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晓南:广州日报数字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1日 13:18  新浪财经

  为引导报业稳健发展,理性甄别数字报业新技术,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传媒发展研究所和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于2007年5月31日-6月2日联合主办“数字报业新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研讨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大洋网副总裁杨晓南先生。

  杨晓南: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说明一下,本来今天站在这里的是广州日报的总工程师,由于他不能推托的原因,就委托我到讲台上做个发言。

  广州日报新媒体的发展策略,我主要介绍一下广州日报从去年以来的一些做法、实践,也请教在座的各位,也做一个汇报。关于新媒体、老媒体,实际上老媒体的路目前还很长,广州日报集团的董事长、社长,在今年媒体管理论坛上的讲话,其中就讲到新老媒体要再一个平台上互相融合,我想融合的问题就很有意思,既不是说用新媒体取代老媒体,也不是说老媒体现在还有发展的空间,新媒体就不应该再做。所以,它只是用一种新的方式,用一个新的平台,把老媒体的资源,通过新的平台得到一种扩延。老媒体的路前面还有很长,实际上也是广州日报的思考,以及对市场分析的一个结果。要赚尽媒体的每一分钱,作为广州日报本身,在广州地区也算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媒体,而且在市场份额上占得也比较大,就我们自己内部来分析,市场上还有很多空间值得老媒体去继续挖掘。

  其中包括,比如说茶叶广告,我个人估计广州的插页广告,各个企业的广告插到报纸里派送给客户,估计市场有两三亿。因为广州本真插页广告是广州日报发行做的,它一年有超过一个亿的插页广告。所以,这一块也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传统媒体,它如何在现有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在新技术不断涌现情况下,怎么把握时机做好新媒体,这有一点像田径比赛的接力棒一样,如何确认这个交接区域,确实很考验领导的智慧。

  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也有很多领导、同行的老总们,包括一些技术公司,都做过发言了。其实广州日报也没有特别新的地方,它也是走一个数字报纸,手机报纸,还有移动阅读器,还有二维码尝试,在走这条路的时候,当然各个单位有不同的走法。

  我说一下滚动新闻部的问题,广州日报3月份,戴社长就带了一拨同事专门到美国和加拿大,考察近十家媒体,主要考察的是老媒体传统报纸跟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发展情况怎么样。回来之后,收获很多,回来之后一个其中成果就是决定在广州日报设立一个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设在广州日报编辑部,但是管理滚动新闻部,我们总参杨群博士分管这个滚动新闻部。在我开会之前,广州日报结束的16位竞聘者竞聘这个职位,有两位同事挂职的,他们现在在报社里做副主任,其中一个负责手机报纸,还有一个负责城市资讯。从这块来说,团队的组成就很有意思,主任就是传统媒体的一个记者,两个副主任一个是搞技术的,是技术处的,到我们这边负责手机报纸,所以他们这一年对网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滚动新闻部成立,16个人里面,其他都是报社集团的编辑、记者参加竞聘。

  关于滚动新闻部,因为是一个新鲜事物,所以我稍微多说一下。滚动新闻部主要的功能,一个是为各个媒体,实际上也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站、手机报纸,还包括移动报纸,实时提供内容。另外提供给读者的都是今天的新闻,相对于传统报纸来说,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报纸都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滚动新闻部能够把今天的事就告诉读者。

  另外一个,当时有一个互动的特点,通过网络平台,通过手机平台,可以在社会长获取更多有新闻价值的素材。昨天像林江司长汇报的时候,林司长特别强调,说滚动新闻部一定要多发布新闻,这样读者就非常欢迎,所以我也非常感谢林江司长的指导。

  在成立滚动新闻部之前,有一些铺垫,戴社长从美国、加拿大考察回来,我们当时抓住了两个事件进行尝试。一个是3月份在国内引起比较大的反响,就是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物权法》,我们报道了这个事件。另外一个就是一个女孩子追刘德华的事件,所以当时我们也派了不少记者跟踪报道这个事情。所以戴社长他们回来之后,又抓住这两个事情做了一个尝试,我们在报社编辑部里面开辟空间,就把参加这两个事件采访的记者在一起,然后通过网站直播,当时还挺有反响的。整个直播在编辑部里面,就像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里面有很多新闻部门,实际上镜头都描的是编辑部的工作场景,这样给读者一个感觉好像都是很真实的情况。这是参加杨丽娟采访的记者和编辑照片。

  还有一个新闻铺垫,今年4月5号,中国经济论坛第一次离开北京,在广州召开,广州日报作为一个协办单位。当时我们把广州日报从编辑部,包括新闻网,抽掉四十几人的队伍,对论坛进行全媒体的报道。报纸里面精编了一些内容第二天就进行报道,这也是一个尝试。

