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2006年咨询北京论坛22日上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3:46 新浪财经

  全球视野 创新战略 卓越成长

  ——2006年咨询北京论坛

  主办单位: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承办单位:理实国际咨询集团

  支持单位: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协会(AMCF)

  网络支持:新浪网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2006年咨询北京论坛在清华正式召开。我谨代表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欢迎来自政府、知名企业、国际组织和专业咨询机构媒体等各界人士,光临咨询北京论坛现场。立足北京这个知识创新中心,共同探讨中国咨询业的发展。首届北京咨询论坛由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由理实国际咨询集团承办,同时得到了中国科技咨询协会、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协会(AMCF)的大力支持。也包括诸位理事长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各位同仁的鼎立支持得以今天的召开。

  今天讨论的五个议题分别是:

  第一,咨询之道—咨询业的创新服务与全球产业化发展中的角色。

  第二,咨询之道—智力服务提升城市竞争力。

  第三,卓越之道—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

  第四、资本之道—资本支持与知本支持。

  第五、人才之道—机制创新与文化融合。

  本次论坛得到各方嘉宾的关注和积极的参与。各位已经拿到今天整个议程和嘉宾的情况。他们带着多年对咨询行业研究和类似问题的探讨来到各个主题论坛中。

  今天要介绍一位特殊的嘉宾是美国咨询业协会常务副主席Alan Andolsen先生。还有一位是AMCF会长高一诗女士。很多在座的嘉宾都会参加到论坛当中来,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本次论坛还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并有20多家媒体到场。 他们分别是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科技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济时报,

人民网、和讯网等诸多媒体,其中新浪网作为独家网络支持的媒体将全程跟踪报道。

  前面我作一个简单的开场,按照今天的议程,第一项首先请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也是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袁岳先生致词,大家掌声欢迎!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各位嘉宾,尤其是来自于有关的众多科技咨询协会,来自副理事长协会,还有AMCF的贵宾、各位媒体的代表,北京咨询协会各位会员机构的代表,还有一些来自于院校MBA同学。我觉得参加这个论坛是非常有意的时刻,这也是第一次由北京的科技咨询业的同仁、会员机构发起的专门咨询北京论坛。今天,我们是第一届,我们希望它能够一年一年办下去,借今天的机会,有三个简要的观点和大家做分享。

  首先,咨询业行业说起来有些影响,但实际上是很小的行业。我们做咨询机构和咨询生意的每一位,我们的生意拿起来说,你公司有多大,觉得做5000万已经很光荣了。和其他行业相比较,我们都是挺小的生意。我经常会跟我们的客户,或者是其他各界的朋友说,认识咨询的生意和其他的生意是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咨询公司的每一块钱和客户的每一块钱和其他行业的每一块钱的含量、规模是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比。

  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测算,在咨询行业中,每花一块钱所对应、所服务的项目、或者说工作通常相当于2000块钱。如果今天有一个咨询公司,你今天的钱是1亿的话,你所服务的项目通常是2000亿。这就给我们基本的概念,它的比例是1:2000的关系。如果2000亿有了这1亿,决策的力量和市场的成功率非常寻常。而如果2000亿没有1亿,或者说更少,甚至微不足道,可能运行的概念,运行力量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概念。宏观来说,拿中国和美国这两个经济体比,中国和美国GDP大概是1:6。这两个国家投放在咨询费用总投入,把国家的投入算进去大概是1:20。在中国的咨询中间,大量的咨询是来源于三资企业。如果我们把三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间所投入的咨询的时候拿掉的话,这个差距扩大到1:200。

  它很形象的说明,今天在中国大量的经济行为,当然还包括其他的行为中间,很多的决策工作是未经充分论证和加以科学认证。所以我相信,这样的数字给我们一个印象,我们一方面在提

科学发展观,但是很多的媒体报道说,我们的决策已经很科学,我们已经完全按照科学的论证。从这里知道,科学发展观还只是一个目标,还有待于我们积极的争取。在这其中,咨询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看任何一个问题,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个机会。从纵向角度来看,中国的咨询业,包括管理咨询、科技咨询、决策咨询,包括相关的咨询都保持了相当快的增长速度。如果把管理咨询,市场研究等等行业跟其他国家做一个纵向的比较,我们发现一方面在中国有活跃的需求,客户的需要增长非常快。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上也有活跃的公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纵向比较、供需两旺的状态,趋势也是非常明显。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咨询行业、咨询中间不同的细分行业均处在供需两旺的状态,生意还是大有可为的。为什么今天要有咨询北京论坛,我想非常重要的是,一方面我们希望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向我们的同行、我们的客户展示在北京专业的咨询机构的存在以及他们的实力。在另外一方面也使得我们的同行、同业机构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可能做某一个工作、某一专业的行当,跳出这个行当,跳出我们的日常工作。扩大一些见识,了解整个社会,包括在国际趋势的方面,咨询服务的供和需出现两个方面的新的发展趋势,能够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对于这些新的趋势有更多的认识。

  我觉得做一个论坛不完全是提供答案,我觉得它非常重要的是开启我们在这方面的思索。所以,希望我们今天一天的论坛对大家都能够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前面讲的1:2000,我们希望北京咨询论坛能够传递非常清晰的概念,咨询业在整个经济体当中扮演支点经济的作用。它的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正因为有这个小才有对大的健康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支点的确还太小,虽然它有很强的需要,但也是很小。我们应该对发展有紧迫感。同时,发展也不是个人的内在压力,我们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国际的同业,我们作为服务的供应方和服务的需求方能够有更多的交流,通过这样的视角,这样的机会,当然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促使咨询业成为活跃、精巧的、富有建设的,同时也是能够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和资力支持的工作的行当,谢谢大家!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谢谢袁岳理事长的精彩致词,这个咨询会也有一定的特色。特色不仅仅是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词,还要谈到一些精巧的观点。下面各位嘉宾在交流希望能够畅所欲言,能够展开碰撞。

  在美国知识经济和欧洲创意经济的大合作中,在中国学习科学发展观,核心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浪潮中,中国企业正迈着自信的步伐向全球化市场挺进。作为典型的创意产业和经济发展引擎的中国咨询业也伴随中国企业的成长而蓬勃发展,为了更好融合中西管理的精粹,我们也想听听来自美国的朋友对咨询行业的见解,下面有请美国咨询业常务副主席Alan Andolsen致词!

  Alan Andolsen(AMCF 常务副主席):

  早上好!很高兴能受到协会的邀请来参加这次会议,我们的协会聚集全球各地的咨询公司的协会。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咨询业越来越壮大。我从事咨询业已经有20年,我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全球咨询业都是很小的企业,随着20年在我参与这些工作期间,跟随咨询业的发展,这些咨询业的公司和企业已经越来越壮大,已经在全球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我们的协会做的不是为咨询业做简单的工作,它是把所有的咨询公司集合到一起,告诉我们这些企业的经理该如何运营我们的企业,让他们知道经济的发展,然后告诉他们怎么样在招聘市场营销、管理诸方面做一些培训,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刚才提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给我们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经营方式,我们根据企业的流程,最后在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然后让他们在这个流程中最终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我们协会来京探讨关于国际咨询企业的发展和挑战。我们明天在凯恩斯基饭店有一个讨论会,就相关2006年咨询北京论坛展开讨论,这是AMCF第三次来京为咨询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为以后达到更好的合作。

  我在这里诚挚邀请大家能够参加明天的论坛。但是我们的论坛是全英文的,虽然大家讲很流利的中文,希望大家用英文跟我们参加对话和交谈,已达到更深层次的共识。希望大家今天的会议能够愉快,谢谢!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这次邀请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原国家科技部秘书长石定寰先生,因为时间有冲突,他委托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秘书长璐羽女士代表中国科技咨询协会致辞,有请!

