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货币合作的经验与亚洲的前景分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8:05  新浪财经

  由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07”于2007年5月25日至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世界各国著名学者、政要及商界精英300人与会。新浪财经独家视频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上海论坛2007欧洲货币合作的经验与亚洲的前景分论坛实录。

  Yunjong Wang:今天早上我们有四个非常出色的发言者,他们会谈货币合作的不同方面。首先我非常高兴的来与刘红忠教授共同主持今天的分论坛。这是我再次来到复旦大学,两年前我曾经拜访过复旦。那是第一次上海论坛举办的时候。这一次我们的话题也非常有意思,尤其是谈亚洲的金融合作。欢迎第一位发言者,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Yvan Lengwiler。

  Yvan Lengwiler:

  欧洲国家在货币方面政策的合作为时已久,但是经过了共同的协商才有了共同货币。在近期历史中欧洲从来没有过一个完全自由兑换的系统,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系统。最后它实现了统一货币和金融一体化。那么它是欧洲大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普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欧洲大陆国家都加入了欧元,但是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这个过程最后造成了货币一体化。但是我们这个一体化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有很多的起起伏伏。所以我想介绍欧洲货币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这个历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1970年以前全球都是固定的汇率体系。在1931年我们当时有黄金本位的系统,但是黄金本位系统崩溃了,之后发生了很多的波动。二战之后我们有“波茨物次”的系统,这个是一个特别系统,因为所有的国家都有义务把自己的货币盯住美元,美国联邦储备署能够自由的制订货币政策,所以美国的央行来决定世界货币政策,它是一个单方的系统。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美国的货币扩张的政策,同时其他国家的央行都必须匹配这样一个货币扩张的政策,否则就不能保持货币盯住的局面,所以这样利率都是由美联储来决定的,美联储的董事成员们来决定货币政策和利率。可是在1971年这个政策就崩溃了,因为美国制订了很多货币扩张的政策,造成了高通胀。美国货币扩张政策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美国为了战争融资,英国、德国、瑞士就离开了这样的系统在1971年、1972年的时候他们不愿意追随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就离开了这样固定汇率系统。美国货币的目标跟其他国家的货币需求,尤其是偶然国家货币的需求背离的太远了,所以美欧之间的协议基础不再存在。在这之后欧洲也没有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在1971年之后还是有限的自由兑换,既使是在协议崩塌之后。

  在1972年之后紧接着这个“波润图”(英音)的崩溃之后就进行的欧洲汇率的机制,也就是欧洲货币单位,它其实是欧洲人之间的“波润图”政策,当时荷兰币是一个主导的货币。但是当时必须遵守一些双边的央行之间的协议。当时再一个固定的区域有一个小幅的波动,这个小幅的波动对于大国来说可能是1/4的百分点。

  EMU也就是欧洲货币单位也不是完全稳定的,在1992年它就崩溃的,这是由于德国经济的波动造成了广泛的货币政策的曲意,当然我们也看到德国统一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德国要重新前东德,所以需要很多的资金。而其他的欧洲国家已经有很高的通胀,不愿意追随这样的货币扩张政策。那么其他的欧洲国家就不愿意跟德国马克继续盯住。在1992年金融经济学家中,终于发生了股票的大崩溃,这是欧元所建立的前身。

  这两个都有共同之处,我们可以学到一些经验,这是因为各国都有货币需求,所以他们开始无视曾经签订的协议。

  现在看这张幻灯片,我们看看德国马克和英镑的汇率在这段时间的波动。它是1990年到1992年之间的波动。你可以看到这个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个汇率都脱离了事先确定的区间。当时的这个协议规定如果汇率背离了这个区间,央行是必须干预的。你知道当欧洲货币交易的市场终盘之后,美国的货币还是在交易中的。所以每天早上当金融市场在欧洲开盘时,英国的银行就必须把他们的汇率回调到这个区间中,英国因此损失达上百万英镑。你知道这个区间太宽了,英国觉得无法接受。

  所以我们觉得ERM和“波润图”的崩溃都有共同之处,也就是说虽然各国都建立了合作协议的条款,但是因为各个情况不同,所以各国都开始背离这个协议的内容。你知道在越战期间,越战使美国有了为战争而准备款项的要求,所以“波润图”就崩溃了,那么德国需要建立货币扩张政策的时候这又使ERM崩溃了。但是从官方角度来讲ERM从来没有正式的崩溃过。不过它是一个逐渐瓦解的。原来它的区间波幅在1%左右,后来它区间已经上下波幅15%,这样使得ERM已经没有意义了,这在政治上也是意味深长的。当危机发生的时候这个意义也就非常清楚了。

  欧洲用货币一体化的政策取代多项双边协定,我们也看到了一篮子的欧洲货币,那么它是在欧洲系统中的一个会计基准点。三年之后在2002年欧洲货币单位开始出现了,这也是非常惊人的。在ERM崩溃后的十年又出现了偶然货币的一体化,这也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现在来看蓝色的这些国家,另外有一些国家还是盯住EMU的,这些就是橙色的国家,丹麦还有一些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还有一些非ERM的国家,它们是欧盟的国家,但是他们不是兑换货币机制的国家。这些用红色表示。保加利亚还是单方面的盯住欧元,捷克共和国、波兰马上就会成为欧洲欧元的国家。过去瑞典也是如此的,但是瑞典推延了加入ERM的时间。丹麦和英国选择不加入欧元。因此,我们看到它在货币一体化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新的国家还会加入这个欧元体系。

