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央视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总体介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4:15 新浪财经

  央视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

  11月13日至2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推出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

中央电视台用三年的时间,精心制作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联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上述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国崛起》一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片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该片第一次用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五百年来世界大国的历史立体地、直观地呈现给了观众。它并不是以全面呈现一国历史为目的的教科书的电视版,也不是一部以挖掘历史细节或揭秘历史真相为目的的考古式纪录片;它不拘泥于历史的支脉,不进行文明的比较,而更注重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以此为宗旨完成一部影像化的五百年大国兴起史,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而首次与九国学术大家面对面,使本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准。各国百余位来自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不同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及前政要接受了《大国崛起》一片的采访,这使该片得以较全面地反映出各国专家对于国家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现阶段对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认知程度。

  (以下是本片采访的部分知名学者和前政要: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 副主席 哈里·狄更斯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 伊夫·盖纳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

  国际历史学会 会长 于尔根·科卡

  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 院长 谢·叶辛

  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 所长 阿·奥·丘巴利扬

  俄罗斯政府国民经济科学院 院长 弗拉迪米尔·马乌

  俄共中央主席 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埃里克·方纳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所长 莱斯特·布朗

  马来西亚前总理 穆罕默德·马哈蒂尔)

  《大国崛起》一片是中国纪录片人为回望世界历史提供的一个独特的视角。本片制作历时三年,创作者不仅在浩如烟海的九国历史中进行了一次思想的长征,同时也在电视表现手法上力求创新。本片在影像表现上有着相当的难度:时间跨度有五百余年、空间跨度涉欧亚美九国,但创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将五百年、九大国的历史形象地再现在屏幕上,在纪录片的创作上展示出颇多亮点:

  一是影像表现深入到各国的历史中,力求贴近历史的真实。

  为了最大可能地抵达真实的历史,本片的七个摄制组分赴欧、亚、美九个国家进行深入采访和实地拍摄,拍摄了大量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历史档案、文物、遗迹等,获得了大量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尤其是一些由各国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处收藏的重要文献和历史实物原件,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电视人自己拍摄的纪录片中,如: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493年签订的划分世界的条约和地图、哥伦布航海日记的手稿、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的账册、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最早版本(1776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最早印刷本(1789年)和《拿破仑法典》(1804年)、德意志最早的铁路路线图等等。

  二是注重表现“活着”的历史,善于通过现实来表现历史。

  岁月悠长,历史却在延续。除了书本上的记载和文献、实物、遗址之外,历史其实可以通过鲜活的现实来体现,通过本片不难发现:历史“活”在现实的点滴之中——活在一栋古老的建筑上、一段残破的遗址间,一个偏僻的博物馆里,或者活在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中、活在源远流长的典礼仪式上、活在各民族人民的眼睛和心灵中。

  葡萄牙历经几百年风霜的恩里克灯塔、欧洲大陆的“天涯海角”罗卡角、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仓库、日本长崎保留的荷兰坡、德国边境小镇才特尔的小学博物馆、美国保留殖民地时期原貌的普利茅斯小镇;西班牙和德国的国庆活动、荷兰一年一度的议会开幕盛典、英国第一列火车通车175年的纪念仪式、美国传统的模拟开国元勋演讲的活动……等等这些,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文化长卷。

  三是点睛式的电脑特技运用,还原各国历史的重要瞬间。

  为了尽可能地帮助观众理解那些遥远的、别国的历史,本片用电脑特技复原了大量重要的历史画面,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荷兰的大型商船队、英国全盛时期进行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的水晶宫、法国大革命攻陷巴士底狱、德国的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苏联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五月花号抵达美洲等等。

  所有的电脑复原都严格按照历史留存的图片和史料记载进行,举一个细节即可看出创作者的苦心: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时代的船、荷兰的“大肚子”商船、美国黑船、五月花号船,同样是表现船,但影像呈现均不同,各种船只的细部表现完全依照原样制作。

  《大国崛起》一片,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

  它试图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

  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

  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力量。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本片期许以开放的心态为国人打开视野;

  对于正处在全球化浪潮中的世界,本片期许能为人类共同的进步提供思考。

  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智慧。

  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