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发展中国家的期刊市场: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18:21 新浪财经

  5月13日至15日,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期刊出版业精英汇聚一堂,把脉世界期刊业发展态势,共同探讨期刊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分组讨论《发展中国家的期刊市场:中国》实录:

  主持人:第一个分组研讨开始,我首先介绍一下,台上的各位先生,很高兴今天由我和汤姆·戈曼共同来主持这场研讨,汤姆·戈曼是亚太公司董事长,也是财富杂志总编辑,十几年以前我们在一起开会研讨,现在据我所知,汤姆·戈曼先生已经取得了很多非常好的成果,那位是何承伟先生,中国《故事会》杂志社社长,故事会每期发行量260万册,出版两期,胡先生,这位也是非常很受欢迎的大众杂志,知音杂志社社长,知音每个月的发行量在630万册,这位是吴鸿先生,在1993年,吴鸿先生就和他的同伴,创办了第一本高档的消费杂志《时尚》,当时正是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起点,抓住了机遇,同时呢,吴鸿先生他的同伴呢,也常与国外的一些时尚杂志,进行版权上的一些合作,由于这些原因呢,《时尚》杂志成为中国期刊产业里面的一个很强的力量,我刚才介绍的三位,这三位大家可以看到,前两位呢,他们所主办的杂志呢,基本上可以这样说,是以发行收益为主,主要盈利模式这样的,吴鸿先生主办的高档消费杂志呢,就中国的杂志市场来看呢,这两类刊物呢,在目前和以后都有很棒的生命力,但是也需要他们思考,不断的开发新的思路,开发着新的项目,扩大规模,下面呢他们分别介绍自己的想法,还有一位杰克先生

  杰夫: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谢谢你们参加下午的对话,非常感谢张伯海先生,在过去几年来,我从这里学到不少的知识,大家也听到今天几位的发言,比起十年前要多多了,而基本上增长是以双位的数字的速度来增长的,而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对这个中国杂志要进行讨论的原因之一吧,从我的角度上来说,我们要讨论今天的一部分,中国期刊学会会长,石峰先生也提到,中国的印刷业面临着很多挑战,那有些是全球性的挑战,有的时候是本地性的一些挑战,我们之前的一位讲者也提到,中国B2B杂志面临的一些挑战,比起消费者市场来说呢,B2B分割性更强,而且资金不足,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他们怎么能够走出这个困境呢,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呢,就是对于中国的国际的这个出版商来说,怎样能够找到一种合作的方式来获得更好的利润,怎样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的政策,应对如此变化迅速的市场,所以我们要一方面看挑战,一方面要看机遇,今天我们邀请来全都是出版业的一些精英,刚才张先生介绍他们了,他们会给我们介绍一下,在他们每个人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发言,之后我们也希望你们在这个短时间的发言之后,有稍微多一些时间来进行问答,诸位嘉宾做完简短的发言之后,我会作为主持人来邀请大家提问,张先生会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达,刚才张先生做的总结也做的非常好,何承伟呢,我再介绍一下,何承伟先生,这位是何承伟,他是故事会的杂志社的社长,这位是知音杂志社的社长,这位是吴鸿是时尚杂志社社长,杰夫,是中国太平洋传媒公司执行合伙人,我们请何承伟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

