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8:32 新浪财经

  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联合主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合作的2006中国金融论坛于2006年12月2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和谐社会 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论坛实录。

  主持人:金融时报社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汪洋

  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的友谊宾馆可谓是高朋满座,来自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新老朋友工具第二届金融论坛,我代表金融时报社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诚挚的谢意。今年的主题是和谐社会,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鉴于本次论坛的主题重要,覆盖面宽,我们采取了主和分会场的形式,下午两个论坛同时进行,有我们金融机构,国有大的企业,还有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我们围绕主题的四个方面进行演讲。

  下面要开始的第四个专题,就是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这个议题与会的老朋友会很熟悉,就是我们首届金融论坛的主题,今年我们和和谐社会这一主题组成了一个重要的部分,对去年论坛也是一个继续。大家都知道正确处理区域关系,实现区域间的和谐发展,对国家的和谐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指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表现为区域差距的适度,区域关系良好,区域发展健康,区域优势显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区域和谐是地区间合理的相互竞争合作,形成合理的市场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区域经济优势,我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不仅事关和谐社会的大局,又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加强金融环境建设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流取决于金融生态环境这是市场原则的结果,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区域的资金流动作用越明显,资金调动,信贷规模会产生倾斜,会有更多的资金向这个地方流动,从而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反之会形成资金的外流,削弱地方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请出五位嘉宾,他们是政府官员、行长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他们是: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李晓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副司长 曹文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 李扬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杨子强

  国家开发银行样也管理部总经理 朱裕峰

  我们首先请李晓西先生演讲,他去年了参加了我们首届中国金融论坛,曾经借生态的理念非常形象生动的阐述了对金融法律工作环境的建议,我们期待李教授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观点,大家欢迎。

  李晓西:各位代表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参加本次金融年会,对去年讲过的题目,今年进行区域方面的阐述。借助生态的理念来思考区域金融差距,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节的这个方式是很有意思的,这些年很多这些的概括,把农村信用社当作毛细血管看待,讨论利润到神经,就是把机能和生态结合起来。去年的题目是宏观层面的问题,周小川行长讲过,金融环境不仅是宏观的,还有区域层面的,我今天就区域层面的问题谈谈看法。

  第一,借助生态的群落特征,分析金融机构向城市的极具和集中,任何生物种群在自然界的分布都有规律的,我们看到区域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是集中或者是集聚,就是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作地理空间上集中的趋向和过程。这一现象对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区域和空间经济学很著名的外围理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核心外围模型。资源的集中和极具是否合理,是否是必然,在空间中回答是必然的,并作为解释层次最有价值的。

  他论证了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理论,规模报酬的递增,传统的理论是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报酬是递减的,这个只能解决生物现象,不能解决规律的现象。这样引发的极具不会消失,反而是滚雪球的发展,我们看到资金和金融机构向城市的集中是有客观的必然性,现在的问题是在我国是否存在经济资源过渡的集中和极具,核心如果没有外围,能否成为核心,重要的是处理外围的居民有没有生存和发展,他们是否和核心的居民是平等的,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对什么是资源的过渡集中,有提出四个观察点,一个是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利润平均化不能实现,这是有可能出现的过渡的集中,第二是公共资源配制不均衡,就是行政力量过大的时候也可能出现过渡的集中,第三是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即不能保证初次分配合理也不能保证再分配合理的时候,资源也会出现过渡的集中,第四在一定区域内部,金融竞争过渡,并且日趋恶化这也会出现过渡的集中。

  我们现在需要研究金融机构及其资产的研究,有什么是自然的市场本身的规律,哪些是市场不足造成的,进而回答金融极具的合理以及不合理在什么地方。第二,借助农村生长看待农村的金融,生态组织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得到启发,我们的一切活动要群众的自我组织和发展,要发现和扶持和规范群众创新,金融业在城乡区域的协调是很严重,金融机构城乡不平衡是很严重的,农村如何发展是一个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借助孟加拉小额信贷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农民借助自己的机构进行解决。

  很多农户是通过农村信贷解决的,城里的资金返回农村很多地方表明不是容易的,这里有相信农民和帮助农民的问题,如何利用农民自己解决信贷的问题。不承认农民的信用的理念和支持农村金融是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要注意弱势金融发展的问题。