  让我们来看一些政治上的障碍。非常有其实性的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其实创造一个欧洲的货币单元本来是可以有很简单的方法。从EMU到ERM—II的转换,其实它用的方法完全是基于政治的原因,而没有经济的基础。要知道ERM没有一个领先的货币,但是其实德国马克实际上是领先的,因为德国的利率是最低的。而德国银行紧盛和控制通货膨胀的效率是全世闻名的,因此其他的国家把他们的货币改成德国马克这是最简单的做法。其实这样做可能会更好,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时媒体怎么样报道这样的一个欧洲央行机构的各种不确定性,大家都非常没有把握,觉得这个欧洲央行会做的怎么样呢?可是如果那个时候大家都用德国马克的话根本没有这些不确定性,那样会更简单,我们可以避免所有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我们可以让一些外国央行的成员加入欧洲央行,保证欧洲央行做出的决定不是仅仅符合德国的意志。你知道这样做对货币稳定性的承诺会更加强。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讲,用我刚才讲的这种假想情况来做可能会更好。这只是一个理论,我们大家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人,法国人让他用德国马克是不可想象的,让他早上用德国马克去买面包,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要有一个欧洲货币单位。于是我们就创造了欧洲中央银行,这是政治上的必须。

  我非常快的讲一下这个理论。请大家看这个很漂亮的幻灯片,幻灯片的标题叫“不可能的三位一体”,要讲的一个观点是任何的货币合作都会带来一些国家主权的损失,所以你要做这种货币一体化,必须要把你的一部分主权放弃,交给这个跨过界的机构,否则这个货币一体化是不可能的。

  我快速的讲一下我在亚洲进行货币合作的观点,我快速的讲一讲作为一个外部人来说,我觉得亚洲的经济状况其实比欧洲的差异更加大,所以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亚洲国家的经济差异太大了,即使是东亚国家、即使亚洲一部分的国家,他们来选择一个亚洲的统一货币也是很不现实的,我觉得亚洲根本不应该追求货币一体化的政策,根本不应该有这样一个目标。请大家还要记住一点,你必须放弃一些国家的主权,并且创造一个跨国界的机构,我觉得这样做在亚洲是不是现实呢?这值得大家商榷。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类似的东亚国家之间有某种货币的合作可能是比较现实的,这是因为比如说,东亚的一些国家是盯住美元的。盯住美元也是非常有风险的。所以这里有一个经济调查的问题,亚洲经济非常繁荣、增长非常快,所以亚洲的央行、欧洲的央行、美国的央行或者其他的组合管理持有一些亚洲货币也是合理的。由于亚洲经济的发展非常快,而且亚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非常繁荣。因此如果建立一个管理的浮动政策,可能是比较合理的,而并不仅仅是盯住美元,而是跟一篮子货币挂钩。无论这个国家选择这个一篮子货币中哪一种货币?找一个最合理的组合。如果两个国家他有一个管理的浮动区间,而且他们所选择的这个一篮子货币有类似之处,遵循比较类似的货币政策,选择一个浮动的汇率系统就是可能的。尤其要有一个管理有效、有声誉的央行来做管理,这还是有可能的。

  Yunjong Wang:我们有两个来自欧洲的发言者、两个来自亚洲的发言者,有一个发言者来自于非EMU国家,但是他还没有来。因此让我们先邀请上海的发言者,让我们邀请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奚君羊先生介绍一下,他的题目是关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现状与前景”。

  奚君羊:

  我没有做PPT的演示文档,因为我已经向大会提交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够看到,我想在这个会议上再谈一些不异于在文章里面表述的,是个人的,也许不太成熟甚至有争议的一些想法。我需要说明的是我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不太深入,这只是我关心的一个副产品,我自己主要教学的课程是国际金融。平时很关注的是中国对外的一些金融情况,像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中国国际收支,这些关心比较多。但是因为东亚货币合作和一体化的问题和中国的对外经济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平时也有四关心。借这个机会谈一点想法。这个想法主要还是跟大家讨论,不是我特别成熟的、很自信的一些观点和结论,主要提出来和大家互相讨论一下。

  我首先要讲的一个观点就是现在分析国际货币一体化比较用到的一种理论学说就是最优货币理论。大家都根据这种理论来考察不同的地区之间相似程度到底如何,比如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经济结构、通货膨胀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其他各种经济上的特征来比较这些不同地区之间是不是相通、是不是一致、是不是共同。如果这种趋同的特征比较明显的,按照这个理论货币合作比较顺利。甚至于可以实行汇率盯住的一种政策安排,那么再进一步可以过渡到使用同一种货币。现在理论界、学术界都比较多的用这样一种理论来考察货币一体化的条件是不是成熟。根据这种条件来衡量东亚地区和这种严格的区域货币区的标准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认为东亚地区之间可以货币之间相互合作,推动促进。从因果关系来看还有待与经济本身的一体化相互之间联系程度的加深,那么货币的安排、合作和一体化才能够得到更深入的推进。

