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 > 正文
2007年5月25日,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的第十届科博会“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合作创新 共赢发展”。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了本次大会的盛况。以下为第十届科博会“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实录。
主持人:科技产业杂志社社长 王建华
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中国科技产业杂志社社长王建华,很高兴主持第十届科博会的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感谢今天这么多领导、中外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共聚一堂,参加这个科技的盛会,首先我介绍一下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先生、联合国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霖先生、斯里兰卡城市发展部部长古啦瓦德拉先生,国家国际部副部长、信息产业部副部长苟仲文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先生、科博会组委会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先生、甘肃省副省长冯健身先生、甘肃省兰州市市长张津梁先生、北京贸促会副会长、清华同方董事长荣泳霖先生、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Svanberg先生、行者集团CEO马昕、印度建筑业主席吴德斯科利,以色列建筑协会主席耀·金斯基女士。
今天的内容非常丰富,有高层领导的支持和精彩的演讲,第一个演讲请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先生为本次论坛发表致辞。
曹健林: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来自有关国际组织,国内外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朋友们共聚一堂,共同探讨高薪技术与企业发展的新思路,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在此我代表科博会主办单位对各位领导和嘉宾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发展,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便捷的国际航运,和以信息为代表新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加速,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知识传播与转化实现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许多科学家相信在今后2、30年会发生与上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相似的新革命,在那以量子论为基础的促生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深刻改变了世界,引领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决定我们不能单纯通过扩大投资,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粗放快速增长,要使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型向知识驱动型转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各行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的跨越。必须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由千千万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创新能力得到增强。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真正支撑经济发展的技术很多都来自企业,因此我们应该切实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努力促进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鼓励企业与科技单位进行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基础上再创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创新技术的重点,是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必然选择。在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使中国从世界加工厂变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制造中心,关键让企业增强活力,真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者。
高新技术企业面对未来,寻求可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与开发创新,拥有更多知识产权也就意味着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自主创新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在党中央战略推动下,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对自主创新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以合作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地十届科博会,集世界最前沿最新信息和发展思想理念,以对科技创新的前瞻思维和智慧,探讨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焦点问题,有助于我们运用科学规律引导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正确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
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探索有中国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有极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希望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院士、企业家、管理者光开言路,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苟仲文: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第十届科博会“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信息产业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关心支持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各界朋友表示诚挚地感谢!
各位来宾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关心,借此机会我和大家就信息产业部下一步主要工作做一简要介绍。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信息产业部于去年明确提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行业科技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集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提高,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制定的国家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产业创新型发展模式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目标提供支撑,目前信息产业部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扩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引导和鼓励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企业的研发水平。
自1998年,首届科博会成功举办至今,参加科博会国内外高新技术各界人士超过300万人次,科博会在国内外影响日益扩大,目前科博会已成为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业界展示前沿科技,传递产业信息,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化舞台。成为跨国公司最新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国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信息产业的发展从科博会得益匪浅,希望通过科博会这个国际化平台,共谋创新发展,共享最新成果,共商合作大计,共同探讨全球高新企业发展和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最后预祝科博会和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副部长精彩致辞,下面以热烈掌声有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发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讲!
蒋正华: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自主创新这样一个话题。创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但是把自主创新提出来作为一个发展战略,这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统揽全局,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我们国家2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GDP已经在世界占第四位,外贸在世界上占据前列的位置。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2千亿美元,很多指标都说明,中国的经济社会力量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基础,多年来,从企业来说,我们也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具备了比较强的竞争力,也有很多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技术。最近几年来中国人,中国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总数已经超过外国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总数字这三种当中,发明专利的比例不断提高,这些都说明我们国家在21世纪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和世界共同发展的良好基础。
另外一个明显的标志,现在中国提出了一批自己的标准,标准和专利和自主创新能力很明显的标志,一项标准的提出,需要后面有大量专利的支持,特别是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的取得,真正标志着一个企业的力量,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的成绩。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每一个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后来都需要近2千件的专利支持,我国大唐现在已经提出了TD-SCDMA技术标准,这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有一些其他的企业,也从各个领域当中提出了一些标准。但是总体来说,我们这些方面还比较薄弱,包括我们已经建立起标准的企业来看,有很多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外国手中,比如刚才讲到TD-SCDMA,尽管我们有自己的标准也为国际电联所接受作为世界三大标准之一。但是在我们标准当中,所采用的编码技术还是美国高通公司所拥有专利的技术。而编码技术恰恰是第三代移动通信非常核心的技术,现在在世界上到各地看,中国制造的商品到处可见,但是我们还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还不是一个创造大国,我们希望今后在不久将来看到我们有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努力地工作,使得我们产品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到了这一天才能说我们真正具备了自主的能力。
