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分论坛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0:04 新浪财经
由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论坛2007”于2007年5月25日至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世界各国著名学者、政要及商界精英300人与会。新浪财经独家视频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上海论坛2007“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分论坛“亚洲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全部实录。 会议主题:“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分论坛 亚洲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 时间:2007年05月25日下午 地点:上海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104室 沈丁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这里相聚,我想代表我们院主任来欢迎大家的到来。作为分论坛是由复旦的国际关系学院主办,我们的院长王先生是在北京,今天下午我的同事以及我和大家相聚在这里,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和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副主任,任晓(音)。他负责这次活动的所有组织过程,还有我所有的同事,感谢他们为这次论坛所作出的所有贡献!我们的樊先生是负责中日关系的研究,还有我们的副教授陈先生,是复旦国际政治学院一位非常重要领导。 同样也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我们用一天半的时间来组织这次论坛,来谈到很多问题和话题,希望大家能够在论坛中有所收获,我们这个在两年前搞这样的活动了。 我们每年都会搞这样的上海论坛,这是第二年了,我们有很多话题,今年大的话题是经济全球化和亚洲的选择,我们第一次搞是05年的时候,我们今年分话题是能源、货币以及共同市场,我们这次是在整个大话题中的一个分论坛,我们的论坛话题是亚洲地缘经济和政治,我们的论坛会涉及到经济、能源、金融、以及社会的发展,这是我们所有组织一个框架,我作为这次分论坛的主席,在我们第一个分会中,我们想邀请5位主讲人来进行发言。 第五位发言人还没有人,我希望他到时候可以光临,他从哈萨克斯坦来。我们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亚洲参与者来这里和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论文和他们一些借鉴,今天主要的话题,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是亚洲地缘经济和政治,我们将由这个话题开始展开,谈到很多一些具体的层面上的一些问题。 但是现在我们有四位演讲人进行发言。 第一位来自新加坡,是研究院的主席,是RI一个主席,他在国家中担任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共事务的要务。 然后会邀请到复旦的一位教授,他在上海的一个工业组织中也担任职务。 这位陈先生还在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担任要务。 第三位发言人是郑永年教授,他在天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后,到新加坡担任教授的职务,然后在英国进行研究工作,他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的教授,研究主任郑永年。 我们第四位发言人叫Jesus Estanislao,他是亚洲团体中研究院的一位教授,亚洲团体机构的一位教授,这是分论坛四位演讲人的情况。 然后我们会谈到亚洲经济和政治的一个变化,我们的分论坛会持续两个小时左右,也欢迎大家到时候一起来进行讨论。每位发言人会有15分钟的讲话时间,你们的论文我们已经收集了,如果你还没有成交的话,可以递交给我们。 首先邀请Hank Lim教授,他要讲的话题是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东南亚的视角。 Hank Lim:谢谢沈教授,也感谢大家的光临。 我在新加坡研究亚洲地缘经济已经有一段时间,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谈谈观点,是亚洲地缘经济和政治。我已经成交我的PPT和论文,上面有发言的要点,大家可以进一步来观看。 题目叫做: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东南亚的视角。 亚洲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一个大国,一个强大的势力,而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中进行发展,在2001年12月份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在越来越多的全球化背景中进行谈话。 不好意思,刚才PPT有点问题,现在接着讲。 自从中国成为了WTO成员国之后,中国经历很大的经济成长,在2006年底,中国从汇率角度看,中国现在已经是第四大经济体,如果从等价购买力衡量以后,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无论从什么看中国已经是不可忽略的经济大国,虽然印度是后来者,但是已经慢慢打开它的经济体系,印度尽管一直在改变他的经济策略,但是和亚洲其他经济国家比,不可衡量,不可同论而喻,中国和它比,它的经济开放程度,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体,但是过渡依赖于整体的控制和管理,政客中有很多斗嘴的情况会出现。它的很多政客或者很多的一些政体都有不同的意见,所以要花很多精力来协同他们的观点。所以说民众也一直呼吁他们的政治团体和透明公开,印度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是大家所期待的那么大,1990年在冷战结束了全球化的进程开始进一步加快了,也是中国崛起使印度突然惊醒到,它的潜能应该得到进一步发挥。 这也是影响印度进行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国和印度的崛起,给所有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带来了一个很巨大的经济性挑战,也有很大的机遇。在一开始,大家的一些观点并不是那么正确,他们觉得中国和印度对于东盟讲,只是一个一顿早餐、一吨午餐,一吨晚餐那样,我们也开始意识到不管是小的经济国,还是大的经济国可以从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正完全取决于不同的政党、全球化环境,所对于这些情况的仰赖程度。所以说要对这样情况,对两个国家的崛起,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制定出更适合自己发展道路,才是一个上策。 东盟现在应该是有10个国家,但是和中国、印度相比,他们不算强国,所以说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发展情况,对于东盟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如果东盟的国家他们可以互相补充,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体系来应对中国和印度的崛起,那么他们的一个合作情况绝对可以使他们从这两个大国的崛起中得益。有自由贸易协定,东盟国家、印度和日本等都有很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一开始大家都认为只有在东盟的一个体系中,比较发达的国家才可能从中国以及印度的快速发展得益。然而我们觉得,不管是发达的,还是发展中一些经济体,只要调整好自己的经济战略,他们可以从中国和印度发展中得到很大的大于零的合力,无论从生产力的发展和增大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讲,就如中国的投资也慢慢开始流入到东盟中的其他国家,像印尼、文莱、菲律宾等等。印尼是后来的投资对象,中国在和东盟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时候,它的角色一直是非常高尚并且非常博大,无论从经济和政治角度讲,作为大国它的角色始终是一致的。举例说,中国和那些大国谈判的时候,中国一直是以宽广的胸怀,他们愿意以这样的关税壁垒,中国不是再想中国的这样举措在短期可以获益多少,从长期看可以为整个经济体贡献,但是印度从完全不一样的态度和视角看这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对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比较商业化的,因为东盟和他谈判的时候以中国作为参照物,希望印度和中国一样打开关税壁垒,但是印度不是如他们在打开自己的市场,一直希望在其他国家获得等级的利益,尤其在服务业中,所以说东盟和印度谈判自由贸易协定的时候,这个过程显得很艰难,而且陷入了泥沼期,很有可能都会不能谈成功。而印度比较优势在于它的IT业和它的人力发展,从双边该度看,泰国和摊点,他们和印度有更加紧密的贸易关系,但是新加坡在印度看来只是战略合作伙伴,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因为他们都是由同样英连邦体制下的法律,可能有很多共同处,所以说印度把新加坡当成战略合作伙伴,印度的和东盟国家一个经济关系,和中国相比还是显得远远不够,比如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在2006年时候就达到了1600亿美元,而印度仅仅是300亿美元,谈到地缘经济体的时候,中国也远远领先于印度,无论从贸易角度说,还是经济角度说,中国利用比较优势,而且也能够利用到比较优势,在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在文莱召开这个会议的时候,8月24日召开这个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时日本和东盟的谈判可能会签署在10月26日上签订的协议,正因为东北亚讲缺少合作的框架,所以说东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东亚地区的一个经济合作的默认的枢纽,就像在欧盟中说,像法国和德国,这样一个大国,有的大国作为支撑,但是在亚洲讲,东盟就成为了这样默认的枢纽,因为我们有这样比较特殊的地域性的框架。 