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何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4:30 新浪财经

  郭立场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今天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国务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立了由教育部牵头、有许多相关部委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对此进行研究。(《中国青年报》11月17日)

  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这一现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究竟要读什么?毕业后,又能做什么? “大学生满地都是”已成事实,当年的“天之骄子”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有关媒体报道,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考生关心的就业问题时提到,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

  大学生究竟应该是精英还是普通劳动者?争论本身并不具备多大价值,重要的是,透过争论本身,我们不难领会到,在当下的社会中,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以其学历的高低为标准,而应以其对社会实际贡献的大小来衡量。大学毕业找工作,和高考一样,也是一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景象。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既是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一个基本保证,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调节阀。这就迫切需要我国从实际出发,确保社会公正,制定出台更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加快经济增长,加强社会服务,尽可能多地新增就业岗位,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缓解当前的就业难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虽然已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在其间的组织作用也不可或缺。为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社会应当创造有利于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人才信息桥梁。同时,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这就迫切需要我国贴近实际,尽快制定出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相关部门也应积极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以消弭其对教育绝望的心理。

  针对就业难问题,教育部门应该认真反思,教育体制和机制存在哪些问题,应致力于改善人才培养的结构与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业市场化日渐增强,学校更应考虑到计划分配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差别,将人才结构与需求结合起来,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相应减少市场需求较弱的相关专业,更注重技能的训练。而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实施

宏观调控、严加监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到停止招生。尤为重要的是,社会及用人单位也要与时俱进,不要单方面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也要适时完成自身蜕变,改进用人观念,消除形式及身份之别,毕竟,用人单位是“用人”而非“骄人”,是用人做工作的不是拿人来当摆设的。

  上学是为了就业,就业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幸福。而有了个人幸福才会有经济的繁荣与国家的富强,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算是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如果就业难是因社会的用人观念有失偏颇,尚有补救措施可供付诸实施,国家有责任也有能力解决求学求职的莘莘学子的归宿。而如果就业难的实质是“择业难”,如果“无业可就”是因大学毕业生心态出现偏差,如果毕业生不试图转变“有业不就”的尴尬,则难免让高等教育无所适从。

  “毕业即失业”非但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造成的,更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态。社会分工只有工种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理性择业、就业或创业,调整就业期望值,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科学决策,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