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2007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3月3日上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 14:02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7年3月3日-4日,由《证券市场周刊》杂志主办的“2007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在北京举行,国内顶尖学者聚首,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同时举办“价值投资高峰论坛”,邀请国内著名公私募基金的权威投资人士讲述价值投资经验。新浪财经作为独家网络支持媒体对此次盛会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以下为3月3日上午会议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选择2007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暨价值投资高峰论坛现在开始,欢迎大家的光临,首先有请《证券市场周刊》社长王波明先生致欢迎辞。

  王波明: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每年一度的经济宏观论坛。我们经济宏观论坛今年已经是第六次了,每一次论坛是对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势给出预测,也请到了国内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包括市场参与的机构的经济学家、专家来对当年的经济宏观走势进行探讨。作为宏观经济来讲,现在特别是去年,我在想这几年,我一直是跟随大家、经济学家来观察中国经济宏观的走势。那这几年宏观经济确实是在实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记得在过去的5、6年时间里面,曾经对宏观经济有了很多的争论,还记得从90年代的末期,当时对于宏观经济怎么能走出谷底,那时候当时是怎么样去走,宏观经济学者们有很多的争论。有一派讲,当时是

通货紧缩,有一派说怎么样通过国家的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增加GDP的增长。当时在90年代末期我记得是琢磨这个,现在这几年咱们的经济是向怎么样控制过热这方面下功夫。那么在这几年来讲,我仍然听见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还是认为中国长期经济走势还是基调还是通缩。认为经济的供给方太大,如果把特殊因素拿掉,咱们还是有很多通缩的危险。但是我总觉得好像另一派里面认为咱们现在目前的经济走势,特别是往后几年看,走到今年以后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我指的是那种经济上的死人的问题,现在越开越敞亮了。确实在2006年,经济确实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咱们的外汇也过了1万亿美金的存量,而且过去几年都是双位数的增长。原来过去认为双位数的增长是比较可怕的一件事情,觉得都是属于在9、10这个水平,经济是不可持续的。那么现在来看,好像越来越有点变成常态了,就是9、10。那个时候我觉得在5、6年前或者是6、7年前咱们都是挣扎着维持8%或者是9%,现在到了10%之后好像恐惧感越来越少了,国家也是调控起来游刃有余了。而且现在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测,对于大家来讲也越来越重视,因为这个数本身好像大家看着就是一个数,但是这个数对于咱们方方面面国民经济的参与者和公司来讲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确实预测这个数也是预测每一家在市场当中怎么样经营,和根据这个预测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也使得在市场中的参与者对宏观经济也越来越重视。现在好像变得经济虽然从总量来讲,好像看着增长问题不大了,但是很多人把聚焦点放在所谓的经济增长的方式上,就是现在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带动,同时怎么样在这个状况中把消费促进上去。对于这些问题,对于资金过剩的问题,06年又是咱们的股市大家都关心市场流通性的问题太大,怎么样解决流通性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变成了大家现在目前非常关心的问题了。所以作为《证券市场周刊》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使得咱们各个经济机构、专家、学者、经济学家来借此机会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大家现在聚集在一块,是更加必要的,也使这个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今天《证券市场周刊》举办这个活动今年已经第6年了,也想借此机会感谢我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银监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资委研究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国家信息中心等政府部门。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学家、中信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等预测机构表示感谢。同时要感谢历届预测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及其研究团队,他们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走势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意见。《证券市场周刊》今年已经是15年了,确实也鉴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风风雨雨,在过去的一年里,《证券市场周刊》也抓住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转型,大家也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当然我不是说从股价上有了非常根本性的改变,但是确实中国证券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如果咱们再过十年回过头来看,2006年确实也是标志性转变的一年。它对于咱们制度上的障碍的排出,确实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一年。

  那么我们也在想,今后咱们宏观经济的预测和研究,也希望更加除了国内的研究机构参与,我们也希望能够带进来更多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来共同研究中国的经济和预测中国的经济,来把握中国经济的未来。因为确实2006年也是咱们WTO签署以后,很多方面进入实质运行的一年。而且中国经济在近年来,这都是谈感觉了,原来谈中国经济咱们是谈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增长在国际市场中都是在大国里面都是非常高的。但是,一直感觉中国的经济总量,尤其是在过去几年,觉得还是基数低、增长高。但是现在谈中国经济好像有点不一样了,中国经济不仅增长高,而且总量已经排到了世界的前几名了。我也不知道,我刚才问了一下咱们的经济学家,咱们的经济总量从过去的几年的第六名,变成了第五名、第四名,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变成了世界第三名,就是美国、日本以后就是中国。中国的有一些数听起来也是有一些吓人的,像咱们不说泡沫因素,我有的时候想,你说中国的工商银行上市以后,我在去年的财经年会上,当时碰见了咱们的工商银行的行长,当时问他,咱们上市之后工商银行在上市公司里面是不是在1700亿美元?我记得是12月11日问的,那时候咱们工商银行在全世界的银行排第四名,前面有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汇丰银行,当时我看汇丰银行与我们就差了300亿美金。这个事刚完,咱们就过新年,过圣诞,到2月初的时候,咱们工商银行的股价一直涨,先后超过了汇丰银行,我已经感到不可思议了,然后超过了美洲银行,变成了全世界第二大银行,还在几天的时间里,还超过了花旗银行。咱们的工商银行在几天里成为了最大的银行,这也是过几年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的姜行长有骄傲的地方,在几天里掌控了世界最大的银行。所以从这个点上来看,中国的大国形态已经出现了,所以现在确实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前两天发生的事情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也是咱们中国股市暴跌8%到9%,带动了全世界各国的股市下跌,以前说美国股市打喷嚏,全世界的股市得感冒,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变成了中国的股市打喷嚏,全世界的股市感冒。当然这个有偶然的因素,除了这些偶然因素,中国的未来的大国形态,还继续增长的态势,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上越来越不可忽视了。所以《证券市场周刊》提供了宏观经济的平台,也确实是在国际、国内影响力也确实越来越大了。

  那么最后我想借此机会,预祝宏观年会顺利成功,也希望大家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更加研讨出一些实质性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一些道理,甚至有一些能够对中国政府进行一些建议,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宏观预测年会来取得的。那么我想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

  主持人: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多年来参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地方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下面我宣布2006年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第三名光大证券研究所,学术带头人是高善文博士,请高博士上台。下面有请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跃时先生上台为高博士颁发奖杯和奖金。谢谢伍总,我要现场采访一下高博士。2月10日您在《证券市场周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牛还在》,就是说中国资产市场的价值没有释放完,大家知道上周股市大部分下挫。您是不是还维持您原来的“牛还在”的判断?

  高善文:还是的。

  主持人:高博士对于中国的股市还非常乐观,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因为在场很多是投资界的朋友,根据他们的研究结论,做投资的时候如果赔钱了高博士不负责吧?

  高善文:不负责。

  主持人:好,谢谢博士。下面我宣布获得2006年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第二名的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宋国青教授。有请牛总为高博士颁奖。前几天是参加了一个论坛,您说人民币升值3%太慢,5%还凑合,这个观点引起了不同学者的意见,您是不是经过了春节的长假,对人民币学术上的预期有所改变?

  宋国青:这不是一个预测,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宋教授预测的观点不代表央行的意见。下面我宣布获得2006年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第一名的是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诸建芳博士,有请《证券市场周刊》社长王波明先生为他颁奖。我再刁难一下诸博士,您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可能您对股市大盘的涨跌并不是很专业,我想问一下,您能不能猜测一下最近股市出现了很可怕的大盘下跌的情况,它背后的因素是什么?

  诸建芳:实际上现在大盘下跌的各种猜测很多,现在大概看起来已经有9个版本,第10个版本我想今天的会开完了之后就会产生。

  主持人:谢谢诸博士。我们一年一度的颁奖就到这里,那么我们所有的学术机构以及经济学家们,他们参加这样的一个非常严肃的经济预测,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要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推向更广泛的公众群体当中去,让所有的投资者以及普通的老百姓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那么年会进入下一个环节,我们要讨论的是世界经济形势,按照惯例这样专业的讨论我是主持不了的,所以我们要交给专家来主持。今年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唐旭博士,下面我们有请唐博士来主持。

  主持人唐旭: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来主持这样一个讨论,刚才我也很激动地看到了这么多对宏观经济做预测的机构还有学术带头人,当然我希望越来越多地研究机构和经营部来预测,当然预测是冒风险的事情。除了宏观经济之外,股票市场也是冒风险的,但是我们既没有预测中国经济,也不预测股市,我们是讨论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金融,这一小节我们有三位发言人,第一位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长期从事汇率和外汇管理方面的研究,有很多的研究成果。第二位是陈兴动先生,他是法国巴黎百富勤董事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第三位是程兵,是中国科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后面还有一位做评论的陆挺先生,是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我们按照日程来排时间稍微短一点,所以我不多讲了,我们现在请主题发言的第一位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副司长管涛做主题演讲。有请!