现在我们国家对外的技术依存度超过50%,这些年来,工业产品新开发的技术,有70%是属于外缘性的技术。去年全国人大组织了一次专利法的执法检查,在这一次执法检查当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在专利申请上已经取得了很多的进步,但是全国的企业当中,还有99%的企业连一件专利都没有,大量的企业都还是依靠利用外国的技术,或者我们其他企业所开发的技术在生产。所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在国内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很明显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增强,就不可能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也不能做到单位GDP能源消耗大幅度降低。而国际竞争力很强的优势企业,也难以脱颖而出。所以现在虽然经济建设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上有一个说法,全世界矿石生产增长量当中80%都卖给中国,当然这对于世界经济也是一个带动,现在有不少国家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的需求是有密切关系的。另外一方面也不能老靠大量的资源消耗,现在利润高的很多产业,很多都是资源型的产业,或者是垄断性的产业。垄断性的产业以后要不断扩大开放,不断放开准入,垄断的优势会不断减少,以至以后失去垄断的优势。资源型的产业,由于小平同志80年代讲了,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这是我们基本国情,而且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我们也不能老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取得经济增长。现在由于技术水平还不高,我国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消耗,生产出来产品价值量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1/4-1/6,所以可以看出效益比较低的。另外一个后果,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是以生态和环境为代表的,所以现在“十五”规划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最近这两年,连续四年,中国GDP年增长率超过10%,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11.1%,但是我们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一项是能源消耗的降低,另外一项就是环境污染的减排。“十五”规划当中也是这个指标没有完成,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存在着投资率高,消费率低的问题,这是长期困扰我们的。因为经济增长三个大的拉动力,一个是内需、一个是投资、另外一个是进出口外贸。这几年主要依靠投资和进出口,而内需增长一直感到不理想,而内需恰恰是一个国家发展最根本的拉动力。所以由于这个原因,现在投资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生产能力结构性的失衡,有一些部门投资过热,但是也有一些部门投资过冷,特别是资源消耗型的部门投资热,这是我们感到非常严重的问题。从进出口来讲,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进口得多,而出口资源型产品多,这是不合理的,跟我们国情也不适应的。所以如果在国际竞争中长期处在这样一个地位,将会对我们可持续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现在越来越显得突出,主要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方面从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来说,现在企业科技开发的投入还比较低。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说明,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有一些走在前面的企业做得很好,有的建立了研究院,有的建立了博士后站等,但比较多大中型企业没有做。3/4企业没有科研开发活动,完全依靠照抄别人的产品。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研发费用一般是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有一些发展快的,比如微软、爱立信等研发的投入要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于到19%。所以这方面我们远远落后,就是以我们研发比较重视的大型企业来说,我国中央管的企业,研发费用也只占销售收入的1.5%。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吸收消化的经费严重不足,我们国家工业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费用的比例是1:0.06,而韩国、日本企业比例达到1:5-1:8,这说明引进技术还要依靠自己吸收消化才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才能够形成竞争力,这方面现在还很不足。
企业的研发经费更加缺乏,我国现在科技投入用于企业的比例比较低,经济发达国家科技投入大约有30%用于扶植企业,我国科技投入有90%以上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这也有中国自己的特殊情况,我们提出了研究开发的体制,应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独立自主研究开发体制。但是现在依靠教学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组成一个联合体来实现企业的发展。
现在科技资源的配置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改进,科技资源的重复分配,资源不能共享,分工不明确等等这都使得整体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发挥。从自主创新的机制来说,现在用人制度、激励制度不健全,发展的战略意识,单位没有能够真正摆在很重要的位置,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风险投资的机制还不太成熟,我跟很多中小企业的朋友接触的时候,大家感到很困难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往往规模都比较小,需要资本的支持,但现在我们国家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渠道比较少,特别是风险投资资金缺乏。而风险投资缺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在国际上成功率也是很低的,大概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只有10-15%,但是一项投资成功以后可以有很高的回报,这主要靠退出机制。在国际上比如美国的纳斯达克,风险投资成功以后就可以在这些市场上上市,上市以后风险投资就可以退出,可以进行新的投资。我国现在也正在筹备,要开拓二版市场,现在深圳已经有了中小企业版,但是这还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现在我们正在筹备二版市场,已经有了很多的进展,将来这肯定是我们要开放的一个资本市场。所以有很多的机制,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现在还有一些障碍,当然从国家引导的角度来讲,国家如何更好制定技术开发配套完善的政策体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各有关部门在这些方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完善。比如以后也可能会研究税收制度上怎么样对于企业新增开发投资采取一些税收的抵扣政策等,这些都是鼓励企业加大开发投资的办法。
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现在在这方面的机制已经日益改善,同时条件也不断成熟,我国经济规模、出口能力已经居世界的前列,现在沿海地区的人均GDP,有些地方已经达到5千美元,有地方超过3千美元。所以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实力来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同时从人才储备来说,现在有大量的留学回国的技术人才,也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人才有了很多可用有能力的研究人员。国内也有很多的企业,在这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绩,比如华为、奇瑞、海尔等这些企业都在自主创新方面作出了很出色的成绩。创新本身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通过创新发展经济,发展企业,使得我们综合竞争能力提高,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要根据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当中,使得我们发展能够得到科学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还可以通过很多的渠道来加快发展,一方面可以把企业的发展在引进吸收消化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还可以通过国际并购等办法来进行提高技术,另外还可以正确利用政府采购等一些渠道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办法,归根到底,企业的重视,企业能力的提高,自己的技术积累是一个根本,我们最近正在开始搞大飞机的制造项目,我们跟国外合作时间很长了,原来跟美国麦道合作,原来想法通过出让一部分的市场引进技术,有的同志把这叫以市场环技术,结果市场让出去了,但是麦道跟我们合作的时候,允许我们了解他的制造工艺,了解参与制造加工线,甚至于有的人到麦道厂里担任工长,但是只让了解局部的一个工段的技术情况,不允许我们技术人员去了解实际的内容。所以我们合作了很长时间,麦道的机翼在中国能够制造,制造的非常合格,但是我们自己设计机翼就不能过关,所以这些重大的技术还是要依靠自己,还是要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
技术创新也需要企业和政府的互动,各个国家在技术创新发展过程当中有不同的做法,比较典型的,第一种是通过对军工科技的支持和军工技术的转向民用来带动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地军工技术转向民用,带动了民企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科学理论的创新。第二种是政府直接兴办一些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意义的工程,这比较突出的是日本,日本很多重大项目都是由政府和大企业合作一起完成的。第三种是政府运用财税、金融的政策来支持科技进步。比如法国,另外还有一些小国家,比如芬兰,芬兰诺基亚大家都知道,现在在中国发展的还是很好,诺基亚在80年代之前是做塑料以及家具等的产品,1980年的时候,差一点就要倒闭了,这时候芬兰政府看重了它的销售渠道和健全的管理体系,结果由政府投资帮助它转向信息行业,最后发展得很好。这是典型的政府运用各种手段帮助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怎么样能够发展。
另外政府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手段比如政府采购等,国际招标,在招标中提出国产化率的要求,提出技术的要求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政府发挥作用的。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求我们加快体制改革,尽快建立一个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的政策环境,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快企业的改革,完善企业的决策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治理结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完善二版市场、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工程中心等。这样形成一批技术成果的孵化器,使得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从研究走向应用,从应用形成生产能力,从生产能力走向市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才能使我们自主创新真正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我相信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自主创新必定能够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天有很多企业界的朋友来,我相信自主创新也会为企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希望大家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田力普: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蒋正华副委员长演讲中以及两位部长的致辞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对高新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下面接着这个话题就事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高新企业创新发展跟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情况。
