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春平:不绝如缕善缘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9:37 公益时报
本报记者 胡丽波 经历了一场在外界看来有些惊心动魄的名誉权诉讼之后,美籍华人李春平仍然处变不惊。在他心中,似乎没有什么事比慈善捐赠更重要,他不停地捐款,犹如一架硕大的纺纱机,绵绵不绝地牵出洁白的丝线。 2007年2月26日,是李春平58岁生日,当天他又为公众献上了自己的一片爱心——拿出3000万元成立李春平慈善基金。他告诉记者,这也是送给他自己的一份生日大礼。 花巨资成立基金会让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位慈善家身上,但在他本人看来却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的确,这仅仅是李春平16年来无数捐赠中稀松平常的一次。 异国婚姻 很多人都知道李春平离奇的异国姻缘,这段婚姻成就了他的财富人生,也成就了他的慈善事业。对于亡妻的感情,李春平是复杂的,他坦然承认,其中爱情的成分并不是主导。可能正因为这样,李春平更习惯称亡妻为“老太太”。 1980年,被家庭逐出很久的李春平碰到了决定他一生命运的一个外国女人,这位犹如他生命中神秘蒙娜丽莎的美国女演员名叫丽斯,比他大40岁,后来却成了他的太太。 照顾了10年后,丽斯辞世时,将绝大部分遗产给了李春平。 “老太太”临终前的一段话,令李春平记忆犹新:“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是这10年,最自私的也是这10年。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不爱我,但是我爱你。你给了我所有我爱的一切。我走了,我去天堂了。如果有一天你来的时候也是单身一个人,我会很高兴的。我在你身上看到中国人的传统,白头偕老,夫唱妇随。” 没人知道李春平究竟得到了多少遗产,但让外界相信的是,16年来,李春平在中国所捐赠的财富,都来源于那些遗产。 专心慈善 1990年,继承了大笔遗产的李春平回到了中国,开始了他的慈善事业。做慈善事业的人,特别是频频捐赠的人,通常是有钱的企业家或者收入奇高的职业者。惟独李春平不一样。李春平强调自己是最纯粹做慈善的人。尽管回国捐赠已经持续进行了16年,但看上去李春平似乎一直在吃老本,他没有做企业,没有公开的营利项目,更重要的是,他的捐赠也是从不图回报的,甚至连善名都可以不在乎。 和许多慈善家不同的另外一点是,李春平捐款一般都是现金,从不以物代金,每次捐助都给予被捐助者最直接的帮助:“我觉得帮人用在最直接的地方,它可以直接变成各种东西。既然要捐,那就真心实意地捐,捐多少是多少。” 这正是李春平的性格,用平常心对待钱,也用平常心对待哪怕是再隆重不过的捐款。 “我和有的企业家不一样,我捐款不图任何回报,不图名,也不图利。”他直率地说。 事实的确如此。正因为不是将捐款当作赢得名声甚至再依靠名声赚更多的钱,李春平的捐款没有特定目的,所以没有特定对象,只要他觉得需要帮助,就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因此,他的捐款对象没有地域和行业限制。 让李春平至今印象最深的一次不留名捐赠,发生在他的家里。那一次,一个东北人推着三轮车拉着老婆找到李春平的家里求助。 看着眼前这对夫妻的窘境和渴望的神情,李春平二话没说,就给了人家钱。后来,这对夫妻又来过李家几次,每次来,李春平每次都给。 “您就没有想过这些求助者的真实性吗?对于每一个求助者,您都会给吗?”《公益时报》记者问。 “我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都会给”,李春平说,“至于真实性,我不是没考虑过,但又没法考虑。比如那东北人,人家老婆瘫痪了,还躺在三轮车上,你能说要她站起来看看吗?人家都那样子了,只能给啊。” 实在的李春平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些人还拿着村里开的贫困证明上门求助。一万,两万,三万,李春平就那么无数次地将自己的钱给了别人,除了求助者和他自己,没人知道那些捐款的细节和数额。 行善成为终极目标 16年来,李春平的捐款遍及全国,并且都是以现金形式捐出,包括他自己在内,任何人都无法统计他所捐赠的准确数额。事实上,这些数额对李春平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觉得没必要统计,“捐了就捐了,如果还念念不忘那些已经捐出去的钱,那就没有诚意了。” 对于李春平不同于其他慈善家的善举,一位名叫“泡泡狗”的网友有一段经典的评价: 这个世界上的善行有两大类,一类是工具型的,一类是目的型的。前者只是将慈善当作营销手段或者炒作方法,行为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赚到更多的钱,所以他在行善前要仔细思考,要考虑风险成本和回报的可能性。后者则是将行善当作终极目标,他不为别的,就为内在的良心发现。对于这些人而言,任何需要救助的人,都是他行善的对象。他之所以不考虑对象分类,甚至不怀疑对象的真实性,就在于他不求回报,只求普度众生,他把慈善当作专业或者事业。这种纯粹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不存在,但有些人在朝这个方向前进,李春平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