我们也看到正因为没有其他威胁性的事例,所以说东盟也可以推进地区稳定,特别是在初期的时候推进稳定一个非常获得组织,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有缺陷,因为东盟不具备的能力,可以来缩短地区性发展的差距,无论从提供公共物质讲,还是别的方面讲不可能给那些发展中的国家提供更好的帮助。比如说在柬埔寨、老挝等等这样的国家,关于亚洲的地域政治讲,东盟作为一个并不是那么强大国家所组成的团体,他们非常希望可以维持平等的团体,无论从中国、印度,作为东盟的成员国,对于中国以及印度的崛起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和他们的视角。对于每个东盟中的国家他们认为,亚洲经济的一个崛起,尤其是中国以及日本、以及印度讲,他们仰仗的是自己地域性、政治性以及政治体系中的独特的特点。举个例子,泰国,他们和中国地缘比较靠近,他们和中国的关系会更加良好,如果印度和菲律宾来比较,在另外的角度说,比如说越南,因为和中国有理式包袱,所以在合作方面会更加谨慎。 考虑到因素,东盟作为抑制的组合体,包括的国家有非常不同的宗教,非常不同的组种族和民族的背景,政治和文化的传承有不同的各个国家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也不同,所以说这样的地方迫切需要有一个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发展的框架来进行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所以说大家考虑,是一个非常独特、非常不容易,也非常有意义的组织,特别是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尽管一开始 可能发展得比较迟缓,但是逐渐采用大家可以接受的标准,东盟一定可以让那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自己的成员国,都可以再一个经济体的合作中得到自己的互利的效果。 大家在谈判的时候不能只是像印度的商业视角来出发,必须有一个远见、愿景,也没有强烈的愿景,也没有实际操作功能性的想法,这个会很难,会让东盟国家有一致性的意见,以至于来达到共同发展。中国和印度作为崛起的力量以及日本作为已经确立的经济大国,应该决心扮演好他们的角色,来促进东南亚和整个亚洲经济中的一个和平共融的发展。谢谢大家! 沈丁立:下一个发言人是陈伟恕教授,他是世界观察研究院的院长,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和亚洲互动的次序框架。 陈伟恕:谢谢各位!下午好!我今天的发言是从中国的视角,良性互动的次序框架,先谈一下互动的框架原则。中国和亚洲各国之间的良心互动是共同缔造、和谐亚洲,进而和谐世界的形成的必由之路,这个互动总的方针是、互信、互惠、互恰,现在是互惠,但是首先是互信,大家应该互相相信各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是追求安定、发展和繁荣,互相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的选择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尊重各个国家、各个社会都急需解决的问题,互惠不谈。互恰,当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应该通过洽谈、协商、沟通来解决问题。现在中美两国战略,严重的经济问题都应该尽量在这样的洽谈的层面上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方针。 互动的基本理念应该开放式、透明化、多样性、全面性。开放非常强调人多,针对第三者,简单、排查性,或者封闭,也不搞秘密,沟通形式,应该全面的来开展。互动的行动原则,首先是沟通,在这个基础上,应该签订各种不同的协议来确认大家互动的一些实质内容。有了协议以后关键要执行、行动,要按照协议去执行,最后这样要坚持、持续下去,互动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或者永远是一个过程,要持续进行。 第二个问题谈一下互动的逻辑次序,第一个是认同的次序,现在主要是大家认识上产生比较大,这里主要有三点,一个是要共同来建设一个新的,一直认同的基本价值观,特别是在亚洲地区,把现在西方现代化中间流行的价值观,和亚洲传统的亚洲文化,亚洲传统的价值观,应该有一个新的综合改造,应该有形成亚洲地区大家公认的基本价值。 第二对当代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家有合作解决的意向。 第三对各国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历史上、经济上、政治上的发展教训给予科学的评估,以及新的总结共同来汲取。这是建立主要要点。 下面是接触的次序,有四种方式,基本方面,第一是政府以及它的职能部门多层面的交往,应该广泛的开展。 第二是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在不诱发社会动乱,或者政治间对抗的前提下要发展交流。 第三各个国家社会影响人士的交流。 第四是扩大各国公民,旅行和移民。 这样来增加全面的接触。 组织大家协作,一个是双边的平台,一个是多边的平台,一个是亚洲内部的合作圈平台,还有一个亚洲和其他州的洲际合作平台,应该充分利用。同时又有四个机制,一个是政府的会谈机制,一个是政府和民间的,专业或者专题论坛的机制,就像我们这样的论坛。 第三是确立明确工作任务合作机构的机制,比如说能源的问题,南中国海开发问题等等,可以建立一个大家工作机制。 第四逐步补充完善,功能协调管理机制,不排除在条件成熟的某些领域,各个国家、政府的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管理的协调机制。 在下面看行动次序,应该因势利导,在货币、贸易、投资、移民、旅游和安全等领域,全方位有节奏展开合作空间,拓展合作空间,增强或合作进步,增强合作力度,比如亚洲货币基金,亚洲合作开发银行,亚洲的贸易和移民管理协定,亚洲共同安全性,亚洲地区公海和有争议海域合作保护与适度开发协议等等。 最后还有一个法律次序,因为有一个要讲道理,和议论大家的评论,甚至于法律上矛盾协调机构,提两个建议,一是建立亚洲联盟,来工商各国共同关注的共同问题,成为亚洲各个国家合理的战略多相,共同的政策意识,主流意识的理性评判的权威平台。在建立亚洲道义法,在各国自愿接受的基础上,就国与国之间的双边矛盾冲突提供久已专业的来推动各国协商的解决的途径。 第三看互动的策略持续,从中国的视野的角度谈这个问题,可以奉行一个轴心四个范围,四个重点,四个支柱,和四个伴侣。叫一一四位方略。 美国又不是亚洲国家,有三个理由,第一美国作为会议的大国,在亚洲和军事存在是亚洲问题的最大现实和最大的政绩。 第二中美全面互补的经贸厉害,有着同亚洲各国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三,台海问题是当前亚洲最敏感最具爆炸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和中国和亚洲其他关系,都由美国的牵动,中美关系仍然是当前中国和亚洲的轴心。 下面四个方位,在东北亚方向,中国、日本、德国、韩国,这是我们主要的关系,东南亚方向是中国和东盟,南亚方向中、印、巴基斯坦,西亚:塔吉克斯坦等等,在每个方向上有都有地缘政治特征,需要有相互不同的在总体上互动的方略。互动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的关系就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和中印关系,处理好这四个观点就能牵动同亚洲各国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 互动有四个传统的,到今天为止仍然是较为稳固的关系,中国和朝鲜、中国和韩国、中国和巴基斯坦、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这是中国目前最能发挥也影响力的社会支柱,必须一如既往的珍惜、重视,持续精心和维护合理增强这种友好关系。互动的还有四个方略,中国和欧洲、中国和澳洲、中国和非洲、中国和美洲,北美和拉丁美洲,都需要借鉴大力培植,进而促进亚洲和澳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友好关系全面发展,对于增进亚洲内部的良性互动有着重要的配合效益。 最后我谈谈中国的意识和中国的责任,在互动的中间,中国要有主动性,有责任心,要有高的姿态,要有低的调子,要坦诚布公,设身处地,身先士卒,增进互利,耐心,要树立起令人心悦诚服的中国意识,而不是趾高气扬,意识要人,只顾自己。在互动中间,要历尽中国的责任,要体现维护正义公道的原则立场,扶贫解困、要有关爱良知,平衡协商的文明态度,兼容多元文化的宽容胸怀,以及增进共同发展的社会责任,展现出一种新型的国际主义精神。 在互动中间中国要坚持行为,阴阳互补,刚柔相济,文物协同,软硬实力前辈,亚洲地区良性互动的新次序,需要亚洲各国的共同探讨、探索、认同和缔造,而其中其这关键重要的是,中国应用特定的倡导、率性、维护、指导。 沈丁立:谢谢陈教授的发言,我们认识到,共同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性,重要就是要建立一个框架,如何在这个框架中友好的互动?我相信这个发言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示,接下来我们有请郑永年教授,他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的研究主任,他发言的题目是中国的崛起与亚洲地缘政治新格局。 郑永年:大家下午好!我开始以为会用中文讲,因为一直以来没有用中文作过我的演讲,我也非常希望有机会给大家用中文讲一下我的一个框架,中国内部,中国70年代后期也感觉所产生的内部转型,内部的转型现在开始产生外部的影响,我基本认为中国实际上给外部的关系,80年代开始,跟这个主体接轨,接下去是走出去,中国强调经济走出去, 但是我觉得很多人谈亚洲地缘政治,都很强调中国因素,中国是很重要因素,但是中国不是唯一的因素,亚洲地缘政治化有很多因素,显而易见是美国因素,因为美国尽管不是一个亚洲国家,但是亚洲国家的力量没有其他国家相比,亚洲地缘政治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政治怎么样。从这一点看,美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固定,对华政策,认识中国也有,维护也有,还有因素,主要的因素美国以外,亚洲本身是一个很多的大的国家,是同时存在的情况,一个是日本,日本经济大国已经好几十年了,现在日本也追求作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地位,这是一种政党行为。日本要追求大国要追求军事的最大化,已经把国防改成防伪省,防卫部,日本接下来国家的和平宪法是必然的。 印度是崛起中的大国,印度的经营都是倾向于西方,有各种原因,刚才也提到过印度的战略,政治强大,其他的组织,尤其是东盟也不可忽视,东盟的力量在金融危机,苏哈垮台以后有转型的机制,“10+1”,对东盟有影响,所以有很多的大的力量体验,在亚洲同时出现,存在了亚洲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亚洲所谓的地缘政治中的经济因素,大家都强调的是经济整合, 亚洲的模式和北美的模式不一样,跟欧美也不一样, 非常等级性,因为美国是最早的大国,像加拿大、墨西哥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国占主导地位,等级性,欧盟比较横向性的关系,因为历史的原因,给各个国家之间平衡的力量原因。 