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性面对全球主流证券交易所的召唤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9:36  新浪财经

  由《投资与合作》杂志主办的TopCapital亚太投资峰会于2007年4月17-18日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本次会议邀专家探讨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的热点话题。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参加《理性面对全球主流证券交易所的召唤》论坛的演讲。

  任健:作为《投资与合作》杂志社,本身搭建就是投资者和融资者交流的平台。所以在座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可以把很好的商业计划书放在我们这里,我们交给他们手中。

  让我们进入今天第二个专场,理性面对全球主流证券交易所的召唤。

  2006年全球顶级证券交易所频频向国内企业抛出橄榄枝,欢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境外投资人也非常看好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中国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以及中国资本市场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募资人民币基金或者成立中外合资、合作基金投资国内企业,并在国内交易所退出已经势在必得。谁会给投资者和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我们期待着开创投资的“新丝路”。

  有请本场专场主席DLA Piper中国区VC和私募融资业务负责人李大诚先生。

  下面介绍本场演讲嘉宾。

  有请纽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先生。

  有请绿桥资本合伙人陈立辉先生。

  有请高能资本董事长王晓滨先生。

  有请磐天中国SPAC基金合伙人吴克忠先生。

  有请软库高诚有限公司CEO李灯场先生。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大诚先生做精彩的发言,并且探讨行业内的热点话题。

  李大诚:非常感谢我们有这么多位嘉宾在一起,今天可以讨论一个火辣的话题,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在中国有了6年,我们很多项目做,做纳斯达克,也做香港,也可以在日本上市。几乎中国企业可能考虑的项目,我们都做。我是负责风险投资和创投业务的。今天有这么多嘉宾,共享一下他们对海外上市的看法,我们必须考虑一下,现在企业在中国A股也是炒的非常火,我们是不是不在A股上市,直接在海外上市。

  杨戈: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交流。

  今天主题的确是非常有意义,叫理性面对全球主流交易所的召唤。说到主流的话,纽约证券交易所应该是当仁不让的。首先从规模上来讲,我们比任何其他的交易所都大若干倍,我们上市公司总的市值超过26万亿美元。这比其他交易所都要大若干倍。全球财富500强的企业里面,都在纽约证券所挂牌的。市场的交易金额,在纽交所去年每天成交金额是872亿美元。这些指标来看,纽交所是企业今后比较好的上市选择。

  另外我们看过去这些年发生的状况。每年都有不少的企业,从别的证券交易所转到纽交所上市,包括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转移到这边挂牌。也有在别的交易所上市的,达不到我们的上市标准,达到了再来我们这儿挂牌的。这种情况在我们这儿挂牌的有151家公司。我想这些也是比较能说明问题的。

  以前很多中国人对纽交所认识,传统的行业才去纽交所,但光纽交所TNT板块的市值就超过4亿美元,超过了整个纳斯达克的规模。

  那题目中的理性面对,看到这句话,我脑子里面就想到这样一幅画面,这边坐着很多妙龄少女,这边可能有十几个不良少年,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现在主要的交易所都到中国开展活动,过几年越南的交易所到中国来,吸引中国企业去越南上市,我一点都不奇怪。这些不良少年勾引这些少女,来我们这儿挂牌吧,上市吧。我们的交易所就太惨了,沦落到不良少年的形象了。

  对于理性面对,我想从纽交所和中国上市企业的例子来做一些综述。纽交所跟中国企业建立关系是1992年开始的,第一个上市企业是金杯汽车。我们跟中国企业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以后有陆续大型国有企业,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美国上市。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第一阶段。

  在2000年开始就是第二阶段,有很多科技股,无线的企业开始在美国上市。因为这些企业比较年轻,美国上市公司纽交所不是特别变通,然后就选择去纳斯达克上市了。去年有9家公司去美国上市,有3家符合纽交所的要求,在纽交所挂牌的,是麦瑞,天河,麦格。我们今年预计到有更多的企业到纽交所挂牌。今天上市的还有同济唐,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药企业。

  经过这几个过程,我们发现有很多的转变,一开始是国有企业,后来是科技股,后来就是民营企业,技术和传相结合的企业在美国上市,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谢谢!