  借助生态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要承认经济规律和行政支持相结合,支持农村发展的必要性,“十一五”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这些有需要有关部门的帮助,如果我们把帮助农村,就要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来解决,通过行政的力量来支持。

  第三,借助生态的关联性看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否,之类生物的成长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巨大的天灾条件下,生物是可以自由发展的,学习生态的自由发展是对我们有利的。

  我们学习区划,根据“十一五”规划,中央首次把东北地区和中西部放在同一等级上,提出四大区域,战略布局,要振兴西部开发,要振兴老工业基地,要促进东部地区崛起,金融业如何在落实总体战略中形成东中西的区域金融机制非常重要。区域金融机制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东部沿海区域,金融状况要比中西部好一些,东部沿海区域,长三角是比较优良的,珠三角相对欠佳。东北老工业靠后,中西部的独立性不强,缺乏诚实信用的问题比较突出,非经济的因素影响也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生态水平不完全平衡,学术界有大胆的研究成果,我们李所长的报告就做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如何判断区域经济是否失调或者失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是人均GDP比较,区域发展水平的差距,二是各种资源来判断区域间生产技术条件的差距,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发展指标来判断区域间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我们用生态语言来说,中国沿海两只脚,一只是长三角,一只是珠三角,要协调发展才可以达到目标。中西部地区要实现腾飞,中部要崛起,西部要开发,这是生态的说法,就是说各个区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持续的有质量的增长,我强调“十一五”提出的,健全协调机制的要求,在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鼓励支持多要素,多形式的合作,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的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最后,借助生态环境的理念,改善金融区域发展的环境,区域金融是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表现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若干区域,这个区域的差异互补,和相互关联构成的区域的金融体系。

  唐旭在1995年发表的货币资金论,存贷款等方面论述了货币资金的区域配置问题,另一位是农行的张先生,从区域资金流动和融资角度考虑问题,金融的生态环境是什么,我想金融生态不仅是说我们要对金融生态环境的未来进行概括,也涉及到金融生态产生差距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体制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几方面,可以引申出投资环境和运行环境等,如果这样的分析是成立的,我们金融生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体制的原因,而不是历史因素,区域差距,资源的原因。中国的经济是改革的过程中,对形成区域间生态差距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体制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对形成健康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借助生态的理念思考区域金融差距和发展是必要的,提醒全世界要关注区域生态差距,关注其可能造成的区域差距扩大化,只有合理的金融生态才能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教授,还是延续了去年的生态理念诠释经济发展的问题,今年用了生物种群,自我组织,良好循环等方面诠释了金融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李教授的精彩演讲。

  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博士演讲,他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的学术论坛上做过演讲和报告,我们欢迎曹司长第一次参加我们的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

  曹文炼:谢谢主持人的介绍,我是中国金融学会的忠实会员,十年前就参加过金融学会的学术演讲。我今天的题目可能和小专题有点跑题,但是跟我们和谐社会大专题应该是一致的,重点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第二讲个人对金融所起的作用的一些看法。

  我国过去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十五”末期,我国GDP总量中,东部地区55.4%,东北地区占8.7%,中部地区占18.8%,西部地区占17.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的GDP占全国的35%,三大经济圈15%的人口拥有35%的经济总量,我国人均GDP总量最高的省区是最低省区的十多倍。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的人均GDP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5%、42%、66%。人口来看这三大地区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存款、贷款和GDP的差距是很大。

  目前看我国东部地区存贷款占了全国的60%左右,这个差距比GDP的差距还大,西部地区存贷款占15%左右,中部地区在15%左右,东北地区是8%左右。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大国之间更是如此。机构数量不平衡,中资银行中,5家大银行和12家中型商业银行的总部全部设在东部,中型银行分支机构主要在东部。外资银行机构中,14家外资法人机构全部在东部,189家外资银行分行中177家在东部,这和财政和调控政策没有引导是有一定关系的。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差距更大,城乡金融发展的差距,包括西部地区,西部的都市和农村的差距,可能比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差距更大,我们知道西部成都,重庆这些都市和东部的都市来讲差距没有那么大。从金融投入看,2005年末,县以下的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全国平均为69%,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9.7%,而全国委15.7%,全国银行业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个,农村的银行网点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4个。刚才农村商业银行的行长讲到这个问题,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网点都是在农村的。

  “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是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地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老革命地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最终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形成主题功能区。主题功能区就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题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西部地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综合采取各种金融手段,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

