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财经》杂志高级记者曹海丽演讲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 22:49 新浪财经
专题会议二:中国与邻居们
《财经》杂志高级记者曹海丽演讲 曹海丽(《财经》杂志高级记者): 刚刚维韦克·阿罗拉先生讲了关于中国和印度互相学习的关系,我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从今年9月到11月,在印度呆了三个月时间,所以,我会更多地从记者的角度和个人观察的角度来讲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作为一个学者,非常学术性的角度来谈。 很多中国人到印度,他们第一感觉印度非常乱,也很脏,不能理解印度为什么忽然变成一个热点。大家对印度关注是因为最近几年来西方社会对印度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且印度和中国同时被认为是21世纪崛起的两个经济大国,两个国家在战略上对亚洲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两个国家相互了解是非常少的,其实印度对中国的了解和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都是非常少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印度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比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更多一点。刚才维韦克·阿罗拉先生谈到中国和印度相互学习,我感觉相互学习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这两个非常的不一样,而且我觉得大家对于印度的了解非常少,由于政治制度的不同,使两国相互学习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我今天主要是讲印度经济的问题,因为在过去几年里,印度保持了仅次于中国的,世界上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是7.5%,今年第三季度是8.9%,应该说是他们达到了最高的一个水平。大家都认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和印度会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和印度的比较,在西方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在印度非常流行的说法,从1991年经济改革开始,现在印度总理辛格当时是国大党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启动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经济解放政策。印度当时有一个政策叫配额制度,取消了很多管制和控制,同时简化了税收制度。引入了竞争,所以从1991年开始,印度经济开始起飞,90年代前半段保持了7%的增长率。我问大家为什么印度经济起飞呢?很多人给我不同的解释,一个比较流行的版本,印度是一个危机驱动型或者问题解决型的社会。因为1991年的时候,印度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当时国家只有相当于两个星期进口的外汇储备,所以它不改革已经不行,它不改革相当于整个国家就要破产,所以就启动了对印度来说有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在这里我非常简短提一下印度的历史。印度从1947年独立之后,大家知道前200年印度一直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独立之后,当时的第一任总理叫尼赫鲁,他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式的计划经济和以公营部门为主的经济。那个制度和中国有点相似,他们也有一个计委,就像我们现在的发改委以前叫计委,他们的功能是差不多,而且他们的计委也是每五年要做一个规划,他们今年正在做“十一五”规划,这和我们差不多。在1991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他们实行配额制度,就是所有的进口都需要配额,生产什么都需要报计委报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的经济起飞和中国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它原来是一个管制的经济,实行经济改革和解放之后,经济自然会起飞。我觉得和中国非常不同的是,中国是一个投资和出口拉动型,而印度基本上是靠内需拉动的。印度的出口其实并不具有很大的竞争力,这和它的政策有关。印度长期以来也是采取自力更生政策,由于基础设施不好,缺乏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所以它整个制造成本比中国高很多。但是印度的服务业、IT和制造业非常发达,为什么这样?很多印度人说,印度社会其实是一个很混乱的社会,印度首先官方语言就有二十多种,整个国家有几百种语言,他们有不同的民族,不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它是一个非常分散的社会。在那种情况下,它的IT服务业和制造业,一个是跟印度人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跟全球化趋势有关。当时从90年代后期开始,大家知道整个全球生产力发生转移,所以很多美国公司把服务业外包给印度,所以印度的服务业和制造行业其实依托于美国市场。另外这两个行业算是比较新兴的行业,所以管制比较少。 在印度其实私营企业对整个印度经济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和中国以公营经济为主不太一样的是,在印度整个推动经济增长的应该是它的私营资本。而且印度有很多百年的私营企业家族集团,像卡卡集团,它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其实和国际公司非常接近。印度在微观的公司管理层面上和中国的公司比较,我觉得是完全两个不太一样的等级。但是从宏观层面上,可能大家会发现印度比中国做的差,是因为它财政的管理,整个基础设施投入都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它吸引外资,影响了它经济进一步起飞。 现在印度也处于一个拐点,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开始重视基础设施的投资,我在印度看到修很多马路。印度做决定的时候,大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因为他必须每个人都同意了之后,才能做出决定,所以通过决定的时间特别长,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出于民主制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大家特别喜欢比较中国和印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关系。我个人觉得其实印度政治当然有缺陷。由于印度多元的特点,这么多元的民族、多元的文化,使它的决定必须是这样多党民主制度,它无法采用中国式从上至下中央做一个决定,下面就执行的机制。 印度永远都会保持一个比较慢的速度。如果预测将来印度是不是会赶上中国,其实这个问题很难预测。我想从经济上来说,印度可能永远不会赶上中国,但是在印度,他们也不希望能赶上中国,他们接受这个现实,印度一直都比中国发展的慢一点。 |
相关专题:财经杂志2007年会 |
|
机构相关文章 | |
消费行业:2006年消费品零售增速加快 (2007-02-07) 计算机:Vista对上市公司影响不显著 (2007-02-06) 房地产:提升土地持有环节税负点评 (2007-02-06) 广电网络:市场空间巨大 整合是关键 (2007-02-06) 金智科技:开拓电网市场是成长关键推荐 (2007-02-06) 康强电子:快速成长半导体封装材料龙头 (2007-02-06) 伊利股份:竞争趋缓后毛利率将逐渐回升 (2007-02-06) 宝胜股份:新产品获得较高盈利能力 (2007-02-06) |
新浪财经其他文章 | |
综述:思科推动科技类股上涨 (2007-02-08) 收盘:道指上涨0.6点 那指上涨19点 (2007-02-08) 盘后:迪士尼公布财报 Akamai温和下跌 (2007-02-08) 德意志银行将Tyco评级调降至“持有” (2007-02-08) 花旗集团调降Forest Lab评级至“卖出” (2007-02-08) 花旗集团调降Equity Residential评级 (2007-02-08) Powell Industries第一财季盈余与营收提高 (2007-02-08) BCE第四季净盈余提高 (2007-02-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