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夏斌:金融战略呼唤远见 国门开放不宜过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11:40 新浪财经

  

夏斌:金融战略呼唤远见国门开放不宜过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参加2007财经中国论坛 图: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新浪网财经频道与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2007财经中国论坛”于1月15日(周一)拉开帷幕。论坛成员王建、夏斌、刘伟、曹远征、樊纲、李晓西、盛洪、汤敏、宋国青等著名经济学家将做客新浪,就2007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金融改革深化、能源战略调整等重大话题展开分析和评论。以下为2007财经中国论坛第二场实录。

  本场论坛视频:

  夏斌做客财经中国论坛 解读金融改革热点(1)

  夏斌做客财经中国论坛 解读金融改革热点(2)

  夏斌做客财经中国论坛 解读金融改革热点(3)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聊天室,今天是我们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联合打造的“2007财经中国论坛”的系列访谈第二场,在昨天迎来了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老师后,今天我们又请来了一位业内非常熟悉的嘉宾,他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老师。

  夏斌 : 大家好。

  主持人 : 夏老师是我们金融界非常熟悉的专家,用原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民营银行泰斗徐滇庆教授的话来说,“在国内金融学术界、实物界、监管领域能够自由转换身份的人,只有‘老夏’一人,他是横跨货币、资本两个市场,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的‘稀有动物’。”

    夏老师是“金融黄埔”五道口央行研究生院的首届毕业生,同届有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外管局局长吴晓炼这样的显赫人物;他曾在央行金融研究所、政研室从事金融理论政策研究工作,也曾是央行、证监会位高权重的正厅级官员,并出任过深交所总经理;现在他一手创办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已经成为金融领域高层重要的智囊机构。

  考虑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在周末召开,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在这个时候邀请请夏所长给我们解读当前许多金融改革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感谢路透社、上海证券报、北京商报等媒体朋友来到我们现场和夏老师在讨论过程中进行互动。

  言归正传,我们今天主要问题都是围绕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的,但是首先还是想请夏老师给我们对去年宏观调控中职能部门的表现给一个评价,去年的宏观调控令许多人印象深刻。

         宏观调控不能光看央行 法律手段是重要补充

  夏斌 : 对印象非常深刻这一点恰恰是这方面的认识,原来的起点不一样,我曾经在有个刊物上讲过,当四月份宏观数据出来以后,中央采取有关政策,我就感觉,第一是晚了,第二它那个政策的出发点的分析之后,我感觉今年也没大事,最后的结果还是“高增长、低物价”,结果就是这样。

  所以,我最近阶段对宏观经济的形势确实关注不够,因为我认识大事不会有,别管大家吵吵闹闹,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拐点。

    至于2007年会是什么样?我首先想说的就是,我们在宏观调控中间,其实不仅仅是公开市场操作、定向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还有利率,实际上这都是央行在现在的复杂环境之间不断交替使用的工具,但是这些作用能不能见效,我想说两点:

  第一点,其实在采取这些政策组合的过程中间,大家不要忘记能不能调控到位,央行同时在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解决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趋势问题上是有一系列的综合对策,这一点我就不解释,网上大家都看到了,包括现在老百姓可以有五万美元购买额度了。实际上都是宏观调控的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方面。

  第二,特别是专家,从经典教科书出发,一说到通货膨胀就看货币政策,我老说不要对央行基于太大的希望,我们中国的实际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货币政策,你比如说我在很多基金的一些基金经理,学位很高的人,我跟他们讲解读国务院的文件,去年年中,我说其实是管着土地,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大家没有注意到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是国务院新闻稿里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分量是很大的,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实际效果来说也是宏观调控。你比如说节能,减少能耗,排污,土地的节约化使用等等,这些政策的推出来,有些投资就得下马,有些工厂就得关门,起的实际效果都是宏观调控的作用。

  至于有人说这是行政手段,我说我不认为是行政手段,因为我们整个在转型中间,我们很多法律法规没有定,在成熟的美国经济中间可能不显现出来,恰恰又遇到了宏观调控这样的时刻,所以你说这个手段那个手段我认为无所谓,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整个宏观调控中间不是教科书上讲的,财政政策,宏观政策,我们还有一系列法律手段都是宏观调控的补充。

  对外失衡是最大难点 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值得警惕

    主持人 : 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形势?