  我重点讲几条政策建议,具体政策措施方面, 应该说金融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在近中期还是能够起到比较大的作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贷款支持。第二,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对国家的开发银行进行贷款限制,能否让他们优先对西部或者是县的贷款放开,不进行指令性的限制,这样有助于减少他在东部地区的贷款比例,包括农业发展银行,我们和银监会几各部门给农业银行开发了几个新的渠道,我们希望新的试点放在中西部地区,新批准的业务优先在中西部地区试点。第三,我们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在发性债券、产业基金试点等方面,优先考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第四,加快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在银监会提出西部地区绿色通道,只要够条件一般就会批准,我们建议建立更优先的政策,比如对外资机构的参股比例等门槛相对的更宽一些,想办法让外资往西部去,这是新批的法人制的五家外资银行全部在上海,现在各国混合经济的情况下,政策的引导是有很大作用的。第五,通过金融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六,探讨运用部分外汇储备资金用于支持国内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的可能性。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就是这些。

  主持人:谢谢曹司长,他是从我们金融系统的隔壁邻居的角度来观察区域金融的发展态势,他的观点对金融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曹司长在发改委工作很多年,研究金融问题很透彻,刚才提出了五项政策建议,我相信对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很大的启发。下面我们请论坛的老朋友,也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李扬先生演讲,他是金融所的所长,金融研究中心的主任,是金融学会的副会长,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李所长演讲。

  李扬: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利用间断的时间从金融生态角度讨论银行的改革问题,中国经济这几年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美国前不久组成了内阁成员一半以上的代表团和中国进行会谈,这是美国历史上所没有的。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有的成就中,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是一个亮点,经过这几年的改制,首先是财务重组,用国家的外汇资产进行了再资本化,引进了战略投资者,还有上市。经过这样一些努力,我们的银行业在形式上已经进入了世界一流行业。

  昨天的统计,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汇丰银行,我们以前看汇丰,花旗,现在我们在他上面了,其它的银行也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但是业界的人士总是有一些担忧,目前的成绩的取得是花钱买的,这个钱花得值得不值得,是有置疑的。现在大家担心的是一只强心针打下去能否持续,我们从此是否成为一个好银行,这点是值得担心。这个担心得到了引证,今年上半年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有一片评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报告,这个报告对这样银行业的改革的评价不高,有几个方面,形式上不错,但是中国银行的运作,基本如旧。贷款依然还在向国有企业,特别是是垄断型的国有企业集中,贷款的风险管理并不严格。所以非常担心,担心之后还是处于好意,给我们开了一些药方,今后中国要有一个大规模的培训计划,把高管好好的培训一次,要建立非常有效的,对各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他们相信这样做了之后,中国的银行业就真的是好银行了。

  我们作为研究者,我认为是可以提出置疑的,第一,他们看到的问题是比较尖锐的,而且有一定道理,但是原因我们觉得找得不对。还是说我们内部的激励不够,银行刚改革没有见效益,工资先上去,工资先国际化了,运作有国际化吗?我觉得原因找得不对,我们今天讲这个题目,原因还是在很多的方面,内部和外部都有,我们要引进这个基本的出发点,如果原因没有找准,药方也不怎么样了。如果还是说内部激励机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解决根本的问题。

  周小川行长提出生态金融的概念,我们的研究机构是很有洞察力的,我们组织了精兵强讲究这个系统进行了阐发,我们对2003、2004年二百多城市进行了评价,这个工作还在做,明年年初会向社会公布。我们讲中国金融问题,局限于中国金融业内部是不够的,因为中国的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市场的运行,是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这些体制和环境不改革,微观的改革是不能成功的。我们今年宏观调控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贷款增长这么快,还有贷款集中的程度,打包贷款的问题,都集中在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地方特色明显的项目。从全国看来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这些问题从金融角度考虑,就是改造好了的银行做的事,为什么还是这样,现在经济增长很快,百分之十点多,明年至少百分之九点几,很高的增长速度我们不怕,就怕速度下降的话,下降得很快,水落石出这个问题就要暴露。我们要求银行双降,我们解读中国的政策,说什么事,这个事肯定就严重了,双降的任务很艰巨,都是在改造之后的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的分析,仅仅是这样微观上的改造,是否能够使中国的金融业从此健康发展,答案是否定的。前面我们讲金融生态已经讲过,其它环境有可能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就中间政府的作用谈谈。我们上次金融生态评价体系里有几十个指标,归纳为九类,又有三大因素,政府体制,诚信体系建设,法律体系的问题。后面我们不说了,就说政府的问题。