  李大诚:谢谢,下一位陈总。

  陈立辉:大家好,我是绿桥资本的合伙人陈立辉。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探讨。

  我们绿桥资本业务有三块,一个是小的基金,专门投小企业,去年我们在无线投了三家。

  第二块做企业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第三个做企业上市业务的财务顾问。今天这个话题我觉得也是很复杂的,就像杨戈刚才讲到的,目前全球这些主要的交易所差不多都来到中国,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香港、新加坡,包括日本的证券市场对中国企业也非常有兴趣,也经常到中国来推广,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确实一个企业成长起来去哪里上市,去哪里融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PE回报的问题,还有将来的再融资,品牌的收益。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接下来我会跟大家交流。谢谢!

  李大诚:谢谢!下一位。

  王晓滨:我是高能资本的王晓滨,高能资本在中国上市8年时间,这8年时间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和亚洲、欧洲、北美,包括一些新兴的市场,只要企业的条件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就会帮助他们上市。包括那些在行业内不是很有名的企业。我们希望通过商业化的运作以后,让它成为行业第一。

  我们过去做的几个项目,就充分代表我们对企业培育的思路,从去年在AIM上市,从一个不知名的石油企业,成为一个中国有名的企业。这代表了我们本土创投的资本理念。

  另外我们比较关注的领域在能源,新能源相关的领域,另外矿业,还有汽车和汽车相关领域,以及医药和生命科技领域。现在我们主要在做的领域在新能源方面,也跟中国能源协会,能源部,国家开发银行开设一个三千万美元的基金,希望能对企业的发展做一些支持。

  做这么多年,经历了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法规,和我们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需求。

  我有一个四句话的感受,特别符合今天会议的主题,跟在座的想要上市的中小企业一起分享。第一,在境外上市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不单单是看了一个市场,以前我们做的时候,香港创业板还没有出来的,大家都在讲A股,那时候做境外,要做很多很多市场培育工作,我们觉得不是一条路可以走的,过去是这样的,我相信现在也是这样。高能资本是中国证监会的资格,我是拿A股的牌照,做了8年上市的融资。所以可以帮助海耶做一个境内外的选择。第二,要有个性化的选择,一定要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哪一个市场最适合我的产品,适合我的发展战略。第三,中国式的创新,因为中国政策永远在变化,海外市场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而中国政策是不断的变化的。第四,规范化的运作。如果你用了规定里面该批的东西,该批就要批,因为它是公开发行,经过交易所的审核。这些交易所和证监会都有合作备忘录的。

  这四句话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谢谢!

  吴克忠:大家上午好,

  在中国我们是最早倡导IPO的投资人,磐天中国SPAC基金是我们去年年底融的一亿美元资金,是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

  大家前面都说,包括靳总,现在是创投的春天,也是私募基金的春天,我认为春天会到来,但夏天也会到来。因为越来越多的机会,也蕴含着挑战。我们一直在挑战中寻找机会,我们怎么样区隔于这么多基金,区别于海外创造基金,所以我们去年有机会选择了创建更大的基金,就是SPAC基金。这是我今天着重要介绍的。

  我介绍一下SPAC的基金,IPO的上市方式,和MBO的上市方式。在中国能够有这样机会参与国外市场上市最新的一种方法。

  SPAC是有特殊目的的收购公司。我们知道在资本市场有三种基金,一种是共同基金,就是公开市场上募集的,中国大多数的基金,在二级市场都是这种基金。第二种基金是对称基金,是私募市场融资的,但是投向公共市长的。第三种基金是私募基金,现在很多分投,PE投资的,募集是从私募市场募集的,合格投资市场募集的,然后投向私募市场。我们叫它股权私募基金。

  我从公开市场募集的投向私募募集的,叫公共基金,简单理解就是公共发行的,投资私募市场的公共管理人。我们SPAC基本上融了一亿美元的基金,我们只有现金没有业务,所以不能挂纳斯达克。在OCTB交易,承诺对我们的LP,我在24个月内与一家有业务的公司合并,然后转到纳斯达克。我们现在是先募集资金,然后再上市。很多企业原来找船出海,和造船出海。我们是已经造好船了,现在目前暂时带领驾驶员的位置,然后寻找业务能力强的企业来掌控这艘船,直接上市。

