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陈光炎教授:中国的投资效益与居民福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 15:49 新浪财经

  

陈光炎教授:中国的投资效益与居民福利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主办的“2007南洋商学院经济与金融高峰论坛”于2007年3月10日在上海举行,图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光炎教授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主办的“2007南洋商学院经济与金融高峰论坛”于2007年3月10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经济的崛起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新浪财经独家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光炎教授做《中国的投资效益与居民福利》演讲。

  陈光炎:谢谢大家,我今天下午讲的题目是一些政策方面的分析,我主要讲的重点是四个,第一提到用一些数据证明中国家庭部门的利益,就是利润上升的趋势,然后把国内的情况联系到国外的情况,上升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双边贸易,如果你看目前的数据,如果把个人消费在国民升值当中做一个比较的话,大家都知道,50多年以来,美国的比例很高,甚至达到70个百分点,中国的个人消费在GDP当中的比例一直往下面跌,甚至到32个百分点,农村和城市现的比例,我们可以发觉,农村先今消费和城镇居民可支出的费用在下降,其他部门政府的税收、企业利润在上升,把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和城镇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增长来看,1978年如果是1的话,人均生产总值增长42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2倍,然后看一下家庭和政府可支配的收入,政府可支配的收入占GDP比例在上升,家庭可支配收入在GDP的比例在下降,如果你在看一下政府行政支出和教育支出,在中央政府总收入的百分比里面,2001年的时候教育的支出在中央政府总支出里面是三个百分点,其他也大概是三个百分点,2002、2005年这三个百分点没有变化,政府形成管理和其他支出是上升的比较快,这些数据在家庭部门的受到到一些挤压的情况。

  政府医疗支出在国民生产总之的比例,发达国家是六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是1.5、2.5,中国在一两年当中,中国在医疗部门的支持已经增加呢,中央和地方政府加起来在医疗支出里面占GDP是0.6,比例是非常低的,中国政府把很多责任推到家庭部门,就像我提到的一些政策的建议,如果我们看储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储蓄率很高,增长非常快,40多个百分点,但是具体的情况,这是世界银行和统计局做的数据,政府储蓄率占GDP在上升,企业储蓄率在上升,家庭储蓄率其实有一点在下降,全国的储蓄率最近几年在上升,实际上是政府和企业的储蓄率在上升,家庭的储蓄率是有一点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GDP在上升,而家庭的负担是加剧的,国家已经把住房转移到家庭,现在有一个调查显示,目前的财政负担比十年前沉重一点。

  下面是收入不平衡的问题,最近五六年统计,主要的收入是消费,所以他们收费增长慢,消费增长慢,如果你把家庭、公司以及国家的银行存款做比较的话,增长最快是公司的银行存款,最近几年,公司银行存款增长速度非常快,下面我们会讲到利润方面的分析,国有企业利润的上升,2002年以后,国有企业在工业的部分,在金融的部门,在电信的部分,国有企业利润上升非常快,如果把利润和GDP做一个比较的话,可以看到94、95、96年和美国相比的话,美国增长非常多,现在中国是八个百分点,要了解一点就是中国的数据只是包括工业部门,而不包括服务部门,如果结合在一起可能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了,为什么利润会增加?第一是原材料企业的利润增加,第二是中间比的利润增加。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服务业,服务业的利润?如果我们把服务业分成两部分,第一是市场的服务,第二是政府管制的服务,你可以看到,凡是政府管制的服务业利润率比较大,比市场服务的利润率高,政府控制服务业的利润率比制造业的利润率都比较高,你看一下统计的数据,工业利润率一般上升在4—5百分点左右,矿场的利润率达到25%—30%左右,普通的轻工业都是4%—5%左右,基本上目前的情况是这样,GDP在增长,GDP有三个部分的收入,第一部分是工资,这些工资是到家庭部门去,就变成消费了,这个部份有增长了,但是比例有所下降。第二部分利润,利润部门其实是在增长的,增长的速度比GDP快,因为利润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整个GDP增长约束了家庭,约束了工资,约束了个人消费,膨胀了企业的利润,膨胀了固定投资,膨胀出口,第三是税,地方政府的税,在两个地方碰撞之间,家庭的部分受到了一定挤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目前的趋势,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一直在上升,出口一直在上升,尤其是最近五年,下面我们联系一下和美国之间的摩擦。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现在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比例是十个百分点,在世界是最高的一个国家,如果看中国和过各地贸易情况的话,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和日本( 红色)以及其他亚洲国家(蓝色)逆差,中国的贸易逆差是和资本,其他国家有关,中国的贸易盈余和美国,欧洲有关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变成是这一块出口很多,就变成了双边之间的贸易纠纷和一些可能产生的保护的影响。这里面我就做了一个推测,我没有具体的数据,这个推测里面发觉到,地方政府的钱很多,为什么?比如我们现在看具体的分析,经常帐户占GDP比例是出口减掉进口,这是宏观经济的方程式,中国2006年出口占GDP近十个百分点,现在投资和储蓄,统计局数据是两个百分点,税收和政府支出应该是八个百分点,现在中央的数据是负数1.3左右,换句话而言,我推测的想法就是,很多财政的收入没有在具体报上来,如果具体报上来的话,地方政府的盈余应该是差不多十个百分点,这只是一个推测,因为我在水上面看,水下面有什么鳄鱼在里面动我不知道,我推测,税收和政府支出大概有8—10个百分点的盈余,很多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这就是土地和房地产之间的税费,没有统计在具体的内容里面,我后来做了这个分析,在网上看到报告,大家知道北大有一个教授,一年前分析了这个报告,他提到2004年的时候,他的分析数据发觉到,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大概有3万亿,大概是19个百分点的GDP,所以我这十个百分点的推测不完成是错误的,我现在提一下政策方面的分析。

