体和政府对于环境的营造是很有关联的。有这样一种氛围的导向形成,我觉得鄂商崛起是指日可待的。

  王日昇:不一样的过程当中会找出问题,待会呢刘德明老师还会给我们做一些解释。很实际的从数字上面做一些解析。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到我们白智勇董事长,他非常重视传媒方面的人,他觉得武汉的选择还是不够的。我们再回到柯翔。

  斯丽娟:对不起柯总,我们再说一句话,我们武汉的朋友可能不是很开心,我是从助推的角度来说,我是把我的感觉告诉大家,真正想崛起的话应该没有对武汉有偏见啊,我对武汉的印象很好。

  王日昇:给点掌声啊。

  柯翔:实际上要每个人想法都一样是不太现实的,比如说我跟张先生的想法就不一样。他说了很多,我觉得今天这个斯丽娟女士啊,刚才提到了回到主题助推这个概念,我作为本土企业就是说,鄂商要崛起的话,第一肯定是内在的,天时地利都不重要。关键是你这群人,你一定要对金钱有那种像狼对猎物的渴望。所以我比较喜欢《狼图腾》那本书就是在这里。就是湖北不差人,最差的是差湖北的老板。但是仅仅有老板还不行,一定要有企业家精神,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实际上我跟刚才林一中观点也不一样,我有读几本书,就是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一个企业要做好做大,就是说小胜靠术,大胜靠德。很多企业比方说,有很多确实做的很大,而且我还不赞同他们的一些言行,因为他们背离了做企业的……别说制造业,实际上旅游行业都离不开最初的从细节做起。我只是谈我的感受啊,最后就是说觉得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或者你这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就是说做企业肯定要对金钱要有渴望,但是绝对不能把赚钱为唯一的目的。三五年的成功不是成功,十年二十年才是。

  王日昇:我们听到很多不同的意见啊,有不同的意见才是论坛啊,待会还会有很多的老师的精彩演讲内容。所以我们稍微休息一下。也谢谢台上所有受访的嘉宾!谢谢!

  (中场休息)

  胡昌丽:好,大家进来以后坐下来。我们上半场的是助推鄂商崛起,刚才有人跟我说,我们EMBA的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支招,下面我们有请刘教授,他给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中部之崛起与这四个地域竞争力的比较。

  刘德明:好,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嘉宾,我们谈这个题目有一个依据,到底浙商台商豫商他们到底有什么差别,可是在看之前我希望给大家一个宏观的概念。在这个之上其实有中国崛起的背景,如果没有这个背景的话就没有后来很多的其他的崛起。

  在这边有很多的数据给大家讨论啊,我主要是看看我们中国二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有各省的茶艺,这里面也提出台商、鄂商、浙商、豫商他们各省的背景和差异的原因在哪里?其实他们的差异的原因跟改革开放外资引进有一些的关系,跟文化可能是有,但是关系不是那么大。如果假如以武汉为特区把外资引进来,我们今天还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吗,所以制度的变化让人想赚钱的动力有发挥的地方。

  刚才几个EMBA的学员说的很好,我现在有一些数据跟大家分享,请看第一页,这个就是整个的北京,中国整个的经济其实是没有什么发展的。现在有13亿的人口,可是到目标位置中国的GDP已经排在了世界第四。

  你们看这个表格,这个表格是从改革开放1978年到1998年的一个数字,你可以看到中国的GDP从1978年在这之前之后是居于不同的世界。人还是一样的人,文化还是一样的文化,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那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造成了整个的不同,我相信温州人还是一样的,温州人有没有什么进展也没有什么发展。福建移民过去,福建也没有什么进展。这里面成长的数字大家可以看到,是从1992年之前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开放了,为什么1992年一直在成长,但是只有5%,大家知道邓小平南巡之后改革开放又在拉升一个速度。

  当然中国已经成长到全世界第四个经济体,中国的经济是不是已经可以达到我们坐下来享受。你的人均所得还是只有全世界平均所得的五分之一。 另外中国还有两亿的农村人口,还有两千万的已经有57倍的成长。不过在我看来经济发展还是有一段的时间。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我们要看中国现在的阶段就是看服务业占中国的整个GDP的比重。

  我们知道在整个经济发展里面,服务业在整个GDP可以反应现在发展的阶段。现在已开发的国家服务业一般占GDP五七成以上。可是中国以前只占4%,现在占到四成。所以算是中等开发的国家。所以另外一个定义就是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排序。中国早期是第一产业为主。台商的投资是第一产业,可是最近是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现在中部崛起其实机会应该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