  管涛:非常感谢《证券市场周刊》邀请我们参加这样的盛会,我今天是以研究人的身份来参加这样的会议,我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的观点。现在流动性过剩是海内外都存在的问题,所以今天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个人看法,因为我做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深入,我谈得不好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主要有4个方面的探讨,全球经济失衡愈演愈烈了,一部分的国家像能源出口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顺差越来越大。另外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赤字越来越大,像俄罗斯也是能源出口大国,中国的顺差占GDP比重34%,但是从去年开始到了67%。美国的话美元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有一次调整赤字占GDP比重的80%多。还有一次调整是占30%多,但是到现在这一轮失衡开始,赤字不断恶化,到2005年的时候赤字占GDP的66.4%,所以这个情况是越来越严重了。全球经济的失衡是助长了流行性过剩,从大的方面来讲,发达国家输出流行性过剩重要的发源地,重点就是美国。美国长期实行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了经常项目赤字不断膨胀,全球美元泛滥,这种赤字美国是重要的源头。再就是日本,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实行了超低的长期利率政策。这导致了日本流行性过剩流向海外。这里有一个图,这是82年到2005年美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的表现,大家可以看到,虽然近年来美国通过了10多次加息,美元的利率有所提高,但是从长的时间来看,美国的银行优惠贷款利率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利率之后,实际的利率仍然是比较低的。美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克林顿政府时期出现了上升,但是小布什上台之后赤字又加剧。这样使得美国的储蓄投资进一步扩大,使得美国向赤字上升重要的一点。

  而作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属于输入流行性过剩,一个渠道是一部分的国家是资源性商品出口大国,但是由于全球的经济增长比较旺盛,需求比较强劲,使得资源性商品价格飞涨,很多的国家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顺差。像石油输出国,像沙特和俄罗斯,俄罗斯这几年石油价格涨得非常快,所以他可以提前偿还所欠的债务。再就是有一些资本大量流入带来的流行性过剩的输入,一部分是迅速投资的带动,98年之后经历了迅速投入下降的时期,这几年经济迅速恢复,但这伴随着全球产业的调整,由于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带动了产业更新化,这带来了贸易差额的转移效应,比较突出的就是中国。很大程度上我们这几年的贸易顺差增长很大,例如加工贸易顺差。由于这几年我们吸收了大量的投资资金,中国从90年代中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都是连续多年占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全世界的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甚至有的年份超过了美国是全世界的第一。还有过剩是寻求安全的投资场所,因为美国的市场失衡问题比较严重,这样有一些国际资本通过其他的方式,进入相对安全的,金融体系比较稳定,金融市场很强劲的国家进行投资。这样导致了一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出现了双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比较集中的表现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汇的储备激增。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尽管经历了亚洲的金融危机之后,但是世界上多是采用灵活的方式应付金融资本的风险,另一方面是面对国际双顺差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增加外汇储备的方式来调整。外汇储备激增被专家认为是复活的金融体系。这些外汇储备增加以后,通过储备经营管理的方式投资到境外,就形成了经济双循环的格局。

  这里有几张图,这是92年到2006年的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变化,应该说98年的时候是处于低谷的,从那个时候开始能源商品价值增长了4.2倍,非能源的增长了2倍。大家可以看到金融部分主要是直接投资。98年开始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1.3倍,在亚洲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增长比较快。在美国出现了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情况,有一种解释是由于亚太国家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然后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和原资产,导致了美元资产的需求非常旺盛,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对美国的经济具有方方面面的影响,有积极地,维持低成本,另外带来了困扰,就是美国的加息的传导效应。

  全球的流行性过剩对宏观调控提出了4个挑战,一个是投资过热风险,还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上升,还有是资产泡沫表现急剧,还有国际金融风险的增加。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力度都是上升的,但是发达国家在总体上经常出现困扰,储蓄力的增长快于投资率的上升。甚至有一些国家出现了投资过热,然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刚才王波明博士也提到了,现在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通胀多还是通缩多?由于经济增长很快,导致了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供求的关系非常微妙,在一线之间。而且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在上升。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全球的通货膨胀,从90年代中期的8.6下降到2002年的3.4%,由于这几年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上升,2006年是3.7,现在是3.8,包括美联储依然对通货膨胀高度关注。而资产泡沫风险开始积聚表现非常明显了,一个是股市上升非常快,但是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刚才大家也提到了,上星期全球的股市不论受中国的影响还是其他股市的影响,出现了急剧地波动。另外大家看到商品市场的价格,从理论上讲,商品的价格的波动应该是比较平缓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出现了剧烈地波动。有很多实体经济的需求和同期经济的需求交织在一起。实际上从石油来讲,世界上每日的产量是大于实际的需求量,但是石油的价格仍然波动非常大,很大的关系是投机资本利用石油进行投入,使得商品的价格越来越具有金融产品的特点。

  作为国际金融的风险增加表现为资本过度流入的增加,大家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流入的非常快。现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金融市场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出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一旦过度投资,就会引起资金的大量流入。

  最后我讲几点自己的看法,一个是经济一体化催化全球流动性过剩。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全球的经济失衡,一方面是发达国家输出流行性过剩,还有发展中国家的输入流行性过剩,然后发展中国家再把资金回馈到发达国家。为什么全球经济失衡越来越严重,而全球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快,从理论上讲,如果经济不开放,大家都不能获得较快的发展。所以经济失衡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是不矛盾的,但是经济失衡带来了流行性过剩。现在尤其要关注的是低通胀下的金融不稳定风险。流行性过剩很多程度上不是反应到商品价格上,而是反应到资产价格上,所以怎么样对于资产价格控制,这确实是世界上面临的新的问题。反应过度了会有问题,不作为也会有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如果出现的债务危机或者是货币危机,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挑战。这种输出方式因为发展中国家不成熟,所以风险不好控制,容易管理不了,但是容易造成对外风险投资集中到某个部分,这使得在市场上操控有问题。而发达国家从国际经济“双循环”中是获益比较多的。大家可以看到,失衡的情况下,世界的经过出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问题,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上升,但是与历史比起来水平相对是比较低的。

  然后这里我非常冒昧的提出几种可能性,可能会引起流动性过剩。我不是说这个流动性过剩会在短期内发生,但是从市场上的经验来看,有这么几种情况,一个是市场的利率急剧上升,像日本发生过泡沫经济,日本的房市开始较快上升,在89年把这个泡沫刺破。现在为什么大家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比较担心,主要是担心美联储连续加息以后可能会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软着路。再一个风险是全球经济衰退,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他是外资拉动的,就是进入项目很快,使得外贸的依存度提高了,但是主要的市场需求者,他的经济出现了波动,那么有可能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但是现在经济好的时候,这些资本看好这个国家大量流入,但是如果一旦外部资本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经济。比如说泰国,美国资金大量流入,但是美国经济不太好了,资本大量流出,使得泰国资本市场出现问题。还有个别不排除新兴市场再度出现动荡,这个动荡扩散使得出现金融波动。像泰国这样的国家,出现了货币危机使得整个亚洲市场出现了金融危机,这是经济全球化以来出现的最大的挑战。

  另外我们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的问题,经济内外失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以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既要调整国内的政策,也要调整一些涉外的经济政策,而且由于经济全球化之后,各国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这要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由于发达国家本身是影响力非常大,他更应该在这里面发挥作用。

  这张图是关于日本的泡沫经济,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是非常繁荣的,当时的房价和低价很快,然后在89年加息之后,日本的泡沫破灭了,出现了比较长时间的经济停滞。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唐旭:下面我们请我们的第二位发言人,法国巴黎百富勤董事副总经理兼总经济师陈兴动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陈兴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首先感谢《证券市场周刊》的邀请,有机会跟大家探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刚才也对三位著名的优秀的经济学家表示祝贺,我也是所谓的经济学家,希望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世界经济的看法。