  璐羽(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秘书长):

  各位朋友、来宾,大家早上好!受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理事长石定寰先生的委托,他因为今天在人民大会堂有一个新闻发布会,所以我代表他来致词!

  我向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为这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北京咨询协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理事单位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咨询是一个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他承担着法律赋予我们更高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客户委托的最大利益,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同时也要面对客户复杂问题的挑战,以敢于天下先的精神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用忘我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专业精神去影响我们客户和我们一道解决他们发展当中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在座的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承受了很多的不理解。特别是在中国前期咨询刚刚起步的时候,还有一些冷言冷语,甚至有一些恶语重伤。但是一切的一切都基本上过去了。我们这些辛勤的劳动迎来今天咨询业的春天,迎来社会对我们的尊重和信任。客户赞许、感谢的目光凝聚着我们在工作一线的汗水和泪水,我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虽然中国咨询业还有很多不足。还有更多的规范、标准、能力要在发展中创建和完善,但我们还是迎来咨询业发展的春天。2005年国家统计局第一次工业普查的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咨询业收入达到503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大概相当于法国56亿咨询业的收入,我们咨询业发展还是很快。我们不能忘记在1997年第一次做咨询业统计的时候,我们当时的咨询收入是21亿,我们的发展速度高于IT产业的发展速度。整个咨询机构在全国普查数字是4.5万多家,从业人员42万。但是在这里,从普查数据来看,上海在咨询机构从业人员以及咨询收入方面都是居全国第一位,而北京在咨询收入上排在第七位。说明北京有些机构还比较少,原因还没有确切的找出来。整体上我觉得北京、上海、广东,两个直辖市,一个省,咨询业在全国还是名列前茅。

  这个数字说明,咨询业进入很快的增长期,客户和社会对咨询的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十年前回头看,说什么是咨询?咨询是干什么的?可能社会会带来很多的不理解。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今后的路要在提升咨询服务价值上下苦功夫。同志们!咨询业,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惑、焦虑。希望广大从业人员共同面对,这种业内的讨论,北京市咨询业发起这种讨论,我认为非常必要。我也希望这种制度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挑战应该是行业共同去面对,我希望我们这个行业更加团结,大家一起维护行业的利益,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感谢璐羽秘书长代表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的致辞!下面由袁总来主持。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非常感谢璐羽秘书长跟我们分享,不过我个人不太同意璐羽秘书长的分析。可能北京的咨询业收入是排在第七位,当然,国家的数据的特点是这样,无可挑剔,因为没有可以加以挑剔的数据。另外一方面,国家的数据也可能只供参考。比如社科院和中科院的系统是不是该算在咨询里面。包括什么样的服务算是咨询中的这个标准和口径很重要。

  在今天的中国,本土的知名咨询品牌90%以上是在北京。国际优秀的知名机构大部分都是同时在北京和上海有分支机构,包括今天也有一些国际咨询机构的代表来参与我们的工作。当然璐羽秘书长说的话是有依据,我说的话不太有依据,没有很系统的统计。但是也说明这样的问题,咨询的行业的确需要有更多的沟通,以至于我们认识这个行业,用什么百准,用什么样的口径,用什么样的术语,用什么样的方法认识它。这恰恰说明我们今天的论坛非常有意义、重要。

  今天,整个会议的模式是每一章节中间有一个主题发言,然后有一个专题讨论。第一个大的章节是关于咨询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我们也知道,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也包括参与全球化的进程。现在就实业来说,无论我们的政策,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觉得,走出去、全球化,或者我们是不是要进一步开放包括现在有更多的外资。比如最近的花旗银行要参股,甚至要控股广发银行。引发了到美国收购重要战略企业,人家国会弄了委员会审查我们是否合适,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审查一下?我们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经济的开放模式,包括未来走出去怎么走法。所有这些在全球化过程对于今天的咨询服务,以及企业在面对这样竞争的情形下如何应对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所以,我们第一个主题发言有请理实国际董事长(中国区)王颖先生分享他的看法,在全球化的产业中间,中国咨询企业所面对的挑战以及他们将要向什么地方去,有请!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今天讲的题目关于“咨询业与全球产业化发展”。咨询行业是全球产业化进程中非常前列的行业。首先简要看一下,目前居于全球经济基本特征。如果要抽象抽几个基本特征,我想两个值得关注: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现在整个全球经济处在全球化和知识化大转型时代。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过剩资本、饱和市场和不发达国家广阔的市场空间、廉价的劳动力和对资本的需求、资金的需求,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双方的信息交流、生产要素流动非常迅速,所以催生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另外,知识经济化已经谈了很多年,随着知识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强,使我们看到经济运行规律发生很大改变,而传统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对经济的贡献跟现在的经济要素的贡献发生很大的改变。也就是说,传统的因素带来的物质生产、折旧、知识的生产往往是因为越使用越多,反而带来更增加的价值,这是一个基本的特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生产要素和市场之间的需要带动第三次的发展浪潮。也就是经济全球化不是今天才面对的。我们认为,前两次经济浪潮中国基本都没有赶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发达国家向外输出资本,带动全球市场化,包括知名,军事、外交各个方面是一条主线演变过来。

  今天的第三次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

  1、一浪高过一浪的特征,在地域上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过程。比如说以美国、欧盟代表的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墨西哥、巴西、东欧等等相对新兴的工业国家,再次向缅甸、非洲、老挝等国家再次转移。这是第一个一浪高过一浪的特征,这是从地理的空间的角度来讲。

  2、从价值链来讲,通常是转移市场,通过商品的贸易转移市场。然后会转移加工制造的基地。再次,我们的应用研发也可能会转移,世界500强在中国很多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以后,也把很多研发涉及到中国来。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转型,前端是跨国公司,后端是金融资本,进来进行全球的转移。它必然会导致全球的产业化发生重大的改变,几个重要的特点。

  第一,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会不断优化自己的投资结构,使投资方式多样化,使生产经营更加本地化,这样会更加增加利润、降低成本。

  第二,全球产业向中国新兴的国家转移,尤其是生产、制造环节。

  第三,全球的服务业在像中国类似发展中国家转移。

  第四,产业集群的现象会日趋明显。

  由于这种转移会带动新的区域和全球的生产链及其供应链发生重大改变。

  跨国公司推动人员技术持支持和资本等资源无国界的转移。从研发支持生产制造、配送、直到营销渠道、客户服务,产业链会在全球不同地域之间重新部署。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美国的福特公司仅仅是它的生产网络。举例来讲,阀门和螺母在美国,外摊、内摊位是在比利时,风扇皮带在丹麦,油漆、轮胎在荷兰起动器在日本,电器配件在西班牙等等。在生产网络各个环节涉及到10多个国家。这个方面就说明,跨国公司会在产业链式支持,这仅仅是生产环节。配送、采购、营销?及其后台的服务,汽车的金融服务都在全球形成新的网络。我们如果看一个地图的话,全球产业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转移。世界会逐步形成两个级化的发展引擎。我们会看到两个亮点,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另外一个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这样就形成一个椭圆形,椭圆形的上面会把北美地区,把欧盟,把俄罗斯,下面会把非洲把印度,把东盟的很多国家串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链条。这个链条,两个引擎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正是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产业的不断对接,因此也催生了大量的国际性的咨询需求。

  从21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同时伴随着通信、交通、航空、摇杆和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咨询行业进一步国际化。从产业角度上来讲,没有全球化的需求和过程就不会催生那么多的跨国公司。同样,不会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跨国的咨询公司,道理是一样的。