  现在沿海发展了,那么中部的机会在哪里?也应该跟沿海有所区隔。第三产业应该是中部崛起的一个重点。中国的崛起跟日本的崛起跟欧洲的崛起其实有很大的不一样,有两个特色值得注意,第一个重要无论中国的贸易跟投资采取高度的开放的态度,这跟日本不一样,中国每一年贸易都成长5%,中国的出口啊,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的份量,所以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里面,我觉得是进出口贸易占整个进出口贸易是比全世界的强国都还要高。

  第二个特色是中国有源源不绝的劳工,可是中国的发展已经连续了二十几年了,那未来的十年还能不能成长,其实取决于中国还有没有廉价的劳工。因为沿海的平均劳工工资比中部的多一倍。河南那么多的人力资源是人力的机会。中国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我觉得这是第二个特色。

  另外一个特色我们说:中国是全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每年已经达到七千亿美金,这里面有一半是港商贡献的。据说台商贡献差不多有三千亿,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另外一个中国引进的外资占中国GDP的比重已经高达36%。中国的外资在整个GDP的比重高达三成六。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最好的发展是在中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外资投资的差异而引起的,而外资主要投资是第二产业。集中在广东跟江苏还有浙江。广东为什么是全国GDP占第一名第二名。人均所得也是第一名第二名,这也是外资投资最主要的因素。

  也许移到湖北河南发展没有那么好,但是我相信现在的差异就不会那么大。外国直接投资到底好不好,外资对中国的成长贡献其实非常大。我们来看看我们中国的成长其实主要是看外贸,在这里面有55%,其实是外资贡献的。有这么大的比例是外资推动的。

  我们再看下面啊。另外外资企业也带动中国的技术革新,中国的成长为什么能让大家惊讶,因为中国是跳跃式的成长,其他国家都是经过缓慢的过程,因为中国可以直接引进最先进的外资企业,采取很开放的方式。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因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都是保护的产业,现在很多第三产业开始让外资参与,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中部崛起的一个机会。我要提醒大家的中国的GDP虽然是占世界的第四位,可能今年要占第三位。可是每年包含外资在中国的所得,如果扣掉的话,应该是很差的。所以中国的成长应该是没有报道的那么高。

  中国的GDP是比GMP是差的。中国的资本市场现在是相当发达。我想点名一定就是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快要达到已经开发国家的程度。好像中国的股票市场已达到开发国家的阶段,可是中国股票市场已经达到这个阶段是好现象是坏现象。可以给大家一个思考。

  中国股票最近两年的涨幅全世界第一。中国股市这种经济还在这个地方,股市跑在前面其实是一个泡沫的现象。对中国来讲是很危险的。中国股市过热,今天我不想谈,但是我想说中国经济发展有一个危机。中国的股市其实是非常高估,大家在座的可能有一些教授同学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我想说中国的股市有一个高估,会产生泡沫经济。

  中国的泡沫就是流动性过高,这里面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将近有3兆到4兆。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这么高,我觉得是对中国经济很严重的危机。为什么?这个危机就是中国的货币管制,所以造成中国流动性过剩。所以觉得中国政府现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我要跟各位说的台湾河南湖北的差异啊,可能人口是湖北的三分之一但是GDP是湖北的两倍,人均GDP是湖北的六倍到七倍。台湾是很小啊,台湾在全世界的GDP是第23大。台湾的经济结构啊,台湾的经济成长率每一年都是十个百分点在成长。从一个美金可以兑38块台币之后升了五个百分点。日本也是一个例子,日本在货币大升值之后,所以这是完全避免不了的。台湾是经济开发的经济结构,这跟中国是一个不同的结构。跟日本跟美国都非常的接近。这边有全世界GDP25强。台湾的经济啊,其实跟中国的发展是非常接近。现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靠外贸在成长。

  我们要讨论的这个东部其实发展最好。东部只有……这里面是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两个是开放最早的。我觉得是跟制度引进外资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东部各地方都比其他地方要好。浙江在东部,浙江其实是,我们刚才有同学说浙江其实是小省,其实浙江也不小,有将近五千万人。也不小了。它的GDP两千亿。广东当然比浙江多,广东有三千亿,很快会赶上台湾。所以浙江整个经济体是相当大的。不要小看浙江。浙江的民营经济和私营经济,我看来浙江已经达到六成,广东只占三成。浙江政府的补助不太多,武汉都是靠政府的基础工业,所以他们没有那个机会和动力。

