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EDP与企业发展:企业如何与商学院达成知识联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4:58 新浪财经
2006年9月12日下午,中国商业教育趋势论坛之——EDP与企业发展关系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企业如何与商学院达成知识联盟。以下为本次论坛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公司的媒介公关总监陈亚峰,首先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论坛,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部分的与会嘉宾。 他们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常务副主任,徐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DP执行主任,刘湧洁。北京大学国际MBA EDP主任,张销民。光华管理学院EDP中心副主任,吕峰。长江商学院EDP主任,罗譞。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EDP主任,李杰。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北京中心首席代表,杨晓燕。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DP副主任,木志荣。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企业嘉宾。他们是王新宇,中外运人力资源副总及培训中心主任。贾晶,中实集团总裁兼人力资源总经理。TRACY,甲骨文人力资源总监。姚祖荣,北京康得投资集团人力资源总裁。张雪梅,搜狐人力资源总监.姜学鸿,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陆步青,中金高技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蓉,富士胶片中国人事总务、对外事务科长。还有两位临时的现场嘉宾他们是中发实业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主任。还有亿城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王孝东。然后也特别感谢《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和《商学院》杂志和五洲在线。接下来“企业如何与商学院结成知识联盟”的论坛正式开始,我们掌声欢迎本次论坛的会议主席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女士。 李佩钰:谢谢大家。我想刚刚承办方做了一个比较新颖的开幕,让我像一个明星一样走进来,我想之所以让我做这个会议的主持,我想是因为我有几个身份,我第一是中国经营报的总编辑,我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经营报商学院杂志社的社长,第三个身份就是我们今年新创的杂志《职场》的社长,那么企业如何与商学院建立知识联盟,我们的杂志名字就叫《商学院》,另外一本杂志叫做《职场》,我想是希望更多的人力资源的人能够赏识我们的《职场》,我想做这么一个简单的开场白。 今天下午咱们的论坛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各位嘉宾进行发言,第二部分是我们分几个小组进行讨论。那么一方面我想今天来了很多商学院的老师和一些资深的专家。他们在管理经验方面有很多的感想,另外我们的一些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总监,你们可能作为企业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客户应该有更多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需求。所以我想一边是供方,一边是需方。 我看这次的主题叫做知识联盟,我觉得这个主题起得挺好,因为在教育联盟上,我过去本人也受过很多的教育,后来我在清华读的EMBA,我觉得我应该是商学院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实我有特别的感觉,就是我们商学院的教育,我注意到我们更多的商学院的老师们非常痛苦的是,就是按需方的要求,来提供我们的教育,就是怎么结合实际,让企业更欢迎,让学生愿意听这个课。另一方面我的感触,不能过份强调需方的要求,因为我们的学生一方面都需要接受教育,同时我觉得教育是不是应该还要强势一点,否则的话,老师也很难。所以我注意到,我们的人力资源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解决商学院的理论主导和企业的实用为王之间的矛盾。作为企业,作为需方有时候我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的要求。就是学历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员工的教育,能不能把我们的企业的销售额提上去。我想下一步来自人力资源的总监和商学院的专家可能你们会有更多的问题提出来。谢谢大家,谢谢各位。 下面先由我们商学院的老师们,请你们发表你们的一些看法和观点,题目自选,先有请我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DP中心常务副主任徐中老师,请您发言。 徐中:谢谢主办方。昨天我收到了我们主办方提前发来的企业人力资源嘉宾提出的问题,我越看越觉得,我们今天的这样的沟通会非常的必要,非常的有意义。因为他们问的很多问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不太了解,大家知道有一本非常畅销的书,叫《高效率的七个习惯》,第五个习惯叫:首先我们要理解对方,然后寻求被理解。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商学院EDP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沟通会,我觉得就是这样的相互了解的机会。我想简要的介绍一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简单的情况,它是1984年成立的,朱镕基担任我们第一任院长,我们在读学位的学生超过4000人。