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主题一:现代传媒格局与创新方向(论坛一)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7:55  新浪财经

  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传媒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将聚焦目前备受关注的传媒创新话题,遵循“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原则,突显2006年中国媒体发展的新观点和案例透析,共享解决问题的方略。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以下为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和参会代表坐好,我们马上开始,有请我们第一场的主持嘉宾戴教授,大家欢迎!

  戴教授:

  我们在去年首届中国传媒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会议很短,去年的创新年会在传媒届有一定的影响。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的会议,规模比去年大,影响力会更大,创新年会一定是一个很好的论坛。

  我们今天第一场演讲会有四位专家和老总,他们有一些是学届的。我们给各位演讲者5分钟的时间。

  我希望我们参加会议的朋友和专家对他们的演讲提出质疑。

  首先,演讲的是解放日报集团的尹总。

  解放日报在我们中国有很好的历史和经历。解放日报近年来在上海的解放日报进行了改变创新,到60年代的改革,解放日报是我们国家最早的报业集团,也是最大的报业集团。现在我们有请尹总。

  尹明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6个字:融资助推做强

  一、创新需要资本运作

  1.三大变量,五个不等式

  大家知道我们做报业集团要做强,必须要按照现代化企业进行运作,所有的现代企业做起来是进入核心产业,市场核心的原则是资本原则,这个原则在今年不仅仅表现为时间的渗透,而且表示为空间的扩展。为此,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全程化,本质上应该是资本的原则在全球的贯彻和实现。

  资本原则有两个核心:

  第一个是就是竞争的原则,第二个是真正的原则。

  先从我们报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三个重要的变量开始说起。这三个变量是我们财务报表上经常看到的,第一个是投入,第二个是成本。第三是利润。

  当收入大于成本的时候,利润为正,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收入;

  当收入等于成本,利润为零,企业就处于维持状态;

  当收入小于成本,利润为负,企业就处于亏损状态。

  如果用这种方法观察,我们会被发现,一个企业可能先是收入大于成本,而后收入小于成本,它就进入破坏状况。

  也可能先是收入小于成本,而后收入大于成本,这样企业进入了成长的状态。

  2.存量业务,成本做减法

  我们控制成本的空间始终是有限的,但是有许多扩大成本是必须存在,比如说我们的能力成本,传统的报业收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力大于成本,现在两者的差距也就是利润不断缩减,也就是利润区域,在不断缩小。

  从传统报业的盈利模式看,报纸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广告在赚钱。

  在这样的一种整体的环境下,收入部分要维持住,广告不能下滑;但是成本的但是更要控制,我们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我们在发行上不追求大而追求性价比,所以发展比较好的报纸我们坚决控制成本。我们的新闻晚报可以达到30万。在去年我们把它控制在23万份。

  同时,我们根据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纸张的涨和跌不断进行预测,在纸张的硬成本上大大降下来,所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盈利。

  3、增量业务,收入做加法

  事业要发展,光在成本上做减法是不行的,还要积极寻找增收点,所有的投入和收入资金来源是自由资金、信贷资金和自由资产,我们采取的是重资产投入以自由和信贷资金,一方面在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下,稀缺的资产有很大空间,回报是可以预期的;另外一个方面,可以通过注入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获取土地。大量利润它的风险小,生存空间比较大,我们希望锁定收益,不希望被其他投资者分享。

  所以,我们在投资地产的时候,我们用的是自有的资金,用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实现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地产项目、实业项目等是“重资产”投资,对以媒体为主的集团来说按,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占有稀缺资源为核心,不具备可复制性或可复制成本极大,但风险和收益都有相对固定的预期,我们称之为“重金属化”的增长式。

  我们称之为“重经济”的生产方式,对创新项目我们采取轻资产投入,我们认识到,财富增长的最…境界是虚拟化运作,我们过去用主流化影响市场,一种最初出现在博客上的理论分散了我们的焦点,他让我们考虑分散的市场。

  未来的媒体会怎么发展,答案是未知的,道路是开放的。

  我们在研究数据和营销研究每个用户不同的互动体验,我们在发展自己的营销渠道,让内容和阅读者匹配,我们思考如果在一个商业模式在更广大人群中覆盖。我们在探索新媒体的形态和模式以适应未来数字化要求。

  我们研究出了方式思考出了结果,下一步遇到的还是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工具去实现思考,我们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风险和收益有很高区别性。