  浙江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上市公司不是很多。刚才我听到一个学员说武汉的上市公司是仅次于上海,我怀疑这个数字是哪里来。最近的机会是中部崛起啊,中部崛起有很多的条件可以让中部有更多的机会。

  河南我想大家讲过我也不讲了。当然郑州跟武汉都要争这个所谓的领头羊。我们直接看到小结好了,因为我不想占大家的时间。我想说浙江在发展里面领先各省是成功引进外资的开发,尤其是台商的投入。当然浙江的生活环境也适合台商的居住。所以你要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来使人留下。另外有企业家精神。河南和湖北发展在伯仲之间,在我看来关键的因素是谁能引进外资。另外谁能够利用更多的本地企业家,还有更多的资本市场,我觉得是更重要的。

  我再用两三分钟讲一下结论,这里面有资料是谈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为什么有这个差异,其实是跟大陆的各省给台湾的优惠措施有关系,为什么优惠会造成台商的差异,那现在如果中部地区中部的办公室开始给台商更多的优惠,那么台商就会来这边缴税雇佣劳工然后引进技术。

  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差异。还有就是产业,在我看来沿海各省已经没有优势了。在沿海他们招不到工人,所以他们只有到河南到其他的地区去引进。当然现在台商很多重点就是做所谓内需产业。所以这个中部的机会也是在这个地方。我直接讲结论啊,结论在我看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啊,取决于外资大量的投入与发展,其中台商占有关键的角色,台商占据的资金和比例是非常高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将由外销导向变成内需导向,我觉得这个是中部的机会,只要你有这个,把体制改革然后增加效率,我相信台商外商都会积极参与中部的市场的开发。我这边出了几个问题给大家思考啊。主要的决定意义是政府跟招商还有引进民资的一个方式。谢谢。

  胡昌丽:下面我们有请华中科技大学的王宗军教授给我们讲一讲,大陆改革开放脉络及中部崛起进程。

  王宗军:各位教授学者同学们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但是我看这个时间也比较紧,刚才几位同学我听了一下,还是有非常好的见地的。实际上大家坐在这里就是好的,导致有可能大家一起开始合作。所以我想我们大家在底下这一次是难得的四个班,两岸三地,我觉得更多的是学习交流,少争一些你这个地方比我强,我这个地方比你强,不要这样。见面以后你如果说鄂商或者豫商,你这个地方发展快,我们向你学习。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去争,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中部的崛起绝对不靠一个省,我觉得这是思路上的错误,湖北要打造中部崛起的支点,支点绝对不是一个,它需要湖北河南中部六省,大家并进,不要做领头羊。还有一个思路,我们以前不缺少聪明才智我们缺少勤奋。当你勤奋的时候你发现还有人比你肯干吃苦。实际上现在我觉得我们不是需要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思考我们有什么,我从这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分析。

  刚才我们这个前面都谈到很多,实际上外部很明显。1979年我们经济改革,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那么然后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等一系列的经济改革。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国门打开对外开放。主要的特点就是率先由南往北,这是我们所开放的格局,这一格局大概开放了四百年左右。一个就是资金流第二个就是政策,或者中国经济发展更需要政策流,所以说我们在八十年代中期的讨论,这是学者的讨论。

  再一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时候,所以西部发展起来了。但是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差距,然后我们这个东部老工业基地,在东西南北发展的时候,发现北边相对落后一些。所以两千年重新申明振兴东部老工业基地。所以这样我们说,随着这样一些脉络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政策。

  那么我们说区域发展的特征,当然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谈两点,一个存在东西南北中在经济发展中的大的不平衡。经济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这个我们也有分析,那么这样我们有一个数据,从GDP怎么样来看,然后再从在这个地区的GDP平均发展速度来看,中部西部有一定的差距,然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现在河南我发现,发展的速度超过湖北。这里面我们有一些基本的数据简单的给大家提一下,各项指标你会发现河南发展的最快,现在有很多的指标湖北都是位居第二位。大家可以看到2007年规模以上中部六省年末以上的对比图。还有下面,中部六省的社会消费品状况,还有一季度中部六省的出口对比,大家可以看到这么多的数据,然后在这个消费方面,湖南发展的又快一些。在这个财政收入方面,在这个地方财政收入的对比方面,我在这不跟大家一一谈了。就是我们在研究中部的时候,中部六省分了三个档次,湖北湖南第一档次,河南第二档次。剩下的第三档次。我在这里不赞成这个比较,我们说近期河南发展很快。那么中部崛起的背景资料,大家实际上很清楚,简单的点一下。

