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品牌中国新起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3日 03:56  财经时报

  艾丰

  中国经济界、企业界最动心的期望之一就是借用2008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打响中国品牌。想当年,日本人这样做了,获得了成功;韩国也这样做了,也获得了成功。现在轮到中国了,我想也会获得成功。这倒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概念,而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实力、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品牌意识已经为实现这个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像肥沃的土地上已经长出了一批茁壮的树苗,等待着一场甘雨,迎接枝繁叶茂的明天

  中国人目前最大的心愿之一就是开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中国经济界、企业界最动心的期望之一就是借用2008奥运会在世界范围内打响中国品牌。想当年,日本人这样做了,获得了成功;韩国也这样做了,也获得了成功。现在轮到中国了,我想也会获得成功。这倒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概念,而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实力、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品牌意识已经为实现这个梦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像肥沃的土地上已经长出了一批茁壮的树苗,等待着一场甘雨,迎接枝繁叶茂的明天。

  从品牌理论上讲,和经济相关的品牌主要有五种:商标、商号、共用品牌、借用品牌、载体品牌。奥运会就是属于借用品牌。所谓借用品牌是指这个活动本身虽然不是经济的,但是我们可以借用过来让它发挥很大的品牌作用。中国人最早懂得借用品牌作用的是广东三水的“健力宝”,它积极赞助中国女排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女排连续获得了“三连冠”,被世界注目。获得第三个冠军的时候,女排在日本东京开新闻发布会。一位日本记者问:“你们为什么能够获得三连冠?”一位女排姑娘回答道:“因为我们喝健力宝。”日本记者写文章说,中国女排能够获得三连冠,是因为她们喝“东方魔水”。于是“健力宝”借着这个名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体育活动,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更好地借用这个品牌打造自己的品牌。

  要很好地借用这个品牌,首先要开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奥运会,这还是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开好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是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做好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如果不说“最好”,也要争取“最好之一”。第二件,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争取获得空前的好成绩。如果能够做到金牌总数第一那是最理想了。第三件事,通过举办这次奥运会,北京的建设、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品牌获得了空前的进展,中国的国际名声获得了空前的提升。在这三件事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件事。如果我们通过2008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那么,其他的事情都好说了,即以品牌而论,国际品牌的形成,当然要靠产品形象,要靠企业形象,其实更要靠国家形象。

  在良好的国家形象的基础上,这个国家的品牌才能够更好地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认知和认同。

  要很好借用奥运会品牌,我国的企业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奥运会的工作,包括参与赞助奥运会。我国已经有联想、中国移动等一批企业这样做了。例如联想通过赞助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顶级赞助商”的称号,其实这个称号就是最好的借用品牌。例如恒源祥,企业的规模不算很大,但是通过积极努力也获得了“2008奥运会赞助商”的称号。赞助奥运会,从企业自身来讲可以获得最好的广告效应。

  奥运会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十分关注的赛事,人们在关注这些赛事的同时就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甚至记住了你。如果不是通过奥运会,而是通过一般的广告达到同样的效果,那要花费多少精力和财力!

  要很好地利用奥运会这个品牌,还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中介机构、特别是奥组委想出更多的办法,更好地利用这次机遇。例如,我们能不能在奥运会中更多使用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体育用品和其他用品?例如,奥运会的官员、志愿人员、工作人员能不能更多穿戴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品牌的服装?例如,在奥运会期间能不能更好地组织中国产品和奥运会纪念品的销售?如此等等,很需要我们大动一番脑筋。建议奥运会组委会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联合相关的经济组织(比如各种协会)来负责筹划和实施这方面的工作。

  要很好地利用奥运会这个品牌,还需要正确解决文化的融合问题。“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是需要分析的。在文化艺术领域可能是如此,但在更广泛的活动中,尤其在经济活动中,就未必是这样了,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所谓融合就是把民族的文化要素和世界通行的文化要素融合在一起。例如这次奥运会的吉祥物设计,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但又不完全是中国文化的翻版。

  中国的象征物是龙,但考虑到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并不代表吉祥,所以就没有采用。我们在品牌文化的设计中,在产品形象的设计中,同样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应该说,奥运会是中国企业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文化的大好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更深入地研究和实施文化融合问题。这是中国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一关。(02053)

  艾丰,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经济日报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等学校教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顾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质量协会、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科技创新和名牌培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培训推进行动组委会主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中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是公认的名牌理论权威专家,著名经济学家。曾经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和中国第一个名牌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主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大力推进中国名牌事业。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