亚洲和美国不一样,亚洲不存在一个像美国那样一个POWOR,也没有像欧洲那样,欧洲的一体化有很长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各方面旗鼓相当,亚洲也没有,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整合起来可能有模式,但是并不是说亚洲没有整合,这点我太认同,亚洲的整合是最正式的整合比较明显,欧洲强调法语、法律的整合,亚洲国家从经济贸易,行为层面看亚洲国家的整合并不比北美、并不比欧洲国家差多少,这是我们理解的问题,所以很多对亚洲的区域主义很悲观,亚洲的发展没有像现在努力。亚洲地缘政治有政治因素、HR因素,我要强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借所谓亚洲毁约,对于中国来说是最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产生国际关系上所谓的(英语),美日传统安全机制一直存在,2005年他们有2+2,今年日本对澳洲有2+2,实际上美国、日本、澳洲为中心的一个,也可以称之为亚洲小北美欧洲中心已经形成。这三个国家的联盟,是预防,如果不是回顾中国,遏制中国的话,也是向消化,对付中国消化中国崛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中国来说,最近有很多反应,中国怎么反应成为亚洲未来地缘政治的一个观点,我个人觉得在这方面要防备。 从埃及看对中国可能最大的威胁是亚洲效果,小北约,涉及到台湾问题,美日2005年把2+2台湾包括进去,今年有台湾方面的原因,针对中国这一点,亚洲小北约并没有变化,中国怎么样回应?会形成一个新的冷战,中国可以比较理性的回应,因为这个无他们在做,但是不见得可以成功,首先对经济整合, 已经结束美国之间的冷战,两个国家之间,基本上没有经济关系,所有的经贸关系发生在两国之间的内部, 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所以在的情况下,他们对中国的影响要小得多。 第二个最重要的是,对亚洲很多国家来说,尤其是东盟国家来说,中小国家来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友好下对他们意义最大,尤其是东盟国家,如果是中美、或者中日发生冲突,他们要形成那一边的问题,这些国家免费给所谓的亚洲在北约起到一个制衡的作用, 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他们也不乐意看到美国、中国情况发生,一发生情况他们要靠边站。中日之间现在的关系,前几年也恶化,最近也有所改善,在这方面以后要善待日本,怎么样把历史问题跟现在有所区分,在这方面两个国家都在努力,也是比较乐观一点。 还有一个观点,东亚国家,整个亚洲也好,他们在讲区域主义,必须符合全球化的特征,现在亚洲地区正在形成区域主义,跟其他地区区域主义有很大的不同,是开放性,非常开放,东盟的各国,10国再加上三国,是开放。东亚峰会是开放,所有的区域主义必须有边界,但是我觉得不可以理性,在时代的封闭区域,培养开放形区域主义,既可以大家可以参与进来,不是说排挤性,这样能给区域内部协调利益,减少利益冲突。 沈丁立:我们现在转到下面一个主题,下一个发言人是Jesus Estanislao博士,他的题目是:东亚共同体建设的理由:地区与全球治理问题。 Jesus Estanislao:陈教授给了我一个大的画面。我们首先讨论现在处在什么位置,我们将要到什么位置?自从东亚经济危机以来,已有3亿人跨越了贫困线,而东亚比之前更趋向于一体化,更加形成了一个经济区,但是也有很多亚洲内部的一些互动,除了美国与欧洲的互动之外,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体,我们不能只讲东亚,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方面,我们不能对于目前经济所取得得成功过于兴奋,我们现在必须谈论亚洲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问题,我们如何促进我们之间的合作?我们不能仅仅讲中国正在崛起,但是同时也不能忘记中国崛起背后代表着什么? 如果美国以及日本的企业不到中国进行投资,那么中国的崛起是不是还会像今天规模如此巨大?我们不能说这个国家做了日本做了其他的事情,不能说日本公司以及美国公司都陆续进入到中国,就给中国经济或者给亚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说这种变化同时取决于亚洲和东亚其他国家的一些发展,我们已经把东亚的经济问题上升到一个普遍性的经济问题,上升到了一个大的经济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更加开放的各个政体,才能使一切成为可能,我们有些好的消息,有一些积极的因素,直接和间接的,今天东亚的每个经济体,都会从更为开放贸易体制中获意,在这个背后并不是一个国家收益,而是很多国家收益。 我们有不同的航班,不同的飞机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而使的一切变得更加容易。在东亚中1998年有一个重大的经济危机的问题,我们从这个危机中复苏,又向前迈起了大步,我要作出第一个宣言,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好消息主要来自于中国,尤其是中国,其实东亚的每个国家都在从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目前面临的非常巨大的挑战,我们第一个就是城市,大中型化,第二个就是收入以及不平等,第三是贪污、腐败,贪污腐败在各个国家,各个政府都有,现在已经越来越严重,这种威胁还会继续存在,会影响到我们的信心,一旦东亚成为一个经济体,我们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尤其是来自国内的挑战。 全球化的进程正在越来越快,范围也越来越广,而将会促进国内一体化以及亚洲内部的一体化,我们看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可以使东亚成为一个经济体?前面几位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平台,我们如何来面对迎接这些挑战?并不是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的问题,而是我们所有国家经济体的问题,我们以前有很多贸易协定。对于货币的需求如此巨大,这已经成为驱动东亚进步的主要动力,国际之间的合作也会体现出这种效果,我们可以谈论更多经济合作方面的东西,他们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动,公司对公司,机构对机构的合作,以及政府内部之间的合作,将会促成地区之间的研究,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实现,我们目前的整个状况以及环境其实不是很好,我想向前前进,但是有些因素制约着我们,而这些只有通过地区间的合作才能解决。 我们看一下所有的可能性,挑战以及地区之间的合作都会有积极的作用,陈教授刚刚有从非常专业的角度谈论这些问题,我们先要谈一下机构之间的合作,这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比较重要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地区间的合作,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么解决上海、北京城市之间的问题?但是公共组织问题也是非常重要,不光是上海、曼谷、雅加达的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属于大的城市,而这些都需要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从微观角度看,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就是要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都是基于地区之间的合作,但是我们要从不同方面来分析这些问题,我们要在地区之间进行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在国际合作之下范围内进行的。 我们有很多的机会人与人、机构与机构,公司与公司之间,如果我们在东亚建立一个经济体,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些问题,谢谢大家! 沈丁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有更多共识,来自亚洲和各个国家不同的意见,各位专家都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和提案,以及解决的方法,我们有了理论、实力、有了提议,无论对于中国,还是飞掠宾,还是其他一些国家,都是一些好的良药,可以进行讨论和探索,现在可以进行讨论环节,无论是今天的发言人,还是今天的参与者,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大学的同学都可以参与进来。 提问人:谢谢今天大家的发言,有很多真知灼见,大家都提到了共同发展的趋势,在亚洲讲,最重要的一个趋势,那就是一些贫困的问题如何解决它?对于如何脱贫是亚洲很多国家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只是创造就业机会还是通过金融的手段来进行解决?还有一个比的问题,亚洲问题,就是自然资源问题,我们也目睹了一个全新工业变革,很多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那需要新的能源,很多一些工业体,尤其是在亚洲,水资源是很急需的一种自然资源,我的问题就是脱贫和解决自然资源的问题,我的意见脱贫和自然资源是亚洲急需解决问题,我希望听到大家别的意见。 回答:当讨论到共同体建设的时候,我想把亚太地区作为一个例子,一个中等,一个小的经济体,东亚的小的经济体,我们在澳大利亚有很多办法来应付这种问题,一些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一些国家参与峰会,希望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因素和办法,之间有很多联系,从地缘角度看,今天晚上的宴会上,他是一个新西兰人,他在南中国加入到了一个讨论。 提问人,有一个问题,提到亚洲必须主义,跟欧洲相比,亚洲差不了多少,我们在考虑地区主义,用什么的标准来考虑地区主义,亚洲地区主义发展很快,表现在什么地方? 陈伟恕:我觉得我们需要一个理论来看看这个经济以及政治发展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觉得亚洲发生的事情和美国、欧洲看都有它的特点,不同点是什么?在北美和欧洲,很多东西都是制度化的,我不想争论说是正规的制度化还是非正规的制度化?