  中国经济是一个非常强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政府的功劳不可没,中国的开放是通过政策推动的,今天会议上大家都说要有政策,政府要支持。从我们做金融生态研究来看,我们认为要小心,政府进去了,是不容易退出来的,政府的目标和金融机构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政府主导有好处,赶超就要政府主导,就是要集中资源办大事,当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各项法规制度已经基本完善,社会诚信制度开始起步,已经有了初步的模样之后,从战略说,政府应当转换职能,应当从一个生产的主导者,一个参与者,变为一个管理者。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主题,变为创造环境的主体。这些年来政府做的事越来越多,干预得越来越多。这个多和过去不一样,过去是乱干预,现在乱干预的情况少了,政府有目标,可能会主导或者是掌控金融资源的背景。

  我们可以分析得细致一点,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这几年做得非常好,收入提高了,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迅速提高。政府收入增加了很多,于是要做储蓄和投资,就涉及到经济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储蓄过剩的问题,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中46%或者是44%做储蓄了,我们记住了总概念之后,就要问谁在做储蓄?现在大家想当然的是居民在储蓄,于是我们所有的政策,都想降低居民储蓄率,但是研究显示,这几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是政府储蓄在上升,居民储蓄在相对下降。是一个富政府,相对不那么富的居民,政策都在调控居民,有大量的自有资金的,企业的储蓄在提高,政府的储蓄在提高,任何金融调控,都调控不到自有资金。现在高储蓄的问题,是政府的储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问题出在哪里,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政府掌握的资源,除了直接有钱之外,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准入,什么东西都要听,说备案就是批,什么东西都要论证,都要他说了算,“准入”两个字使得很多企业进不去。税收,在地方上各种各样的手段,收费,可以引导,可以掌控金融资源。现在手头最大的资源土地,土地的问题,再广一点,房地产问题是政府间的事情,把版权打在买房子的人头上,开发商的头上是不公平的,房地产的问题是土地的问题,是土地的产权问题,产权不能解决,土地的权力,配置的权力,收入的权力在政府间的分割的问题。

  有这么多的引资的权力,劳动力配置的问题,政府要搞城市化,就大量的开发,就有各种投资,各种准入的优惠,现在很多产业投资过剩,生产能力过剩,使得政府主导金融资源配置的情况在中国是加重的。因此,如果说政府在决策行为中产生了什么问题,立刻就表现为金融机构的问题,而且很快对贷款的质量产生影响,积累到金融体系。比较现在研究的问题,和刚开始研究金融生态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不同,那个时候看到很多负面的问题,乱指挥,现在很难说是负面的,也很难说是不合理的,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再次证实,研究金融生态是最重要的,第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关系,第二是诚信体系建设,第三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就讲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政府间关系的调整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如果不趁现在逃,以后可能会更难调。总之,我们觉得金融生态的概念,是比较适合观察中国金融业问题的概念,我们去年的报告已经讲了,在国际金融业没有这个概念,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中国创造的。我们在发展中国金融业要多关注金融业赖以发展的环境问题。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李先生的演讲,我的印象中李先生是以冷峻的学者身份出现在社会上的,刚才他印证了这一点,对改造以后的银行业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入题,谈到了政府干预某些方面的弊端。

  下面我们请来自前沿金融系统的同志发表演讲,一位是人民银行的济南分行行长,杨先生是人民银行系统基层中专家型的行长,他在济南分行工作期间推动山东以及济南分行辖区金融环境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的理论和实践的体会,下面请杨行长发表演讲。

  杨子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首先,感谢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的盛情,参加2006年中国金融论坛,这次论坛以和谐社会,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为主题,说明社会各界对金融的关注,说明金融对支持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金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刚才听了诸位的精彩演讲,受益匪浅。我是来自第一线分支行的,听了以后收获很大。在此我坚持六个结合,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和谐发展为题,将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人们的刚才关注,金融生态一经提出,便成为发展研究的新视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差异,两者辩证统一,忽为依赖,经济决定金融,小经济孕育不出大金融,混乱的经济不能产品大的金融市场,健全的产业机构是金融发展壮大的依托。从山东的实践看,近几年,山东省上下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今年机构的资产质量和效益也得到了稳步提高,特别是今年地方财政收入,银行业几乎是同步在增加。