我们EDP培训这样一方面的教育实际上在建院之前,也就是1981年的时候,我们就受几个部委的委托,他们抽调了一部分的官员来我们这里培训。在90年代中,我们主要的部委、经委委托,到2001年,我们办了300多期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班。哈佛商学院的院长也来到我们商学院,他说一个商学院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强大的EDP的教育,因为学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0岁左右的年轻的经理人,那么他们到60岁的时候,他们还要不断的学习,那么这个学习靠什么来解决。那么EDP就是人力资源再教育的载体。我们现在有35个全职的同事,每年提供20多项目,我们现在每年大概培训3000多名。这是我们基本的情况。 李佩钰:感谢徐老师,把我们清华的EDP向我们各位人力资源总监介绍了一下,我想清华不用介绍,能够进入清华读书已经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那么我希望我们各位在介绍自己项目的时候,也可以提一提你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一些要求和想法。但是咱们把讲话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下面有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DP执行主任刘湧洁先生。 刘湧洁:非常感谢今天这个机会,能让我们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沟通,今天来我想主要跟同行有一个交流,我们主要在上海。那么跟大家交流的机会是不多的,另外我还能够跟在座的企业家进行沟通,我非常的感谢也非常佩服曹章武先生能够把这个会议做到这么一个高度。讲到EDP,其实可以讲得非常多,我在此也不想多介绍,我想说的是我们在现实当中有几个挑战,那么第一个挑战就是很现实的来自于企业对商学院的期望值,这不是企业的错。那么往往有的企业按照我们中欧的经验,我们每年要培训8000多个培训的学员。那么大家在来之前都没有想好我为什么要来学习,我怎么来学习等等,这都是我们遇到的困惑。从国内现在的整个发展教育本身情况来看,我认为好的项目已经跟国外的最好项目差不了多少,唯一的区别就是在课堂上的互动效果不一样,这种效果跟我想象的不一样,我最近刚刚写了一篇小短文,我想试图探索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哈佛式的案例教育,它为什么不适合中国,它适合什么样的地方,我在此非常想听听诸位业内的一些好同事跟我们分享一下。我想说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李佩钰:谢谢刘教授。现在有请我们北京大学国际MBA EDP主任张销民教授。 张销民:首先很高兴我觉得有这么好的沟通机会,它第一可以让商学院和企业坐在一起交流。第二,我觉得这个沟通可以把我们的商学院和大家很好的放在一起,其实我们如果把问题想得很大,就会很复杂,我觉得如果我们把这个交流想得简化一点,那么就是我们要思考一下,我们商学院对于企业的价值问题。所以我觉得刚才我们企业提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为王,和实用为主。从我们的角度,我觉得我们今天是EDP的会,其实大家知道商学院要分出学位的,那可能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有它的强制性的问题,它不可能对你个人进行一些太大的调整,好在我们今天只谈EDP,我们今天来的商学院的人都是负责EDP,那么EDP就是对企业的需求,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制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EDP一定要适合企业的需求。如果EDP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你的EDP就是没有价值的。所以EDP的设计一定要去了解企业的实际。那么过去五年我们很有意思,我们做过一个项目,我们五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为企业设置量身定制的EDP,那么你下工夫要把它做好是需要你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的,它是要跟企业进行沟通的,对于企业送来的这些资料,一定要做很实际的沟通,包括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功能。我们的教授为了调查中国医院的内幕,他去医院呆了两年,他做了很多的案例。那么我为什么举这么一个例子,这就是说明我们的EDP对企业的价值所在。一定要下工夫去了解企业的需要,这样企业才会知道EDP的价值。 在整个培训市场中,商学院其实只是占一个角,它是一个独特的力量,商学院第一个大的价值就是它的研究,它是基于真实的研究的东西做出来的东西。第二我认为商学院的课程更关注企业管理的理解,我为此写过一篇文章,商学院的管理理解首先是建立于对企业的系统的管理基础之上的。那么它建立起对管理的系统理解,慢慢的往后发展就会变得很好。那么商学院的课程并不仅仅关注数据,它更多的关注价值观的问题。其实我们北大和美国西点有一些合作,我们每年会把一些学生送到那里去,但是西点从来没有教过我们分析方法和财务工具,但是为什么美国众多的著名商学院的教授都是从那里出来的呢,就是因为它会教你跟企业的实践相联系的方法,然后再作出一些好的方案。那么如果你真实的客观的去看,其实我们国民党的战略要优于我们华东解放军的战略,那么在那种情况下,它的战略为什么要优于我们,是因为他们有更现代化的工具,但是最后他们为什么会输给共产党,很简单,是因为他们是没有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组织,而我们是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我们当时都说不和则亡,你看国民党的军队之间都不协调,不配合,而共产党是高度协调的配合的,所以我们当时的合作伙伴他们来到北大的时候,他们就说过这类的话。那么我们商学院在设计自己课程的时候,也很注意这一点。所以我想谈的就是商学院怎么为企业提供价值。另一块就是商学院它是有独特的历史背景的。 李佩钰:谢谢张教授。那么我也想说一下,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两位老师,一位老师是填鸭式的,那么还有一位老师不是这种方式,他是给我们讲战略的,然后我们的同学们都很喜欢那位老师。