  昨天我受主持人的要求,本来想做管涛先生的评论,他说能不能做主题发言,我想把二者结合起来。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我快一点讲10点意见。我的题目是讲“全球经济的失衡急需调整和美国经济可能出现的衰退”,所以我觉得这10点非常重要。管涛先生谈到了世界经济的根本性的,一个是世界经济的失衡,而且在加剧,第二点是全球的经济流动性过剩。这两个因素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这两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第一点我想讲世界经济失衡,刚才管涛先生已经用图表为大家展示了,非常明显看出了两极化的趋势。许多的发达国家出现了帐户顺差的上升,美国去年的贸易逆差出现了736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5%以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美国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源头。第二点我想讲,我们说作为流动性过剩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其实管涛先生刚才也表现出来了,非常明显的就是全球性的资源性的价格上升。我们注意最近几年,中国作为全球性资源性价格上升的主要国家,中国也承认,中国买什么什么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降价。这其实是世界上流动性过剩,经济失衡的重要表现。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不仅仅在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在全球的资本市场的价格也在上升。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长期资本的利率在下降,短期的资本利率在上升,这是个非常明显的流动性过剩的表现。

  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外汇储备在许多的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大幅度上升的。那么第三点我想讲一下全球资本市场的决策、全球经济的失衡。本来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两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但是由于这种表现,我们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全球经济失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承担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所付出的代价,美国一直在呼吁应该调整,但是希望别的国家承担代价。实际上每年美国的贸易赤字都在增加,年年在增加。所以他一方面要求中国人民币要升值,但是美国我们回过头来看,美元在增加。美元有20%到30%的贬值,但是不可能会使得美国贸易平衡最主要的手段。所以我们这个会看出来,很多的经济失衡需要国家做出努力和政策的调整,而美国实际上在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来,政府采取的办法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失衡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从外汇储备来看,我们更可以看出全球的变化,我昨天跟我同事一块做了一张表,我把数字汇报一下。2006年东亚地区全部的外汇储备余额达到了30649亿美元,增加了4503亿美元。而中国实际上在这个增量的过程当中,中国占了60.3%。如果说我们把台湾和香港作为大中华加在一起,占了62%。所以整个的东亚地区这种经济失衡的状态和世界经济失衡表现出来在外汇储备增加上非常明显。

  第五点我想讲一下流动性过剩到今天已经使得全世界的经济学家等等感到非常头痛,我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全球投资风险讲座,我发现3个演讲大都是来自于美国和日本、欧洲等等。他们呼吁要求重新对恢复世界经济失衡做出重大的动作,他们呼吁新一届的谈判,重新做出更多共同的努力。现在所有人都意识到本轮的全球经济失衡,不是哪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做出调整的,也不是哪个地区可以单独完成的,必须全球进行协调。我们也看到世界的超级大国,那就是美国,对于全球性的经济失衡目前表现出来实际上信心不是很大,所以实际上很难往前走,到底经济失衡在多大的程度上?如果按照这样的状态继续延续下去,不进行主动地调整,可能全球的经济再往前走,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调整。最近我们大家比较担心的就是日本的利息的问题,由于日本长期实行的这种低利率和利率限制,在日本产生了作用。而且日本最近第四季度的报告,利率有超过4.8%的增长,那么中央银行下决心调整利率,调整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它很有可能成为刺激全球经济流行性的调整。如果全球各个地方都在调整,我们说接下来很有可能出现大家不愿意见到的经济向下滑的情况。

  第七点关于美国经济,美国经济现在看样子,对美国经济的看法,前一段时间是比较悲观。我觉得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全世界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经济在2007年以后会逐渐下调。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股新的力量起来,觉得美国的经济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仅仅一个月过去,对于美国的经济问题又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我们在香港的会上,有一位经济学家谈到了美国经济有可能出现今年年底的经济下滑,而他的讲话一天以后让美国两个数字得到了证实,第一个是美国1月份的日用品的消费下降,还有定单下降,那么这一点我们从法国巴黎银行的美国经济学家,他对美国经济的看法一直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认为美国很有可能面临经济衰退的趋势的走向。他从许许多多经济分析的指标来看,相当多跟他的预期是吻合的。美国的经济虽然很强劲,但是我更多地把他的说法认为是对市场的安慰,所以美国有可能走向衰退,要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

  我们从群众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因素起了作用,把全球的经济拉下来了。我们有一组数字证明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很重要,哪怕按官方的数字来计算,中国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度12%。第二我们以2005年的数字来看,中国的贸易增加23.8%,对于世界全球贸易的增加贡献度达到了11.9%,中国从日本进口了1158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四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占到了美国进口品的19.9%。这可以看出了我们对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影响很大,他占了美国总体消费的5.8%。中国进口了1亿2千6百80吨的石油。最后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进了3.263亿的铁矿石,这使得世界上的投资者对于中国有太多的想象。现在中国开始做经济的调整,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政策在改变,现在商户的政策指标就是努力减少贸易利率,努力推动国内的需求。其实中国正在做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正在为世界经济的失衡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一点,我最近一段时间感觉,中国的政策在不断地做调整, 我们拿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山西的例子,山西省政府对于地方领导人的考核指标44项,而其中的2项指标,而GDP增长和人均GDP只占考核的10%,其他的90%给的是社会性的指标,这个改变肯定是好的。但是我们注意到,我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地方政策在过去的28年当中,都重视经济的增长。但是现在他们考核的指标已经绝大部分不是经济指标,而其他的方面跟社会的和谐方面联系起来。这一旦时间我们看到了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增长的注意力下降,我们现在许许多多的政策,实际上的效果都有可能影响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不是说通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像许多的投资者担心的那样下降,但是各个的部门都在撤伙,我们有必须注意2009年之后的中国经济,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旭: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科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兵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创新”。

  程兵:我今天来讲很匆忙,我讲三个小的要点。我谈一下我个人对世界经济的判断,接下来谈一下与大的经济环境相关的金融创新,然后我简单讲一下风险管理。

  那么我觉得首先我们要知道全球的经济火车头就是美国的经济,在过去几年,从经济增长和通货预期由于后来的加息,我们知道从前年开始大家有争议对于格林斯潘它控制全球经济,但是它不管市场的价格。这样的话,我们知道在一开始是股市的资产价格,后来是房价。现在大家谈论美国的经济会不会硬着陆,现在谈论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经济。我自己看到的是跟去年相比较,应该是平缓得多,换句话说美国的经济是一个软着陆,同时房地产市场也没有那么糟糕。这一块我要谈到,跟金融创新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从欧洲的经济来讲,我们知道欧洲的经济火车头是德国,所以很不错。那么从日本经济来讲,最后有一个正的经济增长,同时他依然保持很低的利率水平,这跟我等一下说的金融创新有关系。所以这几个都不错,那么中国经济我都不用讲了,是很不错的,我们投资拉动,然后结构转型。刚才我们也谈了很多的贸易顺差等等,还有巨大的外汇储备等等。还有一个经济我称为石油和天然气的经济,这一块主要是在中东,而且事实上有讨论和争议,因为美国老纠着我们的人民币不放,说我们的外汇储备太高,顺差。实际上石油美元更高,外汇加起来实际上是我们的2.5倍。还有我们知道天然气以俄罗斯为代表,他们在谈论是不是要成立像欧派克这样的组织,所以这也应该是很有潜力的经济体。因此像今年所谓特殊的一些经济创新,或者是一些金融设计和创新,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板块。而且在实体里面,石油不仅仅变成了一个经济工具,而且是一个政治的工具。比如说去年10月份开始,石油最低到55美元,最高到77美元。所以每天波动的石油价格,除了是经济的因素之外,更大程度上还是政治的工具。还有我们现在出现了,我们回到非洲去找资源,跟70年代周总理当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现在来讲,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说,刚才前面两个演讲者也讲到了,全球的失衡或者是等等的经济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虽然有一些失衡,有一些调整,但是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很多的经常项目的赤字,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赤字,所以这种情况下,后面会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不相等,在我看来没有那么严重。而且我可以举一个不是货币的例子,就是说像大众商品,我记得在05、06年的时候,像铜的储量不到全球两天的消费量。理论上讲,如果这两天都用光了,那么全球整个铜的生产都会停下来,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按照这种推断,那简直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但是到现在来看,我们看到大家所谈论的,可能会出现的紧急的情况并没有发生,现在它又回来了。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说,是有一个失衡,但是没有那么严重,而且美国的经济很可能是一个软着陆,加上其他经济板块的推动,所以整体上来讲,整体还是非常乐观的。

  接着谈一下相关的两个金融创新。刚才两个演讲者也谈到了,一个是日元,这从金融创新上来讲,从融资的角度来讲,这是最低的成本。日本央行也加息了。所以你可以进入到其他国家的高利率,或者是投资回报更高的国家。这里面有几个例子,在05年大家在谈论日本终于结束负增长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强烈的预测,说日本央行可能要加息,会加得很厉害。那时候有两个牺牲的最厉害的一个是冰岛另一个是新西兰。当时大家意识到可能不再是这个情况,所以冰岛的经济掉得非常厉害,新西兰也是这样。但是这个情况也说明了,像刚才那种大家谈论的流行性过剩或者是小的经济波动,可能对于承受的敏感度更高。比如说最近前一旦时间的泰铢,泰铢差不多也类似的情况,但是跟97年的情况正好倒过来了。97年是它应该跌,而现在情况是它应该升,因为人民币的价格是升的,所以跟泰铢是可以自由交易,所以很多在往上推。那么作为政府来讲,又不愿意,所以这个也可以说是作为金融创新的一个案例。