我想说尽管有区域化的趋势,但是和我们的区域化是不同的,我觉得我们需要有一个新的观念来阐述亚洲区域化的过程,应该有新的瓶颈制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沈丁立:我建议当我们提问的时候,请大家自报姓名自我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欢迎来自复旦的人提问。 提问:我是复旦的林先生,我的问题是关于东亚问题,东盟在当中扮演什么作用?东盟在东亚地区一体化当中扮演什么作用? Hank Lim:谢谢提问,我之前已经说过,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力度、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制度,司机需要明确的指令和明确的方向才能开车,到达目的地,目前在这个阶段,我不知道25年之后或者50年后,这会不会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无论在亚洲以及东亚之间的峰会上都曾经讨论过问题,今年的11月我们在新加坡继续讨论这个相关的问题,东盟在扮演一个非常核心的作用,可能在东亚,东盟的核心意味着慢慢逐渐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东盟附加6国,东亚峰会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亚太地区的问题是,上次我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办的APEC峰会,当然也遇到了很多来自于东南亚的人,实际上APEC的作用正在日益减少,尤其是当亚洲经济危机过后,由于经济以及非经济原因,有些事情可以实现,有些事情不可以实现,APEC对于东南亚给予一定的支持,东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成为了统一的经济体,我们在东亚峰会上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明年新加坡将会举办APEC会议,新加坡那里将会达成一个战略共识,APEC在整个东亚一体化当中会扮演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商来说,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将会对东亚经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现在要推动亚洲经济发展,印度也是东盟的一个附加国。 Jesus Estanislao:谈到东盟的话,我觉得亚洲各国都有不同的情况,在亚洲东盟无疑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声音,也是一个大家的俱乐部,各个国家的一个俱乐部,在东南亚我们就很坦白、很直率讲,各个国家都互相要仰仗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关系,如果希望东盟可以前行的话,中间的成员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非常关键,我觉得这是最坦诚、最真实的一个情况,我觉得如果从一个大局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世界范围东盟并不是非常响的声音,他也不是一个复古的俱乐部,我希望在这样亚洲的共融圈,中国、日本、韩国都可以尽到责任,为东盟的前进可以进一步推波助澜。 这也是地域性不同所带来的一个差别,我觉得在过去一些统计数据终,世界银行可能对经济的数字并不乐观,但是在并不统一的情况下经济一定会往前进一步发展。说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我们可能没有在讲话中谈到它,但是我觉得他们两个国家对于亚洲发展真的很重要,我们需要打开经济体面向这样两个国家,我觉得现在我们需要使劲敲他们两个国家的大门,然后可以进行合作,不单是经济上有个大的社区团体,政治上也应该进一步跟进,现在尽管我们都知道经济上怎么样,但是政治上我希望大家都很清晰知道应该怎么做?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的进步也非常关键,只有有新的创新性科技流入,才可以尽量少的仰仗自然资源的开发,这回应了前面学者提出的自然资源紧张的问题。 像贫困等等的话题,有的话大家应该说出来,不应该保持沉默,像我们搞上海论坛,真的希望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谢秀瑜:东亚地区内部的贸易往来占据了很大比重,同欧美以及其他贸易共同体或者贸易一体化贸易比重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无论体现在资金、投资,还是体现在技术领域上面。 贾庆国:我想问个问题,你对于美国在这个地区扮演的领导作用是如何看法?我们谈到美国领导人,你如何评论这种领导? 沈丁立:我们请相关的教授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Hank Lim:就上个星期,我们的首相到美国和布什进行了会面,我们谈到东盟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希望把东盟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上日程,这是一点。 另外一点,在美国来看,东盟也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他们进行进一步自由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一个拓展等等,美国也和新加坡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这个还在进一步恰当中,还没有完全敲定。所以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一个非常正式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我觉得在新加坡举行的美国和东盟一个峰会上我们可能会进行进一步正式交谈。 提问人:新德里大学,我问Hank Lim教授一个问题。印度在东盟扮演什么样的作用?印度在自由贸易区中扮演什么位置?以及印度同新加坡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会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不知道自由贸易协定到底是不是真正有效?印度在东盟国家与东盟所协定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印度加入了与东盟的对话合作,但是我不知道是谁最终在主导这个对话?印度与中国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成为东盟以及东盟附属国之间讨论的最常见的问题,你是怎么看? Hank Lim:在上一次会议中,印度和新加坡都参与到了其中,印度也表示他们也非常有兴趣知道到底在东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可以和东盟有什么样的合作?对于东盟和中国,东盟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产品有点互补性,中国有的产品,东盟并没有,所以说2000年是我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大家很惊讶,因为没有人会预期到有如此获得结果,所以说我觉得期望这样非常重要,应该有好的期望,才有好得结果。 第二点印度的民族化进程也是可以谈谈,我们和行业的联盟也进行了进一步接洽,必须要进一步洽谈,有给予再有收获,举个例子,印度和东盟的合作,大多数还在一个棕榈油的进出口和IT进出口,这个进出口谈判也吸引了印度非常强大的一个谈判团。 第三个关系就是东盟和南韩之间的关系,在谈判中我们并没有出分歧,和中国的过程中我们更多提到了投资的状况,大家谈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印度讲有更多的急迫性,但是不单单是印度一假的问题,很多像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很多技术层面输入、输出的一些问题,也显得比较紧迫,所以说印度不是一个个体的情况,这也是我在印度和东盟谈判。 沈丁立:陈教授关于互动议论,我想一个陈教授,关于中国对互动 郑永年:我刚才谈到关于中国,而且更加会促进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给亚洲周边地区已经造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影响,这个影响对于亚洲其他国家来讲,都是利弊兼有,同时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也是对于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正面、负面都有影响,中国问题的解决,面临现在有国际环境,大家共同协同,所以从这点出发,我认为中国有这个责任行动,当然现在唯一的,中国相比过去讲,特别是对于过去30年以前讲,解决这些问题,在经济的实力上、积累上也应该创造一些条件,中国自己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刚才讲到贫困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亚洲国家的大问题,在中国应该说这个问题更大,所以我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现在全球面临的大问题,和中国面临得大问题和亚洲各国面临的问题有共同之处,今天上午的演讲讲到了群求不平衡的问题,我认为也是现实的平衡状态,但是平衡状态包括对中国、对亚洲各国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很多机会,在这样一个现实面前,大家怎么样互动到一个对各国都是更加有利的促进?我认为主动,我特别强调要身先士卒,这种互动出于一种诚意,出于对大家一种相互信任、互利互惠,我相信会得到亚洲各国正面的良好的反映。 沈丁立:谢谢陈教授的真知灼见,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下面请张教授提问。 张幼文:在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谈判贸易进程还是比较快的,不单单是印度,而且其他一些地区也同样如此,可能我们在预先设定的目标并不能如期达成,我想问的问题是:陈教授谈到了中国对地区很多积极态度,我非常赞同你的观点,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合作?我的问题因为中国威胁论和人们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怀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如何使国际社会和地区的其他国家相信中国这样的战略是有可能的?