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其仁:应对更激烈的全球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15:43  新浪财经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6(第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进行全程报道。以下为周其仁演讲:

  谢谢主持人。2006年快要过去了,在快要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大家一定看过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就是GDP今年第一次达到20万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同期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保持在1.3%,农民纯收入增加6%,城市居民收入增加了11%,财政增收20%。当然任何一个经济都会有问题,天下没有完全没有问题的经济,不过整体来看,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实在非常好。

  在中国经济的成绩当中,企业和企业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也是最近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超过三成。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大体从2004年后,南方的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土地价格上涨,原料和能源的价格上涨。这本来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今年的实际情况说明,中国企业包括各个类别的企业,整体上在消化成本上升压力方面做得相当好,生产率进步超过了成本上升的幅度,利润增加了。

  就是看市场表现,单是中国出口的大量增加,也是企业贡献的证明。这里面当然有汇率的因素,但是那么多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商品和服务,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提供到世界市场上,也是非常了不起的。甚至中国进口的减少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国产业升级正在加快,因为一部分原来非进口不可的设备工具之类,中国的企业开始自己制造。这当然是中国企业的贡献,其中很重要的,也是中国企业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成绩好,当然就有有理由高兴一下,自豪一下,陶醉一下,骄傲一下。在这样一个回顾成就、论天下企业英雄的时候,让我来宣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或许是不合时宜的。

  那么讲什么好呢?想来想去,还是从一些经济学同行对中国企业利润的不同看法讲起吧。最早是世界银行的中国专家发现,在中国的高储蓄中,有很大一块并不是来自居民家庭,而是来自于企业;而企业储蓄则来自他们创造的利润——估计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达到15%。另一位经济学家、我的同事宋国军教授仔细分析了企业的利润数据,认为普遍认为过热的投资其实有一个微观基础,那就是投资受到了高利润率的刺激,至于由此引发的宏观平衡,是另外一件事情。批评的意见,主要是单伟建教授的,则认为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被高估了,并可能由此带出判断和政策上的失误。这里牵扯到数据和学理,不是在这里展开讨论的合适话题。我只想说,即使按有分歧的估计中的下限值,即中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没有15%,也没有12%,而只有9%,拿利息率作为参照也是相当高的。

  这里有什么值得企业家注意呢?我认为是这样一点,就是较好的企业盈利表现,一定会对未来发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所有创造并报告出来的利润,都是在市场上发出的一个信号。刚刚谢世的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讲过一句精彩的话,他说任何一个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等于是给天下的英雄豪杰发出了邀请函。是的,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了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国经济表现好,中国企业表现好、盈利高,会引起全球市场的后续反应。越南要反应,印度要反应,俄罗斯要反应,东欧国家,更不要说欧美日本也要反应。这个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没有谁会无动于衷的。任何地方和企业发出的盈利信号,全世界明的暗的要作出反应。现在,中国和中国企业在邀请函已经发出去了,天下英雄无可避免地要来的,更激励的全球竞争无可避免,更激烈的国内竞争也无可避免。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市场比较开放的情况,哪里冒出了利润,资源、资本、技术、人才就往那里流动和集中,结果使下一步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所有今天成功的公司,翻过来就是明天各家争相要超过、要取而代之的目标。成功者在未来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大的代价才能维持成功。如果今天你走在了前头,明天你只有跑才能站得住。用我熟悉的行话来说,就是所有今天的利润统统会无可避免地转化为明天的成本。

  另外一个情况,企业创造了高额利润,但是市场准入有障碍,使天下的英雄豪杰不能随便对这个高利润做出反应,因为市场的门没有开放。别人就是拿到邀请函,也不得其门而入。举一个例,中移动今天上半年的利润就高达300多亿人民币,全世界都看到了,可是看得动不得,因为并容许哪一个公司就冲到中国的移动通讯市场里来参与竞争。外国公司不行、中国公司不行、中国国有公司不行、甚至中国国有的通讯公司也不行。这在我看来,当然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事关中国经济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不过今天我并不打算谈这个问题本身。