  夏斌 : 我认为现在在整个宏观调控中间,最难处理的还是我们对外的不平衡问题,也就是说双剩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是焦点,这是最难的点,因此在这个情况之下,我相信中央银行是始终警惕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不要说松,它不可能松的,现在压力就在这儿,不可能松的。

  主持人 : 所以仍然会保持相对紧锁的。

  夏斌 : 对。

      现阶段外汇储备最佳规模不超过7400亿美元

  主持人 : 我们我们的外汇储备达到1063万亿美元,夏老师是最早提出来一个外汇储备我们大概保留多大的数字是比较合适的?当时提出是7100,我们后来看到银监会的副主席也提到这个问题,他的数字和您的数字是一样,您当时怎么考虑这个数字的?存量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应当怎么使用?而新增的外汇储备有没有可能多元化,这也是不管是学界、业界还是国际社会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夏老师怎么看?

  夏斌 : 其实,有很多专家是用模型算出来的,国际金融机构也有模型算过,我很简单,我在有关的文章里面讲过了,按照教科书讲几个月的贸易额怎么样,按照有些国外专家讲也是不同说法,那么,我是比较结合中国的这种状况,在转轨中间多留点余地,做决策,做思考,有几块。

  第一块,首先我们说金融外汇储备,一方面是稳定汇率的需要,另外一方面是抵御国家一旦产生不可预测的风险情况下我们要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有可能是短线的,时间到了全出去,当时我算出2700,现在3100了。

  第二块,按照教科书讲三个月的贸易额,由于我们转轨中间很多制度不是很严密,如果一旦出事,很多在贸易过程中间提前结汇,提高结汇比率,各种各样的办法加快使用外汇,所以我是拍脑袋说,我们放宽了六个月,我们现在一个月的贸易额大概是600亿,六六三千六百亿,加前面的3000亿,就是6600亿,我们现在还有五六千亿的外商直接投资,我们的中国政府是讲信誉的,现在他们都想赚了钱在中国炒股票,炒房地产,到了一定的时候,出了事他们都想溜,我们假设投资回报10%,这个钱也要做好准备,这么几个大数一算,6600加上500亿,3000亿是最新公布的,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7000亿到7400亿。

      多余外储投资不宜公开讨论

  主持人 : 这样的话还有4000亿的外汇储备,多出来的这个我们知道在短时间美元的贬值是一个大的趋势,会对一个产生一定的风险,如何出现这个风险?您是怎么样的看法?

  夏斌 : 好像在国内我早说过了几条措施,我说完以后各种各样的意见都很多,我现在把他们的意见归纳起来,我从这个角度说,然后说应该怎么办?我在杂志上看到有一种意见说的,7000亿划掉,如果发生事以后,大进大出怎么办?我说我在说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有个政策前提,我们在汇率问题上,在外资进入中国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问题上,我们是逐步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像东南亚发生危机的国家在短期资本上股市上让他们大进大出,我是认为不可能,如果是的话,我是反对的。

  第二,也有人说,现在讲了存量,增加怎么办?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讲过五个字,改赌的赌,改输的输,加强公开市场,几个方面同时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我们现在其实讲的多的那块怎么办?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这是一个综合问题,也有人说外汇不能用,用了以后就是通货膨胀,21世纪还是第一财经登了美国麦金龙的话,用了的话就是错误,我认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的前提是拿了这个外汇主要的原则上都用在海外去,为什么会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可能直接效应是对国外的国家首先引起上涨,我在报纸上讲,担心的可能不是我们,是发行美元的有关方,他们更担心,也有人说,你买黄金,买石油,一下子够你买,第二把价全抬上去了,我们没有说买黄金和石油,就一下把4000亿,5000亿一起买,没那么简单,而是讲外汇使用的方向。

