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主题二:报业危机与应对方略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21:35 新浪财经
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传媒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将聚焦目前备受关注的传媒创新话题,遵循“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原则,突显2006年中国媒体发展的新观点和案例透析,共享解决问题的方略。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以下为主题二:报业危机与应对方略实录。 主持人: 我们今天晚上请来了四位报业老总,来谈一下他们的观点,特别说明的是,这四位老总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和媒体的形态对报业做了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有请都市消费晨报社总编辑郝磊先生,他演讲的主题是创新体制下的成长之路。 郝磊: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年会举办方给提供这样一个机会。 我先介绍一下《都市消费晨报》,这是一份覆盖新疆的报纸,是由新疆经济报主办。当时报纸一周四期,出刊5个月发行超过5万份,到去年2006年都市消费晨报日发行总量达到62万份,利润超过4千万,成为新疆最具影响力的报纸。 现在总结看《都市消费晨报》发展的7年,我们觉得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是报纸诞生至今贯穿始终的灵魂。 我们的晨报发展有三个因素: 首先,体制创新是报纸发展的基石。 管理机制的创新是报纸适应市场的保证,内容创新是报纸生命力的源泉。 都市消费晨报一开始是以一个独立法人出现在市场的。晨报运行过程中可以集中资源独立运作,适应市场,初创时期报纸用的是面对面直接服务。在其中方便快捷中,报纸随时掌握读者的需求,在广告销售中,请广告公司和产品销售公司大家一起开拓市场,共同发展。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报纸自身的发展,今天都市消费晨报的体制根据自身发展已经发生了变化,晨报在体制上呈现出多种形式和组织,特征是专业化分工,在报纸销售方面成立了网络速递有限公司,由过去的部门厂长为独立运营的实体。是集广告、投资等多种经营项目为一体的集团已经出现,这个集团买断了报纸经营权,晨报作为大股东享受投资收益,晨报的经营资源从以前的简单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整合,和市场结合,同时相互之间由股权控制联系制约,晨报的采编完成办报,经营可以围绕报纸进行自己的主题,从采编模式上消费晨报是采编合一和分离结合。 经营体制是围绕报纸建立的,晨报网络有限公司三家构成一个整体,确保读者规模,三者之间晨报是集团的投资股东,这两个公司成为自己投入经费,三者是经济契约关系,相互间按照合同约束办事,晨报是一切的核心,它不仅具有市场的产品属性,还有政策文化属性,对晨报的内容而言必须把握好结合点,将政策宣传和普通迅速的信信息需求结合起来。都市消费晨报是一张区域性的报纸,大而全是都市报纸的特征。 因此晨报力求新闻全面,横向上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纵向上发挥新闻的背景,我们大力打造新闻源,确保新闻线索武装,而且建立了兼顾宣传的新闻信息平台,无论南疆还是北疆,第一时间获取新闻。 晨报的7年历程,基本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飞速成长期,第二阶段是平稳发展期。目前晨报处于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晨报每年都会选择一到两次的内容改版,目的是不仅从形式上不断的提供阅读方式,更重要的是向度这传递晨报求新求变的进去形象。而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后,晨报已经近3年没有做以前方式的改版,这一方面是因为读者的成熟,另亿方面晨报需要向读者传递一种稳重的形象。 此时,对晨报而言,读者已经不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组合,需要的是高质量新闻的稳定提供。 因此,我们现在在内容的的着力点主要在新闻本身。力求每一条新闻的纵深挖掘,使其做到复合信息的最大化。同时,不断调整力量,确保新闻源的稳定和扩大。让新闻变得更加重要啊,让新闻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是我们现在的追求。 随着新技术媒体的出现,加上报业自身竞争的加剧,读者的阅读正迅速出现多元化趋势,读者市场正在呈现碎片化倾向,维持大众读者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而都市报纸的成功啊就吸引了大众的读者,但这种成功能否继续,取决于在内容上是否可以抓住大众最普遍的共性需求。 我们的体会是,都市报纸的长处是对新闻源的控制和新闻的原始采集能力。