  何承伟:一本传统的杂志,在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如何把握机遇,《故事会》杂志创办于1964年,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中国人们普通的生活,从1979年到今天,他将近30多年,他每年以500万的印数向全国发行,他在同类杂志的比较中,始终保持着1:4的比例,处于绝对的优势,它的收款率保持100%,其中30%是广告利润,广告70是发行的利润,那么以往的经验,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要珍惜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努力与特定的内容形式,对特定的读者服务,读者的变化就是我们的追求,因为今天我们非常的清楚,中国的杂志业并没有在整个的文化产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网络明显处于上升的趋势,电视业在迅猛的发展,报纸以超低的价格吸引读者,杂志,图书和广播,明显的处于一种劣势,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怎么办,杂志发展,以独特的形式满足读者的同时,必须向其他领域扩展,我们的目标是,把单一的杂志内容生产,发展为形式多样的内容生产的一个模式,我们的变化主要有下面七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体制的变化,今年故事会文化传媒公司宣告成立,它已经发展成为面向市场,多元发展的公司,第二个发展,由一本杂志,发展为一个杂志的群体,其中我们接管了旅游天地,2007年该杂志广告是以前的一倍,我们今年还将创办一份面向50岁到60岁为核心读者的生活杂志,金色的年代,第二个领域,我们向图书出版领域扩展,故事会和故事会系列的读者都没想到我们的杂志都会出这么漂亮的书,它的从发行已超过1.5亿,国家主席将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的耶鲁大学,美国的读者文摘,购买了这套书的版权,最近韩国的出版界也购买了这套书的版权,我们公司每年出版出版120种,一个杂志社的图书出版,这是第四个发展,是向网络发展,我们创办了故事中国网,创办半年,每天的点击率有六万次以上,它是以故事会品牌为支撑,大众流行文化为支撑的网络文化,以读者,编者联系的网络,打造了新的大众流行新的互联网的网站的品牌,另外一个第五个发展,我们主要是为电视剧制作公司提供剧本,不仅获取经济效益,更是借助电视媒体这个扩大了它的品牌,第六个,向音像制作发展,将平面的故事媒体发展成听觉的故事媒体,儿童的听故事的CD,农村听广播的CD的故事,第七个是做电子文本向手机业发展,我们作为一个单一的杂志,经营发展为一个杂志为核心的内容产业的经营,在这样一种规模下使我们的事业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杂志与其他媒体的互动中,不仅是将它们简单的叠加,要把这些共存于一体利益的共存中,让读者进一步体味杂志的品牌,深化品牌的价值,同时呢,杂志在互动中,学会利用其他媒体的优势发展自己,如网络的连接手段,图书的板块意识等等,当然,同一内容中的其他媒体,获得发展的机遇,中国杂志业的体制变化,将促进杂志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把握这一个机遇,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胡勋壁:尊敬的张伯海先生,尊敬的各位女士的各位先生,就在网络媒体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我们知音集团与期刊集团为主体的,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我们不妨看一组从02到05年数字的变化,报刊发行总类,由五类发展到10类,由七期增加了21期,由510万份增加到800万份,知音的月发行量由400万份增加到636万份,广告收入由3251万元,8000多万元,由593人,增加到1428人,下面我讲讲知音是如何发展,又如何迎接新媒体发展的阶段,不断的知音的内容质量,和品牌的知名度,知音的品牌提高,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到1998年,知音1985年创刊,以鲜明的特色,创造了当年的发行量突破100万份的,到1995年下降了不足52万份,是内容质量的不断下滑,为了重塑知音的品牌,我们对编委的能力提出了要求,1994年发行量重新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96年重新突破两百万大关,第二个阶段02年到06年,为了缩短出版周期,八年月刊量增加到了430万份,从2000年2002年知音的月发行量出现了大型的下滑,我们提出了期期有精品的标准,篇篇是美文,是从每篇文章从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达,让读者有美感,篇篇有精品,每期都有重头文章,让读者感到心情的震撼,我们想更大的力气,对编辑队伍的进步,去年底,知音的发行量636万册,知音的发行量增加了60%,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扩展品牌,发展相关产业,在知音集团,22年的发展历史中,前11年我们前线打仗,核心品牌知音杂志,后11年我们不断提升知音品牌的同时,先创办了,七种期刊,两种周报,四家子公司,一个网站,一所学院,形成了以知音为核心的多元产业,我分别介绍一下创办情况,第一是知音系列报刊,知音以外的其他杂志分别是知音海外版,打工,好日子,知音女孩,知音文摘,第一生活,核心周报,创造这些报刊,投入的成本都比较低,能较快的达到发展目标和效益预期,创办面积较高的读者群的知音海外版,随着增加编辑以外,没有其他的投资,很快盈利,并且站稳脚跟,创造打工杂志,投入50多万元,现在月发行量达到50多万份,年创利润400万元,好日子和前采漫杂志,投入100多万