谢谢! 沈丁立:大家有没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谁愿意回答? Hank Lim:由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发展如此快,东盟附加三国,仍然在继续发展,而这意味着什么?我曾经说过,东盟附加三国框架是功能和作的主要驾驶者,主要驱动者,地区一体化我们需要有一个平台,我们必须欢迎一体化,我们在东亚峰会上,在第一次东亚峰会上,我们不是非常密切地关注这个问题,东盟以及中国的关系发展的非常健康稳定,而同时也发展良好,这对于东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机制成立有着很积极的作用,我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印度角度说,在新德里有一个很大动力,有没有第二次机会来,当然我们之间也有存在延缓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一些问题,他们之前与泰国、越南都有一些谈判,而印度与马来西亚也有一些谈判,印度扮演的作用有点像日本,从各自独立的国家然后扩展到亚洲各国以及东盟其他国家,我们把所有的个体成员集中起来,再放到东盟一个统一的大环境之中,印度与东盟以及印度与日本的关系其实比较相似。 Jesus Estanislao:我认为东盟和中国的关系对于彼此来说都很重要,对于东盟的进程来说有很多的可能,对于东盟的成员国讲,他们进展也可以参考很多其他发展的很好亚洲各国的先例,比如说可以依照中国发展道路,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观点,我觉得因为我们坦白讲,东盟很多成员国来说还是很微薄的力量,我觉得中国的发展道路更加适合他们去发展,日本也发展得很好,中国和日本之间选择,我觉得中国的发展道路会更加合适,不管是地区性的合作,还是地区性的一体化,印度这样的国家都可以关注到东盟这样的组织,并且合作,很多国家,很多成员国都可以从中得惠,在像前面一再提到中国和东盟的非常的关键。 沈丁立:我们这个部分的讨论就结束了,陈教授和郑永年每人说一分钟。 陈伟恕:中国如果在亚洲互动主动的话,可以现在世界上中国世界论有所影响,现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含义,一个含义现在西方某些保守势力或者媒体,中国发展快了,会走大国过去的老路,会有战争,我认为政治上一种曲解或者误解,这是一种含义。中国政府一再澄清不是这样的事,但是另外一面,中国也不要忽略,世界上客观上也存在,中国发展快了以后,造成的能源紧张,原材料紧张,环境的污染,影响到别的国家,影响别的国家市场,就业、物价,这是一个国家可能感觉到也是中国的威胁,但是我认为,这个层面的问题,首先中国方面要有一个新的看法,不能只顾自己发展,要考虑自己发展对周围的影响,所以现在提出加快加强互动对话,听听别的国家有什么呼声和反应,然后互相来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作为一个国家讲,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影响,也不要简单变成一个政治词汇威胁,这是经济竞争中间的压力,或者是一种挑战,大家本着这种态度,经济问题大家来磋商,来找一个互相谅解、互信、互惠解决问题办法,中国这次发展,首先并不想打破现有的世界秩序,尊重现代的秩序。 第二我们也并不认为现有的秩序都是完全合理,我们希望现有的秩序也应该逐步的更加改进,更加完善,因为过去的秩序,二次大战以美国定出的秩序,我们体会到亚洲金融风暴,按照国际货币组织的意见,对亚洲国家没有好处,所以我们自己要互动来解决的问题。 郑永年:不管是哪种方式,不管是中国、印度还是日本,大家有不同的体系,谁都不能完全效仿谁,如果采取某种方式,可能对于东盟来讲是微不足道,对中国来讲真的得惠,我觉得一旦并不成功,我不觉得中国可以消化负面的结果,不管采取主动,必须考虑好自己的体系是否合适?中国一旦采取主动,美国开始说中国是个威胁。 沈丁立:谢谢大家!我作个总结。我觉得在这样的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亚洲同样不可以脱离的大环境,说到区域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寻求方式,大家记忆犹新的是金融危机,大家有种言论说,在未来时间中东盟消失,我不同意,在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下,在大家在互相尊重的情况下,每个东盟中的国家都可以得到非常超人的发展,我觉得中国一旦继续对于全世界和平繁荣贡献,一定可以赢得尊重,不管是领导,还是被领导,中国绝对不会承认我们想当头,我个人角度看,中国并没有得到像日本这样国家足够的尊重,不管如此,我们还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到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各种各样的做法是时间来定夺。 我觉得不管谁来当一个主驾驶,副驾驶都可以给主驾驶一个意见,大家同样在一个方向中前进,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分论坛,接下来休息以后,我们有第二个分论坛,在3:50回来,到时候贾先生成为会议的主席。到5:30新西兰首相会进行发言。这是我给大家作的进程的介绍,谢谢大家! 贾庆国: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回来,我很荣幸能够主持这个第二轮的专题讨论,我想10分钟的休息太短了,我们采取一种人性化的做法,但是我们的会议不太人性化,因为我们有非常紧密的日程安排,接下来有5个发言人,我们会在5:30之前准时结束。所以大家必须要准时。 我想邀请5个发言人,每人发言10-15分钟,不能超过15分钟。然后可以讨论,大家的论文都在收入成绩的书里面。我们很高兴能够有5位发言人。 第一个Taeho Bark,他是受而国际研究方向领域的,他的题目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慢慢长路。 第二是住友信托公司的乾文男先生,他将讨论亚洲金融合作:现在与未来。 第三位发言人是Ellen L. Frost,他是国际经济机构的主席,他的题目是亚洲一体化:美国的视角。 接下来是张幼文教授,他是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会长,他的题目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最后一个是谢秀瑜博士,她是新加坡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她的题目是:东盟地区主义:对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反应。 这是五个非常著名的学者,他们会讲五个非常有意思的题目,现在把舞台让给他们,首先有请Taeho Bark教授。 Taeho Bark:谢谢主席先生,由于时间优先,我简短讲我的题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但是我对微观问题作了一些研究,我的研究在几年前做的,研究APEC的表现,尤其是使得投资自由化方面他们作出了什么贡献?因为贸易投资是我们自由经济带来的主要好处和成果,所以我不想讨论所有的细节,我只想把他们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在第一个讨论中,已经讨论了这些问题,在90年代,每个东亚的国家都在多边的贸易经济中占据了一些重要的地位,尤其在90年代在世界贸易组织东亚更加关注地区主义,有一些数据,我认为15%的国家已经在东亚范围内进行了一些讨论,还有一些我们之间的讨论以及合作等等,如果大家看自由贸易协议,尤其是基于东亚范围之内我们有一些例子,把它称之为浅显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有一些局限性,而这种实施已经超过了10年,这是另外一个特征,如果大家看在东亚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一些问题,有一些人作出,有些政府组织作出的承诺相对来说比较微弱的,在这个贸易自由化中,我们曾经尝试过早期的自愿的自由化进程,我之前说过,我们作出极大的努力来使得投资自由化,当然要给予投资共同遵守的原则以及投资的结构问题,所以现在想描述在东亚,我们作出的努力来使得地区贸易以及一些其他的自由贸易协定。 我来自韩国,我们与美国的关系有着非常深远的联系,我提出一个核心的问题,由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趋势越来越加强,东亚大的集团国家什么时候以及怎么样才能从一种微观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慢慢长路中,获得最终的成果,我们以电信服务贸易为例,现在说一下电信贸易的自由化问题。 尤其是在东亚的自由贸易协定之中,我们知道在东盟协定中,服务业不包含在内,我谈谈之后的电信服务行业,我们作出了一些承诺,但是这些承诺都是基于WTO框架中的,我们签订了经济合作条例,这些都是没有任何附加承诺的,而这些都不能超出WTO的范围和框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和FTA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在WTO基础上一些多边的问题,没有所谓的WTO附加的承诺问题,他们所有的国家都作出相同的承诺,韩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泰国并没有签署,对于服务业而言,我们没有进行很多谈判,中国与东盟也没有包含服务业,中国以及东盟之前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没有签署这方面的协议,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下WTO以及东盟在电信服务业之间所作出的承诺,当然这不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结果。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BIT,双边投资协议,韩国以及日本的BIT,这些都包括电信服务业,有点令人失望,但是这种双边的协议,把服务业抛开在这个范围之外,另外一个研究是,贸易自由化在APEC范围内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他们对于促进自由化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他们也作出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都没有超出WTO的承诺,他们对于投资自由化所取得表现并不令人非常信服,而对于APEC各个经济体中,我们遇到的BIT,以及没有非常清晰的描述,我看了个别的原则,BIT如何显现出每个分开独自成员的特性,他们包括一些原则,还有一些其他的BIT,我没有看到一些非常统一的BIT一些特点,APEC各个成员国BIT相对来说比较类似的,由于投资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服务自由化之间,从投资化的角度来看,最近我作了一些个人的调查,个人的计划意味着,他们每年作出了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尤其在实施投资政策方面,我做了15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如果给大家打分的话,每个国家都是低于4分的,这不是独自的研究。