  这种分析思路角度我也不能说不对,但是我感觉到这种分析思路角度忽略了一点,如果货币能够超前的合作和一体化的话,那么反过来本身可以推动经济的一体化。我的意思是说货币一体化和经济的其他方面、实体经济的相互合作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关系,也不是简单的只有实体经济的的合作发展才可以推动货币的一体化。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货币一体化的进程超前一点,反过来也可以推动实体经济本身的一体化。这之间有相互的因果关联、相互影响。

  大家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国的地理范围是很广泛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差异是很大的。如果按照最优货币区域理论来考察的话,那么中国内地将近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他们之间的差异之大显然很难在货币的一体化上或者说使用单一货币的结果上能够得到理论的认可。比如说新疆和上海,按照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话,很难想象这两个地区怎么能使用统一的货币理论。反过来如果上海用一种货币、新疆用一种货币,假如中国就两个地区组成,我们不考虑其他地区,显然这两个地区相互之间经济的融合度肯定会受到很大干扰、不便。

  显然整个中国的内地地区使用同一种货币——人民币,我感到反而对本身的实体经济的相互合作,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应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最优货币货币区理论考察货币一体化思路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陷,就是没有考虑到货币一体化本身会大大的降低不同地区的交易成本。所以如果不同地区使用一种货币以后,它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相互之间的障碍就很少。所以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推动,没有把收益考虑进去,也就是说还是一体化的收益没有充分考虑。仅仅是从不同地区,货币一体化或者使用一种货币的成本太大,这个角度来考虑,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些经济地区应该使用同一种货币。这是我一点思路和想法。

  今天参会的都是专家、教授,我想就今天这个机会听听其他专家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我们对最优货币理论做一些修正和调整,把经济本身的收益能够考虑进去的话,哪怕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也不能排除他们之间货币一体化,甚至使用同一种货币理论的说服力。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货币一体化欧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它在现实上也有实际的可行性,因为整个世界发展的最终,可能一开始通过货币数量的减少,货币一体化程度的加剧,一些地区逐步的使用一种主流货币,然后最终有可能实现到单一货币,也就是整个世界都可能实现单一货币。比如说美洲地区可能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比较成功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已经相对比较成功。这些地区已经可能逐步形成以美元为主体的货币。最终发展的前景不排除拉美也使用美元的制度,因为我们知道拉美有一些国家已经使用了美元制度,这种前景也是存在的。如果拉美有一种货币可以成为在州内使用的货币,这就和区域内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我们再看东亚,东亚我认为不断的货币合作和走向一体化也会成为一种趋势。东亚地区和欧洲地区、和美洲地区不一样,欧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本身就比较高,所以它可以首先开始使用这种同一种区域性的货币—,欧元。那么美洲从经济上来说,唯一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就是美国,所以可能美洲以后的货币合作和发展到最终使用某一种占主导的货币,可能是美元。

  东亚地区和前面提到的两个地区不一样,东亚地区除了东盟十国,他们现在整体经济规模还不是很大,另外在进一步拓宽到东北亚地区来看,中国、日本、甚至于还可以包括韩国都是相对比较大的经济体,所以这样一来就使得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规模差异比较大。而且有两个甚至于三个这种比较大的、强的经济体在东亚和北亚地区,这就使得哪一种货币在这个地区成为主导货币,从而有助于区域性货币的一体化。这是未定的一个因素。

  我总的感觉认为人民币在东亚和东北亚“10+3”的范围里面,它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好的。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总量不断的在增大,也就是说再过二三十年经济规模有可能就要超过日本,再加上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比较快的话,这个速度还可以提前,如果我们用人民币折算成其他货币的话。

  另外一个比较有利的因素就是中国大陆现在在港澳地区是使用人民币越来越认可。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面,就是和东亚和东北亚货币进程相比较而言,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港币和澳元首先会实现货币一体化。香港现在的货币是盯住美元的,而大量的来往和是中国内地发生的,所以港币之后的盯住对象转到人民币这样一种前景我认为是很现实的、很可能的。当然这取决于人民币本身自由兑换的进程要加快。因为一种货币无法盯住不可兑换的货币,否则交易是不可实现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港元、澳门元和人民比都能实现一体化的话,接下来就是新台币和人民比一体化的问题。这种前景应该说也是存在的,因此现在还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是随着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相互往来的加速和增强,那么新台币和人民币之间的融合前景也是存在的。

  所以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的话,那么人民币在“10+3”地区的重要性将会极其突出。因此一开始可能是日元和人民比都在“10+3”地区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最终人民币的作用会最终最终超过日元的一种作用。当然这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前景展望的角度而言,不是在十年、二十年就可实现的。