  所以我后来在有关报纸解释,我进一步阐述,多的外汇应该怎么战略使用的思考,至于说买黄金、买石油,参股股权,甚至到国外参股,这种组合用外汇怎么用,这不是我们经济学家在公开媒体讨论的,一讨论就坏事了,如果政府采取经济学家的建议,有战略思考,有几个部委秘密讨论就够了,有个技术手段,他们说黄金要买一下子抬高了,我说首先方向要确立,我们曾经在这方面思考不多,我们国家,因为我们原来穷,第二从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间来看,大国中间的任何国家,黄金在储备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我们的比率,太低了,我们要有这方面的思考和准备,至于什么时候买,用不着大家讨论关系,决策者是明白的。

  还有人说你这个根本参与不了,原来我们限制老百姓拿外汇,现在我们鼓励老百姓拿外汇,一定的汇率水平下,老百姓愿意不愿意拿要靠慢慢引导,起码政策思路要开,比如现在外汇可以购买多了可以出去旅游,又比如鼓励金融机构组织老百姓到境外投资理财,慢慢就可以引导了。

       成立独立机构管理外储实业投资

  到底怎么花,现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政府决策方面,关键是怎么具体改的问题已经不是务虚的讨论了,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我提出小步改革,目前外汇管理体制,原来国家穷,外汇少,人民银行监管,一定有用,现在外汇多了,顺差长期下去。

  我认为外汇管理中间应该适当区分稳定汇率,管理外汇流动性的职能和外汇战略投资的职能,把这两个职能分开,前面那个职能可以由中央银行来管,后面那个职能全部由中央银行管可能够呛,中央银行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和精力,我举个例子,到国外干其他的事情,中央银行顾得过来吗?所以我说分开,因此,国务院应该专门成立一个机构,怎么个成立法,可以借助于汇金公司,专门成立一个国家外汇储备专门公司,当时汇金公司成立,当时没想到更多的外汇储备问题,现在积累了一点经验,可以借助于这个平台,进一步进行整合,专整国家的外汇储备战略工作问题。至于钱哪里来,又怕引起通货膨胀,我说公司和政府发特种国债,向市场上筹集人民币资金,到中央银行那边去买外汇。这样的话,与此同时,没有违反任何法规,我们的中央银行法也好,我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种外汇的批准办法都没有违背。

  主持人 : 我们看到央行的高管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够直接无偿划社保,外汇储备要拿钱买。

  夏斌 : 我也注意到,央行更多是讲技术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家都知道,我认为外汇管理上,中央银行应该更加从政府的角度想一些战略性的问题,不能划内发债,如果要认真的话,那你拿了外汇储备投资三大银行,这算什么,实际上是代表了国家。你算什么,你怎么可以直接投资?所以我认为不要太从细节方面考虑,我们想的是帮助国务院尽快从大的方面考虑,这么多外汇减轻压力,怎么办?有人说我社保说得不对不应该,大家注意一些我的用词,我主要的哪种外汇到海外去花,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到海外买B超机,X光机,然后投资到全国广大农村,这怎么不可以呢?当然他们说一下子国内的B超机,X光机厂家都完蛋了,我随便举例子,到底买什么,什么东西我们急需,我们有外国制造的,这个需要好多部门一块共同研究,你比如科技部,我们有关的部委,他们比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工作者了解。

  主持人 : 所以外汇储备这样一个话题,已经到了各个宏观部门一起集体考虑的,夏所长谈这个话题的时候,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本周末召开的会议,汇金公司转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摆到台面上来,我们看吴小林副行长提的观点,这个背后是不是暗含着对我们外汇储备将进行公司制的管理机制,您怎么看待这个话题?

  夏斌 : 目前也是公司管理,我当时提的观点是尽快从人民银行提出来,代表政府的一个机构专门进行操作,至于说操作方向,纯金融领域,还是实业领域两块,我看这不是理论问题,需要根据一些状况,一些人的情况由政府来定,如果说充实人一块做也可以,如果不合适,分开成立公司也可以,现在关键的问题,这些公司成立了,是以什么样的机制,招什么样的人才,怎么能够保证,第一起码是赚钱,第二能实现我们的战略意图,这实际上是个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包括自己的职业敬业。

  主持人 : 我们在仿造淡马锡这样的模式,您觉得在中国的运营实践来说有可能吗?会有哪些问题和挑战?