  正是由于全球产业化转移,也使咨询业需求发生更大的变化。比如说,如何更好的站在月球来看地球,而不是站在美国看中国,站在中国看美国。如何站在月球看地球,这样就产生重要的重新的战略思考和部署,企业如何建立一套全球视野的战略思维及其战略资源的重新部署。第一个问题可以看作是战略性的问题,由于全球化过程,包括中国很多企业要建立这样的视角,中国市场就是全球市场一部分。

  链条对链条的竞争,我们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会引发整个供应链对咨询的需求。全面管理的提升,比如说,从组织的角度上来讲,由于全球化带动组织的虚拟化,同样一个软件公司,可能有美国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整个软件概念的设计,也有可能是由韩国工程师进行结构的设计,也可能有中国的工程师进行程序开发。为什么印度软外包业务这么发达?双方的时差12个小时,这边干,干完以后通过卫星传到美国正好可以上班,所以24小时都可以不间断的进行工作。由于全球化的过程带动组织的全球化对我们提出新的课题。

  同时,人力资本提升也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带动人力资源全球化的配置,比如一个软件工程师在美国如果月薪标准是800美金,在中国只有280,在越南只有260。同样的软件工程师人工成本不一样,所以它完全可以进行全球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全球化的薪酬管理。在中国的员工和美国的薪水都有这样的问题。

  同样,我们的需求还有很多,比如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会引发巨大的需求,而这块是咨询行业增长最快的一块。还有市场研究,市场的拓展,品牌的本地化,也包括投资咨询的服务都会产生巨大的需求。

  国际性的咨询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当中的幕后英雄,我们看到,从国际咨询角度来看,早在21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咨询公司客户就陆续进入中国,像今天看到的罗兰贝格、麦肯锡、普华永道等等,随着在华的投资,他们的很多,像海尔、TCL探讨国际化的进程当中,背后是若隐若现的,大家可以看到知名公司的影子。从全球管理公司的影子来看,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全球管理市场潜在的需求是巨大的。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潜在需求市场。他占全球需求市场的22%,全球咨询市场的份额总量将会达到4000美金的样子。在亚洲的咨询管理市场的,中国是第一大市场,印度是第二,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加在一起将占到亚洲市场的80%。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咨询发展总体前景是看好的,同时具有七个方面的重要趋势,首先国际咨询业发展日益求化。

  咨询公司的组织规模呈现两极化的倾向,非常大的巨型公司和非常大的专业的公司。很多业务是逐步外包的。另外,咨询行业在公共领域的服务越来越升温。管理公司资本密集度不断提升。很多人会认为人主要是人力资本,其实不是,很多跨国公司在财务资本上的投入甚至是上亿美金都很大。

  兼并、合作逐步的进入咨询行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从全球角度来看,咨询公司组织规模将明显呈现两极分化倾向。两极化倾向是咨询公司的重要战略选择,计划趋势之一。许多大型的公司将以惊人的速度伴随着全球化而迅速的扩展。

  第二个战略的选择是一些专业化公司组成联盟,创立专业性的巨型公司,这是两种思路,但都是在做大,另外级化是小型管理咨询公司将以专门的知识和技巧,以特殊的市场定位,以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咨询服务,依然也获得非常好的发展。

  而中型管理公司处在比较尴尬的局面。中国管理市场将会成为全球五大咨询市场之一,当前,从管理咨询市场需求容量来看,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掌握的数据看是前五大咨询区域市场,他们占据50%以上的份额。由于北京综合的影响力成为咨询行业市场的龙头。在这样格局之下,中国咨询行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机遇来讲,全球化必然带动整个咨询行业的发展,中国经济提供众多的市场空间,还有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行业协会也在大力发展,很多国外公司本地化还需要时间,也给中国咨询企业提供一些机会,但是挑战很多,我们很多的咨询公司不断有小的公司冒出来,有一些公司也开始专业化,个别的从业者也有违规的现象。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的掌握的资源也提出很多挑战。中国咨询企业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对于中国本土化的把握、对于中国文化背景、商业环境波动,把握。成本低一些,客户认识的理念,施展的队伍等等,这些也是优势,但是劣势也很多,首先是品牌知名度不够,包括我们的知识资源、知识管理都不够,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都有待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和组织化是中国咨询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我的看法是,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做开,我们的很多客户不管是国际客户还是本土客户,它都开始国际化的考虑,不是企业想不想选择的问题。为什么之前我用五张PPT讲这个问题?我们的客户在考虑全球化问题,咨询行业必然要考虑全球化问题,全球化、国际化咨询行业、咨询企业做不开。咨询行业是为了做强,如果做不强是很大的麻烦。

  只有想办法追求专业化才有可能追求规模化,如果什么都做可能也做不大,但是某个方面做得很专。我认为组织化是必由之路,如果是这样行业战略选择有四个方面,国际化如何转变经营管理的观念和视野,如何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咨询人才,如何塑造国际化的品牌,这个问题不仅是谈国际化,因为我们要走美国、欧洲,不是这样的。整个亚泰市场发展速度会很快,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向越南,为什么日后不能到韩国做咨询?完全是有可能的。这个问题是说,咨询行业要早做打算,专业化来讲如何使企业定位和咨询服务领域在产品专业化、行业专业化、地域专业化等等要做出选择,专业化选择非常重要,有得才有失,有失才有得。包括人才的配备,比如咨询师拿到简历的时候,做过多少的行业,策略,人力资源等等都做过,这样的咨询师理实是不要的,我们要的可能是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非常棒。咨询公司自身的发展如何以客户为导向,并以信息技术相结合尽快做大,这个问题需要思考。

  如何完善组织人制度,如果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如何完善和建立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知识共享来提升整个企业咨询的能力,咨询行业的能力建设当前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谢谢!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感谢王颖先生的发言,王颖也是北京科技咨询协会的副理事长。下面进入讨论的章节,有嘉宾的讨论,同时也留了一些时间,达到有时间跟嘉宾讨论。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间和挑战中间,能有哪些问题和台上的嘉宾进行交流。下面请出讨论章节的主持人,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总经理周江。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荣幸主持第一阶段的讨论,第一阶段讨论的主体是咨询之道——咨询业的创新服务与全球产业化发展。

  首先,我邀请这次论坛的对话嘉宾:

  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秘书长 璐羽

  AMCF 常务副主席Alan Andolsen

  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周广斌

  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汤敏

  讨论主题是咨询业创新服务,以全球产业化发展。题目可以稍微细化一下,面对王颖副理事长讲的问题,在全球产业化的产生大规模的跨国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咨询业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也面临着很多威胁和挑战。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几位嘉宾谈一下对于中国咨询行业的发展有什么高见、评论。

  Alan Andolsen(AMCF 常务副主席):

  我现在来中国就是学习有关中国咨询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咨询业对于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发展。恕我直言,中国咨询业发展状况相当于美国30年前的发展状况。

  现在来中国的外国企业有很多,但是他们都很大,他们试着融合中国经济发展来调整他们对中国企业的度,据我所知,很多美国大企业是有移动的办公室,在中国大陆之内都有不同的代表处为中国的企业提供咨询。关于方法论是说,因为美国企业来自于美国是在他们传统的文化中成长的企业,有他们独特的方法论。美国和中国的国情是不同的,他们来中国研究中国的方法论,结合美国自己传统的文化和本身的想法和观点,调整他们的模型,最后带到美国,在美国重新进行使用,重新调整他们新的方法论和模型。

  关于商业化问题,像中国现在跟美国30年前一样,提供的是简单咨询的方法,但是他们现在客户要求不仅仅是这个,他们要求的是更多服务、更细、更高层次上的东西,他们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希望能与中国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对中国有所帮助,对他们自身也能有所提高。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Alan先生提出美国国际化大公司到中国以后也有文化、运作方式、方法,也是一个国际化的过程,