今年3月5号,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今年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而企业则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和基础力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和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国际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决定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所以大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推动企业在创新道路上持续发展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大家都知道,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企业竞争的成败,越来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下,取决于企业是否利用自己独特和有价值的,竞争对手不容易模仿的资产,这些资产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已经日益成为企业,特别高新企业竞争的利器和战略资源。
知识产权已经超越传统资产成为高新企业最重要的资产。随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高,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越来越大,已经超出传统有形资产价值。研究表明,美国具有代表性500家上市公司,其无形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专利和商标以及著作权等,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从1982年38%增长到1992年62%,2002年87%,20年间从大约1/3增长到将近90%,这一趋势在高新技术产业表现的更为明显。大家知道Google上市6个月,股票市值超过福特和通用总和,通用和福特是百年老店,上百年发展积累的财富,一个高科技公司在短短时间就超过它了。Google公司有形资产相比总资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反映出创新和知识产权对于高新企业的价值。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高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创新是知识产权的基础和来源,实践表明,国际间围绕技术先进性的竞争正呈现出向技术权利化转移的趋势。以前企业通过研发占领技术制高点,现在大家还要这样做,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技术的制高点权利化,形成知识产权,这样竞争优势就会更强大。所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争夺、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越来越多的技术领先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的积累运营,将创新优势转变为知识产前优势。比如IBM公司在最近十多年内成功取得3万项技术的专利权。开辟了新的市场,赢得了投资,获得了利润。中国也有一些比较好的企业,比如刚才蒋正华副委员长谈到华为公司等一批中国企业也依靠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展露锋芒。
知识产权是高新企业发展的支柱和关键,高新企业最具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企业,也最容易受到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在座很多企业家可能遇到知识产权的纠纷,包括国内企业之间,也包括和国外企业打官司,这要一分为二看待,它给企业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带来麻烦和困扰,但是另一方面要看到,通过纠纷的经历和参与,取得的经验也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一些宝贵的机遇。所以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在深圳有一个美国律师讲到知识产权纠纷就对中国企业家讲,跟你的企业打知识产权官司,是竞争对手对你最大尊重。他讲的所谓知识产权纠纷不是一般的侵权、盗版,更重要的是集中在技术发明、专利这方面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对手和你打知识产权官司实际对你最大的尊重,已经把你作为一个竞争对手看待了。
既然我们面临很大发展机遇,也面临很大风险,技术领先型的企业在这两方面,一个是专利、一个是商标,也包括著作权,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保护。一个高新企业如果没有创新能力,当然就无法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但是有时候有了创新能力也可能因为知识产权的意识欠缺,能力不足,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许有潜力,有能力也出了成果,但是由于意识不够,能力不够,没有把这些成果权利化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困扰,甚至受制于人。可以说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的高新企业是名不副实的,因此知识产权是高新企业发展的关键。
回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上来,我们国家目前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决定我国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时候一厢情愿希望用市场换技术,这可能是你个人的美好理想,对方可能不这么想,对方想不用技术就占领你的市场。因此中央决策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大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的能力,这也是我们正在指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这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微观基础,要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必须得有基础,基础我认为主要是由一个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构成一个有竞争力的总体,体现在国家的总体能力上才能实现。所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很多企业知名弱点就是缺乏技术创新和知名品牌等软实力。
第二要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是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撑条件。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整体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方式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提升我国竞争能力,就是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要途径。
第三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和拥有知识产权和核心品牌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致胜的重要法宝。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少,高端技术少,核心技术少,拥有国外知识产权的更少。而国外企业反过来,特别跨国公司来华申请专利和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多质量高,这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我国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也加大了创新的难度。
我国企业改革开放20多年经过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企业所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增长很快,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是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还很薄弱和国外一些竞争能力很强的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很多企业普遍重生产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如果有创新也是层次较低,高端、首创性、集成性创新较少,创新没有成为大多数企业内在动力。2005年统计一下,仅有万分之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强调了一点什么是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国家有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是发明专利,发明专利也有划分,是改进发明还是组合发明还是首创型发明。在这方面很多企业,特别国内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大部分集中在实用新型,也有很多外观设计,技术门槛比较高的发明专利相对比较少。自主知识产权主要还是集中在发明专利这一块上。我国80%以上高技术产品还是要依靠进口,经济总量经济已经占全球4%,而发明专利的申请仅占全球1.8%,授权的发明专利在全球不到1%。因此中国的企业总体创新能力还亟待提高。
第二、企业知识产权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我国企业在研发与市场开拓方面有一些不够衔接的地方,研发成果的应用渠道不够畅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前不久,在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过程中做了一个调研,是针对全国2716家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的调查,2716家企业涉及全国848万名职工,158万名技术人员。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这些企业授权专利实施率小于30%占一半以上。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销售占总销售额30%以上的企业只有1/3。这调研还是在知识产权有所展开,研发工作比较好的企业中进行的。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提升。
第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状况。根据统计目前国内80%的假冒等侵权案件的受害者是国内企业。实际上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也面临国外的巨大压力,但是现在看来,事实情况是知识产权侵权受到损害最大的是国内企业。面对侵权行为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维权措施,也没有必要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这样的企业也是不可能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立足的。
第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相对薄弱。知识产权管理尚未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有80%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部门,也没有专人来负责这项工作。90%的企业没有对所拥有的品牌进行价值评估,知识产权,特别是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后来调查发现,有时候不怨企业,我们的会计制度也对无形资产这一块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企业可能更加重视自己的有形资产,人力资本,对无形资产这一块,从制度上就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基于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中重要地位,针对企业目前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致力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作用,全面提升企业创造、提升、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为此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要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要加大重要项目向企业企业倾斜的力度,提升企业用于自主创新的比例,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
