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李小北:中日经贸前景的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7:55 新浪财经

  我这次汇报的题目是“中日经贸前景的展望”,我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首先感谢复旦大学对我们这次所有的来宾周到的安排,我刚才跟主席许振明先生就谈到这个问题,感慨很深,同时感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陈院长,给我们这次来参加论坛的机会,在这次论坛中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我之所以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因为4月9号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的时候,我普遍听到这样一个声音,就是说中日经贸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都说有前景,但是究竟有多大的空间现在大家不清楚。正好借此机会我把我不成熟的研究结果给各位报告一下,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给各位见一见。

  二十一世纪正如上午几位专家所讲过的,我跟我们许教授还有陈院长的题目很接近,他们讲前面部分,我讲后面的部分。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今年正值中日友好邦交35周年,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同时又是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无论在亚洲还是全球,都有着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2007年4月,中日双方发表联合的声明,确立“基于共动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为开创两国全面互利合作的新局面,推动双边关系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日经贸的现状。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上来就来一点真东西。

  中日两国全是为邻国,和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额从1980年的9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73.辛美元,增加了22倍之多。昨天我看了陈院长的数字都到了2006年,我也是突飞猛进追上来了。

  中日双边投资持续的增长,中国也可以说是,日本国是继美国,日本对外国的投资,继美国、英国之后对中国是第三大的投资对象国。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总额占直接投资规模的72.3%。中小企业也纷纷来到中国投资。这就没有展开讲,大企业据我现在所得到的数据,都在中国盈利,小企业有盈利,但是有些由于实力,信息不对成等方面不是很理想。所以这个数字有的时候中日两国不统一。那么2000年到2005年投资项目年均增长29.5%,合同金额增长34.2%,实际金额增长16.6%。那么中国的企业也实行了走出去的战略,当然昨天陈院长讲过,原因是中国的外汇储备剧增,除了对非洲以外,因为非洲有些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进展比较快,首先大公司、中国的大型企业、像999集团、海信、海尔集团、华为都在日本设立了公司,设立了车间。截止到2006年底实际投资额是1.7亿美元,再多的学者确实我也要说一句,这和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相比是少了一点,但是少了一点这里有主要的困难。倒不是说中国的资金实力不雄厚,主要是有这么几点难处,我下面讲一个是语言的人才。因为日语看起来很简单,所谓凡是学过日语的人都说越学越难,真正到现在为止我都不敢说我日语好,也是一般般而已。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日本的技术,日本的最强项就是技术实力和资金的雄厚。这两个问题中国,现在还是处于在发展中,所以这两项和日本相比还是弱势,所以在日本投资确实有这种难度。关键是日本是经营理念十分成熟的国家,日本人在设立新公司,就是日本人在日本成立新公司,都要空转两年,这空转两年是不赚钱的,你要扛过这这两年就可以盈利,两年以后不盈利就是不盈利了。但是估计中国如果是连续两连赤字的话,谁是总经理,乌纱帽都危险。我们这位Kaja教授如果在中国时间长的话也会理解这一点。

  第二点就是中日经贸发展的有利因素。首先讲它的技术需求,中国的应用知识技术资源相当于日本的1/8,这个有点是陈旧点,但是1980恩年中国技术资源占世界总量比重只有0.79%,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才提高到1.85%,而日本在应用知识、技术资源方面已经高达14.7%,这是经过认真调查的。那么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这里面指本国居民申请专利数比重也有待于提高,仅为1.6%。而日本则为44.05%,是中国的27.5倍。要按人口日本是1.2亿,中国13亿人口,还是有很大的悬殊。所以党中央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来要创新,就是从这里来的。

  第二是资金的需求,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期,资金需求量确实非常大,日本的资产全球第一,高达18.1万美元,日本已经从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日本同时也是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资金最多的国家。包括,这个我不太清楚,但是据日本讲,我们的浦东剧场就是用日本的无偿援助资金建成的。那么日元贷款通常占中国获得所有外国政府贷款的一半以上。我记得应该是65%,但是这个数字我不详细所以我只能说一半以上。在2001年到2003年逐渐减少的情况,日本提供的贷款仍相当于德、法、英三国对华贷款的总额,2.7倍以上。特别是企业直接投资也是在稳步增长中。这是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或者需求。

