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方星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 16:08 新浪财经

  

方星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战略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主办的“2007南洋商学院经济与金融高峰论坛”于2007年3月10日在上海举行,图为上海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方星海博士。(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主办的“2007南洋商学院经济与金融高峰论坛”于2007年3月10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经济的崛起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上海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方星海博士做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战略》的演讲。

  方星海(博士、上海市金融办分主任):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政府金融办对南洋这里举行的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主要是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战略和取得的成绩,这和我们今天论坛的主题比较一致,这个论坛的主题是经济的崛起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两天以前,国际财长在这样演讲,也讲的经济的增长主要性,他说他没有看见任何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都没有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我们中国要健康持续地发展,要有一个健康和发达的金融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执行国家建立发达金融市场的战略的一部分,我主要是几点,首先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经取得的一些成绩,最后是下一步的一些打算,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中央领导的关怀是不可分开,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增长,都是因为和邓小平先生有关,由于他的前瞻性和远见,他1991年视察上海的时候,上海是一个远东金融中心,货币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上海要成为一个金融中心,当然这要好多年以后,但必须从现在做起。然后邓小平南巡,然后是十四大,江泽民做政治报告的时候提到,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中心,胡锦涛视察上海的时候,说把上海建设一个国际金融、航运中心,以及大都市,这主要是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的中心,朱溶基总理做了一个城市总体规划,在国务院报告批准当中,专门写上把上海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金融、经济、航运,贸易中心,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今年1月份过金融工作会议上,专门指出,要适应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我们在上海工作的同志体会,中央历任领导的要求,他们的指示为我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为我们指明方向,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事情在南洋会议上,新加坡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经验,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学习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经验,上海的机会到底怎么样?要把愿望变成现实要看有没有现实的机会,我本人认为上海有这么一个机会,为什么?我觉得东亚将成为一个崛起的全球金融中心,大家知道,全世界资金的流动是没有过节的,是充分流动的,中国有KFII、FDII,今后人民币也会变成可兑换的货币,金融服务的发展低和经济活动的产生有紧密的低于的关联性,而且金融活动也他一定低于的集聚性,这本质决定金融中心的存在。我们在看一下经济活动的产生?世界经济的重心在动移,这不是说北美经济在衰退,欧洲经济在衰退,而是东亚经济在上升,北美一直是最大的,东亚经济总体比重在上升,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到底怎么样?欧盟经济一体化,北美经济主要是美国经济一体化,我认为大中华区经济一体化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从实体经济而言已经一体化了,假设中国经济还可以这么持续增长,而且我也认为中国经济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将成为中亚经济的核心,东亚会产生一个全球金融中心,而这个中心会在大中华地区产生,这个地区会是香港和上海。1992年上海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以后,策略当中第一步是坚持一个策略,要迅速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心,就是说把中国主要的金融市场囊括到上海来,这个策略我们一直在执行,到今天还在执行,成为金融中心以后,会成为中国资产定价中心,上海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第二我们初步确定金融市场以后逐步成立资金、资产管理中心,这个策略我们也是一直执行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来,大家知道,金融市场和资金、资产有一个互动,我们在调演当中发现,金融的资金和资产管理有做强金融市场反过来,金融市场做声做强以后,有助于心音资金、资产管理业务的聚集,在执行这么一个策略的过程当中,人民币可兑换对这个策略的执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兑换进程怎么展开?我相信如果说上海已经在人民币变成完全可兑换之前,可以牢固确定中国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我就简单说一下资产管理中心,这两个一旦可以定以后,人民币变成可兑换以后,上海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地方,前面两个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没有完全确定起来,马上要变成可兑换,恐怕对上海会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目前人民币完全可以兑换,居民存款可以在世界自由流动的话,也许很多中国居民会把存款放到国外去,我们理想状况是人民币可兑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说现在QUFI进来以后,对金融资产管理中心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如果这个互动进行比较好的话,可以固定上海金融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我们在上海工作的同志是密切关注人民币可兑换的过程,希望这是一个平稳,渐进、有序的过程,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适当的时候可以加快一些。

  如果金融市场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确定以后,也可有助于其他资产进来,我们国家大型的银行,以及相当数量的商业的银行,他们总部都不在上海,甚至一些大型国有的保险公司,他们的都不也不在上海,但是我相信,如果上海在金融管理中心和资产管理中心确立的话,及时他们总部不在上海,但也会慢慢向上海聚集。谈完策略以后,我简单想大家介绍一下成果如何?