  我说了中部本身实际上还是有他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来看,有一点不进则退的意思,有人说中部再不崛起就可能塌陷。所以才有中部崛起的构想。大家可以看到我说的第一个真正的有了政策流了以后,我们说中部六省才真正的强起来。在政策这个方面给予了强大的导向。

  我们再说中部六省发展的战略,现在中部六省都在打造自己的策略。打造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县域经济。其他各省也有战略构想。所以在发展来说我们说要有一点思路。那么在今天我们围绕助推湖北鄂商的发展,作为湖北来讲应该很高兴,我点名一点就是我们要认真的筛选一下我们今天可以支撑明天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我们有什么,过去的辉煌并不代表什么。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今天衰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更多的是朝这那个发展的快的方向去学。所以对湖北的发展简单的提一些思路。因为时间不多。

  我以前专门做过这样一个报道,今天谈一点,我们要立足我们自身的特点来发展。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有什么东西。我们有什么,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我觉得还是好的。就是湖北或者是武汉,特殊的这样一些特点。一个就是区位的产业科教人文。政府考虑下来以后,应该针对这几方面去寻求发展。具体的来看,就是武汉的区位优势很明显。到现在我看用的没有很好。从地图上来看,画圈来看,按五百公里画圈,按一千一百公里画圈,从武汉这个地方来看,确实位置比较好,但是你如何利用这个交通枢纽来发展。有的人说可以打造一个中心辐射圈,我说了辐射的形式是多种的,别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辐射你。

  你分析一下武汉市的这些产品的输入输出,资金的引进。人才的流入流出你就会发现武汉这么多年特别希望打造的辐射圈正在变成一个吸收圈。你必须具备相应的吸收核辐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通过做了一个分析,武汉借助这个很好的优势,我们可以作一些事情。第二个我们立足于产业基础和科技优势。我们的产业技术实际上就是重工业,你看一个就是说我们湖北或者武汉或者GDP发展主要这几大产业,我们说05年武汉十大行业的,钢铁汽车光电子轻工业等等。是分量比较重的。然后我们说武汉的企业内行有什么呢?国有的成分比较重的,就是说我们武汉目前面临的问题。国有的成分比较重。

  我想的话,人们一提政府就会抱怨这个那个问题,我想政府的改良是跟企业的发展互动的,浙江也不是想来就有现在这么好的政府支持他,他也是靠企业家的努力来获得的。所以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抱怨是没用的。湖北现有普通高校85所,我们的人才留不下来。另外我们反问大家,在咱们为企业为人才发展了多少的发展空间,你吸纳进去以后的人才,你培养了没有,你重用了没有。

  这个我们不去这么思考,我们说中部六省一个对比情况,湖北的资源是非常强的。湖北的产业跟科技又是怎么发展呢?那么我们说基于资源优势或者人文环境,资源的话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水资源。当然前面提到了人力资源的问题,水资源是非常充足的。我们不担心水的问题,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很好的问题,那么资源这一块,我们说这是湖北的一个地质状况,然后呢,武汉市第三产业的产值,运输跟批发零售目前占的比重比较重,这也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其他的相对弱小一些。那么从人文历史环境来看,这是有非常辉煌的。

  另外我们说武汉的人文跟资源优势应该怎么发展呢,应该给予区位扶持。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实际上你研究一下发展比较快的区域都是吸收了大量的资金。武汉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就是吸引外资非常低,实际使用外资还是不行。

  注意的问题实际上我跟同学们交流非常关键,我觉得我们要认真的沉下来思考,你是作为企业家,企业管理人,企业的一分子,甚至我们一个人来思考,两个字打造诚信。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诚信了,我们的产品才可能可信。我们的企业可信我们的产业才可能发成,才有可能形成集群。那么中部崛起就指日可待了。所以我在这真诚的希望大家团结协作认真的思索一下。你像晋商有很好的诚信基础,浙商我个人的评价是非常的能够吃苦耐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但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就是诚信。你有了诚信发展就指日可待,中部崛起就不成问题。谢谢!

