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建星:从哪里开始 转型期的数字报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10:26  新浪财经

张建星:从哪里开始转型期的数字报业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张建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起的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于11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2006中国数字报业战略与实践高层研讨会暨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张建星演讲:

  张建星:尊敬的石峰署长,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好!

  非常感谢新闻出版署邀请我们来参加这个会,也非常高兴给了我们第一个发言的机会,我跟石峰署长一样,而且跟尹明华社长一样,我们都是外行,我非常赞成石峰的话,高度重视,我觉得他讲的三句话非常重要。

  我讲从哪里转型的数字报业战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我们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背景,或者是什么大背景。前不久我刚刚出席了在澳门召开了第39届报业大会,我是内地唯一一家参加的,但是同台讲的还有一些海外大媒体的老板,在那个会上我得到了一个信息,台湾同行告诉我们,像《中国时报》、《联合报》这样的很有历史、办得非常好的报纸,从去年开始都出现了严重的经营亏损,亏损数额之大不是我们可以想像的。他们解释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数字化发展分走读者有关,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这些平面媒体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已经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和困难。天津报业集团过去连续5年,在15%高增长的速度上,今年不得以降到了10%,实际今年可能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当然这里面跟宏观调控、医药广告整顿有关,但是相信跟数字化发展也有关系,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背景。

  第二个,我们大的时代背景跟过去不一样了,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一个就是经济全球化。我们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更重要的还不是经济全球化,是全球信息化,就是我们完全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这个信息时代是一种没有任何防火墙的信息时代。那么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这么一个背景下,我认为更重要的时代背景是信息技术化,就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发展,强加给传媒竞争格局的硬干扰和硬参与已经是不抗抗拒的。第一个就是数字化的意志不可抗拒。第二个是资本意志,第三个是全球化的意志。数字化的意志,大家记得五六年前不会报刊司请大家一块研究数字报业这个话题,因为过去很可能数字发展还是一种时尚和流行,或者仅仅是一个行业的兴起,但是今天,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大多数年轻人认可的生活方式,重要的是不仅仅成为生活方式,不仅仅改变交易的空间和时间,最重要他分走的是我们的读者,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大的背景。

  第三个大背景,最近中国计协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胡锦涛同志有一个重要的讲话,其中他强调现在时代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李长春在中国计协第七次大会强调报业、媒体要创新,第二就是加强技术进步和数字化发展。我想这都是我们面临的发展大背景。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特别赞同出版署报刊司确定这个会议主题:数字报业。我赞同数字报业这个概念、理念和观点。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同于一般的我们通常讲的报业数字化的问题,我觉得它不同,有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报业的概念和理念的提出、观点的提出,是真正强调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和一般网站、网络的建设,而是强调技术对内容的、对信息的、对资讯的有效整合,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报业和媒体产业链的有效整合,这是我觉得第一个跟一般数字化发展的不同。

  第二,数字报业的整合不但会极大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播方式,而且会有效、非常实际的改变我们在新的竞争格局下的整个经营模式,真正实现我们过去提出来的,从媒体经营到经营媒体的区别。

  第三,与其说数字报业是在寻找新的采编介质和载体,不如说它希望通过技术的力量来完成传播终端的最终掌控和受众的真正细分,我个人认为这是数字报业战略提出的概念。因为林江司长到我们天津的一次调研,我跟他有一个简短的交谈,他提出的概念,他走了之后,我大家想了一下,它不同于一般数字发展的问题。

  第三个,除了这个背景和对观点的赞同之外,我们从哪里顺应新的传媒时代,从哪里去发展和适应新的格局。做报纸的,一个就是要发挥我们舆论的真正的中宣部提出来的引导能力的作用,更重要是我们得通过传播,能够争取跟多的受众。比这个更重要的就是得有效益,我们还得活,得生存。我们所有的进入都不能太务虚,要循序渐进,关键是得有时效。

  我们天津报业集团得到了很大的实惠,第一个我们从发行终端切入数字化改造,希望终端的有效整合带动整个数字化发展。林司长去我们那儿,他觉得我们那儿最有价值的是:我们形成了一个覆盖90%左右的行销网,我们去年在那个网上除了期发量150多万份的报纸以外,我们卖米、卖菜、水、机票大概有一个多亿的收入。关键的问题还不是在那儿,我们是自办发行,是自己控制的发行公司,70万到90万的长期定户,这种用户优势跟现金流优势一样,是我们媒体的重要优势。我们有了这个优势,掌握了这个优势,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改造,怎么改造呢?比如林江司长的个人信息、资料,所有的爱好、习惯、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所有的东西都在我掌握之下,邮局不掌握,邮局只掌握《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跟我们的区别在哪儿?《人民日报》所有的定户资料没有,而所有的定户资料我们都有,那么我们当时做的是什么概念呢?其实就是从数字进入,比如我刚才讲林司长的所有资料都在我们这儿,我们已经做好软件了,把每年只要给我打500块钱,或者600块钱,他可以通过这些钱消费我的任何报纸和任何其它增值服务,还可以透支,因为他是我忠诚的客户,而且我还可以返给他利息,这样大家想一想,我不但掌握了终端,细分了读者,而且我实际上在办理银行。这是我们从数字终端改造进入数字化。

  我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观点,就是叫以客户为中心,就是把读者真正变成客户,变成数字化的客户,然后以数字为平台,以终端为掌控。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个。这是我们切入。

  第二个,我们主业转型。怎么转型呢?可能出版署的领导知道,我们过去重大举动,李长春同志除了肯定我们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肯定我们印务剥离,我把《天津日报》连同印刷厂、印刷设备、业务全部剥离出去,组建了一个天津报业印务中心,双方各持股份,归社会宣传部管,从政治概念上讲,它是宣传、经营两份利益,实现了中央对这方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其实更重要的就是那天林司长对我们的肯定,实际上我们觉得未来的发展印务可能不是一个大发展,发行量肯定控制在非常有效的、高成本,在成本有效控制基础上的非常有效的发行,精确发行,量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报纸的发行量,发行一百万份的量肯定是一个亏损的报纸,或者是低效益的报纸。我的报纸在天津不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但是它的性价比和效益应该是最好的。我们对印刷的依赖越来越少,我们对纸张的依赖也越来越少,而且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来随着森林的消失、树木的消失,我们把以前是我们主业的,现在看似也不是包袱我不会那么讲,因为这我提议的,我们把它剥离出去,我们把有效的资金投入到数字的发展上,投入到技术的发展上,对整个技术平台、终端进行了改造。这个钱从哪儿来?从印务来,如果增加印刷设备两三亿都不够,这样我们两家强强联合就非常好。

  天津日报网刚刚开始做,一个是清华紫光给我们做的,我们做的还是非常成功的,二维码是非常好技术。第二个就是卫星报,在39个国家,《天津日报》同步落地,跟《纽约时报》、《今日美国》、《俄罗斯消息报》一样,同步落地。现在发行了多少份呢?据不准确统计,大概七八十份,它的重要意义不在发行量,在于它使整个发行价值提升了。它使我们整个的发行思路改变了,办报思路也改变了,它完全可以不通过纸,通过另外一种手段传输来发行报纸。我们大概做了三件事,一个是从数字切入,从发行切入数字化的改造,以印务剥离代表我们天津日报在主业上转型。第三个从高端做起。在技术上我们有技术上的专家,而且科技发展那么快,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我们这些事情,我们主要经历还是在战略上去考虑谋划我们的未来。

  当然我觉得我们做的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觉得出版署能够集中大家来研究数字报业战略肯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这个意义将随着明年、后年,三年之内就会有力证明它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再次感谢大家!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