  第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加快区域经济的关键,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资,良好的金融生态必将促进资金聚集的效应,进而促进资源聚集的效应,只有从法制上形成产权和债权的有效保护,形成良好的机制,才能激发创业和投资热情,才能使区域经济步入良好发展的轨道。目前,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区竞争的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山东省各级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升华,抓经济发展重点,可以说已经从过去争政策,争资源,争项目,转变为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目前,政府最关注的数据之一就是金融数据,最想看的报告之一就有金融报告。最愿谈的话题之一就有金融环境建设。优化金融生态已逐渐成为山东各级政府做好金融工作的切入点。

  第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金融发挥和谐作用的根本,从山东的情况看,金融在经济的核心作用日益突出,加快金融发展成为全省的共识,要从根本上促进金融稳健发展,仅仅依靠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强化内控还不够,必须着眼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十分重视做强做大金融产业,更加重视为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事关经济、金融发展大局,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包括稳定的经济,完善的发展,良好的信誉,有序的市场和规范的制度,涉及到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又涉及微观层面的体制再造,以金融生态建设促进金融做强做大,以金融做强做大促进经济又快好的发展,应坚持以下六个结合。

  一要坚持金融内部自我平衡和外部的适度监管结合,生态平衡和良好的标志,健全的生态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自然生态的能力来源于丛林法则,来源于多样化的生态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丛林法则的核心是竞争,生态平衡要进行竞争。同时,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需要健全的生态链,其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的能力越强,健全生态链就是要恢复金融的不足,就是要优化金融结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形成功能各异的金融系统。需要适当的规则来维系,严格的金融管制难保优胜劣汰,我们强调的同时,必须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目的,维护金融稳定,要通过有效的监管,将自发的市场引导到统一的法律秩序之下,落脚于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的平台之上。

  要坚持健全市场机制,与强化政策扶持相结合,金融生态的本质是尊重市场机制,政府进一步深化市场机制改革,作为金融机构,自主发展,金融的环境方面努力开放,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努力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发展政府和服务政府。市场不是万能的,当前部分金融机构先天不足,后天不良,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难以可持续发展,优化金融生态需要政府的扶持。目前山东政府把金融业作为重头发展,制定了专门的政策。

  要坚持金融优化和政策相结合,优化金融混淆除了健全发展还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当地的产业发展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二是产业发展是否充分利用的本地的优势,政府制定发展规划要把握和国家的规划,利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用,金融机构要在优化经济环境中主动发挥作用,要改进金融服务,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好地区的金融支持,努力构建金融支持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

  四,要坚持健全法律制度与加大执法力度相结合,法律制度界定了市场主体的权力概念,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有序性,平衡型,要加强立法工作,促进市场教育出发,制订和完善金融市场规则,特别是是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的破产法和担保法,加强企业重组和破产中的规则,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当前金融改革的力度不够,是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五,要坚持加强统一的平台,加强区域建设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转轨给金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引法了一定的混乱,要加强区域中心的建设,要以全国统一的企业合格人的整体系统为骨干,加快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实现全国共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贯彻政策,目前全省7千多家网点全部接入企业,占企业贷款的78%和个人贷款的90%,在财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银行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要坚持政府主导相结合,是体制转轨时期的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微观与宏观,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进行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基于这一工作思路,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积极发挥参谋作用,主动向山东省政府及各级政府发出建议函,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政府下发意见,明确了政府的职责,2005年山东省政府把金融业的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强做大金融业的意见又提出要把推进金融生态建设作为各级地方政府,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建立金融业发展激励机制,设立金融创新奖,金融生态建设模范奖和金融贡献奖。

  各位来宾,从2006年12月起,我国的入世过渡期结束,金融竞争将更加激烈,金融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象对待生态环境一样对待金融业,金融也一定能更好的承担起支持和谐社会的责任,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行长,山东在和谐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探索,从金融按照区的建设,到金融环境的建设,到和谐山东,诚信山东的建设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刚才他谈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相信对以后我们工作的推进会有更好的作用。下面请国家开发银行营业管理部朱总经理,他是我们的老朋友,在很多论坛等方面我们都有合作。从总行,基层行,到国家投资银行,现在是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分行,这些岗位上做出了很多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下面我们请他给我们演讲。