  我这个观点是全球股市本周遭遇“黑色星期二”,就是说如果中国打喷嚏,全球的股市可能会下跌,这来自于日本加息等等的问题,所以从中国股市看,我觉得更大的程度上是日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一个是CDO,大家可能没有听过,为什么说美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这么好?实际上是这样的情况,他们金融上面有一个东西,就是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兴盛,带动了美国的消费。因为每个人感觉都很富裕,很多的财富,财富教育。我们知道跟中国不一样,中国是投资拉动经济,而美国是消费拉动了经济。那么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资本市场通过金融创新,通过CDO的方式,它可以无限制的融资,你需要多少钱我都可以给你,而且很方便。就是说这样又推动了房产的向上。所以金融创新可能是更底层的,需要基础货币的时候,但是有了钱怎么进入房地产市场等等,那肯定是需要再加一层金融创新。那么这里面,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就是所谓的抵押债权等等,这可以说是在最近几年创造了信用迭代,就是1元钱人民币最后变成了10元钱,甚至更多,这就是金融创新。

  那么我们国内现在比较熟悉的是资产证券化,像ABS等等,构造把资产挪出去,然后生现金。CDO的方式是倒过来的,你的资产还在,但是我把这个资产卖出去,卖给风险公司等等。比如说现在的投拍行等等,现在开始做资产不良化。因为我们的按揭,我们个人买房子,跟中行、建行借出钱在银行看是优良资产,因为对于中国来讲借钱买一套房子是很严肃的问题,而且对于银行来讲他也不怕,实在不行把房子收回去。往往更大的毁约可能是一些工业贷款或者是其他高风险等等的贷款,比如说汽车带看或者是学生贷款,这是违约比较高的。同样再过几年,像CDO的这种金融创新方式在国内也会流行起来。

  那么CDO有多大,从90年代开始,大家看到下面的这个图现在已经达到了2万亿的规模。就是创造所谓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创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它因为从建模、资质,从90年代开始有一个中国人,他在96年的时候,他找到了一个数学方法来给CDO定价。前年10月份,华尔街还给他写了一个TOP Page,那个文章的标题就是一个点是一个市场的公式,就是2万亿美金的市场。我认为跟我们今天谈宏观经济相关的,一个是Credit risk correlations的创新,还有一个是CDO市场的金融创新。还有像通用等等,最后我谈一下两个简单地涉及到我们在走入世界经济体还有金融创新上,我们两个失败的例子。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中航油,第一个从投资决策上来讲,他非常幼稚,又很奇怪。我们知道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把整个原材料或者是价格推上去了。那么中航油作为一个垄断进口中国航空油的公司,他应该非常清楚中国对油的需求,但是很奇怪的是他事实上在35美金一桶油的时候他开始做空,可以说从投资决策上来说是很幼稚的,没有很深的思考。还有一个例子是很糟糕的风险投资的管理,因为我们可能说风险投资判断错误了,谁能知道这周二股市大跌,但是谁可以保证下周开市也许是暴涨,因为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有的时候是内生的。我们找很多的原因是事后加上去的,但是股市市场和金融市场实际上是内生的,它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到底是不是泡沫,不是说哪个人说它一定掉下来,然后事后再涨上去。那么在投资决策错误的时候,他用了一个最危险的控制风险的手段,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赌博法。比如说输了1元钱,我们赌2元钱,可能会赢回来,所以它赌了之后就输掉了5多亿资金。还有一个是巨大的铜,差不多是20万吨左右的铜。那个时候全球的铜不到10万吨,傻子都知道因为你交不出来,所以你只能变现,你只能交钱,那么我先把价格推得高高的。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在经济发展或者说是金融创新中,因为我们知道金融创新通过钢刚才两个简单的例子,会把世界经济不管是创造了不平衡,还是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是属于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使得整个美国的经济不管是从整体上经济还是个人,因为拥有了房产,可以有更多地消费,提高了自己的生活的水准,这个我们是功不可没的。但是金融创新之后很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金融事件,我举了两个例子,而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从这两个例子或者是其他都可以看出来,实际上金融机构很喜欢找政治相关的机构做背景,为什么呢?因为政府的投资效率没有那么高。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旭:谢谢程主任的演讲,下面我们请美林证券亚太区经济学家陆挺先生做评论。

  陆挺:首先非常感谢《证券市场周刊》的邀请,让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候参加这样高水平的会议。刚才三位经济学家做了非常深刻、精彩的分析,那么管涛献身就国际收支平衡做了论述,那么陈兴动先生就国内国际的经济浓缩了10点,那么程教授从全球化下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创新做了表述。那么刚才我讲了,现在是特殊的时代,现在这个时代用最流行的话讲就是“大国崛起”,那么我以前在海外特别有感受,中国的GDP对贸易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是一年一年加大,那么大家对认为国外的经济学家是抱着好玩、有趣的心态来研究中国经济,这一点我不认同,国际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都是很重视的。

  首先从中国的A股开始,抛售其他的货币,然后购买日元,这是起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次的事件之后,国际市场上对于A股的关心可以说是空前的,以前提到A股,别人觉得没有什么,经济学家说这是一个不重要的,但是现在没有人再会说这句话。那么现在中国的政策的敏感程度也是越来越加重了,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两会从10天变为12天这个小小的变动,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是想多讨论一些问题,都会对市场有影响。那么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加大。那么现在不仅仅是在世界宏观经济下讨论中国的经济问题,而是要讨论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问题,对于我们宏观经济的预测人提出了一个挑战。当你制定中国政策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在大的格局下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什么影响,而是我们要考虑中国的经济怎么影响世界的经济,回过头来又会影响世界的经济,所以要考虑世界的格局,因为中国的经济会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回过头来世界经济格局也会影响中国的经济。

  主持人唐旭:谢谢陆先生简要的评论,非常感谢三位经济学家和评论人所做出精湛的演讲。世界经济与金融问题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越来越国际化,贸易发展和融资、资金的流动时时刻刻影响到我们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我们过去更多地注意到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资金、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和日本资金、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和欧洲资金、贸易的发展,三大块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看到贸易的发展从这三大块中扩展开来,我们和中非的贸易发展非常快,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发展非常快,和中亚贸易的发展也非常快,这样我们扩展开的贸易和资金的流入,对于我们将来研究全球的经济和预测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谢谢唐旭博士为我们主持这样高端的讨论会,也感谢以上4位嘉宾,把他们多年的成果和最近的进展与大家分享。

  主持人:刚才我们各位专家探讨了全球化下的经济与金融,为我们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谈中国的经济前景展望和政策取向;2007年投资规模、结构及政策特点;货币供应;消费需求变化和消费结构调整;物价走势分析及预测,我们欢迎由张曙光教授主持,他是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天则理事长已经参与了多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下面有请张教授主持,大家欢迎!

  主持人张曙光:大家上午好,因为时间很紧,我不再说别的了,下面发言的有4位主讲人,两位评议人,主持人给我的时间是一个小时,所以咱们基本上平均分配,一个人10分钟。下面首先请第一位主讲人,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先生主讲。

  高路易: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肯定是过热的,甚至会带来经济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并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体现了经济过热,虽然中国的增长率如此之高,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的投资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中国经济的供方存在着潜在的GDP。是按照趋势来增长的,那么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潜在的GDP增长和实质的GDP的增长。特别是从潜能来看,在最近几年当中,趋势GDP和潜在GDP和实际GDP很大意义上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并没有看到中国经济过热的症状。那么过热经济的症状会由高通胀率、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当中遇到的瓶颈现象,但是这些现象并没有出现,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并没有过热。那么中国的产能为何上升如此之快呢?我们看一下增长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我们出现了资本的累积,看到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造成了整个经济的产能在不断地上升。那么另外一方面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这是科技进步全要素的生产率等等的增高,造成了经济的不断上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全要素的生产率的提高是相当喜人的。那么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是因为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仅是因为有更多升级方面的投资,也是由于劳改力和资本正在被配置到经济当中,产出更高的部门,这样使得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不断地提高。不仅是由于新的机器设备,也由于更加高效的资源的配置。

