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16:16 金羊网

  本报记者 周娜

  湘籍企业家商会回应王跃文博客湘商面临崛起中的尴尬

  由来

  一篇博客引发争论

  现在还有没有“湘商”一说?日前,新浪网在其首页上以《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为标题,重点推荐了著名作家王跃文的博客《尚需时日话湘商》。“湖南人脑子里的商业细胞还远不发达,湖南走向成熟的商业文明的道路还很长……”王跃文提出的这一观点,在社会各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王跃文在其博文中称,湖南人不会做生意赚钱,“世人都说湖南人会读书会打仗,湖南人也向来以此自豪”。“人类将长期处于财富主导社会,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现在如果说哪个地方的人会做生意会赚钱,他们大概会觉得很荣耀。但这份荣耀湖南人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古更无湘商的说法”。“当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城略地,攫取过大量财富回湘,却不见从此涌现出一批湘商。湘军这笔财富如果放在山西、安徽、广东人手里,很可能就是做生意的大本钱,一批名商巨贾横空出世”。

  因此,他认为现在来勾画湘商的形象还为时过早,“不管湘商之说成立与否,确有不少湖南商人开始叱咤风云”。“中国近一两百年来开始出现的冠以地域符号的商人群体,虽说是个较模糊的概念,但仍有其可以辨识的独特文化面目”。王跃文说,譬如历史上,晋商的形象是诚信、耐劳、俭朴,湘商给人带来的是什么形象呢?“也许现在就来勾画湘商的文化面目为时过早,尚需假以时日”。

  针尖对麦芒 大话湘商正当时?

  对此,有支持者认为湖南商业文明欠缺是事实,虽然湖南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商人,但绝不能因此就说形成文化概念上的湘商了。沿用晋商、徽商之说的湘商说法其实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没有历史或时间沉淀,自我标榜是没有用的。湖南经济在发展,但商业文明的培育之道还很遥远。

  反对者则提出,湖南商业经济不发达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都密不可分,不可一概而论认为湖南人没有商业头脑;并举出邵东现象、攸县现象以及三一、中联和娱乐文化产业等湖南现在的许多商业成功的个案作为反驳。

  甚至有专家针锋相对提出“大话湘商正当时”,认为“湘商”这个概念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描述,概念还有推进、改变、影响和形成的作用。因此,“湘商”这个概念应该在有基础的时候就提,没必要等到成型之后再提。概念早行能引导社会形成一种重视湘商、发展湘商的思潮,肯定会对社会有益。

  “入粤湘商”回应

  湖南特色让湘商不断壮大

  对于这场似乎难有结果的争论,“入粤的湘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广东省工商联湘籍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广州荘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κ名在接受《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虽然所谓的湘商现在确实不一定很成气候,但是事实上从商的湖南人都十分具备湖南人的特色,尤其是广东的湘籍企业家。

  龚κ名告诉记者,实际上,现在活跃在广东商界的这一批湘商最开始都不能称之为“商”,大家都是受到特区一夜暴富

神话的诱惑南下广东的“寻梦人”。从他们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湘籍商人的特点。

  他把目前活跃在广东商界的湘籍企业家分为三个支系,即军旅出身,在广东省商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支;源自学院派,利用自己的知识在商界驰骋的一支;打工出身,随着经验、技术和资金的积累,自己创业做了小老板的一支。他们的起步阶段都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大多是从推销员等基层做起,由此来观察市场、熟悉市场。这就体现了湖南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眼光敏锐、善于抓住机会、敢想敢做的特点。

  而当掘到第一桶金、有了发展平台后,湖南人的特色更是功不可没。自古无湘不成军。湖南人对于政治和军事的热衷由来已久,因此,做企业也像曾国藩治军一样,极具战略眼光,站得高看得远。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似部队的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借鉴军事管理方法,团结队伍。唯楚有才,湖南人思维活跃,这使其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匠心独具。此外,由于湖南人的好学精神,使得湖南人不固步自封,可以向全国各地有特色的商人学习。

  龚κ名称,几千年前就被孟子讥笑为“南蛮厥舌”的湖南人,很多人就是凭着一股“蛮”劲,离开了湖南,到外面去闯天下、闯世界。从蛮子到湘军,从湖南到广东,这要经历一个外人不曾体会的艰辛过程,这其中的成功喜悦、惨淡失败,诸多的辛酸苦辣凝聚成现在的辉煌。正是因为湖南人的这些特点,湘籍企业家在广东不断发展壮大,甚至有媒体出现了“可怕的湖南人”这样的形容字眼。

