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赵纯均:中国学者和企业家需要总结中国式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9日 16:30 新浪财经

  中国MBA发展论坛是一个由中国MBA学生自己牵头组织的、用中国MBA自己共同的品牌命名的全国性MBA学子交流平台。2007年5月19日,第八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开幕。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赵纯均教授在《第八届中国MBA发展论坛——管理大师论坛》上演讲。

  赵纯均:各位MBA同学,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到这里来和大家交流一下,这次论坛出的题目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交汇和融合。我看了之后,觉得这是一篇非常大的文章,我自己的学识和才干要完成这么一个文章,其实是有困难的。最近几年,在国内关于管理思想的交汇和融合以及中国式的管理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相当的气侯。各种各样的书籍以中国式管理为名的书籍也很多。有的还相当畅销,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包括企业界都有一些争论和思考。究竟存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式的管理?东西方管理思想是怎么在中国融合的?这种融合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对我们今后的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帮助和好处?以及我们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们要不要花功夫去总结一下中国式的管理。

  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稍微长一点的时期,若干年我们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今天我是想回顾一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它的交汇与融合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以及我们要对刚才提出的那些问题寻找一个答案,怎么去做?

  我想讲四个方面:一个是背景,一个是80年代的情况,一个是90年代的情况,一个是新世纪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为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传播,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宏大的空间,我们知道,文化革命结束以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了它的对外开放,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到国外去访问,回来之后,就深深的感到我们企业管理落后。

  一直到现在仍然适合我们的管理教育以及管理思想融合的研究或者是我们的企业管理。那就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当时在80年代初,我们的企业界和学术界以及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都把学习西方的现代管理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长期的任务。到80年代初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国家经委组织和建立了很多培训机构,比较影响大的有在大连,大连理工建立的中美培训中心,在北京建立了中欧的管理培训中心。同时还有中日、中英等等培训中心,他们以短训班的形式,请外国的专家来讲。培养了大批的企业干部,包括现在的一批国家领导人都参加了这样的培训。在培训中,特别是中美中心,美方的代表提出来说,我们先来做一点调查研究,我们编写出一些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的教材。当时的领导人给他们的讲法和建议是,不用这样,你们在美国怎么讲,到中国就这么讲。原封不动,原汁原味的教给中国的企业的管理人才,当时也包括一部分教师。就是要学习人家原来是什么样子,至于如何和中国的管理思想和我们的管理实际相融合,这是我们自己要逐步做的事。

  同时在80年代,大学恢复了中断了20多年的管理教育,纷纷成立了管理学院,管理系科,大量的西方的管理著作翻译过来,我们的老师编写了若干教材,企业开始推广现代管理的一些方法,在80年代中期提出了18种现代管理的方法,要求我们的企业进行学习和推广,但是所有的向西方学习现代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这一个过程轰轰烈烈,但是我们总体看一下,概括起来,它是集中在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层面。对于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除了在大学的校园里头有一些介绍之外,总体来说,传播的广度,影响的深度都不够。所以我把它概括为80年代我们是以学习和管理技术为主。至于体制和机制,市场经济的体系,这些问题在80年代,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而正因为我们的体制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或者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管理技术方面,受到了很多局限性。比如说我们MBA同学都非常熟悉的一种管理方法叫“just in time”。这一套东西引进到中国,有的企业就开始试行,一个非常有名的汽车制造企业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小组来推广。当时由于我们的管理和激励的机制不够,以及我们原材料供应的市场机制不够,这样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试行了一段,是否有效果之后,不得不停下来,这是我们80年代的情况下。到90年代,有一个大的背景是中央决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界和学术界都开始了大规模的,全方面的多纬度的引进、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这些理论方法中间包括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优秀的管理理论,国际通行的管理规则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这个在我们MBA的课堂上,在我们的学术研究的文章里,在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里,以及在企业都开始了这样一个术道兼修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企业界学习和了解了西方现在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以后,在实践中开始应用。而且这种应用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一种融合。