  为什么会有公共基金呢,现在很多投资PE,或者投资私募市场,和公共市场。很多资金投资私募市场非常在行,但是上市以后,能涨多少没有数。私募基金卖过的东西很容易被公共基金接过来。私募基金,现在号称春天,春天是回报率比较高,是几倍和几十倍的回报。二级市场回报都是以百分比,我比指数高有多少。这时候造成非常大的落差,私募投资者有参加私募投资的机会,而公募投资者没有这样的机会。这就造成资本的主要流向是有超额利润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公募资金开始寻找怎么样进入这个市场。美国在99年以后,开始出现SPAC创新的金融工具。因为在当时互联网市场有这样一个套利的机会,所以造成他们开始研究这种新的金融工具,并且出现了这种金融工具。在2003年以后,美国就开始流行这种这种金融工具。

  这样一种回报,一级市场的高回报,二级市场的低回报,造成二级市场的基金希望参与私募投资。二级市场有一个特点,必须投资在一个股权流动的市场。如果直接投资你,达不到这样的目的。私募股权最大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能流动的。所以就创建了SPAC的金融工具,帮助二级市场投资私募市场,从而间接参与了私募股权的投资。这在资本市场叫空白支票的形式。

  SPAC如何盈利,所有基金的盈利都追求成长价值带来的增长。但是都是追求增长。私募基金还追求一种机会,就是套利的机会。我们很多的私募基金,为什么蜂拥而至,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套利机会。我从原来还没有上市的,转到上市的公司,价值不一样。中国国内企业转到境外的时候,有两倍的机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私募基金愿意参与这种机会。而且也希望能够分享这种套利的机会。SPAC就是基于这点的理论,以套利为主,以成长为辅盈利的机会。

  这个我不讲了,这是中国成功并购的几个时代,美国成功并购的几个时代。资本市场有杠杆的功能,使利润放得更大。

  SPAC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它有PE的优势,我们第一轮投资可以3400万美金,然后两次路演,第一次路演介绍基金,第二次路演就是合并介绍,在路演过程中,不但推动基金的增长。大多数基金都选择我们,我们选择了50家左右的基金投资了我们SPAC。

  第二,SPAC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给你的钱,你可以用股权,用现金,买其他同产业里面上下游,或者同类型的企业,从而扩大你的市场占有率,整合产业的功能。框架传媒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分众传媒九个公司在后面支撑。

  第三,最低的成本,你所负担的成本是审计的费用,大部分PE投资都是你的成本。

  第四,最快的速度,因为我们完成的不是上市,而是一个并购。

  SPAC经过首期可以融资到一亿美金,而且还可以持续容易,所以交易量的问题跟IPO相似。如果买壳可能有负债的问题,我们没有这个问题。

  我们交易一个股权两个期权,同时还有一个单位,都可以交易。所以个人投资者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参与深入投资。我们现在正在寻找私募股权的企业,或者目标企业,你准备做上市,或者想做上市,或者在基金的帮助下正在做上市,我们都可以有一个合作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在座的投资基金,能够对我们SPAC,不要当做你竞争对手,而是你退出的渠道。

  谢谢大家!希望有合作的机会,谢谢!

  李大诚:谢谢吴总。最后一位嘉宾。

  李灯场: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投资与合作》杂志给我们这个机会,我自己没有什么太多好介绍的,我是出生在台湾的中国人。我过去曾经做过三家企业在海外上市。这几年政府出台的文件对我们都有很多影响。

  今天很特别,交易所特别勇敢的来到我们这儿来。因为他们都聚集在超大融资的地方。

  中国说的屁股指挥脑袋,人家都说你怎么从香港跑到这边来,我说不出什么理由,为什么中小企业要到香港上市。我们大家交流的时候,中国还有一句话屁股指挥脑袋。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大的资本市场支持。所以最近流行两个很热门的话题,一个叫回归,一个叫提速。回归就是香港十周年的回归,另外就是红筹的回归,H股公司的回归。另外就是提速,4月18号从北京到上海只有9个小时。

  我们也看到中国中小企业上市最快的,有没有一个星期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好象是没有。所以我想等一下跟大家讨论B2C市场,回归中国,回归市场,本土市场的话题,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李大诚:回到我们交流的话题,对于中小企业上市,你要想,第一个问题,你要去哪里上市,第二个问题,你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模式,我今天主要希望台下的观众,从嘉宾这边可以吸收一些信息。在台上的嘉宾,有做伦敦的,有做美国的,有做A股的。大家要考虑中小企业是在A股上市,还是纳斯达克上市?

