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陈逢干:回报社会没商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9:11 公益时报
本报记者 尹熙 从美丽的浙东天台山,到雄浑的西部高原宁夏,人们都知道有个“陈逢干”。在天台,人们这样评价,“他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最有爱心的人。” 泽被乡梓报恩情 陈逢干出生在天台县白鹤镇左溪二甲村的一个贫困农家,7岁时父亲过世。正逢自然灾害大荒年头,人们吃糠粉、草根度日,母亲怕带不大孩子,就给他招了个叔(后爹)。叔其实也无能为力,只得带着小逢干去要饭。 年成好转,8岁的陈逢干可以进学校读书了,读了4年,家里又添了弟妹,吃饭都成问题。陈逢干只好辍学去割草,到生产队里挣工分。18岁那年,外面有了社办厂,陈逢干开始走出家乡去谋生。 他从十几户乡亲那里好不容易才凑了100元来到了绍兴市。就用这100元,他利用一些工厂做袜子的下脚料开始了自己的织袜事业,变废为宝做出的袜子非常畅销。陈逢干把这一成果带到家乡推广,使左溪二甲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袜乡。此后,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 陈逢干一有钱,就到处行善,逢有桥梁道路修建必捐,开始实现孩提时的愿望。陈逢干说:“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恩图报’,以前自己家穷要饭,全靠乡亲们施舍,现在先富起来了,理当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特别是修桥铺路和教育事业。” 家乡左溪岙地处山区,土地稀少,道路不畅,信息封闭,农民要致富必定要修路。陈逢干说到做到,即使企业处于困难的情况下,也不忘资助家乡各村修桥铺路,泽被桑梓。1990年赞助村里修路0.5万元;1998年捐资30万元修建4公里通村柏油路;2002年捐资0.2万元助杜家庄村修路;2003年捐资1.8万元安装村街路灯,捐资0.5万元助左溪村修筑溪滩大坝,捐资0.5万元助后门王村造桥,捐资2万元助宝通村修路;2004年捐资4万元助念罗村修路;2005年捐资5万元助蟹坑梁村修路;2006年捐资10万元助左溪公路修建,捐资10万元助西岙村修路……至于几百元的小规模资助,那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与此同时,陈逢干还经常救助因受灾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2002年二甲村火灾,他捐资2万元给受灾户解决临时生活困难;2003年捐资0.4万元修建左溪村老人活动室;2005年捐资1.5万元助天台山戏剧团,还向天台县慈善总会一次性捐赠善款100万元;2006年他又捐资10万元,帮助左溪上新屋村18户火灾群众重建家园。 资助学子立承诺 近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陈逢干抓住机遇投资西部,先后创办了宁夏石嘴山市榆树沟煤炭产销有限公司、甘肃武威林峰矿业有限公司、甘肃肃北柏盛矿业有限公司,并涉足四川、贵州等省的大开发,再次发家,成为拥有两亿多元资产的实业家。 陈逢干认为,是第二故乡宁夏的煤矿让他赚了大钱,一定要对宁夏人民有所回报,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听说西方发达国家有个人捐款的基金会,他也要搞一个,于是决定每年捐资300万元,成立“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宁夏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学子,并分别奖励全区当年高考文科、理科前5名考生各1万元,解决每年860位宁夏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难题。 2006年,陈逢干履行承诺,一人再次捐资300万元,首批资助472名本科生每人4000元,奖励2名文理科状元每人1万元;第二批再次资助200名专科生每人2000元。尽管他每天都非常忙,但只要是受助大学生写来的信,他都一封封地拆看,还挤出时间回信,勉励孩子们勤奋学习,树立远大志向,走出精彩的人生道路。 回报社会 数年来,陈逢干先生共捐款1000多万元。不管是否有损自身利益,不管自己有没有钱,面对急需救助的弱者,他都毫不犹豫,即使没钱也要借钱或贷款帮助急难者渡过难关。 家乡左溪小学扩建时,因陈逢干的厂房门口正对着学校操场,周围地方又不够宽广,建设工程难以顺利开展。陈逢干得知后,就主动把自己厂房的围墙拆了,让出地皮供学校施工,不仅不要赔偿损失,反而还捐出1.7万元资助学校买桌椅。 有人问他:“你如果没钱捐了怎么办?以后老了怎么办?下代子孙怎么办?” 陈逢干说,我才48岁,还能挣大钱,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我的信誉口碑都比别人好,得人心才是最好的生意;以后如果真的没钱捐了,相信大家也会理解。至于下代子孙,他说,首先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挣钱,万一落难了就去要饭好了,走在他捐助过的道路桥梁上,走进他捐助过的学校里,大家会不施舍一口饭么! 金钱是身外之物这个道理,许多人到老临死才真正明白,而陈逢干说他是年年明白,天天明白,早在7岁要饭时,就从“放春风等夏雨”那个古老的中国民间故事中读懂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