在进入信息的今天,每个人面临着海量信息,没有人能完全阅读每天的新闻信息。因此,替读者选择是晨报的生存之道,我们只有牢牢掌握了读者的共性需求后,为其作出恰如其份的选择,才是报纸立于不败的资本。 目前,都市报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新媒体,网络已经吸引了超过亿的读者,这些读者是都市报共同争取的读者。从发展角度说,和新技术的结合是传统纸媒的必由之路。我们还应该看到,无论新旧媒体都有的共性,那就是内容。在内容的填充上,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在做新技术探索的同时,我们应该抓住内容制作根本来强化自己,内容产生的前提是对内容资源的控制,我们要尽全力强化区域采集的能力,加大密度和深度,成为咨询市长的强者。 我们的做法是,继续尽全力强化区域咨询采集的能力,加大对覆盖领域监控的密度和深度,成为区域市场中的资讯强者。从技术手段说,一是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让报纸的触角尽可能涉及区域内的各个角落。二是加强同其主区域内媒体的资讯交换,主要整合自己在区域市场中的媒体布局,有效最大化利用好采集到的资讯。 当然,对新闻资源控制是两个层面的:一方面是信源;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是属报纸管理的层面,相对报纸改制、新技术结合探索等宏观问题,这部分是清晰可见的,宏观方面的变化,这要最终落实到内容的层面,因此,着眼于新闻源控制是我们明确可做并且能做好的事。 新疆地处偏远,社会经济发展尚有诸多不足,我们所做所感可能还较粗浅,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限于时间关系,我简单的介绍这些。 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郝磊先生的演讲。 新技术对传统报业起到助推的作用对新闻源的控制将成为报业发展的根本,报业最大的优势应该是内容和资源优势。也人说。现在很多人更多的人愿意坐火车,这就是新媒体和报业媒体的共存之道,所以非常感谢都市晨报社郝磊先生的演讲。 下面我们有请大连晚报徐颖先生为大家做演讲。大家欢迎。 徐颖:各位晚上好! 首先,感谢主办方提供的交流平台,同时感谢各位能和我一起交流。 我们大连晚报社是大连市委主管的报社,事业单位,独立法人,拥有1200多名员工,固定资产8864万元,我们2006年收入2.38亿元。 2001年、2005年,大连晚报社两次被授予“全国报社管理先进单位”;2004年,我们当选为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会员。 2003年、2005年,大连晚报社分别被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中共辽宁省省委授予“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及“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 2006年,《大连晚报》一个时期稳定的发行量达46万份,全年日均发行量是35万份,广告收入超过2个亿,印刷量10亿多万张,均为大连报业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创新是大连晚报发展的动力。 首先是理念的创新。我们坚持读者即市场的办报观,明确报纸的市场定位,走有效办报的新途径。一是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二是兼顾广告市场的需求。通过抓报纸质量,拓展读者市场,以读者市场带动发行市场,靠发行市场争取广告市场。 由此,我们确立了报纸发展的逻辑关系: 质量是关键,发行是龙头,广告是基础,机制是保证,以创新的管理全面推动报纸的协调发展。面对市场的竞争,我们始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素质和产品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新闻人才高低建设的战略,有了人才,才有了不断创新的思路和业绩,就能培育出新闻特色品牌。 在创新举措上,我们围绕“人”做文章。为采编人才搭建适合发挥才能的舞台,编委会吸引编采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到办报、提高报纸质量上,推出了“首席记者”、“首席编辑”制,首席不仅是名分,更是岗位职务和责任,形成岗位任务版组化、岗位工作班组化的格局。 从有各种新闻品牌,在创新举措上。大连晚报编委会为吸引人才,提高报纸质量上推出了首席记者和首席编辑,首席不仅是名分也是责任,形成了岗位应用管理化和班子化的任务,同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为采编工作质量注入了活力。由于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和机制,使报纸内容更有特色,共同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而且创出了品牌,提升了媒体的传播力。 我们以主题、新闻为牵动,创出了《非常关注》的品牌,将国际、国内和本埠的重要新闻,凸显在版面上,新闻体现的是厚重、可读,有较高的关注度。 