但是我们都同意更为自由的投资结构是更为有利的。 我的研究表明,各个机构,各个政府在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作出的努力,其实不是特别令人信服的,特别多的。在APEC框架中,他们所做得电信服务自由化,实际上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比较失望。我是一个经济学家,并不是一个政治学家,主要从经济学来表现我的观点。东亚经各个经济体保护他们国内的工业,而不是规模经济,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尤其在电信服务业方面,如果看欧洲的经验,尤其是在移动电话,他们都有一个标准,亚洲国家可能CDMA标准,还有很多是是GSMA标准,欧洲已经统一了标准,所以他们能够扩大经济,但是东亚,由于每个国家创立独自的标准,他们想在东亚经济中站立通知的地位,导致东亚FTA发展不快原因。 在东亚FTA更加深层次我们还没有找到,从非常小的微观环境上看,东亚的经济一体化由每个长期、长远的目标,要想达成非常困难,尽管我们达成了FTA一些一体化问题。所以我们应当从欧洲单一市场经验中学习一些经验,我们不应该做一些非常细微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而是创造非常良性,有利于更深层次地区自由化发展环境。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规范,当然贸易自由化进程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必须要促进地区基础设施的和谐化以及建立,都需要通过合作来达成,基于地区之间的合作,地区自由化之间的合作,所以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研究成果,我的结论就是要谢谢大家! 贾庆国:接下来有请乾文男教授进行演讲。 乾文男:大家好!我很高兴和大家来分享我的一些观点。 我的前一位演讲者给我们讲了更宽广的视野,我作为曾经和日本政府工作过的成员,我更加细微的角度阐述我的看法。我讲的是亚洲金融合作,会提到很多日本经历过一些金融危机。在我们还记忆犹新的是亚洲的金融危机,我们通过一些金融上的合作可以很好的规避到这些风险,我们在亚洲的一些发展银行这当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觉得只有大家认识好一些亚洲的金融情况才可以避免到很多连锁反应。 这一行好象缺失了,没关系! 我想讲亚洲的合作一个起因是什么?一个是清迈倡议,通过区域货币合作来防范金融危机,还有一个亚洲债券市场的一个倡议,很多金融制度都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不管前面的进程如何,我们不惜承认到亚洲的金融发展是比较不可比拟,在三年中我们的成长非常令人欣喜,我觉得为什么要分享过去失败的经验,对大家是教训,199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都非常清楚,今天和大家讲的是日本所经历过的金融危机,特别是97-98年从LTCV长期失败银行所得到的教训,所提到FLA金融机构,为何会建成?97-98年金融危机是二战以后最严重一次,一些银行、保险公司都破产了,失败的原因应该归结到金融制度本身,我们那个时候才意识到有那么多的不良贷款需要建立一个很好的信托评价的制度,从我的经验看,只有一个非常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它的基础设施,才可以达到经济的健康和长久的发展,有8种方式来稳定金融体系。 第一中把公募基金投入到银行中,是什么?把那些公募的基金投入到一些无法在股本市场中募集资金的一种做法。在90年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泡沫突然之间破灭了,所以说很多不良贷款和资资产负债表一些恶化情况在很多银行都得以呈现92年时候,日本首相提出把公募基金投入到银行之中,可那时候作为先者忽视了声音,有一个叫抵押公司贷款的问题,那些金融机构和很多农产品公司具有合作,当时有很多抵押公司被称为(英语),当时我是首相的一个顾问,这时候我就提出,应该有信托次序的评估,应该把那些公募基金注入进去,然后去环形管理者的责任,但是那个时候一些农场主他们对于政客有非常强大的左右力,他们拒绝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想承担责任,这个时候政府没有把基金投入到银行中,而转而投入到抵押贷款公司。 要知道把这么多公募基金投入到抵押公司,而且没有信托责任的公司是非常危险,让公众非常恼怒,当时的首相也因此辞职了,作为抵押贷款公司的问题结果是什么?是大家抵制把那些公募基金播散到公众中去,到1907年时候那些贷款基金显得越来越棘手,银行的证券公司一家连着一家躲避,最后通过法案,一些公募法案可以注入到大的基金中,那是98年3月,到98年10月的时候,一些金融机构管理机构从日本管理公众脱离出来,因为民众认为他们不好,这个时候金融服务机构来监管国家金融国家体系,那个时候我是FSA的第一任主任。当时FSA非常必要的任务就是把那些银行做一个很好的分级和评估,来进行很好的监管,FSA的动作把绝对无力偿还债务的给国有化,经过审核以后,LTCB是非常大的银行,我们要求LTCB从市场脱离出来,并且被国有化。 而且还有另外一家NCB也是同样如此,很多公募基金投入这两家银行去,就一去不复返,就引来了很多负面评论,但是慢慢理解到,为什么把公募基金投入到银行去,如果操作好,是很好的手段,会避免大银行非业务的连锁反应,我们也称之为系统风险。当时我们FSA注入了总共12招眼,1000亿美元,这个时候对金融稳定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些大银行存活下来。主友信托,是第一家日本的信托,有利偿还公募银行,比如说三地因都有能力偿还投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觉得用公募基金投入到一些银行中,在金融危机中显得非常有效,他们需要时间来起到产生作用,但是每个国家都事先意识到这种必要性。 无论从时间还是程度上都可以做一个思考。 接下来直接讲第三点需要一个非常冷静的评级制度,我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就是一个信贷评级的体系,当然我们都知道,一个信贷评级对于有很大得数据库,可以评级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如果市场早已经神经比较并进的,可以帮助大家区分银行物理偿还负债的银行。然而信贷评级的机构,比如说有标准普尔,他们又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评级,因为如果意识到金融风险,必须把风险进入进去,但是不应该成为理由,一个评级规范化,帮助公众区分投资的选择。一个信贷制度应该成为动荡市场中的灯塔,信贷体系随着股价的变更,这是非常可笑的, 第四点,应该有一个非常可靠的审计公司,大家也听过以前叫铺华甬道在日本一家公司,最后被关闭了,在1998年开始,开始审查他们,但是他们不单单忽视投资者的利益,更加对于刚刚成立的公司抱着敌视的态度,大家听说过他们在嘉娜宝以及日新证券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在美国很多重要的一些审计公司,当时美国证监会他们都非常希望一些审计公司保持他们的中立性。 当时日本的货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日本的公司从很大的货币市场中进了很多美元来稳定日元,在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所谓的政策,来很好的维持一个货币的稳定性,在1937年,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严重的经济衰退,我们觉得一个很好的货币政策,对于一个经济的稳定性,所以在这个时候日本才可以吸取到了深刻的教训。但是在执行这样一些政策的时候,在货币贬值的时候会显得非常艰难,最后讲讲全球的变化。 昨天首相安倍晋三,讲2050年决定建造一个新的框架协议,我们要支持可再生的能源,我们觉得环境是一种对于人类、对于星球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所以说此刻是我们共同协同起来创造美好未来的一个时间。谢谢大家! 贾庆国:谢谢乾文男教授,不得不加快速度,由于我们时间短,必须要提醒大家。大家能够准时解释自己的演讲,有时间进行讨论,有请Ellen L. Frost博士。 Ellen L. Frost:我的题目是:美国对于亚洲新的主义看法。在这里主要讨论个案,我们有两个主要的看法,第一个是,美国对于地区主义有非常积极的看法,第二个是美国对于亚洲新的一体主义的看法以及中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看法。 而美国也会受到中国国内进步的影响,美国有一些少数高层领导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每天打开收音机关于伊拉克战争以及黎巴嫩战争问题,中东也是亚洲的主要问题,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东亚的新的地区主义,所以我想对此做一些评论。 东亚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政治中心,并不只是地域上,可能也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等,东盟三国,附加三国、日本、中国和南韩,这实际上他们之间的结构有一定的相互重叠,而中国也在影响东盟的附加三国的一些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竞争,日本希望有更大的论坛,新西兰也希望有更大的论坛在APEC发挥更多的作用,是一些非常微笑的竞争,我们也讨论了很多关于经济独立的问题,而这个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出来,我想作出一个评论,在地缘政治中,首先地缘政治比较大,是关于各种这个国家之间的友好的关系,他们称之为自由贸易协定,由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所签署的,都是高标准的协议,但是相对来说他们比较松散,东盟极力想把中国纳入到他的范围之内,在早先的农业领域,我们在地方的等级上听到很多报告说,来自其他的一些经济体都在亚洲新的地区化的主义中,扮演了一些作用,我认为政治安全因素是新的地区化的一些主要问题,中国对于美国,有着安全方面的联系,这不是一种相互遏制,他们并不特别清楚,中国的观点,中国的趋向是什么? 