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徐镜人:中国本土医疗企业发展现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15:45 新浪财经

  2006年9月16日,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石化厅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希望之路。下面是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演讲。

  徐镜人:

  刚才主持人谈了创新了问题,其实我讲的内容已经调整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问题。我认为这次来参加这个会议,我非常感谢论坛主办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大家交流的机会。这次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医疗改革的希望之路,我觉得这个题目提的非常好。所以我想谈谈中国本土发展的现状。

  首先我觉得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是不容乐观的,十五期间我国医疗行业的各项指标都大大超过了十五规划,与九五期末比,我们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利润总额翻了一番以上,而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270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510亿元,年递增在19.4%左右。实现利润361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18亿元,年递增20.4%,应该讲十五期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令人兴奋的。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为什么高兴不起来?我们有另外一组数据,

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一些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增幅是6.3%,这是历史最低点,还不到全国工业利润平均水平3%。在全国12大工业行业中列倒数第二。04年增幅是11.6%,05年增幅是19.23%,实现销售利润177.59亿元,同比增长了7.26%,远远低于十五期间20.4%的增长速度。上半年大概有30%的制药企业都出现亏损,而在22家国有重点企业当中只有十家还保持利润增长,11家出现亏损。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国家已经进行了三次降价,去年第17次降价平均降幅在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的总金额为40亿元。今年第18次降价平均降幅速度为23%,最大降幅57%,降价总金额为23亿元。最近第19次降价,平均降幅在30%,最大降幅达到了76.8%,降价的总金额为43亿元。这么多次的降价从媒体报道来看,老百姓并没有感到一年比一年看病更容易,看病更便宜,甚至觉得看病越来越难,越来越贵。另一方面,不断的降价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打击非常大。去年华北制药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达到1.88亿元,这非常令人震惊。2003年在全国制药企业当中利润排名第一的石药集团,在今年1-7月排名中,利润只剩下不到五千万,让人感到市场的变化异常。

  还有医药行业出现了不少的事故。这些事故对医疗行业的震动非常大,出现这些问题后面的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我们医药制药行业的现状非常令人不乐观,不断的降价使利润越来越微薄。

  第二我想讲完成药品定价体系。一方面GMP认证的企业大量增加,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前提下,不但制订了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医疗品定价亟待需要提高。这几年GMP改造,我国医药工业生产能力比改造前提高了3倍,所以产生了大量的过剩产能,产能过剩整个超过了2000亿。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市场只有4000多亿产值的医药产业来说,这意味着是什么,可想而知。为了通过GMP认证,大量资金被占用,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也造成成本上升。

  这两年扬子江引进的设备,使我们这个药品生产直接参加美国药店的标准进行生产,有些甚至高于国家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成本,所以一方面我们人工成本在下降,但制造成本在不断上升。加上原始材料的成本,例如煤、电、水、石油、石化等制药必需的原材料在不断上涨,原料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对于以原料业制造为主的企业压力非常大。

  另一方面与不断上涨成本相反,价格一降再降,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国家进行了三次的药品降价,药品销售额下降了106亿。所以作为整个药品制造业受到冲击应该是最大的。举一个例子,沙星注射液,由于该品种小,质量显著,在2001年被国家定为首批定价的品种。我公司该品种上市已经多年,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最近一次降价使我们价格从原来的22.4元降到14.1元。从今年上半年销售状况来看,我们这个品种一方面销量还是在增长,但是我们的销售金额却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就像一些媒体报道一样,因为一些药品降价,就从市场上已经消逝了。所以中国的医药有它的一个特殊性,有些药品因为降价缩短了它的寿命周期。从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生产厂家的经营状况来讲,如果有利可图,药品生产企业是不可能不去生产的,因为很多的制造企业已经到了生存的生死关头。所以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提高他的创造、创新能力。因此,要完成这个药品的定价体系迫于眉睫。

  第三,要创造公平的竞价环境,缩小与外资企业的差距。自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给中国的制造行业带来很大的变化。比如国际公司的管理理念,生产车间都带来了很多变化。所以给中国药品制造业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并且提升了中国制药企业的学术力量。但是,在近几年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下,相对国内企业来说,外资企业的日子要好过的多,药品降价这一政策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要小的多。在历次降价中,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国内制造企业的品种价格普降50%以上,外资企业同类产品降价幅度只有25%左右。同样的产品经过多次的降价,就越拉越大。现在比如说非常普通的头孢曲松,该药早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0.5克的国产药国家定价为5.9元,而外资药国家定价为55.2元。在中国目前自主生产的药中具有自主产权的药品很少,90%以上都是仿制药物,中国的研发能力一直以来比较弱。一方面缺乏优秀的科研人员和技术。2004年中国大概共审批了1.09万种药品,但是真正谈得上新药的几乎没有。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是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领域的主要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中国本土企业的利润率普遍降低,导致了我国整体医药行业对研发的投入一直偏低。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005年只有1.02%,国内制造企业前两名利润率也不过7%左右。所以我们国家的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是向医药强国打下建设的基础。我们认为这个基础首先要核准自己药品的差价,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着手。

  第四,改革药品的招标体制。自2000年我国实现药品招标以来,这个体制已经运行了六年。六年来该制度被各地不断的改革,这样的制度实现以来,应该说对各地区降低药品价格起到很好的作用。不少的药品价格确实是越招越低,每一次的招标价格都不能高于上次的中标价格。所以使得不少的药品价格不断降低,但是我们要看到药品招标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由于对药品在招标过程中,对价格过于关注,有些地区总分100分,价格分就达到50分,过分关注价格而忽视了其他的指标,给患者用药带来不少隐患。所以欣弗这些事件都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这些药都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检验,所以这些不合格的药品,说明我们药品的招标制度并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显然与药品招标制度的初衷是不相吻合的。我们当初的初衷是要确保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以低的药价,中标的实际过程中,评审机构对药品质量把控主要是通过审查药品批准文号、GMP认证和药厂提供的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药品质量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自觉行为,但招标带来的低价格让人不得不担心产品的质量。

  我们举一个普通的品种,替硝唑来说,0.4克的0.5元,这样的价值甚至低于一瓶矿泉水的价格。这种药品直接注入人体,怎么让人放心?这样的价格使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投入资金搞研发。所以中国过去制造业呈现小乱差的现象,经过国家GMP认证以后,这种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认证GMP以前,全国药厂认证之后还有1478家,小型企业占38.4%,药品低价中标给这些药厂留下了一些生存空间,所以如果不对我们现行的招标体制进行改革,将不利于提升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发展。

  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大国,要进行

医疗改革工程巨大,所以我们希望政府提供给我们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我们本土企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