  夏斌 : 我们有调查过淡马锡,据说里面的人才运用非常市场化化,我们能不能一步到位彻底做到这一点,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主持人 : 而且汇金公司如果真的独立出来,给它一个什么样的级别。

  夏斌 : 你也提到级别了,我没敢说级别,我说能不能彻底就是指的这个问题,还是要讲钱,就是找本事的人来,你帮我赚钱,帮我实现我国家的战略意图。

  主持人 : 这个还牵扯到很多协调监管,我们看到汇金三大银行,事实上引起财政部等几个部门之间的话题讨论。我们看几个网友的提问,注意到我们黄金储备好多年没有增加过了,如果央行开始购买黄金的话,会不会很快大幅拉高国际市场的价格?

  夏斌 : 我刚才说了,第一我们要确立这个方向,应该搞点黄金储备,至于说什么时候要买,肯定要考虑到网友提的问题,要拉高,那就是你要择机买,我是讲的,我们原来在这方面没有考虑。

  主持人 : 这个网友的意思是说,央行会定期公布。我们的黄金储备最近三四年没有。

  夏斌 : 这里面到底啥原因我也不敢说。说不清楚。

        金融协调机制不在于成立机构 而在于制度约束

  主持人 : 有这样一个考虑,把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说到汇金,我们也顺带提出来,关于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我们记得2006年初的时候财政部的李勇,他在公开场合讲,建立什么样的机制,因为我们也注意到之前在一行三会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有内部的联合会议制度的,但是效果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评价很多,李勇的表态,相当于把财政把纳入到大的范畴里面,这也是大家大家比较多的,我知道夏所长在协调监管上很有研究,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首先对之前的协调监管方面的评价,今后通过这次会议之后会不会有改变,如果改变思路会往哪个方向走?

  夏斌 : 最早银监会没有成立之前,一行三会有个协调机制,但我认为做得也不是非常美好,协调的东西也不多,矛盾很大,更多的是文件来文件去,真正在协调会上解决什么,没有解决什么大的问题,我记得有一次会解决了一些东西,后面没怎么开会。

  银监会成立以后,要人民银行拿钱,这个怎么弄?外面可能不知道,里面可能矛盾很大,关于监管协调问题我还提了一些想法,我也注意到,李勇副部长的讲话,我也注意到李勇副部长讲得不是很具体,我也注意到陈市会先生也讲了建立超级金融机构,不知道谁说的,还要由副总理挂帅,成立这样的机构,我马上就反驳了,我说如果说成立一个副总理为组长的协调的机构,和副总理的日常行政会议有什么区别,这不一样的吗?何必要成立这个机构呢?在机关里,根据我的工作经验,我们重点在协调问题上不是成立急救,而是要建立约束制度,我们很多的制度不完善,你比如说这个部到那个部发一个文,会签一个文件要不要时间限制,一行三会中间,这个部推出一个新产品,可能会涉及到有关部委的,要不要首先自己主动报告制度,这些必须要建立起来,报告制度之后,第二步,告诉你和会签了要时间限制,不能说无限地拖下去,曾经发生过有些不知是局长,还是处长在底下收到东西就偷偷处理掉或者扔掉的都有,部委之间的事情谁管?所以我说一定要建立这个制度,要返回时间元素,必须几天工作日返回,不敢你同意与否,你要把你的意见说出来,第三,有不同意见怎么办?直接往总理,国务院那么送,怎么办?谁协调,在协调中间遇到重大问题国务院也是听方方面面的意见,这个过程中间能不能找不是监管机构的外面的专家发表意见,代表被监管的意见往上送,可以不可以。