我们创造了令人关注的品牌。考虑地方报纸的特点,强化本地新闻,特别是本地社会新闻,在报纸内容上着力创新闻品牌,我们05年创建不久成了读者欢迎的品牌,目前大连晚报有15个栏目被省市确认为报纸的名牌栏目,传媒的经营必须依靠传媒优势发挥采编功能,大连晚报在体制和机制上做出调整,将采编部分部门划分到广告管理。 在创新报纸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创建新闻的品牌。大连晚报的“深度星期三”,击中了新闻调查的报道,这个栏目年初创建不久便成了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个品牌,有效地提高了报纸质量。目前,本报共有15个栏目并评为大连的名牌栏目。 经营是变传媒优势为传媒财富的重要手段,而传媒的经营必须依靠传媒优势,发挥采编功能。为此,我们在体制和机制上做出调整,将有的服务型较强的采编部门划归广告管理,并抽调了一批骨干加强广告,助推服务型比较强的《行业周刊》办得更贴近读者和市场。 这种服务型报道吸引了读者,广告客户就愿意在这些相关版面上发布广告,为广大客户创造了一个信息平台,从而创造了广告经营的效益。 我们创造广告的经营效益。大连晚报能够从发行量几万份发展到几十万份,事实说明我们有创新力还有传播力,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大连晚报能报纸发行量由几万份增到46万份,广告收入由862万元增到两个亿,靠的就是以质量和服务为支点不断创新。事实说明,有了创新力才有报纸的传播力。 谢谢! 主持人:徐颖总编多次讲到传播力的事,我想多说几句,传播力在我们的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对这个概念的得追求了相关的意见和探讨,我们由此知道一些观点,传统媒体可能是跟市场接轨技术含量,应该随着跟上我们认为传播力,这点不是像很多理解的一点,我们认为传播力同样是一种整合能力。 比如一个报社能够将自己的广告发行怎么样整合得更有效果?这也是一种传播力。传播力更多的是和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注意力相关,我们认为传播力是一个能力,刚才徐颖先生业介绍了大连晚报的一些情况,非常优秀!晚报是中国报业的半壁江山。 下面我们有请张成刚先生,他的Magmaker的技术是我们传播力的技术。 张成刚:大家好! 请看大屏幕,电子期刊咄咄逼人,传统期刊如果依然固守现有的模式,期刊的完结不远了。有数据显示06年中国电子期刊的用户数量可达3200万,2010年将扩大到8200万。一直以来,报刊社因为观念体制和人员的原因,在新技术运用方面意志十分滞后。 Magmaker技术的应用促使报刊社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此向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报刊数字化进入了2.0时代,如同博客的出现使原代码向个人用户的放开,Magmaker技术是将数报刊的制作技术向传统报刊社的放开。 介绍一下整个系统功能。包括数字化制作系统功能特点。数字化制作软件系统具有图形化的全中文人机界面,易以使用、配制灵活并且便以函数扩展。 于常见的电子书或电子杂志制作软件不同,Magmaker技术是以书本概念为基础,将页面以书本形式进行组织。 报刊社拥有此项技术后,可以将自己的产品轻松进行数字化。 我给大家做一下功能演示。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数字期刊,首先他会有一个模仿我们纸媒期刊的模式,可以来回拖动。是这样的形式。平常大家看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目录,数字杂志也是一样。比如他看到比较感兴趣的文章,用鼠标轻轻一点可以进入你想进入的界面。放段音乐给大家。 再让大家看一下足球报。他们和数字报纸一样,他的放大是直接指到就可以的。同样在软件的栏目中可以做一些主要栏目的推荐,直接点,然后可以放大看。 第三,如何利用Magmaker技术提高出版物的盈利空间,利用Magmaker技术报刊社建设具有原文原貌的数字化数据库和回溯库。 将报刊以原文原貌形式进行数字化存储,构建数字化的数据库使报刊社彻底摆脱一直以来的束缚。 可以看到还有一个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可以从这里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这是1963年9月的《人民文学》。 这是1967年第一期的《红旗杂志》。 数据库的包含内容: 一、报刊社的数字产品以光盘为介质存储。存放于精美的书柜中。 1、报刊社的理解社长,理解主编等等。 2、利用Magmaker技术报刊社满足了读者的需求,激活资源,实现历史资源的二次销售。 光盘中可以加入报刊社的发展历程,相关产品等。 3、利用Magmaker技术,报刊社通过开放式的互联网环境冲破纸质出版物的发行局限。报刊社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可以委托互联网发行平台发行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行。 4、例如Magmaker技术,报刊社降低了制作成本提升盈利空间。 