  除了人民币本身在大中华地区的发展前景我个人比较乐观以外,人民币在周边其他国家的使用、流通,现在属于也很快。现在在越南、泰国、美国等等,也在大量使用。所以我总的感觉就是东亚货币的一体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我们需要推动的一个进程,同时我们也不能拘泥于有些理论上面的局限。所以我总的感觉,最后我感到我们“10+3”地区在政治上要互相协作,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现在我感到经济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合作,除了经济上的障碍以外,政治上大家合作不够,相互之间还有猜疑,甚至于比较多的考虑本国的利益。这种政治上的不利因素,我觉得需要政界的人士共同去努力、克服。而且在这过程当中可以通过“10+1”的方式来突破,通过东盟各自和日本、中国、韩国在这方面尽快的取得突破,来把“10+3”目标融合进去,来推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发展。

  时间有限,我就讲这一点,谢谢大家。

  刘红忠:谢谢奚教授,下面有请Eiji Ogawa教授,他是来自日本一桥大学。他的题目是“东亚一揽子共同货币体系的进展”。

  Eiji Ogawa:

  谢谢。我的题目是“东亚一揽子共同货币体系的进展”,我写这个题目有几个动机,首先我是东盟加三财务大臣会议调查组的一个成员。我们一直在讨论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就是能不能推出一个可能的地区货币单位。因此,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调查的结果。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也就是地区性货币单位。

  我们现在有某种共同货币一篮子的概念,尤其在国家的组成部分上有一些类似的概念。比如说东盟加三,在东盟加三财务部长的会议上我们也提出的这样一个方案。提出了地区性的货币单位以及地区性货币。这是“西秘”和我共同推出这样一个建议,也就是一揽子货币以及地区货币。ADB,亚洲发展银行业在考虑这个ACU的方案。我们也讨论G3货币一揽子,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威廉姆斯教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方案,他发表了一篇论文,讲到G3货币,一揽子货币。两年前中国政府也宣布将自己的货币政策做改变,来盯住一揽子货币、盯住它的一些贸易伙伴的一揽子货币,因此我们现在有这样三种共同货币概念。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就想比较一下这三种提案。看看他们之间的相同性。

  首先我们看看AMU和AMU偏差标志。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在这个网站上,我写在幻灯片上,大家都可以登陆这个网站看一看关于AMU的这篇论文,看AMU和AMU偏差标志这样一个介绍。这张度,它的就要看的出AMU偏差指示标的动向。这些数据是基于AMU,也和欧洲货币系统类似。我们可以看到某一些货币偏离中心的亚洲货币。比如说在3月份的时候可以看到泰铢升值了,它相对于亚洲货币的平均值来说是升值的,这是一个例子。因此,今天我会提出几个问题,比如说如何在东亚国家实施共同货币一揽子系统。我想比较一下几种不同的,比如说G3共同货币、一揽子货币和AMU一揽子。如果我有时间的话我还会介绍一下共同货币一揽子。我的论文目的是比较一下地区货币一揽子和G3货币一揽子,也就是RMU和3G。我也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它可能的个别货币的权重,根据亚洲货币的交易额以及G3货币一揽子的交易额来做一个权重的分析。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盯住美元和盯住一揽子货币的区别。如果你是盯住美元的话,我们对于美元来讲就没有外汇汇率的风险。在东亚国家,我们不仅跟美国做贸易,也跟其他的国家交易。因此,还要考虑我们的货币对于美元之外货币的稳定性,比如说欧元、日元等等。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货币应该盯住一揽子货币,而这个一揽子货币根据我们贸易的权重来组合,这样可以稳定实际汇率。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朝向一个货币一揽子系统。Kawai是亚洲发展银行的一位学者,他在2002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说某些亚洲国家已经用了实际上的货币一揽子。我也做了一个这样的权重分析,大家可以看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三个主要货币在2004年的权重。在2005年我们做了一些预测,我们看到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盯住是百分之百。在中国推出一揽子货币之后,美元占的比重已经下降了。下降到92%。如果我们看一看其他的货币,如果新加坡元、韩国珠,我们也可以看到它跟美元之间微弱的联系,而跟欧元和日元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

  下面我信解释一下,G3货币一揽子和地区货币一揽子之间的区别,比如说ACU和地区货币单位,在G3货币单元中,我们盯住的是美元、欧元和日元。但是如果每个东亚的国家都选择一个共同的G3一揽子,我们就可以稳定住亚洲这些国家之间的汇率。但是让我们再看看AMU,也就是地区间的货币一揽子的,我们可以地区间的货币合作。我理解一个共同的AMU的盯住系统可能在降低实际汇率波动之间效用方面更有效果。这是相对于一个共同的G3货币一揽子盯住系统来说。因此,AMU是非常有用的。来实现地区的货币合作,我们讨论一下另外一个话题,也就是共同货币一揽子和个别货币一揽子。实际上来说我们有两种方法,来选择一个货币一揽子。现在有些国家选择了个别的货币一揽子而不是一个共同的货币一揽子。比如说ACU它是一个做个别货币一揽子的基础。我们可以考虑这种情况。当我们选择共同货币一揽子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这些因素。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一个单独的货币一揽子向G3货币一揽子做一个转换。来做一个分析。所以我来做了这样一个等式。比方说A货币他盯住美元、日元和欧元的一揽子。以及邻国BC,B货币和G货币盯住,C只是盯住美元。我们看看这三个等式,我们再做一个转换,把A的一揽子权重按照效率来做一个转换。就是把上面的三个等式转换成下面这三个等式,就看美元、日元和欧元这样一个转换。把个别的货币一揽子转换成G3的货币一揽子。这是我们所估计的东亚国家G3货币一揽子的权重,把每一个货币转换成G3一揽子。比如说在2004年中国的政府盯住美元,美元的权重就是百分之百。在这张图上,你可以看到经过转换的G3的权重这是基于AMU的。

