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视经济与法栏目组做客新浪聊五一新节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4:28 新浪财经

  

央视经济与法栏目组做客新浪聊五一新节目实录

  图为央视经济与法栏目组做客新浪聊五一新节目。左一为CCTV《经济与法》栏目的法律咨询人老杨,左二为《经济与法辩辩辩》男主持雪松,左三为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骞,左四为《经济与法辩辩辩》总导演徐秀玲。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4月26日(周四)下午13:30,央视《经济与法》栏目组做客新浪聊天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就五一期间推出的新节目《经济与法辩辩辩》与网友展开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下午我们邀请到《经济与法》栏目组做客新浪网,《经济与法》在五一推出了一档新的节目叫《经济与法辩辩辩》,今天邀请他们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今天有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骞,还有《经济与法》的主持人雪松,邀请《经济与法辩辩辩》的总导演徐秀玲,还有《经济与法》的法律咨询人老杨。

  主持人:关于这档新节目,我们先听一下他们的介绍吧,首先请王小骞介绍一下这个节目。

  王小骞:这档节目是我们《经济与法》五一期间推出的以普及法律知识为目的的辩证益智类的节目,名字是《经济与法辩辩辩》,每天晚上7点半到8点半,嘉宾是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名嘴主持人的,专家学者等等,以及来自各个社区的普通观众共同断案,最后由律师解析法理评判对错。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问一下雪松,你们为什么要在五一推出这档节目呢?

  雪松:这一次五一特别节目,将断案与辩论案例有机结合,作为普通观众往往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律师之间就法律问题激烈辩论,这次特别节目给众多人一次不用上法庭或者成为律师也可以进行法律辩论的机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立场,都可以临场发挥,互相辩驳质疑。让平常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直接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来,现场说法,在激烈的辩论中求法,学法。节目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让法律离百姓更近,让观众对枯燥的法律条文感兴趣,而戏剧案的案例故事难以判断法律问题将满足观众的悬念需求。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徐导演,你们这档节目在五一播出,是不是有一个特别的创意呢?

  徐秀玲:这次节目有两个创意,一个一定是实用,第二是要好看,说理要简单,就是怎么实践这两个原则,我们创立这个节目要有特别的考虑,首先说实用,比如法律讲堂之类的节目,像我们这样用一种辩论的带有一定的娱乐色彩,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益智活动,很实用的,很常见的,很需要宣传的这么一个内容这么一个创意的特点。

  第二我们这个节目有一个参与嘉宾很有意思的特点,我们请来六个嘉宾参与这个节目,他们的身份各不一样,可以看到年龄层不一样,社会身份地位不一样,甚至于他们的教育背景不一样,有还是大学生这样的年轻代表,也有社区大妈这样老一辈经常处理社会矛盾这样一类的代表,当然也有业界的精英,他们代表了精英人士对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的一些看法,我们希望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人,就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这个过程既很有意思,很带有趣味性,同时他们不同的人,自身根据不同的背景给我们带来对一个问题的新的思考的方向,我们觉得这个点都是我们这个特别节目特有的创意。我们原来设计这个节目的时候,曾经用过一个创意词就是法律不是儿戏,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和心态去学习法律知识。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节目是一种大众参与的形式?更接近于生活,我想问一下老杨,你们这个《经济与法辩辩辩》的案例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是你们有专门的人员收集还是有其他什么方式,而且你们为什么要挑选这些案例呢?因为我们看到网上你们的案例大部分都是生活的案例,可以说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案例随时可以碰到,这些案例你们挑选的时候,他们有没有什么特点吸引你挑,比如我挑选的案例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

  老杨:我们做这个五一特别节目的多数案例,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说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案例,我们这些案例的来源,因为《经济与法》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合办的一档节目,所以这些案例的来源基本上是由全国法院系统的推荐,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我们电视节目的需要,在优中选优,这次五一的一部分案例,有一部分是我们已经播出过的一些案例,这里面包括收视率比较高的案例,一方面由于观众的反响比较强烈选题,包括收视率比较高的一些案例,还有观众的来信,电话普遍反映比较好的一些案例。

  另外来讲,有一些案例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说像遗嘱,我们专门做了一个系列,用三大案例组成了一期节目时长是一个小时。

  主持人:已经在做了吗?