  我们称之为“非金属化”,一方面这些项目一旦成功有强大的复制性,另外一方面当这些创新项目失败了,把钱全部烧光,不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投入,所以大资金投入这两个特特征决定发展项目只能运动资本运作。包括引入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以及公开上市,这样做尽管会让别人分享可能的收益,但能大大化解投资风险。

  4.新的发展方式

  我们进一步分析,传统的发展方式是先前有关一个概念,然后投入成本进行生产,生产的产品市场上进行出售,收入达于成本的部分叫利润,再进一步投入。现在当我们设想出一个概念后,不对这个概念本身进行分析,而是对这个概念的未来收入吸引市场。

  二、三个关键词开展资本运作

  传统媒体项目的资本运作。

  融资是手段,获得更多的动力促进发展;助推是一个过程,在运动中实现业务的外向扩张和资源的内部整合;作强是目的,一个更稳健有效率的集团反过来更能吸引融资,形成良性循环。但如果这三个关键词产生误读,效果会反过来:当融资变成圈钱,企业就陷入了有资本没有项目的尴尬;当助推编程了加油,企业运用资金的能力就不能得到任何提升;当作强变成膨胀,企业庞大的身躯就会变成资金的黑洞,需要更大规模的融资来填补,形成恶性迅速。

  1.融资不等于圈钱。

  我们的竞争原则,要借助资本市场上增长的特性和可能的规范性的监管。当我们对创新项目的研发到一定阶段,或者初期在市场范围得到了认可,可以较大规模推广,我们同期起步更晚的企业跑到了前面。实际上我们也不是没钱,我们银行里有很多钱,我们是国家资产的受托人,谁也不敢把国旗的巨资放到高风险上去。

  我们的媒体项目通过引进资产,通过少量资金的配亿出局形态,我们需要和资本进行合作。

  我们还有一些在传统媒体技术上创新经营的项目,但现在压力很大,需要寻找感兴趣的私募基金,以解决资金的问题,通过公开参议,从中我们也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发展。我们进行总代的中润广告公司进行正做这步。

  有了外部的资金项目有了燃料,资本运作的过程也一样,一定要有一个清洗的木,围绕目标设计计划在计划中调动资源推进,在进入轨道之后在适当的时机退出,融资对企业的融资过程不是加料这么简单,…企业解决的有外在和内在的问题传统媒体有着巨大的资源,我们有广大的客户但出了平面媒体我们不能有更多选择,他们有渠道。我们有品牌。我们希望获得创新的理念创造新的模式。

  2.助推不等于加油

  首先是创新能力。其次是营运能力,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公司治理。

  如果想向更大市场复制,通过资本运作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相信我们的报业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很好的运作之后可以更好的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监管。

  3、做强不等于膨胀。

  所谓的“做强”是:

  首先,指有更强的经营组合和风险“免疫力”。

  有了资本平台之后,媒体集团的数据库营销将成为可能,广告经营有可能实现跨地域发展,各种新媒体产业可能迅速成长,再加上已有的实业项目与传统产业构成稳健的组合,各种风险可以对冲。

  其次是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

  有了一个资本平台后,我们就能够将集团的优质资源装到这个平台上。广告、陪送、读者数据库,这些资源本来是彼此孤立,各自创造的价值都很有限。但这些资源配制在一起产生的效益,要远远超过他们彼此孤立的价值,通过这种协同效应,集团仅仅以一个转移的动作,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价值。除了配制内部资源,我们可以收购,在横向形成更广阔的地域覆盖,在纵向构成更完整的产业链,使我们的集团产生1+1大于二的飞跃。

  第三是更强的资本运作实力。

  这是现代企业解决危机的方法。比如IBM大面积卖掉了他的资产,用换来的资金不知买了多少软件公司、技术公司和服务机构。

  我们有句口号叫做“坚持适时退出”。我们一定要知道,是不是要适时退出,标准是收益。当有符合我们设计的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就应该要退出,没有推动也就没有人愿意进入在不断的进入和退出中,企业一步步实现做强。

  美国全国的报纸大致隶属于20家大公司,杂志属于6家公司;中国的传媒媒体数量也许是排在世界前列。但我们认为整个结构看似稳定,实际充满了风险。当传媒产业发展遭遇了瓶颈,我们想到了控制成本;当控制成本的潜力已经挖尽,我们想到了创新拓展;当自有资金已经无法解决创新项目发展中遇到的矛盾,我们自然想到了资本运作和资本经营。因此,媒体集团要做大做强,最后必定要走的一条路是在资本市场上做大做强。