  周广斌(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总就国际化管理咨询话题谈了很多,特别是在刚才关于国际管理咨询在中国的挑战机遇,包括威胁的方面,谈了很多,我非常赞同。主持人刚才也说了,关于企业文化,从行业协会这么多年的管理情况。我来谈一谈对于国际化提点个人看法。

  我们谈了很多国际化,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如何应对国际化挑战,我认为从行业协会来讲也是非常主要课题之一。我个人认为。

  首先,设立一定的规则。

  第二,建立一个国际通道。所谓设立规则,我国加入WTO已经若干年了,规则的设立有两点:

  1、关键领域的规则。外国大量分公司到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大量的跨国咨询公司为我国大中型公司做咨询,他们非常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也热衷于寻找跨国咨询公司。

  在我国前期没有问题,但是到了现在,我个人认为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是军工企业,包括我们的能源、电力、通信长期依赖于咨询公司,势必就会有一个安全问题,企业内部秘密泄露问题。作为一个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牵扯到国计民生,像军工等,能不能再寻找跨国咨询公司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分类,哪一些可以做,哪一些不能做。而且这样一来给民族咨询公司空间,让这些国内大型公司做国内的重点企业咨询。作为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可以推荐国内不错的咨询公司给国内大中型企业做咨询。也就是说,设置一个相关的壁垒。

  2、准入规则。目前,国内很多咨询公司也做得很不错,比如人力资源等等。如果没有这个规则,这些中小公司和企业做的咨询公司形成市场的竞争,这样虽然好,但是对于保护民族咨询公司不太好,我建议设立一个规则。从工商角度来讲,查一查要注册的咨询公司的专业和我国国内的咨询公司是否有类同、重复,这样就可以规避一些。

  3、人员方面的管理。

  我做过管理咨询,管理咨询公司在注册的时候,没有对人员特殊的要求,还有对跨国公司也没有要求。是不是也能够设置一个门槛,让这些咨询公司在中国国内注册的时候也应当让这些人有一定比例拿到国内的资格证书这也设置了一个门槛。我的目的是说,给民族的咨询公司一个空间,设立一个规则。

  4、为了体现出国际化,一定要走出去,先有规则。但我们同时要建立国际通道,我认为有两个国际通道可以做:个人的资格通道。国内自己开车都有驾照,国外也有国外的驾照,能不能在国内考一个类似于国外的驾照。我们加入国际咨询协会理事会,国际管理协会理事会有一项认证,国际管理注册管理咨询师(CMC)。根据CMC的协议,认证的CMC在所在的43个国家和地区是通用的。这样就为个人走入国际化建立比较好的通道,去年到现在已经认证200多人了。

  5、为了走出国际化,还有一个品牌的宣传通道。

  大家都知道,国际一、二、三、四、五大公司在国内。但是国外对国内咨询公司知道有多少?只能打个问号。国内咨询公司在国外的市场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作为我们、作为行业协会也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我们也进行了尝试,去年5月组织赴欧洲考察团,考察了欧洲的7个国家的咨询公司。为外国企业、外国咨询公司、外国协会对中国的咨询公司有一个了解,同时我们对他们有个了解。另外,我们又把外国的机构请进来对中国进行了解,在去年9月16、17日在上海举办中国咨询管理高峰会请来80多位外宾,目的是早日打入国际,也让他们到中国了解我们咨询公司的情况。我们也邀请一部分外国协会,他们看了中国咨询公司,他们非常感慨说中国有这么好的咨询公司。所以中国咨询公司并不弱,我们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全球化、国际的环境。

  应对全球化应该设立规则,这个规则是关键领域的规则。第二,准入规则。

  第三,建立国际通道,这里有个人资格通道,还有品牌的宣传通道,形象的来讲,两横两竖一个“井”。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一个是规则,一个是通道,通道打出去、请进来。规则从积极角度理解,从大规模国际化经济规模竞争加强以后,中国咨询业面对这个情况要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否则,你这个东西就得靠政府来做规则,这也有很大的难度。关于这个问题请璐羽女士谈一下她的看法。

  璐羽(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秘书长):

  今天做咨询业全球化,在18年以前曾经开过这样的会,迎接全球化。全球化的战略部署在80年代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了,我现在不想一般意义的讲。现在还来谈,就说明中国咨询业不是站在前面。

  现在咨询业面对的是应该不应该走出去和应不应该全球化的问题,也不是全球化对我们怎么样。现在我们必须落实到如何去做。在这个问题上,在五、六年前,汤敏刚刚到亚行办事处的时候,我们就很深入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和财政部、发改委都讨论过,我想跟大家说,我们现在必须对实际性的操作,而不是现在想还是不想。

  袁岳2000年去美国,读了EMBA回来以后又做咨询方面的推进。最近几年之中,咨询机构的很多人都跟我谈国际化的问题,而且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

  第一,全球化的过程已经落实到企业。最后要打开大门是国际金融界,2008年全面开放,不是你想不想开放,不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在这个场面上,我觉得咨询机构有两个任务要做:

  1、学习的过程,现在谁在这里面看、研究过。

  我想说,企业怎么卷入这个浪潮里,现在速度有一点慢,但是机会还有很多。在这里有几个情况:意识,我们在发展当中有没有考虑过全球对本企业的一些影响,我觉得意识很重要。我们在这里如果有这种意识,很多调整就开始有,因为现在的企业基本上是内置化,我们的聘用员工也好,整个制度的管理也好,还有行业之间、内部的配合也好基本上还在内置化。

  前一段时间跟老总谈,我说能不能联合投标,各个企业都有,在国际、亚行做项目,他们强调的是本土和国际团队,我们在这里投国内比较大的标的时候能不能联合投标?我们都没有做到,我觉得视野、意识很重要。

  第二,核心能力的培养。现在要走上国际,我觉得不太可能,我们走向国际当然是一步一步,但是我们现在能力还有欠缺,但也不是不能走,我觉得核心能力要培养。在中国发展的东西能不能复制到国外去,如果不能肯定被淘汰掉,你的核心能力在中国市场适应,同时也会在其他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文化国界当中也会适应。比如麦肯锡到中国以后面临本土化,当然更重要的是麦肯锡流程、工作方法、选聘人才在中国是能够复制的。

  第三,高层管理团队,现在的团队还在分类,当然这也是发展中的事情。但是,如果国际化,我们的团队就要有一个人去带领一支队伍在另外一个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团队必须紧密配合,如果不紧密配合很难。

  现在到了越南,越南这边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这边的配合,或者是专家问题,有很复杂的问题。

  第四,组织框架。有几个机构在组织进行调整,他们在国际上寻找合伙人,共同做组织框架。因为组织是所有策略、思想,还有行动具体的执行机构,我觉得主流框架、搭建上要重视。

  第五,跨国公司人才的培养。

  我了解国外公司的时候比较好,一个各个国家高层定级的聚会和培训制,他们会交流,再有一个只是共享,会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感情上、知识上、技能上等等。

  他们的轮岗制度也比较好,在不同区域国家内进行轮岗,他们面对不同区域、事实实行不同的文化,他们会更好的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在成员国里面,像马来西亚、菲律宾能在某些领域中国际标,我觉得在国际化问题上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在我感觉最大的挑战是语言问题,要在国际上肯定不能全说汉语,汉语在国际普及速度很快,但基本语言还是英语,可能到非洲、西班牙这些可能都是说英语,在语言上要克服我们的弱势。