  多就实现赢了,第一生活它的经营模式是亏损发行,以广告盈利为主,到今年4月份为主,同投入1000万元,发行量12万多份,广告收入30万元,已经实现盈利,预期三年时间收回成本。第二例,是直接为报刊出版服务的广告发行印刷等公司,他们以广告发行印刷资源为依托,发展快速,他们总的注册资本只有300万元,现在共创1亿以上,资产4550万元,武汉信息全部职业学院从事大专学院教育,全国高考招生,明年可突破600人,物业公司主要是承担知音内部,投资一亿多元,占地400亩,集团前期所有的项目投资的成本,比市场平均水平低20%以上,目前业务公司,工商银行,圈定了合作开发,七万平方米的高档写字楼的合作协议,这些战略性的项目的投资的成功,增强了知音集团的整体实力,为规模化发展增强了后劲,三,数字媒体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知音有着自己的优势,有着丰富的品牌资源,其次是在电子媒体方面有了有利的探索,吸引力一定的受众,开始的无线增值业务,我们会采取更有利的措施,使读者能在网络上看到杂志,要利用新媒体的科技成果,用精采的内容和动感十足的多媒体吸引读者,再就是发展电视纪录片,发展业务,知音以讲述人生故事见长,每个月发表上百个这样的故事,可以制作电视剧,这些电视剧制作成本低,也可以在电视上播放,也可以在网络上播放,电视杂志,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传播平台,引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在这里强调的是,我们知音数字媒体欢迎与国际上的媒体公司合作,谢谢大家!

  吴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有面对面的交流,现在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时尚杂志发展的历史,刚才张会长已经介绍,就是在93年以前,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的发达,人们的休闲和消费的水平还是非常低,那个时候中国的杂志都是以发行为主,我93年的时候,我说我要办一本高档的杂志,张会长给予了大力的支持,93年开始,我们现在有15本杂志了,主要是有时装,美容,家居,旅游,地理类的,以生活消费类杂志为主,现在另外呢,我们以规模化的发展,我们现在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图书,策划公司,还有我们的两个网站,还有我们的广告,还有我们的发行公司,现在我们时尚杂志社有员工650多人,从98年开始,我们时尚杂志开始跟国外大的出版集团进行版权的合作,我们跟IDG,美国数据集团,跟美国国家地理,还有IMAP进行大的版权合作,我们有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我们从9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合作九年的时间,现在合作的很好,我们现在15本杂志当中,我们有八本杂志有版权合作,或者有一些部分的图片的合作,我们时尚杂志因为它是一本以高档的生活消费类杂志为主,我们主要是引进一些国际化的一些理念,我们时尚办刊的理念,就是国际化的视野,本土化的意识,我们跟国外这些杂志进行版权合作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大概已经用了20%到30%的内容,70%80%都是国内自己本土的采编的,另外一个呢,我们符合国际化经营的理念,就是平等互惠,我们跟国外大的公司合作的时候,我们实行国际准则,我们也强调和国际品牌共同发展,我们在时尚杂志社,我们采取的集团化管理,分散化经营,大的人事,财务,印刷,我们是集团化管理,每个杂志社都是独立法人,独立经营的,就像我们跟SPA,还有跟FSM,这样的杂志都是竞争对手,都能跟我们时尚杂志合算,我们是独立核算,按照国际准则进行合算,我们跟国外合作的同时,我们非常强调我们自己的品牌,还有自我的创新,我们时尚这么多杂志,有时尚家居,时尚健康,钟表,很多杂志都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些内容完全是我们自己做,国外的内容也是派我们的编辑到海外去采访,这么多年来,我们慢慢形成了一个时尚杂志的系列,形成一个杂志的品牌,我们觉得国际上的合作,我们应该是对比的,我们不仅仅引进来学习国外的东西,我们也要走出去,我们时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有一些内容上的输出,有一些原创的内容,华夏地理一些,风土人情,我们在台湾地区做了授权做了一本,我们从经济文化慢慢的走向世界,我们采取了中国人的一些民俗家居呀,中国的一些明星,一些旗袍呀,张子亦,张慢尉,有一些用我们的封面,用我们的一些片子,我们跟美国地理,做了一本中国地理的专刊,在海外发行,所以呢我觉得慢慢的我们时尚现在也在香港呀,在新加坡开始也有一些市场上有一些发行,当然了我们的走出去还是刚刚开始,首先应该是能够了解国际的一个出版的趋势,能够融合到一个国际的期刊的一个潮流,才能够真正的走出去,这就是我的介绍,谢谢大家!

