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媒体沙龙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2日 10:14  新浪财经

  为引导报业稳健发展,理性甄别数字报业新技术,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于2007年5月31日-6月2日联合主办“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媒体沙龙实录。

  主题:媒体沙龙

  时间:2007年6月1日下午

  地点:永兴花园饭店三楼宴会厅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嘉宾聊天室,这是07年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四位领导与我们共同探讨今天论坛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字时代报业边界定位的问题。我们知道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行业边界已经开始有所改变,新的技术尤其是数字化生存这样一些概念,将传统报的概念和一些媒体概念进行了颠覆。传媒业的形态和边界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他们包括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林江先生;解放日报尹明华先生;宁波日报党委书记张秉礼先生,以及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王敬先生。

  第一个问题我们先提给林司长,您如何看待当今数字报业发展。

  林江:作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政府职能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涉及到出版行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具体到报纸出版行业的繁荣发展,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促进报业的繁荣发展。刚才主持人提到边界的问题,报纸出版业的形态变化,势必也会在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层面上来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在我们长期以来,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促进报业的发展,在传统报业形态下,主要是通过去提升报纸的出版质量,不断地去改善报业的经营来促进报业在广告发行、印刷等等这些传统业务上的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使得报纸出版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过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演进阶段,在这个截断众,报纸出版业的边界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传统以纸介质为核心的出版形态,现在变得日益多元,行业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以如何适应这样的变化来推进报纸出版业与时俱进、顺应发展的潮流进行战略转型,这也是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政府的职责,我想主要是在推进传统报业向现代报业转型方面主要是三个层面的工作,一个层面是要制定符合报业发展需要的发展政策,要明确报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新的发展时期,这是政策层面。

  第二个层面,在战略层面上要制定全行业战略转型的规划,要对它的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模式的转变等等方面要做战略性的规划,这样更好的指导全行业去顺利推进战略转型。

  第三个层面,要出台具体的推进措施和对报业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的必要支撑体系的建设,支撑体系包括对于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像数字报业领域,比如在这个方面的发展,它相应的技术标准,它的人才培养,相关的这些基础研究等等,都构成支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这三个方面是当前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必须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当报业进入一些新兴的发展领域之后,由于对传统行业边界的破除,各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可能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还需要做更多的协调工作,去协调关联产业、关联行业的相关政策。实际上在这次研讨会上也有不少报社提出这样的问题,也发出这样的呼声。

  主持人:谢谢林司长,刚才林司长从产业布局上给我们做了一个阐释。我想首先请问一下尹社长,在您看来,我们报业的新兴化是不是一种必然。

  尹明华:数字化的报纸,随着数字社会的到来,我想数字化必然会带来报纸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报将继续,纸将衰微。据说可能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关于数字推送,如果我们要打造数字报纸,使我们原来报纸的印刷和发行成本要大幅度下降,包括纸张成本。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现在的报纸所具有的巨成本状况将被克服。

  第二个,数字化的表现,所谓数字化的表现,它作为阅读载体,它的表现方式将和过去的报纸有所不同,这也是针对我们现在报纸所具有的缺陷。比如我们现在在阅读一张报纸的时候,它缺少数据,所以在数字推动以后,都将得到改变。

  第三个,数据的反馈。现在的报纸,我们没有反馈系统,如果是数字报纸,它应该不断地有一些反馈数据,而且这些数据是联系的,逐渐的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第四个,对数据库的分析系统。有了数据库以后,如果再有分析队伍,再有一定的分析利润,我们就可以知道用户到底爱看我们报纸的什么地方,想看什么,只有这样走,我认为数字时代才能够实现。

  第五个,数据服务。因为有了对数字反馈系统的分析,就可以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数字化的服务,这些服务和传统为读者的服务方式是不同的,它是比较精准,而且是全面的。能够切入读者的需求。