那么过了几年之后,我觉得我对那位填鸭式的老师记忆特别深。我想这可能就是商学院和培训之间的关系。下面我想隆重推出我们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吕峰老师。我以前觉得听吕峰老师的课非常幸福,同时我又觉得他的EDP的课程,让我觉得不像EDP,我觉得像一个大学的辅导员带着一些女学生,我发现他的论坛讲的非常好。所以今天也特别有请吕老师。 吕峰:我觉得李总太客气了,我非常感谢五洲在线和《中国经营报》。EDP我想说的是,在它被商学院认可,那么在国立的大学里它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DP它是在01年发展起来的,我们光华管理学院是02年发展起来的。那么我觉得这个项目的确是值得我们总结和想一想的。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未来应该注意哪些。我自己这几年来,我一直在低头干活,也没有太多的研究。那么我现在想了几个问题,是在我的工作中遇到的。这些也是我自己没有想清楚的地方,一个就是刚才张销民先生提出的培训的供应商是挺多的,一共有9个。那么不同的培训提供者,有不同的游戏规则,那么商学院面对不同的客户,也有它自己的规则,那么我想在未来商学院和培训公司,和海外的培训公司,商学院应该坚持原则。因为我们今天是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我想特意地去讨论一下。 我觉得在未来的4、5年的时间里,商学院应该自己把握好规则。我在其他的一些人力资源年会上我也讲过这类的话。我们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系的教授,他们很热衷于去做结构化的一些设计。我就开玩笑说过,我们商学院的教授,应该不做结构化的设计,我们不能跟我们的学生抢饭碗,我们去教他们做结构化的设计。那么我们可能也做不好。所以未来我觉得对商学院它应该有一个原则性的把握。这个原则它不跟企业一样,它不能是客户的导向,那么对于价值的理解,也不能是价值导向,就是教育要引领社会,不是追逐社会。这些都是我自己没有想清楚的。那么第一点就是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第二,管理知识,现在什么人都可以谈论管理知识。诸位都知道现在有很多人都在讲管理知识,那么我现在就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就是管理知识被泛化,人们都能够从各自的角度去随意讲,本来应该是这样,但是这是一个很大的危险。那么既然这是一个危险,那么把握上就有很大的困难。我们光华管理学院现在就在做两个事情,一个就是我们和北大历史系合作的“从历史看管理”,我们很清楚的告诉那些老师,你不能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所以这样一个情况该怎么去对待,这两个问题是我自己在琢磨的。有很多事情我不用再多说了。 李佩钰:谢谢吕峰教授,吕教授刚才提到一个管理知识泛化的问题,我想大家可能也有所感触。但是我想替泛化说一句话,所谓的泛化,可能就是我们的一些出租司机们就像他们一样,他们也想懂一些管理,所以商学院的傲骨一定要把握住。就是历史系的老师绝对不能讲管理。下面我们有请长江商学院EDP主任罗譞教授。 罗譞:各位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各位坐在一起,我想主要讲三点:第一点就是从商学院角度来说,我们发现的确这两年跟早些的教育的难度差别很大,早些年基本上是商学院给大家什么,大家就像海绵一样吸收,不会太多的挑选。那么这两年可能大家经过了一些学习,所以从我们商学院的角度来感觉难度越来越高,同时我们商学院也都在所谓的与时俱进,也就是说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也在调查企业的需求,这一点我们都在做。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跟企业打交道那么长时间,也的确感觉到我们的企业,无论是我们培训的负责人,还是我们人力资源的负责人,包括我们的一些老总,对于自己的管理教育的一些规律,了解得还不够,特别是对于他们本身的一些需求有时候还不能很准确的把握。所以往往这个时候,商学院的一些管理人员跟他们去做引导,共同去参考做出一个像样的完整方案。那么我想一个成功的短期培训的项目,需要我们好的教授,好的执行人员,同时更需要好的管理人员,对他们的需求有非常清晰的了解。第三点,可能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意见,作为我们企业的一些朋友们,千万不要过高的估计商学院的短期培训的价值。这一点我说实话,商学院的短期培训是整个培训的一部分,我们的作用并不是上了这课以后,我们的企业就会成功了。商学院的作用,特别是短期培训的作用,最主要可能是把你本身的企业成功的概率从15%提高到20%,可能或者是25%,这就是商学院的成功。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想说不要过高的期望商学院。就是你们的什么样的需求,什么样的人送到商学院参加什么样的课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李佩钰:谢谢罗教授。我们下面有请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EDP主任李杰教授。 李杰 :谢谢主持人。我叫李杰。我在上海交大做教授兼 EDP主任。我回交通大学我的母校是我感觉到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因为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并成一个经管的大学院,我认为这应该是对个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空间。今天参加这个会议,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过程,我一直关注企业和商学院的一种兼容,我在这样的三年半的里面,我接触了联想的重组以及国外的一些企业的演变过程,所以一边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有些探索,另一方面自己有一些理解。包括和《经济观察报》和其他的一些人员都有一些了解。我个人想说这样几个意思,商学院这两年毫无疑问都感觉到它有很多的竞争,但是我更想说这是一种竞合的关系。我个人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中欧为代表。