  那么要讲的另外一个观点,我们认为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没有过热呢?而且是显而易见地没有过热呢?因为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当中的利润率,各个产业当中的利润率是相当好的,因为生产率在提高,我们现在看到在不少的行业当中,利润率都在提高。虽然资源性商品的价格有大幅度地上升,前几位发言人也谈到了,虽然中国的工资成本也大幅度上升,我们看到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从9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在相当好的提高的。那么2005年的时候,利润率有所趋缓,令人担忧,但是2006年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又再度抬头,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2006年中国企业的利润率的增长高达30%的水平。我们通过传统的参数看一下中国的宏观经济的状况,我们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的状况是非常好的,当然其他人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我们看一下中国经济的支出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来自于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当然这是完全正常的,无论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是完全正常的,其他一些国家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和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超过了日本成为了贸易顺差第一的大国,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以来贸易,也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上的问题,而且为人行和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些问题,使得保持良好的金融态势的难度在增加。所以我们在中国所看到的,是经常项目的顺差的增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投资的大幅度的强劲的增长。在中国我们唯一没有谈到的,在这个出上没有的就是消费,我们知道中国消费是在增长当中,而且是强劲地增长。为什么会说中国的内需不足呢?中国的利润的增长率虽然很快,但是没有像其他的部门增长之快,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当中消费是下降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利润率讨论当中,我们常常谈到中国的居民的储蓄,中国居民的储蓄一直很多,所以认为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下降的。

  其实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消费的比例在下降呢?是我们工资的结构在发生变化。因为中国工资占GDP的比例在下降,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会看到数据的变化。那么这样现象跟中国的发展模式是相关的,换句话说中国是以什么样的模式在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中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以来工业和投资,那么生产以及工业方面的比重非常地大。服务行业相对来说不发达,那么在整个的过程当中,投资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到,行业、工业、投资在中国经济当中拉动的作用非常大。

  那么从这个图上红颜色的点可以看得出来,和很多其他的国家相比,工业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来说主要的拉动力量和发展的模式。那么从中国的经济角度来讲,中国现在是工业和资本密集型的经济,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的。这样的一些现象,有很多的行业、工业、投资,而相对来说消费所占的比重就比较少。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我们认为当我们看全球的经济发展的情况的话,我们大家都同意以及前面的发言人也讲过了,我们有很多的风险。那么的确会有一些主要的风险,那么金融市场会出现一些波动,那么从总体的角度来讲,世界面的基本情况仍然还是有利的。我们美国的经济和其他的经济体实现软着陆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和其他的国家相比,中国目前来对来说是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是善于处理软着陆的问题的。那么因为世界经济的软着陆会导致中国的出口逐步下降,增长的速度减缓,这对于中国的政府来说其实不是一件坏的事情。

  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对于出口的以来程度过大,那么我们预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保持比较高的速度。那么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地位,特别是中国的财政的状况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另外中国的基础设施的状况是非常好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应该能够充分地利用财政的一些政策,利用现在非常有利的基础设施的状况来保持经济稳健地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认为这些基本面的情况是非常有利的一个状况。

  那么不仅仅是中国内部的环境非常有利,世界整个的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在未来几年当中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么最后我想讲一下作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整个情况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们仍然要注意,有大量地对外的一些顺差,还有一些不平衡的情况。那么如果说在这个投资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没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健或者是快速地消费预测增长来做平衡,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会进一步失衡,所以我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仍然要提出这样的建议,中国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状况仍然是需要我们想一些办法改变。我如果有更多地时间我可以跟大家更加详细地讨论这些问题,但是因为我现在想讲的就是除了中国未来的增长有一些有利的情况,还是有一些风险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比如说原材料,能源是中国经济的软肋,这会影响到中国的工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国的高储蓄率仍然也是一个问题,目前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是未来的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中国要逐步地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此外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要进一步进行调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基本密集型的模式。中国仍然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在从事农业和其他的低附加值的产业。换句话说,在资本密集型的同时又叠加了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那么中国需要进一步地加快使农村的人口和城镇的人口逐步转化为其他人口的任务。那么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中国的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地规划,5年的计划,也有很多相应地政策,来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健地发展。那么从增长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换句话说从投资型的转向支出型的,那么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可以稍微减缓一些,然后允许服务行业所占经济比重逐步上升。这样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比较有利的模式。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详细地给大家介绍这些内容。

  主持人张曙光:下面请第二位发言人,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先生发言。

  李连仲:讲第一条就是《证券市场周刊》每年都搞一次宏观预测我觉得很成功,我希望这样一个有科技含量,对未来经济发展做出科学预测的活动,能够坚持下来。我们国家的经济,06年我们经济发展的势头很好,GDP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1.5,外汇储备10663万亿,国际高度评价。美国的财政部长到我们国家,他评价“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都是当今的世界领袖水平”,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分两段。一个就是如果评价中国经济发展很好,那么这是对的。但是,说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都是当今世界经济领袖,我不敢苟同,理由就是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有很大的差距。人均GDP美国是4.2万亿美元,我们是1900美元。那么人均GDP的排名美国是世界第七位,中国是128位,我们GDP的总额占美国13.6。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但是美国财政部长说我们是世界经济领袖,我觉得我们达不到。但是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认为这句话还是符合事实的。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哪些变化?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变化。

  一个就是我们经济增长的重心,近年来向北移。北方通过资源的优势,加快钢铁、煤炭制造,那么经济增长很快。像内蒙、天津、河南,这是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经济增长当中的工业增加值,重工业的比重在增加。那么06年前三个季度统计,工业增加当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是7:3,那么重工业的增加,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劲。第三个变化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当中,混合经济的作用在增加。贡献增加值当中,混合经济的比重,前三个季度占50%,它提高了1.5个百分点。混合的经济是现代企业制度,它的增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增添了活力。第四个变化就是我们外贸企业的水平提高了,我们对外依存度70%,外汇储备10663亿,这说明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有利条件来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那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快速、稳定增长,我们连续4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额变化的度是0.5个百分点。第二个特点是物价上涨的幅度比较低,连续4年平均上涨的幅度2.3。第三个特点是效益比较好,连续4年税收增长17.4。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利润增长25%。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增长方式,虽然我们GDP的总量占世界6%,但是我们消耗世界的能源17%,钢铁30%,水泥40%。高增长,我们是高投入、高消耗,所以投入很大,成本很高。我们1万亿GDP的成本,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人均GDP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7倍,印度的2倍,单位生产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

  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投资率的比重很大,占GDP的比重外国的分析是45%,那么日本是34%。投资年均增长26%,那么我们的消费率下降了。低于世界消费率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

  第三个特点就是我们存在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你怎么解决当前的就业的问题,我们每年怎么为这些人员提供就业的岗位,需要解决。

  第四个特点就是城乡的收入差距,95年是1:2.5,到05年是1:323,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还有其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保证我们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所以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第一个是要促成增长方式转变,要加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那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日本是引进是1,创新是5。韩国是引进是1,消化吸收再创新是8,我们是引进是1,消化吸收再创新是0.075,是比较低的,所以鼓励企业要搞研发。我们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那么创新型国家的标准是三条,一个是研发投入占你的GDP的比重2.5。我们是去年是1.11,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求是70%,我们是30%,对外技术依存度要求低于30%,我们是60%,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建立创新型国家,这样来推动我们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个要建立创新型的社会,要通过和谐的发展鼓励就业,从而建立创业。你通过创业才能带动就业。

  第三个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开辟农村市场,来扩大对农村的投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缩小城乡的差距。

  第四个要扩大内需,开辟新经济增长点,把内需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来增加我们通过工资的增长来增加收入的增加,通过收入的增加来拉动消费。同时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像汽车、住房、旅游、教育,来拉动内需,来推动我们经济的增长。谢谢各位!

