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姚景源:2007中国经济展望峰会全部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0:48 新浪财经

  12月21日,2007CCTV中国经济展望峰会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

  主持人:共同赶赴今天这次经济的盛宴,这里是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中视金桥传播承办的趋势2007中国经济展望峰会,在这里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真诚的欢迎大家的到来,谢谢各位,欢迎各位到来。

  在峰会的一开始,大家随着镜头,在我们随着《中国财经报道》十年来的成长经历,其实在每一个中国经济前行的脚步当中,始终都有《中国财经报道》关注的目光,就像今天,就像此刻,我们在今天特别的时刻,邀请了来自很多经济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他们亲身经历了中国经济的许多成长时刻,我们在这个时刻和他们共同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接下来首先为各位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贵宾。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兼研究局局长黄毅、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所所长李晓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中银控股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中国企业联合执行会副会长中广集团理事长孟小都,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还有来自摩托罗拉、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保险、锦州等北京城建等120多位代表,参加了我们今天的盛会,同时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华证券报、中国企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代表,也莅临了我们今天的盛会,欢迎大家。

  接下来我们隆重请出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的领导,他就是广经中心的主任郭振玺先生,掌声有请。

  郭振玺:我发言的时候,一般都垫个垫,今天的垫有点底,我想垫个垫更显示我山东人的身材和中央台的高度,今天有点底了,大家看不到我的身材了。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大家在岁末的时候,聚在一起,来共同探讨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重大的课题。今天我们有很多我们重要的嘉宾,我们重要的专家,在百忙当中出席我们的峰会,所以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感谢我们的嘉宾百忙当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峰会,也感谢我们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来积极地对我们这样一些重大的经济课题进行探讨,这是我讲的第一句话。

  第二句话,我们为什么搞这样一个峰会,大家知道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是我们经济报道领域的一个主平台。大家也知道,在中国入世5周年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在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为了做好经济宣传,我们也需要研究经济问题,需要关注这样一些变化,当然对这样一些问题的研究和传播,对我们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也都具有比较好的参考价值,所以作为经济领域宣传报道的一个主平台,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非常荣幸,也非常乐意和我们的专家一起,共同地就一些重大的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并且进行传播,以利于对我们整个社会的有关层面,有所参考,有所启迪,这是第二句话,为什么搞这样一个会。

  第三句话,要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刚才龙永图部长跟我交流的时候,说我们的经济节目,最近有比较大的变化,有几个节目影响挺大,在前天的时候,姚景源先生跟我们交流,参加我们的一个活动,也说到我们《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以及《大国崛起》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当然我们知道我们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是在大家的关怀、鼓励下发生的。

  借这个机会我简单把中央电视台最近几个月,特别是九月份以来,我们在经济宣传报道方面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那么从九月份开始,我们就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经济频道的经济特色,做有用的节目,做有思想的节目。我们这样的一个理念,对于这样一个理念的话呢,我们就一些主力经济栏目的选题、策划机制,以及表达手法等都进行了全方面的研讨、改进和提高。这样一些变化,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积极的鼓励。特别是最近,以《大国崛起》以12月11号,16个小时直播的中国入世五周年内直播报道,以及以配合入世5周年所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跨国风云》昨天是最后一集,结束了。也包括我们《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中国财经报道》、《对话》等一系列节目都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这个应该这样说,我刚才还给龙永图部长汇报,我说我到中央电视台是92年来的,就是我来的时候,我经历的,我们没有哪个节目,像我们这个《大国崛起》,入世5周年一样,得到了国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且是正面的评价,这个在过去很难的。现在《大国崛起》是上主流的媒体都报道,而且是正面的,包括我们入世5周年,包括境外境内的媒体参与,《跨国风云》反映很不错。但是我们日常栏目还不动,离我们做的有用的,有思想的节目还很远,我们刚刚开始。从我们做调整到现在,才只是100天多一点的时间,到13号是我们提出来,做有用的节目,有思想的节目,100天。我们是9月4号开的动员会,应该说有一些变化,还不够,我们还期盼着大家给我们更多的关注、支持和鼓励。借这个机会,我要向我们今天到场的专家,发出诚挚的邀请,为了进一步做好我们经济宣传报道,我们计划在明年的时候,07年我们将会聘请一些专家,作为我们经济频道的首席经济学家。

  我也非常荣幸地向大家发出这个邀请,也请大家的话,给我们更多的一些指导。总而言之,我们点滴的进步都是有赖于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也包括我们的除了专家、企业、媒体还有其他的各个层面。所以我必须说,非常的感谢。而且也期盼着在新的一年,跟大家能够携手做更多的,受大家欢迎的,有用的,有思想的节目。借这个机会,也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心想事成,能够万事如意,也祝大家元旦快乐,圣诞快乐,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郭振玺先生,我们郭主任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在任何场合都要讲三句话,当然内涵非常丰富,当然展望2007,郭主任还会把三句话进行到底。

  我们现在进入第一个话题,2007年中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展望。刚才郭振玺先生提到我们在12月11号有个16小时的大型直播,纪念中国入世5周年这样的特殊的时刻,其实在5年过渡期过后的今天,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也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与此同时,提到2006年资本市场,很多人觉得它的表现很不错,在07年又会有那些新的看点,接下来有请第一位演讲嘉宾,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兼研究局局长,黄毅先生,掌声有请。

  黄毅: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和大家在一起,就银行业市场开放问题,有一个交流。今天我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十周年,这个比较巧合的是,我们银行业开放了一个最重要的法规,也是正好是十周年改版,原来的1996年制定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在今年正好十周年被废除了,今年我们重新出台了一个外币、美元的条例,这个是非常巧合的一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从1979年,第一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深圳开始,已经27年的时间,外资银行在中国,得到了很好,很快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美国和中国对加入WTO达成双边谈判,从那时候起外资银行的业务在中国银行得到非常快,非常充分的发展,到今年10月份的数字,仅几个基本数字显示,第一个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已达到1千亿美金,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四大银行的总资产,一千亿美金,这一千亿美金,占中国总金融资产的1.7%,现在有190多家机构,在中国这个金融市场上,外资机构有190家盈利性的机构,还有两百多家办事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盈利性很好,比我们中资银行做的更好。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我们国内的银行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们引入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一个竞争机制,在战略的规划的考虑,业务规划和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方面,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大家看得清楚的至少有三个变化。一个我们国内排在前五位的银行,工、农、中、建,交,除了农行以外,其他的银行通过引资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行了以股权为核心的公司制的机构改革,而且有四家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当然这是一个初步的成果,这是经过上上下下努力的成果,但是这个成果还在不断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评论和议论,这是中国外资进入以后,要没有外资进入,我看国有银行,说了很多年,从商业化说到市场化,但是一直启动不起来,这是大家能看到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我们的国有银行,过去只会对国有企业服务,只会对公服务,不会对私服务,现在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从他们银行的经营理念,到具体规划里面,我们都能看到国内大银行,已经开始逐步地对大机构服务,对国有企业服务,现在有的已经对私营企业提供服务。包括提供贷款,代客理财,代客投资,个性化的量身打造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外资进入中国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虽然人才的流动,过去是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是从中国金融机构里面选了一些年轻的有学历的,会讲外语的,当然也包括国外回来的,到外资机构工作,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人才开始在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中间,实现了回流,因为我们中资机构也能够掌握人才的定价学,高工资,在中资机构里边也开始出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国际经济市场的高度关注,很多国际上的金融机构,市场上著名的金融人士,最近五年来我至少接待了上千个机构,大概国际上知名的经济学家500个人以上,他们到中国访问,他们来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研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所以这三个变化,从金融外交,银行业务的转型,和银行的公开上市,这些变化,当然我们银行的变化很多,大家能看到的变化至少有这么几个。基本上我们每天都有国外的一些机构来考察研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关心中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今年11月1号以后,外资机构和中资机构,在中国境内都享受同一待遇,中国按照对WTO的承诺,已经修改和出台了相关的一些法规,来保证中资机构,包括外资机构在中国境内,能够享受中资银行机构的这种待遇。

  我们银监会将按照依法监管,按照国家机构的法律授权,然后清理过去与政府的承诺,与国民待遇,与外资机构和中资机构竞争的有关法律规定,从深深监管的角度,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修订、清理很多与WTO规则不一致的,与国民待遇不一致的,与我们审慎监管不一致的一些法律法规,让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与中资机构实现公平竞争,从而推动我们这个市场的竞争,从而推动我们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谢谢黄毅先生,接下来的时候,我们还要为大家邀请出两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中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副所长,巴曙松先生,来掌声欢迎两位。

  我们特别把两位邀请到现场,跟我们共同关注一下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尤其是聚焦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走势方面。我手中有几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想要先请教一下两位。第一个问题,跟刚才黄先生谈到有关2007年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他们如何应对这个挑战,会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在二位的观点中,曹先生先来。

  曹远征:刚刚黄先生讲到,今年是改革之年,五大银行,除了农行以外都上市,其中两家在国内上市,这个股份制改造是WTO直接推动的结果。那么它发生的变化有,一,股权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主,体现了多元化,为战略投资者带来了新的观念。第二,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重塑,按照商业化的角度进行经营。第三,在这个基础上,开展了业务创新,刚刚银监会的同志也谈到,是对私服务,对零售业的服务,那么这些方面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变化。

  主持人:巴先生呢。

  巴曙松:实际上,如果从国有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它的改革,市场化和国际化,我倒觉得大局已定,现在我们看亮点,更多要在主体改革取得重大成果下的,我们原来一些金融服务里面空白的,有待强化的,不足的领域,我们发掘一些亮点。比如说国有银行改革上市,他们现在的主要业务在什么地方呢,在城市,而我们现在所需要强化,完善的还有很多,现在还远远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不了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2006年的时候,一个股票市场的重大成就是,我们归结为两个,第一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第二证券市场的主体,分类监管,初见成效,实际上市场已经大局已定。我们愿意看到的亮点就是,面对广大的中小企业,面对远远达到不了主板上市的条件的中小企业,他们的融资需求更迫切,所以我们可能要面对,要满足这样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的话,要从主板之外需求面向中国企业的资本市场。