  杰夫: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同事们,大家好,那么非常高兴,同大家几天聚在这里,与大家交换我们的想法,那么来关注一下,全世界最为令人激动的市场,这些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经验是,是关于我们同在过去几年我们同中国的广告商包括读者进行合作的经验,今天呢,我们也听到了许多关于数字化的出版,我们也认识到了这样令人激动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现在呢,花费整天的时间,全部的精力,全部的资金,在这个数字化出版,但是我们是需要打造这样一本非常好的一本杂志,特别是在中国的市场上,因为呢,比如说像我们的客户,我的朋友,我的同事会问我,作为这样一份伟大的杂志,是不是就足够了,当我们在回首过去五年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了,对于广告商对于消费者来说呢,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机会许许多多的机会,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我们同这种从一般性的杂志,那么到针对特殊群体的这样一些杂志,那么在过去的三到五年的时间中,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同时,作为广告商,也是在不断的挖掘他们新的机会,通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读者的数量也是在不断增长的,那么同样,包括其他形式的媒体,包括互联网的媒体,以及全球的媒体,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仅仅是在表面上,那么因为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读者,是面临着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信息,通过搜索来不断的搜索,不断的寻找他们所需要的信息,那所有的这些呢,都激起了整个市场的一个竞争,那么同样呢,我们在这些人当中呢,我们需要广告商来支持我们,当我们来看一下读者他们是如何来消费这些媒体,如何来使用这些媒体,他们并不是在等待这些杂志,他们实际上有他们个人的喜好,他们有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信息,找到信息,当然了他们也是面临着许多的不同的来源,不同的平台,那么一方面是传统的纸制的媒体,他们找到了他们固定的客户群,一方面呢,并不是全面,我们面临着是巨大的挑战,我们是需要看到我们将来发展的趋势,作为杂志,他们本身自己发展已经到头了,不是,他们需要发展新的方向,作为媒体,他们需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的内容,可能是更多,我们下面来看一下我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比如说呢,像我们媒体的品牌,那么从这种产品到我们的出版物,我们需要聊的问一下我们的读者是谁,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对于我们的读者群进行信息的鉴定,读者也是要做出自己的决定所有的这些,一切都变的是很迅速,那么根据他们每个人的个人的喜好,个人的态度,他们的行为,都是有所不同的,同样呢,我们同我们北京的员工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在上海广州沟通的时候,这些所有的因素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所有的这些都意味着我们所建立起的品牌也需要随着这个市场的变化进行改变,所以说,非常清楚的是,作为媒体杂志,作为媒体本身呢,它是远远不足够的,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发展的方向,我们的挑战是什么,那么事实上呢,我们是除了我们传统的纸媒体带来的挑战,同样面临着广告销售的这样的挑战,即便是这种挑战,但是它也是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的机会,同样呢,对于媒体的品牌的意识呢,我想呢,也是已经日益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说我们的媒体的品牌形象,也随着而改变,机遇在哪儿呢,机遇有很多,那我觉得最大的机遇呢就是你们目前有很多品牌的杂志呢,他们的品牌没有被完全的利润,他们的品牌利润很大,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我们看一下读者读这些杂志的时候,你们看到他们很喜欢这个杂志,他们的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那随着时间的流逝呢,他们还会继续购买这些杂志,这些杂志逐渐的成为这些客户,他们最喜欢的杂志,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你们就可以建立自己品牌的价值,这个对你们来说也是你们的机遇吧,但是更为让人兴奋的是,我们可以看一下,怎么能够创造价值,对于这个纸面媒体来说,怎样创造价值的方法,和五到十年前的情况不一样了,那我们先从杂志开始,比如说你先看一下51job这个网站,这个网站是每周出版一份刊物,而且呢,它的回报是比较高的,而且呢,你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搜房网站,它是房地产的网络,他在模式方面进行了逆向的开发,把网站的价值,转到纸面媒体上,出版了搜房杂志,我们也有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说在上海,它也扩展到了这个纸面媒体,而且呢,在网站上也有培训,那在B2B这个领域中呢,你可以看到,这个纸面媒体呢,它的技术含量比较低,但是你通过就这个例子,他们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媒体进行了全面的发放,这些品牌都是在先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了领先的定位之后,有了客户基础之后呢,逐渐的扩展了自己的生产线或者说范围,他们和很多的合作伙伴来合作,不是单独开发一些新的市场,所以你看一下,我们还缺少什么呢,首先第一点,就是人,人力这是我们整个行业目前所缺乏的东西,每次我和我的同时聊天的时候,我们总会提高,怎么得到这些人才,怎么培训他们,怎么把他们的思维从这个产品转化到品牌,怎么把他们从只关注广告,转化到更关注到客户这些思维的转化,所以对人来说,人力的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挑战,我们看一下我们接下来一步要做什么呢,对于我们,当然了关于转型,包括超越杂志这个模式,之前我已经提到了培训和开发,建立自己的品牌,不仅仅把它只作为一个杂志来开发,还要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开发,另外要利用自己的专长,利用技术,那最后一点,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考虑一下你的客户是什么,更好的了解他们,和他们进行互动,寻找到他们喜欢的地方是什么,不仅是今天他们想要什么,也包括明天他们想要什么。谢谢!

