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崔冠杰: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资本和知本获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3日 16:06 新浪财经

  2006年9月22日,由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咨询北京论坛,在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全球视野,创新战略,卓越成长”。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下面是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崔冠杰先生发表演讲。

  崔冠杰(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中信成立很早,我们发展和全球化、创新密切相关,基于我们本身的发展来谈一谈中国企业全球化、资本与知本知识的感受。大家知道,成立于1978年中信是借中国改革开放之东风而成长壮大起来的。今天,中信应借中国正在由世界大国而走向世界强国实现做大、做强。

  像这样的企业,我们也寻找了很多企业进行了分析,国际上有哪个企业跟我们雷同,可以作为标杆的,目前还没有发现,我们情况很特殊,原来有一个光大集团,他和我们的业务非常相似。现在他们业务重组又成金融产业。我们除了金融产业还有非金融的业务非常多,我们在想,假如再过10-15年,中国可能变成大国、强国,在这个过程当中,中信的定位在转化过程当中如何做大、做强。我们在思考全球化也好、思考创新也好的感受。

  我们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三代领导人,创新中国人的习惯思维,第一个海外投资实业也是第一个,第一个在香港上市,国内第一个投资

房地产业务也是第一个,我们也成立第一家基金公司,这是荣老板的创新在业务上的创新。现在已经有八家上市公司,香港有五家,国内三家,最近又控股小天鹅,变成九家。这样的企业国内不是很多,这就说明我们业务重组的创新,当然,我们02年成立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改造了我们的金融体制,原来叫中信,大家都说中信是中国最早的混业金融。金融企业什么都有,有证券、银行、保险、信托、期货等等。这样来做就是混业经营,但是国家必须要求中信改造,不能混业经营,这是不允许的。基于这点,我们完成体制的改革,变成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去年年底终于确定,中信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未来的方向是什么,这是王军先生确定的发展基础,我们提出金融为主业,发展非金融的优势领域。最关键的是银行明年上市的工作已经差不多,现在按照国家规定完成银行储备率已经达到国家要求,离上市时间越来越快。我们要如何体现创新就非常难?创新是一个灵魂,全球化的压力,针对这样的环境应该怎样发展,我们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作为大型的企业能不能成为跨国企业,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成为跨国企业。

  国外有办事处、投资项目,国外还有一些工厂,好像已经是跨国企业。国际化不等于全球化,海外有办事处、有资产。我们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有很多的资产。另外,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矿山机械和水泥建设机械的制造商,我们企业在海外投OEM,我们感觉还不是全球化的企业,只能说是国际化的企业。所以全球化不等于国际化,他们两个之间,全球化的概念更广泛,而国际化相对全球化是一个阶段。中信目前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跨国型的企业。

  如何成为全球化的标准?在美国、欧洲也好,在日本也好,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的标杆企业,谁能作为我的标杆,向人家学习。我们发现还没有,我们在中国是很特殊的企业,像这样的企业复制谁的模式?我也在思考。我对全球化的理解是:

  第一,全球思考、全球战略、本地实施

  第二,全球品牌(在受众群众中的影响)

  第三,全球存在(全球生产、研发、销售)

  我们目前还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为什么要全球化?我们想有这么几点:

  一,国内推动力,市场竞争激烈了,中国有很多好的地理区位,中国是不是一个世界工厂?我们是不是有竞争优势?中国产品的价格外国人想不到,我们从03年到现在,接待了18个国际代表团,他们最大的感受是不到中国不知道,到中国以后发现,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中国什么时候把自己的产业转移到外国,从欧美国家不可能再有产业转移的机会了,他们更希望的是从中国获取这样的机会。

  全球化和我们的产业转移是不是要结合起来的?走出去是一种目的,目的是这种本身能力的增强。看一看中国企业到海外发展的目的,首先,寻找资源的原材料,我们称之为上游企业的转移,我们以后可以运产品油了,

  二,中远等等,他们在开拓自己的客户,TCL也是为了自己的市场,中国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他们走的路是不不太一样的,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

  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关键技术

  2、全球化品牌

  3、强大的研发力量

  4、拓展不同的市场

  5、资本全球化的渠道

  6、具有合格的管理经验

  7、高水平国际管理水平。

  我们实施全球化的经济资本来自哪方面的支持?没有人才,没有管理的经验,全球化是空谈的,假如中信只能银行里的老外有100个我们就是国际化了,融合西方的文化,就意味着你的代表处,你的分行全球化了,如果都是中国人他永远是一个本土化的,资本的全球化应该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投资更加国际化了,销售可以本土生产,全球销售,并购这样是最好的。这样里面有很多模式是需要思考的,并购是并购什么要思考的,

  中国哪几种企业有可能全球化,基于我们自身的研究工作,基于要走出这路思考:

  1、专业市场的领导者。

  2、在行业里占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的集群。

  3、行业全球化的领军型企业。

  4、新兴高科技企业的领先者。

  做一个分析,打火机的问题,以前打火机都是韩国人卖得非常好,日本人卖得非常好,但是近几年他们不卖了,都是中国人制造的。一个江西人的员工就是一个工厂一样的,利润非常薄。完全靠这种产业链把价值链整合起来了。外国人看了以后全傻了,没法和你竞争了。很多外国人看了以后觉得关税的问题是要再衡量的。我们能不能复制你们这种温州的模式,小商品的创新含量比较低,容易被效仿。

  企业生态圈的系统,中国企业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有凝聚力,特殊的价值观等形成产业集群。像海尔、联想做得比较好的领军企业,他们也是一步一步往前走,高科技也是我们的优势,中国人善于创新、善于思考,善于把商品很快的产业化,这可能也是一种优势,在某些产品可能会出现全球化趋势很强的信息高科技企业。

  中国高科技企业到哪去?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中国全球化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到今年为止,我们的贸易摩擦65%不是来自于欧美国家,而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而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意味着西方人的中国威胁论可能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像卖白菜一样的卖衬衣,没有办法和你竞争了。中国人的这种竞争能力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是不是把将来国际化的问题和发展中的矛盾的突出性。

  把OEM基地放在国外,我们在孟加拉做了一个实验,去年有一加企业拿了美国订单,将近5000万美元,但是中国没有配额。后来我们就联系培训部的官员推荐,找到了孟加拉。告诉他们说中国有这样的机会,5000万美元。但是有一点,设计是我们的,钮扣、拉锁等所有都是我们的,你们做不做?他们非常高兴,他们参与中国全球化的价值链,美国人可以,孟加拉是没有配额的,现在已经做了一千万。中国假如有一天,让全世界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变成我们的OEM基地的话,对中国好不好?拉锁造不过你,不了也没有,全是中国的,我们的制造、市场全在国外,但是关键一点设计。全球化的概念在思考什么叫全球化,到什么地方全球化,我们思考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实施全球化一个切入点,对于什么样的国家看产业结构、市场分布的问题。

  当然,挑战非常多。中国企业全球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本,谁给你出不钱?完全靠自有资本国际化可能吗?那是傻子。到发展中国家没有银行支持,你也不可到香港银行、非洲国际化,这都不太可能,控制不了风险。

  最近做了一个项目很有特色,委内瑞拉总统访问中国,是极端反美的总统,很有个性。他在中国有一个合作项目,中国人帮他建住宅,他要中国人帮他建20万套的住宅。把国家城市化,里面有学校、医院、社区等等,我们中标了,中信很荣幸中标,170亿元,哪来的钱?我自己垫钱去施工?不可能。这时候我们的银行出来了,我提供75%。委内瑞拉提出来,我连续五年石油出口的收入还银行,工程和资源之间搭了一个桥梁,如果直接银行贷款,凭什么贷给你?你搞按揭、我不知道到委内瑞拉卖房子,卖给你吗?做不到,我是中国人。政府合作,石油,反正石油每年要出口,你得把后五年的钱都发出去,用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情,他们非常的高兴。

  我们在非洲国家靠什么?就靠中国的银行来支持国际化,国际资本的问题靠国际上获取不了,要把中国金融业的资本、中国保险业的资本和我们一块国际化,他们也希望走出去,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钱放国外去,15万亿贮备,一万亿的外汇储备。国内没有机会,而国内机会的利润率和将来长期投资的效益是分到国外去。

  如果是二万的房子,开发银行作为担保,你买个

理财储蓄2.5万,假如我的
理财产品
是3.5,你愿不愿意买?银行担保,本金是安全的,利息也是可靠。如果把中国人民的钱变成为支持国际资本化的话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又有全世界的各个地方,我们又获得最高的投资效益。很多事情是第三国愿意捐钱给你,找钱的方法非常多,就看国际化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

  我们提供了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决策支持的工作流程,离不开咨询公司。因为咨询公司能提供很多、很多的服务,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所面临的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不可控的因素越来越多,遇到的风险越来越不可控制,这种情况下咨询公司是非常好的途径。什么叫国际化企业?制造业的企业的国际化有四个阶段:

  1、优秀的海外留学生中招聘。

  2、直接从所进入的国家招聘。

  3、对国内的人才送出去进行针对性培训。

  4、人才储备。

  按照这个参数看一下目前处在国际化的什么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阶段预测。我感觉很多国外的MBA和我们是有差异的。企业化人才的解决途径。到非洲去我们希望用非洲人,非洲人可能不能干活,不能当工头。如果把工作人送到国外培训,到欧洲去、美国去?培训完以后,国外人才的制造能力也好,和我们的需求差距考虑过没有,分析过没有。我们现在有一个特点,我们没有考虑和国外的MBA培养人才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需求很特殊,针对企业的需求需要是什么样我们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应该设置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学校能满足我们的课程?我们找不到。咨询业是一个输入人才的途径,立足于国内来实现国际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