  我们不是单纯靠投资做大做强,我们在试图靠融资做大做向,靠资本市场的助推做大做强。

  主持人:走向市场、走向竞争面临的问题会很多,下面我们请齐先生演讲,他脚踩两支船。

  齐勇峰:大家下午好,很暴行接受这次邀请参加我们这个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我讲三点,关于传媒创新的思考。

  第一点,关于中国传媒改革进程的情况,刚才尹社长的发言我有很多启发,我讲一些简单的分析。

  改革是推动文化体制和传媒产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它的成果我们今天已经看到了,我们传媒产业十几年来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去年中央14号文件管理深入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包括十一五国家文化发展港澳地我们对改革进行了大的判断,我和大家交换意见和看法。随着这几年的改革我们逐渐进入了市场机制,我们对下游发行的市场进行开放,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在传媒资源配置中在逐渐发挥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传媒体制的改革还是党和政府主导下进行的,目前我个人认为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探索,我们传媒改革最根本的是传媒宣传力,让它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信息作用。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我个人认为市场在传媒资源配制中的作用逐渐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但是行政资源还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一个想法。

  我的观点的论据很多。资源还难以充分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发展作用,比如我们下面会讲到我们传媒的微观体制,应该说已经在改革中。已经有基础了,有的方面也进行了改造,但是目前这种体制还是不伦不类的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探索。刚才李东东董事长讲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传媒体制,确实需要探索。这个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第二个是关于传媒发展,我们现在传媒发展为什么这么快,今后的动力在哪里?

  第一个,动力来自于新技术领域,新技术革命确实推动的传媒产业发展,从文化产业领域来看,可以和新技术结合在一起,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传媒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拓展了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

  第二个还是消费市场,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人均GDP达到1900美元,在中国沿海有3、4亿人现在人民币达到3千美元,这几年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们传媒的快速发展。

  第三个变量是传媒体制改革,虽然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形式,有文化的技术和市场消费。这些年体制改革确实是推动了我们的生产力的发展,谁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新的形式,就是大家经常讲到的就是传媒之间的融合,有意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传媒有可能实现全新的融合,这种全新的融合我们把它当成大的尝试。传媒互相依存,互为依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现在新形式的推动给我们传媒的发展扩展了很大空间,我们体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我们现在进行体制改革的要求是从生产力发展提出来的。人民群众有强烈的要求,要求把传媒更好的做大做强,国家文化走出去,我们现在还不是电影、演出这样的东西,中国的传媒没有做大做强,中国的文化要真正走出去比较困难。

  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来推动传媒做大做强,加快发展。

  第三点,在改变中有几个难点和问题大家比较关注的,因为时间关系我说几点。

  1.我们传媒需要资金运作,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市场主体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所以运作能力有问题,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像我们这样的国家和传媒,应该是什么样的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很了难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十一五规划之间提到我们改变有难点要进行探索,我有一个想法从传媒这方面的体制应该复合型的体制,因为传媒肩负着产业化的功能同时又肩负着社会责任。有一些适应企业,是这样的体制,这个还需要进行探索。

  2、市场问题,大家知道传媒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融合问题,行业之间的壁垒在逐渐整合,区域之间的壁垒更为严格,这和我们的体制有关系,所以要把文化体制、经济体制同步推进。

  3、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怎么做大做强,就是把我们的产品和资金结合起来,传媒一定要上资本市场。我们应该推出一些强势传媒对它进行改造来竞争市场。而且目前国内的市场这么好。这是第三个。

  4、是传媒市场监管问题,应该是目前政策性监管向规范的个性化监管发展,这需要时间和过程。

  最后是我们中国怎么走出去的问题,我刚刚听到了案例,我们有一个民营企业约旦买了一个电视台,做得很大,我们上海广电集团要支持他说到这,我们传媒的改革也需要上下互动。上下结合起来才能把传媒体制改革推进。

  主持人:谢谢。现在我们请喻国明教授来演讲,喻国明是我们传媒发展最敏感和关注最多的人,我们现在请他发言。

  喻国明: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这样的整合的影响力,作为传媒主题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创新,我想结合创新来谈媒介的影响力和整合力的建构。我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创新的基本面,创新的基本面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媒介已有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很多人目前的形式下有很多困惑,我们把已经有关的运作的空间和逻辑,不连接新的资源,不利用新的技术很难走,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现实中国的传媒市场开发程度很适,

