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上市一周年 建行战略新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4日 21:36 南方周末

  ——建行批发业务总监顾京圃专访

  □南方周末记者 韦黎兵

  作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建行上市一年来,借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风,股价从IPO定价的2.35港元,上升到12月18日的4.36港元,劲升86%,表现非常抢眼。

  随着财务重组的完成,建设银行在业务和管理革新上开始发力。2006年,在聘任了首席财务官和首席风险官后,建行聘任了批发业务总监顾京圃、零售业务总监杜亚军、投资理财总监张龙等三位业务总监,为进一步推动业务战略转型,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理顺了组织框架。

  2006年12月16日,在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中小企业发展论坛的间隙,《南方周末》专访了建行批发业务总监顾京圃,就建行战略转型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记者:最近几年,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于房地产以及钢铁、水泥、电力、煤炭等行业影响比较明显,对地方政府进行的基本建设投资影响也比较大,明年普遍的估计是国民经济增速会回落,那么建行是否会进一步对自己的行业政策进行调整,以预防可能的经济波动风险?

  顾京圃(下文简称顾):建行一定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来开展业务,要根据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走势来做调整。

  几年前,我们已在考虑业务转型,包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个人业务进行强化。去年上市时,我们承诺个人业务年增20%,中间业务年增30%,从上市一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承诺我们都兑现了。但和好的商业银行还有差距。

  在国家发改委列出了过剩行业或者潜在过剩行业后,两三年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使得建行在这些行业的不良率小于平均不良率。2003年,我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就对房地产行业发出了蓝色警报,认为这个行业已有局部过剩。分支机构接到我们的风险提示后,进行了大量调研,认为在过剩行业中 也有很不错的企业,于是我们一方面退出了大量不好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同时,主要对质量好、管理好的大企业进行支持。包括钢铁行业等,我们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整。

  2004、2005年,我们就不断退出了一些房地产企业,退出这些企业的净贷款余额就有100多亿。如果全部放在明年再退出,那可能就比较困难了。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准备的,主要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经济和行业的变化。

  记者:刚才您特别提到中小企业贷款是作为建行业务战略转型的一部分的。但中小企业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抵押,或者没有担保企业而无法向银行贷款,建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如何突破这些问题呢?

  顾:对一些难以进行信用评级的中小企业,我们将中小企业贷款和他们的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信用捆绑在一起,可以将个人所持有的股票、存款、房产等做抵押来进行融资。我们希望国家在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方面能有一些松动,允许对动产如应收账款、库存等用做贷款抵押。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专门的机构,来处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

  记者:建行中小企业贷款设置的专门机构具体是什么部门呢?这些内部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推进,现在进行到什么阶段?

  顾:2005年,建行拟定了最完整的中小企业业务方案,目前从总行到二级分行,我们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中心,专门来经办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全行将用统一的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

  另外,中小企业贷款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小企业贷款的内部考核,和针对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不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相对比较高,金额较小,手续较繁杂,为调动信贷人员做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我们在对中小企业贷款尽职调查中将加入免责条款,如果不是因为信贷人员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不良贷款,我们将免除责任。

  2004至2006年,我行新发行的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为1.4%,这表明,我们控制风险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建行现正在与淡马锡谈这方面的合作。淡马锡也想介入中小企业贷款,并且有一套成熟的专业化方案,我们希望能把它们的方案尽快应用于中国。

  下一步,从2007年开始,我们就计划开始在全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贷款。但由于关系到风险、合规等很多部门,依据内控先行的经营管理理念,我们先做出制度安排,估计2007年推出后,下半年会有很大的变化。

  记者: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已经放开,也有渣打等外资行准备进入中小企业贷款领域,这是否将对建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造成冲击?

  顾:银行业放开,我们一直是很关注的。应对措施也从几年前就开始了,也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我记得1997年的时候,记者做了一个随机调查,街上十个人有七个半表示,如果外资银行可以办理人民币业务的话,自己会把存款存到外资银行去。这几年我们不断引进新的理念和管理方式,我们在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升很快,也不低于外资银行。

  外资银行的重点在高端客户。至于给中小企业贷款,他们到底会不会花很大力气来做,现在还很难说。中小企业非常分散,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网点很少,他们的优势在于IT技术对于业务的支撑,在于对高端客户的挖掘和把握。而我们的网点分布非常广,我估计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外资行很难对我们形成威胁。他们可能在网上银行、电子银行等方面拓展中小客户,但这方面我们也不会停止发展,我们这几年网上银行和电子银行的发展也是比较快的。

  记者:现在建行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进展怎么样?有没有比较大的作用?

  顾:我还不清楚罗行长当时所说的话具体所指。总体讲来,中国的银行要有自己的特色,引进的东西肯定要适合于我们国内的情况。目前我们和战略投资者合作很紧密,美国银行大概有50位专家常年为建行服务,给我们提供帮助,范围很广,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乎所有领域。

  我们感觉他们对我们的帮助是很真诚的,也有明显的效果。我们与美国银行的合作期是7年。一年期满的时候我们也进行了总结。我归纳一下,合作不仅仅是我们向美国银行学习,而是双方都有需要。他们(美国银行)要熟悉中国市场,也要向我们学习。

  再比如,在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在有些领域是领先的,例如新巴赛尔协议提出的内部评级法,目前只有国际活跃银行使用了这种新的评级法,未来国内也只有少数银行才能实行。但前年我们去美国银行考察时,他们只完成了预算,而我们的建模工作已经完成了70%。

  记者:建行和其他银行一样,进行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上收信贷审批权等,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决策缓慢,也会降低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建行对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下一阶段,随着内控改善,风险逐步下降,会有改善这些问题的措施吗?

  顾:在控制和效率之间,我们首先选择了控制。因为在失控状态下的“效率”是不确定的。上收信贷审批权是从前几年就开始的,不是为了收权而是为了控制。在收权的同时,建行做了很多风险控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完成了风险管理体制垂直化管理。

  现在我们已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始提升效率。目前已经开始扩大和增加对一级分行的授权,接着也要对下一级分行的权限进行扩大。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也会下放,分行审批权的额度也会增加。小企业贷款审批权将会下放给个人,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双签就可以发放贷款。

  建行用了三年时间完成风险管理机制的改革,目前,是强调效率的时候了,把经营权下放下去,可以更贴近市场和客户。

  记者:建行在零售、批发、资金等三大业务板块,逐步推行事业部制的进展如何?需要多长时间能最终实现这种国际主流的银行组织模式?

  顾:按照事业部制进行垂直化管理,变层级管理为条线管理,这种体制比较适应市场变化和国际趋势,我们目前在大力推动。

  

审计、风险、信贷审批这些管理部门目前已经垂直管理化了,这为三大业务板块的垂直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基础。这之中的难点是如何打破各个层级,走得太急容易对一些地方的业务发展造成影响。

  这方面个人银行业务走得快一些,他们正进行事业部制试点,一旦他们完成了相关改革,我们公司业务条线管理就比较容易了。

  记者:国际化将是建行必然的选择。前不久建行并购了香港美银亚洲,并购这种方式是否将是建行国际化的主流方式?建行国际化将如何展开﹖

  顾:这种并购还有可能,而且是国际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建行的海外业务发展中,我们希望以香港作为海外业务发展的平台。由于香港法规和金融业发展模式是和国际接轨的,内地人员融入香港也比较容易,我们想以香港为平台,进一步熟悉国际化的理念,为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开展业务、增设网点打下基础。现在我们在香港的业务排行第九,我个人认为这还不够,至少应该做到前五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