  主持人张曙光:下面发言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卢中原先生。

  卢中原: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我简单向大家谈一谈,我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大致看法。简单地说,07年中国经济走势我个人判断是高位趋稳,小幅回调。我们先看一下扩张性的因素,就是投资趋势还是比较强劲的,投资强劲的背后就是中国的城市化、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那么外部环境,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再加上我们有新农村建设,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一系列的政策出来,就是投资比较快速的增长还是会持续的。消费预计也会保持13%,就是按照现价算,预计今年会超过14%,按照可比价格算估计会超过13%。那么固定投资增速我认为不会低于25%。那么整个内需应该说是比较强劲的,那么外需进出口的增速估计会比去年我认为有所放缓。那么进口和出口总的预计,会保持在20%左右。这样看来,总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的模型预测和我们的理论分析,我们大体上认为是10%左右。那么这应该是第5个两位数增长的年份,但是可能是左到10%以下,这都不要紧,这个趋势表现出了中国的经济还在高位上升的区间。那么小幅回调我们要看一些缩小性的因素,就是中央明确提出来要控制增长的速度,并且对房地产投资的过热也要采取紧缩的相关措施。那么投资在去年受到了政策主导的抑制,还有就是政策产能在工业领域扩大,最后界定了三个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去年界定了11个行业,如果这个行业再继续扩大,那么对于整个工业的增长的影响,增加值增速以及利润增速都会产生约束性的东西。

  那么从国际的环境来看,世界贸易在04年以来,进入了新一轮的回落。我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他们的进口需求增速,由20%以上回落到10%以下,就是经济是在增长的,但是增速放缓。一些先行的指标已经表现出了回落的迹象,这就是我对今年基本的判断,因此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在新一轮上升周期的稳定通道这一点判断是没有改变的。但是我们要注意07年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三快一高,我们去年是三过一高,就是投资、货币信贷、外贸顺差过大,今年我以为不是过大而是偏大,所以增长要注意三快,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根据我们的分析,货币信贷的增长速度,02年到06年,是高于了人均GDP的增长速度几个百分点,而且外汇投放导致了M2增加,其中占了40%。所以中国的货币增长信贷偏快的势头,今年还要注意。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贸易顺差过快,也不是一年可以控制得住的,要做长期的准备。比如说外贸顺差增长5%,比如说外国的工业转移,就是要往中国大量转移工业产业,如果你出口,就要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格局,改变中国的优势。但是在短期内我们改变不了,绝不要指望国家在1年或者是几个月就可以转变过来。我们的人民币一旦升值了,中国的格局贸易就会改变,不会的。我们要冷静分析我们中国在国际经济当中的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不可能改变过来,我们一定要冷静、清楚,一定要在国际上据理力争,这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涉及到几亿人的就业,涉及到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而不是简单地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可以改变的。

  我们想扩大进口,想缩小贸易顺差,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限制还没有解除,我们想但不是我们主观可以改变的,必须要改变国际秩序。国际上让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我觉得不得要领,我们绝不可以这样。再看外汇流和资本流,我们现在讲走出去,但是有能够走出多少,现在比较成功的是海尔,那么类似海尔的有多少个?并不多。中国的实业投资真正走出去是很困难的,当时我问张瑞敏你在国内搞得比较成功,但是仅仅限于制造领域,但是你在国外的非制造领域你搞流程再造行吗?他说这个问题太尖锐了,那么就是我们国内的成规企业走出去,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达到很大的规模。因为你的竞争条件和优势太明显了,研发基地和总部基地往中国转的层次越来越高,那么我们主张着QDII走出去,和境内机构和境外机构走出去现在也没有多少。那么在相当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我们让资本进入,所以对这个问题要保持相当情形地头脑,要非常务实地采取措施,这政策不包括短期的宏观政策,而是长期的宏观政策。

  我曾经在国务院的参事室介绍给形势,他说你们为什么不讲资源环境的问题?我说这恰恰是过去宏观经济分析短期的问题所在,它不考虑中长期的问题,现在宏观经济分析越来越注意经济方式的转变。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严峻的挑战,问题难在中国现在是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西部大开发、中部大崛起,东北大振兴,东部大发展这四大,怎么样能够把资源环境的价格降低,这是非常严峻的。所以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要保持特别情形地头脑。在经济上升期我们更要重视,因为大家都趁这个时候乘虚而入。所以第四个问题我们要保持非常冷静地头脑,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和中长期的结构政策与改革还有制度创新,必须密切结合起来。

  那么最后我把今年的政策导向用几句话简单概括一下,今年的总量政策以稳重、偏紧为特点,我们要加大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力度。包括进出口政策、外汇政策、外贸政策都要相应调整,在这其中货币政策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第三句话就是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来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第四个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要注意保持适当地投资增长速度和投资在GDP当中的比重。我们关注投资的重点不要仅仅关注它和投资消费的比例关系,要注意投资内部的结构,是政府投资过高,还是非政府投资过高,是用于技术的投资多了,还是少了。

  主持人张曙光:下面几四个发言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高华证券特别顾问宋国青先生。

  宋国青:谢谢各位朋友,谢谢张教授。我其实是想照着流动性题目所涉及到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但是我不喜欢用流动性过剩这个词。我去年下半年看了两部电影,一部叫做《满城尽戴黄金甲》,一部叫做《满城尽说流动性》,很多人用这个词讨论问题,但是我不用。

  我先说一点情况,一个是我自己做一些对数据的处理。1月份这个数据出来了,从现在来看1月份不含食品的CPI是涨幅了。食品大概已经不涨了,也就是说食品就是去年2个多月涨了一波,这一波涨幅过去就不涨了。我自己做了一些关于存粮和消费的估计,到06年的年底,社会的存粮,包括政府和农村,可能是20多年来最低点,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粮价涨一点,应该说是相当正常的。当然比较突然一点,还是跟秋粮有比较大的关系。从这一点来看,食品的价格上涨是一次性的,不构成持续的通货膨胀的因素。也就是说一次性地调整到位就完了。

  另外一个是截止到今年1月份,本人认为通货膨胀在食品上不会上升,到2月份可能会达到3,即使这样的程度,我还是这样的看法。一直到去年的9月份,货币M2的增长一直在下降,就是从4、5月份宏观调控一直到后来,到了9月份一直在往下走。后面3个月稍微有一点回升,但是回升的幅度不大,总的来说是偏弱的。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直到06年12月底,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的增长率太高,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应该说可能比较合适甚至偏低。

  那么这一点是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货币政策考虑货币是多是少,还是要考虑房地产、股票的价格等等。这个事情以前有争论,那么一时半刻也说不清楚,我自己认为是单一目标的化,当然国家实行的时候叫做单一目标,有的国家比较明确宣布,但是实际执行还是按照这个来做的。我们现在先假设我们做合适的货币目标,提高总体的经济实力是单一的目标,我们现在做一个假设,那么在这个假设下,我们认为货币到12月底不是太多的,可以说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偏少的。

  那么下一个是今年1月份的货币的增长率非常高,因为有一个春节的因素,看起来不高,但是我自己算,1月份比去年的12月底季节因素等等的去掉之后,M2的增长率是23%,贷款的增长率是25%以上。所以1月份贷款增加了5000多亿,有的是跟去年比,去年也是增加了5000多亿,所以两个一比增加不多。但是1月份去年是春节,所以今年明显多增加了将近一半。那么从这个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银行的系统有大幅度增加贷款的意愿和能力,那么这个意愿是怎么回事呢?是利率偏低,包括贷款利率偏低,但是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大家可能认为银行系统没有扩大和增加贷款的能力,那么从1月份的数据来看这个能力是有的。那么去年来看是有效地摸索式贷款额度,也就是说准备金率在世界上来说是无效的,虽然提高了这么多。准备金其实跟04年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这一点是说银行系统设施有这样的意愿和能力,这是一回事,我想这个词只能说是他有动机和能力,比如说从警方来说,有动机可以杀人,和这个人已经杀死了是两回事。那么银行有能力和意愿就一定是两回事。我的基本看法是说,现在对于这个情况应该采取一些政策,没有必要现在再来一次很猛烈地朝流动性的方面紧缩。应该紧缩,但是紧缩的目标还是应该往以往的目标来做。这几个月会出台一些不小但是也不是很大的政策,包括调整准备金利率等等。谢谢!

  主持人张曙光:下面我们还有两个评议人,时间的关系,一个人5分钟。一个是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先生。

  范文仲:首先谢谢大家,谢谢张教授的介绍。刚才听了很多专家、学者、领导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2006年经济的精彩的演讲。我个人听了非常受启发,而且前面众位演讲者的演讲已经非常全面了。所以我这里不做什么重要的补充。

  那么从我个人来讲,我本人对于长期的宏观经济的研究有很高的兴趣,另外自己在前一段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做了一些预测,所以今天借此机会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另外我想在开始之前特别声明一下,今天所有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与银监会没有关系,因为银监会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并不做任何的预测。