  杨戈:这个问题对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到了上市的时候,它的结构就决定了境外上市,还是境内上市。如果它吸引了私募投资,结构就已经做到了境外上市了。再一个从本身来讲,我们一直跟中国的公司交流,你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你在境内上市,还是境外上市,你要更多的选择,在哪里上市对你的业务最有利。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非常非常好。我们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每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实体,国内资本市场肯定是一个主体的上市市场。长久来看,不可能把自己国家作为一个主要上市选择。所以我预计国内资本市场可能是今后中小企业主要退出的渠道。香港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渠道。美国市场也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市场,所以美国也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具体到我们交易所本身,包括我们上市CEO访问中国,也是给大家介绍了N+A的博士,做两地上市挂牌。因为本土上市也是很重要。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就是品牌的推广,以后中国的企业一定不满足于挣这么多的钱,要推广品牌到全世界,面对终端的消费者。在美国市场上市,对全世界范围内对品牌的宣传,业务的发展,就有很大的帮助。第二个,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考虑海外的收购,收购可能用现金,也可能用货币,用上市公司股票收购有更多的好处。第三个,境外上市,特别是去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去上市,对建立期权激励制度,对管理层的激励制度会建立起来,这点国内今后可能会有改善。第四个,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吸引和保留,作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对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特别对中国内地的企业会有比较大的关注。第五个,投资者的基础,因为你在国内上市也好,境外上市也好,投资者覆盖还是很有局限的。

  那对于上市模式的问题,从我自己来讲,我们始终认为一个有规模的企业,一个有品牌的企业,IPO还是一个主流。当然也不排除别的方式,有的企业可能更适合,但我们认为IPO是主流。

  李大诚:李总,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李灯场:我认为有几个根本因素,第一个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如果你想收购国外公司,就在海外上市。第二个,根据你自身的条件,如果国外市场看不上你的话,你就只能在国内上市。在座可能很多PE和VC,我们也做过很多交流,如果你们注意到《投资与合作》杂志里面有几个现象,融资大部分都是第一轮融资,很少是第二轮融资的。因为去年政府发了一个10号文,目前很少听说在10号文之后,完成按这个规定出去的。我们中国企业为什么一定要境外去呢,给一个理由,大家好象说,你看到分众传媒很好。

  这个分两种情况,有很多公司有必要融资了,所以就到境外去融资,经常接到这方面的电话。如果你已经在境外的结构,我们因为时间的考虑,你们还是在境外做最优先的考虑,特别是互联网重组结构,因为境内架构涉及到境内基金ICP。如果已经在外面的,可能你规模太小,美国大多数银行看不上去,属于增值业务的。但是大家还是非常有出路的。比如说刚才说的SPAC方式,这个方式非常好,它创造了一条上市一条龙方式的出来。所以我觉得通过SPAC融资上市,可以找到资本市场的蓝海。如果你还在境内的话,我建议你们在境内上市。因为我们跟境外VC做交流,现在很多股票都可以境内市场来买的。

  因为资本市场目前从股票市值和成交量来说成本低,几乎只有境外的三分之一。有这么多优势,我为什么还去境外市场上市呢?

  李大诚:王总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王晓滨:我好象比较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做境内外上市,境外全球各个交易所我们都做。可能没有太多的市场倾向性。这也是回答了企业8年的问题,见到每一家新客户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一般先给企业做个体检,了解企业的基本条件。然后量身订做。就是个性化的选择。我觉得在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从青岛啤酒第一年在香港上市,到现在十几年时间,包括民营企业上市也有十年多的时间。经历了几个历史的过程。

  一开始境外上市是被逼,因为A股上不去,因为A股是为国有企业的锦上添花,和雪里送炭而设的,民营企业很难上,被逼没办法做了一些境外红筹的构架转出去。

  99年底到2000年初,就开始有一个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热潮的到来是随着新的,特别是育新以后,一块钱就可以把所有的资产转出去,把它变成一个境外设立的公司。就把活生生的一个中国注册的,百分之百的一个民营企业,因为技术的创新,只要你要上市,就可以把你变成一个境外的公司。因为技术的创新,所以带来了一个浪潮。但是那个时候因为只有香港,新加坡还没有开始,新加坡是02年开始在中国做大量市场的推介。从02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了新加坡的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召唤,开始有了香港和新加坡市长的选择。