  主持人:其实在金融学家的眼中,股市的表现是特别值得期待但是在我们任何一个普通老百姓眼里,2006中国股市的表现,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点。我想在现场做一次调查,在现场有没有谁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在2006年股市当中是从中获益的,我们看现场有多少人是从中获益的,来,请举手,大家都笑在心里了,都不敢举手,没关系,财富有的时候还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相信坐在第二排的女士一定是从中受益菲浅,因为你笑的最灿烂,2007年我们会不会把这个效益持续很久呢,请教一下两位专家。

  曹远征:我们认为今年有两个标志性的因素,一个是股权分置改革推进,这样一种推进是长期以来困扰股市发展的,对中小股东不利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们更关心上市公司的基础,那么由于大小股东都关注,所以上市公司的情况在持续上涨。并注意到,今年很多大股东把优良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这是夯实了一个基础。第二个我们关注的是A+H股的推广,今年是工业银行、工商银行退出A+H,也有中国的A股公司到海外发行。那么A+H模式的推行,是因为价格投资的理念开始深入的原因,在公司的层面上得到认可,实际上在这个程度,因为这样一个变化,再加上监管的改革,向制度的改革,对监管的改革,那么使中国资本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对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前景。

  主持人:巴先生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巴曙松:如果刚才您的现场调查结果属实的话,中国股市从1千点到2千300点,现在参加的嘉宾有那么多没有参与股市,由此可以看出来中国股市的巨大发展空间。这说明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它的渗透力还如此之低,所以他的增长的空间,就是整个股市的市值占GDP的比值,我们现在通常和印度比,海闻校长,那是我老师,他是研究国际经济学的,现在国际经济学界有个新词,中国的China和印度合并起来的,我们比较发现,印度股票市值跟GDP的比值显著的超过中国,中国要达到说印度的这个水平,起码下一次,明年我们开这个会的时候,至少应该有三分之一或者是四分之一的人举手,说我参与了这个投资,所以这就是顺应了这么一个趋势,我觉得这个很好。

  比如说《中国财经报道》过去成长的很好,一方面是编播人员的努力,另外他们顺应了这个趋势,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的财经媒体。股市也一样,现在属于什么样的形式呢,个人大量的资产,主要是银行储蓄,它的相对收益率那么低,我们需要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企业,咱们企业现在融资的渠道,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那么这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结构,它也需要直接投资,过分依赖债权融资不稳定。第三个,人民币升值,在一个升值的过程里面,在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里面,这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分享这个经济成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当然曹远征先生讲的股权分置的改革,和国际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是关起门来在这个资本市场,现在我们很多的优质的公司,在香港和内地同时又竞价,我们发现一些优质的公司,我们很多投资者都不能给他一个很好的定价。

  我见到很多内地投资者,如果招商银行没有在香港上市,仅仅从我们内地本土的来看,给他一个7、8块差不多了,但是对于国际投资者,对于我们中国这样处于一个崛起之中的,朝气蓬勃的股份制银行,它给它的估值是15块,它GDPE值远远高级国际一流的值,这就是说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新的角度,国际化的角度。

  主持人:其实听了两位很专业的展望后,现场很多人都希望聘请两位担任自己的理财顾问。如果你们有亲戚向你征求他们私人的意见,我在2007年有一笔钱想投资,当然投资的渠道很多,我们限定在金融领域,你们会给他们怎样的一个比例呢,在银行中会是什么样的比例呢,其他的暂不考虑。

  曹先生先说。

  曹远征:买基金。

  主持人:百分之百吗。

  曹远征:如果有富裕的话。

  主持人:现场曹先生的亲戚要记清楚了,下面看看巴先生的建议书。

  巴曙松:我个人觉得理财是量体裁(财)衣,这个财既是一个财富的财,也是裁衣服的裁,比如说黄毅主任需要什么样的衣服,同样,我的亲戚提出理财建议的时候我往往要根据他的收入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不同的建议。我记得在《中国财经报道》节目做节目的时候,一个摄像今天上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是今年年中的时候,市场调整的时候,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我说现在第一拨,股涨基本上告一段落了,不一定抓得准,你们又是每天很忙,记者很辛苦,没有时间看那些交易,你还不如买一点指数基金,这样大盘涨跌也赚,不至于赚了指数不赚钱,结果今天上午给我打电话,说今天赚的不错。

  主持人:待会儿我得打听一下他是谁,让他请我们一顿才行。虽然巴先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建议书,但是给了我们一个思路,有时候思路对我们更有帮助。

  接下来把时间交给现场的观众,很多是来自银行业的从业人员,此刻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所关心的,所以有问题请大家举手,这一次不是调查你们挣了多少钱,所以有人踊跃举手了,谢谢这位第一位举手的先生。

  男:您好美国武汉咨询公司的,我想请问目前金融机构并购趋势越来越明显,银行商业行参股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保险业也参股银行,这个会不会为金融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新的风险,也同时带来什么样新的回报。

  主持人:谢谢你的问题,请坐。

  曹远征:这是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通过交叉收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收入,这是一个好处。经营中最大一个问题是风险传递,当年之所以分业是因为2933美国大危机的时候,美国人觉得风险过大,政治上的垮台,导致了银行的垮台,所以决定分业。所以关键的一点,我们认为它是能不能把风险控制住,或者把风险传递出去,如果可以的话,就可以减少风险。那么目前就中国市场来看,我们认为随着对风险实施控制,这一步走的是比较好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也有这个环境。我相信随着外资引进来,也会推动这个过程进一步加快。

  主持人:可能混业经营的时代很快就会来临,还有哪位。这位。

  提问:我是瑞士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我想请问一下,刚才两位谈到,现在国内现在投资渠道比较少,现在除了银行存款以外,可能是股市,两位对明年,2007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哪些看法。

  主持人:好像刚才两位专家没有提到这点,现在我们非常关心。

  曹远征:那么说一个金融体系,应该是一个完善的体系,除了有银行以外,有风险配制机构,那么这个方式无外乎是一个跨时点上的,通过流动形资产,来把风险推向未来的一种配置,另外有一个就是资本市场。我们现在看中国资本市场,有一定的缺陷,就是他是一股独挡,以股票市场为主,相形之下,战略市场相对不太发达。中国现在主要是以国债为主,企业债相对不太多。另外中国市场的期限不一定完全合理。过去的长期债到去年短期融资券,但是不是很合理。从一个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肯定债券是一个发展的良好的前景,到底在于中国的基本融资结构,还是风险投资结构,而且产品资金获得,除了从股市获得以外,更重要的是产品内在结构,而银行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这时候预示着中国债券市场有一个良好的前景。

  巴曙松:目前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子市场来看,股票改革之后,贷款市场竞争渐渐激烈,债券市场,个别的企业债券市场,是目前金融市场里面行政管制最严密的一个市场,也是导致效率比较低的一个市场。那么真正的债券市场应该是企业的主体,交易的是企业的信誉,可是现在对他们的用途,甚至利益的浮动,范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这往往使得他丧失了一个本来作为交易信用平台的一个本来的功能,所以如果说下一步金融改革,要补充第一个问题的话,就在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必须成为一个重点。

  主持人:谢谢,来,下一位。

  提问:你好,我是《财经时报》的记者,提一个问题。明年的年初,中国证监会可能会推出股指期货,我们在考察股指期货整个市场的基础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的欠缺,在这种欠缺存在,比如说中国的基准利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长期的资本,到底以什么东西,作为一个评判的标准,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个市场基础之上,开这样的一个期货,到底适合不适合,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请教一下两位专家。

  曹远征:我想第一个,中国的产品进行一个调整,市场化显得非常重要,这是一个风险定价的问题。第二个关键是股指期货,这是一个风险管理的手段,依附于在风险上管理,我们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股票的发展,期货它是在股票市场上控制风险和进行风险交易的,但是更核心的交易,还是取决于市场化。

  巴曙松:利率的完整和有效,更大程度影响的是国债,利率系统,从短期来说,像股指期货的话,它的推出能够增强证券市场风险管理的能力。我们推出一个新的股指期货,会有风险,但是我们不推出来,是不是这个风险就消失了,实际上它的风险还存在,只不过现在有了股指期货这么一个新的工具以后,有两种说法。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句名言说,不对风险进行管理,是最大的冒险,风险本来就在,你推出这个股指期货,还有管理工具,原来本来你还没有管理的工具。

  主持人:我们再来听听下面一位提问的问题,这个问题还要继续…

  提问:我希望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比如说中国的股票市场,里边的市场行情还参与了很多政府的意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整个市场它的认知,有的时候是趋同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的股指期货是什么样的状况。

  曹远征:我们觉得情况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从过去五年情况来看,中国的基金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大概走了30多年的路子,也就是说从5%的投资者,现在达到30%左右,你到美国,大概从5%提高到25%,大概用了30年的时间,有了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它的稳定性有了变化,对过去一些不规范的,现在我们说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正在改善之中。

  巴曙松:我还是想顺着我刚才说的那个逻辑,如果没有控制机构,会不会也会出现市场一边倒的情况。比如说5.19行情,持续那么短的时间,大家一致看好,现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对于缓解单边是没有好处,如果说它有积极的作用,就是一个改进。

  主持人:对这个回答满意吗。下面一位。

  提问:我是中信银行乔红。近几年来,国内的银行,也就是中资银行忙上市,忙改制,国外的银行,像花旗、汇丰银行,忙着抢客户,在2007年,我想请问专家,准确地说在2007年,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或者说还有什么其他的变化。

  主持人:今年大家各忙各的,明年究竟会忙什么。

  曹远征:我觉得从银行生意上的角度看,有一个领域是值得关注的,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零售业的发展是非常看好的。那么这时候对中国的零售业关注不是很重,包括对私的这种发展,相对比较薄弱,那么争夺在这方面可能是比较激烈,特别像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巴曙松:实际上我倒愿意把这两个问题作为一个问题来看,就是中资银行忙着上市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抢夺客户客户。比如中资银行为什么要上市,因为你们的资本金不足,跟不上业务扩张的步伐,没有一个资本补充的平台。比如说原来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上市之后,根据上市公司的惯例,运用主权的,运用市场化,提高对员工的激励,改进机构的治理,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引进资本,还引进技术的转移,这样使我们抢客户的时候更有竞争力,我认为上市只是一个增强竞争力的目标。刚才黄毅主任讲了,是引资,更重要是引制,最终落脚点是市场竞争力。