  胡昌丽:谢谢王宗军教授。

  王日昇:我们再次谢谢两位教授给我们做的精彩的演讲,谢谢您告诉我们不要太注重股票了,应该去注重房地产。因为2007年的第一个资料实际上跟2006年差不多,就是河南超过了一点,如果我们不爱武汉不爱华中地区,那么多EMBA不会到这里来,所以我们是爱你们的。所以这是彼此互相的机会,希望我们做得到。

  接下来我们继续邀请来自于浙江致中和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白智勇、杭州杭桂机电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永兴、台湾太睿国际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耿翊顺、国景绿化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吴文豪。吴总经理在大陆有16年的经验了,下面一位是上半场的职建中:最后一位呢,大家听过水岸星城,现在我们有请我们的福星惠誉房地产公司的副总经理谭胜兵。现在我们第二个部分,就是要为中部把脉了,中部的机会在哪里?

  胡昌丽:来我们首先有请我们本土的企业家来谈谈?

  谭胜兵:应该说刚才几位老师都把我们中部地区的优势都说了,都总结的很好。根据我们自己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中部优势有哪些?我个人认为,中部优势,至少说当前来讲,有这么四点。第一个国家的政策,从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这个口号以来,实际上也就是两个政策。怎么样来中部崛起,据我了解中央给中部地区的政策就是享受振兴东部老工业的政策,其中有一点就是购买设备的这个增值税发票可以拿来冲抵。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据,这是第一点,从政策上是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就是人才,人才的优势,刚才我们有好几位企业家,都谈到过了,湖北这个科研教育的实力。而且谈到了人才的孔雀东南飞,实际上这是好事,这就向我们派了一批学员到国外流血一样。据我所知我身边就有好多的朋友他们到深圳广东打工了几十年然后回来,他们把那里的观念带回来。这也是一个机遇啊。第三个观念就是中部地区的优势跟沿海地区,刚才老师也讲到了人员,人力资源成本土地等等这些的优势,跟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么多外来的人才给予他们,本地企业应该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应该给本地的中小企业塑造了学习的过程,这也是一个机遇。所以中部的中小企业应该是迎来来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湖北的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是区域经济的主流。民营中小企业去年完成的生产总值占GDP的40—50%,可以说是数量多、规模小,但是抗风险能力不强。我想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的开放,地域经济的概念模糊,加上发达地区的能源、土地紧缺,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制约了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他商帮纷纷进入中部地区,其他商帮的进入,帮助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缩短了学习过程。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展示企业品牌文化内涵,提高美誉度,突破固有的思维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形成主流价值观的关键。

  目前我觉得武汉面临的挑战是: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做好产业链文章,是能否形成主流精神的关键。做大规模,做强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能否保持发展动力的关键。外来商帮的进入,加剧了地域资源和市场的竞争,中小企业如何加快发展速度,在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的同时提升自己,我认为是迫在眉睫的关键。谢谢!

  王日昇:谢谢,既然是把脉,我们也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白智勇:既然是把脉中部商机,中部的商机在哪里?我个人认为一个字是大。东湖相当于六个西湖,有大的码头,有大的政府。还有大的学校,华中科技大学。都是大。那么未来的话呢,肯定会有一批大的企业可以诞生。那么如果说有一些文化差异,或者企业家思维上的差异,思考问题的一些差异。那么我想通过这一次论坛,如果把任何问题都想的无限大的时候,这个机会就来了,把所有的差距就是大企业跟小企业的差距,大部分企业家都认为做的足够大就可以了。但是其实真正我们中部的机会在现在面临的是跟世界接轨。在这种接轨当中,你只有足够大,可能才会有机会。

  比如说我们这边的华中科技大学,你只有做成足够大的时候,华中科技大学才会有机会。我不知道华中科技大学有没有上市公司?所以要做大的时候必须培养上市公司,这样你的人才才有出路。第二个名额分配给我们的连锁企业,武汉有健民药厂,就相当于中国的整个健康产业的最有价值的品牌。大家搞房产的都可以拿过来,那么中国的所有药店的连锁,可以从中部辐射到全国还可以发射到台湾香港以及世界各地。那么我相信这两个字,中百超市如果真正成为中国的连锁式的必须接轨。还有旅游产业把东湖的40%的股份分布给外部的市场,现在搞招商引资,是把现在最优质的企业的钱的40%分配给周边的一些公司,让那些高盛、摩根,让那些钱分到这边来,是在世界崛起。祝湖北人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祝世界有这么一个好的机会。