  如果在不同的时候回答中国企业到底要在什么地方上市,我觉得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回答。到了现在,就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也让企业挑花了眼。在去年6月份之前,基本中国的企业境外上市呈现一个非常全面的一个发展阶段,包括伦敦,包括欧美,全面成熟。这时候我们可以说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在哪里上市。在去年下半年恢复了A股的发行,以及10月份10号文出来以后,使得企业上市出现了新的变化。

  我去参加深圳的一个论坛,除了纽约交易所没到,其他的交易所都到了。我们谈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全体做一些境外融资、投资,投资银行,这个市场应该是百花齐放的市场,从VC到PE,到IPO,到APO,到SPAC,多种金融产品,才是一个丰富的资本市场。从境内到境外,不要因为境内市场好了,就控制境外。这是一个企业自主选择的。所以我们希望是多渠道的资本市场。

  应该在A股发展的情况下,境外上市是一个很好的补充,特别民营企业是一个自主化的选择。国有企业可能有一些倾向,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这是一个自主化选择。特别是一个政策法规的出台,就是让大家执行的。既然有返程收购,就照批了。

  所以不同的阶段回答这个问题,是不同的情况。另外不同的企业来做境外的选择,一定是非常个性化的。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境内外上市的比较研究,我们专门出了一本书《境外上市指南》,马上我们第三版要出来。为什么我们第三版要出去,因为不停的有交易所出来,我们已经有迪拜交易所了。

  对于A股是看净资产的,境外是不看净资产的,比如说你的发展战略,你要走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你在A股适合不适合,包括股权的并购,通过股权并购的方式,做一些国际化的扩张。以前关于流通性,A股现在也有流通性,发起人还有一年到三年的首股期。

  再融资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融资在境内外的要求是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点,法规上,你所处的行业,你要看外商准入方面的要求。这些东西有一些检查单,照着这个检查单,A股票市场上市规格,如果不符合,你想都不想要。在境外上市就不用考虑这些。你完成了一个股权变化还可以上市。所以根据不同市场的规则,根据自己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来回答。包括根据所有的历史环境,还有不同市场发展状况,法规的状况,做一个综合性的选择,到哪里去上市。

  李大诚:陈总和李总也发表一下意见吧。

  吴克忠:我们首先看的是这企业能到哪里上市,这个和想到哪里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现在美国对冲基金对我们很好看,因为我们中国每年GDP10%的增长,美国只有2%到3%。一个国家增长10%,很多领域都可以找到机会。美国只有2%到3%,只有能在新经济里面找到增长机会,在传统经济里面,不可能找到更大的增长。中国差一点的企业也比美国好一点的企业好。对冲基金就考虑中国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是什么。他们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很多用低成本做很好质量的产品占领市场,帮助美国市场、欧洲市场贴牌,在过去的十年里面得到了很好的增长。而未来的十年,他们是不是要走出去,他们有好质量的产品,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是不是要扩张美国、欧洲的市场。那美国、欧洲的市场老牌企业,有很好的品牌,有很好的渠道,我们是不是要收购它。所以就造成很多企业是给人家打工,一块钱人民币卖给他,他一块美金往外卖。这是企业经营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

  第二个问题,中国市场这两年非常好,我们认为是正常的。我总体感觉,中国市场开放很多,但是我们的对冲基金,公共市场募集的投向公共市场,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一下股市下降的时候,很多人会赎回自己的的股票。对冲基金也是来自于私募市场,这个市场的基金非常理性。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大家都叫好的时候,中国经济10%的增长率不可能支持基金100%,200%的增长。所以我们要考虑上市,上市以后是不是股票就涨。如果二级市场没有这么活跃,我们是不可能这么投资。现在二级市场越热,A股越来越高。但高到什么程度,我也不知道。作为企业家来讲,企业上市一个要看渠道,一个是看市场环境,看是一个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陈立辉:我们以前打交道的都是高科技企业,他们的选择都是纳斯达克。大家知道有这么多的互联网企业,SP企业。现在由于美国的监管更严,上市成本更高,使得其中一部分企业转向欧洲,转向AIM。如果你海外架构没有做,对于早期还没有拿到钱的企业来讲,现在考虑拿谁的钱去上市,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复杂。但本土的人民币基金又不是很高,给的价格还不是很高。这很矛盾,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选择。

