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李东东:创新决定着传媒业的社会角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4:47 新浪财经

  

李东东:创新决定着传媒业的社会角色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于2007年1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传媒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将聚焦目前备受关注的传媒创新话题,遵循“交流合作,和谐共赢”的原则,突显2006年中国媒体发展的新观点和案例透析,共享解决问题的方略。新浪财经全程直播。以下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女士主题演讲实录。

  李东东:尊敬的邵华泽主席、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够与这么多传媒届的朋友们一起就传媒创新交流意见,沟通思想,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创新是民族兴盛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

  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创新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策略日益凸现,传媒业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的特殊行业,自身经过者由技术创新载体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引发的转型,也承担着推动社会各领域实现创新和科学发展的重要责任。可以说,传媒业实现创新的任务日益紧迫的,而创新也决定着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观念创新决定着传媒业的社会角色

  构建

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之外,还必须在构建和谐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划清社会矛盾,和提高社会心理认同度等方面下大力气。传媒业在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公众意见等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能够创造和推动和引导和谐文化的传媒产业,而传媒产业发展理念的创新则是传媒业实现这一功能的必由之路。

  我这里说的传媒发展理念创新,并不仅仅指传媒业如何开拓市场,如何搞好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指传媒业要增进对发展的认识。把实现社会责任和获取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共同作为传媒业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目标。

  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个网站在实现日常良性经营上,有没有一个面向整个社会超越局部利益、个体利益的更高目标?有没有一种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果传媒业赚的钱越来越多了,对和谐社会的贡献却越来越少,算不算是取得了真正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整个传媒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去把握传媒业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发展,在传媒领域出现了诸如:媒体社会公信力下降,内容品位格调不高,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等种种问题,这不仅制约了传媒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传媒业自身的发展,因为只有能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传媒业才能得到社会的长久认可和支持,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今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评选过程中,把“责任”作为第一标准,放在“创新”的前面,我看这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上的创新。传媒业的发展观念也做做这样的创新。

  二、管理体制创新决定着创新业的政策环境

  在传媒科技日益翻新,经营方式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式下,技术的进步和市场格局的变化,对传媒业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许多挑战,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传媒领域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市场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仅是管理体制的创新,更会给传媒业的运行机制带来深刻的影响。传媒业有意识形式和历史性的思想文化阵地,也是具有经济属性的内容产业。我们的管理工作既是要求促进传媒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对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我们的政策法规还存在很多缺陷。管理手段较产业发展现状很陈旧,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创造性开拓性,提高管理的预见性、前瞻性,坚持管理的原则性、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在新闻出版总署管理的报刊领域,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好的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进行政审批的程度和流程,建立健全报刊出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的优化报刊结构、合理配制报刊出版资源,逐步推进报刊跨地方、跨行业、跨媒体经营,使报刊市场由条块分割,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统一、开放正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转变。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退步推开的原则,通过改革使定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报刊经营机制创新,要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拓展市场监管的范围,完善劳动人事和财政税收政策地为报刊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三、载体形态创新决定着传媒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信息技术已经重塑了传媒业的外延和内涵,在今天这样的不同媒体相互融合和相互竞争的发展启示,传统媒体虽然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有待开放。但面临核心受众流向网络、线通信的巨大压力,新媒体虽然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而倍受关注,但产业链尚未成熟,盈利模式尚未建立,其前景还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在新老媒体相互依存并和关联产业交融的市场格局中,新的传媒产业链在媒体形态和经营模式变革中成形,报刊作为传统媒体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影响下的内容产业发展趋势,拓展行业内涵和外延,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平台和传播平台,发展数字化内容产品,开拓增殖服务业务,重组运营方式和业务流程,调整产业经营结构延续报刊作为主流媒体的竞争优势。把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压力,转换成传媒业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推动传统媒体亿新型媒体的融合,创造出更多的细分市场和盈利模式,推动我国传媒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壮大。

  从这个意义上讲,载体创新已经成为传媒业提升核心

竞争力的生存之道。

  四、传媒创新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1.我国传媒业面临着历史性的最好机遇,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为传媒业解决发展的瓶颈创造了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信息技术变革为传媒业进入数字产业,加快内容整合和综合开发带来了机会。在这样的机遇面前,传媒业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信息,把握记忆,以全面创新来推动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积极推动传媒思想创新,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在创新的观念和思路之下才能够深入的审视传媒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记忆。必须看到创新已是媒体不能回避的选择,谁能应对新形式提出新思路,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强占先机,墨守陈规、不求进取就被逃出局的厄运。

  通过思想上的创新实现实践中的进步,始终坚持传媒内容创新,所有的传媒技术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为王是传媒业永远的主题地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内容提供商将占据产业链的上游,高质量的内容将成为传媒业的动力,这要求我们不断挖掘内容产品的文化内涵,并创新其表现形式,不断增强媒体在内容上的主导权和在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利益,巩固和加强党的娱乐宣传阵地。

  牢牢把握传媒技术创新,新技术给传媒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媒体改变自我提供了机遇。面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显示技术和介质技术,传统媒体可以进行产业升级,开辟新的盈利模式,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果断措施,合理利用新技术,利用未来的形态发展方向和运营模式,不断推进传媒体制、机制创新。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发展之后,体制机制创新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无论从宏观管层面还是微观操纵层面都要求积极稳妥的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再造,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环节上取得突破。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束缚传媒的发展,为技术创新鉴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媒业的创新是一个不懈把探索和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艰辛和乐乐趣的过去,愿大家按照自己的创新之路不断前进,通过创新成就传媒业的美好未来,为美好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