  主持人:我们看看下一个问题。

  提问:你好请问两位专家,我刚才讲今年的市场行情非常好,那么想请两位专家预计一下,这中种市还会持续多久,现在作为一个投资者,我现在进入股市还来的及吗,谢谢。

  主持人:还有人迫不及待,等不了明年了。

  曹远征:预测未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们在今年五月份,开始A股市场恢复发行,那么在短短的几个月中间,涨到历史高点,有人说高处不胜寒,其实这个有道理,就说从这样一个过程来看,已经高过历史高点,所有的分析判断都没有依据了,那么未来走向是什么,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我刚才说,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和它的建设夯实了它的基础,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开辟了上升空间,股市能涨多少,涨到什么程度,我不能预测,但是我说会有良好的前景。

  巴曙松: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跟这次会议的主题相关,趋势,问这个市场的趋势。那么可以这么讲就说我们把2545点做一个基点,这几年市场出现了哪些深刻的变化,我们换一个角度再看,在5年前2545点,市场的主力是什么,是我们称之为庄家的,它基本上还可以呼风唤雨,现在市场的主力是什么,是高达7千亿的证券投资资金,上百亿美元的QFII,这些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称为市场的主力,那么我们再看,原来我们推动市场上升的力量,往往会出现一些违规,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那个时候只要监管部门说清理违规资金,那么这一次,这一次就是像你这样的,开始对投资有需求的这一部分投资者,自己对储蓄进行多元化投资分流有这个需要,从十月份开始,中国的居民储蓄,首次出现负增长,大家去各家银行的网点看一下,现在排队的不是做存款、或者是贷款,是在开基金帐户,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我倒觉得预测市场这个指数,对你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中国股市上升的这个趋势,你对这个趋势有信心吗,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信心的,这个趋势可以肯定。

  第二,对自己做一个评估,你如果做一个工薪阶层,每个月收入5千块钱,收入扣出来还剩一到两千块钱,你可以到银行做一个定期投资,购买一些基金产品,现在的基金产品很多,够你选择,有保本基金,债券基金,到股票型基金,风险程度都有,所以呢,这个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制度转换,而不仅仅是像原来那个一样。

  主持人:我们想问您一个问题,你现在有没有下决心,要赶快进入,还是要等到明年。

  提问:我现在已经稍微投了一点,准备在两位专家的建议下扩大投资规模,谢谢。

  主持人:希望来年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和我们分享,来年一定要邀请你再到现场,但是别太着急,开完了今天的会之后。

  巴曙松:从理财的角度来说,根据总局的规定,股票投资的收益是免税的。

  主持人:又加强了他的信心了,我们在这里特别感谢曹先生和巴先生,回答我们现场这么多来宾关心的一些问题,谢谢两位,谢谢。稍后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趋势2007,CCTV中国峰会的下半部分内容。

  主持人:好了欢迎各位今天我们一共有四轮的话题,今天是第二轮话题,主题是2007年宏观的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向。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明确提出了2007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时要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势头,在2007年,我们如何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接下来我们请来自国家统计局的姚景源先生,听听他的观点。

  姚景源:首先我对《中国财经报道》开播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大家都知道,从1996年,到2006年,这十年,是中国经济不平凡的十年,这十年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撞击,这十年我们加入WTO,加入WTO做出过贡献的龙部长,已经在我们会场里,这十年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其期,这十年是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十年,这十年经济成就,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的科学决策,怎么样成为数以百万计企业和亿万人民的自觉行动,很重要的在于宣传。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志,今天能够享受到这十年中国经济进步的成果,应该和《中国财经报道》的宣传和贡献,有直接关系,我也和他们是好朋友,我也目睹了《中国财经报道》的成长。他们一个充满生机的团体,我觉得我是在讲06、07经济之前,我预祝他们这个团体在明年以至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是按照会议的要求,让我简要介绍一下2006年和2007年中国的基本状况和走势,和2006中国运行的基本规律。

  大家知道中央经济会议刚刚召开,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做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总结,2006年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如果说给它一个基本特征的概念,那它就是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较低,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态势,所谓增长较快,大家知道,今年我们的增长速度是10.3,到了二季度,一下上升到11.3,所以在二季度的时候,国内外的经济学家高度关注这个增长速度,因为11.3的速度,是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所以大家也可以回顾,当时七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对整个经济工作的判断,以及当时明确我们经济工作的任务,就是要防止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所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宏观调控,等等一系列的措施,第三季度回落到1.4,现在经济增长率比三季度略有回落,我想全年整个经济增长应该在10到10.7,这样我们中国连续三个整个GDP增长保持在10以上,这样一个速度,应当说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这样一个较快发展的速度,这是第一。

  第二效益较好,去年这个时候,我们一些个同志在预测2006年,大家担心经济效益的问题,一些同志对我们的交易指标不甚乐观,现在11个月过去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基本效益是什么状况,我先讲财政。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是1万3千一,去年3万亿元,今年第三季度已经达到两万九千六百亿,财政收入达到3万9千亿到4万亿之间,保持20%的增长速度。所以财政的增长速度以及财政收支的状况都体现中国经济运行效益是好的,这是财政。第二是企业效益,我们国家的企业效益,我们是2004年突破了1万亿,2005年去年是1万4千亿,今年我们到前十个月,中国工业企业的效益同比增长30.1%,这个增长幅度也是去年我们在这个时候,很多的学者,大家没有预想到,现在我们走过11个月,现在看中国的企业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收获。这是从企业效益的角度看。

  第三看城乡居民收入,我们国家去年全国城镇年均收入10493元,农民是3255元,今年我们城乡居民的收入预计都会保持较好的增长,从财政收入,从企业效益和城乡居民的收入,都说明今年中国经济运行较好都有所帮助。今天有很多媒体的朋友,这两年我们媒体特别愿意炒作,但是现在看,中国的价格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增长态势,我们中国的价格状况在2002年的时候,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还是负数,到了2003年转正,第四季度开始上涨,04年、05年开始上涨,峰值5.6。回过头来看这几年的价格上涨,2004年3.9,2005年1.8,今年大家都知道年初人代会通过的是4,1到11月份1.3,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尽管10月份开始,11月包括现在我们的粮油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全年,今年整个的通胀率,不会突破1.5,所以可以说,我们今年中国经济就宏观经济来说,基本态势保持了高增长,地通胀,这样良好的基本状态,以上就是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的评价。问题第二部分就是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影响到2007年。

  在目前的经济运行当中,还存在着三过问题,所谓三过,一个就是信贷发放的增幅,还是处在过多,处在高位,第二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尽管有所回落,但是呢我们到了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是26.2的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时期高0.5个百分点,仍然处在高位,第三个过就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的贸易顺差还是过大,大家知道我们去年确定今年贷款发放的总规模是两万五千亿,但是第三季度突破2万3千亿。目前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回落,但是保持比较高,现在全国来说,超过35个增长幅度的省有八个,超过40增长的省,就是投资增长率还有三个,所以投资仍处在一个高位,贸易顺差,也是在迅速增加,原来我们年初的时候,大家都估计到,今年的贸易市场会达到1500亿,现在满我们到十月份已经突破这个数字了。为什么要关注三个过,因为它是交织在一起,相互推动,它三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我们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就对银行的信贷提出了旺盛的需求。由于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使银行流动性过剩,从而银行又有能力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扩大规模,那么投资过大,又会导致产能增加,产能增加在国内市场保持一定的状况下,就是要加大出口,加大出口的结果又是贸易顺差,所以这三个问题是交织在一起,互相推动,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三个过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那么从整个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上看,我们有几个指标,今年是不甚理想,尽管有进步,不甚理想,一个是单位能耗指标,大家知道十一五期间,我们规定的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单位能耗下降40%,现在看下半年,由于工作力度的加大,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全年我们很难完成4%这样一个目标,单位能耗不能下降,背后的原因是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够。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当中,我们还需要迈出更坚实,更大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欢迎回到“趋势2007,CCTV中国经济展望峰会”,下面有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上台。刚才的几位专家跟我们一起分享了,经济走势和政策的关注点,我也想看看下面两位在这个领域当中还有什么样见解,大家有什么关注的问题,可以和台上的进行交流。

  提问:我是山西襄垣煤矿集团公司的,2007年,是我们节能降耗最关键的一年,有人说也是节能降耗效果出现重大转机的一年,请问两位专家,明年你们在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年度节能方面,政府可能在哪些领域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汤敏:说到节能降耗,我们很遗憾,我们单位GDP降能耗4%,我们层次也说过,这是对老百姓的承诺,但是呢,从上半年和三季度的情况看,上半年我们是没有降,反而增了0.8,三季度我们现在初步的测算有降,但是幅度很小,完成全年的指标,看来是很难很难,因为我们所剩时日不多,我们这个问题,是检验中国经济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所以为什么政府这么中视,那么为什么又这么难,我们说我们正处在能源消耗强度的一个爬坡的阶段,它也是个优质曲线,你看我们,看发达国家的历史演变进程,有这么一个曲线,我们因为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正处在爬坡阶段,可能没到拐点,我们能源弹性相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一,所以我们说这个阶段,要节能尤其艰难,所以说到,你说明年要怎么来做,来实现这个指标,我觉得从宏观上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果我们说,重化工,传统重化工,山西是出煤的,煤炭资源产量很大,而且是钢铁有三千万吨,现在北京周边,河北有七千多万吨钢,山西三千多万吨钢,这都是高能耗的东西,如果这些产业继续这种膨胀,我们说达到节能的目标非常难,因为就是高耗能产业,所以从宏观上来说,首先要调整结构,就是适当地限制高耗能的传统重化工业的发展,我们今年又成为钢铁的最大出口国,这个很奇怪,中国现在钢铁的产量有三亿六这样,我们还有钢铁能力,还有再建的能力,我们就是出口能源,就是出口资源,所以说,结构是关键的。