  我们对国际各个不同市场规则和文化的理解,假如重亚行的标,但是你不了解,那你就不能成功。

  再一个是团队,公司、团队实行国际化不太可能,能不能、逐渐一步一步组成国际化小团队去做。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有好的合作伙伴,其他国家也好、走入国际也好,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这方面,中国比较短缺。我参加过咨询业的国际会议,比如在亚太地区咨询业国际会议,比如美国管理咨询协会的会议,但是我知道,我几乎就是只身一人代表中国,就是没有团队。后来就感觉到,袁总董事长在很多国际舞台上,我们知道他的声音,但是这样的人目前还是比较少。我希望从今天开始真的努力思考这个问题,付诸行动,我们能迎接全球化对我们的挑战,谢谢!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非常感谢璐羽女士讲了这么多的建议,我想问一下Alan先生听了两位的建议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Alan Andolsen(AMCF 常务副主席):

  我想对于刚才两位所谈,尤其是璐羽秘书长的想法、激情非常的敬佩,刚才璐羽秘书长提到国内企业怎么样面对国际化,怎么样走出去,怎么样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本土文化成长的企业怎么样适应国际的文化,怎么样走入国际化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我觉得非常好,我们应该多多的学习他们的经验和介绍。我们的企业也是走入欧洲、其他很多国家。我从不同国家咨询业也学大非常多的东西。

  周秘书长刚才提到关于人力资源培训,我也是一个CMC,但是我不是属于非常权威,是属于志愿者。在西方国家有很多的CMC,他们绝对符合规定,但是没有通过专业资格证书的认证,他们也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我非常中国在CMC方面多多的培训。周秘书长提到建立规则、通道,提升自身素质走出去这点,在培训方面提出这样的建议,最终如果能付诸实践是非常好的想法,希望我们能进行的比较顺利,对中国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和帮助。

  CMC重要的不是证书,是能提升自身的能力,给咨询业企业树立一个标准,一个更高的要求来规范咨询业市场,再结合自身的发展和一些措施,帮助中国咨询业更好的走出去,对于我们在国际领域更具竞争力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如果单方面的发展,或者在培训这方面只是做一些简单层次上,我们也有所发展,但可能不是我们所要的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在CMC这方面的培训以及其他措施双方面加强的话,我们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非常感谢!由于时间关系,观众对嘉宾有没有问题?

  提问:

  我是美兰德管理咨公司的。关于全球化,我有一些想法。中国企业全球化是被动的。现在世界经济发展起来,中国经济是被动的跟着全球化,尤其是美国强势的经济体到中国来,咨询公司、麦肯锡全来了,现在不全球化不行。袁总有一个动作在主动往外走,但是我觉得这种动作更像是军事上的围魏救赵的思路,不能一人守在家里让你打,我得要出去,但是这种出去的思路更多还是被动的。

  零点,包括国内几家大型的咨询公司,现在年营业额一个亿就很高了,一般都是几千万,像麦肯锡、罗兰贝格在中石化、中石油的一个项目可能就几千万,如果在这点上是很难的事情。我的看法是,现在还是被动的全球化。

  中国管理咨询企业怎么最终在世界上站住脚,什么时候中国人的管理理念跟源自美国的理念结合成中国人的想法。有一天,中国的管理理念能够在全球得到一个认同,中国人这样管企业,而不是美国人管企业的方法。像欧洲也有对企业不同的经历,那是中国人学的,从大学教育、MBA教育学的、效仿的都是美国的,中国什么时候有自己的管理理念?这才是中国管理咨询企业在世界上站起来说话的时候,或者说今天的麦肯锡未来就是我们的零点,今天的罗兰贝格也许就是北大纵横,或者是其他的企业。我们主动的全球化、往外走的过程更依赖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花旗银行、广发银行也好都很大,他们进中国也是没多长时间。到非洲去,美国管理可能不行,美国理念比非洲强吗?我觉得可能行不通。相反,比如华为、联想国际化了,他们作为我们的客户,我们为他们评估服务,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全球化,我想这个效果会很好,可能事半功倍。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路上来讲,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样被动迎接到家门口的老虎,我们行业如果有一天要走下去,我想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界、尤其管理圈,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说了算,我们的咨询公司,其他行业也好,自然而然也就全球化了,谢谢!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国际化有主动、被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璐女士有什么看法?

  璐羽(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秘书长):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现实,这是我们不能改的,全球化对于我们是双刃剑。我们用低价的劳动力,怎么样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发展,我觉得被动肯定是不可更改的,怎么采取积极主动,我想自然到来是不太可能。有能力、艰苦的工作,汗水、泪水换得的。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美国的咨询公司在主动国际化,下面请Alan评论一下。

  Alan Andolsen(AMCF 常务副主席):

  就像璐羽说到,我们在国际竞标很少的,中国是非常大的,有这么多人力资源,怎么样利用这么多人力资源。就像零点一样,我们跟零点有一些合作,零点的发展也一样。西方的咨询公司进入中国是非常有侵略性的,他们是侵入中国,在另外一个程度上中国太被动了,因为我们太被动所以他们有机会侵入。就像美兰德公司说的一样,怎么样抓住机会促使我们发展。

  璐羽(中国科技咨询协会 秘书长):

  这是一位美籍华人向我提出的问题,那么多国家现在都想变成发达国家,但是有多少人在成功?又为什么不成功?现在公司要走向全球化,并不是每一个人想就能成功。怎么才能成功?成功肯定占少数,要想成功得付出很多。

  周广斌(中企联管理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

  我说设立规则,实际是想通过原来的被动能够变成一点主动。目前来讲,全球化大公司进入中国管理咨询侵入在各个领域,关键的行业、包括军工涉及到国家的安全、资源方面,如果无度开放的话,从长远来讲,国防安全等方面受到约束。所以,这种被动能不能变成一种主动,我们设立相应的规则。我非常赞成袁总说的,有一个银行要收购咱们的,应该有资格审查,不能有钱就收购,还应该有国民的行动。

  由过去的被动能够变成主动,我想要有对策,要设置相应的规则。

  周江(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 总经理):

  感谢三位嘉宾对会议的贡献。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第一场论坛围绕国际化问题展开了探讨,大家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思考,国际化的浪潮是容不得我们选择的,各个公司做本土业务的同时也思考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考虑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去做。但是我个人的体会,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国内更多的公司首先解决的是观念和视野问题,包括前面有些同事在底下探讨过这个问题,主动与被动,规模是不是应该足够大等等?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真正全球化问题的时候在很小就要考虑。如果你考虑这个问题可能做大,而不是做大而考虑这个问题,很多的观念要改变。

  包括中国管理的沉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管理思想,在迈进商业竞争的时候能够沉淀为中国特色的管理,我想这个问题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但不仅仅是等到中国的管理已经被世界认可所考虑国际化,不是这样的。当然最大的背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敢做这件事,就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中国经济在全球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机会,我们的产业界、咨询界完全可以更好的开放视野来设计企业的国际化的道路。

  刚才探讨的是咨询行业、本地行业国际化的问题和伴随着全球化过程为产业转型提供服务的问题。在座的各位很多是比较活跃的是管理领域,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在很多公共管理咨询的领域也正在兴起。前面谈到七个趋势里面有一个,公共管理领域需求越来越旺盛,在美国咨询市场,可能政府本身就是最大的客户,城市的发展,包括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尤其像北京具有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作用,以前提出来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现在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等,这些问题背后都隐含着很多咨询行业的智慧和推动的力量。

  下面会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创意时代的到来,咨询行业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在文化创意产业过程当中发挥这样的作用,而智力服务业如何推动城市的发展、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于这个话题会邀请在这方面很有见术,也做了很多的研究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

  王德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所长):

  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从王颖一开始就说,刚才对话也说到。我下面谈三点:

  第一,全球化的解读。

  第二,咨询业的自主创新,信息主动的问题。

  第三,创意和咨询怎么驱动城市的发展。

  全球化最大的体现是什么?根本是变化打破空间的约束,人类的生存就是从一个部落、方圆几公里到现在能够跨越所有的空间来运作自己的经济。它体现在产业上是什么?咨询行业老说价值链、产业链,它体现的根本就是链,产业链在分解,价值环节在分解,分解、分解再分解。但是它体现在空间和过去也不一样,叫集聚、集聚再集聚,空间原来是有限范围的要素集中,现在是无限范围的要素集中。城市就过去,由于贸易,在港口、山脚形成人的集聚。现在的城市功能大大扩展,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城市的定义、定位改变了。所以说,最近,北京市做了一个逆全球化的事,一定要控制人口,控制在1700万。没有办法做就是整个经济在变化,更根本的变化是一个规律,不是以人,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市长意志能够左右,这么一个纷乱复杂的世界怎么办、怎么应对?