  网络报纸,刚才很多代表也介绍了,现在也不少网站都把数字报纸弄到网站上。从去年5月份到10月1号,我们广州日报把信息日报等,都做成了数字报纸。它的访问量还是很好的,另外我去年9月份在青岛开网络会议的时候,就说到网络日报的情况。广州日报的数字报纸挂出来之后,它的访问量飙升得比较快,原来没有数字报纸之前,广州日报是一个网络版,网络版还比较简单,当时占整个网络访问量20%左右。结果这个报纸上来之后,就达到30—40%,后来占了整个网络访问量的50%。所以,我们内部也在探讨这个事情,因为我所知道的,好像其它内地的一些城市数字报纸的访问量占当地新闻访问量的比例没有那么高,所以这个原因我们还在探究中。

  实际上数字报纸做出来之后,传统媒体的领导们最担心的一个事,就是对我们线下报纸的发行有没有冲击。经过我们实践,可以说几乎没有影响。原来我们做网络版的时候,领导规定,在早上11点左右网络版才可以放上去。但实际上7点钟,甚至比7点钟的时候这个数字报已经上了。所以,报社的领导通过这个事情,他就想摸一摸究竟,因为没有实践的东西很难下结论,大家都觉得,尤其是传统媒体的领导,可能长期做传统媒体就怕新媒体对原有媒体产生冲击。我们经过这一段时间,至少在广州日报内部来说,没有对它的发行有很大影响。

  广州日报去年平均发行每一天168万份,如果有影响的话就没有那么高,前面是165万,去年已经达到168万。

  现在我们也跟方正合作,进行广州日报数字报纸的二期改造。二期改造已经进行了好几个月了,时间比较长一点。因为我们提出了很多要求,特别核心的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因为我们最终就希望数字报纸不敢展示给人家看,希望有一个市场回报,所以就融合了很多更加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方便读者进行各种各样的检索,也包括广州商的利用客户资料库的建立等等,所以,这个方面的整个工程还比较庞大,现在方正还正在抓紧研发中。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报纸的二期改造,整个数字报纸的面貌就应该比一期的时候有更高的飞跃。

  移动报纸这块,解放日报、宁波日报、烟台报纸他们也做了很有益的尝试,广州日报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从去年大概4月份的时候开始接触这个事,到的9月份,我们就跟我们的合作方进行很深入的讨论,最后我们确认一个博士,去年年底12月13号正式推出来。

  移动数字报纸的阅读器,到目前为止,主要还是以跟互联网联系来下载广州日报的数字内容。为了让读者更方便,刚才吕社长也说了这种方式不是特别方便,我们觉得也是这样,但是我们跟合作方的整个模式讨论中,实际上也分了好几步计划,前面的计划就是先通过跟互联网的连接,把广州日报数据报下载下来,下载之后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们也通过,我待会也会介绍微波发送报纸的方式,也包括无线上网的方式,进行了很多探讨。到目前,我们现在已经有用户是1.36万,目前我觉得这个数量跟传统报纸168万的发行量微不足道,但是作为新媒体还是表现除了比较好的势头。这1.36万的用户,用户分布在全国,80%在广东,50%在广州。跟我们合作的公司杨总今天上午去开会了,他跟我说,当用户突破一万的时候,他们开始觉得有压力,压力来自使用者的询问,也包括投诉,坦白说这个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用户投诉也是正常的,他们接电话都接不过来,其实这也是市场在拓展的一种反应,而且这个技术我们还在不断地摸索中。

  无线微波发送,我稍微说一下,今年4月15号,我们做了一个尝试,通过电台,把广州日报的数字报纸打包交给了微波站,微波站就把它压缩之后,就发送给我们的接收器,接收器跟我们的阅读器连在一起的,4月15号用微波发送报纸的方式,恐怕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当时我们是测试了4月14号广州日报的电子文件总量是6.5兆,结果我们只花了1分50秒就下载完毕了,而且微波发送成本比较低,大概就几分钱,这些事先我们都做过基本的摸底、了解和测算。当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到使用阶段,因为只是这个技术通过我们的实验就可以走得通,而且有可行性。这个技术就等于我们过去看电视看的都是模拟电视,模拟电视是用电线接收然后变成图像,现在都数字化了,电视也是有线电视了,这个微波站还做什么呢?它在广州做一个远程电视的发送,广州的出租的士都有一个小电视机,就把微波站的信号发到移动的地址上,乘客可以看到数字图像。当然它还有一个毛病,它只是单项的,目前我们通过微波发送的广州日报目前还不能互动。

  第二个,它的区域有限,比如它就在城区,有微波插转的地方才有。如果到了郊外其它地方它的接收还有问题。如果屏蔽比较厉害,它接收还有问题。不管怎么样它还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发行,因为这种发行的方式,让用户解决了找地方下载报纸的问题,只要汽车是开着的,他不知不觉中已经接收了一份新的报纸。林司长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你的报纸下载完给用户一个提醒,让用户知道今天的报纸已经到了,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目前我们硬件上有一个接收器,这个接收器还要处理,我们争取看今年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无线传输、无线上网,实际上这些也已经成熟了。而且今天样机业带来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无线下载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这是微波传送方式的图(见PPT),我们有把广州日报的数字报纸打包之后,就通过这个平台发给微波站,微波站处理之后再发出去,然后有一个接收器,然后是SD卡,基本流程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就是移动数字报纸,我们把听新闻的功能也融合进去了,我们今天带一个样机,看能不能放一段给诸位听听。

