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答记者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3:08 新浪财经

  设立“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问答

  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请介绍为什么在今天设立“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发言人(以下简称发言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希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因此,鼓励创新目前是国家重要的整体战略。我国正面临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转折期,经济理论的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已近30年,已经有很多东西可以和值得总结,奖励在过去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做出创新贡献的经济理论,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和表彰,更是对今人和后人的激励和导向。挖掘和鼓励创新性的理论,在目前商业化气氛浓厚、学术界人心浮躁的今天,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记者:目前在经济学界,历史比较长的有“孙冶方经济学奖”,影响比较大的有“

中国经济学奖”,“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除了奖励金额比较大,与它们有什么不同?

  发言人:经济学的各种奖项都是为了鼓励和推动经济科学的发展,这一点大家都是相同的。“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创新之处主要有这样几点:

  1、“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奖励的标准和对象是经济理论,而不是个人。因为一旦涉及到经济学家个人,就会有各种复杂因素卷进来,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何谓个人的综合贡献和终身成就,很难有客观标准。“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对象是对中国经济科学、对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做出创新贡献的理论,这样就没有个人色彩和个人因素,确定了理论,再看谁最初提出了这个理论,最先概括了这个理论或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架构,谁对这个理论转为社会实践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这样,评奖就成了查阅历史的客观过程,得奖是否取决于他的历史贡献而不是其在今天的地位和名气。这样才能真正鼓励今天的学人和学子潜心于理论学习和创新,甘于坐冷板凳,而不是追逐热点,急于成名,甚至自我包装,沽名钓誉。从而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健康发展。

  2、时限性的要求。任何经济理论在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很难准确判断其价值,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因此,“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首次规定任何提名获奖的理论,必须至少首次发表在10年之前。这样,一方面理论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理论和实践检验,另一方面拉长一段距离,人们往往可以更客观地评价这些理论。

  3、评奖程序的公开、透明和客观性。过去的很多评奖,往往是少部分人暗箱操作,即使评选并没有多大问题,但很难取信于社会和学界,这样的奖项也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评选过程,利用网络和媒体进行,程序完全公开、透明,既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又充分尊重经济学界的学术评价规范,整个过程客观、公正,各个主要的经济学研究单位都有权投下自己的一票。投票结果任何人都不能操纵和预定,评奖主办单位只组织评奖,力求评奖全过程的公开、透明、客观、公正,自己对评票结果没有任何发言权和影响力。这样就能保证评奖在社会上和经济学界的公信力,从而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记者:您介绍的这几方面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有人说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也有人说中国的经济理论都是模仿别人的,没有真正自己创新的东西,如果真是这样,程序再好再公正,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发言人:我知道这个说法来自一名香港学者。这位香港学者合格经济学家的标准是经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训练,能够与国际同行对话并在西方权威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文献。这个标准也不能算特别苛刻,但也是一种角度。因为,比如说,按这个标准,至少香港各大学经济类院系的老师们大体都是,更不用说大量从西方和香港当地毕业的经济类专业的博士们。这样算下来香港一地的合格经济学家大概至少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但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实,随着海归博士越来越多,按此标准的大陆合格经济学家估计数量也很可观。但这些和我们评奖并没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任何经济学家,如果对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的理论没有贡献和建树,不是我们评奖的范围,恐怕也不是中国的人民大众和学界的兴趣和兴奋点所在。有人说,经济科学是无国界的,我对中国特殊的改革、开放、发展没有兴趣和贡献,但我对经济学的普遍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有一席之地,那怎么办?其实那样很好办,你去参加国际上一般或普通的经济学评奖包括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竞争好了,你应当在那里得到承认。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国际上得了大奖,我们一样高兴,一样为你骄傲。但这不能代替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评选,不能代替我们需要有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的理论和经济学家。因为今天世界上还是有民族国家,我们要为自己民族的经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和奋斗。况且,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不能低估中国经济理论创新的国际意义。但是如果既不能在国际上经济科学的一般创新中有所建树,又瞧不上中国经济理论本身的创新和发展,喝了点洋墨水就有了民族虚无主义,显然是要不得的。

  当然,应当承认,中国经济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来发展和运用,历史还很短,理论基础薄弱,学术规范不够,学习和模仿多于创新和建树,这是一个历史现实。提倡中国经济学研究人员要加强专业训练和国际交流,要注重学术规范和研究方法,都是正确的和有益的。国内也确有一小部分人基本训练和专业精神缺乏,却敢于和热衷于对任何热点问题发表评论和意见,需要提出批评和加以改进。应当说设立“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就是我们学习国际经验,努力建立中国经济学界应有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标准的实际一步。如果中国经济学界以及关心经济理论健康发展的媒体和公众更多地投入到这些努力中来,那么。不仅中国经济理论的创新会迎来繁荣的时代,也会加快中国人今后向诸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样的国际大奖冲击的步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