  第二个主题,要创意,要有大视野,大视角,咨询业要自主创新。我推荐大家一本书《企业规划的失败》在西方的咨询界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做了企业规划,这时候是文字、数据来说话,试图把一个五年发展一点点规划出来,这是错误的。这个规划发起无数的咨询公司,同时也带起很多规划部门。要不要做规划?肯定要做,但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规划,不是一个灵活的规划,是一个死板的规划就不能应对在运作过程中的变化,就不能对市场做出反应。

  谁来灵活?每一个企业家在行业里花了那么大的精神,那么多的时间在思考,但是他有弱点,他想做好就必须专业化,他要专业化就对很多和这个企业运营相关外部的变化失去敏感,他可以对市场敏感,不意味着他对所有的变化都能够敏感,失去了敏感以后,应对反应能力减弱,这个时候需要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在一个项目上争论、讨论,开创意头脑风暴会这是咨询行业的根本特点。是大框架之下应对、分析怎么样应对市场和以后的变化。

  2006年发布硅谷指数,和过去十年完全不同的结构,他的第二大产业是创意产业,在创意里面是咨询,咨询是核心,工业设计、研发。硅谷经过半导体、网络一系列的变化,现在它的核心是两个:软件和创意。它说明的是,硅谷在全球仍然是最好、最健康的经济体。最新的经济体一定要有咨询公司,一定要有咨询公司在里面起作用。

  自主创新,灵活应对,面对变化的灵活是谁?不是自己公司,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国经济怎么解读在全球化中国是沾光的。中国是得益的,是中国经济10%的增长,主要动力不是来自国有企业,主要动力来自民营企业,主要原因来自民营企业自身当然存在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文化很严谨,中国文化灵活。在工业化集剩时期,西方文化起了核心作用、主导作用。到了后工业时代,工业经济过去了就意味着死板的时候过去了。我们的咨询业要学习的不是外国的人,是要学习中国民营企业家,我们眼前最应该学习的只有吸取中国企业家灵活应对全球变化的模式,中国就会出现引领市场的管理的新理论。

  别人问我一个问题,怎么解释日本十年停止?我说因为日本在工业经济末梢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家族企业,人员不流动TQC很精细的管理,这些东西都过时了,全都不是核心经济。现在日本要花很大的精神来剔除过度质量,是客户的要求、需求的质量才是真正的质量,标准的质量不一定是客户需要的。

  具有灵活特点像西方学习和有方法论特征,向西方学习,但是一定要有原创的管理理念。我在所里提出80、24的规律,这个规律咨询和真正做管理的人很大的不同,我们要高视野。同时,要专业化,所以,你的段位要比管理高一个段位。管理专家核心在复杂的问题中找到20%,你要把另外20%再打开,然后再到20%,就是80、20加个平方,就是两次80、20,高一个段位。一个事物中的4是什么?是关键,是创意。要咨询公司干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找咨询公司干什么?核心就是你能够在更大跨度上看问题。

  你能够找到创意,所谓的自主创新的方法论,核心要像民营企业家学习,也要有不停的调段位,你必须要会干,不要把牙天天拔,你要知道是什么原因,是经验和理论结合,执行合的行业。咨询业的自主创新更多的要增加原创内容。

  城市发展需要的咨询服务,区域战略、城市空间规划、开发区,从一个空间角度上,从大的环渤海到一条街、一个写字楼、一个要开发的项目全都是咨询公司有用武之地的地方。最近连续到江浙接的项目都是街道的,街道的一块地拿出来做主题楼宇。显得比北京有创意,这是政府管理上比较创意。后来连续来了好多,同时也出现更多的街,专业街,更多的是市场集聚的街,开发区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袁岳说1:2000,这个说法引起我很大的思考。中关村去年是5000亿销售额,我们在中关村有500万收入,当然它占的很小,500万是200万分之一,5000个亿加四个0,我的感觉是在空间的需求是百万分之一,你1万块钱能影响100万,企业的咨询是十万分之一。一个企业的影响力基本上是百万分之一,空间是十万分之一。

  如果我做咨询比较低调,但是我有两个比较好的东西,我能从这个企业很小、甚至是零做到200亿。我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这就说明,从功能出发、从空间出发,咨询业的空间比较多。同时,从功能出发,管理的问题更多。从空间出发,创意是核心,经常遇到的项目是什么逻辑?拿到这个项目不是调研当地,在当地调研毫无用处,你要弄出一个开发区定位,你要跑很远,高速公路走一通,非高速公路走一通,在外部的地方找到它,看全球化的结构,从一个区域的外部找,你找到这里应该干什么。城市更加有个性,区域在新经济条件下不一样了,不光光是跨国公司能够有驱动经济很大的力量,一个专业特色区域也有很大的驱动力量。中国的经济是什么特点?我们的产业要进行业态创新,我们的空间要更加有个性,我们的咨询业要和企业家、开发区领导和政府合作,在合作中创新。而且要自主创新,谢谢大家!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王所长提到咨询公司一定要应对变化,创意非常重要。另外,提到功能咨询跟城市规划很多立足空间的咨询,着眼点和思维方式还是有区别的。下面进入第二场论坛,下一场论坛的主持是由零点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主持,从这一组开始,我们的嘉宾不完全是我们的我们希望看到业外和业内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

  第二个议题的发言嘉宾有:

  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汤敏

  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高级顾问温华

  第二轮的讨论议题是:“咨询之道——智力提升城市竞争力”。首先请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汤敏发言。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有目共睹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以盖楼,修城市,修广场,这样的过程转向更全面的,环保的等等更全面的发展。以宜居的角度来修建城市,修建工程性的问题,咨询业可能并不是太强项,并不是能够拿到很多的单子,在未来的综合性的领域我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机会。还有一个好处是城市健在竞争,竞争就会给我们机会,如果是垄断的,他就可能不需要我们,或者是挑个别人来做。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机会是存在的,各个城市他要突出他自己,要跟别人做不同他就需要极大的创意。这些创意是我们一些教授和规划所做不出来的,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做好准备了,我们有没有能力,我们有没有这种整合能力,我们现在咨询业的结构,我觉得不适合去迎接这样大的挑战。

  其实是公共管理的需求是在产生的,但是我们的咨询业和需求的满足之间存在问题。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现在的都没有这些能力,我们亚洲开发银行正在研究跟几个城市研究怎么长期合作的问题,我们不得已要兼很多国际的咨询公司来做,我们国内的公司可能还不能提供这种服务。国际化不一定是走出去,这是很小的业务机会,真正的国际化就是通过你们把国际的历年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吃透了,变成中国的现实这是真正能够产生效益,产生金钱的国际化,使你们更好的生存的国际化在这方面下工夫会对国家有更好的贡献。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原来很多的实践,我已经在加拿大最大的国际工程师,现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80年代、90年代在国内做咨询的时候,发现中国喜欢重视硬件,不喜欢花芝麻钱,实际上是丢了西瓜。我觉得21世纪有了很大的好处,现在中国人开始重视咨询,当年做咨询的时候非常的困难,比如当年做咨询的时候只有像三峡大的项目才接受国际咨询,一般的公司都不接受咨询,觉得咨询是动动嘴皮就收费用,这是很难想象的,中国人就喜欢看实物,像盖一个楼。80年代我们进行很多的成套设备,但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咨询,这些设备全都烂在厂里,我觉得损失非常大。