  吴克忠:对于监管的问题,越严的监管,能够对市场有更高的推进,越严监管的企业,投资者越愿意花更多的钱投资这个企业。而中国的监管,监管和投资相比较是弱的。正因为美国有这么严的监管,才有好的附加值,好的溢价。

  李大诚:我补充几句,其实上市也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融资方案。不管怎么样你都是私募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的概念。我们在纳斯达克也有很多项目。我们也代表很多在场投资方,主要是这些基金,这些美金的基金,大部分头是创投,不然就是风险投资。几乎每一个基金都是咱们的客户,还有一家没有合作过的,就是DCM。不知道有没有合作机会。

  我们看境内外机构比较细,我们也有一些压力,因为政策的方向,很多基金,很多企业希望走A股上市。另外一个问题,假设一个企业有境内外结构,是不是可以回A股上市。第二个问题,它是不是还是符合境外上市,纳斯达克或者香港等等。第三个问题,你没有一个境外的结构是不是不可以去海外市场。

  你用哪个模式上市不重要,你可以走SPAC,可以走IPO,主要看结构是什么时候做的。我们也用SPAC去做过。中国市场是越来越成熟了,以前可能经过IPO,RPO,现在我们可以经过IPO,而且通过不同的市场,可以看到SPAC。OTCB的项目,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也知道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

  在这个基础上,我想问一下,假设中国企业只有一个纯进入中国的结构,他们怎么样去海外上市。

  李灯场:在座的对象有很多是投资方,还有一些寻找投资方的。为什么做融资,是为支持企业的发展,最快拿到资本。如果从投资方角度,现在手上管很多的钱,投下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有更多的管理费,得到很大的回收。

  刚才B2C结构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很多VC,或者PE,都想走到境外去,如果走10号文程序,现在很少批了,或者很久时间才能批,半年以后才能出来。但你急需钱,你投资之前要把批文拿到,你要完成法律架构的审批,才可以投进来。没完成,不可能投进来。如果这个审批是半年、一年的时间,请问你目前是找哪些渠道,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10号文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这个法律一出来大家必须要慎重考虑这些事情。你想要快速拿到钱,就要建立一个境外的架构。我们投资的很多公司,都可以直接投到境外架构过来。过去是海外创投到公司,现在是境内的公司主动找投行了。

  因为这些法律,VC也不能说被迫,被迫也有,但是他们还是希望境外架构,但是形势逼人强,所以他们可以得到境内的架构出来。当08年之后,我了解很多VC投入的项目,在A股上市出来。为什么要在A股上市呢,现在不说不好,关于海外资金参与国内上市的模式,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多交流。

  如果A股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到海外上市。这个有一个安全的问题出去。因为现在年纪大关系,所以给大家建议,如果你想要很快拿到钱的时候,你要建立境外架构,吸引他们很快给你投钱。如果我现在不缺钱,我可以等一年两年,也可以投。也要看你的企业是不是具备上市条件。还有成本,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你想拿到钱的话,这是结构问题,还要选择什么对象,这是最重要的考虑。如果已经上了境外的,你不要回来,你赶快出去。如果境外,人家没看上去,境内给你25倍,我觉得还是要回来。结构重组方面,可以找国内的VC。因为现在很多VC已经开始考虑境内重组的问题。

  李大诚:我现在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GE模式,假设你是一个互联网,高科技企业,比如说你需要在信息产业部拿证,这些项目怎么办。第二个问题,大部分在场的VC拿的是美金,如果他们投的话,在境外上市不一定有退出机制。这个怎么办?第三个,大部分互联网公司,WEB2.O,VC拿人民币投的话,不会准许,只能到境外去投。

  李灯场:这个很普遍的问题。在设境内公司有一个重组的程序,但这要有业绩的问题,这个是还需要一个法律认证,但是增值业务应该从这个思路走出来。假设你境外的公司是运营公司,你要申请产业部批,是非常难的。

  那碰到这个问题怎么办呢?为什么非得追着海外的VC不可?境内的VC也可以愿意在境内投资的,估价也很高。当然你说境外的VC给的价格更高。但是我们觉得在境内上市比较安全。

  再一个境外上市要求营业额三个亿等等指标,很多公司没有这个能力,但你首先要考虑怎么样拿到钱。

  李大诚:如果你找一些美国基金,去拿一个价值,这个会高很多倍。假如说融资,现金只有一百万美金,但需要三百万美金。你去中国拿人民币,拿20%而已,你怎么融钱?