第二知识产权战略纳入总体战略,强化企业总体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有机结合,从总体上把握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和重点,并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知识产权评价指标相关内容。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第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政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与员工之间知识产权的权属关系,激发知识产权的活力,在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增加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条款。
第四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和行政执法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建立完善对重大跨国并购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严格评估审查管理体系,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利。
最后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社会服务业法律法规,大力扶持法律法规社会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社会服务的类型,建立社会服务信用评价机制,为企业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服务环境,以上就是我的发言。
主持人:谢谢田局长的精彩发言。
冯健身:刚才各位领导就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了精彩的发言,下面就甘肃省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做以下发言。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建国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建筑建材,食品医药,轻工纺织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十五以来我省连续四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去年创造11.4%增长速度的新高。目前尽管传统优势产业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依然突出,由此带来资源环境压力大等诸多问题。甘肃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必须在巩固和壮大现有产业优势的同时,不失时机培育新型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不断增加其在整个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使其成为新的产业支柱。与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形成三足鼎立,只有这样一个发展格局,甘肃经济不合理问题,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变。因此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振兴装备制造业是甘肃的当务之急。
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甘肃装备制造业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创造了若干个共和国第一,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时期,由于这些老企业包袱沉重,机制不活,体制不顺,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永远过多,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在近几年经济改革和体制创新,在电机、风动设备,无线电路、整机等产业表现出突出的产品优势和比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大环境中,只要我们措施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发挥优势,把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是完全可能的。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动员全省积极行动起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又快又好发展,使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成为全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甘肃省情,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行动计划共涉及装备制造业七个重点发展领域,其着眼点均在发挥我省比较优势,瞄准国内外领先技术,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提高行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速壮大甘肃经济主要目标,“十一五”期间重点培育五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50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重点企业,初步形成以重大特色装备,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为支撑,一批精、特、专、新,中小企业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产业格局,形成若干个具有特色,规模较大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全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力努力达到30%以上同时实现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目标,创新重点企业的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省外,境外、国外和国有经济以外资本进入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环境。在合资、合作、并购、嫁接等资本重组上取得积极进展。培育三到五个上市公司,在2020年前,争取在重点优势产品的成套设备研制,参与国内外大型工程承包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
为了顺利实施全省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实现预定的各项目标,省政府及所属各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引导支持装备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配套措施。主要包括,鼓励企业作大作强和发展工业园区,鼓励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加快重组改制,并对国内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并购我省装备企业给予支持,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技术创新,大型企业集团和重点企业要在“十一五”期间,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从税收、资金、项目批准、人才培训等方面对装备企业技术创新予以支持。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用于支持发展的专项资金,包括技改和技术创新资金,要适当向装备制造业倾斜,鼓励装备制造业出城入园。原土地经批准可以改变为经营性用地,土地土让金可部分返还企业,用于企业新址项目建设和支持企业发展。鼓励资源整合和产业配套,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培育发展甘肃制造的知名品牌,对获得中国名牌和甘肃名牌的称号和品牌将分别予以奖励,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支持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化转化,鼓励企业建立适应全球化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点。
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重点利用产业现有基础,遵循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规律,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技术改造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体制,新机制,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第一、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振兴装备制造业主体始终是企业,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的龙头骨干企业,引导优势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使之成为集科研、设计、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同时,要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主动与大企业开展社会化分工与协作,大力发展专、精、特等中小企业。
第二、要突出体制创新的关紧,争取今明两年完成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任务,鼓励制造产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以并购、参股多种形式参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与重组,鼓励企业之间开展多形式的联合重组,鼓励大中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装备制造企业分离半社会职能工作。
第三、要突出技术创新这个根本,加大现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有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和装备,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互融合,以信息化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科研、设计、制造水平,大力培育名牌产品,要引导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机工队伍建设。
第四、要突出外引内援,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同省内外,国内外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开发,联合制造,入股参股以及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要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自身的优势同国内外大企业集团的优势对接起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主动登门招商引资,争取引进若干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到甘肃落户,实现我省产业优势。低成本优势,同国内外研发能力优势,品牌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的互补,以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更快发展。
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六个必须。
第一、必须立足现有的优势和条件。我省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概括起来就是初具规模,区域集聚,产品为主,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企业规模小,发展和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因此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