  事实上有很多传统空间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和整合,比如我们对电影,比如说我们传统媒介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同质化问题,是我们的经营成本,我们的竞争成本继续加大,使我们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我们在模式方面千军万马的结果。

  比如说报媒介的功能性认识上,我们是否能够做到我们一些立足点,报纸最基本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全面丰富的和完整的信息安全服务,报纸当代社会的功能的但是这不是全部的功能,事实上结果我们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再一个大城市里面人们对报纸的诉求有两点,一个是信息安全,另外一个是当人们有这种社会报欲望的时候,这种议程设置的功能成了人们对报纸的最重要的诉求点。

  报纸在一个城市里面事实上有两个制高点。

  1、要么把信息做完整

  2、要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北京青年报的影响力很大,之所以现在影响力和市场价值有所下降是跟他最近几年在议程设施方有所削弱,去做完整性的时候无法超越北京晚报,在这种情况下,给新京报提供了一个谈资,在新京报发行量不大的情况下,占据高地这是一明显的好处。

  另外一点,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报纸是卖钱的,新闻出版署出台过一个消息,现在的免费报纸要控制,在香港这样的地方,香港真正活跃的报纸是十几份报纸。竞争十分激烈。

  青岛日报也推出了自己的报纸,我们说只要市场项目不同,事实上市场空间很大,我们这两年报纸的发展是越来越厚。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受网络教育年轻人阅读报纸的时候需要一种速读的方式来阅读信息。我注意到有一个导读版,速读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还有推崇普遍量的覆盖还是在小范围集中覆盖,按照西方的经验在报纸非常发达的情况下有一个特点,围绕消费的半径来实现人们的生活方便和安全提供报纸。是一种新型的报纸形态,在中国报纸的形态有很大发展空间在北京望京社区,世纪城社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需求,共同的生活品位,做社区是正当其时的。只是需要政府提供平台。

  另外一个创新的基本面是对新增资源的整合创新,这种整合创新有两个内容:

  1、多元化的创新。我们同样的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形成我们的服务链和我们的价值的影响力的链接,我们最近写过一些文章,在制作安排没有大的变动情况下,在我们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核心产品和内容产品扩大的空间和组织效益增长空间得到一定挤压的情况下,它的延伸产品的打造和扩展成了当前媒介发展中最重要的发展内容。

  多介质化不只是数字技术给我们提供可能性,也是消费习惯改变构成的。在数字时代我们面对的读者和手重,他们在使用消费品方面有利用媒介的某个功能的特征,就是说同样的功能要通过不同的媒介实现,这种价值分割已经是市场使用媒介的现实,如果我们不应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进行改变的话,我们不能把市场资源和市场价值重新聚拢,我们要做两个工作。

  第一,如果强化我们某一个市场对我们、某一些功能、某一些服务的最重要的核心功能的需求。

  第二,打造和人们生活习惯相应的服务链。

  我们过去的传统媒介利用的内容资源主要是社会普遍关心的共性信息,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同内容的内容处理的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现在注意到在市场竞争中,决定某一个媒介胜、败的很关键的东西不是对于核心内容的掌握。北京任何一个报纸,如果我对国内外重大新闻我选哪张报纸都可以,但是人现选这个,没选那个,常常是因为这张报纸有那张报纸没有我需要的内容。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北京晚报是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多的,因为星期四有广大时代副刊的报纸,它的房地产广告很多,这一天他的零售读者可以增加2万。很大程度上看中的他2万的临时的房产广告的需求。这种资讯一般人看起来是垃圾信息,但是却形成了他争夺市场的理由。

  这是我们讲的媒介在创新这方面的两个基本面,这两个基本面要得到这样的一比较顺畅的实现和两的因素有关。

  一个是有效性,有效讲的是我们的与众不同我们的资源整合的独特性,一定要和社会的现实,无论制度言派还是老百姓的习惯等等要提出要求,有一个介入,你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潮流。我讲一个不太成熟的观点,现在新媒介没有有效的引领,是对传统媒介的资源,成熟引领模式的有效利用和涵盖不足有关系,另搞一套不是有效创新的方式,有效创新是对现有的资源和现在有关的社会格局的一种利用基础上的超越,事实上这方面我们有很多思路和模式可以探寻。因为时间关系我讲到这。