  第二个在现有结构下,你怎么去做这件事,我觉得第二位是技术,就是说,重点行业,就是高耗能行业,要推进以节能为目标的技术改造,这个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同样的产业,能耗也不一样,这取决于它的技术,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要推进一些经济手段,就是怎么样鼓励人们节能,我们说首先要校正这种资源和能源的价格的扭曲,比如说成品油,是倒挂的,原油是倒挂的。我们说在考虑这个成品油调价上,我们要考虑到承受能力,但是我们说价格一比较的话,我们就要恢复市场对能源的机制作用。第二个在西方国家,很普遍的,政府要带头采购节能的产品,什么节能产品,政府通过识别以后,可以贴上,对某些能耗低的产品,贴上标识,比如说我们空调,现在有的空调有节能标识,那么你都要有节能标识,那么政府采购的时候,肯定要有限采购,做示范。还有就是注入,你在投资的时候,注入的时候,怎么办,前面宣布了,明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新建项目要有节能的效果的评价没有这个评价,不立项,那么准入环节上,进来的时候,设计了门槛,要达到基本门槛才能让你进。那么有些手段,包括经济的信息的手段,包括节能产品的补贴机制,这些都在研究之中,我不敢说明年就能出,但是我们想会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去推进这个。

  王一鸣:关于节能问题我上星期去了一趟广东,广东省请我在广东省的节能大会上做一个发言,广东在节能来说,应该在全国是走到前面的,包括今年能耗还在下降,但是广东政府抓的非常紧,这个是450人的大会,把所有的市长请来,把他的能源的官员请来,第一天是请专家给讲节能的问题,第二天所有的省里和市里签协议,每年每年降多少,还有一千个大企业,这些大企业每年节能指标多少,现在广东都完全分摊下去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中国节能实际上,应该来说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那么从80年代,一直到2001年为止,中国的能耗是下降非常快的,经验从哪儿来呢我在我的发言里,举了世界银行的研究,世界银行研究发现,中国在过去节能里头,能耗降低里头,其中有60%左右的贡献,实际上来自能源的价格。技术占10%几,也就从我们过去经验看来,这个能源的价格,实际上在企业有非常核心的架构。譬如我们要调整结构,我们怎么样才能使耗能非常大的企业,或者说我们浪费很多的这些,它能自动地,企业能自动节能,当然我们可以使用手段,但是每次都用行政,就像我们说的,都是给降烧药了,所以根本的还是利用市场机制。什么叫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就是很多生意有人做,赔钱生意没人做,我们现在节能没赚钱,或者赚的钱,没有投其他东西赚钱更多,因此大家节能没有积极性,我们怎么样,用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来调节这个市场,来调动看不见的手,说白了,怎么样使节能的投资得到了回报,要略高于市场的平均投资的回报。那么这样就是千千万万的人,晚上不睡觉,琢磨怎么去节能,千千万万的企业,他就会自动地去节能,那么这点我觉得是我们未来来调动,来真正达到我们节能的效果,一个最根本的措施。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主要靠行政手段的话,短期内可能见效果,但是它很可能要分摊,我们亚洲开发银行,正在跟广东省设计一个机制,我们叫能效电场,或者虚拟电场,什么叫虚拟电场,我们用投资的方式,把一个电厂的电省下来,如果我们通过投资节能灯,通过冰箱,通过节能电机,最后省下一个电厂的电,就等于建立了一个电厂,但是又是一个虚拟的电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投电厂有机制,银行愿意投,投资公司愿意投,因为投了以后,知道怎么把钱赚回来,但是投节能这个东西,现在没机制,我们计算了一下,来节约出一个电厂,所花的成本,投资成本,只是建一个电厂的三分之一,但是人家不知道,谁来投这三分之一,我们现在正在跟广东设计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机制,在不远的将来,希望我们能看到广东的第一个虚拟电厂在中国建设成功,用看得见的手,来调动看得见的手,这种机制在我们的节能这个领域里头,能够开花,能够结果。五年以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完全达到节能的效果,现在全世界都是以非常怀疑的眼光,大部分的国际分析家,认为中国不可能能达到这个目标。只要下大力气,我觉得是完全我有可能的。

  主持人:我们非常期待这个能给我们节能降耗带来新的启示。看看下一个问题。后面这位。

  提问:您好我是广西菏泽市市委书记,有两个问题,向两位专家请教。首先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把农村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当做我们全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当中,有许多因素在制约,我们在作为经济发达地方,这方面体会更深。比如说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还有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资金问题,那么我们就想请问一下汤敏先生,您曾经提出四位一体,意在解决农村的这些问题,那么我想请问一下,现在落实的情况怎么样。第二个问题,也请教我们王一鸣副院长,就说我们每年农民收入都在增加,但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大可观,增长的收入很慢,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和什么方法,这些都关系我们收入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看看两位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有什么样好的思路。

  汤敏: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当我们吃了宏观调控这个降烧药以后,我们要解决一个结构性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的差距,或者说农村的三农问题,农村的发展问题,在三农问题里头,它也是非常复杂,农村的发展,我们八亿农民,这里头的核心问题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从根本上是在于怎么样让农民增收的问题,这点我觉得在我们新农村建设里头,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以基建为主,以投资为主,三农的问题核心,要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在目前,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或者最大的一个值得现在启动的就是农村金融的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一方面,从财政的渠道往农村里投资,农民减税,农村的基建等等这些都在投资。另外一方面我们的金融机构,却通过金融的渠道,大量地从农村把自己往外抽,而这个抽的速度,每年新增的部分,我个人认为是百亿级的财政资金往农村去投,千亿级的是从金融机构,金融系统在抽,那么农村的资金缺失,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而要解决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更大幅度,或者更快的,更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的改革,那么这个我觉得是我们目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龙头所在,一个核心所在。

  当然我们现在农村的金融改革三年前已经开始起动,而且现在成绩也不错,改革的形式非常喜人,但是我们可能还要像一号文件所说的,要多元化,那么其中多元化,就是我们如果把整个农村金融的所有的希望,就放在农信社改革这一颗树上,吊在这一颗树上,那么风险还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进行农村经营改革,事实上在全世界,如果说20年前,对农村金融大家还是一筹莫展,觉得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觉得是一个死结的话,实际上在过去20年里头,由孟加拉开始的小额贷款,我是已经相当大的程度上,突破了农村金融这个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应该急赶直追。我和李教授在两年前,曾经提出一个想法,就是我们采取了把担保龙头企业,组建一个担保公司,因为农村金融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金融部门,他担心贷款出去收不回来,那么如果我们的龙头企业能成立一个担保公司,实际上龙头企业对他的门户有很多的控制能力,信息非常的对称,这时候由龙头企业成立一个担保公司,我们把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变为四位一体,公司加农户,加金融企业,或者说农信社,或者说银行,再加上担保公司,这种四位一体的方式,由担保公司,给它的基地农户进行担保,比如中新社,或者是农业银行给这些农民贷款,这个可能能打破目前这种农民,特别贷款难的问题,起码来说是一种尝试,现在我们正在跟一些民营企业家,在云南进行试点,因为金融的问题非常复杂,要非常谨慎,非常小心,那么目前这个试点才刚刚开始,还在详细地设计,和在试验中,目前我们还不敢说这个模式一定能成功,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农村金融,现在一定要多元化,有多元化、多种创意、多种渠道,最后就一定会成功的。我们觉得这个是农村金融未来突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主持人:希望有机会我们尝试一下。

  王一鸣:我也简单说一下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最大的结构问题,我觉得是城乡结构,我们好多结构性的问题,跟那个有关系,我们知道投资和消费,外需和内需,跟城乡这个结构非常有关系,所以这个是一个看法。第二个中国经济这几年,之所以能够有好的局面,我觉得跟农业的增收,农村的稳定是分不开的,最近三年,我们良好持续的增产,04年是增收最多,700多亿斤,05年有200来亿斤,今年也有100来亿斤,这是农业的稳定,往往我们出问题的时候,是投资增长很快,农业大幅度减产,所以我们说中国农业农村有巨大的问题。这几年农民怎么增收,当然多种因素,农产品价格回声,一个因素,政府的财政的,直接的间接的补贴,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说包括粮种的补贴,农村子女上学的两免一补,财政拿了很多钱出来,还有一个收入来源,农民工打工,占51.6%,农民的持续增收问题,现在大概增收6%,城镇居民是11%,还在扩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说需要从国民收入的结构,来解决,当然我们说这个需要一个过程,总的来说,刚才讲的,我说财政要起作用,就是政府要建立稳定的,对农村的投入增长机制。你比如公共服务这一块,现在资源都向城市流动,公共服务这一块,就是农村和城市的差异非常大,比如教育卫生是政府应该做的,总理也说了,对农村的教育医疗的投入,明年不能低于今年,政府不能低于当地包括城市的土地收益,今后要转向农村,要转为农村的繁荣。不要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农村江山依旧,只是一部分人享受到发展和繁荣,所以这个问题,国民收入大结构里面要着眼考虑这个。

  第二个我们说,公共服务增加有什么意义,就是农民的直接支出会减少,所以我们说农村义务教育能不能全部免费,合作医疗能不能扩大覆盖面,这个是我们要做的。第二个就是粮价的稳定非常重要,最近粮价有点反弹,也是一个正常的回归。现在粮食丰收了,农民的收入也可以提高。

  第三个,最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联系起来,农业人口不解决,没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定要解决人口的外流问题,人口外流怎么样,就是要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政府怎么样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他的打工的收益水平,稳定农民收入也是至关重要。

  主持人:我们看到海闻校长看到海闻校长拿到话筒。

  海闻:我有一个问题,现在农村里面钱进去,又有大量的出来,为什么,根本问题是金融机制的问题,还是一些其他问题。说明农村不是钱不够,而是他留不住,人家不愿意到农业里面,愿意投到其他行业里。这是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钱进去了,还要再出来,我两个评论,就是他们刚才讲,中国和孟加拉处在不同的阶段,孟加拉还没有经济起飞,所以它农业的小的贷款,而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化的社会,为什么农村里的钱,不投资在农村,而是在非农的行业里,所以这是我的一个评论。关于增收的问题,确实我上面讲的这个问题,就是农民的根本问题,农村的问题要增收,而不是更多的生产问题。那么怎么增收,每一个阶段,农民增收的渠道不一样,在工业化以前,农民增收,主要是靠统一劳动力的增长,这个不会很快,在工业化期间,农民的增收主要是成为非农民,大量地从非农民当中移出来以后,然后增加它人均土地拥有量。比方本来一百个人用一百亩地,变成80个人,变成50个人,通过这种途径以后,虽然粮价涨的不多,但是收入会提高,到了第三阶段,才是真正政府的收入。所以我刚才非常同意王院长讲的,我们新农村建设不是把农民按在农村里面,给你们钱,你们安心干,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农民成为非农民,谢谢。