第二、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装备制造业是研发很强的产业,要把市场前景好的产品作为振兴发展重要任务,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要加快产学研的结合,加快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第三、必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鼓励外资和民营经济参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改制重组,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利于省外、境外、国外和国有经济以外资本进入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环境。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继续精干主体玻璃辅助,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对外转让,合作开发,联合制造,引进人才和管理等办法,拓展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第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要拓宽人才选用和培养渠道,完善人才管理方式,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人才,建立高素质的技工队伍。要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加强人才队伍培育,积极引进人才,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第五、必须多渠道增加投入。要根据国家对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主动增加资金投入,加快企业技术装备的改造升级,要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搭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融资平台,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加对装备制造业的贷款,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
第六、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队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对引进重大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对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科研技术人员,营销管理人才,省政府要予以表彰奖励,为振兴甘肃制造业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过去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甘肃装备制造业取得不凡业绩,部分领域拥有明显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新的历史时期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强力推动下,装备制造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集聚生产要素,甘肃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是完全可能的。
发展离不开合作,合作促进发展,甘肃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有待深入开发的热土,天下富庶无如陇右,代表着甘肃曾有的辉煌,更展示甘肃灿烂的未来,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来甘肃投资兴业,合作发展,我们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高效的工作,营造更加适宜的开发合作环境,期待与广大投资者,有志与在装备制造业中一展身手的海内外仁人志士到甘肃,共创21世纪甘肃装备制造业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各位领导从国家的层面,从政府的角度,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从政府官员和专家的双重身份就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和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对我们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企业与国际接轨,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感谢他们在百忙当中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演讲。
主持人:下一位演讲的嘉宾是联合国国际电联副秘书长赵厚麟,演讲的题目是创新和国际电信联盟。
赵厚麟:谢谢主席先生,刚才听了很多国家领导人和中央部委有关领导的讲话,从那个层次可以了解一下中国现在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方面的最新情况和下一步的战略对我启发很大。我想以一个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在联合国机构里面工作一段时间中国人的角度也谈一下这方面的想法和体会。
这星期在日内瓦参加两场关于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报告,讲的是电信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在这个场合下讲同样题目不是太必要,我还是从个人经历和体会讲一下,也许有参考作用。
很高兴参加大会,我是1986年离开北京到日内瓦到现在21年多了,期间曾经有机会回国,特别1999年担任国家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一年有两、三次回国参加活动,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大部分活动都安排信息产业范围之内,今天能够接受第十届科博会盛情邀请,有这样一个机会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祝第十届科博会圆满成功。电信技术一直被视为高新进行,我在日内瓦演讲的时候,认为国际电联是高新技术集中的地方,所以请我们讲一讲,从19世纪席卷全球的高新技术,当时标志技术就是电信技术,当时电报、电话发明为人类带来一个全新领域。进入20世纪电子和通信的发展变化和推广应用,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电子和通信技术下一步演变对人类影响目前无法完全预测。因此人们把21世纪与19世纪工业革命定义类比一下,21世纪叫信息世纪,信息世纪主要特点就是搞信息革命,相当于19世纪工业革命一样。因此许多人把最新比较世贸的词加了电子和远程,比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远程教育等。在新的世纪里面,更快、更好、更便捷,更安全的理念会引领电子和通信技术领域新变化,并促进电信和通信技术手段进一步融合。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想法,我们不能忘记社会里面还有一大批比如残疾人,或者受教育机会比较少的人,如何帮助这些弱势群体使用现代通信手段,这也是给我们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课题我们在联合国相关会议上多次提到,希望产业界的研发设备的时候也可以投入一些力量。我一直在电信系统工作,用过去30年的经历讲一下这方面的感受。我1975年从南京邮电大学毕业,毕业以后分配邮电部设计院,在国内工作十多年,1976年参加京沪杭建设自动电话,1981年参加深圳电话建设的规划,当时卢湖的路没修好,当时跟开发商提出在每户铺设电线电缆。1986年参加了北京移动电话的建设研究,当时还是模拟系统,全国技术方面的人员就3个,当时也设想了很多的规划,很宏伟,但是现在看起来那个规划非常保守。1985年我在英国,英国电信公司已经更新换代,淘汰大批设备,曾经问我们愿不愿意运到中国用,当时觉得可以用,但是钱不够,没运回来。
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电信建设,短短2、30年的时间,现在情况已经是沧桑巨变,在座年轻同志可能没有这感受,我这种人来钟感触很深。中国电信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在过去30多年,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特别近十多年变化令世人刮目相看,70年代中期,中国的电信研发主要在消化、吸收上面,我清楚记得1981年参加中国通信协会第二届年会,当时在会上有3路和12路农话窄波系统串音改善问题,在会上还是重要的热门题目。改革开放以后,和外面有接触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也是属于学习、消化阶段,1981、1982年美国来一个代表团介绍PCM系统,这在外面已经很普及了,我们国内部一级专家层次还要听人家的演讲。那时候国内的研发已经上去了,过去模拟系统研发已经让位于数字系统的研发,许多项目已经立项了,那时候研发主线仍然以仿制为主,中国没有自己的品牌。90年代真的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那时候我已经在日内瓦了,给我感受最深是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企业走向世界舞台,我以前在国内没听说过,1995年在世界电信展上闪亮登场,后来在世界各国访问的时候,我以国家电信联盟领导人身份出访的,受访国家从总统到下面工作人员,他知道我中国人,向我称赞华为、中兴在海外的业绩。后来我发现这些大公司现在不仅在全球各地都有发展,而且现在把研发基地都设到海外了。
国际电信联盟我所任职单位1865年成立的,是一个百年老店,1947年以后作为联合国专门机构,现在属于联合国下面政府间的一个组织。从1971年开始每四次举办一次世界电信展前九届在日内瓦举办,第十届在香港举办的,除了1983年那一次没参加,历届展览会基本都看了。咱们1987年中国第一次组织参展团参加展览,当时比较前沿就是长征火箭模型,除了火箭模型以外电信设备比较简单,当时一些新型电话机、黑白电视机和彩电。除了火箭比较抢眼以外,咱们的设备跟国外基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到1991年情况变化了,我们设备拿出来以后已经比较像样了,除了与发达国家档次有点差距,但差距在缩小,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明显加大。1995年中兴、华为登场了,在展览会上拿出来的设备,可以跟国外同行,从外观、性能上在同一个档次上进行比较。这里面还要介绍的就是,后来到了1999年,展览会上,中兴华为大的企业在世界舞台展示自己形象的机会,利用的方式跟国外知名公司,比如瑞典爱立信公司基本上不相上下。2003年如果中国公司没去参展,我讲那一次可能惨不忍睹,21世纪初IT泡沫,中国华为去了以后,有一种独领风骚,2006年在香港举办,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香港展台中国占了1/3。这局面令人非常振奋。还有一个小插曲,中国代表团参加展览会所受礼遇也有变化。从1983年开始,中国政府代表团带队去,外三层里三层围大圈,都想和中国做生意,到1991年的时候包围的圈子里已经出现一些中国人面孔。到1995年,圈子里面基本上全是中国面孔,外国人全没了。因为现在大公司要开办公司来了大批中国职员打交道。2003年以后基本上这个圈子以中国人为主,但是这里面中国人大多数不是外国人干活,而是为中国人干活。这反映出中国电信设备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变化。
2006年12月份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TD-SCDMA展台,这在中国参展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国际电信联盟举办的世界电信展览上也是很少见的,自己搞的系统单独做一个展台基本上很少。当然技术创新和公司的发展不能单纯用产品制造和销售的幅度来衡量,有一个重要衡量标志就是是否掌握技术标准,谁能够掌握世界标准,国家通行的标准,谁就能左右市场,否则就会被人牵制。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标准甚至能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大家非常重视标准工作。标准工作对国民经济建设作用很大,前几年德国人做了一个研究,研究1960年到1990年三十年,西德经济发展的情况,这30年里面,平均年增长率3.5%,对西德30年年增长3.5% 的贡献,资本占38%多,第二是标准化占27%多,还有专利等,劳动力贡献比例占6%,可见标准化重要性。中国在世界舞台的标准化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以前一直不是很强,有一些声音也是附和别人的声音,没有自己的声音,或者声音很微弱,最近几年情况变化了,我们已经明显感到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特别在电信标准化舞台上,声音越来越强,越来越积极。刚才提到TD-SCDMA,是2000在国际电缆,与WCDMA、CDMA2000一起通过的三大标准。这几年确实有一些很成功的例子,我觉得中国电信部门,在参与国际化标准化方面的努力是非常有成效的,可以作为国内其他行业借鉴和学习。
现在国际上标准化组织很多,总部一般都是在日内瓦,这些国际组织权威性受到普遍尊重。国际电联起的作用早期主要是标准化,对有限的资源,频率、号码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保证全球电信建设能够有效实施,并且推进新技术广泛应用,人们能享受的电信任务,无一不受到国际电联制定标准的贡献。其中包括所谓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宽带通信,多媒体通信。比如在80年代搞SN1语言,没这个语言,ATM根本取不出钱,飞机也起飞不了,操作系统都是用这个语言。搞电子商务X509建议,也是国际电联1988年搞出来的。国际电联有192个成员国,中国从1920年参加国际电联的活动,目前除了中国政府以外,还有7个公司,其中包括4大运营商和3个制造商,香港、澳门还有几家公司。中国电信主管部门改革之初提出实现通信现代化要靠全国标准,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并且要积极参与国际电联的标准化工作,了解跟踪世界最新动态,掌握和运用世界核心技术,近几年提出要将中国标准变成国际标准,这些明智的决定起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召集一大批中国一流的世界级专家。新中国从1973年参加国际电联的工作,下面还要做一些工作,将来要想办法领导和主导国际电信标准的建设。