  老杨:前期的录制已经结束了,我们已经开始做后期了,制片人每天晚上都在整夜加班审片子,5月1号到7号播出,比如说像遗嘱这一类案例,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平时人们并不愿意提起这类事,觉得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事实上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遇到这种事,当你想要设立遗嘱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所立遗嘱会无效,可能这份遗嘱确实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可是往往他所立的遗嘱是一份无效遗嘱,遗嘱一旦无效,遗嘱人的意愿就不能实现,受遗赠人也不能按照遗嘱人的意思表示受让财产,因为依照《继承法》的规定,遗嘱无效按法定顺序继承,这样的话遗嘱人的目的就实现不了了,遗嘱人名下的财产就不能按照他自己的意思表示进行分配了,应该说这也是一个遗憾,现在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也越来越强了,立遗嘱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如何让这份遗嘱有效,一份具备法律效力的遗嘱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很多欲要立遗嘱的人其实并不清楚,我们的节目当中就有这样的案例,法官和律师会向观众朋友交代的明明白白,所以说观众朋友们还是等待五一的播出吧。

  徐秀玲:有点悬念。

  老杨:这个不说了,就说到这儿吧。

  主持人:这个遗嘱确实是很有意思的。

  老杨:看看这个节目就觉得很有意思,娱乐的同时又非常受益。

  主持人:这个遗嘱确实非常有意思,小骞,你作为一个全新的节目主持这种方式,他们现场嘉宾我刚才听老杨说过已经录制了几期,你觉得这几期怎么样,现场嘉宾他们能表现他们的现场魅力,或者现场感怎么样?

  王小骞:非常好,我觉得从现在我们已经全部录制完毕了,从现场来看,我们的现场是非常热闹,激烈,充满了笑声,这种笑声不是向比如说我们听一个笑话这种,而是由智慧引发大家非常一致的那样一种感受。

  主持人:他们思维碰撞很激烈吗?

  王小骞:非常激烈,非常激烈,我觉得这个并不是说嘉宾刻意的想要去施展自己的个人魅力,不是,而是由于我们的话题确实是带给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他觉得就应该是他想的那样的,分成两派之后,就出现了很剧烈的撞击,然后就妙语连珠,而且是非常非常的有效果。

  我们现场观众,包括观众,一般现场带观众的节目,有的时候观众像是局外人,就是感觉只不过是从电视机外头进到了演播室里头,但是参与感没有那么强,可是我们现场的包括我们几百位的观众都是非常热烈的参与讨论,那个气氛很好,所以我对这个节目在五一黄金周播出的收视率我是特别的有信心。

  主持人:我也跟期待。

  徐秀玲:补充小骞一点,我们每次播方小片,观众都在讨论,我们请观众回答的时候,两位观众辩论起来,因为各自持了一方观点,然后代表嘉宾开始辩论,这个大家在五一期间能看到这一幕,能看到这两位现场观众的精彩辩论。

  主持人:这两位观众真是参与度比较高。雪松,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原来主持法制栏目的主持人,你主持这样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适应吗?

  雪松:首先申明一下,这个就是《经济与法》在五一期间新开的节目,形式可能对我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节目的内容还是我们平时日播节目涵盖的方方面面的东西,因为有一部分是我们曾经做过的案例,还有一部分是经过真实案例改编,从案例本身跟民众的接近性,跟生活的密切程度非常高。

  主持人:因为在我们一般人印象中,法制节目就是一板一眼的说,你应该这么干,不能那么干,但是我们这档节目是大家参与的非常高。

  雪松:所以这也是我们做这个节目也是一个切身的感受,就感觉到法律离我们并不是特别的远,同时也不像是板着面孔,只是一个这种教条式的一种法律的一种条文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似乎身边发生的每一种事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你处理事情的一种角度和立场,可能都涉及到法律的责任和权利,所以说做这个节目之后,通过跟观众之间的交流还有嘉宾之间的反映,都可以感受得到,身边是如果懂一些法律的话,处理的更好,处理的更能够符合大家彼此的这样的权益的这样一个角度。

  王小骞:我觉得你刚才说那个法制节目,就是说一板一眼那个,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法律就得一板一眼,正是因为做非常生动的观点的信息,他不明白为什么,就像普法一样,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走进科学》呢,他先激发了你的兴趣,你有了兴趣才能抽丝剥茧地抽离出来,我觉得现在《经济与法辩辩辩》一个特别大的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说我们用一种先提起别人兴趣的方式去探讨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如果说你对这个事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谁还愿意去聊它呢?谁来愿意去了解它,明白他呢?

