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项兵:中国须在主流产品和行业出一批伟大的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9日 12:20 新浪财经

  

项兵:中国须在主流产品和行业出一批伟大的企业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 (图片来源 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6(第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6年12月9—1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进行全程报道。以下为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演讲:

  主持人:下面有请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生。有请。

  项兵:谢谢大家。刚才大前先生提到很多东西和我过去在中国鼓吹东西很类似,今天我们讲的东西又很类似。我希望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的新思考。我希望中国企业从月亮看地球,而不是360度。

  我过去对企业家峰会几次历届演讲题目回顾一下,看看我的思维如何到了今天。最重要的是往往前看5、10年、20年,对中国企业发展有什么新的启示?我希望今天鼓吹重要一点我希望东亚企业共同携手,共同探讨东亚企业人文基石,共同探讨新的一轮世界文艺复兴之中,东亚文明、东亚企业起到的作用。《世界是平的》这个书在很多程度没有很大吸引。真正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定位、中国经济定位,这是我们应该花很多时间细心探讨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应该强调在主宰世界经济跨国公司已经具备了以全球定位全球的能力,这个观点讲了三年到四年,我们竞争对手已经是黄马了,不是中国、日本、韩国足球队了。

  第二,以现有产业资源尤其主流行业,基本上被瓜分了。所以在这种形势之下,要真正了解中国,必须世界,没有世界观不可能了解中国,因为我们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再新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打造。如何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必须学会以全球定位全球,必须学会全球范围资源整合,而仅仅在中国。新设备新型组织机构一步一步组织。IBM老总今年写了一个文章,是美国影响最大的一个文章。如果以全球应对全球,是未来取胜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我们做分析,现有列强优势、劣势是什么?比如美国,美国整合全球资源能力无以伦比,公平公正机制,以全球应对全球在美国做得很好。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可以相提并论。而源自美国跨国公司这方面世界一流,和其他地方可以相提并论。加上美国在传媒、技术创新优势,美国在资本市场、货币组织、世界银行影响,所以在未来绝对不要看轻美国这个国家的竞争力。

  看看西欧,西欧去年11月份法国报告有一个震撼,因为从国家层面来说,欧洲国家以全球应对全球能力,吸引全世界人才为我所用的能力和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欧盟人口老化,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必须靠新的移民解决这个问题,移民带来跨文化、跨种族问题,欧洲很多国家在方面落后于美国。可喜的是,欧洲有一批顶天立地企业,他们以全球应对全球企业。所以这从方面来说,美国在未来优势会更大一些,加上他们人口突破三亿了,绝对应该是看好的。

  日本呢?日本国家整合全球资源能力和美国有很大差距,日本全球化方面落后美国、欧洲企业。所以看好美国,其次是欧洲,但是日本在制造机方面登峰造极。有独到地方。再看看印度,我们在基础设施方面远远领先印度,但是印度资本市场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第二他们国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只改革不开放,到目前为止印度外贸只占GDP20%,第三印度与我们市场换股权的做法,在未来十年有很大差距。印度全球视野、业务模式创新、印度在高端管理人才方面应该说走在中国前列。他们没有在全球过程中成为第一,可以理解。百事可乐老总也是来自印度。这点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发展环境比中国发展环境好。俄罗斯,时间关系跳过俄罗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世界需要多元化,我去俄罗斯以后,我觉得他们匮乏商业气氛,非常平和的心态,有可能是他们文化基石造成的。为什么65%科技方面大部分来自俄罗斯?原因是心态很平衡,一个高中数学老师不需要天天出去补课,所以平和心态匮乏商业气氛,某些方面是很好的。世界需要多元化。多元才产生美,所以我们看到芭蕾舞跳得好,不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猴急猴急,50年是对的,200年是对的,比如

长城、金字塔,当时并不正确,当然现在看是世界一大遗产。所以我们必须有谦和之心,以开放心态包容一切。

  中国的发展模式,我们发展模式主要是靠投入增大,到目前为止我们世界第四大,不能说是经济强国,由于在主流市场主流产品到目前为止没有实质性突破,最前列企业是华为、中兴。所以我们绝大部分是非主流市场,非主流市场、非主流行业,这块很难产生一大批中产阶级,很难每年有3万到5万股东的回报,所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大而不强,大但是不强。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国必须在主流产品、主流行业出一批伟大的企业。这是最大的挑战。