  王日昇:谢谢!太睿集团的董事长耿翊顺,有一个人意见要发表啊。

  耿翊顺:下面的主题是把脉中部商机,台湾一直在隔岸观火看很久了,就看到鄂商啊,其实我觉得是没有好争的,要比大,台湾是完全没有。不过我很认同前面学长所提的,其实中部有他的优势,有一句话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从80年以后,台湾有百万人到大陆内地去投资,就因为人往有发展的地方走。所以我们这个中部的要崛起,最重要的是要能吸引这些有能力有技术有资金的人。

  那么刚刚我们王宗军老师也提到中国的区位优势,从五百公里的圈圈到一千公里的圈圈。他可能是个高地也可能是个洼地。高地可能会塌下,关键是要吸引人进来。就是中部崛起这一提法就是没有人去怀疑了,要去中部崛起就是要承认中部是落后。现在你发现问题了,那么我们就定义问题,定义问题之后就要去寻找方法,如何找到方法我想问题是向外看,不是向内看。

  向内看是在谈文化。谈文化,台湾有什么文化,不管是从内地一直到台湾的。台湾的商帮文化到底是什么?其实也就是二次大战以后,慢慢的穷怕了,饿怕了,如果以这个经济体而言的话,台湾是经济体里面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家可能不知道,高雄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台湾城市,那个环境条件是很恶劣的,所以你必须往前冲。就是在台湾的发展长期以来是重台北轻高雄。它好像在大陆集合了北京和上海共同的资源,台北是得天独厚的,所以它快速的发展。那南部呢就像我们的武汉市,它所有的重工业全部放在高雄,跟我们武汉市几乎一模一样,造成的效应是什么呢?就是很多的这些居住的人民啊,都是吃政府的饭,所以呢,他吃政府的饭之后呢,他对他子女的教育方式就是文化精神,我们这里不要谈到三国还是战国时代。我们就谈上一代,上一代如果是工人的话他会下岗,下岗了还会再上岗。这样的文化,有四成是国有企业的比重。可能整个武汉市有一半的人口,假设啊,是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话,我想他给下一代的教育就是安稳就好了。不会像白总裁这么样的一个想要赚钱的欲望。其实这就是我们想要讲的文化,这就是上一代的影响。

  那有没有救呢,就如同我们的台湾中山大学,它的EMBA水平,我们中山大学依然仅次于台湾大学。你要崛起你就不要服输。我现在输了,我以后不会输。其实往外看,如果有机会的话,他好像是中国经济的镜子,区位的优势也好,劣势也好发展的历程也好,股票发展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那他的发展让你感觉很愉快,所以往前面先走,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经验和看法,但是如果我想武汉地区中部地区能有吸引很多的外资外来人才,就去带动本地的一些观念和看法,我想这个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谢谢!

  胡昌丽:刚才大家都谈的比较多的就是中部地区人才科技优势,那么这样话我们就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多的科技人才优势,如何转换成社会价值呢?这是今天很重要的命题,下面有请我们的陈永兴董事长。

  陈永兴:对中部来说,本身是一个中心,中心关注的人多。现在国务院开始,给了很多政策。再加上咱们武汉很大气,包括武钢东风汽车等等一些都是优势。那我想缺少的,或者是将来可以进一步发挥的一个优势的话呢,作为一个企业来讲,人才的储备技术的创新能力,靠独立完成应该是很难的。就像一个企业把所有的产品的产业链都完成是不可能的。我们好多的是被社会资源的整合。所以我们企业与高校结合是势在必行。像我们浙江来说,杭州的人均GDP2006年已经达到6500美元,未来的五年超过一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对我们机械创造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是创造了一种软实力,而这些能力靠企业去完成,那是不可想象的,那可以利用我们高校的优势,所以在我们武汉有这么多高校,有这么多的院校,我想我们武汉是可以的。

  第二个呢,就是所谓的浙商也好豫商也好,浙商也有特点,就像他的草根经济一样,到处都有,也就是群体很大。到哪里都可以生长,作为武汉来讲可能缺少这个群体,大量的人才都集中在政府以及国有企业,所以他的民营经济的发展的支撑不够。但是又有优势,国有企业里面好多都是人才。所以我们有这个优势我相信我们中部地区的崛起肯定是不会长远,这我很赞同我们李平教授的理解,我们所谓的成功不是最早先出发的,而是最早到达的。