  汤敏:我想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很多人的想法,但是我认为这有一个误区,认为在农村的回报不高。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第一个,现在所有的农村都有非常活跃的高利贷。高利贷的利率,可能40%是更高,甚至是百分之百的利率,而高利贷不是说现在刚刚有,是长期存在的,那么为什么高利贷在那儿活跃,如果是高利贷是靠借一笔存在的,还是长期存在的,所以说明农民是有大量的高回报的这些活动。

  第二点,从全世界的经验看来,所有的小额贷款和农村金融,之所以全世界在农村金融中,能够取得突破和成功,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打破了过去,认为农村的贷款,扶贫的贷款一定要低息,所有的想要成功的小额贷款都是高息,一般来说比城市的贷款过出10%到15%左右。就说10到15个百分点,孟加拉,它的商业贷款在12%、13左右,但是他给农村,给贫困农民贷款是25%左右,如果只贷了一年,还情有可原,现在已经干了20来年,而且不止他一家银行,很多乡村银行都这样做。全世界要排赚钱银行,真正的汇丰花旗,他们的回报并不是很高的,真正现在排名最高的前十个,反而是小额贷款。这是第一点。我现在没有探讨这个。

  第二个就说,农村投资问题是干什么回报不高,你贷款给他,农民绝大部分不是拿去种粮,我们跟毛老师一起在山西,我们做了很多小额贷款,我们贷出去绝大部分没有几个农民是拿去种粮食的,他是种各种各样的东西,你有很多东西想象不了,出去打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那么他这个回报,实际上都得到了。所以也就是说,低估了农民贷款以后,他的承受能力,低估了我们农村很多经济活动,和包括城乡之间的活动。包括他出去什么都可以,这个就是使我们目前的这个,对这个农村金融,现在就起不来的原因。最近有七个试点,民营企业家,投大钱进去,在山西、贵州,这几个省都在投,为什么企业家愿意往里投钱,投自己的钱,不准存钱,百分之百拿自己的钱投,这些人都愿意投,因为这些人看到这里面有钱赚的,关键是我们都出一个新的思路来,来跳出这个传统的模式,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先请二位暂缺回答问题到此,谢谢二位经济学家。

  主持人:好了欢迎各位和我们继续关注趋势2007,今年是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五年来看到我们身边很多的变化,比如说汽车降价,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外资零售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三大贸易国,这样的头衔让我们倍受鼓舞,提到这一切我们会想到一个人,他是我们接下来请到的嘉宾,他将今天这个现场,给我们谈一下对外开放这方面,我们的趋势2007,让我们用掌声请出博鳌亚洲论坛的龙永图秘书长,有请。有一个问题先请教您一下,2007马上到了,您在2007年最期待,最担心的是什么。

  龙永图:最期待我们中国的所有的企业,所有的本土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能够有序竞争,和谐发展,多为我们中国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多为我们中国政府交税。

  主持人:担心的呢。

  龙永图:担心的就是希望我们能够避免我们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因为中国企业的恶性竞争,不仅仅影响我们中国内部的协调发展,也在国际上影响我们中国的形象,所以我一再讲,内斗猛于虎我希望我们中国企业能够团结起来。

  主持人: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交给龙先生,跟我们一块儿展望一下2007的对外开放。

  龙永图: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中国财经报道》组织的这一次经济峰会,是一次形式的创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刚刚5周年以后,对2007年我们对外开放的形式做一个预测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中国入世五年,我们给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各种开放市场的这样一种义务,都基本上履行完毕了。那么经过这五年的发展,我们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说贸易顺差增多,贸易摩擦也不断发生。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在2007年对外开放做一个什么样的统计。我的基本统计是2007年,我们中国的对外开放,还将继续扩大。当然有些人担心,那么贸易顺差的问题怎么解决,贸易摩擦的问题怎么解决,外资的质量问题怎么解决,确实面临很多的挑战,但是我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这样一个趋势不断地发展,逼着我们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参与这样一种竞争,参与这样的国际分工,从我们内部来讲,因为我们中国产业的竞争能力不断地增加,还有我们中国的市场的吸引力,也不断地扩大,所以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全球经济当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一个角色。所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放慢,这是大势所趋。那么关于一些具体问题,我觉得我们也可以采取很多有效的办法来加以解决。比如贸易顺差的问题,我觉得贸易顺差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关注,但是我认为在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我们首先,不能够说我们要刻意地减少出口,也不是一个解决贸易顺差有效的办法。

  我认为只要是我们的出口产品,不是在浪费我们的资源,不是在污染我们的环境,我就必须发挥我们中国的相对优势,来不断地扩大出口。这是我们中国广大老百姓就业的需要,也是我们中国政府不断地增加税收的需要。当然我们中国的出口,现在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出口结构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出口,因为我们中国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是可以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上面有所作为的,而且空间很大。

  我看了一个数字,现在在国际汽车贸易当中,我们中国的汽车进出口仅仅占0.1%,在软件的国际贸易当中,我们中国的软件贸易只占0.4%,就在我们比较强的电子产品当中,也不过就是0.5%,就说明我们中国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很大的作为。关键是我们怎么样,更加重视这样一个出口结构的这样一个改善,增加这方面的出口,所以我讲解决贸易顺差的问题,不可能由刻意减少出口来解决,刻意减少出口部符合我们中国的利益,也违背市场的规律甚至不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他们可能从中国刻意出口的过程当中,使他们少得到一些价廉物美的产品。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解决出口顺差增多的问题,当然有更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扩大进口,我觉得我们在整个的贸易政策方面,要有一个重大的调整。过去我们长期以来,都是勒着裤腰带多出口一点,就所谓的出口创汇。所以我们整个对外贸易的重点,一下子在出口上了。我觉得现在已经开始调整我们整个的对外贸易政策,从重视出口,或者只重视出口,到重视进口,也重视出口,而且更加重视进口。因为我们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从整个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向高发展。

  在这样一个转移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我们自己的创新,我们要进口大量的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引进外来人才,而且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我们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要研究我们的进口结构的问题,使我们的进口,跟我们中国的产业升级,我们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觉得我们的贸易政策,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就是怎么样使我们在增加进口的同时,有一个非常好的进口结构,使得我们的对外贸易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进行服务。所以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我觉得解决了这个问题,贸易顺差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另外一个是关于贸易摩擦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两条,一个从战略上,我们要藐视它,但是我们战术上要重视它,贸易摩擦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不断的鼓励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要进行很广泛的国际上的磋商解决这个贸易摩擦的问题。但是不应该因为贸易摩擦放慢我们中国对外开放的速度,实际上我认为经过这么几年的,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家在解决贸易摩擦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中国人也学会了,怎么样用法律的手段,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解决贸易纠纷,在这方面我们更加成熟了。另外我们中国政府和国外政府建立了一套很好的对话机制,最近举行的中美战略的对话,这些对我们解决中美贸易纠纷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我们在解决贸易摩擦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注意这些问题,我们要更加关注保护知识产权这样一些问题。我估计今后中国和国外的贸易摩擦,不可能发生在反倾销这样一些技术性的问题上,可能更多的要发生在保护知识产权这样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另外我们政府在履行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基本规则方面,可能也会成为我们今后贸易摩擦的一些重要方面。

  最近我参加了一些合资企业的座谈会,他们最关注中国政府在颁布某些事关对外开放的一些法律法规方面,透明度不够。所以他们提高了透明度的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国必须在这方面,加大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这样一个力度。所以这些问题,我觉得在我们今后整个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都很值得关注。在谈到关于投资的问题,我觉得虽然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很高,但是我觉得我们中国吸引外资的这样一些事情,还会平稳地继续地发展,因为我们吸引外资,不仅仅是着眼于资金,而主要是着眼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人才,和世界的市场网络体系,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然我们现在面临改善外资的质量问题,我认为带改善外资的之上上,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第一个要多引进一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第二个我们要多引进一些现代服务产业的一些项目。第三,就是要使我们吸引外资,在地域的分布上更加平衡一点。我觉得我们采取一些之正确的导向,我们吸引外资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我们注重外资的质量,就不重视数量,没有一定的数量也很难有质量。

  我觉得我们在吸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项目时,也不要忽视引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因为我觉得我们中国在很多的政策选择当中,解决就业问题是我们的首选,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我们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都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够成功地解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问题。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要在解决提高外资质量的问题上,也不要忽略,平稳地增加吸引外资的一个数量。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因为我们还要辩证地看待一些问题,比如说在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一些项目当中,实际上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环节,比如播音飞机是一个很高技术的产品,但是它生产很多零部件,比如飞机的舱门和座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也有高科技的含量,比如一件衬衫,一双鞋其中就有很多高科技的环节,所以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有一些科学的做法,使得我们吸引外资的工作做得最好。

  最后我想关于我们中国在对外开放中,一个新的方面,就是我们企业走出去的问题。最近我很高兴看到我们中央经济频道,推出的《跨国风云》我觉得他们记载的人物,是我们中国企业走出的先锋,是先行者,给我们中国走出去创造了很多的经验,积累了很多的教训,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企业走出,我们现在要加强准备。应该说中央在过去一年当中,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论坛,实际上都为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只要我们研究好准备走出去的国家的地理、法律、人文的环节,我相信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成功率会越来越高,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成功率会越来越高。所以总的来讲,我们中国在2007年对外开放还将继续扩大,而且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还从这样的开放的过程中,得到好处,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谢谢龙永图先生,接下来的时间,让我们继续请出以下两位嘉宾,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先生,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有请两位。我们要有请两位继续跟我们关注这个大家关注的话题,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很多的机构和组织,都会推出一些报告回顾、展望,我看了商务部刚刚推出的报告,说2006年我们对外贸易的规模有望超过16.万亿美元,应该说比05年有一定的增幅,但是增幅似乎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我想请二位在这里也给我们判断,或者说预测一下,07年对外贸易的一个趋势。