  我们开放的经济格局,我们的外贸占了我们GDP70%,加上我们国企占主导地位,在N个行业的问题是一系列的。

  第一,对创新是不容易的。

  第二国企整合全球资源难度很大。尤其主流市场对国企偏见很大。

  第三,很多核心资源集中在国企,民企相对弱小,政策环境需要改善。这点和印度相比,我们需要改进。印度民企发展比我们好,这值得我们关注。

  技术换市场走了20多年,有人说这是有问题的,市场有很大发展,技术是换不到的,我们笔锋一转又开始自主创新了。今年我们做了很多投入,OECD最新报道,中国研发投入已经占全球份额超过日本,这可能是好事,但是我同样担心,因为我们技术研发方面,N多企业改进了,我真的担心不要变了第二次大炼钢的运动,这是我的担心,希望这是杞人忧天。值得我们考虑。

  同样重要的是,即使我们拿到核心技术,在主流产品进入主流市场难度很大,所以要进入主流市场仅仅靠核心技术远远不够,华为和思科例子一目了然。我几次强调市场经济伟大之处,是伟大商业机构,尤其在主流市场占据很重要位置,这个问题不是核心技术可以解决,有核心技术不一定能够进入主流市场。包括我们对开放度、保护政策的辩论,最近徐工案,其实中国要更好应对下一波挑战不是减少开放,而是更开放地拥抱全球,找到中国合适的定位,这是全球定位全球,从2002年讲到今天一直都是这样,这是我们出优秀企业重要条件。

  我们以小博大,跨国公司以大博小,所以我们挑战更大一些,我们企业人才准备有限,资本准备不足,一系列问题之外,和驳议我们相对是独立的, 需要更高度、更宽阔视野,我们可能在主流行业有比较大突破。

  第一全球视野,以世界定位世界,不是以中国定位世界。

  第二链条对链条竞争。

  第三,强调新型商业机构,以全球应对全球体验,同时我们关注新的能力打造,国家也如此,国家也要积极参与,在全球化方面更好分摊、瓜分全球优质资源,包括知识,包括互相学习能力。

  同样重要的是,真正实施这块需要很好思维,2002年第一次操刀,利用新洋务思维,2003年我们当时没有想出新洋务这个词,2004年演讲第一次提出新洋务。去年讲新洋务和应对全球化策略。今年两件事值得我非常欣慰:

  第一米塔尔成功。我找到五年、六年时间被行业领袖一手颠覆的以全球应对全球。因为他是以全球定位全球,不是以中国定位全球。同样IBM老总美国有影响的杂志上写了一个重要的文章,这和我的思维是一模一样的。

  新洋务启示:

  第一和阿尔斯通领导交流,我说阿尔斯通逼着西门子转移技术,这是市场思维,如果新洋务思维,第一要谈西门子,阿尔斯通也好,能否把业务分开?你30%,我30%,因为跨国公司不可能把技术百分之百转给你,给了你有第五、第六代,但是拿到技术,能否进入美国、欧洲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西门子到中国投资,思维局限性一目了然,我们必须把每个区至少考虑一个全新地位,包括香港、

台湾问题,如何把净资产变成更大资产?需要更大时间。比如香港未来定位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帮助中国企业全球链接,在这方面香港法律法规、资本市场、专业人才储备可能领先其他城市,我们要更好利用香港,实现中国企业全球资源整合,至少可以这么考虑。

  同样重要的,尤其和索尼做交流了,我们东亚企业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全球化今天所有企业必须练就全球应对全球的今天,我们需要造成效应,未来是一个共同的人文基石,我是没有办法的。跳出经济范畴考虑,我们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时候吗?东亚经济东亚企业共同探讨下一个文艺复兴我们应该共同做的事。上一个文艺复兴是西方主导的,我不知道下一个文艺复兴是什么,我坚信应该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因为西方民主制度局限性也是一目了然。有人说美国明白人不会否决中海石收购案例,因为这对美国不利,但是选民有问题,选的国会代表本土利益,所以政治本土化和经济竞争全球化,矛盾已经出现了。新的形势之下,在某些方面相对可能有优势,至少这个问题的潜在问题已经出现了。

  所以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其实刚才几位同仁谈到的商业伦理和道理的问题,其实我们考虑了,其实仅仅看能力不够,真正人文精神是中国企业通向当今世界重要的钥匙,我们做到这点,我们才能够取得全球承认。这不是法律法规条文可以解决的,超越伦理看伦理。

  讲错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