  我们觉得上海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具体的例子比如说

股票市场,大家知道有两个股票市场,上海市场是92480亿,占我们国家GDP大约45%,这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2倍,商品期货市场,上海期货市场交易额占过60%,上海有一个金融期货交易所,其他的金融机构的产品也会陆续开出,银行间债券,以及债券衍生产品市场全部在上海,深圳有一点点,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国家外汇市场全部在上海,上海还有一个钻石交易所,航运交易所都在上海,这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航运交易所,所以在上海形成一个现有的主要的金融市场都在上海,慢慢地,我们还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就是再保险交易商业,对保险
汇率
的确定起很大的作用,我们着力把上海打造一个保险交易的主要的市场。成果之二:我们认为我们正在成为中国资本管理中心,比如我们国家基金管理公司,全国55家,截止两月底的数字管理规模6238亿分,上海是5家,规模占全国的1/3,深圳是17家,也是占全国的1/3,北京稍微少一些。保险全国一共有9家,上海有4家,占到全国保险类资产50%,资金营运中心主要是银行在进行的,比如说总部不在上海的银行,比如新野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在上海,其他的股份制银行,比如工农中建是今后要着力工作的方面,比如招商银行,在我们国家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股份制银行,他们资金运行在深圳,如果说我们能够把它迁移到上海当然对上海是一个非常有利事情,工农中建资金营运在北京,成为银行营运中心的任务我们认为是非常严峻的,我们做了一个调查,现在上海的几家投资公司做的比较规范,我觉得还有一定的拓展的空间,养老基金公司上海也在逐步的建立,总而言之上海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着力建设怎么样成为资产管理中心,大家知道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就想成为一个资产管理中心,新加坡从四五年前开始执行的这样的策略,他们的经验是非常值得中国借鉴的。

  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当然不仅仅是这三各方面,我只是的这三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第一怎么样和中央建立一个连动的机制,中国决策权比较大,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的政策,中央和上海之间怎么样建立一个连动的机制,大家知道,比如说西部开发,东部办等等,所以这个机制希望以后能够建立起来,第二方面要做的事情就是着力开始打造上海金融城的品牌,借鉴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品牌和重要,有了品牌才可以做营销,对自己改善各个方面的工作也是一个促进,第三在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上海主动提出一些建议,金融改革提出一些比较有水平的建议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上海比较谨慎,而香港就比较大胆,在六年以前,他们请麦肯锡给他们出了一些注意。由于时间有限,我只是简单向大家回报一下上海的策略以及一些成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翁富泽发言,他的演讲题目是后WTO时代的中国银行业务。

  翁富泽(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我谨代表汇丰,感谢南洋商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邀请我在本次论坛上发言。

  首先,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与各位备受尊重的嘉宾同台发言,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博士、王仲伟部长、方星海博士,胡祖六博士、黄明教授和陈光炎教授等。

  我选择从公司的视角,谈谈我们如何看待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先进和发达的经济体的进程中,特别是后WTO时代,中国银行业扮演的重要角色。

  正如前面的嘉宾已经谈及的,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国家经济持续成功的前提条件。完善的金融体系激活存款,改善资本分配,减轻风险,并使个人可以管理并增加自己的财富。

  银行业在支持这些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审慎监管的支持下,银行业协助确保收益的可持续性。确实,历史表明,如果忽略金融行业现代化的话,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将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杀。