  下面我说一下电子报纸的显示屏,03年5月之前,大概5月份的时候,在美国已经推出了电子纸的样品。当时研发样品的是一个广州留美博士。这个电子纸可以显示图文,可以弯曲,当时还是黑白的。我说一下电子纸,实际上是不能折叠的,因为我听到前面有好几个代表发言说它可折叠,实际上它不能折叠,它只能弯曲。2005年这位博士从美国回来了,他现在在广东中山大学,在主持一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这是我们到他的实验室里面看到的样品(见照片),这其中一个样品,这是为北京奥运会做的电子纸的显示器,这个显示器所耗的能源非常低,一个钮扣电池可以运行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做户外的,在户外恶劣的环境下,你这个显示屏的生存能力怎么样?他说没问题,你加一些保护(盖罩)之类的都没问题,而且他说可以做到两米多见方的显示器。又可以做得很小,小得像手表一样。

  现在我们正在跟他们合作,主要是关于移动阅读器的显示,我们在进行摸索,看怎么把彩色的电子纸移植过来。一个电子纸的彩色问题,我留意到世界上的发展是比较快的,美国的西雅图邮讯报最近宣布要采用彩色电子纸,索尼公司也推出彩色电子纸。但是目前从资料上看,彩色的显示,尤其是图像显示还比较粗糙,但是也不妨碍阅读,要想跟传统的视屏比还有距离,但我相信这种技术会解决的。

  手机报纸,这块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们也没有特别值得炫耀的地方。我们从05年8月份开始做到现在,大概注册用户30多万。注册用户里面其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免费的,有一部分是收费的。收费每个月也就是十来万的样子,因为其中还有一些收不到费的,而且还有跟移动分成的问题。

  再说一下我们跟广州的一个手机门户网站的合作,5月17号在深圳举行第三届文博会的时候,我们就推出了广州日报3G门户。目前我们统计到的5月1号的时候,它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三千三百万了,客户量非常庞大。我们在17号正式推出,18号广州日报进行了报道,18号广州日报报道之后就有一个数据,差不多有13万人登陆了这个网站,通过3G门户观看广州日报,点击是96万次。

  广州日报3G门户的特点,首先它作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跟一个新媒体的合作,这也是第一次。因为一般广州日报做了很多跟新媒体的主要是跟官网有关,而且广州日报也为他新闻部成立之后的资讯寻找一个更加有效的通道,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就跟3G门户一拍即合,他们也许多我们很丰富的资讯,所以这也是广州日报第一次跟外面新媒体的合作。它的内容除了广州日报自身的内容之外,3G门户自己也有很多城市资讯、吃喝玩乐的资讯。我们还有档案书城,包括股市之类的,都可以融合到3G门户里面。

  二维码方面也在探索,也没有特别新的东西。今年3月份广州市开两会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些尝试,我们认为二维码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但是它的运作模式也值得探讨。今天我们在开广州市人大会上,我们在报纸上都附上了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的方式把二维码拍下来,然后自动连上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到信息里面更多的内容,从思路上来说是这样。昨天我跟朱总沟通的时候,我说数码相机可不可以完成这个,他说数码相机没问题,数码相机今后能够跟网络联系起来,它实际上一样可以完成二维码的作用。

  下面是我们广州日报发展的想法,首先整个数字产业的整体收入是200亿元。我看美国一个资料,微软的财务官也说了,网络广告是400亿美元,每年会以20%的幅度递增。中国的网络广告更大的还是集中在门户网站身上,作为新闻广告怎么获取广告,我想也是很多网站在思考的问题。按照我们戴社长的话说,只有一流的编辑部里面才能产生大的市场。很多同志说内容为王,我们也要精编细编(内容),让内容更加切合受众的需求。

  从广州日报的实践来说,我们第一期已经完成了,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期的改造,在第二期过程中,如果能把内容移到新的平台上,应该说还不是新媒体的特点。所以,第二期的改造里面,我们将会融入很多数字力量。不管是受众,读者,也包括广告商等,各类不同的人士,都在服务平台里面得到他们的需要。

  作为报社,如果不建一个网站,生怕丢掉未来的市场,闵老师也说过关注新媒体就关注未来,我想新媒体的决策者也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怎么样才能拥有新媒体,怎么样让新媒体发展,确实里面有很多机制方面的考虑,当然也有观念的考虑。用广东话说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所以首先要有很好的理念,然后把理念付出实践,才能得到很好的回报。因为现在传统媒体还很强,新媒体很弱小,所以希望报纸除了内容方面跟新媒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所谓的共享实际上更多还是传统媒体提供给新媒体,除此之外,也需要在体制上,在资金扶持上,应该形成常态性的投入,至少跟住潮流还是很重要。第一代的技术不等于就没有它的出路,至少它现在还活着,很多网站也在活着,它用的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技术不一定用的是最先进的市场。

  第二个,人才方面,广州日报最近做一个决定,每年在广州日报编辑部里面抽两到三人到大洋网去挂职。另外,也为自己传统媒体跟新媒体融合,在做人才的准备。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