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李健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17:23 新浪财经

  姓名: 李健全

  籍贯: 广东惠阳

  年龄: 27岁

  所在创业城市: 广东中山市、广州市

  联系电话:133 8089 1001

  电子邮箱:kenlee007@126.com

  创业项目:客家小吃全国加盟连锁-“粄印世家”

  项目简介: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群体,虽不是少数民族,但它的文化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同时他们的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自古至今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

  时下,大家偶尔也会在大街小巷见到写着“XX客家特产”、“XX客家小吃”的店铺,遗憾的是不少“挂羊头卖狗肉”的,即使不是,也是做得很泛的,而真正做口碑、做自己品牌的几乎没有。我时常在想客家人有着如此独特的优良传统,客家小吃也是非常特别的,一定是市场的。为什么就没出几个如“XX烧饼”、“XX小吃”的东西呢?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品牌意识,不懂得品牌效应。首先就是建立口碑,同时要懂得塑造和保护品牌,当你有了口碑,品牌也出来了,就自然会有客户找上门了。

  我的项目是以“客家小吃-粄”建立品牌如:“粄印世家”,真正塑造客家小吃品牌店,在全国范围内招加盟商。如果经营正常的话,第一年将开20多家店,第二年扩张10倍,将店数开到200家。

  成立“客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粄印世家”的成功模式,复制更多客家食品品牌,从而专业做客家餐饮品牌管理和加盟提供商。客家餐饮、特产种类繁多,从一开始,“粄印世家”将只是一个模式。

  客家小吃全国加盟连锁-“粄印世家”,作为食品行业,其实在口碑还没建立时,消费者最关注的并不是你的牌子,而是卫生安全问题。

  生产方面:首先是要在

供应链把好关,要求所有供应的原料必须按照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严格执行(保证健康安全),同时所有原料都必须是精选上好的,前提是对其来源严格监管,前期必须以客家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保证特产正宗,同时决定该项目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往后发展慢慢转为机械生产(前提保证正宗)和手艺制作结合。制作员工必须有健康证,方可上岗。注重产品包装。

  销售方面: 客家小吃全国加盟连锁-“粄印世家”,做的是食品,首先要人流高的商业旺地如:商业街、商场、车站、地铁站(小站式销售)-口感式销售,新品上市,薄利多销,以品尝形式,塑造印象=>知名面包店(如:马得利)-建立口碑=>餐饮名店(如:麦当劳)-赢得信任=>品牌形象店(风格和定位成熟)-塑造品牌=>全国(加盟)连锁店(招商)-成立技术、设备服务提供中心(成立“客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据悉,上海目前三条地铁线的平均日客流量逼近200万人次,新开通的四号线的日均客流量可达60万人次,地铁沿线每天为餐饮市场提供了超过一百万元的份额,一年的总

蛋糕超过5个亿。

  据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8000万客家人分布在五大洲的8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约有6858万客家人。当然,我们的市场并不局限以客家人,其实,真正的市场在于全国13亿公民。

  对社会的贡献:

  一方面,直接带动一方客家农民(供应商和加盟商)摆脱困境,从而走上至富的快车道,同时解决当地部分客家农民(手艺者)“就业难”的问题,缓解劳动力带来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让全国人民吃到健康安全的正宗客家绿色小吃;再一方面弘扬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精神,让正宗的客家文化遗产得以保存;还有一方面将在世界食品及餐饮业品牌界上多一匹“黑马”,为中国食品及餐饮业品牌出一分力。

  感人故事:

  我是个纯朴的客家人,从小生长在农村,就最爱吃妈妈做客家小吃,客家话叫“粄哩”、“茶果”。逢年过节或是好事当头,家乡的风俗就是做“粄哩”送客人,以示喜庆。其种类繁多,不同时节有不同的粄类食品。而妈妈是村子里的“能手”,她“出产”的,不管是外形、色泽,还是用料、口味,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倔手一指。邻居们经常都会来请教妈妈,都以妈妈的为标准。我曾经和她谈过“创业”的事,比如搞个“培训班”什么的,那是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其实妈妈之前就有这个想法,虽然妈妈只有小学文化,而她的思想却是很先进的,可惜的是被某些保守的环境局限住,于是只能把自己的专长放在业余的地方发挥了。那个时候为了攻我上大学,家人还是饱一餐饿一餐,但妈妈从来就没有让我吃过苦,每次回家都会私底给零用钱,想不通的是这钱是怎么来的?后来才知道,妈妈想通了,没开“培训班”,而是去卖她自己的“宝贝”赚钱,实话以当时的目标客户和销量,钱是赚不到多少的。妈妈说过,就让别人也品尝一下自己的“手艺”咯。想不到妈妈的心态这么好。挑着扁担到处叫卖,那个景象就让我想起“酒干淌卖无”。那样的日子泛眼过去了,“扁担式的销售”也过去了。妈妈年纪也大了,她说过她有个心愿,就是将她的手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吃到她的“粄哩”…现在这也是我的梦想,成就一个品牌,将爱传出去!