  第六个,随着数字报纸的诞生以后,从报纸本身来说,它可以打造新一代的数字记者,可以改变记者目前单一写文章的功能,我们报纸记者很可能从单一写文章逐步过渡到要即时播报,同时视频和广播的这些内容多要逐渐跟上,对记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第七个,关于数字融合的问题。数字报纸的表现形态将会多种多样,除了文字表现形态以外,恐怕还有广播、视频,还有互动,所有移动、互动等等这些手段都将在数字报纸里面体现出来。包括解放日报集团在内的,很多报社都有了也叫数字报纸,也叫网上报纸,但是我认为这不过是雏形,真正的数字报纸应该改变我们目前报纸所具有的一些最根本的缺陷。

  最后一点,从我个人来讲,应该是数字打造,也就是说作为报纸来说它是生产内容的,将来在数字报纸当中很可能有一些内容诞生,也就是说它能够超越24小时出报的局限,然后对内容,按照时间半径,按照需求,不断地进行打造,打造提供的这些内容产品可以类似于通讯一样,向不同的传播形态进行复制。

  主持人:谢谢尹社长。我想问张社长同样的问题,您怎么看,能不能结合宁波日报在数字化报纸方面的探索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如何看待数字化报纸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秉礼:这个问题首先有一个概念,报纸跟报业不一样,报纸就是做报纸,报业是一个产业,不仅仅是做报纸。我们现在说数字报业,这个概念在我的理解上,它实际上就是做媒体的,做文化的,这个范围就不再是局限在报纸范围里头,因为数字跟我们原来意义上的报纸本来就不是一个概念,把这两个放到一起,就说明着我们原来做纸质媒体的报社、报业,现在要扩大我们的产业范围,要根据数字技术的发展,我们要拓展出去,要跟上时代。

  从我们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来说,我们除了有报纸、杂志,我们还有出版社,有新闻书店,我们有国务院批准的新闻网站,我们新闻网站同时也有做网上电视资质,也有做网上音频的资质,我们有网络电台,有网络电视,网络电视没有加“台”,因为广播电视不同意用台,但是我们可以做网络电视。

  我们正在审批(申请)制作手机电视的许可权,我们也在申报音像、电子出版社,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当我们面对数字时代的时候,我们整个所谓数字报业就是把我们的各项工作能够伸展到我们现在能够想到的所有的媒体领域当中,随着各种媒体的发展,可能有些新的媒体会有它的发展空间,或者有它的潜力,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都跟得上。

  面对这么多的媒体,我们现在不可能把每一个介质,或者每一种媒体的形式都去考虑到,因此,回顾头来,我们再做一个数字技术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适应各种新产生的媒体形式,也就是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变应万变。

  主持人:王社长,您也谈一下这个话题,刚才您也听到其他两位社长的看法,你怎么看待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王:我觉得方向是根据时代的潮流,包括技术的发展,谁也没法预测十年以后中国的数字媒体是什么样的,十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现在是考虑到,必须应对时代的挑战,包括技术对我们的挑战,包括新媒体对我们的挑战。它的方向刚才张社长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必须搭建一个数字平台,这个数字平台就是为了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成立数字报业实验室有一个好处,它就相当于17世纪哥伦布发现有新大陆一样,当时是一股潮流,都要出海,单打独斗,想去发信新大陆,而哥伦布组织一个团队,一个庞大的舰队,他航行得最远,他最终发现了新大陆。我们也一样,我们组织数字报业实验室,实际上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一个舰队,我们这个舰队在一块共同去探索,比如说我们如果有一个好的试验项目,这个项目可能投资需要一个亿,但是我们有几千家报社,可能选取几十家报社,一家报社投几十万,或者上百万,这个风险就降低了,大家最终会共同享受出来的成果,这就是我们团队的力量,而且这肯定是数字报业实验室将来的发展方向。等于大家进来以后,大家的风险都降低了。因为大概的方向,我估计都差不多,但是适应的项目太多,哪个项目能成功,哪个不能成功谁都说不好。比方解放日报和我们天津报业集团完全可以合作,我们最终实验出来的成果可以分享,我们各自占领各自的领域就可以,我们没有必要去抢宁波的地盘,但是我们大家都做一点贡献,把市场做大了,我们大家共同分享市场。