  海闻:07年我认为中国出口增长仍然强盛,一个出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别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刚才我们在姚总经济师分析世界国际情况时,也谈到现在整个国家经济是比较平稳的,所以没有什么大的波动,仍然对中国的这个需求会非常旺盛。第二个,现在比较应该关注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格局正发生变化,原来我们都是产品之间的贸易,后来变成产业之间的贸易。但现在越来越发展成为,产品中间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就说我们不一定,非要把一个产品完全生产出来,而是把整个生产链分割到个各个国家去,这样的话,中国不但可以发挥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中间的比较优势,还可以发挥整个生产链中,这一段的比较优势,刚才龙部长也谈到这个优势。

  第三个,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也使得我们出口难以放缓,我们现在正在是从一个农业社会,向一个工业化社会转型,我们的农民正在大量到城市里面寻找工作,制造业成了我们一个主要的产业结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情况都会使得中国出口的势头,很难减下来,其实今年的势头仍然也是相当,应该讲是相当,增幅还是相当大的。

  主持人:大概15%。

  海闻:不止15%,前三个季度超过20%了,但是出口的方面也会有一些压抑的因素,比方说我们现在对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业,那么政府通过能源方面,劳工方面,环境方面的要求,包括税收方面的调整,实际上是起了一些压抑作用的,还有很多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虽然我们升幅不是很高,如果升值的预期很大的话,也会起一些压抑作用,但是相比之下,总的来讲,像机电产品,甚至汽车,这些方面的出口,有望今年更大幅度增加,但是确实在一些地段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可能增幅会放缓,进口方面,也存在几个比较大的因素,第一个进口取决于中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只要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对资本品的需求,能源的需求,不会放慢多少,这是从这个角度来讲,但是进口方面,有几个特殊的政策,使得我们明年的增长一个是我们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央明确提出来,我们在增长出口的同时,要加强进口,这个政策的导向,本身又会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也会有抑制进口的因素,这有两个方面,一个我们的消费能力还是比较弱。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消费总的来讲,不光对国内的需求也好,对国外的需求也好,消费占我们拉动进口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现在我们的很多进口还是投资需求,很容易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消费需求还没有很好的起来,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需求进口会增加很快。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仍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尽管现在我们关税和非关税通过五年的调整降到了最低点,但是还有很多关税壁垒和国家贸易存在,所以我觉得进口可能会增长,但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快。总的来讲,第一,明年的贸易增长我认为还是以比较高的速度,可能会稍缓一点。出口增长会继续,但是可能进口增长的速度会更快,这是一个估计。

  主持人:我们看看李先生的估计。

  李晓西:我想用三句话来估计,第一句话,明年的出口可能要实现我们连续五年超过20%,第二句话,明年的出口有可能是出口绝对超过1万亿美元,进口也会接近100亿美元,地三句话,还是有所限制,进口的情况,也是类似,应该也会有较大的进展,刚才您提到15%,这是商务部明年的进出口额的谨慎估计,据我自己估计,按现在的速度,超过20%。我们今年的进出口的预计大概会超过,出口在25%,进口也会超过22%以上。因此这个按照惯性下来,我想这个应该是这三句话的判断。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看看大家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也许大家从问题的解答当中更可以找到答案。

  提问:我是国际商报,我想请问两位嘉宾,一个问题是两位专家对明年我们外贸顺差的前景怎么看,一是继续扩大,还是有所缩小,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字,今年一月份,进出口总额接近19535亿,同比增长24.3%,比2005年高了一个百分点,所以全年的增速和去年差不多,而这里边出口增速比进口高了7个百分点,虽然比2005年缩小四个百分点,因此外贸顺差继续扩大,全面达到1700亿美元,所以如果说明年要使外贸顺差不再扩大,必须进口增长的速度,因为出口刻意降下来是不符合我们利益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出口达到20%,进入必须达到24%,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所以请二位专家估计一下,明年顺差的前景。

  海闻:明年肯定会有顺差,但顺差能不能缩小,我觉得有可能缩小,这个取决于政府在开放进口方面的力度。那么大家也都认识到,就是出口人为的压下来也是不对的,而且也不太容易,但是进口方面我们还是有空间,就是说怎么样进一步的开放,如果说这个就取决于我们的力度怎么样,我刚才也讲,这里面在执行当中,不一定那么容易,因为我们本身也有一些因素,他不一定愿意,所以能够不能够缩小这个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够加大进口的力度。

  李晓西:我就判断明年的顺差销售是不可能的,但是明年顺差的缩小是有可能的,因为今年我们顺差的增长,尤其在10月11月增长特别快,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没有必要使出口过于猛,因此我们大概在9月份,就讨论准备要降低出口退税率,这个执行大概是12月中旬执行,造成了很多抢关出口,这个影响很大。因此我们看到10月11月的出口很多,当时还有别的因素,比如说圣诞节的因素,还有一些国际市场的价格的影响。因此我想从政策的角度来讲,明年的出口的减税的影响,明年肯定就发挥作用了,而这个影响强度是比较大的,因为我去过企业调查,很多企业的出口退税这一块非常关键,如果退税取消了,有些企业出口就会亏损,因此降低退税率起的作用不会很小。

  第二点,由于我们的汇率参数变化,人民币的升值,美元的走软这一段,看来明年还会有这一迹象。现在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从有效汇率来算,考虑我们现在的GDP在世界上只占了5%,外汇储备占到了25%,这个储备很大,也看到了我们现在的机会成本很高,我们出了很多的钱存在国外,我们自己还需要国内投资。在各种因素下,我们的人民币如果要升值,它会产生一些影响,对出口产生影响。

  但我想这个有很多因素都会相互抵消,这两条因素可能是一个单向的发生作用,同时我还要再重申,我同意龙部长的意见,重视市场调节,重视千千万万企业出口利益,不要刻意压住,我们可以搞政策调控,那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要为此消灭顺差,就像当年为了消灭逆差,那样的话行政的力量,用不着。顺差也好,逆差也好,都有自然调节的结果,很多是事后结果,而不是我们前期像搞计划经济那样的办法。所以我想对明年缩小就做这样一个判断。至于说明年为什么还会有,这个判断下面有空再说,这一说起来有是一大堆。

  主持人:好,谢谢回答,接下来大家快问快答。

  提问:我是吉利控股集团,刚才听了龙部长的明年的分析,应该说这几年,中国的汽车出口形式比较好,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虽然我们数字也不是很大,但我觉得,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征兆,就拿我们吉利来说,我们吉利汽车近三年出口达到三万辆,所以我想请问海闻校长,和李晓西先生,对我们汽车出口的形势,对我们企业,你们是怎么估价的,怎么评价的。另外我们在出口当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请两位给我们一个指教,谢谢。

  主持人:预测一下,汽车出口,可能对企业的评价已经听了很多了,都是好话。

  海闻:汽车我是一向地关注,从产品周期的角度来看,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或者从现在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经济型轿车的出口大国,当然这是刚刚开始,就像我们曾经是进口家电,现在成为家电出口的过程是一样的,主要是开始阶段是集中在经济性的角色方面,这一点我是比较有信心的。

  李晓西:对于吉利汽车我首先感到是骄傲,这个汽车是我们中国唯一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出口汽车。而且可能在出口中间,这个汽车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就是它的低成本,和它的非常适合普通家庭使用,拥有广泛的市场,不仅是在发展中国家有广泛市场,在发达国家也有很大的市场。因此我的预测,既然入世了,国内市场就是国际的,既然我们向外国人开放了,那对不起,全世界也要向我们开放,就是这么一个逻辑,以后我们的公平贸易,最简单的就是,如果你同样的要对我们歧视,对我们不公平,我们就同等地对待你不公平,寻找公平,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如果我们对他们都开放了,那么早让他们进来,那么只要他们开放,吉利按现在的竞争能力,以后开拓市场,这个能力是非常有潜力的,就是这么一个判断,同时也祝福我们汽车的前景。

  海闻:我想讲第二个话,我们出口到什么问题,一个就是要关注知识产权问题,就是有些事情我们在国内可能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在国外,人们至少有一些竞争的利益集团,他会利用任何的差错设置陷阱,找我们麻烦。第二,汽车这样的出口,要做好后续的服务,甚至有可能要参与它的汽车服务方面的等等这些东西,不是简单卖个商品,而是有很多一系列的工作跟上,否则的话,对我们汽车的出口就缺乏后劲。

  主持人:其实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自主品牌汽车登陆国外高端市场,也是给我们很多信心和振奋的地方。下一位提问者。

  提问:我是香港路祥(音)投资公司的张玉群,两位专家你们好,中央最近明确提出,保证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口,这也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扩大进口,那么对以后的贸易会发生哪些影响。

  海闻:扩大进口有几个考虑,最主要是我们现在国际上的纠纷,跟美国的贸易顺差,所以我们有很多,另外我们这里有很多扩大的空间。我们过去都是一味地鼓励出口,现在所谓的鼓励进口,只不过就是要把我们限制进口方面的一些政策,给逐渐地取消,而不是说我们要人为地鼓励进口。我们以前是鼓励出口,现在我们是要放松限制进口的政策,这种政策出来以后,我觉得我们整个贸易结构会更加趋于市场化的一个决定的模式。当然呢,如果这个力度比较大的话,那么使得我们的贸易就比较均衡一些。

  李晓西:中央明确提出要增加进口,这实际上是从一个,很根本层面上的考虑,我们知道宏观经济政策有四大政策,其中一个是国际收支平衡,当时我们在外汇极端缺乏的情况下,用了很多扩大顺差的办法争取创汇,甚至补贴企业。到了我们现在资金已经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走向一个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共同规律,用国际收支平衡捍卫自己的经济发展,我们不要刻意做什么,但要做到平衡。其中一部分包括了贸易,因为他是资本相下,我们现在资本相下,抑制外资大量进入,今年实际到位资金增长零点几,我的贸易这一块,我们就自然不能双顺差,长远的双顺差是保持不了的,而且对我们国家不利。我们基本下降,贸易下降也要顺差,双顺差就使我们投入了过多的机会成本,我们把钱给别人使用,这是一个大背景,国家的大背景,有利于我们思考,为什么要扩大进口。如果从更进一步,贸易的现象看,引起我们贸易纠纷。我曾经去谈判的时候,只要一句话,只要一说出来,这些国家们的经济官员眼睛发亮,我们的进口很快就达到一万亿美元了,他们马上很兴奋,可是我们看明年就实现了,好快的步伐,而这些是外国特别感兴趣的,因此他们和我们搞好贸易关系,少闹那么多纠纷,少搞那么多摩擦,不仅是为了我们,也是为了他们在上产生一个新的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为各国可以带来普遍利益。