纸质报刊的发行销售,扣除印刷成本,给发行商的折扣以后,毛利润一般在报刊定价的15%。 5、例如Magmaker技术,对于新创报刊、发行量小、专业性强的报刊,可以快速形成品牌。 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报告,这是一个期刊,对于广告来说有一个对比,这是原本杂志里的静态的出版报,在数字版里面做成横的。这里面可以放FLASH,可以插入视频广告。我们可以把视频放上去。 6、例如目前技术报刊社加强编读互动,提高了报刊未来的竞争力。 通过互联网的增值服务,可使报刊社的主编编辑在线直接与读者交流。 四、顺应市场,转变观念提高报刊市场竞争力。 过去我们纸版报刊是通过传统发行渠道发行的,Magmaker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报刊社盈利空间的一个切入点。最后一句话是顺应市场转变,观念创新提高报刊市场竞争力。 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张成刚先生。整个报刊业不景气。但是技术公司全部超额,报刊领域的服务领域创造了很大空间。下面有请半岛都市报支英珉。 支英珉:非常高兴,能够借这次传媒杂志社办的这次创新年会认识这么多人。 在提出这个话题之前,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半岛都市报: 可能各位朋友并不了解,半岛都市报是山东省委下属的机关报,大中日报创刊于1935年,是党报,应该说成立报业集团之后,整个集团下属52张子报,32个网站,有4份杂志还有一些相关产业。大同报集团99年在青岛。 因为它的总部在济南创办了半岛都市报,经过这7年的发展,半岛都市报书写了省级党报,异地办报的典型案例,这点应该说从数字上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知道异地办报这是面临的课题。经过这7年多,大同报业集团在青岛的固定资产达到10个亿,首先用7年积累了号称长江以北应用最强的中心,资金投入300多亿,除了这个总部,固定资产还体现在他在市中心的豪华地段拥有了2万多平方公里的办公楼。另外他在沿海一带,在香港拥有一个27亩地的半岛都市大酒店,还拥有一个培训中心。在潍坊等很多城市拥有自己的地产,这是他的固定资产。 他的竞争力体现在发行上,半岛都市报创刊之后结合了国内一些报纸的市场操作经验,并且代理发行,目前他的自主发行在青岛拥有70多个发行站,在青岛的线城市发行量达到60万。我说的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我们有一点比较自信,半岛都市报发行量在全国发行密度最高。 半岛都市报的广告的总收入已经接近4个亿,经营总收入过5个亿。它的盈利水平已经从无到有,从创刊到现在盈利水平6千万以上,作为一份子报,在短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总收入也是一个奇迹。 半岛都市报构建了一个媒体新形态,他不是单独办一个报纸,他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手机报,包括杂志还有与电视、电台等相关媒体进行了合作。 半岛都市报多年来一句话是:精采和创新,参加这次创新年轻我们非常荣幸,我们能发展成这些比较成功的报纸主要是创新。我们在主业之外,还有一些相关产业,我们也做得不错,比如我们的酒店、旅行社还有房地产开发,这些项目开发都为报社盈利点创造了便利的基础。 所以,说这次创新年会我们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和媒体交流。我对我刚才的论点谈两点: 我们特别强调报媒体的运营一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报纸刚刚走向市场化开始,一批晚报类报纸揭开了中国报业市场的序幕,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一批新锐报崛起,集中表现在一些重点城市的报业大战。最终结局是每个城市排出了老大、老二、老三。 我们报纸开始市场化那天起,到今天是我们报纸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第三个阶段是报媒运营里面接轨为6个方面的突破作用和大家交流的卓见,希望大家指正。 1、报纸排名第一的媒体。主要从这么一点来分析,现在报纸的同质化和时效性在新媒体这种挑战下越来越突出。作为第一媒体可挖的空间应该是深入和权威上,这个我不想展开谈了。尤其是都市类报纸,报纸越办越火,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导致我们竞争力的下降。 2、突出品牌运营工程。媒体品牌价值的转化是很多媒体实施运营的瓶颈,这里不展开谈了。 3、广告实施专业、策划媒体组合,这里面有跨媒体的、跨区域的开拓。 4、以发行的渠道和网络为主体的一个现代运营的网络工程。改变传统的理念。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谈了。 5、拉长产业链。 6、实施人才运营工程。 这里还有一些观点,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儿不展开讲了。 2008年奥运会要开幕了,青岛作为帆船水上项目的举办城市,希望各界朋友来到青岛,《半岛都市报》愿意帮助媒体界的朋友进行交流,我们也愿意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支总! 