  第一,在今天的环境下,中国重视咨询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及时的。

  现在中国的咨询业做的好也有一部分,像中国的国金,250强里面已经挤进了几十强,中国搞承包劳务还是有关系,走出去国际化也对中国有好处。

  第二,我觉得城市竞争力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重视咨询,中国城市竞争力上不去,很大问题是不是咨询。比如三环修的没有经过很好的设计,出口和入口在一个地方。现在三环下面成了停车厂,上海就吸取了这个教训,上下都是路。机场也是,出口、进口、停车场都是非常落后的设计,北京机场修出来马上就落后了,现在在修新的机场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重视咨询,哪怕多花一些钱请国际有经验的公司咨询。

  我觉得城市的规划非常的落后,我们北京整个CBD下面都不是连接的,像嘉里中心都没有连接,出来以后就是很多人、车,就塞在那里,这种人流的规划、城市设计非常落后。包括CBD的协调、衍射,楼的形状,前后、左右有很多的人和车,非常不协调。我在想,如果CBD不好好设计、规划,如果政府不强有力把发展商,把地下打通。没有政策出来的话,这个城市会非常的糟糕。原来在设计深圳的时候,原来可以一张白纸画得最好、最美的,但是设计规划看国外几百年前设计的,一条马路整整齐齐,是非常好的规划。有些东西是不可再改造的,像三环现在堵车就是因为只有一条路,上去就下来,改造成本非常大。包括机场,环城马路,CBD上下的空间,大量的咨询存在,有一有机会,我觉得要很好的规划。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去年北京规划大修的时候,他们在很多层面吸收了,请了若干个咨询机构针对中间不同分出来加以咨询。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现在开始是这个事,非常好,但是由于,现在很大的挑战是处理过去不好的后遗症。

  温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高级顾问):

  你们今天的题目非常有意思,我今天说一下个人的意思。在中国有几个大的城市在很高的临港单位市场咨询委员会,天津也有,广东省、重庆也有,都是很好的走势,他们能不能发挥什么功能,最起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这个城市的发展是什么?我觉得只有一条就是人才。包括企业,包括社会大众怎么样一起工作。关键是咨询人才。我在上海主持了一个中国瑞典的城市论坛,瑞典来了一大帮咨询公司,都是一些大的公司来做的。我在做讲话之前翻了很多的资料,我很惊讶。瑞典作为欧洲比较小的一个国家,它仅只有几百万人,它的GDP很高。还有一个特点,瑞典是一个很老的国家,老年化的国家,怎么可能有竞争力?还说什么创新?全错。这样的国家怎么才会有创新呢?但是他数字化的程度在全世界都是挺先进的。我觉得在中国有很大的机遇,但是很遗憾,这当然有历史因素。

  我的意见是从政府的五年计划是最要不得,这是我的个人意见,这个意向是好的,但是对一个变化的事情怎么能做一个计划呢?你能给家里的小孩做一个五年的小孩吗?别说中学,就是小学也别听你的。关于咨询行业的发展,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全民参与,重点培养咨询人才,所以没有那么简单。也需要在座每一位的参与。我三十年之前来北京饭店买纪念品,但是5分钟就把我们赶出来了,我们这个不是你们老外买的,走!那时候是很封闭的,但是现在已经开放了,所以不能低估我们的能力。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连院长觉得城市最大的挑战,尤其是特别需要咨询机构和咨询服务特别着力的在什么方面?

  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院长):

  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律,30-75%意味着城市化进入快车道。但到40-60%标志在这个城市化在快车道进入了加速期。从2004年底41.38往前推15年到1990年18.9,这几年中国城市平均年增长率是1.5%,42.99%以后,在未来15年,中国的城市化置换率达到了1.5%。按照1.5%来计算中国英国是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英国是最早完成城市化的过程,达到75%是一个完成。中国达到75%预计是30年,假如把中国城市化比作一辆车,别人用20分钟完成的路,中国要用200分钟。安全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和中国城市的整改率,我觉得最佳的增长速度0.8%比较适宜,我们现在是1.55%。它的挑战就是中国的城市进入了既是高速的发展期,又是城市病的多发期,这种病的出现交通的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和社会来解决。但是政府最缺的是服务于高层公共决策的咨询,我强调的是公共咨询,而不是指项目。而公共咨询既要服务于公共利益,还要服务于社会利益的综合体。我们是公共的服务机构,但同时还缺少一个东西?我们的服务机构,尤其咨询机构在服务决策的同时比较缺少的是依托性的研究。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城市病,城市机会也会出现城市病。十年以后,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于咨询的需要,我们做项目和公共到那个时候市场份额大概各占多少?你的机会多少?做项目的大概是多少?

  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院长):

  我不明白全球化讨论的问题意义在什么地方。全球化不一定都出去,我觉得王颖秘书长讲到“四个化”,一个是国际化,专业化是专一化,我觉得衡量一个咨询公司,不管是公共服务的咨询公司还是属于项目的科技咨询公司等等。我觉得衡量咨询公司是不是国际化的公司,不是看份额的问题,我觉得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公司服务的客户有多少。我的标准如果服务一个客户规模是最大的;如果服务是100个,这个咨询公司最不成功。

  做咨询也好、做公共服务也好,政府的领导告诉我具备四个条件:

  一、咨询机构一定要有用,要有能力。

  二、可用,要是没有风险的,不要带来麻烦,对你是非常信任。

  三、最关键要好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四、管用,得要管事。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协调问汤敏,里面有很多项目,你们的项目算公共项目,中国政府也有很多,也有认证,亚行有那么多的项目,而且关键是这个钱也算是国际机构放到中国来,我知道国际机构钱最好花了,花了以后稀里糊涂不知道花哪里去,亚行有很多发展中的项目,也很偏远,你们派的国际评估专家都不敢去。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相对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公平,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公开透明公证的一种选择设计项目和选择咨询专家的问题。刚才也谈到我们政府以后的公共咨询非常重要,现在的政府不愿意出芝麻钱而丢了西瓜。规则建立好了我们咨询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不用通过走后门,国旗和政府的一些资源拿到单而当咨询业做好他提供的服务就是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决策,政府的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能不能说被你们的机构选上也算是国际化的?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我觉得这个还是有象征意义的。我觉得国家在做政策设计的时候拿的钱还不够。放到实际的预算里面太少了。在做规划方面花的钱不多。其实政府拿了大量的钱,养了大量的研究院,养了很多的事业单位。最后这些研究院是为自己的部长服务的。