  对我们的企业有什么影响,很明显,最直接的影响,对我们的进口商,进口的代理商,影响非常大了,对你有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做他们生意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同时带来着还有什么影响呢,直接影响我们在十一五实践中间,各个项目的引进设备、技术这一方面,中央就有更多的外汇,去到国外购买设备、技术,就会促进我们的更有实力,更有产业的实力,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这个展开讲会有很多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但是我相信,进口和出口,它确实不简单是一个,好像顺差逆差,就是我们按统计上算的,并不完全,进什么出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进的都是奢侈品,不是资本品,我们进口多了,可能是我们社会看到女士更加漂亮,但是我们进了很多资本品,就看到我们实力更加强大,今天进口花了外汇,可能意味着我们明天就更加强大的实力。

  主持人:谢谢两位专业的解答,我们也希望互利和共赢在2007未来的日子里,成了必不可少的关键词。

  主持人:好欢迎大家继续来关注我们的趋势2007,接下来这个环节是我们今天最后一个论题,但是这个论题,我相信是最能够引发现场共鸣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和我们每个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是房地产在2007年以什么样的走势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请到三位嘉宾,他们都是房地产业内的专业级的人士,他们对我们即将展开的趋势2007,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着他们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精准的一些看法,所以接下来的时间,用掌声请出我们这三位,有请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中房节团的理事长,孟晓苏先生,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先生,掌声欢迎三位。两位上来,就像我们在买房子一样,先来可以先挑楼层和坐次,所以二位挑了两个非常不错的位置,当然第三套房子也很好,问问顾先生,对您到来此刻剩下的这套房子还满意吗。

  孟晓苏:晚来挑不到好房号了。

  主持人:说到房地产在2006很多的变化,我们在座的各位感受非常深,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宏观政策不断出题的一年,像央行的加息,“国六条”、“九部委”的新政策,在林林总总的政策中,你们作为业内人士,哪一个政策的影响力最大,你们关注度最高。

  孟晓苏:2006年,我认为房地产业是经历了一次调整,经过调整,特别是结构性的调整,使得房地产业获得了一个调整,我们面对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将是一个平稳健康发展的市场。

  主持人:另外两位呢。

  聂梅生:对我来说,引起高度关注的就是宏观调控政策当中,说今后的房地产市场,是面向中低收入,中小户型为主的,中低收入为主的。我很关注2006年底,这个市场结构调整是不是到位,和2007年关于中小户型,中低收入这个主题是不是会继续。

  主持人:顾先生呢。

  顾云昌: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紧跟年,没有哪一年的政策像2006年那么密集,密度那么大,我们最关心的是90平方米占70%以上的,这是全行业引起轰动的大事。

  主持人: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是做到这个很难,还是百姓的期待。

  顾云昌:这里面有很大的差异,许多老百姓认为很好,我们可以买得到,买得起自己需要的房子,许多开发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他们可能从市场的经验上判断,这是很难的政策,今天在市场上感触最深的所有的来宾都在我们的现场,所以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向台上的重量级嘉宾提问。

  各位对房地产在2007年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判断提出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提问:大家好,我是《楼市杂志》的。问顾秘书长一个问题,您说您关注的是79%平米的一个政策,我想问一个问题,前几天,北京广区门外的房子拍卖,这个价格北京市政府取了首开集团和另一个集团中标,预计未来的售价是9500美元,如果说90平米的话,9500块钱,我们算算这个房价地至少在90万,那么这个是不是应该中低收入阶层,能够购买的房产,这个接下来说的问题,刚才包括聂会长说的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我个人观点认为,我们今年虽然政府一直在加紧房产调控,但是这个调控的放宽,我觉得应该是提出质疑的,就像交通,我们政府是需要关注奔驰车跟宝马车,出什么车型,卖的多贵,还是应该关注城铁、公交,这毋庸置疑的,我们知道应该关注什么。但是房产现在调控的方向,好象也是在关注宝马车和奔驰车,而不是在关注城铁和公交,在调控方向,我认为它是有很多问题的,我不知道几位专家和领导支不支持我的观点。

  顾云昌:我这样说,北京市的价格情况,包括您刚才提的问题,和全国的房地产总体形势之间有差异的。我认为房地产市场最大的不同点,是地域性,不能把北京市的涨幅,看到是全国的。前两年上海涨,北京几乎没涨,这两年北京开始涨了,上海又平稳下来了,所以就是房地产的市场和汽车市场有很大的差异,他们是全国要涨一起涨,要降一起降,而房地产市场就不同了,这个情况比较复杂一点。我首先讲一个总体,2006年房地产市场,总体还是好的,还是在总的趋势是在走稳,为什么呢,从全国的房价涨幅来看,2004年涨的最快,商品价格同比上涨15.2%,2005年经过“国八条”的调控,我们的涨幅是7.5%,而今年一到10月份,6.6%,我们的涨速在下降,但并不是说房价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房价平稳下条了,涨幅比如2、3,甚至上海出现了负增长,但是深圳和北京的房价还再以两位数继续涨,那么这既和宏观经济有关,也和地方的供求关系有关,因为决定房价的最终是供求关系,各地的供求关系是不一样的。上海的供求关系,前两年是供不应求,现在是供大于求,北京这两年供求特别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房价肯定会上涨,那么就促进了被开发的土地价格上涨,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

  那么这里边就是,当然讲起来这个,有一个过程,如何体现中低收入家庭的房子的问题,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我们要看准市场的方向,控制房价涨幅,这是宏观经济的要求,但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因为它的购买群体,已经远远超过北京的居民。普通住宅加在一起,大概是北京以外地人持盘,对普通老百姓怎么办,在市场化过程中,必须把市场宝藏作用发挥出来,前两年的工作做的不够,我们的社会保障工作做的不够。所以像北京,九千块,一万块的房价,在我们城区已经找不到了,即使房价降一半,我们很多人还买不起,这样的问题,只有靠政府的保障才能解决。

  主持人:这个可能才能一个真正的解决之道,谢谢您的回答。

  提问:我要补充一下我的观点,刚才我说的问题,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包括在舆论上,经常聊一个概念,就是房价,我刚才说的一个意思,政府需要关注的是保证型住房,不是关注房价,所谓的房价是商品的价格,我们现在我认为现在我们从98年之后房改逐渐市场化之后,我们现在问题出在整个供应体制上出现了问题,房屋的供应体制上,我们把所有的住房,老百姓都推到商品市场上竞争,所以导致现在的一个结果,就说我们现在坐在会议厅里的人,我相信95%的人具备买商品房的能力,那么坐在这个会议室的人,能买商品房的人不会超过50%,政府不要过多强调房价,谈到房价的问题,就是宝马车奔驰车的概念,而他们政府的政策,那现在出现的问题,现在喊房价高的人,是那些需要挤地铁,需要挤公共汽车的人,我说的是这个意思。

  孟:我还是同意这位先生的看法,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目标,在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中,提出了这样三句话,叫做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这三句话讲的道理和因果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在前两年出现的问题,包括房价在部分城市上涨幅度较快,老百姓有意见。这些里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结构性的问题,这些年我们比较注重发展商品住房,确实忽略了,为中低收入者建造经济使用房,包括卖的和租的。本来在房改初期,已经设立了这样的一个完善的住房体系,一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些年发展商品房的时候,我们忽略了这些。

  我们看到经济适用房,这些年的投资额都在5%左右,这相对我们中国这样的一个国家来说,相对大量的城市中低收入者,这样的现实来说,很明显太少了。我们看到香港政府,由香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里面,住了50%的香港家庭,在新加坡,这个比例达到80%以上。所以应当说,从今年开始,这种结构性调整,正在逐渐解决,这个问题不光是一个大户型,小户型的调整,而更重要的是一个供应结构的调整,和供应体制的完善。

  主持人:谢谢两位,下一位提问者。

  提问:您好我是山东名产艺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峰,我想请问台上的嘉宾,国家一下子出台了这么多的调控政策,效果微乎其微,我想请问2007、2008年房价是什么样的走向,而且会持续多长时间。

  聂梅生:好像是轮到我来说了,我倒想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块儿说。我基本上同意他们的意见,现在这种意见也是我们业界的意见,我个人也认为,应该对房地产宏观调控分成两个板块,不要弄到一起,一个我叫它全流通领域,也就说全流通的商品房,你让它在市场流通,对于这一部分要不调控,待会儿再说,但要通过一些间接的手段,调息,调银行的利率,这样一些办法来调。

  另外一块,我们叫做,限制流通领域,那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政府的成分在里面,面向中低收入,这一块不可忽视,相当的大。因为我们现在中低收入的人口比例数是多少,这个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数据,当然不太一样,但是算下来是这样,我们国家需要用廉租房解决的大概是5%,城市人口,家庭的5%是需要这个解决的。高收入的,这一部分比较模糊,大概是15%,所以这两个加到一起是20%。除去这20%,就是70%到80%的人,都是落到中低收入的范围内,就不是一个小数了,不是我扔给政府就能解决了,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将近80%的这部分人,它一定有一部分从这里面划出来,我们叫做限制流通,政府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在里面。比如说我贴了息,补助了利息,同时我限制了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率,不许超过百分之多少,这都是政府建议,或者我补了原来经济适用房的那一块。现在缺位,因为你把经济适用房这一块,这个里面我研究了一些政策,23号文件当中,就是中低收入用经济适用房,也就是80%的廉租房缺位,结果18号文件,就不再这么说了,就是说,把这一块就是,很大一部分划到商品房里面,形成现在这么一个比较混乱的概念,这个必须得澄清,限制流通这一块,有政府行为的这一块,就是不能全流通,所以现在限制二手房的流通,这部分应该政府担起责任来,这部分政府的责任是非常重的。今年咱们出了“国六条”到年底就能补起来,根本不可能,因为你还要调规划,开发商还没有得到许可证,怎么卖房子,这块的政策,要放到市场上,肯定是明年年底这一批房子才能出得去,所以今年看不出这部分调控的结果,我觉得不必操之过急,因为房子还没盖,但是限制流却是政府的责任。