  主持人:林司长,从我们行业监管和行业指导角度上来说,新技术出现对我们产生哪些挑战,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林江:对于我们新闻出版行业的管理,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管制度,但是随着发展形势的变化,报纸出版业的内涵都在变化,包括原有的法规、管理制度,再一个以物理形态出现的报纸出版工作中,它可能是适应的。但是到了一个虚拟的内容世界,它可能就要做出很多适应性的调整,这样的调整一方面既要为传统的报业向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去进军、发展,给它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又要履行政府对于内容市场的一个监管责任。

  实际上前面说到报业历史性的演进,从传统报业到我们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的数字报业,但数字报业也并不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终极目标。对报业机构来讲,我们的核心能力将驱使我们朝一个终极目标:更为广阔的数字内容产业,从这个产业来说,媒介的形式区分并不重要。虽然说几百年来都用纸张展现内容,但并不代表这是我们唯一的特征,因为我们的核心能力不是在这张纸上,而是在于我们对内容的创造、收集、传播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增值能力上。所以,应该说报业还会不断地利用各种新技术来丰富自己的世界,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讲,这样一种监管,一方面要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得我们的报业可以在这样的历史变革中,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形势,朝着数字内容产业各个细分的领域去充分地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报业机构,使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只有让它更加深入地切入内容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宣传舆论阵地才更加的强大,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特别是一些新的阅读需求,或者一些新兴的内容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第二点,从法规建设、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还必须要能够充分地对于出新在新媒体的,或者是数字世界中的一些不和谐的,或者说和我们的社会、文化、经济等等领域里,不和谐、有害的内容传播得到了有效管理,得到了有效控制,因此,可以说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是当前监管工作,行业管理部门必须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东西。

  主持人:下面请尹社长讲一讲。

  尹明华:报业这两年遇到了一些困难,既有外部的环境,也有内部的环境,外部的环境就是广告分流。从内部来讲,由于报纸本身有一些不可更改的局限性,包括它没有数据库,它的成本不断更紧,它的管理落后,它对市场的需求功能本身不太丰富等等。所以,媒体边界的改变,我认为可以帮助帮助改变现有的弊病,从而拉动报纸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刚才两位谈到通过数字平台来以不变应万变,你怎么看?

  尹明华:行业内部的联合,包括数字平台,我觉得最终是一个方向,需要我们内部进行联合以后,共同打造一种新型的数字报纸。从目前来讲碰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比如说我们现在对数字报纸发展的新媒体,包括数字报纸,技术运营商有他的看法。从我们内容制造商来说,也我们自己的看法,所有的报纸,如果它要能吸附广告,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这样的规模又不需要一定的投入,这种投入又必须建立在产品本身上,也就是说它的生存能力到底有多久,如果产品的升级换代能力本身是很强的,在目前的情况下,又不适合做大规模。既然没有办法做大规模,也就是说一种新的产品又不能够吸附通过广告来支撑它的发展,所有这些问题,我认为现在各个集团考虑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每个集团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探索,我相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这些问题可以逐步的得到克服。

  现在不管推出的手机报,还是电子报,还是网上报纸,碰到的问题都不是一两个,所以我在会上今天讲到,充满不确定性,我们现在正在找不确定中的确定性,然后确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事实上其它兄弟媒体目前所进行的探索也是在为我们解放集团,在新媒体领域所做的工作,应该说提供的是一种帮助。

  同样解放集团目前所考虑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作为其它媒体集团在做新媒体当中为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最后达到一定程度,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以后,在这个行业里面就能够形成共识。

  主持人:我们的报纸本身有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我们随着报业的边界扩张之后,当我们的能力挑战涉及到更多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能力应对,你怎么考虑?