我本人在过去8年一直担当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局局长,去年10月份新一届选举当选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这完全得益于国家电信飞速发展,也说明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也可以干好。因为电信产业的特殊原因,3G的市场迟迟不能达到预期的规模,3G商业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建成了,但真正成为主流业务有待时日,这过程当中,3G的三个标准,究竟谁胜谁劣现在很难下结论,因此中国提出的TD-SCDMA在今后有实力,有机遇,希望TD-SCDMA与兄弟技术争雄,在强占中国市场,在走向世界市场中大展宏图,伴随我们一起走过美好的时光。
中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现在达不到美国和欧洲的水平,比如互联网是美国人发明,GSM是欧洲人的专利,中国人在使用最新技术除了自己的努力,还得交付大量的专利费,刚才副委员长和其他有关领导提到这个问题,中国现在很重视要搞自主创新。2005年10月份,英国金融时报有两版登了一个统计,在全球50家知名的企业家里面,第26是中国海尔张瑞敏先生,其他各种项目统计,再也没有出现中国公司的名字,对我刺激最大的就是在自主创新的栏目世界十强,其中很多电信知名企业,比如爱立信、三星,但中国企业榜上无名,这情况当然有一些原因,人家对中国企业是不是了解,要说别人一点道理没有也不合适。我曾经跟中国大企业交流过,他们也承认有差距,但不等于差距一定很大,需要很多年,我个人认为这差距可以很快缩小,可以赶上去。由于时间原因,提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化意识,国际标准化工作不能局限中国接受外国的技术,还要把新的理念,把中国自己的技术和品牌推出去,用它们影响世界。中国有好的思路不仅可以自己搞也可以到国际舞台上,这样对于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非常必要。
第二、认清中国现在的地位。许多方面中国和外国同行有差距,有的差距很大,但是这种差距恩正在迅速缩小,而且在相当大的领域已经没有差距,在另外一些领域,中国已经可以领先了。此外中国的产业规模,有的已经占据市场的前列,以大欺小不可取,但牺牲自己的利益迎合别人的利益,或者指望别人会照顾我们自己利益不大明智。永远把自己放在小学生位置上可能失去很多机会。
第三、充分利用国际电联和权威机构,在这些组织里中国与其他国家位置是相对平等的,尽量利用国际组织提升中国的地位是上策。市场上很多国际组织和论坛,只要是有用的要积极参加。
第四、要熟悉国际标准化的组织和环境,还要注意熟悉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别,要理解和区分国际环境中,正常讨论和蓄意阻扰的区别。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上层建筑的改造。现有的机构和理论都是别人创造的,不是所有存在都是合理的,参与国际活动要有主见。
第六、中国企业专利意识很薄弱,建议中国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关于政策和方法研究工作,提高知识产权工作还应该提高大专院校和科技普及教育中。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大专院校和中小企业在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
第七、大力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和专利人才,特别要鼓励大型企业派专家到国际组织中积极参加标准化活动,包括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厚麟副秘书长为什么解析了全球最新的电信信息,下面请美国AMD全球高级副总裁潘晓明先生讲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参与中国的自主创新。
潘晓明:今天这个报告本应该由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女士来讲,但是今天临时原因不能到会,我是AMD公司全球副总裁潘晓明。首先非常高兴应邀参加本次科博会自主创新与高新企业发展的论坛,科博会是我们共同分享发展与成功经验的窗口,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作为在华跨国企业如何参与到中国的自主创新,并以此推动企业自身高速发展的始建于体会。
今天在报告中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一下在华跨国公司新的社会责任。第二部分讲述企业管理的模式,如何实现新的社会责任。最后一块是AMD公司参与自主创新的经验与体会。
什么是在华跨国公司新社会责任,许多重要的跨国企业在华都走过从发展到壮大十年以上的历程,在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力量的新形势下,作为新一代跨国企业如何进行到创新策略中,以及如何加强竞争力,这是所有跨国企业面临新问题。跨国公司在中国要取得长期的成功,必须要考虑对本土长远投入。今天几乎全球所有高科技企业都把中国当成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为了实现对中国长期投资的承诺,一般跨国企业都是把本企业研发部门和工厂搬到中国,很少有跨国公司认真思考为何将企业长远发展与本土重要战略结合在一起,并作为企业新社会责任来承担。AMD公司近年来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以一个创新者的姿态,认认真真理解并执行中国政府倡导的科技自主创新的策略,并把自己当成一个新成员,投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大潮中,为中国自主创新策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企业对所属行业的责任,就是要建立一个有利于竞争公平公开的环境,让客户和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有这样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有益的开展。近年来AMD在全球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为建立有利于竞争的创新环境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为愿意承担更多行业责任的企业树立了榜样。当一个企业能够把自己发展融入国家重要战略,并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自己重要作用时,对合作伙伴也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理解,企业不应把自己的先进技术与产品作为控制或主导别人的权利,而是应该更注重是否真正满足自己的客户与合作伙伴的需求。我们把自己的企业当成客户的延伸而不是把客户当成自己业务的补充,帮助它们取得更大的成功,它们的成功才是企业真正的成功。
四年来AMD公司在中国把客户与合作伙伴的成功作为自己的重要社会责任,也由此为AMD在中国的成功带来无数飞速发展的机遇。我们几乎从四年前的零起点到如今国内重要计算机厂商,联想、华为、同方、IBM、HP、戴尔等都成为我们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AMD中国是AMD全球最快速发展的市场。
回馈社会作为一个好公民是很多跨国企业需要做的,但是在中国以自主创新为战略的新形势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比传统意义理解重很多。我们把这些综合叫新一代跨国企业的精神与责任。
企业管理的模式应怎样转变以实现新的社会责任呢?如何实现企业新的社会责任,除了企业领导人的愿望与热忱,为了使AMD中国实现真正意义的根植中国,与中国创新事业一起成长,我们在关键管理模式上做了重要的创新与改革。要把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作为全球总部战略发展重要部分。AMD坚信全球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在中国取得成功,参与支持中国创新建设,不仅是AMD中国发展策略,也是公司总部重要发展战略之一。能够协调全球的资源支持和帮助这个事业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本土的执行力,AMD第一家让中国区高层担任全球跨国委员会高层,至今许多跨国公司管理模式还是传统由中国汇报亚太,或者独立中国区只是汇报总部营销部门的形式,AMD中国直接作为总部最高决策层的成员,这为我们推动和参与中国自主创新的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自己承诺不仅看企业说了多少,更重要看企业实实在在做了多少,完成了多少,下面通过AMD近年来实质性的举措,来分享我们经验与体会。
AMD在2006年向业界提供了开放式协作创新平台Torrenza,我们客户与合作伙伴可以在Torrenza开放协作平台上对目前与未来服务器平台标准化,通过开放超传输总线技术,将国家资助研发的芯片连接到AMD系统当中,不仅使服务器厂商向企业用户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对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处理器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向中国进行核心技术转让是AMD参与中国自主创新战略最重要的实践,我们认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有责任向中国提供出口许可范围内的核心技术,帮助中国吸收消化这些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我们在2005年宣布向中国科技部转让低功耗X86核心技术,并且由北京大学微处理研发中心,作为第一家技术接受单位,通过X86技术转让,使中国参与X86标准技术当中,并在X86平台实现创新和突破,设计出中国自己的X86处理器。X86低功耗技术的转让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开创更多的技术转让机会,为其他跨国公司树立一个榜样。
为了更有利于参与中国自主创新,培养高科技人才,和支持客户的成功,AMD在中国设立了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研发中心,仅仅几年我们拥有800名中国工程师从事芯片设计、平台技术、笔记本电脑以及软件应用等研发工作,把更多美国本土的技术研发中心迁移到中国,对支持推动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除此以外我们在苏州设立了CPU封装测试中心,不断增加投资,它的成立为中国培养更多拥有微处理器测试人才起到重要作用,结合上海研发中心,AMD在上海周边地区已经形成成熟颇具规模的处理器中心,这些领先技术的引入和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最核心的要素。
为了表达AMD积极参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愿望,我们2003年把公司大中华区总部落户中关村,明年北京奥运会将揭开帷幕,这是高水平的数字奥运,也是检阅中国数字科技成果的大站台,AMD将在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合作伙伴一道,体现AMD的企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我们倡议跨国公司积极参与把中国自主创新作为新的社会责任,与中国共同发展,我们期待着与各界携手并肩前进,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行者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马昕解说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打造世界名牌——行者集团。
马昕: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从中国500强到世界500强,革命性的非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人脸识别。我本人是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目前行者集团业务涉及的领域,居民两用的墙电,包括太阳能光电池的制造,太阳能发电厂建设,现代建筑的节能设计,现有建筑物的节能改造,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电池板,所有城市都会建成这样的电池板。在室内光线下依然可以由强劲的电输出。既是透明也是发电的。目前行者集团涉及的领域弱电,包括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视频会议系统,信息安全加密体系设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范报警系统的设计。
军民两用安防,北京安防协会副会长,中国安防常务理事,2008奥运首席技术顾问,有5000家重要的机构客户。1999年首届高交会,行者集团作为北京市两个代表之一,向朱熔基总理做了介绍。行者在人民日报社评选中被为行业第一品牌的企业。目前行者集团涉及的领域电子制造业,8千人工厂,50人建造历史,全球化制造包括下一代电脑,电脑附件,音响,手机等。还有太阳能电池装备的制造和产业化生产。
行者集团未来五年发展战略,行者集团国际化战略,中国十大民族品牌,诞生于中国世界名牌,六大产业板块18种产品,十年成就信息产业旗舰。中国安防行业十大品牌第一品牌。行者集团资产组成,几十项世界水平的高新技术专利,评估价值几十亿人民币,产业价值上千亿人民币,行者生产基地总规模达到40亿人民币,8千人产量供应全球,行者渠道价值评估60亿人民币,行者获得国际资本的追捧,行者Sinocome已经搭建的技术,搭建系统产业链生产系列产品,获得较大订单,人脸识别技术,太阳能技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下一代电脑系列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人脸识别。