  主持人:我讲一个整合的问题,下面我们有请沙新先生演讲。我在宁夏的时候我对宁夏的印象非常美好,今天我们请沙新先生为我们做报告。

  沙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下午好。

  我经常从《传媒》、《中国新闻出版报》等传媒理论报刊上读各位专家的论述,顾炎武说过一句话:“智者不袭常。”对中国传媒届起到很好的理论引导作用,我们总结出超前的创新理论。

  8年前,宁夏社委会将创办都市报的任务交给我,我们要创办一个为集团做经济支柱的报道谈何容易。报社利润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06年总收入接近5千万,报社多项指标居于首位,成为宁夏报业集团的经济支柱。这一切都得利于我们求新求变的探索。

  2004年中国新闻出版报的记者在和消息报承办的峰会上说,发展的诀窍是什么?我回答有三点:

  一是必须要切实可行的必须有现实和独特的发展;

  二是要求新求变的探索。

  三是要有一直内打善拼的团队,我们在调整,1999年初,我们提出要办报纸,我问当时的处长,咱老百姓自己的报纸能不能打,徐部长说咱老百姓自己的报纸就是都市报的准确定位。2002年我们调整为时时关注百姓,05年我们提出符合读者的需要是我们的发展,使报纸一步步贴近读者。

  我个人认为发达地区的媒体创新自觉的选择,而我们是被迫的选择,在发达地区办报纸。在宁夏除了各方面的条件制约外,如果选择地域化的报名,报纸从一诞生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束缚,我们确定这个名称的时候考虑到当时的商业已经达到或者超越了方元500公里。

  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使发达地区的一些大都市主流媒发行范围之限以城市区,宁夏只选择银川市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我们的策略是中心城市大面积,周边城市求覆盖,没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投入,尽管白手起家,一起步承担着为报社创收的重任。我们一开始不可能低价位起家,年定价为148元,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的媒体历史从诞生那天起盈利任务非常强烈。

  我们认为报纸是一种文化产品,具有他独特的文化品格,不能屈从市场,多年来基于这样的价值趋向,无论如何变换我们始终坚持几条原则,一是在报纸征订中不降价,不和其他报纸捆绑行销。在零售中不达送任何赠送品。在此次会议上,针对全国报业市场态势,我们有25家晚报联合向全国报刊发布了纯洁报纸的倡议,8月8月全国晚报同时发布的倡议书,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在07年报纸征订中,我们在宁夏报届率先和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的决定。被同行和竞争对手称为自杀行为,我们通过整合报纸内部,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新闻不但没有自杀这种纯洁报纸发行的举措,而且增加了。让人可喜的是减少发行投入300万元。

  2005年以来集团的一些媒体品牌价值日益显现,我们认为集团不是几个个体报刊简单聚合地而是要发展品牌,通过品牌影响力实现多元化经营,不要把眼光之盯在报纸上,这个观点得到了集团同志的认同。

  今年年初推出了西北地区大开本全彩的高档时尚杂志,在发行和广告方面表现出极好的发展潜力,每期都有1/3以上的广告刊登。因为宁夏地域经济发展稳定,广告投放量很小,周日周六广告几乎是空白,我们以轻轻松实用的方式送到,在2005年年末举办2006年名家音乐会起,新消息报进行了尝试,我们策划并主办的宁夏赛事上面行,中国名模时尚秀,在宁夏文化演出市场普遍缺损的情况下,实现了双赢,07年我们尝试旅游业商业投资。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沙先生的演讲。宁夏是一个很好的地方,按照我们的安排有一个互动的时间。我们安排是四位演讲者坐这力。尹总、喻国明教授和沙新先生。

  我们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时间是10分钟。我们每个人只能提一个问题,你们想想。

  提问: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沙新:社长,您创办了两报两刊,除了您刚才介绍的经验还有没有别的报刊运作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

  沙新:我刚才说到了我们要采取一个挑战是,必须构建一支能打善拼的团队,比如发达地区,北京、上海,我们人才容量很大,一般不会咱们的报业老总要跑到其他城市招聘人才,但在宁夏不主动出去招聘人才,可能最后上门来的大学生或者媒体乐观从业者不一定是你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意志致力于构建我们的人才高地,形成一个智能化的团体,每年我们要和我们的集团的编辑一起到全国的一些名校去选角色,选一些媒体的后备力量,注入新鲜血液。

  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我也是想听听在座的几位大家的高论,谢谢你们。

  主持人:你们现在报社多少人?

