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保险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13:29  新浪财经

    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联合主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合作的2006中国金融论坛于2006年12月2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和谐社会 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论坛。以下为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先生演讲实录:

  周延礼:谢谢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之际,2006年中国金融论坛以和谐社会:中国金融业的社会责任为主题,研讨金融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机遇和挑战,我认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金融不仅要发挥其龙头的作用,而且要在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来要产生一些积极的作用。

  下面我就保险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保险业服务和谐社会的初步实践以及下一步发展的思路谈几点看法,和大家做个交流,共同研讨。

  一、勇担社会责任,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保险业可以大有作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国务院23号文件中对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做了明确的定位。我们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风险管理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稳定机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机制优惠,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认为可以大有作用。

  第一保险业有助于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互助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全社会的互帮互助融洽相处得社会。保险业的特点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人损失大家分担,是全体投保人共同补偿遭受意外损失的投保人的损失,体现了社会互助的要求,如果每次意外发生后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就可以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保险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

  第二保险是市场和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种风险得到有效管理的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风险总量增多,风险结构更加复杂。无论是重大的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疾病、日常事故,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管理,社会就很难安定有序,也很难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世界范围内看,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的重要手段。以自然灾害风险为例,世界的保险赔偿从上世纪70年代的年均30亿美元左右上升到05年780亿美元,我国保险的补偿比例不到5%,远远低于全球30%的水平。通过商业保险和再保险,人们逐渐改变遇到灾害事故寻求政府救助的惯性而向保险公司寻求经济补偿,减轻政府的负担。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保险是市场化利益调节机制,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各群体、各阶层的利益关系都能够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改革发展到了关键时期,出现了一些社会不和谐的因素。集中体现在不同阶层、群体和地区间的财富分配和改革成本的分摊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的背景下,加大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力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转移支付是大势所趋。在发达国家为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的耗损,政府转移支付经常要通过保险的网络和渠道来进行。比如对农业保险的保费,美国政府补贴30%,加拿大补贴50%,日本是50%到60%,这是结合了社会公平和市场效率的转移支付。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07年决定将农村保险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推广,有一些财政补贴的政策要出台。省市县三级政府要有配套的财政支持政策要落实到位。07年是农业保险大力发展之年。国内保险也在进行探索,有些省市对农民投保提供了补贴,体现了农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倾向。

  第四保险是市场化的社会稳定的机制。有助于在财政外提供安全性的网络,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保险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着财产生命安全,是一种有利的社会安全的稳定的制度安排。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决定了不能像西方国家所谓福利国家那样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重视政府的保障,强调公平,对弱势群体和群众编织可靠的安全网,又要强调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丰富多样适合不同行业和群体需要的风险保障体系。真正发挥保险业的本地区作用。

  二、增强责任感。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保险业的初步实践。近年来,保险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在服务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再保险经济稳定运行方面,今年一到十月保险支付各类赔偿和给付1100多亿,同比增加23%,促进了灾害重建。2005年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发生爆炸,保险业一次赔偿高达3000与万,今年南方地区遭受多次台风袭击,自然灾害严重,广东、浙江等省赔付10多亿,在灾后重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保险业始终坚持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做好服务。大家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认为金融也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005年农业保险业的收入同比增长84.3%,今年以来结合各地的实际推出了多种形式的保险试点工作,扩大了90%的省市区,险种覆盖了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采取了新型农村的试点,汇集了1978万农民,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率。

  3、在重庆等市对被征地人民开展了养老保险,使他们得到了稳定的养老保障。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提高了养老医疗保障水平。2005年底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医疗积累了准备金1.2万亿。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探索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新疆伊犁地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办了低保地区的医疗保险,承报了9.1万名低保人员的保险。为农民工提供保险服务,在上海积极推行了外来务工人员综合保险,涵盖了工商意外等保障,还有家政务工这方面在上海的覆盖面也是很大的。所有的进城务工农民,白天家属做一些家政服务工作,同时办了一些保险,及时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也减少了社会纠纷,效果非常好。目前参保人员达260万人,占外来务工人员的65%。2005年全国责任保险成保额达到12万亿,已经成为保险业的第三大险种。今年7月1日正式实行的交强险制度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积极参加平安建设,有关部委发了文件,在全国平安建设方面利用综治委的通道,在一些省市发展这样的保险,实现了保险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有效结合。

  三、强化责任意识,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中,保险业的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以四个大领域为重点,加强监管和保障,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努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以发展四大领域为重点,扩大保险覆盖面。我们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就是要扩大保险覆盖面,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更深层次上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一是着眼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三农保险。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保险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保监会于各地市政府积极配合,开展市县的农业保险的覆盖工作。现在各地市都积极的行动起来,在各省财政的支持下,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各省都建立了农业保险方案。第二、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商业保险。第三提高全面的医疗保险水平,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第四,积极发展责任保险。这一工作我们已经和有关部委联合发文,通时和一些部委建立了工作机制,积极推动责任保险在相关的行业大力的推进。

  以加强监管能力为着眼点,防范化解风险。一直以来保险业把风险防范作为行业的生命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由于风险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必然增强了我们居安思危的意识。当前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防范风险,一个是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形成量化指标体系,增强监管的可操作性。二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的增强依法监管的能力,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三是整合监管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监管的合力。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我国金融保险业已经进入全部对外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保险业必须在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加强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实行速度、质量、结构、效率的统一。二是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完善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三进一步推行消费渠道的创新。四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更好的服务消费者的需求。

  以诚信规范经营为关键,提高行业的服务水平。保险业是金融服务行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诚信规范经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完善行业的服务标准,积极推行保单的规范化,规范保险服务,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二是从严格治理市场行为,针对当前保险业面对破坏市场信誉的突出问题,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加大惩戒机制。三是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行业诚信形象。

  我就讲到这里,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愿意和大家共同研讨。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