  第四,在不同意见中间,当市局长之间的文件回来以后,到了部长那边不同的意见,又把它汇成文件,还是你们几个部长坐下来当面反复磋商,可能某个部门的意见经常和其他部门的意见不一样,就把这个意见给总理那儿说,这个让国务院拍板。对某一个部门经常有不同意见就会形成压力,这就提高监管协调机制。

  我核心地想说,不在于成立机构,在于要有制度约束,制度约束是从一开始一步一步都要约束,从一开始的行文约束到部长间的磋商都要有约束这方面我们原来几乎是空白。

  主持人 : 这个协调机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当前综合经营趋势的需要,我们看到关于有关银行设立保险公司的消息很早了,交行特别早就提出了这个申请意见,但信息传达到保监会那就没有下文了,这个是怎么样的考虑?

  夏斌 : 具体怎么考虑我不清楚,在混业经营方面,银行证券这方面跨行业的持股,有些国家比较多,有些国家对银行和保险之间确实有不同的想法,这方面可能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或者各个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的思考不一样,这个可能是基于不同的思考产生一些不同的想法。

  主持人 : 在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下,如果银行机构要设立保险公司,需要关注的可能出现的,或者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些挑战在哪里?

  夏斌 : 这方面我没有好好研究。

    农行股改将更具技术性

  主持人 : 我们刚才其实谈了好几个问题,可能都会是我们本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点话题,我们对结果也很期待,另外一个可能大局比较明确的就是农行的改革,经过这几年的讨论应该来说尤其在去年关于分拆整理上市在市场引起很大的波动,通过这番讨论各界对这个问题有一些了解,您怎么看最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夏斌 : 我看不出什么兴奋点,虽然媒体很关注,三家银行已经走了,这家银行肯定也是基本这么走,第一把坏的资产拿出来,第二把新的资本金整理好,完了再迎接战略投资者,进去很好就上市。

  主持人 : 但是农行的条件会不会相对?

  夏斌 : 最多是他的窟窿比其他银行大一点,但是处理这些问题上,到底是外汇着陆还是通过什么其他方式,财政部要不要通过在里面发债解决,大的思路不变,在技术上可能会比前三家走得更加技巧,因为前三家这个路已经走过来了,各个部门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会走的更加技巧。

          警惕资本市场急升

  主持人 : 去年12月的数据昨天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M2同比增长16.94%,M1同比增长17.48%,增幅比M2超过0.54个百分点,这是自2005年2月份以来M1增速首次反超M2,显示大量的资金都转向了交易活跃的M1,比如流向股市。夏所长曾是深交所的总经理,您怎么看当前资本市场的火爆?

  夏斌 : 关于资本市场我们低迷了这么多年,上下都着急,这两年好容易走出一片阳光地带,首先说是一件高兴的事,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融资,进一步减轻银行的压力,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方向,但是从最近的股市就这么拼命不断地涨,当然中间也有调整,根据我的感觉,应该有所警惕,我也注意到,有的专家说,已经是泡沫了,咱们马上就说,已经是泡沫了,可能也为时早了点,但是我是希望投资者和基金都要冷静,至于刚才说,这个曲线不可能一直往上,总是有升有跌,上的速度越猛这条线越陡,就越容易使股民看到意想不到的事出现,这方面要警惕。

          金融战略呼唤远见 需要全球化视角

  对于整个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我最近做了一些思考,关于金融改革方面,我个人感觉,我这个多说点。我个人感觉,我们现在一个是A股市场,我考虑比较多整个金融改革中间的问题,我感觉我们现在在思考金融改革的问题,马上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我因为自己几十年走过来,首先给我感觉,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必须站在全球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角度看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要有这个视角来思考问题,我怎么想的呢?