  反过来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依赖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日本的实际GDP对中国出口额的变化出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当它对中国出口增加的时候它的GDP也在增加。

  这是第二个小标题,日本就业问题对中国的依赖,日本对中国出口额与就业率有比较直接的关系。日本失业的问题解决在较大程度上有依赖于中国市场。

  那么重点我们开始讲最重要的一个,中日经贸新的增长点,一共是五大点,首先是能源环保的合作。这个就是中日的能源合作研讨会的召开,中日两国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和关系保护合作的联合声明的发表,讲促使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成为中日合作的新亮点。

  我顺便讲一下,24号日立公司和我们川大签署了中日环保研究所,日立投资是准备把污水处理薄膜,这个上市以后准备在全世界销售。日本有的技术,我们有这种技术,那么日立公司的营销经验和它的经营理念和先进,所以如果这个事情搞起来的话正好就符合能源环保合作的范围。而且日立公司就因为这次有对川大搞的项目,在这次温家宝去日本访问的时候,就唯独把日立公司的董事长放在他身边,谈十分钟。钱也已经到位了。如果咱们复旦大学有这种愿望的话,还愿意促成。因为复旦大学和我们四川大学是友好的姐妹校。我们去年211评估的时候是贵校的王校长亲自率队到我们那里评估。本科评估又是贵校的王校长带队给我们很高的评价。那点我听陈院长说的,贵校的王校长是保持原生态的进行评估,那说明复旦大学不愧是名符其实的前三名大学。

  市场需求促进双方的技术合作,日本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和环保领域都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如果,如果这些技术对中国转移,对两国的经济增长都是十分有利的。

  刚才说的环保,中国预计政府投资在环保“十一五”计划里,准备对环保投入四万亿日元和垃圾等废物处理是5万亿日元的标准,也就是七千万美金投入在环保上。在这个金额里中日环保合作的规模应该达到700亿美元。那么经济增长点之二,金融和信息服务业。

  还有一个问题要说,就是以日立公司为例,在中国共有4.2万人,那么2006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也就是营业额为80亿美元,42000人创造这样的效益,而且日立公司的本土的年营业额是八千亿人民币,已经和我们四川省年的GDP接近。那么在中国的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大公司在中国有70家左右,他们已经说了,我跟他们在一起开过座谈会,他们因为已经度过了最开始的创业期,现在已经开始逐步进入成熟期了,明年开始他们的经济增长率要达到10%到20%。那么20%的增长按80亿美元计算,就他在中国的这种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一年能增长多少大家就可以算出来了,营业额就应该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

  服务贸易是这样的,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居住的日本人有11.5万,在上海就有4.2万左右。他们对上海的经济拉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日本的中国人有48.8万人,这是第一小点。第二中日政府促进相互的交流,尤其是青少年的交流。同时日本政府打算对中国要增加一百万人,实际上

留学生达到70%,之所以这么做,我前面讲过人口出生率降低,现在日本有两个第一,别的不敢说,一个是人口的出生率是第一,1.3%。老龄化也是世界第一,是21.1%。这两个世界第一就决定它要大规模,而且它现在学校在萎缩、在合并。

  最后一点奥运会和世博会,来了这么多的日本人,而且尤其是在明年的奥运会,他们已经在奥运会期间,包括平时来中国,将近374万,而中国赴日本考察、旅游的人数是28万。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有地域限制的差别,所以如果开放的话对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再说中日经贸有广泛的合作前景。最后一句话到2010年两国贸易总额要度破三千亿,现在是两千零七十三点六亿。我刚才推出这些数据,到了2030年的时候中日贸易总额要达到5000亿美元左右,甚至要突破这个数字。那么根据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理论,到的这个数字就区域稳定。这个数字相当于什么呢?就按照现在来说,两千亿美元就相当于十个俄罗斯的总量。也就是说相当于十个英国的总量,就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如果到了2010年是三千亿的话那就等于十个俄罗斯和五个英国贸易总量,那么中日贸易应该引起在座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讲的不是很好,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