  今年的议评分为两点,一个是对于06年的宏观经济的政策跟大家介绍一下哪些政策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能大家对于07年的政策理解有一些帮助。那么从06年的宏观经济预测刚才几位老师有一些阐述了,我们主要是有4个特点。第一个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这个态势还是延续着前几年的基本的情况没有改变,另外从物价来说比较平稳。那么第三点是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四个是宏观经济领域流动性过剩的特点依然突出。针对这几种情况,从具体的预测来讲,首先我想温故而知新,我们看一下我们对经济做的预测。在去年年初我们对于2006年GDP增长的速度当初的预测是大概会低于2005年10.4%的增速,所以大致是9%到10%这个区间。2006年的数据来讲,我们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10.7%,从趋势变化来讲,四个季度是10.4%、10.5%、10.4%、10.3%。对于上半年的投资额增速估计不足,低估了全年的贸易顺差拉动经过增长,我们叫贸易顺差为三架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我们由于受居民收入增长和政府刺激消费的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增长率应该比2005年加快,增长率在13%到14%之间。如果大家跟踪研究,这几年我们的消费零售增长一般稳定在13%左右,是相当稳定的时间序列,从结果来看也差不多如此。全国全年的消费品比去年增长13.7%,加快了0.8个百分点,城市是零售额增长了14.3%,农村增长了12.6%,所以在消费方面我们还是预测比较准确的。第二个方面投资增幅还是落在我们的投资增幅之间,去年年初我们国家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有一些回落,所以全年在20%到25%之间,但是全年比上一年增长了24%,回落了2个百分点,这在我们的预测区间,但是已经在非常高端了。其中城镇部分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回落了24%,回落了2.7个百分点。年底的时候在统计方面,对于这个我们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这个数字有一些问题,所以投资我们预测到了,但是还是低估了。第三个方面就是进出口,进出口大大高于我们年初的预期,年初由于受到出口退税的影响,出口增长大规模减缓,但是实际的结果是全年进出口的总额是17607亿,贸易顺差比上年增加了757亿美元。虽然人民币在稳定升值,但是我们盯住美元,而美元去年对于欧元还是贬值了,所以贸易逆差还是降了。另外房地产降温的过程比预期的平缓一些,还有经济相对全球其他的地区相对稳定,日本的经济不是我们年初预想的那么强烈,但是他还是在回落的过程中,所以这样因素导致了我们的国际需求还是非常稳定的,进出口大度增长。所以这个在年初没有预测到,有一定的失误,所以导致了影响。

  那么我想今年的因素,我简单地跟大家探讨一下。今年我拉出了宏观预测跟各位经济学家基本一致,流动性过剩的要是应该是难以消除的从GDP来讲增幅大概会在10%左右,我们国民GDP当中来讲我跟各位专家预测得差不多。进出口应该是可以持续,维持在20%到25%之间。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全球的外部需求平稳,还有我们劳动力价格比较低。像在消费方面们认为今年的消费应该可以保持平稳增长,另外年增长在14%左右,这在各位专家基本上一致。另外在投资方面,估计投资的增长幅度应该会适度回落,由于受政府的宏观调控影响,还有第二季度开工的项目减少了,那么全社会的固定资产降幅在20%到25%之间。那么物价比去年应该是有所上升,有一个原因是基础效率去年确实低一点,如果你看一下国际的粮油的缺口还是很大的,另外伊朗的核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所以国家应该有一些新的举措,会推动价格上扬,但是大部分应该在政府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后是我们流动性过剩的压力难以消除。还有资本市场发展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波动性可能会加大,所以最近也在采取一些措施防范金融风险防止向资本市场传递。

  主持人张曙光:下面第二个评议人是沈明高。他是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

  沈明高:时间关系我就简单地发表三点意见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跟刚才的专家基本上一致,今年的经济增长保持在10%左右,我们没有近忧但是有远虑,今年实际上是可期的,这里面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的地区发展政策支持了投资的发展,这包括了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包括了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还有东北的振兴,这些都是投资增长的热点,而且去年的投资增长都是在这些地方是最快的,而这个势头不会马上下来,所以在未来我们会继续保持在25%左右。第二个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外资流入太多,那么外资流入太多跟进出口是直接相关的,如果大家仔细看一下,去年年底投资是放缓的,但是进口也是放缓的,使得外贸的顺差继续保持。如果我们希望解决或者是平衡、稳定外贸顺差,实际上不让内需起来是很难做到的。为什么说中国的经济可以稳定在10%左右?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从原来的8%左右上升到9%左右。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外贸的大规模的增长,所以中国的经济适度地高度增长,条件是外贸出口增长保持稳定,如果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长也会受到影响。那么我们下面的判断就是近期的出口会保持一个比较快的速度。

  第二点我要讲一下消费的问题,要把投资增长转到消费增长上来。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很容易解决,中国为什么消费不足?我觉得有4大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收入的问题,第二是社保的问题,第三个是投资的问题,第四个是财富的问题。我们简单看一下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工资增长,工资的增长基本上跟消费增长是接近的。那么中国现在缺的就是财富效应,这包括中国家庭财富累积的速度太慢,第二个财富的回报太低。也就是说,如果要改变中国的消费不足的问题,当然社保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同时应该注意加大在消费当中的财富效应,但是这个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那么资本市场的发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力,应该为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一个收入跟消费相应的刺激。

  去年货币供应量有所缓解,到去年9月份以来,央行实际上放缓了对冲的利益,就是人民币的升值加快,这对流行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是觉得人民币的升值不能解决流动性根本的问题,不能解决外贸顺差的问题,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应该能够稳定外贸顺差,就是稳定外汇储备的增长。如果说人民币升值不够,外汇储备继续增长,那么在未来的时候人民币一次性升值就不可避免。所以我简单总结一下,中国的经济在未来2、3年我们是非常看好的,如果有问题,有可能是在3、5年之后出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那么政府在未来3、5年之内做什么,决定了未来3、5年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向。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曙光:谢谢沈明高先生,因为时间的关系,咱们不再提问讨论了。刚才上面几位发言人都对中国的经济做了预测,确实我基本同意大家的看法,中国经济今年的走势确实是稳中稍降,我想经济上的增长的问题不大,关键是我们存在着什么矛盾,今后需要重视,要加强调整的步伐。大家都讲到了调整的事情,但是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注意,我们调整的背后涉及到体制上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得快,是由于我们政府在里面起的作用很大,所以政府的竞争既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又加剧了结构的失衡。而政府的竞争里面大家注意到了地方之间的竞争都在提地方保护,诸侯之间的经济解决了,还有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就是王爷之间的竞争。而这个竞争对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的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问题。谢谢!

  主持人:谢谢上个环节的所谓嘉宾,我们第三个环节继续讨论我们的07年的企业利润与资产重估。那么究竟这个市场变化的本质因素是什么?这个因素将来会如何演变?我想大家对此一定很感到兴趣,本环节的主持是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主持人沈利生教授。我们有请主持人沈教授主持这个环节。

  主持人沈利生:第一个发言的是瑞士信贷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先生。

  陈昌华:谢谢大家!07、08年我们怎么看不同行业的盈利的状况,我们用一个表来说明我们的看法。这个表是06、07、08年不同行业盈利增长的情况。中国企业的方向走势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国际石油价格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我们这样看,石油跟天然气只有10到5个百分点,那么实际上对于中国总体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压抑的因素。在中国的企业里面,另外还有几个比较大的产业比如说电信,电信就有稳定的增长,几乎就是每年是10到15之间,石油也是非常稳定的行业。金融的话,我们比较看好银行和保险。06年有10个百分点,07年我们认为可以到22个百分点,08年是26个百分点。保险这一块06年中国几家保险公司,06年保险业的盈利是很难说的,因为保险业的盈利是根据市场的走势。06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06年保险业有很大的收益,但是我们很难统计每一年市场的收益怎么样。我们说股市每年有平均8到9个百分点的增长,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07年针对06年特殊的收益,我们认为增长是比较慢的,08年还稍微高一点。总的来说其他的行业,除了保险以外,其他的行业都可以保持不错的增长。

  中国将来未来5年股市非常有可能出现非常大的泡沫,我觉得现在中国股市的状况,跟日本在80年代中的时候有几个方面是非常接近的。为什么我这样说?我们一起到2010年中国总体股市市值达到2万多亿美元,现在是1.41万亿,但是我们站在一个所谓很大的股市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把中国GDP的比例跟我们1月比,货币供应比率大概是13.8个百分点,那个比跟日本1983年和台湾的1987年差不多。06年我们预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10个百分点,因为连续三年10个百分点。外汇比率也到8个百分点,这个可能跟台湾1987年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总体跟1、2个经济体,日本和台湾的80年代相似的地方就是现在说很多的所谓市场的流动性过剩非常大。实际上也不用多讲,大家也知道现在发基金是多么容易,中国发基金数全世界都不太容易可以做到。为什么说中国像日本的80年代?因为其中有一点是把中国的股市和美国、日本的股市做比较,日本在80年代大部分的投资都是保险公司,而中国有一点我觉得是不太好的发现,国家06年的时候,我们3家机构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IBIC,三间公司在中国A股的总值差不多30个百分点,但是他们在中国流通这部分的市值3个百分点。

  第三点就是人民币升值,我要讲的就差不多了。谢谢!