  然后再看看威廉姆斯的论文中所做的这样一个研究,他计算了共同货币一揽子。那么这个反映出一种现实,每一个东亚国家的货币政策都可以在这张图上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跟美元的联系非常紧密,比威廉姆斯做的案例中的联系要紧。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看贸易的权重,我们就应该降低美元的比重。但是实际上很多的东亚国家货币当局还是把美元的权重放的比较高。因此我们可以把每一个亚洲的、东亚的货币按照贸易的权重做个转换。比如说这张图可以看到中国的情况,大家看这些数字,这些代表贸易的权重,中国和它的贸易伙伴的贸易比例,美国是占到15%,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做一个转换,把它转换成个别货币的权重,然后把它转换成G3。在中国的情况下,如果按照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比例来说,美元的权重应该是15.2%,但是实际上中国的政府几乎还是完全盯住美元的,美元占到人民币一揽子货币中还是92%。所以在中国盯住的货币一揽子中美元的比重还是比较高、比较集中的。

  因此,我们比较一下这些数据,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这张图是新加坡的情况,新加坡是67%,韩国是59%,我可以说中国跟美国的贸易其实比例是跟新加坡和韩国比是要低的。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应该按照这种情况做调整,来调整实际的贸易比例的情况。

  我来该做总结了,我们发现G3货币一揽子的权重,不但是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到贸易伙伴国家货币政策的应该,中国几乎还是完全盯住美元的。这跟实际中国在海外的贸易权重是不一致的。因此,我觉得可以建立一个共同的货币一揽子来逐渐从实际盯住美元来转向根据贸易比重的货币一揽子。

  我介绍一下我们朝向共同货币一揽子系统的步骤。我们应该采取多步的步骤,来实施一个共同货币一揽子系统。比如说东盟加三的财务部长会议就有这样一个系统、这样一个流程。讨论每个国家经济的情况,但是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汇率。因此,如果他们朝向地区货币政策合作的话,他们就应该更多的来考虑汇率的情况以来考虑他们的合作,来实施更好的汇率合作。作为第一步我觉得各国政府之间应该进行汇率以及汇率政策之间的政治对话,并且考虑AMU和AMU的偏差值。

  第二步实现管理下的浮动汇率体系,我们有个别的G3货币一揽子,中国的政府已经朝向了这样的第二步,也就是管理的浮动汇率系统。但是其他的国家或没有进行到第二步,因此我觉得每个东亚的国家都应该走第二步,也就是管理的浮动汇率系统。

  第三步我们可以加深地区性的货币合作,我们可以实施一个管理浮动货币汇率系统,来参考一个共同的G3货币一揽子,并用AMU的偏差指示来做一个参考。

  第四步我们可以让一些核心的国家盯住AMU,再加上各国之间货币政策的合作。

  第五步我们可以导入双边的网格化方法,在长期来说我们可以在东亚有一个共同的货币一揽子。

  谢谢大家。

  刘红忠:

  非常感谢Eiji Bgawa发言。现在我们进行第四个发言,很不幸我们没有一个欧元国家的发言者发言。因此我们对欧洲的经验只拿到一半的见解。

  Yunjong Wang:

  但是我们现在里谈货币。货币太重要了。我有一些问题但是我先邀请学习来提问。我们有很多时间,可以做详细的讨论。我想问一压在座的学生有没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听的不清楚的,或者说有些地方不太明白的,我们刚才听了三个关于货币政策非常精彩的演讲。

  提问:非常感谢,我是来自日本的,我不是学生了,但是我想问一下关于欧洲的经验,您刚才讲到了货币流还有一揽子的货币,刚刚讲到如果两个国家货币流是类似的,相互之间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那么它们之间在这样一种货币流当中,它们是怎么样来调整自己的汇率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在欧洲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还有一些国家也没有加入。目前来讲这些没有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好象他们得到的益处更大一些,就出口方面来讲。是否意味着在某些国家有这样一个货币一体化是比较好的而有些国家是不太适用的,根据您的经验。

  Yvan Lengwiler :