美国实际上正在逐渐失去他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东盟非常技巧性的凝聚了东盟各个国家的实力,并且能够把竭力把他们得优点发挥到极至,但是美国被排除在外,美国以及亚洲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无论在文化还是在教育,还是在其他方面,这些都是无关紧要,我们会进一步讨论,我建议美国政治共同体建设应当同各个地区之间以及各个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其他的组织以及政府应当于美国就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和合作,我对于这种环境以及这种组织抱有乐观的态度,地区组织并不会损害国际的地区主义机构发展。 第二点也不会破坏与美国安全的联系。 第三点,也不会产生一种具有统治性不友好机构之间的竞争,我们有讨论一些涉及到意大利效应的一些情况,另外一个对于文化上面进行的反应,有些政府以及机构只是说话,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行动,所以这些都不会产生可以有实际的成果,进程只是达成一个方面,我们必须要达成具有战略性的共识,亚洲的金融危机反映了美国并不太关注亚洲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是最重要的是,中国从长远看,将会对美国的对于亚洲的新的地区主义产生一些影响,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府对于中国经济强加观点和看法,我认为那些更富的人生活的更加安定,他们很多经济组织液支持中国的经济独立,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把一定的公开性,以及一定的透明性,引起了华盛顿政府的一定关注,在美国的国防白皮书上,对于中国的看法,以及中国的动态看法,美国的政策有所改变,这种行动是好的,但是我们有慢慢长路要走,我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来讨论共同体之间所产生的官僚主义的问题。 目前我们很多的关注点都是放在了货币政策上面,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要跳过。 最后我们将回到美国对于以后亚洲新的地区主义新的看法上,以及美国对此作出的反应,我们可能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考虑哪里出错了?实际上台湾海霞的问题极大的影响中美之间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也可能产生不友好的因素,以及对于领土之间、领土领海、领空之间也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所以这些会影响新的地区主义进程的发展的速度,接下来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的关系重要性,美国与中国以及主要冲突就是刚刚提到的台湾问题,另外一个是日本问题,在将来亚洲地区主义中,中国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们最为关注的,地区主义的建立主要也关联到地区主义机构的建立。 我最后的观点是,美国是地区最不信任的国家,但我想美国会继续在地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只能希望一旦总统选举过去之后,重点解决问题,讨论美国责任问题,谢谢大家! 贾庆国:接下来请张幼文教授给我们进行发言。 张幼文:谢谢大家!谢谢主席!因为中国在亚洲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说我觉得理解中国到底在中间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我们说很关键,这样才可以知道未来几年中会发生转变?特别是在亚洲地区中,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进行了很很多场的讨论,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循环状况,以及开发政策,改革政策等等,我想讲的是什么?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会对中国以及其他地方关系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我们要开始理解,到底中国和其他国家合作方式怎么样?才可以产生更好的供应局面?以及中国到底会给这样经济体,给予其他国家如何全新的体验?我的结论是什么? 我们应该理解到来共建和平繁荣发展的社区,对于理解中国的角色非常重要,这个可能是全新的观念,我们要寻求共同繁荣,也允许多样化的存在,这是中国全新的视角对待它的国际关系,中国的一个进步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在它自己不断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对于全世界的定价系统的价格体系有很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一个成长的方式,还是一个制衡的模式,中国都在其中有它的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快销品市场,对于中国推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尽管组织并不是那么大,但是对于快销品出口量特别多,特别是纺织品出口,我们在于全世界的一个比例以及所有的出口比例都是非常高,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讨论了很多,如何寻找一个发展的目标? 我们说到创新很重要,中国进行了战略上的改变,不单单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开放政策的更新,我们不能只是关注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应该考虑到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的时代?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新的战略和亚洲合作的发展模式。中国和亚洲和一些其他国家有相似的发展模式,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在一个现有的流动帐户中有很大的盈余,占GDP3%,和亚洲其他经济体差不多。今年达到了1.2兆,应该是这个地区第一个。这个地区其他国家都有差不多值。我们的存款比例一直很高,这个很重要。这是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存款的重要影响作用。 在一个世界经济体可能存在一些不平衡的现象,但是由全球化的机制造成的,在一方面讲,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可能占据到了很大的生产因素,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很多一些跨国企业,他们在中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建立了全球供货平台,不单应该是中国的责任,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所作为的结局。 在中国讲,中国的一个赤字在这个地区也算较高的水平,在很多国家来看,中国的一个崛起可能是更多讲是威胁而不是机会,那我讲讲中国的经济开放战略以及对于亚洲的影响作用。中国的科技指标开始慢慢攀升,排名也开始慢慢进步,但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是非常低,和印度差不多,但是我们一个廉价的劳动力战略对于中国讲,并不是一个好的因素,在过去大概20年里,我们的比较优势就是在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一种单一的战略使得中国开放理论,成为了一个只是要素禀赋的理论,这个让中国的工业结构非常低,如果要知道意味着什么?我们看到有个微笑的曲线,其他国家可能在设计、销售上很领先,但是我们非常低,只是再一个生产的环节中,你可以看到纺织品情况中占的毛利率非常低,所以说中国的发展模式不能仅仅依赖于劳动力成本,而是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创造的注入,中国也意识到经济安全的问题,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对于中国的负担也越来越加大。我们应该摒弃就的合作方式,应该提倡新的合作,我们希望和亚洲其他国家进行合作,来成立一些组织可以提倡环保型比较,寻求新的能源进行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对外开放步调相一致,尽管在这个过程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原则在于国民经济改革并不是那么彻底和深刻。像政体、政府、价格体系还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觉得一种自主创新以及科技的发展才是解决这样经济改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再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是我们有其他的优势,不单单有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有创新科技自主研发的能力。 所以说中国全新开放战略,通过与亚洲的合作带来的全新的机会,比如开放我们的一个服务业,开放我们的市场,而且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在过去20年中进步非常快,尤其像我们的港口,吞吐量都非常高,最后我想说说我们的和平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一个问题,中国在这样国际战略以及地区战略中的作用,和平发展并不是新的话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路途,不仅仅是一个战略,也是一个外交上公认的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想提提中国十一五规划,是2006年-2010年,讲到新的地域合作,首先讲到要提出一个全新的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要非常全面协调,并且持续发展,要和地域发展进行协调性合作,使中国成为能源经济性的国家,并且环保型社会,而且更努力防范一些污染的问题,不可以让环境污染进一步加深,应该保护生态平衡。 