  要谈的是,当市场开放存在着制度性障碍的时候,创造了高额利润的在位企业,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避免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挑战?实际情况提醒我们不是这样的。比如国资委管理的超大型集团企业这几年赢利越来越多,关于国企上缴利润的议论也越来越多,拟议的方案和实行办法也越来越完善,终于要在明年要正式出台。这是什么?我的看法,这就是对过去高利润的一种非市场竞争的反应方式。或者说,是一种非市场的、社会性的反应和压力。类似的,除了利润上缴,还有行政垄断公司的所谓“减薪风暴”,试问这些令人羡慕不已的、别人看你赚得大把利润但又冲不进来与你展开市场竞争得公司,未来的经营条件有没有改变,压力有没有增加?我的看法,形式有所不同,过去的利润转化为未来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非市场的压力还有许多其他表现。最近越来越热门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看来也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不妨先远远地看,为什么十年前没有这样的时尚?看弗里德曼的著作,我们知道至少上个世纪60年代欧美就有这样的口号,可是十年前中国,国企的第一任务还是脱困,绝大多数民企的第一位任务还是生存。在那种情况下,无论哪类公司做得下去就是对社会、对国家和人民很大的贡献。只有当中国经济持续走好,越来越多得中国企业持续有了较好得表现,舆论呀、专家呀,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言论就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在我看来,这是对企业赢利水平提升的一种非市场的、社会性的回应,也是未来不可避免的成本增加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也存在着一种现实的危险,就是含糊其词的口号和潮流可能把事情搞过了头,从而对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对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造成某种程度本来不应该有的损害。具体讲,我认为社会责任是社会所有成员的责任,不能简单把社会责任单独地加在社会一部分成员身上。政府有政府的社会责任,公务员有公务员的社会责任,企业和企业家也有他们应负的社会责任。其他社会成员,包括我这样在大学教书的,既不在政府工作,也不在公司工作,难道就没有相应的社会责任?都应该有。要是我整天到这样豪华排场的论坛夸夸其谈,不认真备课、不认真教书,不认真对待我的学生,就不能算尽到了一个教书的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不是?

  所以谈论这个话题,首先要有点系统的思维。我当然不懂什么叫中国式的商业伦理,但是系统地而不是孤立地看一件事情可能是东方思维方式的一个好的传统,多次听柳传志讲过,简单如一张桌子要按照四条腿,也不能单把一条腿拧得非常紧,而要齐头并进。社会问题更复杂,但道理是一样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只拧一条腿,似乎除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没有其他部分组织和成员的社会责任了。

  举一个例,北京市过去几年马路上的下水道井盖被盗3万多个,导致很多危及人身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这里有没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调查一下,有的,因为最后反正都卖给了钢铁厂。你钢铁厂为什么收购下水道井盖呀?你出钱收购,不就等于给盗井盖的提供了一个出口吗?问题有理。可是你再调查,发现卖到钢铁厂的井盖很多已经被砸碎了。钢铁厂就是不收购,井盖也不能用了。所以这样一件事情,强调钢铁厂的社会责任当然于事有补,但不能完全根治。要根治,还要有警察的、废品回收站的、商业监管机构的、甚至全体路人的,非系统地推进不可。

  再举一例。毒米的报道我们都看到了。首先当然是制造毒米的商人和企业的责任,制假贩假、害人性命,无良到了犯法的地步。可是追查下去,一些毒米源于国有粮库把陈化粮违规卖到市场上。这里就有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了,一方面是作为国有机构的所有者的责任,还有一方面就是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责任。单单强调一个环节的,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在座各位应该没有人不同意,公司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我当然也同意。可是还有一个税法和税负水平合理的问题。如果名义税率过高,征税又做不到普遍,那就有很大的问题。几年前中央文件就提出降低税率、简化税种、普遍征收的税改方略。不过你看现实,这个事情还没有完全办好,许多情况下就变成对诚实、对诚信“收税”。这样的问题,就不单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要考虑立法机构和税收机关的社会责任,共同来承担,共同来推进,才能使中国的税制走向简明、透明、税负合理、普遍执行。