  瑞士没有加入欧元区是有原因的。对于瑞士来讲其实他们不加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加入的话其实没有什么优势。瑞士的利率比欧元区要低,就是说加入的话对他们来讲没什么好处。创造货币联盟其实是加大了成员国优势的同时并没有削弱非成员国的优势。所以他不加入的话对自己也是可行、也是有好处的。加入欧元区也是有好处的,他们也获得了好处。所以说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有各自的优劣势。很难说怎么样设计一个统一货币区或者一体化货币区成员的体制,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管理。比如说意大利就选择加入欧元。因为意大利货币问题比较大,而且不断在贬值,汇率管理方面的名声也不太好。但是意大利的旅游行业可能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之前,意大利的旅游行业是非常具有竞争性的,比如说和法国的旅游行业相比,但是现在的竞争优势就丧失了,因为成本非常高。跟他过去加入欧元区前的情况刚好倒过来了,所以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行业结构性的调整和变化。你刚才提到的的确是现实,在一个货币联盟当中,有微观经济方面的,比如说交易成本、风险的溢价。当然还有宏观经济上面的风险,因为你丧失了货币方的自主性,就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问题。加入欧元区可能获得宏观经济上的优势在微观经济上的优势又丧失了,但是你在微观经济上得到了优势,但是在宏观解决上又丧失了优势,所以就看你看中哪个方面了。所以这是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来做选择。

  你问到第一个问题如果说有一个一揽子货币或者是管理浮动的一揽子货币。我们简单的来说,比如说有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是和美元挂钩盯住美元的,很明显他们的汇率从金融角度来讲是比较稳定的,因为它都是跟美元挂钩的,有人提到说港币可能会和人民币挂钩,而不是和美元挂钩,如果人民币和美元挂钩的话,那么和人民比挂钩也就等于和美元挂钩。如果有两个国家,是采取管理浮动一揽子的话,其实也是一样的,也是比较稳定的。

  那么贬值、重新估值的有多快呢?要看具体情况了,对中央银行来讲要充分的和公众沟通他们货币贬值或者货币重新估值的政策。就是说在调整这个政策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这种不匹配的情况。可能就会导致这个国家遭受投机者的攻击,也就是说要和市场沟通好你的意思是什么。

  刘红忠:我们第四个演讲教授到了,就是台湾中正大学经济系的叶国俊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G3+1: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人民币”。

  叶国俊:

  各位,我的英文、中文都不怎么好,所以我就一半说中文、一半说英文吧。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大学,这是我的名字是叶国俊,用的是中文繁体字写的。这个叫中正大学,大家都听过陈水扁的,陈水扁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一个事,把台湾的中正大厅改变为叫做台湾民主学院,现在我不知道我这个大学会不会改成中正大学改为民主大学,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刚刚三位都做很好好的演讲,他们都讲了区域货币合作的一些理论,以及探讨了实现一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可能性,我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一下,如果中国能够和所谓的G3国实现财政政策上一级货币政策上合作的话,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G3就是全球主要的经济体。

  一个全球性的货币或者G3+1的货币我是不太乐观的。当然我也是有一些乐观的,在1994年的时候有一个谈判想要实现全球统一的货币,但是他们失败了,现在只有两个国际性的货币组织,一个就是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另外一个就是世界银行。Unitas和Bancor就是要提出一个全球统一的货币,Robert而全球最著名的经济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指出了美元、日元和欧元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政策的协调成为三组主要的货币组,我不知道这个能不能实施。我在这里想通过我的分析给大家一个解答。

  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最优化的货币区理论”,就是OCA李盾。现在又出现了所谓内生的OCA理论。它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国家要加入货币联盟的话,其实更多的是因为它内生的原因,而不是外部施加的原因。现在在美国、日本通胀的比率是相对比较低的,这样一个G3+1的可能性因此就比较大了。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悲观的看法,比如说各地区、各经济体不成比例,比如说不对称的情况,比如说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有体制等不类似。这就需要各方之间需要做很多政策上的协调,成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很难着手开始做这件事情。

  另外还有刚刚讲各方的经济规模不一样,各国的金融资产规模也不一样。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欧元、美元、日元还有人民币的经济规模,可以看到人民币的经济规模还很小,当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相对来讲可以看一下这个比例是12:10:5:1.5,这个比率是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

  这个幻灯片上是一个模型,如果实现G3+1的话可否可行、可否能够持续下去,是否有助于金融的稳定,我的研究还不成熟,我也希望聆听各位的意见,也许我的研究有助于未来实现G3+1的机制。当然了,我的模型首先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局限。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可能不受到货币机制的变化的影响。我们就做了假设来做这个模拟。考虑到不同的变化情况。这里就是我们的假设条件,首先就是G3+1,这样一个机制可以在不需要建立任何超国界的机构情况下就建立起来,但是事实上在这种超国界的机构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在欧盟、欧洲中央银行就是一个所谓的超国界的机构。另外我们假设这四个参与者是单独使用或者是共同使用他们的政策工具,同时保留他们的财政以及汇率上的独立性。第三个不存在欧洲分割的聚合标准。第四个条件就是说我们的汇率不受各国政策工具的影响。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以使用自己的政策工具来改变这样一个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

  我们来看一下不懂的情景,刚才讲了有四个参与者,G3和中国。至少有15个情境。我们已经排除一些情境了,因为我只想描述一下这四个情境,不然的话太复杂,事实上里有九个情境了,看第三个前面合作,也就是欧洲、日本和中国能够实现全面的合作,在财务政策上,在货币上都能实现全面的合作。还有部分合作,比如说中国调整它的政策和欧洲或者认可、货币美国来进行合作。货币排除中国以外的四方合作,比如说欧洲和日本合作,欧洲和中国合作等等。

