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陆雄文:国际化与本土化之辨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0日 10:48 新浪财经

  中国MBA发展论坛是一个由中国MBA学生自己牵头组织的、用中国MBA自己共同的品牌命名的全国性MBA学子交流平台。2007年5月19日,第八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开幕。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在《第八届中国MBA发展论坛——MBA教育(院长)论坛》上演讲。

  陆雄文: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分享关于MBA教育的看法。我的主题是《国际化与本土化之辨析》,我觉得这个题目跟今天的论坛的主题有相互的呼应的关系,这个问题是老声常谈,但是还是有很多的我们的同行和媒体有争议。到底是来自国际化还是本土化?既然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争议,所以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清晰,我的基本问题是这是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从MBA教育从没有到发展到今天,到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这个矛盾。我们做中国的MBA教育必须要国际化,同时必须本土化,没有说,要偏向于国际化或者是偏向于本土化之说。

  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我想从两大方面来讲,第一方面,为什么中国的管理学院,中国的商学院要国际化,从历史渊源来讲,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商学教育,没有管理教育。从90年代初,中国的管理教育在跌跌撞撞,一直到91年,中国的MBA教育才开始,我们当时几乎没有自己的管理的思想体系,管理方法体系。所以当时讲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基本理论都是从美国来的,或者我们当时没有教材,拿到台湾翻译的教材然后到中国大陆来。所以我们一开始,必须向国外学习,尤其是向美国学习,我们如果把管理当做一个科学来看的话,尤其是从学术角度来看的话,管理是一个普遍的道理。普遍的理论,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个国家先建立这个体系,它就是全世界。所以向任何国家学习都是有道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

复旦管理学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坚持国际化的道路,我们是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项目最多的管理学院。我们同美国的大学合作,我们同欧洲的大学合作,我们也同亚洲大学合作,因为我们想向全世界学习。因为在一开始我们没有。

  第二,从我们管理教育的主体和内容上来讲,我们从两个方面,学术和学生。学术的研究,从教师师资队伍的发展和我们要培养的对象,我们学生主体来讲,我们如果认同管理的学术思想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那我们就得向全世界学习,不管它是从基本的原创思想是从哪个国家开始,我们都应该把它吸收过来去理解,去吸收去发展。我们的学生以前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对我们的企业家做一点培训,给他们是有几个方法。但是那个时候我们比较封闭,所以他们有一点方法就提高效率,他不需要更多的竞争。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在整个中国的竞争就是全球化的竞争。所以我们培养我们的学生的时候,我们给他们有很强的一个观点,你们必须是国际化,你们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不是说你们将来到美国,到欧洲经营企业,有一部分会去的,到亚太。

  而且你们在中国本土管理企业里,你面对的就是全球化的竞争,你必须有国际的视野,必须有国际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管理教育必须国际化,当然国际化的进程是不是丰富到东部、西部,从南方到北方,当然我并不这么同意,可能会有一个梯度的转移,因为开放程度有所不同,在越开放的沿海地区需要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必须是国际化。从这样的角度来讲,我们在传授的思想理念,我们的教材内容,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是国际化的。

  第三从国际化道路来讲,并不是说我们讲国际化,我们当然要引进一些海外的老师,包括一些洋教授,包括我们要到中国来学习。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我们才会有直接的交流,学生也有互相学习,这样的一个学习的经验,使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同时我们学生要出去。但并不是说,我们大国际化就要全盘西化,请的都是洋教授过来,中国现在还没有那么富,我们管理学院、商学院也没有那么富,可以付国际化的水准的工资请国际化水准的教授,我们也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中国的需求总体上是上升的,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有人比较担心,中国管理教育可能差不多到点了,我觉得,不可能。

  所以中国的管理学院有使命,要为中国的人才积极努力去发展和培养。而不是为外国人培养。我们有些韩国学生到中国来,他读不来韩国的好大学,到我们中国来。他到我们中国来,不仅读了大学,而且还买了房子,而且还做了投资,这也不是我们应该培养的对象。所以我们说国际化,我们现在中国还没富到去大量引进海外教授来,我们也不可能只是为外国去培养。我们国际化的目的是帮助发展我们的经济,要培养我们的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这是至少在中国还没那么发达的时候,中国管理学应该做的。