  汤姆·戈曼:现在呢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们现在有请听众,来问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请站起来告诉我,你是谁,之后代表哪个机构,一定要把声音放出来,因为最好是能等麦克风过来。如果听众没有问题的话,我有一个问题,你刚才提到合作伙伴这个问题,我看到在中国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行业里,好像对合作,中国企业家在合作这方面,尤其是在国外公司合作这方面,好像不是很积极,那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很少,有人觉得是有文化上的冲突,和国外合作的话,有一些法律上的因素,在媒体领域中,对中国和国际这样一个合作状况,感觉乐观吗。

  我对此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是我想这个合作伙伴应该是比较密切的,而且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也的确听到了成功的有趣的例子,比如说吴先生也提到了怎么和合作伙伴一起合作,觉得这个合作伙伴是一个全球性的合作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这种互动的合作关系,我觉得对于这个合作而言呢,和目前的状况,和五年前是不一样的,真正的问题呢,就是怎样能力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是宽松的合作关系,你们对于中国的出版商,假设他们想寻找第一个国际合作伙伴来进行合作的话,你们能不能给他们两到三句话的建议呢,吴先生,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你能不能先说两句。

  吴鸿:说的多的合作伙伴,都应该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一些出版的一些政策,首先应该遵守中国出版的政策,很重要的是沟通,应该是彼此应该有很好的沟通,第三起一个很好的律师,做好很多法律上的文件,另外包括财务方面的。

  汤姆·戈曼:现在还有一些问题,如果你们没有问题的话,我就继续问问题了,那我希望这是和听众之间的互动,好像这些有一个问题,能不能站起来告诉我们,你是谁。

  问:有一个问题,提给胡勋壁先生,刚才胡先生的介绍当中,提到知音集团,自己新的年度的总利润是1.14,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知音集团在自己的多元化布局当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传媒之外的中国房地产,教育,物业等等方面投入强度已经不低于三个亿,在国内和国外的传媒业界都是罕见和大胆的现象,在传媒行业之外,做了相当大的投入,我的问题是,我非常关注这个事情,这是知音集团,将把自己的经营方向,更多的向传媒之外溢出的一种方式呢,还是知音在自己的布局当中,把它作为一个投资工具,总之把这样大的一个投资比重放在传媒之外,这是很罕见的

  胡勋壁:我们应该说房地产呢,对教育的投资,这是我们产业链条的一种延伸,我们的主业还是期刊出版,包括一些周报,在这方面呢,我们有长远的发展计划,还是我们主要的投资目标,但是投资的资金,只是一个方面的指标,就是它是不是主要方向,我觉得在人力上,应该是跟主要的指标,因此呢我们在人才的布置上面,在管理力量方面,主要的放在期刊的出版方面,谢谢这位先生。