  首先要考虑到G3+1这样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我这里就不把公式写出来了,大家可以在我论文的第四页看到这个公式。我里只写了公式1、公式2,公式2是要解释这个等式的,我有这个等式来做实证的估算。我用了一些国际金融统计的数据。收到的估算结果在表1和表3,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这两个表格。

  我做了这个模型的模拟,用的是非对称的冲击。首先是用了人民币升值的假设。比如说G3组织,很多人都说人民币是低估的,现在人民币就面临着升值的压力。所以我就模拟的这个情况。这个系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然后我也假设了另外一个冲击,那就是美国通货膨胀的情况。为什么这个“波瑞图”系统在九十年代崩溃呢?很多人都说美元的不稳定性是造成这个系统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我的系统当中考虑到了美国通货膨胀的情况。

  建模型的时候我还考虑到这四个参与者单独使用或者是共同使用他们的政策工具来提高他们自己的福利。他们如果有效的使用自己政策工具的话,他们国家的经济福利是可以提高的。我们也可以用实际有效的利率来进行有效的、竞争性的调整。通过应用不同的冲击、不同经济竞争性是会变化的,从而影响它的损失函数,也就是福利。最后测试的结果是在表4和表5,还有第18页的图1。

  这里我模拟简单的结果概括。我给大家举个例子,非合作,就是NC,是我合作模型当中的基准,来解释当前货币系统的情况,当然在目前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相互之间是不合作的,所以我们以NC作为我们的基准。FC是全面合作,FC代表G3+1的体制。给大家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非合作情境下中国损失函数的值是2.53左右,我们假设中国有幸加入G3+1的机制,它损失函数的值其实应该更小,应该是小于2.5的。就是说非合作是基准,如果中国对G3+1有兴趣的话这个值应该是小于2.5,这是损失值。但是根据我的计算这个值更高了,也就是达到2.695%,也就是说G31+是不好的,这是对中国来讲该目前而言。G3+1对日本倒有不少的好处,但是不是说很大很大的好处,就是在非合作情境下它的值更小了。在非合作下日本的损失函数值是0.142,而全面合作下就是0.131,我觉得应该比较喜欢G3+1的机制。我会解释为什么的,呆一会解释。

  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欧盟,欧盟是损失最大的,可以看下这个基准值是0.299,而在G3+1的机制下这个值高达0.283,也就是说欧元区应该接受拒绝接受G3+1的提议。美国也不能从G3+1中获益,但是它和基准值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异。这个基准我假设一个条件就是人民币升值,是受到人民币升值冲击的,看到日本仍然是G3+1的受益者。欧洲还是会遭受损失,就是说在这个G3+1的情境下会遭受损失。我们还做了很多相关性情境的测试,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因为我认为在我们的论文当中全面合作的情境是最重要的情境了。

  在我的论文当中我们还假设,溢价能力是对称的,在欧洲、中国、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溢价能力是最对称的,当然我们知道在现实当中是不对称的,比如说美国它的溢价能力肯定就会比较强了,中国我不知道。不过我这里假设了四个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假设各个地区溢价能力是对称的,进行调整之后我们进行了模拟,大家可以看到美国的溢价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是越来越高了,但是美国还是没有从这样一个G3+1的机制当中受益。而日本的损失函数值还是小,比基准值要小,所以日本是从中受益的。而欧盟还是同样受损的,中国的基准值是2.5,在我调整了溢价能力的值之后,可以看到中国的损失函数值还是比基准值要高,也就是说G3+1对中国来讲并不适合,目前而言。

  这是一个全面模拟的图。这是给大家看一下损失函数的动态变化图,就是说在我们改变了溢价能力之后。

  我们的结论就是如果G3+1的确可行的话,日本是其中的受益者。当然我知道这个结果有一定的争议性。这是我们的结论,欧洲是其中的损失者,中国、日本、美国是处在亚太区的,这三个国家相对来说它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一些。我们的模拟结果其实并没有就国际货币机制的改革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这里提供了两个可能,如果你看过这个表1的话你会发现G3+1参与者之间的经济结构是相当不对称的。这可能是为什么G3+1体制目前并不是非常可行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在我的模型当中我没有考虑到一个超国界政策组织的可能性,如果G3+1机制能够建立起一个跨国的合作机制,那么他们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超国界的政治机构。要实现这样一个货币联盟的话像欧洲中央货币银行这样的国际性的机构,那么亚洲的中央银行就必须要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假设有这样一个中央银行存在,重新运行我们这个模拟,做一下模拟,看看最后的结果会怎么样。我会在我下一个研究当中做操作。