  所以应该怎么来做?我认为有不同的三点看法。第一,我们做国际化必须坚持本土化,我们的国际化的对象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学生,我们很多商学院招海外的留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到海外去,这是很好的一个国际化的道路,因为他们具有国际视野,然后在国外有着很好的训练,对国际的前沿有了解,然后掌握了大家全世界都普遍认同的一个方法,这是一个共同语言。他们回来可以帮助我们发展我们的学术思想,帮助我们来培养我们的人才。我们也要把我们的教授派到国外去,让他们去学习,让他们去做共同的合作的研究,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这样在国际学术的舞台上,他们就可以跟国外的学生有一个平等的对话机制。这样他们也真正了解国外,同时也接触中国。

  我们要着力培养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我们可以派出去做交流学生,出去进修一年,两年,让他们再回来。我们也要让他们去国外去实习,我们也让他们提高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在中国的管理学一起来学习。以此来提高他国际化的能力,我觉得,这既是国际的,也是本土的。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是为了达到本土目标。所以我们的对象也是本土的,第二方面来讲,我觉得,我们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我必须坚持本土化道路是因为中国的国情,我其实蛮同情国有企业的,国有企业现在没有竞争力,效益下降,其实国有企业是最不容易的,他们一方面在前线作战,同全球的企业竞争,同非常有动力的,非常有活力的民营企业竞争,但是在内部,在后台,他们要改革,他们要同面对来自政府的,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来自于国际工会,党团工会和普通员工的矛盾和冲突。在改革过程当中,我们积累起来的矛盾是中国式管理比西方管理更强调艺术方面,更强调管理的复杂性。所以这些问题不是美国的或者是欧洲企业家能够回答的,学生现在还没开始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交给了中国的学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去思考和研究。所以我们必须是中国的,同时另外一个很基本的看法,我也非常同意刚才讲大的问题,我们对中国的教育有信心,中国的经济不仅会成为亚太经济关注的焦点,也会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

  当中国的经济成为全球的经济衷心的时候,一定有权利的选择跑中国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而这个方面,中国的学者当然有优势,中国的学生也有这样的使命要研究中国的问题,同时传播到国外去,去分享国外学者的一种交流,另外它可能会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原则。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学者有很大的机会。日本曾经在管理学领域里面贡献了把一些基本的看法,在生产运营管理方面的想法。但是美国人跑到日本去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的管理学理论和管理教育不够发达按照的原因,他们自己比较封闭,但是中国的管理教育有十多年的发展,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过去四五十年,三四十年的机会,所以我们有更好的机会去发展中国管理市场的理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本土化的道路,才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在世界学术舞台上或者是管理教育理论上站有一席之地。

  最后中国管理学院必须坚持本土化道路是因为我们中国有大量的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可以去继承。一个基本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有很显著的例子是你到美国去看关于管理教育这一栏的书,至少有一本书翻成英文的,或者是引起美国学者大量的研讨,大量的去传播的一本书,那就是《孙子兵法》。这里面有很多经营的战略。在中国的历史当中,我们可以去挖掘到很多具有原创性的一些,可以应用于管理,应用于企业竞争的理念和思想,而今天仍然是有效的。另外一方面来讲,我们可以看得到,无论是在海内的还是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家,尤其是家族企业,他们能够去做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视野,其实它有很多的一些传统。这些传统同美国市场的家族企业,同欧洲市场的家族企业,我觉得有非常共同的一些方面。而这些方面的企业,我觉得,不仅对中国的企业家有借鉴,而且对世界的企业家都有借鉴。现在很多学者也研究家族企业的成长,尤其是欧洲学者。他的历史渊源和血缘关系和传统对基业常青有什么作用。相对来讲在这一点上,欧洲可能并不在前面。因为欧洲大量的家族企业已经100多年了,欧洲美国企业比较短命,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想欧洲借鉴,中国是历史的隔断,在海外的家族史,其实一代两代三代四代的很多。应该从中国的历史中挖掘,并且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去提升我们很多的经验,变成他的理论,我想这些理论将来对世界也是有贡献的。

  最后我想讲的是说,我们不应该再简单的所谓国际化和本土化去对立,如果它是一对矛盾的话,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它,使它成为我们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也非常认同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东西方管理思想必将是交融的,前提是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让别人来认同我们,帮我们做学术研究的方法,同国际的方法是比较一致的,大家能够认同你的语言。基于这样的一个看法的话,我们还需要努力。我们需要向国外学习,同时要提升我们自己的竞争力,这样的话,我们在世界管理学术领域,管理教育领域,才会有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也是今天大会的主题。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