  第三个我的一个想法的话呢,作为企业或者我们的企业家,我们习惯了叫企业家,企业家有一点就是敏锐的发现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就是你有没有发现这个机遇的能力,这个敏锐力。肯定具备一定的冒险性,如果不冒险,万事俱备就不需要我们去做了,第二个的话呢,我们就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你好多的资源,你的架构,都需要人才。那这个人才有的人说越优秀越好,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合理合适。优胜劣汰没错,但是优胜劣汰都是对个体的,但是我更推崇的达尔文的第二个观点是适者生存。

  另一点我想谈谈企业与高校对接这个课题。首先我要讲我们为什么要与高校合作。因为企业的知识结构、人才储备、持续创新能力能完全满足市场发展所需的不多。正像一个企业很难或不可能把一个产品的所有产业链全部做完一样,它若能整合好社会资源为其所用,这样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会永恒。仅就知识、人才、创新、研发能力来论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就是这个产、学、研结合,这肯定是最佳途径。

  另外从地域角度来讲:杭州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现正在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所以杭州的机械制造业也由此提出了由“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的转型。所谓“制造”向“创造”转型,只要特征体现就是研发、创新的能力,它是个“软”实力,这样更加促使企业积极主动与高校合作。这里我谈个我们与浙大合作例子:我们有个生物机电公司,研发的是水果分级设备,能够把水果按重量、形状、色泽、缺陷等进行良好分级,从而提高水果的品质,按优质优价原则来提高价值。我们合作研发了3年,投入研发、试制经费800多万元,从06年下半年开始实现销售,今年又承接了多起大型水果出口基地的分级设备制造任务,前景非常乐观。下一步还将对水果的糖度、酸度进行无损伤检测,使中国作为全球水果生产大国,变成出口强国。

  其次,我感觉产、学、研合作也存在难点。目前国外校、企合作成功的实例不多,高校、科研机构有许多技术先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产品不少,也承接了国内外许多课题。但“保管”在实验室里多,真正成为产品,再由产品通过市场行为变为商品的少而又少!这反应一个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先进技术、先进科技,另一方面许多先进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为什么?这就是“对接”的途径、方法没有突破。为什么难以找到合作方法、途径呢?理念不一致,合作双方关键的根本点要找到共同目标,利益的趋同性。高校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希望能有一个迅速的价值体现,说直白点即买个好价钱。而企业更关注经营行为:—个产品能否适应市场,产品能否持续升级,最终能否创造价值。所以看似目标一致:希望尽快体现技术的价值,创造财富,但由于利益的基点不一致(短期行为与市场经营长期性相矛盾),导致了合作难以成功。

  那么,我们这个项目合作成功的基点在哪里呢?第一个是我们与浙大建立了一个长期合作的平台,03年开始我们就为浙大所有相关研发项目提供无偿试制生产的条件,解决了他们研发项目得不到社会支持,而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难题。我们也通过吸收、消化他们的技术得到了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思路、培养、锻炼人的目的。达成一个共识,凡项目成功后,我们有优先购买、合作的权利,即使不符合我们的战略投资行为,我们也可在他们出让成果中得到一定的补偿。

  第二个就是说在合作的项目中,我们充分认识和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浙大能承接完成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发,并更要充分发挥持续研发的特长。我们能通过吸收、消化、生产等企业行为制造出合格、市场所需产品。并通过良好的经营行为,使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价值和利润,取得合作双方双赢和多赢。

  第三个就是要建立这种长期合作关系,关键是双方对伙伴的选择,从“文化”的角度上可以认为“德”与“才”的问题。德: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基准点。才:指双方的能力体现,特长的发挥。最后,我想谈谈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项目。我一直在说,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一点是基于:敏锐地把握市场机遇,“敏锐”主要体现在“快”字上,要有胆魄,但也具有一定的冒险性,万事皆备的事恐怕不用我们去做也轮不到咱们去做。水果分级设备项目基于两点:一是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但出口量很少,为什么?我们不注重品质的区分,不注重通过产品细分来满足市场细分要求,从而创造不同的价值。二是早期转基因水果在国外很流行,但随着对此类问题的不同观点亮相,加上国内水果品种的改良,国际上逐步认同中国水果产品,加上中国水果品种资源丰富,价廉物美。其次,企业家要准确使用人才。这点不难理解,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现代企业职业化的要求,培养、使用优秀合格的人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的“准确”可能更加体现“合理”、“合适”。达尔文说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此话含义很深。再次,我们要积极创导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体现企业家的一个层次、风尚,也是社会和谐之需求。最后,我想说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我认为文化决定经济,经济改变文化。