  朱裕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感谢中国金融学会和金融时报社的邀请,参加2006年金融论坛,本次论坛以和谐社会,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为主题,并专门讨论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十分必要,很有意义。下面我从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关系,以及开发银行营业部在推动北京地区经济所做的努力,向大家汇报我们的工作和体会。

  一,良好的金融生态对北京区域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下,事务型的资金配制要通过价值运行实现,金融推动是重要的形式之一,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要素之间,金融要素环境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相互作用。如果从仿生学的角度研究,形成了金融环境的概念,从生态环境看金融发展问题,体现了系统和可持续的观点,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从北京的实际看,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一,北京市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北京是中央企业,大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金融资产,金融势力雄厚,政府支持,形成了良好的金融形态环境,金融业资产规模全国领先,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北京的资产总量达到14.1万亿元。新增存款2730亿元,相当于上海、天津、重庆新增存款的综合,金融发展程度在全国前列,从衡量发展金融发展指标来看,北京均居全国首位,2005年北京金融比例为6.5,上海4.39,,北京金融发展程度高于上海和天津,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高。

  从2001年到2005年,是金融相关比例,北京达到了7.46,弹性系数是1.56,这个比例是全国最高的,三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北京已经形成了存,贷,汇的市场,交易量打,创新金融产品成长型强,比如去年央行退出的短期融资业务,仅今年上半年,在京企业发行706亿元,余额达到1227亿元,增量和存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

  四,金融工作区建设取得显著的成效,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北京形成了金融街和CBD两大区域,金融街有11家国内银行的总部,部分外资银行和部分保险证券的机构,管辖的金融资金总额占全国的60%左右,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60亿元,最大的货币市场。在朝向区的CBD击中了80%的外资银行。

  五,外资发展潜力巨大,北京是最大的外资市场,北京机构投资者密集是证券保险和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资金运作中心,北京的金融研究能力国内领先。

  北京是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北京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十五期间北京的GDP年均增长11.9%,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60亿元,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商业中心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预计未来五年在区域城市化,功能化,奥运建设,服务贸易等诸多有利因素的拉动下,北京GDP年均增长按9%安排的。财政收入按12%安排,第三产业的比重将会达到70%多,基本形成以首都资源特点和功能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北京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必将为金融业提供更加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市场空间。

  三,北京市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前五年相关比例是5.06%,后五年达到了7.46%,弹性系数前五年1.15%,后五年是1.56%,是持续增长的态势。GDP增长和金融发展保持相关性,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金融增长两个百分点,北京金融业不仅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2005年北京金融业实现增长值,今年上半年占比13.01%,2005年北京税收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市总额的33%,三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银行业机构从业人员超过6.3万人,全市银行机构的营业性网点2800余个,北京市人均储蓄存款达到55000元/人,人均消费贷款1.7万元,高于上海和重庆、天津。

  国家开发银行积极促进北京金融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营业部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地区的分支机构,自1999年10月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依托北京市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认真贯彻总行党委的目标,和政府热点,雪中送炭的开发性金融理念,积极主动的推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发挥中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支持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营业部成立以后以北京市重点的科技园区和企业签订了4千多亿元的协议,初步统计营业部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发放中长期贷款1千多亿元,信贷增长年均22%,基建贷款占北京的22%以上。担任了奥运场馆项目法人招标和北京市基础改革的财务顾问,北京市发改委政府决策顾问,为北京市环节交通拥堵等工作提供了服务。为首都的和谐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努力推动北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银行不仅要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和经济法在推动金融生态建设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一,积极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优化金融运行环境,营业部与北京市各级政府,重点企业签订的开发性金融协议,中心内容是发挥组织作用,防范和化解风险,营业部着眼于缓解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和信用覆盖的问题。

  创新设计了直接贷款,平台贷款,平台担保,高科技创业贷款,上市中小企业过桥贷款,中小科技企业集合发展再担保,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软贷款等模式,初步统计目前营业部为中关村贷款发放200多亿元,为全市重点科技攻关和产业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形成了信用链和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模式。