  我做了个简单的思考,我们现在的金融改革和我们80年代、90年代的金融改革,环境不一样了,如果从金融改革本身来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我们当时的金融改革,几乎和其他的改革领域一样,金融开放、金融改革,开放要引管理、技术、人才,还要引资金,金融也是一样,B股就是那时候创下的,包括当时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税收待遇,要求外资进来,这是当时一个特征,很明显。

  第二个特征,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金融改革,任何一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海外不会引起震动,你干你的事,最多注意一下而已,瞻仰你一下而已,今天大家知道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我们这个会

客厅,我们原来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就像门打开进来两个蚂蚁没有感觉,现在就像两只小母猪,肯定你也主持不了这个会了,背后是什么?第一条,我们要看到,特别是2001年以来,现在全球的经济和80年代刚刚处理通货膨胀时代结束,那个时候,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处理通货膨胀是它的工程,完了以后日本的泡沫经济,全球经济往下走,到现在开始是全球货币过多,这是大背景,和我们当时改革的时候不一样了。

  第二个,是中国的流动性太多,这点我不多说,中央银行采取不动的措施,市场利率还在变,我们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引起央行采取各种措施,还是货币多。

  第三,大背景,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小例子,中国从实体角度考虑,中国经济已经使全球刮目相看,有人捧我们是发动机,在这个背景之下,全球货币多,都想涌向中国,看好中国,投资中国,购买中国,在这种背景,我们今天的改革要看到,第一点,全球资金太多了,第二点中国的资金难以控制,第三,海外的都想进中国,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有几个重要思考,第一,我认为我们要担心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我认为央行始终担心通货膨胀,如果金融消费价格指数上不来,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当然股票曾经是一点都不担心,走得太高也是不担心,日本在汇率升值时期,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汇率升值时期教训,作为专业人士,中央银行非常关注,在中国绝对不能重演。

  第二个重点思考,我也想过,我们必须要看到,国内不缺资金,我们现在宏观数据比例来考虑,我们国内不缺资金,你刚才说的M2也好,M1也好,看现在的市场利率,大家知道我们不缺资金,我们要严格要求我们自己说的话,我们自己的中国金融体系没搞好,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中国金融体系没搞好,怎么支撑实体经济,那是外资,政策的灰色地带,他们在支撑着,这个我们要看到当前资金不缺。

        看好金融国门 开放不宜过快

  第三,基于这种状况,我认为,我们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现在并不慢,我也提出过,我们应该做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提出要看好中国金融的国门,不是不开放,是环境变了我们注意一些问题,汇率改革,人民币资本可兑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比例,这三条是要害。

  在这些重点思考之下,金融工作会议文件讨论什么我不清楚,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中国的金融要解决哪些问题,第一就是货币政策的调控,一定要非常地灵活,要非常地实际,简单的是利率目标,货币供应量目标,通货膨胀的目标太简单化了。

  我想到了这一点可能是要当心,因为我们现在我老感觉,中国的经济,如果万一政策失误用得不好,出大事或者出意想不到的事,突发性事,不是投资,也不是农业,就是金融。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觉,如果要出事就出在这个上面,所以我们在这个方面要绝对小心。海外也有捧我们的,也有贬我们的,捧的也听,贬的也听,自己心里得有数。我认为这点很重要。

  还有,刚才讲了货币政策问题,当前可能要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流动性,不能仅仅关注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这个中间有联系,但是有差异,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说。

  第二就是说,赶紧趁现在形势比较不错,财政形势也不错,感觉把中国的金融体系彻底理顺,这里边理顺的含义,我们原来过多的是解决有问题的机构,我认为,现在趁我们的金融还没有完全彻底开放之前,尽快组织民间资金,国家资本,壮大我们的国内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都得壮大,这是一个机会,时间也不多,我们应该抓紧做这个事。

  这个里面包括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农行的解决,四大管理公司的转型,

邮政体系,农村金融体系,还有证券公司,怎么加快扶植,第三,我认为现在应该大胆,全方位在境内彻底开放,在这方面我们不要顾及太多,我们把金融国门看好,我们不是不开放,在看好的前提下,尽快国内的事赶紧开放,品种也好,工具也好,机制也好,锻炼国内的机构,锻炼国内的人才,准备迎接更大的开放。