  王日昇:蟑螂到哪里都看得见,活得很久。其实这是一个美誉,因为他的生存力很强,就像有人想把东湖弄的更漂亮一点,这个人是吴文豪。

  吴文豪:谢谢大家我来这边四天,在大陆投资有16年的经验,我从1996年过来的时候,我是看着它的成长过程,我有很深的感受。其中领导用心的努力啊,我们真是很有感触,心有戚戚焉。但是比较感觉就是领导政策上比较欠缺,如果这方面能够加强,台商浙商应该会来这方面投资。刚才主持人说我们东湖应怎么开发,我个人的见解,这个东湖方面的环境地理条件。我们的台湾有一个日月潭,日月潭地理环境比这边东湖可能差很多,而且面积也比较小,不过它在努力经营的方面有相当的绩效,所以观光的旅客比较多,所以我希望领导多一点加强这方面。这是我个人的介绍。

  王日昇:吴文豪说了在服务,在服务业,就是说湖北好像比河南还稍微没有那么样的快速崛起。刚才说了少林寺,郑州没有那么多产业,洛阳把登封也吃下来的话,职建中有什么看法?

  职建中:河南这些年改革也很大,我坐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现身的说教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个启发,我的公司前身是国有企业,是汽车减振器,那么这几年应该是机遇很多,第一个机遇是中国汽车高速的增长。这个历史机遇必须抓住,第二个机遇就是西方……第三个就是国家怎么来抓,一个老的国有企业,这里面就需要动脑筋呢,怎么快速做大做强。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引进外资,引进外资这有里面有一个算帐,有得有失。怎么有得有失呢,原来你是董事长,那么我还保持民族品牌,怎么办呢,所以我就找了香港光大财务投资公司,我们就采取这样的策略,05年就和他合资,去年是3.2个亿,明年可以做到5个亿,由于这样体制的转换,加剧了机制的转换,机制的转换就留住了人才,也就是内部的动力就有了。你在河南工作,你的生活成本和你的付出和你的劳动报酬价值应该怎么算,我算了一个1比0.6什么概念呢,就是你跑到浙江打工,浙江是给你六千,我给你三千六就可以了。以工程师这个界限往上走往下走,目前我的员工在当地的收入水平应该比他们高出15%到20%。这样不仅仅把我流失的人才吸引回来了,还有别的的人才过来。还有一个院士做我的技术顾问,所以我想给大家一个启发就是机遇在哪里?

  应该还是说要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最后来带动环境。那如果我再吸引2亿我就可以,如果都按六个亿的税负来算的话,这一下子税收增加了五倍,所以政府一听就很好,马上给了我很多优惠政策。给了我208亩土地。就是说怎么来利用政策,你去争取政策,自己去努力,我想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08年底到09年初,如果那个时候到香港上市可以卖到最高点。中国的增长可能会下降一点。如果在那个时候上市以后,我们的企业可以更快的发展。上市以后可以做到两千万值,两千万值才做到世界的第六。我才占全球的2%,所以说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这就需要自己去努力创造,去寻找商机。作为投资者,武汉还有这么多的国有企业,怎么样和国有企业合资合作,这应该是能使武汉的GDP快速的成长。这是我的抛砖引玉啊。

  胡昌丽:有请我们的王宗军老师点评一下。

  王宗军:我觉得大家谈的比较好,现在应该利用做个牵线,课下大家可以讨论一下,两岸三地的投资公司可以做一下,利用我们的资源寻求新的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搭建比较好的平台了,这样的平台我迈出一步两步。就是非常好,那么合作就需要多谈,多谈就是寻找撞击互补的地方。那么在我说的这些都难,那么资本肯定要寻找能够赚钱更多的地方,现在我觉得中部应该会慢慢的成为投资者战略投资人寻找投资的下一个基点。谢谢。

  胡昌丽:王宗军老师说的很好啊,就是整合资源的目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次论坛,用十六个字概括:整合资源、促进交流、务实创新、抢抓商机。

  王日昇:我们应该标准的按照时间下课了。如果喜欢我们可以再办啊,大家拍拍手啊,今天非常的感激,因为每一位都非常轻松都是非常好的经营者。但是今天为了时间的关系,都互相的帮助让旁边的有钱自己才能有钱。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今天的论坛是不是成功的,如果成功的话请拍手谢谢。谢谢刘芳副院长。谢谢!到此告一段落,祝福大家身体健康!谢谢!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