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之元:中国当前需要反思改革和推进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03:30 新浪财经
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今日开幕,未来的中国经济研究应该走怎样的道路,中国经济的未来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有幸成为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的第一个讨论主题。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CCER陈平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崔之元教授共同探讨了这个话题。以下为清华大学崔之元教授精彩发言。
崔之元:我认为中国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认为当前面临改革的所谓的反思改革和推进改革,实际上包括我们和谐社会的提法已经是说明认识到当前十一五出现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说要不进行改革,但是我说改革本身并不是你固定的目标,改革是一个实验,邓小平说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你发现出现很大问题的时候,其实可以退回来一步,以便于再做。退回来几步的时候,并不是反改革。前一段时间工业改革起了很大争论,有人说别人对改革是讨论,也就是说要反改革,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改革本身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退再进。我同意陈平的观点,就是比起苏联来,中国的成就很大。我95年去苏俄,感触很深,中国出了北大校门,到处都是中等饭馆,在俄罗斯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是五星级豪华的宾馆吃饭,要么在街头,就是中国去的小饼干,要找中等饭馆没有的。虽然中国现在不平等增加了很多,但是和前苏联相比,我们所谓的中间收入阶层比他们还是有很大的比例。如果俄罗斯没有最近一两年石油价格上升的话,他们经济要滑坡更厉害,因为工业生产还在下滑,但是整个全俄罗斯直到今天,工业生产没有达到1989年一半,更严重的指标是世界银行和俄罗斯本身统计机构都发出,他们现在人均寿命竟然是减少了10岁,比1989年,这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人类发展指标。我想补充陈教授的观点,中国确实有很大的成功因素,原因到底何在?刚才提到这些专家的观点,中国以前为什么不是这样,因为各个省有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部门,我们可以这样回答,比如说在前苏联,如果不把中央计划经济一下全面解体的话,所谓市场经济是无法在母体之内生长的,用经济学概念是垂直整合型的。它是匀称型结构,在某个计划部门是浪费重叠,但是恰恰可以使中国逐步消解这个指标,不断地在基层,一开始可以成立相对独立完整的,你打断几条计划,生产并不会中断,而这个现象不仅在78年,因为邓小平讲了很有名的话,他说中国乡镇工业发展起来,很奇怪,我非常吃惊,但是费孝通先生最早1970年到江苏就发现,在北方农村工作会召开的时候,江苏省就进行了以工补农的乡镇工业的发展,当时恰恰因为文化大革命更严重冲击了本来不像苏联那么健全的计划,乡镇工业大大发展,所以乡镇工业在70年开始大大发展,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市场。
我再补充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经济学家,就是美国的沃尔森,是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很重要的观点认为,虽然我也同意,我们主流的观点认为文化大革命整体是严重的错误,但是沃尔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恰恰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整体的混乱局面当中,把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受到了严重打击,所以使中国的改革比苏联和德国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刚才陈先生提到东德,按照各种各样的道理,各种各样的推测,都认为东德发展最好,最快,但是经济到现在都没有复苏,我也在柏林呆过一年,从东德一走,马上感觉铁路已经不一样了,直到现在还如此。人们生活在长期的高压的体制下,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在毛泽东时代都号召大家头上长脚,有一种关心国家大事,主动的精神,这种精神和苏联东欧的精神不一样,这种精神从本质来说在毛泽东时代培养了民主的精神。包括台湾的朋友到大陆来都非常吃惊,比如坐出租车,经常看到人坐在司机旁边,说在台湾从来没有这样,司机一般不正眼看你,表示身份的等级界限,在新加坡、香港都不是这样,而只有在中国和司机聊天,说中国改革已经深入到人心里的结果。虽然在制度层面上没有充分落实,甚至受到了很多挫折,但是在人们心理结构上有这种。现在由于不平等,过去几年改革带来新的不平等,医疗、卫生等等问题,使人们的精神状态,我们对平等自主的意识有所下降,现在又开始整个社会新的反思。今天我想提出的对整个中国革命和改革联系起来,而且把中国看成整个世界在冷战结束大的背景下看待我们改革和转型,它的成就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