  谢谢大家。

  Yvan Lengwiler:非常感谢叶教授,下面我们欢迎提问。

  Eiji Ogawa提问:非常感谢,我看了你的研究结果,我想问一下,你的建模,你通过这个模型得到了这个结论,觉得损失函数是非常关键的。你的损失函数政府来调整通货膨胀以及调整货币的估值,如果人民币的升值对世界其他地方应该是好的,我们其实对人民币的汇率并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人民币的水平相对于其他货币的水平。我觉得你的模型并没有反映这一点,并没有反映我们担忧的现实。

  叶国俊:

  谢谢Ogawa教授的问题,你说的对,人民币的升值对世界上来说是一件好事。也许它对中国是件坏事,我用了传统的损失函数的计算。它包括实际和潜在产出之间的差别,以及通货膨胀率。我们建模的时候考虑到的这四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在我的模型中,我们可以想象人民币的升值提高了出口也提高了其他地方的产出。但是另外一分析通货膨胀恶化了,比如说日本、美国和欧盟的通货膨胀都会变糟。因此在我的模型中我对于通胀以及产出做了加权。也就是说我可能应该做更多的敏感性分析,比如说我来改变这样一个加权,改变一下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加权。比如说把加权从2改到5,通货膨胀的加权从5改到1等等,做这样的一些调整,所以结果可能会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更多的敏感性分析来看结果如何,看看这个结果是不是站的住。我会听虫你的建议来做这样的分析。

  提问:非常感谢叶国俊教授的模拟练习非常有意思,我想问Ogawa先生一个很快的问题,常买举措提出要做2005年做地区性的合作,到目前为止我们有很多的协议,我不知道9个国家之间有多少的双边协议。这个地区的GDP有900亿美元,东盟的财务部长和央行想建立某种货币的安排。跟其他人一样,我问我自己,现在本地区的外汇储备几乎达到三万亿美元,我们提出这种多边的货币是双边的安排,的互换协议是否合适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急于创造一个共同亚洲货币。我们如何来协调我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这些是更大的问题。我们是不是要谈多边的互换协定。蓝先生给我们介绍很多欧洲的经验。

  Eiji Ogawa:

  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合作,另外一方面,也要启动这样一个流程,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地区货币单位上,来强调启动这样一个流程。我觉得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告诉我们,由于没有货币危机的出现他们无事可干。我们也可以看到资金流向的激增,恐怕在很短的未来一些对冲基金,可能从泰国转向其他的国家,可能泰铢会贬值,不过我不能做这样的预测。

  Yvan Lengwiler:

  我觉得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非常不同,这是很明显的,而且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会调整。因为我觉得现在里谈共同货币太早了,并不是说现在考虑这个问题太早,而是实施太早。我觉得现在做这么大的一步来做多边的货币一体化太早了。如果只是为了政治的原因,现在做这样的一步太早了,宏观经济的风险太大了,但是你必须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来建立起合适的模型,所以现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是为时太早的。

  Yunjong Wang:

  在东亚我们并没有一些地区性的资产,我们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地区的整合有利有弊。我们做这样的分析和思考是重要的,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日本的提问者:

  奚君羊教授我也想问您一个问题,上海的经济发展非常快,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很快,所以我们是不是有劳动力的自由移动或者是资本的自由移动,你在这样一个国家如何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管理你的货币政策。

  奚君羊:

  中国地区差异很大,要素的流动也不是很充分。比如说劳动力的转移还是有一定的障碍。但是我认为使用同一种货币带来的收益还是要超过各个地区如果采取各自的这样一种独立货币区而造成的这样一种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新疆发行一种独自的新疆货币,那么它肯定要对贸易、对生产、商品到其他地区的流动有一定的限制,上海地区也一样的,由此造成的(当然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计算,我参加这个会收到的通知晚了一点),我的感觉是,现在大家如果都用一种货币——人民币,至少许多非要素的商品流动就很充分了。比如说新疆的旅游资源很充分,内地很多人都可以到新疆去,新疆的西气东输天然气和其他要素的流动也要方便的多。如果有两种货币的话那么这种汇率波动、交易、结算都会带来很大的障碍。而且使用同一种货币我刚才提到了,反过来对经济的往来本,实体经济相互之间的往来也会有很大的促进。虽然生产要素的流动现在还不是完全充分,不像长三角地区的要素流动很充分。但是总的来说它对于相互之间的往来肯定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中国现在在政策上也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像西部属于比较偏远一点,本身一体化提升的速度,虽然有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是我想如果不是使用同一种货币的话,那么它受到的障碍将会很大。所以同一种货币对本身独立的运用自主权会使它的不到充分的利用。比如说要丧失自己本身的财政政策的使用来维护本地区的利益,这是不利的方面。所以最优货币理论不支持地区差异很大的状况使用同一种货币,也是从这方面考虑。

  但是我从中国的实际来看,我相信从欧元区的发展的现状来看,可能反过来,使用同一种货币,本身货币一体化程度要提高,反过来对地区差异的缩小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以前的理论在这方面考虑不多。所以我的观点从中国的现状,包括可能一定程度上从欧元的现状来看,货币一体化的程度反过来会使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起到推进、促进作用。当然这一点很难通过数量的方式来验证,来得出这种可靠的数量结论。我的观点就是货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两者方面的互相推动,这是重要的方面。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