  张秉礼: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实际说就是对新闻内容的采集,现在报社的记者实际上有着非常广泛的新闻触角和新闻网络,这是我们收集新闻来源的一个基础。但是他们采集的功能用的是文章,就是用的文字,面对这种媒体的多元化,这些记者实际上要应用我们现在多种形式的手段去采集新闻,从多种角度来采集。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因为这个过程也是渐进的。比如现在先让网络的记者,网络(网站)配记者,配的这些记者首先配视频跟音频的记者,或者首先是视频的记者,他的文字材料就由原来的文字、报纸的文字记者来提供,然后他从视频的角度去抓新闻。

  举个例子,比方说今天有个地方发生一个车祸,这个车祸也是蛮严重的,我们的报纸记者往往采访这样的新闻就是发一个消息过来,或者发一个通讯,我们让视频记者过去就是拍现场场景,在我们多媒体手段发布的时候,用文字记者的文章,然后用网站记者采访的视频内容,配上去以后,这样一种形式,在今后如果说报纸单单用文字来表示形式慢慢没有影响力的时候,就要求现有的报纸记者必须要学会如何使用多媒体的手段,因为这在美国好像有很多报纸他们已经在试验多媒体的记者。我想这种技术要求并不是很高,随着竞争的激烈和生存的要求,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转型和适应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如果做不到,那么这些记者到了一定程度,他就要被淘汰,然后有新人来,就是能够做到这些事的新人补充到队伍中去。

  主持人:王总你刚才提到了产业内的合作问题,但是刚才尹社长也提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家还在单打独斗,就是因为各个报社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出发点。你认为更多是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协调,还是说通过自发大的报社牵头,有没有可行的路径实现合作?

  王敬:首先是时间,前几年一些媒体单打独斗做网站,基本上报社从98、99年开始做的,做到现在没有好的盈利模式,都是在赔钱。因为现在各个传统媒体,包括解放日报、宁波日报等,通过我们传统的媒体,每年能获得非常好的利润,说一个数字,中国网民是1.37亿,不到人口的10%,如果中国网民达到50%,这个问题早已解决了。美国网民70%,他们的网络收入远远大于传统收入了。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如果加快步伐去做,估计就会把我们现在能赚钱的领域放弃,现在传统媒体还在增长,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上是在探索,是为了应对未来,不是说我们现在过不下去了,我们过得还很好。真正中国网民到了50%的时候,我估计这个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主持人:你认为行业的零利率拐点还没有出现。

  王敬:但是大家都有这种意识,有这种危机感,所以我们成立了数字实验室。刚才尹社长说了一句话,通过大家的磨合,通过一家做出来的成果如果得到实验室认可,值得向全行业推广的时候就很简单了。或者我们会组织一些有共识的大的报业集团,共同去做某一个项目,这都有可能。比方解放日报、宁波日报,他们做的客户阅读体验,他们是属于先行先试,因为这三家媒体的老总意识比较超前,而且资金实力比较足够,他们愿意拿出钱来试,而且这种试肯定会给他们带来非常好的收益。你觉悟的晚可能是少花钱,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储备未来数字媒体的人才了,如果现在没有入手的媒体,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他肯定要这样一些人才。我们的编辑、记者不缺,我们缺的是经营管理人员,当然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从记者队伍培养,但是数字媒体人才怎么培养?不可能拉过来就用,搞技术的首先得了解媒体,不了解媒体怎么做数字报业?这些前瞻性的工作对他们后期的工作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总,也非常感谢其他三位嘉宾,非常感谢你们能够接受新浪网的在线访谈。这个话题非常值得关注,而且也是值得继续关注的话题,也希望在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各位嘉宾交流,非常感谢四位,再见。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