  第四个,就是资本市场,不光是A股,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间我们应该具体,比如说支持中小企业,你中小企业上市,现在好像是三千万深交所,广大的中小企业,大家看一看,能拿出来吗?好的中小企业资本金有这么高吗?所以我建议再下降,降到一千万或者多少,让中国的中小企业尽快地好的企业上市。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块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大家讨论的私募股权这一块,凯瑞收购徐工等等,报纸上纷纷扬扬,第一国内根据不缺资金,第二我们好的企业重组没有资金,能不能在私募股权基金方面,我们银行对这个放开,我呼吁了好几次,赶快放开取消,让银行直接管风险,看到好的股权投资基金你支持贷款,现在海外股权基金进中国收购这个收购那个,有的背后就是杠杆融资的,我们为什么不那么干?所以我说这是要赶紧做的事。

  还有尽快引导产业基金往私募股权基金方面我们应该动点脑筋,这是当前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主持人 : 我们也把最后的时间留给我们在座的几个媒体,希望跟夏所长有一个简单的互动。

        央行仍将抓紧吸收流动性

  记者(路透社) : 您刚才说的流动性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一段时期以来,央行的声音,说这段政策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没有太大关系,我们想问的问题就是,央行在流动性的测算方面是什么样的考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以及货币市场利率的水平,之间有没有大体的联系,这可能比较技术性,我知道您是央行的专家,能不能这方面给我们大体指示,谢谢。

  夏斌 : 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你想问的是央行到底在怎么算的?我也不了解。我在想,根据我的经验我想,你都说了,就是超出,不是老说银行流动性吗?你看银行的超出频率,把几个月的历史数据拿出来,然后结合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太低了,考虑汇率因素,可能在这两个工具中间交替使用,现在是查出比例是二点几,最近我没看数据。

  主持人 : 昨天已经到四点多了吧。

  夏斌 : 超出比例四点多?如果超出比例四点多,央行压力很大,现在2006年、07年,和90年代相比,中国的效率非常高,加上现在资本金都已经到位,主要是大银行,资本重组已经够了,所以放贷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情况之下,四点几超出是绝对高的。我应该印象是二点几,三还需要研究,如果四点几,免不了央行还得动手,不动不行,主要是害怕,不是说担心现在的物价上涨,而是担心社会货币供应太多,潜在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我反复说,不仅仅是通货膨胀,不仅仅是CPI,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教训,在汇率机制转变的时候太多了,中国的中央银行不可能是视之不理的,股市我们希望涨,他就叫好,涨一定是好,如果涨疯了太吓人了,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警惕外资进入中国的股市。

       金融机构需要彻底取消行政级别 打破官本位

  记者 : 您刚才谈到汇金公司的定位,功能的思考,大家也关注今后对汇金这样的公司,对它的监管,以及推动它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框架和思考。

  另外,大家现在关注国有银行上市了,但是它们的身份还是很多高管还是干部身份或者是中央管的人员,对他们今后会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之下,国际竞争和合作更多集中表现在越来越多取决于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对此,在中国决策者或者是政府层面,他们应该有哪些方面的考虑和眼光。

  夏斌 :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汇金独立了谁管?肯定是国务院什么什么机构了,国务院总理是日理万机的,具体体现各个职能部门管,有没有可能联系的小组管它,财政部是代表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由它代管或者是什么,我在想,这个是技术问题,没有好好深想,取决于最后定职怎么办,除了金融还有实业,国资委、有关部门,发改委,可能都有一些人参加,代表一些投资方向,发表一些意见,这时候几个部门就需要有一个协调机构,比较虚的,不是每天坐在一块的这样一个机构,逢大事讨论研究这个公司的方向建设问题。

  第二个问题,其实你的问题你已经回答了,我同意你隐含了潜在的回答,我完全赞成中国的金融改革到了今天,在公司治理结构,在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建立机制方面等等等等,和前几年比已经走了一大步了,到今天,中国的金融要真正搞好,必须取消行政级别,打破官本位,整个金融机构全部取消,就是为国家资本打工,打得好可以奖励高一点,工资高一点,打不好滚蛋。这样中国的金融就能搞好,我不相信中国的金融机构搞不好,再有一个,我们有些体制还要变,如果这点,如果这点卖不出去,我们中国金融机构很难有实质性问题。把有关的人格彻底地资本化。就是为资本打工。