  主持人:但是法律有时候有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挑选案例的?

  徐秀玲:事实上我们挑选的案例的时候,是充分清理冲突的案例,刚才你提到法条是单一的,但是你没有忘记生活是丰富的,生活里头本身就充满着情感的冲突,甚至是法条之间的冲突,就我们之间挑选的案例每一个里头,都有很多人性层面的,法理层面的,还有传统文化、观念充足这种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冲突,当然文化的冲突我们会以道德的层面,社会各种协调的方式,我们事后会给法律上的讨论,现场嘉宾能讨论起来是因为解决方式不同会进行不同的阐释,可能有人觉得从我道理上我愿意这样去解决,但可能法理上,法律上,法官不这样裁决,我给你举个例子,现场我们有个案例争论非常激烈,为什么法律部考虑特殊情况,我看他很可怜,为什么不帮助一下他,法官当时告诉他,法律是公正的,如果今天母亲说可怜我照顾他,明天又有另外一个人说儿子可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可怜之处,每个人都要求处理,法律就不成为法,我们的目的是让大家真正理解法律为什么这样规定,这样讲确实是不能总是考虑特殊,如果都是特殊的话,够没有法。

  主持人:对,法律是严谨的。想问一下老杨,我也看了你们节目的介绍,有一些很多案例的选题,你们放这些案例的选题,是不是你在节目中会播出的这些题目,还是一个观众参与的一个方式呢?

  老杨: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些选题的前期策划我们组织了全国最好的律师,然后我们专门在台里面的“影视之家”开了策划会,对这个案例进行系统的筛选,网上这些案例基本上和节目当中的案例相类似,我们是优中选优,节目当中一共是21案例,分7个系列,从五月一日到五月七日分七天播出,然后其他的我们全部上在央视国际网站上了,现在我看了一下,我们是用实名制的方式进行投票,现在已经有好几千名投票的了。这个活动搞了大约不到两周的时间吧,这个活动也得到了台领导的肯定,在我们台里的工作日报中也做了通报。

  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还要找专家和律师进行评选,对给出最佳答案者,最接近标准答案的人进行一个颁奖活动,然后我们以后还将用播客的形式像这次五一特别节目一样,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长把一些案例的经典部分以播客的形式在央视国际网站播放,播放出来以后让网友进行投票,在收视娱乐的同时,还能够解析一些法律问题,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而且我们选的案例都是发生在你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比如你到超市里面购物,你这个车放在超市的停车场,超市本身停车场是免费的,所有车放在这里,购物出来的时候有人把购物车推到边上去,这一推有的时候可能把别人的车子划了一下,我周边就有这样的事发生,这个时候推购物车的人已经开车走了,作为卖场你说应不应该承担责任?有人说不应当承担责任,因为超市听停车场没有收停车费;有人说应当赔,因为卖场既然提供了停车场应当保证车辆的安全,各有各的道理,你说应不应当赔?你也说不清楚。

  

雪松

  

《经济与法辩辩辩》男主持 雪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主持人:这个问题普遍发生。

  老杨: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我们在网络已经公布了,所以我们解的非常好。

  主持人:老杨你做了这么多的案例,你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什么?您觉得消费者,就是我们普通观众在生活中碰到一些案例,一些小事件如何上升到法律方面解决这个事情呢?

  老杨:我们博客里反映比较多的,比如说电信,一些垄断行业,消费领域,电信,电信手机我看观众特较真。

  主持人:我问一下王小骞,你做节目当中,这些嘉宾有没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他们的观点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的观点?