  汤姆·戈曼:其他人还有问题吗,这儿好像有一个问题。

  问:您好,我是出版人杂志社的,叫王迁,我想请问故事会的何承伟先生,就说现在出版传媒业期刊呀,图书呀,就是可选择的品种特别多,我想中国原先就是在品种非常少的情况下,就是缺乏选择是一种痛苦,那么现在就是有太多的选择,也让人眼花缭乱,也是一种痛苦,但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那怎么去选择这个,我看有些人也说,广告也是在劝人离婚的,怎么能保持你的客户的忠诚度,能够不为别的吸引,一直会关注你的杂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中国在现在说要,创建这个和谐社会,那么故事会杂志,比如说走入乡村呀,或者是贫民阶层这些方面有什么举措,或者进行一些互动,我的问题完了。

  何承伟:你刚才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一直想问题,中国的杂志有9000多种,中国的发行量 不是很多,我们的品种很多,但是发行量不是排在前面,作为一个中国的期刊工作者,我现在想的是最多的,是怎么把我们的期盼办到读者的心里去,就是刚才这位先生提到的一样,以读者为核心来编杂志,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如果中国的期刊工作者,对准自己的读者拼命的想,这一点我是充满着信心,第二点关于中国故事会这样的期刊,怎么更走向大众,这里我想谈一个观点,中国的大众,对大众这个概念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以前我们把大众就认为是普通的劳动者,其实今天中国的大众,绝对不是一个体力劳动者能代替的,实际上大众人群最大一个概念,就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工种,不同的人员,他们聚焦到同一个杂志现象上,这类杂志就为大众杂志,如果说我们这本杂志,能够从原来的大众,走向今天我们认识的,追求的那个大众,我想我们的天地会更加的广阔。

  汤姆·戈曼:问题问的很好,回答也非常出色,现在这儿有一个问题,请把麦克风给他。

  问:我要问一下故事会的何承伟社长和胡勋壁社长,你们二位的杂志都是属于中国期刊第一梯队的,中国了期刊走向世界,走出国门,一再号召的前提下,作为中国期刊的领头羊,这样一个地位上,你们对自己的核心刊物知音和故事会,他们未来得走向,你们怎么考虑,我说的是英译本,知音写的中国的人的亲情,爱情,中国人的一些情感的心路历程,故事会也是反映了大多数中国社会当中发生的各种的故事,那么如果说,在这些内容介绍到世界上去,对于世界了解中国就更加具体了,而不仅仅是从中国的政策呀,一些政治的其他方面去了解,而是从人文的角度去了解了,因此我认为知音和故事会走向世界,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果说,翻译成英文,或者说它的精华的东西,有一部分用英文的形式,介绍到世界上,我不知道二位怎么考虑的,有没有这个考虑呢,有的话,是有纸版的形式呢,还是用网络形式,对国外发行自己的纸介版不是很成功,成本也很高,我不知道二位对这些问题有没有思考,想得到你们的回答,谢谢。

  胡勋壁:谢谢这位女士的问题,在我们的主体杂志,知音走向国际市场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是现在我们走向国际市场,困难还是比较多的,首先就是的伙伴,国外的伙伴非常的强大,国外的期刊市场的发展的历史,已经比我们可以说要长很多,他们在国内媒体的位置比我们强很多,我们面对一个巨人,我们和巨人到巨人的市场上开放局面,困难比较多,也有风险,市场是有变化的,总是有机会的,我们对这一点也是有信心的,我们在国内也好,在海外的华人市场有一定的市场,文化都是相同的,我们的国内读者喜欢的杂志,也会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我们相对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第一步应该把我们的杂志,提向港澳台地区,文化是同跟同源,在市场的运作方面跟国际上接轨的,我们在港澳台操作的难度少,也可以取得国际市场的经验,下一步向国外主流市场发展,我们通过一定的基础,应该向海外市场发展,应该是有前途的,我讲的就这些。

  何承伟:走向世界这是我天天梦想的事,但是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并不是那么现实,因为每个地区的人,对杂志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读中国的杂志和国际上的朋友读中国的杂志,要求是不一样的,今天我才知道,走向世界,作为一个编辑人,要换一个角度编杂志,要站在国外人看中国的角度看我们的故事,否则的话是难以走向世界的,我已经走了很多难,我发现,走一点点可以,真正的走出去,创造一个让世界朋友认同的中国符号,就让我们在编辑上动脑筋,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怎么走向世界,对我们今天的编辑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如果我有可能,我想编一本电子杂志,可以更快的进入,我的国外朋友他的信箱里,这是我的想法。