  事实上,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中国已经采取了很多大胆的举措发展银行与金融行业,这是未来发展的良好预兆,不仅仅有利于中国金融现代化的成功,而且有利于中国在更广泛范围内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领导层已经清楚表示,将发展金融行业放在首位。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给予银行业发展的重视是史无前例的,今年在WTO的框架下,开放人民币业务将有助于确保良好的势头继续得到快速发展。

  我在上海工作期间,银行业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我很幸运可以参与中国市场开放过程中启动的金融行业几大主要计划,包括合格境外投资者与合格境内投资者计划、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交易做市商制度。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开放,汇丰这样的外资银行可以入股本地金融机构并与这些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例如交通银行和上海银行,这令三方都受益,如果没有银行业的改革,这些都不可能实现。

  作为一家成立于香港和上海,在中国持续经营了142年的银行,汇丰热烈欢迎过去几年获得的机遇,并期待未来更多的机会。今年,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内地首批本地注册的银行,本地注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网络和服务范围,特别是加强我们的人民币融资能力,使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客户受益。

  但是,银行业的开放为汇丰以及我们的国际同行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行业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后WTO时代的新环境,这为中国的本地银行带来更多的转型和积极影响。从而使在中国千千万万的银行客户大大受益。

  中国的银行业坏账已经得以改善,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也已经加强。中国五大银行中的四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汇丰的战略伙伴交通银行,已经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成功地进行资产重组,在海外上市。

  随着本地银行引进国际战略伙伴,我们看到的是本地与外资银行之间技能和专长的交流与互相转移。

  因为这一切,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了更高水平的服务和更广泛的产品,客户正在从中大为受益。我们不能忘记,所有这些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也正是客户。

  银行业的开放往往被看作是本地与外资机构的竞争,但是我们并不这样认为。市场上竞争当然存在,通过竞争本地客户可以期望获益,但是,任何一家外资银行都不可能竞争得过中国的国有银行甚至主要的城市商业银行。

  无论对于汇丰还是我们的外资同行,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的任何时期,希望与中国的本地金融机构拥有同样的市场渗透率是不现实的。想一想,中国五大银行在2005年年底,拥有超过8万家分支机构,而外资商业银行加在一起,总共才拥有不到200家分支机构。

  外资银行将通过增加网点力求拓展网络,而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设立一间新分行将至少需要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与本地银行的资本金要求是一样的。加上员工、后勤和其他方面的因素,您就可以理解,即使是最少的增长也要求大量资源的投入。

  国际银行正在开拓各种途径迎接这一挑战。虽然我没法谈论竞争对手的计划,但汇丰已经选择在实施双面的中国策略:一方面,通过我们的分行网络发展自身的业务,另一方面,通过战略投资与我们的伙伴创造价值与协同效应。

  简言之,在我们自身的零售业务方面,为了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中国客户受益,我们相信有所侧重将非常重要。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汇丰将侧重四个主要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在这些重点市场,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利用我们的国际专长与我们遍布全球的卓越

理财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将侧重客户服务的方方面面:咨询的质量、产品的质量、执行的效果和分销的渠道,等等。

  除了这四个城市,拓展网络也是需要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国际客户有这样的需求。随着中国财富的增加,以及在国际社会中重要性的加强,外资银行将需要在全国拓展网络,来服务他们自身的客户。随着国际银行越来越多的顶级客户把他们的业务向西部和东北拓展,并在全国发展业务,对国际银行来说,拓展网络以满足客户需求,是非常关键的。

  这可以反映在汇丰最近在重庆、成都和西安这些西部城市开设分行,并获批在东北的沈阳开设分行。在为现有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的同时,随着国际银行进入新的地区,他们也令这些地区接触到了国际市场,从而推动本地企业发展,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除了自身发展之外,汇丰中国策略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本地伙伴,包括上海银行、平安保险和交通银行。今天,我将只侧重谈谈交通银行,因为我们与交通银行的伙伴关系也许是中外资银行如何发挥各自竞争优势,获得双赢的最典型的例子。

  2004年,我们入股中国内地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19.9%的股份,这也是允许单一外国投资者入股的最大份额。我们的投资是当时外资银行参股中国内地银行的单笔最大宗交易,这被认为是真正的共生关系,令双方都受益。