  比如说我们刚才柳传志先生介绍了联想的情况,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宝钢,它在学习西方的管理思想之中,他谈这个企业创建之初是非常彻底的,五制配套等等,基本上是日本的一套管理方法。甚至彻底到什么程度呢?把实现生产线危机管理的程序翻译出来,我们当时还没有那样的信息管理系统,把程序原码搞出来,变成一道一道的工序和管理的步骤,用人来实现它。所以可以说,当时学习是很彻底的,但是由于这一些理论方法和制度和文化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些方法要在我们的企业中间应用,必然会,必须要改变。要把这些方法和理论改变到能够适合和适应我们企业的情况。从管理教育来说,也开始,全国从1991年开始,开始试办了MBA教育,而国际合作,从80年代“西塔”项目发展到90年代各个学位的全方位,高层次,实质性的一些合作。在师资方面也开始引进、提高和壮大。引进海外的一些学生归国的博士以及外籍的教授,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扩大我们师资的规模。我们老师除了熟悉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思想之外,同时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的管理实际。管理教育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我们的试点院校从9所变成了96所。据说最近又会增加30来所。我们在招生人数从97年的2000多人发展到现代的23000人左右,整个规模发展很快,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是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和西方的北美的管理学院一样,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从2002年开始,北美的管理学院,MBA的申请人数持续的三年大幅度在下降,原因非常复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MBA教育本身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提高,来满足企业界的要求。MBA教育项目本身需要更加密切的联系我们企业的实际。改变一部分教师单纯的从事学术研究的这种状态。

  中国也一样,从2002年开始,我们MBA的申请人数连续下降了两年。我们比北美回升早一年。从2004年开始报名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大,5%到10%的申请人数的增加和我们现在有这么大扩招的学生,这么多后备军不是太适应,原因太复杂,有分流的原因,有就业的原因等等。但有一个和北美的管理学院共通的原因就是MBA教育项目本身需要不断的改进,需要更加适合企业的需要。雇主的需要,而这里面需要改进的东西是你的教学内容如何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到了新世纪以后,进入了什么阶段呢?进入了一个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阶段。改革开放近30年来,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联想、海尔、宝钢,包括我们大庆等等,不同所有制的中国企业都再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这么一个背景下,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新鲜的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也是相互碰撞的产物。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每日每时都在践行着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因为简单的拷贝西方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拿到我们的企业中间去,是行不通的。中国的管理学界经过30年对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理论方法的引进、学习、消化和吸收,对现代管理理论的体系和管理研究的动态前沿又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基于前面的两个条件,在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研究,解决中国企业实际问题方面,我们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积累。

  再有一个背景就是在世界上,管理学术界和企业界都非常关注中国的崛起,希望了解中国崛起其中的奥秘。除了中国劳动力便宜之外,很多学者都在探求中国经济的崛起背后是不是存在着中国企业的管理的经验。不同国家的企业在管理上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和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中国的学术界是不是应该花功夫来研究中国企业成功之道,总结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创建促使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再创新。这个问题是不止一个学者,也不止一个领导提起这个问题。

  就是说,中国的学术界和中国的企业家们,不去总结中国企业的管理经验,难道我们等其他的学者和其他的企业家来总结吗?于是要构建中国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体系这样一个任务就提到了中国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面前。那么什么是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呢?首先它不应该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简单的翻版,不是拷贝。第二,也不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梳理和总结,简单的梳理和总结。现在我们看见有一些书,基本上是把我们管理中间的一些实践再贴上一些古人说的话的标签,或者再贴上一些西方管理理论的标签,我想这个东西大体上,不能算融合。

  融合是应该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的结果应该是一种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当代中国企业成功经验的概括,它应该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一定的朴实性。那么要开展这样的一种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应该用能够让国际同行认可的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方法应该以时政研究为主,这个工作要做多长呢?我想,这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滚动式的进行。如果说这是一次长征的话,那么这个长征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财政部以及其他一部分企业对中国式的管理,中国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有着非常大的兴趣。纷纷设立专门的项目鼓励我们的学者和企业界,也鼓励我们的同学们去研究这个问题,总结这个问题。我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成果。就是所谓的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或者叫做中国式的管理。

  我今天的发言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