有城市和农村的一些不平衡发展等等,要解决问题,会决定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模式,有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平衡,还有经济成长的模式,区域太广泛,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性不合理,还有解决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新的发展战略讲是一个新的概念,这个不单单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也会慢慢改变中国一个对外开放的策略。也会改变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模式。谢谢大家! 谢秀瑜:谢谢主席先生,谢谢复旦大学邀请我来进行演讲。 在1981年,我作为东盟与中国的协调者曾经参与了他们一系列的协议,以及探讨,但是我不知道东盟也发展得如此之快,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东盟经济地区主义对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反应。 我们已经讨论到了很多关于提高一些亚洲的RTA比率的问题,对于日本在WTO扮演的作用并不是负面的角色,讨论的焦点是,自从那以后,东亚已经建立了更多的自由贸易协议,到目前只有很少的FTA正在处于实施之中,新加坡和日本,东盟与韩国,一些刚刚签署,一些正在实施,FTA并不是我今天讲话的重点。 首先我们看亚洲模式,和欧盟有很大的不同,也对于经济合作一体化也有很大的帮助,1971年才开始经济合作计划,在1992年东盟国家同意建立东盟自由贸易来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发展以及压力的问题,但是我为什么不早点采取经济一体化的措施?我们是不是过于多样性了?我们是不是从经济改革体制中获力更多?从政治学角度说,经济体制改革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在越南加入之前我们已经遇到过这些问题,亚洲国家在1992年对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作出了相应的回应的措施,在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经济大的集团崛起之后,亚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应,这一系列协议如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以及新加入东盟四国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但是东盟与其他国家谈判在文化以及其他领域中,也正在处于桌面讨论的阶段。 总体来说这个进程比较缓慢的,中国和印度都会有一些机会,但是从总体来看,东盟并没有作出更多的决策,我们讨论到亚洲经济共同一体化,作为一个单一市场,以及生产区域,都需要更多自由贸易以及服务的交换,以及更多的自由的投资,以及自由的资金的流入,今天早上我们讨论的是东盟附加一进行的行动,它是比较小的组织,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球经济以及歧视性政策准入,由于世界越来越多的占有统治力,具有歧视性贸易,需要来使得市场准入制度安全化,这样才能对于其他经济区域以及其他经济领域准入打下坚实的基础,东盟第一附加国需要采取主动的措施,以达到政治以及经济的目的,而东盟与韩国、日本以及中国,他们所达成的一些协议,将会产生一系列多米诺骨牌应,而同时东盟与其他国家建立的关系也会产生效应。 第二个采取的措施FTA附加国以及世贸协议,他们的特征都是基于服务输出和输出之上对于投资发展合作,对于东盟国家不太发达的国家一些辅助也非常重要。首先东盟、中国已经达成了相对来说比较早的协议和程序,来追求货物以及服务贸易的谈判,还有投资领域的谈判,并不是每个亚洲国家从中国分的一杯羹,获得豁出,菲律宾的农业不能跟中国相比,而泰国也不能与中国进行竞争,这些国家处于困难之中,为什么?他们都不能与中国的农业发展进行竞争,因此泰国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绝对不可以和中国农业发展相匹配,相竞争,东盟韩国协议已经签署了,泰国不同意这个协议,因此泰国没有与东盟签署一些关于水稻、大米自由贸易协议的计划,而东盟与日本,也正在进行一个单一的过程,以及东盟各个经济体之间达成双边的协议。 尤其在服务以及贸易投资领域,除此之外还有双边的协议,新加坡以及其他东盟国家成员之间,现在我讨论一下东亚自由贸易协议问题, 以及自由贸易区在新加坡实施的可行性,在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扩展以及从双边方向的发展,以及在一些方面重复的问题,首先我们遇到的问题,意大利面碗效应的问题,而这涉及到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标志,以及不同的观点,所有这些都会产生在商业中交易成本的不同。 第二个要涉及到不同的自由贸易协议一些其他伸展出来的领域以及其他的资源,基于地区之间东亚自由贸易协定必须要克服以上的几个问题,必须要附加利益,一个扩展的东亚市场能够得到加强经济效率以及规模经济,是进一步促进生产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今天遇到进退两难的问题,东亚自由贸易怎么样才能达到?什么样的经济体才能包含在东亚中?如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准,经济结构当中达到共同利益?如何达成东亚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被邀请到第一届东亚峰会,后来我听到,不知道对还是错,美国已经同意了签署与东盟签署了贸易原则,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已经签署了,我们都要签署,美国也参加了峰会,如果被邀请东盟峰会,作为东盟组织的成员,比如说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美国,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是,我们有个大问题,实际上东盟已经面临很多的问题,怎么才能缩减不同东盟各个成员之间的发展以及平衡他们之间不同经济能力? 因此更弱亚洲经济体,东盟经济体帮助他们建立更强的竞争能力,我们为什么每个人不努力工作以达成共同的共识?谢谢! 贾庆国:谢谢大家能够认识到今天时间的紧迫性。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提问,请大家简短地提问。回答也要简短。 提问一:我被邀请参观美国,我能够提问这个问题吗?你重点强调了美国在这个地区主义的竞争问题,这些过程、这些条件如何实现?你主要集中在了不同的观点上面,而不是集中在我们可以合作的领域上,根据中国的文化理论,我们知道,有一个观点说掌握更高技术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贫穷的人只能获得更差的东西,世界正在趋向于独立,而中国不可能达到像美国以及欧盟经济独立,从技术的角度说,中国不可能建造波音747客机,中国没有那么高端的技术,所以中国不可能达到这些目标,所以说中国前几个星期使得外汇兑换更加自由,我们可以从国际商业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总之,你觉得美国将会在多大程度上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解决特点之间双边争端或者不同的意见? Ellen L. Frost:尽管他们有不同的文化以及政治的观点,但是中国与美国的合作在某些领域已经有加强,比如说打击犯罪等等,比如说反恐问题,我另外一个证据就是,最根本的发言基本点就是东盟国家已经与其他的各个组织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以及举行了一系列战略谈判,与巴儿森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中美会有贸易之间、经济之间的摩擦,但是他们必须要有互动,我很愿意利用争论,我们必须认识到美国政府在军事以及非军事上面,平和上面已经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以及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每天要消耗很多大量的金钱,我觉得与中国的合作是非常好的,中国政治自由化进程与中国的经济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不合拍,如果中国的政治自由化进程能够进一步加快,那么中美之间的合作有所加深。 提问二:我来自美国帕特里克大学,我给大家我的一个观点,东盟自由贸易化以及地区自由贸易协议很难达成的,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进程,我们不应当重点放在不能够合作的领域,而可以放在可以合作的领域,比如在盗版问题方面的合作,我不是一个经济学家,我们今天整个讨论一点过于强调经济以及贸易领域,我们实际上应该把技术领域的专家邀请进来,是否经济的接触,会妨碍到这些国家对于其他领域的借鉴,最好想象能够在短期做到什么事情? 贾庆国:我们过去取得了很多的进展,我们当然也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提问三:我们好象今天的讨论都是在处于地缘、经济领域上,与FTA把双边关系上的谈判,有些并不特别成功,我觉得东盟各个国家各自认同他们不同的特点,然后才开始讨论,欧盟非常重要,欧盟市场也很大,一些亚洲国家,比如说韩国、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东盟国家,在地缘政治中,他们地区主义将会扮演什么样的作用?其他的国家是不是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谢秀瑜:你误会我的意思,东盟并不是欧盟模式,东盟并不像欧盟那样有一个共同的市场,东盟缺乏有组织的市场,但是我们从经济一体化当中获益很多,实际上我们的合作在很多方面有进行,相互理解,东盟每年有无数的会议举行,东盟各个成员国部长,包括领导每天都在开会,东盟附加三国每天都在开会。 贾庆国:我们正在讨论东亚的一体化问题,尤其是东盟的经济一体化问题,并不是非常狭窄的利益,我们应当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长期利益可能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比如说当我们签署一个FTA自由贸易协议的时候,与其他国家从中国角度看,我们交了朋友,我们使得中国的边界更加安全,所以我们能够集中在改革和发展上,对于东盟国家来说,他们也要采用长远的眼光,他们与中国签署协议,在自由贸易协议上,他们有中国大的市场和背景作为依托,而这是相互带来好处,这是互惠互利的,我觉得并不是只是一个政治问题,我觉得要超出范围,可能是另外一个方面,来给亚洲经济地区化加入新的动力,我想感谢各位发言人精彩演讲,也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的会议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