  时过景迁,中国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成就了不少本来别人看来不起眼的什么“老干妈”“阿香婆”“烧饼西施”等等农民自己的品牌,骄傲!这些正是妈妈当年的梦想呀!倘若那时妈妈就开始她事业的话,我想现在大街小巷肯定会多一个“粄印世家”什么的。我告诉自己,我要延续妈妈的梦想,成就一个品牌,因为这将是妈妈的骄傲,客家人的骄傲,中国人的骄傲!

  项目寄语:梦想成就万千,财富助力人才。

  附:

  客家美食文化-粄

  “粄”为客家人传统小吃,泛指用米浆所制食品,如,餈粑、粄圆、红粄、甜粄、菜头粄、咸甜粄、艾粄、粄条、米筛目等。将纯糯米焖熟成饭,杵臼舂之;或将糯米磨浆、脱水,煮熟而后捣之。务令米浆极粘而不沾容器,铺平切为条、块,即成餈粑。其他品种均系在餈粑的基础上添加其他原料,如内包豆沙者为红粄;粄圆即场圆;内包糖馅者为甜粄,内包萝卜、红萝卜丝者为菜头粄;内包虾仁、香料者为咸甜粄;内包艾叶心者为艾粄;以食米磨浆,不需脱水,盛碗盘中煮熟,切为薄片、细条者为粄条;米桨脱水后,加太白粉者为米筛目。多在正式筵席开始前当点心用。

  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即闽南人所说的『粿』。

  家人来说,粄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逢年过节必备的物品。将粄的 原料、种类、作法及使用时节介绍如下:

  粄脆:即是打粄的原料,一般以糯米为主,作法是将磨石磨出粄浆, 再挤去多余的水份就成粄脆。

  糍粑(餈粑):客家人最常食用的粄,不论婚、丧、喜、庆,庙会拜拜都会用 到糍粑。作法是将糯米用饭甑蒸好后,再放入“舂臼”里打, 两人用“舂臼槌”轮流打,为求打的均匀,另一人则在舂臼里将糍粑翻转。 为什么糍粑会成为客家人在婚、丧、喜、庆时,最重要的 食物呢!有种说法是这样的,因为客家人早期生活较穷困,而 齐粑的原料是糯米,糯米吃后很容易就有饱足感, 所以在上菜 前吃了齐粑后,很容易的对桌上的菜就不会吃的那么多了,这 方法对勤俭的客家人来说,是有其意义在的!把一团的糍粑洒上香甜的花生粉,再用筷子分成一小团来品尝!

  红粄:客家人遇办喜事大都会打红粄,作法是将粄脆中包甜豆沙、花 生粉、红豆馅,包好的粄团再 用“粄印”印出龟甲的花纹。

  水粄:有甜有咸的口味,可说是客家人的“米食布丁”。

  萝卜粄:一般是冬至的应节食品.我看我妈是这么做的:把碾好的糯米粉放在竹簸箕上,加水揉粉(很费劲的,一般揉的力度越大,时间越长,弹性越好,就越好吃).用猪肉、虾米、萝卜丝作馅。通常先把馅煮熟再包,捏成饺子状(但比饺子大好几倍)。煮法有两种,一种是水煮;一种是煎。煎比较简单,水煮的话,汤要够料,一般是熬成很浓的骨头汤,很是鲜甜可口。

  豆粄:一般清明吃,类似于楼主所说的猪笼包,里面是眉豆粉,咸味。

  新丁粄:为了要庆贺家中有新添的男丁而做的,其实新丁粄就是红粄 ,红粄要做足足满一斤,通常在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时“祭天 公”,以感谢上天赐男丁之福,这时候的红粄就叫做新丁粄, 在新丁粄祭拜上天后,要分发给邻舍,是把快乐分享给大家的意思。

  发粄:客家人遇办丧事或扫墓时也大都会打发粄。作法是把酵粉放在 粄浆里,使它发酵后在蒸,蒸到粄面隆起而分裂,称之为“笑” ,蒸发粄要蒸笑了才好,因为是发财致富的一种征兆。 

  猪笼粄,又叫做“菜包”,以其外形有如装猪仔的竹笼而得名。为米做的外皮中包入菜肴,通常是以萝卜丝、猪肉和香菇为主,节庆时常把它染成红色较讨喜,底衬以柚子叶,吃时还带有柚叶的香气呢!

  九层粄,也是一种甜点,口感和水粄很接近,做法可麻烦多了,一层层的铺上原料蒸熟,白色的一层却又是咸的口味呢!

  逢年过节客家习俗:

  新年:一年之中粄做最多的时候,有『甜粄』、『咸甜粄』、『发包』 、『菜头粄』、『油槌子』。

  元宵:『菜包』,因其形状像猪笼,所以又称『猪笼粄』。元宵后的 挂纸(扫墓)要打发粄,如果是新建的坟,则必须打『红粄』。

  清明节:『发粄』、『艾粄』、『苎叶粄』。

  端午节:包粽子,不打粄,但有一种叫『粄粽』。

  中元节:包粽子,打齐粑。

  中秋节:打芋粄。

  冬至:打『粄仔圆』,即汤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