我们今天晚上有四位代表,美国杜克大学的刘康先生,我们现在还没有联系上。今天晚上给大家安排四位代表。仔细想想这四位代表很有意思。都市报和晚报是中国报业的主体,这两个报纸如何发展,如何在目前竞争列情况下进行发展,如何和我们现在的新技术结合起来,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有请四位嘉宾上台。我们论坛也是非常活跃的。 提问:异地办报他们刚开始是慢慢做成主流的,品牌方面你们是怎么辨别当地媒体,怎么样融合到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且成为主流。 发言人:我简单的说,对早报这个集团序幕依旧,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攻打报业市场,结果出现了你说的问题,意志打不开局面,最终确定了一个一切没有发展,用当地土生土长的人队伍,用当地读者的口味来办信念地用当地的游戏规则做市场,当时青岛本土报纸垄断的形式下他们的弊端是什么?他对于客户和读者的市场的专业开发力度,以及他对整个价格体系的高端力度,推动都是我们异地开拓市场的一个可以抓他的一些东西,我们抓住了这点,用当年红军的方法,从发行开始做起,当地的报纸不允许摆的,我们只能走自主发行为主的路,建立自己的发行队伍。 从刚开始发行站布点,当时经过了一个巷战式的激战。当时我们发生了竞争就像当年部队打仗攻山头一样,有时候为了争夺报刊出现过最原始的那种“面对面”的碰撞。最终,只有经过这个过程,异地办报才能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 提问:请问张成刚总经理,期刊社需要的投入是哪些? 张成刚:期刊社需要的投入很简单就是一个会制作的人就好了,有基础就可以了。 提问:我是中国图书商报的,刚才张总您演示了Magmaker的技术,是一个电子杂志。现在一些电子杂志发行平台都开发了自己的软件,您这个技术和他们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或者说您有什么他们没有的东西。 了解到读者的信息,再根据他的个性话进行投放,可以投一些多媒体的东西,您说广告主是会欢迎的,其实那些平台的老谈到这种方式很好,您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张成刚: 第一个问题,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区别是这些网站是用别人的字眼,他们来制作放到自己的网站上,我的不同是报刊社买我的软件,报刊社可以自己决定我放哪里,我想放新浪就放新浪,如果哪个都不想放我可以刻光盘给顾客。 第二个问题,关于广告。数字报刊作为一个报刊社的大儿子的话,数字报刊是报刊社的二儿子,大儿子怎么挣钱一个是发行一个是广告,二儿子也是一样。原理是纸板报刊的发行,现在是数字报刊的发行都一样。你刚才说了一个广告主愿不愿意投的问题,所有的广告主既然相信纸媒体的发行量,数字的发行量应该一样。如果一致对广告发行量没有什么问题。和纸媒体一样。 提问:我问一下半岛都市报的老总,广州报业,包括北京报业包括其他一些比如那些比较大的城市,他们的媒体在开网站比较大,不知道是网站做得不好,还是怎么回事实。 大家看到东北的报道是三大网站上转载的,西部和北方的报纸媒体之间的大的综合性门户,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其他的一些网站,比如大源网、东方网这样的网站门户进行一些对抗。 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发言:我们现在作为报纸,现在我们的感觉是大同日报报业集团有大量的广告,半岛这边有一个半岛网,传统媒体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从高高层管理这块: 第一,很多报社的管理层对新媒体的设认知比较肤浅 第二,对这块的投入意识也比较差 第三,很多报社目前网站的盈利模式和他的内容制作,没有专业的公司帮他做 你刚才的提议应该抓住目前一些平面纸质媒体的需求,不同的报社情况不一样,可能要接受得快一些,有的接受慢一些。 主持人:下面还有哪位? 提问:我是上海报社的记者。 我想问支总:您是如何改变模式的?如何能把发行陪钱做成高赚钱的,并且很好玩的。 支英珉:我简单的说我们的发行: 第一,我们的报纸发行费是40到45,但是这个费用1500人的队伍不可能,我们靠第一是大同销售,我们一年的销量是120万,一桶赚多少?6块到8块,这块报社毛利有600万到800万之间。 第二业务分类广告,报社每年广告是报社广告处不做分类广告, 第三,夹缝广告费用。者有一些大客户想精确投放广告业务有500万, 第四,物流和产品经销,物流我们发行是一些开发也可以创造一部分收入 第六,我们的产品:文化产品,比如说日用品的竞销都有一些钱赚 我们有一个理念慢慢的通过发行队伍人才结构的调整,把它打造成一个具有现代营销意识的直销网,被不是单纯的卖报纸。 主持人:我也是来自报业集团,曾经来自晚报,我代表所有报纸的同行,问一下大连晚报的徐总,现在在晚报和都市报竞争上,一些晚报改为早出,一些晚报的经营模式和各个方面都向都市报靠拢,作为大连晚报你们发行40多万份,我想问一下徐总,大连晚报目前情况怎么样,你们怎么和当地的报纸进行竞争和区分的? 徐颖:谢谢主持人给我这样的机会。 