  王小骞:我觉得郑渊洁(blog)有意思,郑渊洁他的思维方式有些特色,有些个性,因为那场他和马斌同样都是那一场的嘉宾,他们俩之间的那种对撞就非常地激烈,然后那天还兰世立,瞬间在场上形成以兰总为首的企业家,先别说你是不是朋友,就是你先跟我有没有契约,朋友关系在法院没有太多体验,马斌和郑渊洁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哥们、朋友情意的观点,两边吵得不可开交,但是我觉得你说特别有利益的那种眼前一亮的观点太多了,太多了,每个人阐述自己为什么选那个答案的时候,他必然有一个立得住的观点,在这儿我们不能说得太细,说细就兜底了,不能说,到时候你可以看,看每一个人的观点,包括我们从一些社区请来的街道干部,观点都非常非常地新,而且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第一场从河北邢台来的那个杨霞,那就是一个传统老人家对婚姻方面的问题,她就是一个很传统的传统道德,她认为就是恪守了很多传统道德,他就认为法律按照符合中国传统道德规定。他说了两个词我印象特别深,一个是恪守妇道,还有一个是你看不住你老公就是废物,太有意思了。她激动了,她愤怒了,她特可爱,她是真的那么想,她不是做戏。

  雪松:所以这个节目里边嘉宾有多重角色,一方面是根据你的职业、背景有关系,还有一种关系是上升到法律思考同样一个角色,经常发生这样事情的时候,往往角度最后有一个变化,有他自己的一些观点,还会自相矛盾。

  王小骞:然后还会自相矛盾。

  雪松:对,他觉得把自己的观点打倒了,或者完全转变自己的立场都有的。

  主持人:企业家会注重法律为标准,那一般的人会以情意为标准。

  王小骞:这是一个概念,企业家不是说以法律为标准,他们也不都是法律专家,是以契约为思考的出发点。

  主持人:就是一切落实到直面上的东西。

  王小骞:对。

  徐秀玲: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兰总是他现场讲了一个故事,他自己因为他是办公司,有的时候如果不把这些事情听清楚,可能连朋友都做不好,而马斌他们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花几百万,可能就算了,角度不一样,并不是他们完全存在一个情与法的对立。

  主持人:老杨给我们透露一下新的消息。

  雪松:包括这个节目内容,比方说老杨提到遗产争议比较大,但是现场讨论非常热,没有想到遗产应该放在沉重,不太吉利的话题,但是没想到现场的观众情绪那么高,在节目里小骞让我立遗嘱,又把我腿给打断。

  主持人:雪松看来挺惨的。

  徐秀玲:我们两位主持人为了更形象生动的说明问题,就做了情景剧的表演。他们经常为了说明问题,就现场拿自己举例,大家经常是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拿自己举例,所以现场是非常妙趣横生。

  雪松:这些案例都是离我们很近的,比如说遗产,婚姻财产,在婚姻期间的共同财产,什么共同财产,包括你离婚的时候财产怎么分,这种事情,还有朋友之间相互的约定,有讲义气的,有讲法律的,就是先签协议,但是签了协议又伤朋友感情,就是很多矛盾。

  主持人:我还想问一下老杨,为什么现在有一些事情是在,有些企业家看中的是契约为主,大部分生活中都是我偶尔今天借你100块钱,明天我想起还你,如果我忘了,就是怎么找这个朋友来要这笔钱呢?你们节目中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案例?

  王小骞:这不是法律问题,这是处理方式的问题。

  老杨:这个节目以前我们做过,就是五一特别节目我们做了七个系列,其中有一个也跟朋友有关,还有刚才雪松说的夫妻之间争夺财产,这些将来在五一特别节目期间看了后会觉得特别有意思,只要你看了一定会特别愿意一直看下去,因为我们这个节目在录制过程当中,有很多精彩的花絮,两位主持人说实话也非常心苦,我们都是那样,就是嗓子,我们当时说,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累到什么程度呢?录节目,一天录两期节目现场有六七个,七八个小时,并不包括化妆准备等,一系列的东西,我们的制片人两天没吃饭,我们两个开车去现场,他说我两天没吃饭了,饿了,咱们去吃饭吧,然后制片人到了贵宾室以后怎么办?吃中午的凉盒饭,刚好他凉盒饭吃完了,人家热盒饭又来了,两天没吃饭,晚上睡在办公室,昨天早上我看到我们的另一们制片人陈红脸都有些变型了,我说你怎么了,她说我今天早晨五年才回家,我说不对呀,应当一两点钟就到家了,因为头一天晚上我和两个制片人一块审片子,我以为审完五一特别节目她就走了,因为我到家还不到一点钟,结果是审完了特别节目她又开始审日常节目,所以搞到早晨五点,这些人都很辛苦,我们中心的领导也亲自到大兴星光影视基地的现场指导工作,剧组这帮人马真的是非常非常辛苦。

  老杨:而且我们录制现场不在台里面,在星光影视城,特别远。

  雪松:现在这个节目已经全部录制完成了,现在编导还在做后期。

  老杨:我们陈老师是昨天早晨5点钟回的家,白天工作还要继续,从领导到记者都在夜以继日的为这个五一节目工作。

  王小骞:做节目肯定是累的。

  主持人:王小骞说说这个节目中的辛酸?