行者集团太阳能项目已经作为本年度,今年5月2号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估价从4分分升到31分新币,增值700%的市值18亿美元。
行者集团革命性的太阳薄膜发电,本项目是2008科技奥运工作委员会马昕博士带领国际领先的水平专家组指导下提出的。受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所有在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接见。带领内被而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培养的著名留美科学家参加的参加的世界一流科研队伍和产业化公司,是国内龙头企业,国家标准制定单位,是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最高等级企业。在中国科协七大上,湖主席温总理非常重视新能源,这是影响将来国家之间财富实力对比的技术。考虑能源供应的缺口和国际市场的渴求,迅速建立大规模能源基地势在必行。
今天介绍的是奥运乃至世界最好的项目,行者集团CREL太阳能项目,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玻璃电池,今天与会来宾可能成为合作伙伴,每个合作伙伴都将获得国家的全力支持,由政府免费提供沿海出口港口和工业区土地,厂房、电力、交通配套等支持,由行者集团提供技术把关,技术升级,平均每个厂房每6分钟生产一片电池板,每片电池板价值500美元,每天生产200片,如果用于城市的建筑改造效益更大,通过投资建厂可以保证项目的供货,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的电都要由太阳能电池发电,仅仅从中国新增太阳能电池电力需求是5千万千瓦。
行者集团太阳能新技术产业化商业模式,在全国30个省市选择有条件地区建立生产线和配套产业化项目,推荐生产和本地使用,极大的提高本地GDP,每次省市选择两家条件成熟的省市,建立连锁式系列生产厂,在国家发改委和当地政府指导下竞标,提供成套设备,资金配套,按行者集团统一的生产管理和国际订单。合作方式是民品和军品。
本项目成功的经验基础上产业化生产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效率大批量生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支持世界领先的比传统能源更有竞争力的大型绿色太阳能电站。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提供大面积光电板生产的厂家,我们通过更新的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装备可以提供更大面积,更低成本,输出功率更大的光板,每10MW生产单元,需要129名工人与技工,三年累计销售收入70000万元。
行者集团这个项目是唯一可以上线的系统,以瓦为单位是最先进的系统,这样产品更大的规模,而且有270项申请专利,建立起理论领先5年,工艺上领先10年以上的压倒性优势。在北京奥运科技周上,可以看到鸟槽前的太阳能电板。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本太阳能电池发电成本人民币7分/度,这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发电量超过晶体硅电池,光谱效益相应好,而且封装寿命达到35年。
石油和煤都是太阳能,石油是埋在地下,煤也是埋在地下的,本项目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能,是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方法。包括BIPV一体化,国家有支持。我们客户不光在欧洲还是东南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在国内海南、云南等客户通过太阳能项目已经得到50亿的建设经费。
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上提出三个原则,稳定、协调和开放,中国企业要参与竞争,世界500强是结果不是终极目标,行者集团的顾问,世界现代经济大师飞利浦·科菲特先生,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行者集团愿意带领中国企业,用奥运水平的技术创新,以跳跃式发展进驻世界500强行列,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荷兰智恩半导体集团副总裁,阿尔弗来德·鲁斯马兰做演讲。
阿尔弗来德·鲁斯马兰:早上好,我发言主要讲纳米电子学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全球的启动程序。不是很多人都熟悉纳米电子,另外我要讲三个方面,关于产业内的很多变化。
最好介绍纳米电子的方法就是看它对经济的影响,这是讲半导体对经济的影响,今年创造经济值280亿美元,还有一些额外的价值附加是80亿美元,这已经构成了IT行业的基石,不管交通、安全、医学、航空、太空,或者其他一些互联网的服务,传播等等,一旦把这个产品归结起来看,大概产业价值就能占到8千亿美元,这占到全球GDP的1/7。其实半导体随处可见,手机可以让我们有非常好的联系,这就是建立在半导体基础之上。我们还有环境智能,环境是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一方面是深入植入的过程,我们其实看不见这个设备,我们在软件或其他应用上能够知道这些设备在起作用,同时我们知道它们的现状和情况,同时它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也具有可适应性。
半导体在手机、电脑等很多电子设备中,我的公司叫智恩是个专门制造半导体的公司,是来皇家飞利浦的逄派生物,现在在欧洲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二,在全球排名第十。2006年总产值是50亿欧元,现在有3800名员工,每年花10亿欧元在研发上面,现在专利组合25000个,现在有很多创新中心,当然在我们总部荷兰有,另外在亚洲的中国、印度都有创新中心。我们在鉴定方面,类似于身份鉴别等方面,以及其他电信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讲一下在中国的历史,我们可能是第一批来到中国关于半导体的公司,是在1966年,现在有9500名员工,包括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员工,我们有6个销售办公室。有5个制造中心,3个合资企业。
在我们有3个方面在改变,一个是价值链,它在非常快的升级,跟以前比非常不一样,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变化,当然我们技术也会非常大的变化,正在趋向多样化,从一极到多极。我们还有不同的应用方法,在个人电脑方面半导体是基础。在无线通信方面半导体也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关于产业链的变化,因为产业链的变化非常快,我们现在产业链外包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把很多内容都外包出去,外包给原始设备生产商,也给原始的设计制造商,我们在产权方面,硬件和软件方面自己掌握。我们有很多任务都已经分给其他的专业领域做了,我们做的是整体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产品如何组装起来,我们从整体上考虑顾客的需求,我们顾客有飞机制造商,手机制造商、电脑制造商,现在应用在医药方面也越来越多了,我认为十年以后在医药领域使用电子和半导体设备的规模有巨型的扩大,所有的产业都进行改变,因此我们需要聚合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和程序,当然我们应用有不同的内容因此是非常复杂的。一开始只是一个芯片,然后它的价值就增加了,因为它后来做成了产品,同时在软件行业,软件已经涵盖了集成电路的30%,可能再过几年在集成电路中的价值量就要达到80%,这就是价值链的改变。所有的这些应用是从这一个应用到另一个应用的过渡和改变,这种转变的时间差会从以前的1-3年,转换到6-12个月,因此时间越来越快。
一个技术可能需要3年开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非常密切的合作和半导体设计者合作,因为他们要知道这个产品最终制作出来以后是什么样的性能。我们对于知识产权和标准认识程度越来越高,因为它们越来越重要。这体现了价值链越来越向生态系统方面转化,因为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连成一个网。现在不仅仅一个价值链,而是数条价值链组成的网,我们把它比作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指的是学术界、公司、政府、研究机构共同合作来共同进行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同时这个生态系统也是全球的,世界各国的生产商在其中都会有一定的角色。这张图显示在这样一个技术生态系统当中最重要的几个城市和地区,在这里中国、日本是非常重要的两部分,我们中国和日本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进行研发,互取所需,互补所长。
下面将要讨论技术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计算和处理是最基本的功能,这是20多年前就发展起来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摩尔定律,现在大家都知道摩尔定律在经济上的重要性,随着存储器的不断发展,IT产业带动了世界各个产业的发展,同时存储器的功能不断增长,而它的价格却不断降低,其功能翻一番的时间只需要两年。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也发现了还有一些其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存储器和半导体方面的发展之外,其他是哪些方面?首先是能源,必须要有很有效率的发电和电力传输,我们还要发展新的能源,要很好地利用提高功效来实现处理器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还有传感器和调节器,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同时要与其他设备互动还需要无线系统。当然整个产业的基础是处理器和其他技术。现在智能系统希望像人的眼睛、耳朵和四肢一样运作,与测评器、微机系统,纳米滤波器,微波系统等等。现在摩尔定律的发展,不只是关于规模的,把设备、处理器做得耿晓,处理器变得耿晓的同时,他们有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一这些设备要有多样化的功能,涉及多样化的领域,有多样化的规模,涉及各种技术、流程、设计、材料、界面、故障模式,所有这些都要实现多样化。现在的手机可以变成一个小型医疗监测器,让人们在旅行中可以获得医疗服务。
什么是挑战呢?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对于技术的运用,我们需要利用这些技术,解决21世纪社会挑战,21世纪,北京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北京在这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受到堵车的影响,现在交通问题在北京非常严重,因此我们需要自动化的个人交通系统。还有恐怖主义问题也是21世纪主要挑战,我们要提供很好的安全性,同时要保障人们的隐私和隐秘。社会在不断老龄化,在中国和全世界都是如此,因此要获得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要建立个人健康监测系统。还有全球变暖问题,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要发展另类能源,例如太阳能电池等。要实现这些方面的发展,解决社会挑战需要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
今天早些发言人讲到太阳能电池问题,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现在纳米电子技术可以讲很多现在不能实现的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一致例子就是交通业的例子,我们把这样一个案例叫安全保护毯,它有各种各样的设备可以确保你看不同距离的安全监控。比如在远距离有77GHz的雷达系统,首先需要确保汽车内部的安全,除了汽车内部以外,与周围汽车的关系、距离也会有相关的监测系统,比如监测系统可以告诉驾车人附近的交通情况如何,而且还应该知道在这一地区普遍的安全情况如何。如果大家想到安全的话,第一个反映就是政府应该对安全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所以第一个项目就是eID文件问题,这概念本身不是非常复杂,主要关于一些电子护照,电子身份证和驾驶执照问题,要实现这些方面的电子化就需要相关的软件。电子护照的概念现在是革命性的,它可能会涉及到人的面部识别等问题,同时还有保健卡的功能,即使在医院急诊室里,医生通过您的护照也应该知道您现在的健康情况,这就是未来的目标。现在识别系统能够很好应用在汽车和健康保健业当中,在中国其他地方也在发展类似的项目。现在我们希望公众能够获得更好的交通系统,当然现在的系统可能非常简单,可能只是一个卡片就能实现各种功能,或者像一个门钥匙一样。另外一个关于健康的问题就是病人ID问题,我们把这个项目叫I-Care,在这样一个老龄化社会当中,这样一个医疗的纳米电子技术尤其重要,比如病人需要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吃什么药,我们就有相关的芯片植于手机当中,什么时候要吃药,吃多少药,这样的监控系统与其他机构相联系的,不仅是病人自己,同时也是与医药公司甚至是医生、医院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在i- Care系统中有一个数据库保存病人所有信息,一方面这些信息能够给予所需要信息的医生和药房,同时这些医疗资料本身也是保密的。
我想做一个总结,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如果有能力看到趋势的话你就能进入市场,如果你能建立一个趋势,你就能建立市场。如果我们有能力开发某种趋势你就能获得某种成功,最后需要一个生态系统,最后让下一个经历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只有这种系统才能有很好的未来,谢谢!