  李灯场:这个问题也是有的。这个我们要透过产业的整合。刚才谈人民币基金也好,其他基金也好,外商投资公司在03年就有标准的规定。直接创业投资的架构,将来是有机会会走出一条思路出去。如果三百万美金,一百万美金的话,我有一百万美金就可以活命了,其他再考虑把。

  李大诚:那你可以吸收30%到40%?

  李灯场:那就再投少一点。如果我现在只需要50万美金进来,就可以生存,要生存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只有生存才能发展。所以分段融资很多,一开始只有200万美金,后来2000万美金,所以分段融资是一个好的思路。

  刚才讲了估值高低,这个是每家VC和PE不一样。但是差距不会特别高。很多公司投入到最后就变成CEO了。在座的做投资的时候,中间都有一个保证盈利多少,假设这个时间没有达到的时候,你可能要做一个调整,这个调整要有上限,否则你的公司就被别人控股去了。如果企业不想做大股东的时候,你到19%,到51%的时候,要买回去。

  李大诚:王总也是常常跟企业沟通,假设一个公司拿人民币的话,市值会比较低,可以很快的境外上市,这样你可能会考虑纳斯达克。你融资的市值比较高,在海外上市就比较难,这个判断怎么走?你给这边的企业什么建议?

  王晓滨:我说过永远不变的是变化。人民币的市盈率是高于美金的市盈率。因为现在A股票的PE高于海外的PE。所以有人说要人民币,PE太高了。现在谈人民币的私募基金可能还可以拿到更高的PE。这个是一个新的情况。

  我觉得企业在决定拿什么样的钱的时候,就是决定做私募的时候,可能要跟自己的上市战略,一揽子结合起来考虑在选择好适合到哪里上市,刚才讲有很多因素,决定我们去哪里,或者能不能去哪里上市。把上市最终端企业的战略,大致确定下来以后,然后再决定拿什么样的钱。因为什么样的钱是有颜色的,这个颜色就决定了我们股权结构基因的颜色,就是基本上定下来,你用什么样的一个上市公司。所以我们建议你私募的模式,跟上市的战略结合起来来考虑。

  其实技术永于快于法律。我们回过头回答李律师的问题,如果完全本土一个企业,就是一定要到境外市。规范化运作,就是10号令法规下面还有很多种运作方法。第一个根据法规执行,第二个,法规没有说到的还可以做。第三个,法规之前你还可以做。比如说并购,它至少有三种并购,一个是股权并购,一个是资产并购,还有一个是业务并购。我只收购你这个业务,并没有收购你的资产,也没有涉及到你的股权。至少我只是抛砖引玉,不讲太细。

  技术不断的创新,企业自己想清楚,决定你倾向于哪里上市,你一定要自己上清楚,因为你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然后跟投资人、中介机构一起来探讨,一定可以给到一个很好的方案。如果你的技术层面没有办法来做这个决定,如果你现在是中国本土的一个构架,我觉得A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境外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但是对一些企业可能境外比境内更好,但是企业自己可以跟投资人,跟机构一起来考虑。然后觉得我境外最好怎么样可以做到,我觉得一定能做得到,只要你想清楚。

  李大诚:刚才王总讨论的PE,确实我们也看到这个状态,有一些比较晚期的,或者规模大的公司,确实国内的PE会超过国外的PE。但是很多没有盈利的企业还是要到纳斯达克,大部分我们看这些早期企业,还是在找北京的,或者更高一些。

  另外我们也发现结构很重要。国际所这边我们有新的结构了,你可以在A股上市,也可以在海外上市,现在这个结构已经发明了。这是我们这边发明的GP结构,允许一个中国公司可以拿人民币,也可以拿美金。可以允许你A股上市,也可以在海外上市。其实王总说的对,我们这边一直会想办法解决上市的问题,因为不管怎么样,我们也知道新的法规和新的政策,也不一定让企业往前走,有一些障碍。我们沟通也是为了解决大家这个障碍,为大家设计一个好的方案。

  今天上午的会议到这儿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和每位嘉宾参加我们的研讨,谢谢大家!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