  二,探索三农模式,支持新农村建设,与北京市政府签订100亿元小城镇建设协议,完成了北京市18个区县的信用评审,在密云,房山开展了信用建设的试点,讲信用建设和现代生产经营理念引入了农村养殖户,通过扎实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三农的信用环境,缓解农村的信贷。为了解决资本金不足的困难,开发银行与市政府合作,按照政府前头,开行参与,平台运作的模式,向市政府制订的三家平台发放贷款15亿元,确保了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按期挂牌,为首都新农村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三,加强金融从业合作,共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开发开发性银行的功能,丰富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融资需求,先后与工行,中行,建行,广大,北京银行等11家银行,以及信托投资机构开展了联合贷款,间接银团贷款,委托资产业务合作,人才保险,

平安保险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累计形成了400亿元商业合同,支持北京市的建设,与北京19家机构中的16家将正式开展业务合作,金融机构合作覆盖率达到了84%。金融合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为首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支持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目标,营业部对首都金融功能区建设给予了重点支持。先后向朝向区发放贷款近40亿元,向西城区发放贷款69亿元,用于金融街的贷款超过11亿元,长期,稳定大额的资金,有效的支持了重点工期的建设,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了重组的融资保障。三进一步推动北京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建议,北京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基础,与北京的奥运发展建设需求相比,与香港,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然有差距和不足。根据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环境评价报告指出,构成城市金融环境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中介服务发展方面,北京落后于上海和深圳,因此,进一步加强首都金融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仍然是现实的,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首都金融业发展的目标和工作定位,北京是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资金交易中心,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非常突出,今后建议把建设兼金融中心作为北京金融生态建设的重点目标,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首都金融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实力,更加有效的应对全面开放,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第二加大政策力度,优化金融环境,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专门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努力打造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关键是要落实好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金融街,CBD三大功能区的建设,完善地方经济核项目信息披露制度,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使经济与金融更加紧密的结合。

  三,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市场融资需求,北京金融市场资金充裕,金融竞争激烈,相应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金融机构和行业要基于市场需要,加强跨行业,机构领域,连接国内外的市场,满足各种需求的创新服务。

  满足各种需求的新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融合程度,增强金融体系的职能。

  四,有效应对全面开发,今年12月11日,国内金融业前面向外开放,面临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国内金融机构要把金融业全面开放作为新的契机,努力发展。

  今后开发银行将贯彻中央精神,提高国际

竞争力,继续推动市场建设,信用建设,支持首都金融生态建设,共同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朱总的演讲,是立足北京国开银行,支持北京市的建设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我相信对我们很有启迪,今天演讲阶段结束了。

  这个时段结束也意味着我们2006中国金融论坛到此结束了,我代表中国金融学会秘书长和我自己谈一点感想,这次金融论坛是第二届,是中国金融业自己的论坛进行了第二次。我有一个感想,使我想起刚刚结束的亚运会的主题,叫更高、更快、更强,我的体会是更深、更广、更热。

  去年的金融环境也是很重要的课题,这个课题的延续,今年我们论坛就和谐社会,中国金融业的责任问题,把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往深入的推进一步,今后我们的论坛将不断沿着这个思路把话题深入下去,有连续性,有开发性。

  第二个感想是更广,一个是参与的人员更广,我们的话题更广。今年是540多人参加了我们的会议,这是我们掌握的名单范围内的数字,还有大量的媒体参与。话题更广,去年上下午主题是一个,今年我们分四个分论坛进行探讨,参与的人更多了,专家、学者、嘉宾更多了,我们探讨问题的面更广了,今天论坛从和谐社会到金融业务,到理论探讨都涉及到了。我相信今后的论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向更广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热,今年是更多的嘉宾和媒体参加我们的论坛,我们的话题,和谐社会,每一个金融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参与话题的演讲者,都有很多,很好的思想,很精彩的思想汇集,说明我们的话题,在十一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之下,中央的经济工作会,中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方面,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和金融业有什么方面的课题,都是非常热的课题。大家注意到上午和下午的演讲中都有体现,我们的论坛也跟去年有所不同,我们金融的主要领导部门的领导都来参加。我们前沿的金融工作者和专家来得更多,我想在抓热点和焦点继续探索,这个论坛还有很多不足,仅仅办了两次,请大家多批评和指正,我们力争中国金融论坛办得更好,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更有促进力,对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代表唐先生一起宣布,2006中国金融论坛胜利闭幕,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