  我预计明年肯定要加大这一块,宏观调控到了下半年,基本上地方政府,一个一个以乌纱帽做保证,要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做起来,包括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面就是说经济适用房,就是我说的要把中低收入,占整个人口收入7、80%这一块,你不要稳定,怎么谈到社会的稳定,所以明年这一块,一定要加大力度补。我们今天有统计局的人在,我一直反对用平均收入算这个房价收入比,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房价只能针对有效房价,谁去买什么房子,那个房价才有异议,你把房价算成一个平均数,把收入也算成一个平均数,这两个不说明问题,如果这块能补起来,房价明年一定平抑,因为这块放的很大,整个房价就会下来,但是这个需要时间,所以我是希望,明年的房价,如果这块地方政府,中央正确把限制流通这块切切实实补足,补大,房价一定会下降,平均房价一定会下降,但是商品房不一定下降,你可以让它涨,可以加深,土地招牌挂,反正有钱人买这块,去管它干什么,我就是这个意见。

  主持人:保证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好了。

  孟晓苏:房价问题谈谈我的看法,确实如主持人说,临近岁尾年初,大家对房价有一个新的议论,有的人说大涨,有的人说大跌,还有权威机构出的报告,说房价要跌,怎么看待未来的房价走势,我们分析历史,中国的房地产从我们18年的房地产来看,从1987年到现在,平均房价每年都在上涨,没有一年下跌,我们是从每平米408块钱,涨到去年年底2930块钱,那么今年房价走的比较稳,房价上涨到现在大约是6%多一点,那么这是一个不错的情况。预测2007年的房价,我认为从总的看,房价将是稳中有升,这样一个态势。

  构成房价影响有多种因素,包括成本拉动房价,标准提升房价,需求推动房价,再加上结构影响房价,刚才梅生同志更多讲了结构影响房价,我觉得随着经济适用房的大量增长,这种结构影响因素将在房价平稳上起到一个制衡器的作用,使得明年的房价,将走稳,但是房价下跌,在目前看来是不可能的,这也可以让大家放心,所有的购房置业的居民,不会担心房价下跌,使自己有了负资产而担心。

  提问:我是来自于杭州的中信金通证券的,我想提个问题,刚才三位专家说我们高收入者有钱可以买高价房,低收入者,政府有补贴,但是我觉得还有一大部分人夹在中间怎么办。就像我们虽然是金融证券行业收入还可以,打个比方,以杭州为例,整体的房价居高不下,我们经济适用房不能买,低端的房又不能买,就是在市边缘的房子房价也很高,那么刚才专家说房价是上涨的稳中有升,我们从经济学,金融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的大的背景下,我们房价增值的可能性还相当大,那么多重因素下,我们这些人到底怎么办,请专家给我们是说。

  主持人:您不说我们还几乎忘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看看专家怎么帮助我们解决住房问题。

  顾:我知道在西湖边上的房子,在前几年卖价6千块钱,三年以后涨到3万块钱,当然这不是说整体情况,在局部热点地区,房价确实上涨太快了。刚才提的问题,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有一个和那个观点,稍有差异。政府的作为首先是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力度要加大,这是中央工作会议中明确了的。但是对房价的调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还必须再做,如果商品房的价格随意地涨,没有节制地涨,一个是买房永远没有希望,第二个对经济化不利。美国在调控市场,从房价那里看到一点,为什么要调控整个的升息、升息再升息,其中跟房价有关系,房地产上涨过快。比如韩国,房价上涨过快,政府的作用恐怕除了社会保障以外,他在房价控制上,就是和经济连在一起,不光是和买方联系在一起的。我想补充一点,实现政府的职能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实际上我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缺乏,宏观调控主要是调了哪个方面,关于刚才说的价格问题,实际上我们社会当中,客观的说,高收入,中高收入,中等收入,中低收入,最低收入等等,国家起什么样的作用。作为国家来说,对低收入,最低收入应该是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不包括中等收入家庭,现在问题就是中等收入家庭,他想买商品房,每年都在涨,他买不到,买经济适用房他不够条件,这是夹心层,香港政府曾经出台过夹心层政策,想要帮一把。就说我们收入已经差距分开了,所以我觉得这里面,社会保障应该看一个中央政府,看地方的经济实力,能够对中低收入家庭,有个夹心层的保障,那么对这些阶层有了保障。现在我们这方面工作做的不细,还比较粗糙,再加上前几年不够规范,所以导致大家对经济适用房有很多这样那样的意见,实际上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不应该是削弱经济适用房,而是应该加大投资力度,要加大、改进、投资、规范,使经济适用房,真正分配到需要的人手中,我认为现在是这么一个过程。那么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如果明年开始廉租房普及了,经济适用房力度加大了,我们中低收入家庭起码占20%,但是我们全国经济适用房只占总投资4%,所以我们投资力度很弱,这方面应该大大加强,这样才能使,许许多多中低收入家庭买房能买得起,也买得着。

  孟晓苏:我认为在实现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些年做的有了明显的进展,和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根据最新的统计,现在中国城镇居民有房的家庭,包括房改房和商品房,占了85%点几的比例,真正没有房的无房户只有14%多一点,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很多国家,包括那些发达国家。刚才提问题的这位朋友,我相信你也肯定是有房的,现在老百姓需要的是如何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包括扩大居住面积,提高居住质量,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也是这样。谈到关于房价的涨落问题,其中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供给,因为毕竟供求关系决定房价,这是房价涨落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前几年,由于供给不足,从局部性的供给不足,到相当大面积的供给不足,而特别是这种结构性的失衡,造成了房屋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2004年,我们看到涨的比较高,这些年,各方面都在想办法增加供给,而不单是抑制需求,如果真正把13亿人的需求抑制住,受损失的就不光是房地产业,我们的整个方针就是要加大内需,促进需求。包括房地产的这种内需,是经济与发展的动力。增加需求这方面,我认为更重要,要关注的就是要增加中低家庭所需要的经济适用房,而在前几年,这种供应量太少,造成了结构性失衡,我认为在2007年,随着各项调控政策的到位,包括对于住房结构的调整到位,供应量将会进一步改善,供应结构将会进一步合理。由此我们对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包括房价的走势,有着良好的预期。

  主持人:刚才聂会长好像有观点补充。

  聂梅生:我想回答一下刚才中高收入,因为搞证券,搞金融的收入应该是不低的,肯定不可能买经济适用房,对这部分房价的预期怎么样,我倒不认为这个房价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涨上去,事实证明现在市场上卖的就是商品房,实际上针对中高收入的比较多,但是这个平稳的结果是不是宏观调控,使然,我倒觉得不见得,为什么呢我很注意听刚才的谈话,实际上引起这次宏观调控的原因,并非房地产本身,而是跟其他整个的宏观经济是有关系的,现在中国的工作经济,形成GDP,拉动GDP增长的是一个关键的数字,从三季度末是10.6,看到年底能不能下来多少,我估计也在十左右,那么在这么一个高位,一个是投资拉动,一个是刚才说的进出口,一个就是消费,这三块形成了一个系列。为什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以前一直是犹豫的,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而房地产肯定是和固定资产有关系,有使劲调这块,现在这块已经下来了,而且我特别关心的是进出口顺差的这块,这块实际上我不知道刚才一些专家是不是讲了,实际上房地产是背了进出口的责任,所以调房地产,如果那边相对下来,房地产这块的宏观调控一定会平等。因为你现在形成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形成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原因起码有五个,咱们从经济层面上来讲,一个是长期的形成流动性过剩,钱出不出去,一个是低利率,一个是进出口顺差,也是形成货币流通量太大,一个是银行存在差太大,存在差达到9万亿,10万亿,银行肯定要贷款,不然就要倒闭了。

  另外一个今年WTO最后一年,银行要和国际接轨,要有上市的冲动,那么上市就要有业绩,就造成今年一季度贷出50%的贷款,加上人民币升值,这五个因素这么一综合,最后形成房地产这个圈热,热的话肯定要调,但是如果这些因素都平稳了,还需要使劲调房地产吗,不一定,明年还要看银行的利率调整部分调不调,人民币升值不升值,这些因素都影响房地产调控的力度。所以我觉得倒不一定,明年的杭州的房价就涨起来,不一定,今年年底已经平稳,平稳的原因股市上去了,原来炒房的人不炒房了,炒股去了,一下这个钱从房地产市场抽出来了很多,现在土地的紧缩,银根的紧缩,造成了房地产业内的并购是非常活跃的,好多小的房地产商活不下去,就把大的卖掉了,这么一并购后,很多出局了。还有一些我不玩儿了,甚至一些比较大的,它并不是说它玩儿不起了,他不想在房地产里面玩儿了,钱就从房地产出去了,出去的钱非常多,就说买房的人出去了一部分,投资的人也出去了一部分,房地产整个这里面投资的总量就会下降,总量下降以后,当然对房价是有影响的了,很明显的帮股市,就是过去了很多很多。

  不要忘记今年年初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业界都同意这条,房地产热是中国的股市冷,钱没地方去,现在中国的股市牛了,房地产的钱就往那边跑,所以这边自然冷,所以渥堆这个房价的看法,明年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刚才讲了进出口,顺差减少,我特别爱听这个,这样一来我们这边就会减少,所以我觉得高端的房价也不一定涨落道路哪儿去,什么两年、三年后,中国房地产就要崩溃,好像我觉得从来没走过,我也不相信会走的。

  中国的整个宏观经济,不会让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而且现在已经开始一系列经济学家说要拉动内需了,进出口这块要增加进口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消费,消费就是要增加内需,内需当中房地产绝对是一大块。所以我说这次的内需不一定是高端的内需,一定是可以拉动市场的,实用性的真实的内需,也是中低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主持人:希望你的分析,让我们来自杭州的朋友,对自己早日拥有一套住房,充满了信心,我们掌声谢谢三位专家,谢谢他们。今天我们特别感谢众多经济领域的重量级的嘉宾,在我们今天的现场为大家勾勒了2007,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也感谢到场的嘉宾和朋友,跟我们共同关注2007,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谢谢各位关注,我们在明年的同一时间再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