  汤姆·戈曼:还有一个问题,这儿有一个问题。

  问:我是来自商界杂志的,我想给吴鸿先生提个问题,因为作为时尚杂志,在中国名气很大,影响也很大,我不知道吴鸿先生,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在我们期刊界里,特别是在当前很多我们朋友圈子里呀,大家都谈到,就是对时尚的理解,还有我们现在因为我们当前我们中国,中国当前的社会里呀,应该说是有一点无疑横流的味道,我今天可以真实的告诉吴鸿先生,有的朋友就跟我讲,现在这个杂志,特别是时尚类的杂志,都是很多很多的产品,商品,他们都感觉到更需要一点精神上,思想上的一些东西,那么作为时尚杂志,在中国的影响力这么大,我不知道吴鸿先生在这方面怎么考虑的,如果就是说,不及早的注意这个编辑思想,有一些打算的话,会不会对时尚杂志有一些影响。

  吴鸿:谢谢这位先生,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时尚杂志的同仁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也很高兴,跟大家探讨一下,我觉得时尚有两个时尚,一个是时尚的产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全球化,时尚产业慢慢的成为生活的潮流,所以我觉得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更多的能够跟国际的潮流相结合,时尚杂志利用了这种需求,市场的追求,我们办起来的,时尚是硬时尚,是一种文化的时尚,有精神上的时尚,你一定要有一种引导,引导思潮,用最好的生活的方式,最好的生活的理念传递给读者,不仅仅是一本,完全是一本物质的东西,这个是广告目录,那个读者不会花20块钱买一本广告产品目录的,我们刚才讲的,要用读者的需求出发,时尚杂志一样,你是一个有偿的价值,你必须让大家觉得掏钱是有价值的,在精神上是有所获的,谢谢大家。

  汤姆·戈曼:非常感谢那么由于时间的原因呢,我们必须到此结束了,我在这里有一个通知,我们今天,我们今天到首都博物馆的汽车,就会在五点的时间,将会在门口出发,请大家未必在五点的时间到达,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我们有请张伯海先生做发言。

  张伯海:中国的出版家向大家汇报一下,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思路的一些情况,这三位是我们请他们做报告,我本人呢,从年龄上讲,我已经过了70岁了,这几位呢,都是我的后辈,或者说他们三位,每个人从开始怎么步入的期刊界,怎么成长,我都历历在目,我非常高兴的是,中国期刊界这20年的发展,最大的收获,就是人才涌现,胡勋壁先生,他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国期刊界里面,非常善于管理,善于发展的一个出版家,吴鸿先生,应该是中国期刊界里面非常善于捕捉和利用时机的一个出版家,何承伟是一个创意不断的一位出版家,他们有这样一些优势,这样的特点,才能把自己的事业打造成今天这样的成绩,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期刊的发展,也需要,也离不开和国际的交流,和国际的合作,虽然胡勋壁先生何承伟先生,没有具体的国外投资的项目,也可能有,我不知道,但是我们一块多次的到国外去求教去取经,去接受训练,吴鸿先生呢,他本身就是从事的就是很大一块是对外交流合作的,版权合作这样一些项目,我觉得这次国际期刊大会,就更给我们这些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和国际同行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机会,当然我觉得,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仅是经验的交流,也包括中国和国外进行某些方面的具体的合作,我觉得今天上午,柳斌杰署长讲话里面说的非常的清楚,在印刷,广告方面都可以进行合作,内容上也可以不同类型的开展版权合作,我在这20年里边,我曾经支持帮助过不少的朋友,进行这种对外合作,今天回顾一下,不能说100%都成功了,但是多数都在成功,而且成功的成绩越来越大,那么,这里呢,有一个过程问题,不管怎么说,一个中外的合作,在相互的观念上理解上,工作方式上,思路上,都会有一些隔膜,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找到这种合作的游戏规则,但是一旦大家找到这种游戏规则,把事业越做越好了以后,首先我们的双方的合作者,本人都成长了,那么合作的具体出版项目也成长了,这一点我想吴鸿先生,可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借此机会呢,我今天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一些想法,谢谢!那么我们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出发到首都博物馆,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