  通过我们的伙伴关系,双方都可以利用对方的网络,这是无价的资源。汇丰可以利用交行现有的2700多个国内网点,使我们的客户受益,同时,交行可以利用汇丰的9,500个海外网点,令他们的客户受益。

  这令汇丰的客户可以通过交行获得遍布中国的服务,并使交行的企业客户利用汇丰在海外的金融服务,例如在汇丰业务很发达的美国和中东,在中国 “走出去”的政策下,这些地区对中国经济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与交通银行建立伙伴关系,汇丰获得了本地市场知识的宝贵资源。对交通银行而言,好处包括:获得了一个愿意分享技能、经验和国际最佳实践的长期合作伙伴。

  我们两行间的合作进展非常顺利,因为两行都把这一伙伴关系看作是长期的联盟。汇丰和交行正在开展90多个合作计划,涵盖各个业务领域,例如贸易服务、资金管理、银团贷款,还有由交通银行发行的联名双币信用卡,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汇丰为联名卡提供管理与技术支持。

  正如汇丰与交通银行,双方优势互相借鉴与补充,在中国的外资银行也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补充。国际银行不能取代本地银行提供的网络与服务。相反,国际银行将协助中国企业更好的进入海外市场,并协助海外企业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

  这并不是说竞争不会加剧。随着行业发展,我们预计银行将在各个方面都变得更有竞争力。但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将仍然是本地与外资银行各自拥有不同优势的领域。

  本地银行已经看到与国内同行之间在大众零售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庞大的网络优势以外,本地银行正在改善风险管理体系和公司管治水平。对国际银行来说,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为现有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在外汇和财资服务等方面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除了汇丰和交行这样的合作与伙伴关系,我们认为还有一些领域,能够使本地与国际机构在整个行业内,进行共同合作,寻求互惠互利的解决方案。

  有些领域共同合作的需求很显著,例如发展全国征信机构,而在其他可能不太显著,却极其重要的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在这其中,一个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是全球普遍面对的问题,就是需要不断改善公司管治的水平。

  单以盈利与收益增长作为一个公司成功指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现在,良好的公司管治、对社会与环境的表现,已经逐渐成为衡量成功的重要准则。这越来越严格的监察,不仅是来自不断加强的法规与监管压力,在国际环境下,更要求我们将明智地主动地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管治方面身体力行,以使我们自身的机构和整个行业受益。

  国际银行不仅仅要满足他们自己国家的监管要求,而应该做得更多,随着中国的银行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不仅引进更多的伙伴和股东,而且拥有更多的外向型投资者,他们也将需要继续采纳公司管治与企业责任的最高国际标准。

  我注意到,很多本地银行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正在寻找方法维持最高水平的诚信,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披露,和确保对股东负责的职责标准。

  另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主要挑战是中国缺乏有经验的银行从业人士。在招聘、培训和留住人才方面,这给所有在中国内地运营的银行都带来巨大的压力。

  汇丰启动“中国银行家培训计划”超过15年了,这一计划为本地人才提供国际经验,把本地人才培养成银行业专家,并使他们胜任汇丰的管理职位。

  我们这一计划录用的人数增长迅速,现在录用的人数比1991年计划刚启动时,增加了50倍,随着我们在中国进行本地注册,业务不断增长,我们将继续投资人才。

  除了内部培训项目,我们也寻求与教育机构和本地社区建立关系,协助满足中国银行业及整个中国的人才需求。

  在这方面,我相信高盛的胡教授和我都非常高兴,南洋商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提供的培训将有助于填补行业的人才缺口。

  总而言之,中国对WTO的承诺已经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状况。激烈的竞争将令本地与外资银行双双提高他们零售服务的水平。毫无疑问,中国银行业开放的最终受益者将是中国的消费者。

  我想再次感谢主办方给我机会参加这次论坛,与各位嘉宾、领导和未来的领导人共同交换意见。

  谢谢各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