  我觉得目前的趋势要扭转过来,中央政府可能要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最近两年,中央政府已经开始做了,比如把固定资产投入转向医疗、社会服务,另外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地方政府的机制,如果把地方政府激励机制,除了对GDP增长之外,对居民的福利各个方面的社会服务的投资也有很重要影响的,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投资方向和态度。然后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刚才已经提到国营企业赚取到很多的钱,我在新加坡做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在80年代、90年代就是这样,国营企业赚取很多钱,财政部门抓过来,用于教育和医疗,我作了一个计算,如果中央政府要国营企业支付红利,如果达到50%百分点,去年中央政府医疗和教育支出就可以增加1倍,这是国营企业的盈利有多大?如果拿一半过来的话,整个全国的医疗和教育地位可以增加1倍,家庭的负担就会减少。

  第一是土地和开发商的利益的平衡,这里面提到中产阶级和形成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我提一点新加坡的经验,新加坡60年代的时候经济发展很不好,政治部稳定,当时为什么有居住有其优的政策以及中央公积金的体系,其实有一个好故事,这个小故事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那是发生在1964年的时候,1964年新加坡经济很不好,社会不稳定,有一天李光耀坐车走过一个街,当时有很多丢石头,而有一个人跑下来把车搬上去,他有一个感谢,这个人有一个小资产,他就怕暴动,如果我让每一个人都有房子,他有资产就怕暴动,这样我就良性循环了,我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把所有无产阶级成为有产阶级,这不是开玩笑的,我是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主席,邓龙就提到这么一个问题,新加坡能够稳定,就是因为无产阶级变成有产阶级,我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但是92年邓小平南巡,我对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有贡献,我不敢多讲,所以我觉得这一点要看公共住房,我个人的,公共住房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体系,也是一个维持增加中产阶级心情和社会政治长期稳定一个重要的政策,比如现在
房价
太贵了,而土地是最主要的关键成本,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确保居民人均价格40%—60%,中国有一些城市可能有20、30、甚至50—60左右,这20—60的房价由政府来做的话,不要独立赚钱,有4—6工资有多少?如果有25万,我就可以买值25万的房子,25万的房子要建立的话,材料要多少?土地要多少?在这个过程里面,政府就不要卖土地赚取大钱,我要让普通老百姓可以买房子,我的土地不赚很多钱,新加坡当时就是这样的,土地是政府的,如果土地卖给香格里拉的话,就可以赚大钱,因为土地是贱卖过去,就像私人的房地产,有政府的坐地,就像气球一样,现在国内的情况是气球一直在飞,而老百姓看不见。如果政府把气球收回来就好了,这会促进中产阶级的形成。这里面我就提到,有房阶级的增加,对社会的稳定有一定得好处,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30年以来政治一直比较稳定的原因,有了房子,每个人都不敢动,也不想动,政府官员的政治提升可以取决于民意的情况,如果群众的满意指标也是一个指标,你才可以做党委书记的话,你搞GDP,搞大项目,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国内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

  中央政府应该从新调整地方政府和家庭部门之间的利益均衡?现在是一个力量太大,一个力量太小,我们真正分析一下,到底是谁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以后,土地价格和财富的上升,我觉得普通老百姓勤劳工作是经济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国家财富创造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这些财富表现在土地价格的增长,不应该完全由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房地产商分成,应该分给普通老百姓,给他们一个回报。一定要突破这一点。这样会减少过多的投资,减少过渡的出口,改善家庭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消费的支出,改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减少社会对立和不公的情况,我非常欣赏温家宝的政策,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从国外大趋势来看,如果把很多的GDP转向消费,国内消费不是转向出口,减缓

人民币升值压力,下面我总结一下,从国内而言,可以减少人民矛盾和不满的情绪,增加GDP方式可以从投资和出口转向国内消费驱动,减少中国对美国,欧洲、日本的出口依赖,现在美国是火车头,中国是车箱,如果美国给中国压力,中国就会受到一定的潜质和影响,如果经济增长方式专项国内,中国就可以从车箱变成一个火车头,可以带动自己,甚至带动亚洲国家和全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但有经济的影响,对政治经济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中国老百姓的福利也有一定的情况。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