  主持人沈利生:下一个发言的是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先生。

  高善文: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占中国的GDP比例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几点,第一点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增长是从2004年4季度开始,这个比例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水平。而且除掉石油、资源的出口国之外,没有任何的国家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经济失衡,在大国的体制中是非常少见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90年代的时候,特别是96年到98年之间,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贸易顺差的增长。现在已经达到了8%的水平,2007年将更高。从商人或者是世界经济的角度来讲,贸易的顺差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观察他的资产负债表,对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债权,他们在理性的条件下,为了提高他的收益能力和降低风险,他需要分散化配制。那么这个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把一部分的境外债券卖掉,买成其他的国内资产,这就形成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形成了外汇储备不断地积累。而把其他的境外债权卖掉,买国内的资产,买成国内的股票、房地产、普洱茶等等,这就形成了资产重估,这在基本的原则来讲,首先出发因素是实体经济的调整,这种价格仅仅局限于股票市场。我们知道2005年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行了急剧的增长,我们看一下中国的资产市场是不是进行了重估,我们看一下2005年的A股的指数,2006年之后又经历了上升,但是同样要强调的是1996年到1998年中国的A股翻了一番,如果这是股权分置带来的,那么96年到98年与这个毫无关系。紧接着我们看一下债券市场,国债指数大家可以看得清楚的是,去年债券市场的国债指数也是不断地创出新高,在这个过程之中,债券市场的价格也在不断地创出新高,而大家要知道的是债券市场的创出新高,是在连续的提高利率情况下出现的。现在日益扁平的特征也只能通过这样来解释,这实现了债券市场整体曲线下移,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知道中央银行短暂的供应了票据,票据的供应的增长,一方面是收益率曲线的短暂下移和上移,这样的话所有的解释都很难解释。

  下面我们看一下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对于北京来讲住宅的售价上升是在2005年,特别是下半年开始的。尽管上半年经历了调控和下跌,但是这样下跌的时间并不长,在2005连下半年重新恢复了上升的势头。我们看一下写字楼的市场也是一样的,2005年下半年北京写字楼的价格也是上升的,我们看一下北京、上海的市场,价格都是在上升的。2005年开始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资产价格的重估,我们知道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对外债权的急剧积累,这意味着在这样资产条件的过程中,这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表示为支出,所以我们认为贸易顺差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是相通的。我们检查去年特别是去年下半年银行境外资产的调整,或者是国际资产表的可以看出资本的流出。从2006年下半年以后,中国已经没有热钱流出,2006年下半年已经转化为资本流出,这表明在这几年,热钱是资产重估主要情况。我们相信2007年贸易顺差会继续创下新高。

  主持人沈利生:下面演讲的是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先生。

  诸建芳: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一个看法。那么从趋势来看,我觉得利润的变动有一个比较紧贴的现象,就是要素的逆转非常重要。盈利的水平比较高,我认为是由几个因素造成的。其中一个就是要素红利,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工成本的标准,人工成本实际上是这样的,现在的工资水平实际上是低估的状态,那么这里面实际上有一部分是转化为企业的利润,还有一部分资源要素的价格偏低,这也是要素红利。从98年到现在为止,劳动成本的增长是比较快的。整个经济大的蛋糕,工资在GDP当中比重从2000年到05年,从2000年的51.4%,下降到05年的41.4%,就是5年当中下降了10个点,那么企业正好相反,企业占的赢余上升了5个百分点。这里面可以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消费水平的不足。另外从资源红利的因素来看,实际上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能源价格,这里面是比较偏低的状况。实际上我们经济当中,我们考核当中都是比较关注产出的GDP增长,但是对于投入有一个很大的波动。那么我们现在单位产出的能耗,实际上比国际上要高很多,估计高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现在的能耗相当于日本的6.5倍,美国的3.9倍,英国的1.6倍,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当中,相比较我们也是偏高很多的。那么我们现在相当于韩国的2.3倍,巴西的2.1倍,印尼的1.1倍。如果我们能源的价格是正常情况,企业为了这个要支出很多,所以他的利润水平不会像现在体现的那么高。另外还有一个环境的因素,这里面体现了企业把环境的因素抛给了社会和未来,因为可持续的增长要素来看,环境的因素迟早是要付出这方面的代价的。那么这里面像煤炭行业,从总计来看,安全生产的事故非常多,这里面有煤炭增长、价格上升,它没有给工人提供一个必要的安全生产空间,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那么这些因素,实际上转化为企业的一种盈利。这种状况与大家可以接受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现在是要建立和谐社会、经济社会、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些理论和目标相比,前面的现象可能都偏差得非常大。那么从趋势来看,这几个因素,比如说人工红利的因素,还有资源的红利的因素,种种的趋势来看,会变成一种负担。我们有两个因素可以看以后的工资增长的变动,那么在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例,我相信会具体落实到一些政策当中去。那么另外一点,从劳动的供求方面看,会有一些变化。从“十一五”计划当中,劳动力的供求有一些变化,实际上以前劳动力供大于求,但是现在会有劳动力需求不足的情况。那么这两个都会使人工成本的上升,那么对于企业来讲他利润的空间就降低了。

  那么还有一个是从资源的节约和环保。那么现在这个指标已经逐步被体现到了政策当中,而且产业的整合有加剧的趋势。因为资源、能源的节约,环保的改善展开行动。这个从整个的趋势上,由于这两个红利要逆转,对整体上负面会削弱影响,那么在这种大的格局下面也会发生极个别的变化。那么这几个领域通过我们的研究来看,大致上有三个领域我们是比较看好的,一个就是行业垄断,这是行业整合加速之后,渐渐使一方面资源的供应,另外就是市场,向行业的龙头集中。还有一个领域是装备指导,实际上各个行业都会有一个产业装备升级的过程,那么集中起来这个需求,会提供一个很大的需求。那么第三个领域就是消费,尤其是消费服务的领域。

  主持人沈利生:谢谢诸建芳先生只用了两分钟,下面有请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马青先生。

  马青:借用这个机会讲两个观点。第一个是我们认为推动中国A股上涨的动力不是流动性泛滥,第二个观点具有一定的爆炸性。我们认为在07年,顶多在08年,全球会出现一次对全球有冲击力的金融危机,这一次危机不在股市、也不在房地产、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次金融危机大家应该认为是天赐良机。

  先讲一下流动性的问题。06年的信贷指标比04、05更紧,为什么在04年股市没有起来熊市呢?实际上所有流动性泛滥的时候是04年,为什么在06年偏紧的时候起来了呢?大家可以一下06年热钱流入的规模是04年的1/8,外汇增长的速度去年30%,前年40%,05年50%。那么对冲的比例加大了。基础货币增长降低了,短期利率的走势走高了,准备金利率提高了,超额准备金率也在下降,那么所有的指标为什么在04年泛滥的时候没有起来反而在收紧的时候起来了呢?原因是因为流动性为中国的股票市场从来就不是一个有效的决策。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去年的11月17日,弗里德曼去世的那一天,《华尔街日报》第一版刊登了弗里德曼的一篇文章,那么关系是存在的,原因就是因为当你的约束是有效的时候,约束松可能会涨,约束紧可能会跌,但是中国这个约束从来不是一个有效的条件。那么举一个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导致中国经济的奇迹?是农民工吗?不是,就算中国的农村再多没有体制变革也是像30年前一样穷,所以说你要看未来,07年怎么走?如果说企业盈利高出分析师的预计,股市不会让你失望的,如果盈利低于分析师的与其那么股市会让你失望的。1997年、98年的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的货币危机,07年如果有金融危机,10年只是巧合,但是背后有很多的因素非常非常相似,大家想一下97年的股市,97、98年的金融危机,日元起了大的作用,包括主席大量地借日元买俄罗斯的交易。那么这个问题我觉得国内的关注程度不够,这一次日元套利交易在七国集团会议的开始,但是基本上会议有两个星期,大家都知道说的是日元的问题,但是不敢点日元,大家怕点了日元之后导致对冲的过程,所以不敢提。那么第二个导火索就是我们春节在放鞭炮的时候,日元升息了,但是我觉得这个可能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日元升息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那么就是日本政治上的因素。那么一旦日元升值的预期起来,会导致A股迅速平仓。再想一下87年的金融危机,美国股票大量下跌,也就是放大了整个下跌的规模,它下跌的速度非常快,那么现在的风险在什么地方?现在的风险是大量地信用产品的期权,而这个期权的规模巨大,非常非常像87年的股票期权。大家在考虑流动性,货币的流动性非常小,全球的现金加起来,占了流动性的1%。全球的M2和M3占了全球流动性的10%,全球的债权可能占10%左右,剩下的70%都是延伸产品。

  那么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增长会逐渐释放,速度会很慢。那为什么说对于我们投资者也许不是坏事呢?原因就是在95、97、98年,有一个期权的金融体系起来了,一直到98年。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大家,大家辛苦了,谢谢所有的嘉宾!我们上午的会议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