  第三个问题很重要,我不能完美地回答,我也在思考,我们不要说大国崛起,我们国家正在不断地发展,在发展中间有很多很多问题是我们过去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背后思考更深刻的大事,金融发展战略问题,金融发展战略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一个是我们自己和外面进来中间,我们节奏、步骤,掌握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要考虑。我们是不是要把内部的赶紧扶植大,另外几个交易所,上海、香港、深圳怎么布局,要不要思考?一国两制是伟大的发明,全世界没有,我们怎么利用一国两制怎么保持中国经济与金融来交互发展,这里面有很多问题要研究,比如人民币的汇率和港元对美元的汇率,昨天新闻报已经破了,接下来还有可能发展到什么地步,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这些事我曾经给有关的领导反映,大家都很忙,我们想金融战略规范方面我们想得太少,几乎没有人想大事,这个要做准备,这个要向美国学习,美国在这方面可是大家都知道,战略方面非常有远见。

        信托业可以考虑交由证监会管理

  主持人 : 昨天预告挂出来就有一些网友问,关于信托业改革的,现在信托业正在进行第六轮的整改,虽然正式的文件密谋下来,很多的业内员工都已经看到草案和大概思路,这一块我们知道原来夏所长在这块最有经验,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讲讲信托业如果经历新的一轮的思考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夏斌 : 我不知道信托业整改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五次整改我是在那儿具体负责,当然有一个领导领导我,后来出了点事,我一直在说这个观点,我们的信托业和基金业,基金业的一帮老总很年轻,他们怎么不出事,难道他们的道德素养比信托业的老总素养高多了?我看差不多,为什么他不出事,道理很简单,托管制度,我离开人民银行的时候我就说,赶紧把托管制度建立起来,把信托的资金放到第三方托管,干不了坏事,犯不了错误,这是一条教训,如果把这个改过来剩下的就是怎么走?我在2003年的时候,当时在人民银行搞的时候我就反对,你也搞,证监会也在搞,我们在这方面的政策都不统一,各搞各的。第三,我们当时是五万份,两百份合同,不问来龙去脉,其出发点是为了让一般的老百姓,风险意识弱的人不要参与进来,其实有点借助于私募基金概念,所以现在我走了以后我建议过,不行的话,中国的一些特点和情况,可以把门槛提高,五万变成二十万,变成三十万,一般的老百姓要保护他,不让进来,比例200分不行的话就适当放大,因为这是中国特点,现在企业股权投资这块东西非常弱,能不能让他们参与委托投资,都可以做,所以我在想,现在如果改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改,如果目标还是朝着私募仅仅这个角度改,而且现在矛盾又很多,银监会压力又很大,我现在在网上说一下,我们曾经在人民银行整顿信托的时候,我们曾经考虑过这个路到底怎么走,我们当时也想过,实在不行就交给证监会就算了,那就是名正言顺地搞公募与私募,到了一定时候,就像证监会研究资金一样,也可以搞一点其他的理财业务,不就完了吗?不就顺了吗?当时的信托大多数员工都是从银行系统出来的,我也跟他们说,信托不是没有饭吃,关键是人才,按照原来的业务范围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关键你有没有这方面的投资银行的人才。所以现在的方向第一是出于什么动机要进一步改,第二改什么我没有好好琢磨看那些征求意见稿,反正我的想法围绕私募做的话,跟银行做贷款信托,听说贷款信托也银监会不让做了,证监会管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理财应该几个部门协调统一起来。

  主持人 : 这个也是确实非常大的事,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四大金融机构,在我们国家信托业经受的苦难最多,这次第六轮整顿前景如何,我们新浪财经也会继续关注。

   最后非常感谢夏所长今天做客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和我们共同打造“2007财经中国论坛”的一个非常精彩的有关金融改革的一论坛,这里也对明天的讲坛做一个预告,明天做客的会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刘伟院长,希望新浪网友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的论坛,再次感谢夏所长,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们,我们明天再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