  更复杂的情况是,社会各部分应尽的社会责任之间有互相关联和互相影响,比如现在很大的问题,商业贿赂、官商勾结,那是一个毒瘤,不但可能毁掉当事人,而且成为社会风气就会毁掉整个社会的未来。这件事情上,如果中国企业家都能达到王石的水平,就是坚守经商绝不行贿的底线,那不但可以使企业健康成长,也可以救下很多官员的性命。问题是不容易做到,常常是商人行贿源于官员索贿,闹来闹去,终于难分伯仲。就是说,因为官员不履行社会责任,商人也就不履行社会责任,再下来就是官员想要履行社会责任,难度也大大增加了。这样联动的事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系统中找到解决方法。

  甚至企业家行善也有系统配套的问题。比尔盖茨捐出了那么多钱,巴非特把更多的钱捐给盖茨管理,给全世界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带了一个好头。不过有一点我们不要忘掉了,个人在企业的权益如果捐给了社会公益事业,在发达国家是免所得税的。而我们国家,到今天为止,还做不到这一点。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实际情况,中国不可照搬美国。但是同样的,对企业家捐款的要求,也不能照搬美国就比较合适。

  我的看法,企业和企业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的时候,还是要讲究一点顺序。就是先把最应该履行的责任履行到位,再谈其他。连员工的工资也拖欠、银行的贷款也不能按约还本付息,却满世界捐款做秀,高喊动人的口号,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样的故事过去有过,我在广州见过的,银行怎么催还款这个老板就是不还,却到处大手笔捐善款。最后银行急了,把用贷款行善者的名单在报上公布,那些老板才乖乖面对债权人。

  为什么把企业自己的事情办好非常重要呢?因为企业既不是一座大楼,也不简单就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的机构。以我所知道的经济学来看,企业是市场里的一组合约,包括与员工们的合约,与银行的合约,与股东的合约,与技术、土地、原材料、能源所有者的合约。企业利用这些市场合约来使用资源,把商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也是销售或服务的合约。所以,一个企业和它的企业家,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履行合约。我早就讲过我自己的理解,所谓企业家都是睁开了眼睛欠别人的,绝不要认为企业家是有钱人,虽然他们拥有的钱财比我们很多人多很多,但所谓企业家,就是钱再多也比他想做的事业需要的少,也就是钱财永远不足够。企业家永远面对一个矛盾,想做的事情多,自己拥有的钱财又不够。怎么办?就是通过合约,通过承诺来用别人的资源、用社会的资源,别人的为什么给你用?就是你有承诺。你举起一面招工旗,工人答应打工,你其实就是欠了工人的,因为你承诺付工资,如果付不了——还要国务院总理帮你为工人讨工资,那就是你当企业家的耻辱!

  当然很多人说,教授你讲起来容易,我拖欠工资也是因为很多别人不付我的钱。是的,这个世界上正因为有这个麻烦才需要企业家的。企业家的工作,就是承诺了要兑现,对工人、对银行、对土地、对股东、对消费者,各种承诺都要兑现。麻烦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企业家做出的常常是确定性的承诺,但是市场的变化却是不确定的。企业家就是要通过对付不确定性的状况来履行确定性的承诺。很辛苦、很不容易就是了。做不了的,回来和我一起教书,领确定性的报酬好了。

  所以,不要认为企业赚钱很容易,或者就是不容易也很低下——不过赚钱罢了。企业的市场活动过程中也包含了社会责任。工人后面连着很多家庭,银行后面有无数的储户,企业不履行自己的合约责任,要连累无数的无辜。那不是一部分社会责任是什么?所以企业先把自己公司的事情做好,听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重要的社会责任。当然有力量做得更好,社会舆论当然要给予鼓励。赚了钱,宁愿花天酒地也不愿对社会有任何担当,大家侧目而视,给点道德的压力是对头的。不过谈到责任,作为与权利对应的概念,清楚准确为上。

  让我小结一下。中国经济整体表现好,中国企业整体表现好,一定引发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国的邀请函已经发出了,我们就无从指望人们对此不做反应。我们可以指望的,是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中国企业家领袖,更加清醒地、理性地判断未来,更加老实地从实际的约束条件出发,从而争取未来的更好成绩。谢谢各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