  做这么大政策咨询、研究应该有一个回避政策,现在部门利益越来越法律化、制度化,因为现在连法律都被这种部门的咨询、分级,这样下去可能是整个国家大的规则问题。所以,改变规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战略意义。我们设计一种方式,现在我国做工程需要招标,修公路也是公开招标,这里面有猫腻,为什么我国做政策咨询的时候不做公证公平的招标呢?这也是财政的钱,也是老百姓交税的钱,道理跟修高速公路需要招标一样。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亚行有没有自己熟悉的咨询机构?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没有,国际竞标有90%,国内有10%。这个问题有几个原因,所有亚行参与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引进国际经验,如果国内完全可以做,这个问题那么重要,国内又能做,财政部应该拨钱就做了,就是要引进国际经验。在我们国际里面有一个倾向,选择国际比较多,现在正在慢慢转型,目前的国内专家越来越多,但是国内专家应该有提高水平的过程。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政府是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做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企业和社团的参与,基本上是三足鼎立,刚才讲政府咨询这块,政府咨询现在是非常薄弱。刚才讲到,政府咨询是各个部门的设计院、研究院,照顾各个部门的利益。现在有国际的市场公共委员会,这不是很有效的方法,是非常形式化,可能是招商引资促销的手段,但每个市、省都有国际公司的顾问团,他们做了多少的顾问,这些CEO也就是走走形式,我觉得政府应该把咨询、顾问落到实处,需要真正的咨询公司、专业公司和顾问公司,而且应该采取像亚行这样的,短运单的方式。不看是什么公司,先看方案,选方案再选公司。我当时在负责这个咨询公司的时候当时也投了很多亚行、世行的标,他们有很规范的制度,不看制度,就看方案,方案好就定下来,也不看钱,选择咨询公司是不看价钱的。因为咨询公司的钱跟项目的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的方案好是非常有效的。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这些企业在增加投资的方面,站在咨询方面来说,您觉得他们最缺什么?

  温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高级顾问):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曾经担任过天津、大连开发区的咨询顾问。我挺敬佩这些开发区的领导,我们受制于很多经济上的框架,很多现实的条件、体制等等。但是这几个开发区干得非常好,天津、大连、广东每个开发区都干得非常好,每个开发区都相当于欧洲一个小的国家。环保是一流,人才培训一流、哪一个开发区有重点是用咨询重点培育资金链的?他们可能是有更重要的任务。这个问题不在他们,在于他们的领导。头叫你干什么你不可能不干的。他不可能说老板是不是应该干其他的?不可能是这样。我们这个城市经济力最主要还是看中央和地区最高层的,策略性的决定,去营造一个环境。但是很多的城市误会了。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温先生说的话是痛彻的,我们这个活动是排在最后的。的确反映了上面的领导关于咨询业发展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的确是比较靠后的。下面请观众提问。

  提问:

  我想问一下连院长和王先生,你们刚才谈到定位问题。刚才连院长讲过,现在的领导人普遍干得不太好,没有经过多大的培训,开始就跑,三分钟到达,作为教练来讲,我们应该是一个不收费还是从技术上慢慢学习的教练,还是快速的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的教练,还是必须要收费,而且收费很高。一个咨询顾问应该怎么样的定位?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中国现在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如果政府的决策做得好,比如像中国改革开放好就收益了,但是搞不好就砸了。现在咨询业还很薄弱,拿政府财政肯定是政府让你干什么干什么,在欧美大量的民间基金会,民间的咨询机构帮助政府做公共政策咨询。在中国政府权利这么大,影响这么大的情况下,在干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认证,这样才能使损失降到最低。面向社会公共,用这些公共机构来咨询,这些公共机构咨询可能不是以收费为目的,他可能就没有什么偏见,不代表行业、群体的利益,而是真正考虑最好的方案。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收钱做项目就是有偏见的了?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不是,比如做跨国咨询收费很高的,做很好的规划,政府的公共咨询,我觉得企业也可以做。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只有有钱人可以做咨询,这样你做出来之后还是有钱人的思想?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有很多的基金会公益机构跟中立机构做的话,分很多方面,有的专业化。

  连玉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 院长):

  我觉得公共咨询跟咨询机构可能有一点区别,关于公共咨询项目是不是每一个项目都要收费。像我们这样的机构,下面有四个机构。一个机构每年拿出500万为其他三个机构服务。我拿出来500万给另外三个机构服务,我不收他的钱,我可以拒绝,我可以不给它干,我可以说你的项目不行,但是收了他的钱不做是不行的。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有一个单位收一个钱你是比较听他的,不收钱的就不听他的。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根本的问题不是收不收钱,而是怎么选这个机构,机构选好了,那点钱对于国家、机构来说是小钱。专业只有资助的方面,有专业的公司也有公益性的,但关键还是在于选择咨询公司机制,这种机制一定要做好,这个东西不好,即使不收钱可能也有问题,也有老板想影响政府,出点小钱把政府的政策往这边靠。核心不在于收不收钱,而是怎么找。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公平的程序非常重要。

  提问:

  我想问袁总的问题,王先生谈到公共政策,非赢利机构咨询会优势。在公共咨询、政府咨询的优势在哪里?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收钱的优势在于有钱,我们商会这帮人,跨国公司下来口袋有钱,或者是本来就是老板就有钱。对于大部分机构来说都是没有钱的,就是大学生毕业以后想干点事,顺便赚点钱,所以必须得收费。即使有动力干好这个活,同时是干这个活本身的需要。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的客户也能理解,我要干这个活,大部分情况下,比较不是给不给钱,过去做的是30万做,现在怎么35万,你要讲明白为什么多了,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相比较而言。做咨询的人觉得地位崇高,你就好蒙他,请来以后他就听你的。我们咨询要求地位高一些,我们不是地位崇高的人,所以要做很多的工作、服务、辅导,说不错后面再拿钱,真的要把那点钱挣回来不容易。拿了前半段拿不了后半段的钱。你说对了,我说错了。因为它是一个生意,靠竞争。政府的牙缝里的钱白花花的,你要挤出来,你的竞争能力就挺强的。中国要做得好是在本土做得好,而不是在国外做得好。正因为挣这个钱不太有优势,那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

  我觉得咨询要找有经验的人咨询,比如我觉得你们应该更多的利用国际机构,像世行、亚行,他们做过这些东西。中国的情况是部门养了设计院,所有的都是自己做,就划地为牢,作为本地区。要开放市场用更多有经验的。

  袁岳(北京咨询协会 理事长):

  在美国1965年国会通过一个法律,国会议员发现,你们弄个咨询机构就是有问题,就是法律不允许,要么私有化,要么分离,我觉得有体制的问题。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公共管理咨询包括公共政策,公共行事处理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咨询都非常专业,都要专业化,而且中国非常需要,中国的公共管理的处置的权利、公共权利主要在政府,过去有没有咨询?有政府的咨询,大部分是御用的,由于御用的原因,公共管理咨询的质量很低。不是国家研究院就是对的。恰好是不怎么对的。由于没有企业家、利益驱动在公平利益的效率上,公共咨询现在是空白。袁董事长和理实是开始公共管理的咨询机构。国际机构进来最初短命的咨询机构,也是从中国的御用机构开始。你们有没有打算在咨询机构选择当中考虑跟独立、能够提供一些所需要的公共管理咨询的中国咨询机构来投?这个问题有没有考虑,能不能研究这个问题选择一下机构?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副代表):

  我们这次做这个研究也是为了打破这个问题,原则上来说,我们应该是一视同仁。我们极少得到独立的投标。你们参与我们的投标非常少。你们过去没做过,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像清华、北大做了很多的报告,至少是做过。在人才的聚集、过去的历史来说,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公共咨询目前还不行。所以,现在得要拉一些人来。我现在的感觉是不在国家一级,部一级的,更多是市级,国家一句话就完了。做回市场型可能竞争的机会更多。

  温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高级顾问):

  我听了半天很多的都在投诉,不能跟国际品牌竞争。我觉得这种态度不一定对,坦白来讲,我觉得中国有很多的本土优势,只是没有好好把握。

  像麦肯锡等等大的品牌都曾经问过我,中国也有很多的咨询业,为什么还来问我?关键专注。

  王颖(理实国际咨询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这一场论坛的题目涉及公共咨询,这块引起大家格外的关注。另外的亮点这样严肃的话题居然主持这样的轻松,希望下一场丰富多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