你问的问题我这么理解,大连晚报从内容和营销方面能够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开… 我想简短的回答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一直是从机制上与市场对接,我们在办报上的,在发行上引导我们在广告商,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采编发行与市场对接,广告体制和机制方面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能够有足够的敏感程度,能够及时反馈市场对我们工作的调整和要求。 第二,我们善于抢抓机遇,这也是我们很好的优势。 99年至03年全国报业形势发展迅猛的4年,也是大连报社发展迅猛的4年,我做了一些统计,4年来全国报业的广告52%的速度增长,大连报告20%的速度增长,在这四年以82%的速度增长,使我们从几百万做到了1个亿,抓住了机遇,便于我们以后发展更大的空间。 提问:大家好!我想请教一下支总。 关于Magmaker技术,在五年规划中,我们现在收入是5个亿,5年之后我们收入是6个亿,我们现在盈利是6千万,五年之后我们争取1个亿,要实现这个目标,你的盈利模式的打造是怎么样的?我们确立一个思路,广告改变过去单一的广告收入的方式。 用报社的各种优势资源打造新的盈利点。比如未来6个亿的总收入中,其中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是越来越平稳的,因为广告基础打好了。6个亿收入中我们广告可能是4个亿,这样符合增长的规律,也防止各个行业调整带来的影响。那1个多亿如何创造?就是规划很多盈利点,比如说,广告营运的突破。 我们广告有很多的行业,除广告可以创收以外,我们已经开始慢慢介入所服务的客户的产品的销售层面,比如我们原来做房地产广告,最初单纯的建设,在大的广告部去运作,后来成为房地产工作室,用更专业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打造了品牌,比如每周广告,通过营销活动加大影响力,当做到一定程度,作为事业部运作,事业部运作已经介入房地产的策划、销售环节,今年报社也规划房地产开发运营。 这仅仅是房地产,还有旅游、教育,广告渗透到市场面的销售层面,每一个行业每年给报社收回几十万的利润,有的行业甚至是上百万,我们十多个行业,还有更多新生的行业,这样盈利点就会越来越多,而且反过来对客户,广告份额的控制也越来越稳。 所以说,我们将来6个多亿的收入中,可能有1个亿多是扩展经营。我们的利润点也会增加,我们通过其他的拓展来完成盈利,在国外依赖程度超过5%就已经危险了,我们基本上单一靠广告收入,没有把客户资源和终端资源整合。 发言:报刊社如果用Magmaker技术盈利,如果针对大集团来讲有7个方案。我举一个例子,报刊社可以通过Magmaker技术建立从创刊开始到现在的建设是。数字出版物也是一个产品。 主持人:今天的提问到此结束。今天晚上我们论坛的主题是传媒创新。大连晚报每年以82%的速度增长,他的理想是突破1个亿,这点反应了一个事实,当我们05年报业传媒到来的时候,06年我们报业的发展提升的及,应付05年的紧张使我们的中国报业06年更多和新技术和数字化接轨,我们基本上要掌握一些方面,最核心的是三点: 一、机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能够带来良好的优势,控制新闻资源 二、更重要的一点也是技术,在今天晚上的论坛上,请大家原谅一下,我想多说几句,非常感谢大家的捧场。 06年中国传媒创新趋势首先是和我们的机场接轨的,我们跟传媒业接触和接轨为大家服务的杂志,我们时刻关注传媒任何行业的任何创新和变化,我们时刻关注我们创新的典型的案例。 在会上,我们想为大家打造这一个平台,提供更多的案例来参考和交流,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创新,06年我们有很多报业集团,作为党报集团,党报集团在大家的印象力是相对比较饱受的。我们看到今天尹明华先生以及广州报业集团,这些大的报业集团已经在很多乐观创新理念上走在了前面。我们也看到,东方卫视像电视媒体他们也一样在电视台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寻找一些新的创新方法,比如说娱乐方面的信息等等,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说,新技术对传媒带来的影响,有一次我和我们社长做在腾讯做专访的时候,谈到了新技术对媒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报业老总现在还是停留在报纸的单一产品形式,这是危险的,内容是基础,技术给人力量,我们可以强调内容是根本,技术是手段,没有技术不行。 三、我们强调创新带给我们传媒的导向型问题 我们曾经讲了一个观点,创新需要科学,我们很多单位在。他们没有经过认证和思考,偶尔的创新是不适合的。 我们没像今天这么正式,我们作为主办方,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毗邻。 我们在会议期间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原谅,我们希望本次年会让大家有更好的经验来分享。 谢谢大家,今天晚上的论坛到此结束。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