  沙新:我们现在120人。编辑只有70人。

  主持人:你们的发行量多大?

  沙新:10万,我现在控制发行量。我们现在基本上在10万之内,我们在宁夏有一些竞争对手。

  提问:我是深圳新闻发展网的,我想问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对于新型的网络公司,利用创新的方法怎么样使达到更多的受众?

  主持人:你问喻国明教授吗

  提问:对,另外一个问题:传媒人才是比较难管理的,用什么方法能把创新性的人才能发挥他的潜能,怎么样能让他作一个好的激励,让他们更好的成长,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

  主持人:你选择谁回答。

  喻国明:实际上是我们刚才讲到的,任何一个创新方法只能是妥协,你的妥协必须和现实之间无论是是你有优势和模式一定利润上涵盖,我认为数字化报业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前景,第一步一定是纸媒和网媒互动,这是数字化第一的,如果我们在内容方面报纸有几个梯级的发展,有一个互读的梯级,如果想要继续更加个性化和了解还有网络链接,如果我们把内容能够这些连接。

  我举一个例子,如创新我们内容模式,事实上我们必须充分部分考虑我们的已有的模式和、已有的能力和资源的利用,这是我们走向创新的基础和起点。

  嘉宾:关于企业的人才,我讲一点:

  第一,企业的主管部门,要善于用好职工的价值趋向,向他描述愿景,并让他知道他很可能是实现愿景中做出贡献的一部分人。

  第二,企业文化,喜欢在企业做事。

  第三,尽可能设置各式各样的项目让他参与,如果项目成功,得到利益。

  第四,尽可能的让有才能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做。

  提问:

  从我们消费者的角度看,现在报社办报纸,市场出现一种新的终端,比如手机报,以及今天在会议上,发现一个电子纸,面对新的终端,对于报纸办报纸如何有新的创新?在专业报纸创新上有什么新的举措?

  沙新:我们之前也非常担心,这些新的终端对报纸可能会产生影响,后来发现对某些用户的受众面还是受到了影响,但也有促进作用。比如也有许多受众看了手机报,但因为手机报的信息比较简单,通过手机报又来买报纸的读者也很多,我觉得新型的一些媒体对传统的媒体有时候调节好了,是有促进作用的。

  提问:

  我的问题还没有完,我发现一个新媒体,终端叫做电子纸,你觉得电子纸对你办报有一些什么新的推进?

  主持人:

  关于传媒方面新的工具我们还没有介绍,下面的节目安排会有。

  我提一个问题请教齐老师,您既是发改委,不断的解读新政策,又研究市场。我想问,我们目前传媒的制度、结构、管理方式,通过创新的方式能够解决我们的长期的问题吗?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吗?

  齐勇峰:

  严格的说,我们并不是传媒人,我们是研究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面的主题,戴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我想做一些补充,我觉得传媒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难点剖析,从行业来说,这个难点主要是在传媒领域,我们说文化行业有很多,有演出、出版、艺术、展览等等,但传媒是很大板块,涵盖很多。传媒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觉得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主要的改革难点在传媒这一块。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其中包含了传媒体制改革,传媒体制改革的难点在于,这块比较特殊,既是产业化的经济效益,从全球看传媒是一个产业,但他有社会责任、影响大,那么我们国家又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又给改革增加了难度。

  所以,传媒怎么改革?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结合具体的情况,谈到一点大的想法,关于传媒涉及的问题,如何进行市场监管?市场监管需要分类计划,这一块还没有跟上,比如说我们可不可以把商业行为和行业形态分开,这种分开也是一定程度上的问题,也不可能彻底实行,但大家谈了很多,传媒界的同仁也谈到了很多,比如生活类、财经类、科技类的这方面的传媒,是否可以放开,实行国有资本控股下的经济结构,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的。

  另外,监管问题,监管方面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法律手段来解决,来逐步减少纠纷,也需要探索,也需要监管手段的提高。

  监管主体也比较难,可能很多传媒人都遇到这个问题,比如融资方面不太好办。还需要大家探索,我个人的想法就是专制问题。

  我们要有自信心,肯定能做好,其中还涉及一些其他原因。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四位,现在休会,休息十分钟,谢谢各位,谢谢专家。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