主持人:感谢阿尔弗来德·鲁斯马兰先生做的精彩演讲。最后一位发言的专家是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演讲。
吕政:由于时间原因,就PPT观点讲一些科技创新认识问题。第一个是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价格上升;第二劳动工资水平上升;第三资金成本与汇率发生变化;第四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成本加大;第五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出现相对过剩。
这种变化说明中国的企业或工业的发展已经不能主要依靠打价格战,必须转向依靠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二个认识我们认为必须要调整863、973、高科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从1986年实行的863,后来进一步深化叫973,定位是跟踪世界科学技术的前沿,我们认为经过20年的实施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但是它存在的问题是相当多很大一部分863的成果没有工程化、产业化,更没有市场化。我们认为必须要调整这种战略,从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前沿,转变为需求拉动,工程化支持,企业为主体。这种高科技的研究、研发不能不写文章。按
我们必须以需求牵引,也就是根据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前沿技术水平的差距,来确定科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程化的目标。这种目标实现必须要以工程化做依托,而不是以跟踪作为目标,跟踪的目的最终工程化要产业化,跟踪实际上是一种陪练,必须以最终的工程化产业化为目标。
第三个观点,必须形成不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机制,抑制房地产的暴利。本来超额利润应该由科技创新成果及时产业化成果化获得短期超额利润,当这个被别人学习了再想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不可能的,所以这是由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和市场化形成的,而目前中国的超额利润主要集中在除了资源密集型的供给短缺以外,突出表现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超额利润平均20%、30%,甚至达到40%、50%,这种情况下,企业剩余资本当然想做房地产,小企业可以炒房子,大企业可以搞房地产开发。资本的流向到底是技术创新还是获得短期带有投机性的获取暴利。虽然这是房地产本身问题,但是涉及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房地产暴利和高价格使年龄的科技技术人才无法再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安居、生存,能够在大城市买起房子最后变成实力的阶层。煤老板或开矿老板到北京买房子,真正科技人员在上海、北京要想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必须使年轻科技人员在北京、上海科技中心安居,能够很好生活下来,这个城市最后这个房子是实力阶层为主还是高层次的科技精英为主?所以必须要抑制房地产的暴利克服企业短期获取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结构高不成低不就。高新技术模仿学习跟不上,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其他地区所替代,华人资本的劣根性就是投机性。随着建立创新型国家必须形成大家都能获得平均利润,依靠技术创新获得超额利润的市场机制。
第四必须理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关系,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提出是搞基础理论的是科学创新的主体,不能要求从事基础理论的科学家面向经济的主战场都下海,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层次,但相互联系的,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科学创新的基础上,科学创新是发现,是发现客观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存在形式及其运动规律,而技术创新是发明,是根据科学发现揭示的规律,通过工程技术的手段使之产业化、市场化,最后要赚钱。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应当分两个,基础研究的主体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因为企业能够使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选择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企业具有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工程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配套能力,企业可以把科技要素,工程要素和市场要素直接结合起来,科研院所不具备这个条件。
现在的问题是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技术创新成果在手里售不出去,企业希望在科研院所买来技术马上可以派上用场,而实际上中间的中试和工程化实验没人去做。科技成果创新和产业化研发的投入和工程化产业化投入的比例是1:10,我们在科研研发投入10块,必须在工程化、产业化投入100块,所以如果科研院所的成果没有企业再投入和工程化的阶段,成果只能鉴定以后束之高阁。因此必须理顺这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转化给企业,企业再投入,真正形成功能化和产业化的专利应当由科研院所和企业共享。既不是院所独立研发出来的,也不是企业独立研发出来的,必须要形成院所与企业共享的机制,这样才能促进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真正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
第五个观点,先阶段我国企业的先进技术来源到底依靠什么?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企业先进技术的来源重要是第三条,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可能有那么多原始创新,就是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理论上有什么创新?只是在技术上是一种集成,或者别人封锁你做出来了。因此更多的是对当代世界上成熟的先进技术通过引进然后再消化吸收,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再实现超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主要工业行业技术进步实际上走得是这样一条路,比如以宝钢为代表的大型先进钢铁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比如哈尔滨三大动力为代表的发电设备制造,十五以来我国数控机床制造技术显著进步,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等等,这些技术都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的问题,技术来源重点应该放在第三方面。最近有人讲一个消化,中国的动车族,用英语写就是CRH,有人挖苦铁道部说动车族,CRH是耻辱号,我看过所有列车制造企业,要做到时速200公里,380公里的没有第一步引进不可能马上干出来,正是由做出现在200公里,250公里,280公里,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有可能做出中国自己造的30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这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要经历的阶段。现在对引进消化吸收的投入远远不够,日本用于引进费用和消化吸收费用是1:5,韩国1:8,中国是1:0.15。花1块引进技术,只花0.15元消化吸收,这是我们不断重复引进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企业先进技术的来源首先不要排除引进,更重要的是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今天一共有11位领导和贵宾做了精彩的演讲,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很多新观点和新思路,这些内容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和途径反馈给大家。中国科技产业杂志也重头发表这些文章,最近经几个部委会签,马上要成立一个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这将搭建一个产学研和政策之间的平台,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天会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演讲,也感谢所有与会人员的参与与支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