  湘籍学者见解

  莫让文化积淀遮眼

  龚κ名对于湖南的商业文明与其它发达地区差距从不避讳,他认为,造成差距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家乡的商业氛围确实比其它发达地区要差一些,“这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自古湖南就是鱼米之乡、农业大省,重科举而轻商,因而湖南人都是以会读书出名;而现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做产品销售的人都怕湖南,我想这是湖南商业环境以及政府服务机制上还不够完善的原因”。其次,湖南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没有这方面的熏陶,没有商业方面的文化积淀。再次,“从我们在广东的湘籍商人的发展就可以看到,事实上绝大多数湖南人到外地起步都是单打独斗、零星作战,‘带的兵’也多为当地人,因此,真正的湘商文化确实还没有形成”。

  对此,有广东的湘籍学者也向记者提出,事实上,仅仅从湘商没有文化积淀来说是不对的,粤商也是改革开放后才有的名词。湘商只是一个标识性符号而已,没有哪个商帮一开始就有了文化积淀。湘商是近来才涌现的,但湘商也有湘商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湖湘文化的体现和载体,有了湘商的说法,更能刺激湘商向上的、好胜的决心。

  龚κ名则呼吁要“跳出湘商说湘商”。他表示,自己是不赞成有“×商”之分的,经济活动要按照经济规律行事,因此,无论是“×商”,都必须在商言商,符合经商规律。“其实在广东的湘籍企业家更多的是在与‘粤商’做生意,他们已经与‘粤商’相融了”。“湖南人就是因为可以跟各地的商人交朋友,跟各地的商人学习,才能成为广东商界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的!”

  商会目标

  资源整合有效平台

  据了解,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尚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也即有“商”而无“帮”。明朝中后期,商帮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发展最后阶段的开始。

  其实,不管是哪个商帮或者说商会、协会,其实最本质的意义还是在于打造一个资源整合和相互信任的平台。

  广东省工商联湘籍企业家商会秘书长阎家园也表示,该商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整合各方资源,为湘商做提供平台,将全球有湘籍背景的商业成功人士凝聚在一起,使他们形成浓厚地域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光荣感,提炼湘商文化。但她同时也认为,地域商帮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化了。

  记者手记

  区域商帮:符号下的文化积淀

  一则有关“湘商”说法的评论引发了激烈争议,争论的焦点就是欠缺文化积淀的湘籍商人们,能否称为“湘商”?从深层次来看,实际上就是对地域商帮的形成机理的探讨。

  不可否认,无论是晋商、徽商还是粤商,都具备了相当历史的沉淀,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如晋商诚信、耐劳、俭朴;徽商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粤商大刀阔斧,勇于创业。这种通过长期经商行为赢得来的口碑,使人们逐步对某些特定区域的商人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同时,这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这些特定区域的商人,按照这种思维规范自己的经商行为。渐渐地,甚至这个地域的所有人都被打上了这种思维定式的烙印。

  对于湘商说法的争论,笔者却以为大可不必。首先,区域商帮的发展,是符号下的文化积淀;无论是哪路商帮,都是先有符号(或代表人物),才有文化的积淀。符号都没有,谈什么文化积淀呢?其次,既然有了湘商的说法,说明这也是市场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至于今后湘商给人何种印象,就难以预料了。区域商帮对内而言是一个相互信任的平台,而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大大减少了贸易中的诚信证明的成本;对外而言区域商帮又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方便相互信息交流,延伸商贸触角。第三,不能因为湖南人不会做生意就否定湘商的说法,更不能因为自古没有湘商的说法而否定湘商的存在。正因为不会做生意,也正因为自古没有湘商团体,才使“湘商”有了更迫切的需求。第四,湖湘文化积淀深厚是毋庸置疑的,湘商们也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都说湖南人只会读书打仗,但商场如战场,这可能也得益于会读书打仗,才使近年来确有不少湖南商人开始叱咤风云的原因吧。至于湘商对外印象能否与湖湘文化相吻合,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全球化,经商正不断超越地域、民族、文化等界限,而诚信机制和法制的不断更新,又使经商行为得以逐步规范。一方面,无论是晋商、徽商、粤商还是时下争议的湘商,对外而言都是中国商人。因此,国内商帮的地域界限似乎已经意义不大。另一方面,靠口碑竞争的经商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经商所应遵循的仅仅是国际规则而已。由此可见,湘商的争议似乎有些显得多余了。

  记者 周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