  王小骞:做节目肯定是累的,我们更期盼是最终的结果,观众能从中收益,有很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都是值得的,辛苦是在庆功宴上来说的,我们没有关系,累一点,辛苦一点儿,脑细胞死的多一点,都没关系,因为我们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是职业操守的问题。最终是落实到屏幕上,要她出一个响当当的节目,你特别无愧跟观众说,你来看我们《经济与法辩辩辩》吧,特别好看,因为现在还没有看到完成编出来的,到目前为止,万里长征已经走了一大半了,这个形式应该是非常乐观的,就是从各个阶段都没有掉链子的,这个是我们可以做招揽的工作,就是让观众五一晚上7点半到8点半打开电视看我们的节目,你会发现我们这个节目很好看,我们现场的观众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趣。

  徐秀玲:我们录制现场节目最直接的观众,不仅仅是最直接的观点,就是灯光,舞美所有的人员在现场冷关心,他们把工作都忘了,他们也很关心,而且我们导播间里面经常在讨论,就问到底哪个对,他们都认为这个很有意思,而且经常看了忘了工作,所以我们相信这个节目一定会很精彩。

  主持人:雪松有什么感想?

  雪松:还是觉得这个节目特别精彩,现场把我们两个主持人都感染进去了,有的不是真的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法律节目真的是那么生硬,就是硬碰硬,就是是和非判断的问题,就是中间如果夹杂一些情感,包括情感向法理的这种转变的时候挺有意思的,很多人性的东西能在里面能够体现出来的。所以在现场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是笑声,掌声。

  徐秀玲:还有恍然大悟的声音。

  雪松:所以现场确实气氛非常好,我们现在也正在努力,用后期制作的部分当中,能把先现场的气氛完全还原出来。

  老杨:还要感谢最高人民法院,因为我们五一期间的七期节目当中的七个法官是在全国法院系统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律师基本上也都一样,包括全国十佳律师,比如像岳运生、邱宝昌等等,这都是在专业领域声誉最高的律师,为配合我们的工作他们也是全力以赴,比如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的杨军律师,专程从上海飞过来,法官是几个省才只有一个名额,有的省分到名额之后然后在全省法院进行挑选,各个法院报到省高院进行审批,所以法院的重视,也给我们这个节目添彩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这里也一并表示感谢。

  主持人:徐导我再问一下,你们当初在设计这个五一特别节目的时候,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种新意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是以前看法制节目很少能看到的?

  徐秀玲:做电视节目就得创新啊,如果之前有了还做干嘛,所以当然要做前人没做过的东西,这是创新嘛,不新我们怎么创它呢。当然这个也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因为我们《经济与法》播出4年了,我们这个团队已经有了4年,尤其是经济领域,民商法这种知识的积累,我们也了解到,采访过,播出了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我们也肯定观众热烈的反应,我们一意识到就是大家现在对法律知识的渴望,我们现在用一种全新的,更轻松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一下法律知识,我们就想到了这样一个形式,大家共同努力,做到精彩断案,用新颖的方式传达我们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的传递。

  主持人:能让大家得到一种法律重新认识的看法吗?

  徐秀玲:你看完这个节目,你会觉得法律条文离我们很近,我们都需要法律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大家会感到到很实用,第二大家会觉得很有趣,既然又轻松又有趣,我想大家不会拒绝这样的方式。

  主持人:我再补充一下,这个节目会在我们新浪网上建立一个专题,专题形式,大家可以在这个专题上了解这个最新动态,参与网络答题。

  主持人:我再问一下老杨,我们看这个节目设置里面,有一个栏目案例的短片拍摄,你们对案例短片的拍摄有什么特点吗?

  雪松:我们分两部分,一个来源于真实,我们把这些真实案例重新编辑和剪辑,把故事的精华部分缩片,我们以前播过的一些案例,这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就是真实案例的再现,我们请了一些演员,和一些艺人,通过一种更加戏剧化的手段,就是以情景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两种方式,然后通过现场,通过这个短片播放以后,再提出问题,现场请嘉宾和观众来做答。

  老杨:我们播放短片的时候,场内的观众基本上是鸦雀无声。

  雪松:我觉得我们这种形式应该跟观众或者老百姓的生活是最紧密联系的,因为它不是以单纯的刑事案件判断,也不是单纯的很严肃的一个法,就是在法庭上,或者法官站在法律角度这样一种判断,完全是情理和法理纠葛在一起的,包括我们今天到你这里来,就是你的邀请,然后我来,然后在这里做什么,如果我出现意外,包括我们平时都想不到的,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朋友之间的,就包括这个上下班搭便车,可能就涉及到一个法律关系,但是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朋友和同事,没有意识到,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可能法律关系够能够保障。

  王小骞:我记得郑渊洁说过,他在他车里就会放一个合约,因为他身边有朋友出现过搭便车出过事,所以他的车里就放一个合约,这个具体合约啥内容大家就看节目,这个有没有效果,有没有用,这个咱们看节目就知道了。

  主持人:这个节目这么好看,播出时间是什么样的?

  徐秀玲:我们安排在五一期间的黄金时段,每天晚上的7点半点8点半,经济频道的,CCTV2。

  主持人:希望大家准时收看这个节目。

  老杨:网络答题这一块,我们在央视网站还继续搞,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登陆央视国际网站经济与法老杨博客,然后看一下网上的一些选题,基本上这个案例和五一特别节目的案例基本雷同。

  主持人:网络上的案例和节目上的不一样?

  老杨:都是相类似的一些案例,基本上案例的长度和案例的内容,案例的范围基本上都是相类似的,有什么比较经典的留言,以及你对这个案例的理解,意见都可以登陆央视网站经济与法老杨博客,我们搞了有两个星期了。

  雪松:希望大家积极参加一下。

  主持人:有奖吗?

  雪松:有奖。

  老杨:《经济与法》老杨博客是栏目的一个博客,我就算一个操盘手吧,观众朋友对《经济与法》栏目有什么意见,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建议,你都可以在那里面留言,我们栏目会有专人去负责这些事情的处理,所以说这样的话,也是节目之外的这个栏目与观众的一个互动的这么一个桥梁,因为你观众现在是这样,他们有的时候打热线电话,第一个要花电话费,第二是电话可能会很忙,比如占线等等,你如果寄信一个是要花费邮资,再一个还要到当地邮局去寄,很不方便,这里面会面临很多形式上的障碍,所以你可以通过博客给我们栏目留言。

  雪松:对这个节目不光是我们的主持人和主创人员,包括《经济与法》栏目所有的人,包括经济频道的一些领导,对这个节目播出都是很有信心的。

  主持人:五一过后的话,你们这个节目还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徐秀玲:这是我们希望,领导还没有正式批准,希望这个特别节目得到良好的播出效果之后,我们希望把它固化成为我们《经济与法》的一个特别的周播类的节目。

  主持人:是每一个星期播一期,还是怎么样?

  徐秀玲:我们积极争取,还要看播出效果,如果观众认为很喜欢,希望大家积极向我们领导写信,还有在博客上留言,这样加大我们固化成为周播节目。

  主持人:如果大家想看更多的节目,可以登陆央视第二套节目,然后看看这个节目,谢谢各位做客新浪聊天室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雪松:首先表达对这个节目进行,同时对这个新型的节目给大家带来法律和情感的冲击。

  王小骞:用我们特别节目的主题词叫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清,情理法理越辩越明。

  徐秀玲:我们的节目你会有精彩的案例适用法律知识,有趣的嘉宾,智慧的言论,希望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老杨:五一期间每天晚上将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希望你们伴随这个节目一块儿度过,希望这七天的七期节目能够给观众朋友带来七个小时的快乐,假期与快乐同在。然后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意见,欢迎登陆央视《经济与法》的栏目博客,我们会及时的听取你们的建议,我们争取把这个节目办的越来越好。

  雪松:这样一个新型的节目,《经济与法》刚刚推出新鲜的面孔,希望大家支持,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够支持我们的日常播出的《经济与法》,因为我们的《经济与法》还是以故事的案例来娓娓道来的形式来面对大家。

  徐秀玲:无论是日常节目,还是特别节目,我们的宗旨不变,就是给大家传递实用的法律。

  主持人:谢谢各位做客新浪聊天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