就是中国的工商管理教育,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往前,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包括欧洲的一些商学院,包括伦敦的商学院,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伴随着中国的民营企业做了一些探索。这一段时间里面,它的主旋律就是走向国际化。对于长江来说,它有一个美国式的教育的方式,我想这是第二个阶段,我们一起在探索。第三个阶段就是我和我的很多朋友一起在探索从走向国际化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应该做怎么样的很好连接方式。那么中国的企业怎样探索最合适的路呢?这是我们现在要探索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多门类学科的发展,可能会对企业带来长期的支撑。那么包括EDP教育领导方向和企业需要的方向是怎么走的呢?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我应该走向哪里。第二就是我招进来的学生,到底是客户,还是一半是客户,一半是学生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第一个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以学生为导向。所以我个人感觉,因为我是借这个研讨会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个人想个人的感觉他维持他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我们传统的计划经济下产生的院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讲究一个顺利的过程,是一个相辅型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一直主张我们既要保证高等院校的尊严,但是也要保证我们在不同时期的需要。所以在交通大学的工作里面,我个人感觉是这样,我一直在跟一些大的企业分享这样的观念,就是在转型期,我们不能有这样传统的想法。因为只有董事长和CEO能够直接的沟通,更多的时候打交道都是人力资源的总监,在跟他们这样的人员讲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实际追求和我们的原则把握上,我觉得应该还有一些新的体会。后面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进行交流。谢谢在座这么多人力资源的总监,也希望通过这么一个机会,跟后面的一些发言代表大家进行一些交流,行业之间有这样的交流非常重要的。 李佩钰:谢谢李杰教授。我特别赞同刚才我们的李杰教授说的是不是以客户为导向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全社会都应该呼吁,就是要维持我们的师道尊严的传统。尤其在我们的EDP的教育中,我发现一个倾向,就是过份的以学生为导向了。我想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形式,我觉得如果长此下去,对中国的管理教育,甚至对中国的教育都是一种侮辱和玷污,我说得严重一点,就是教师永远是高尚的。 李杰:我愿意接着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我觉得维护学校的尊严,维护老师的地位,我觉得是对的,但是说老师永远是对的,我不能同意。在座的企业都知道,教授在课堂里面被轰出去的也时有发生,我非常反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我想清楚的表达一个观念,就是学校有学校的尊严,在这里,我愿意跟在座的企业和商学院进行交流,学校的这种尊严和原则是不能放弃的,学生可能有的时候是对的,但是他表达的方式是不同的。我想这个方向是不能改变。在这一点上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对话,我希望能够让大家热烈的参与讨论。 李佩钰:谢谢大家谢谢李杰教授,我希望我们的会议就应该是这种。我希望各位尤其是坐在后面的人,你们也可以提出你们的想法。下面我们有请我们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北京中心首席代表杨晓燕教授来为我们发表演讲。 杨晓燕:大家好,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可能跟在座的大学来比,大家听起来我们可能更陌生一点,但是因为这两年,因为本科生的招生,大家可能对我们也慢慢熟悉起来了。那么香港科技大学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大学,我们是在1991年成立的,它成立了15年,它在这15年中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我经常开玩笑说香港科技大学是一个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大学。在国外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香港科大,我们的博士生和教授在国外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在国内知道的人不是很多。那么国内的很多院校,对我们的了解,更多的是他会觉得香港科大之所以在15年内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觉得我们对这些问题都是有一些探讨的。 我们以前经常被一些教授引为范例。那么香港科大这种大学的设置目的和它的管理体制,它有一个很清楚的定位。香港科大是一个研究型的大学,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帮助大家在教授和企业之间搭建这样一个互动和沟通的平台的院校,因为它也是香港一个公立大学,所以我们在财政方面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也使得我们可以和更多的企业之间有这样的关系。也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定位,所以我们也像其他的大学一样,尤其是综合型大学,就像上面他们谈到的。企业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提出的,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大学里学习可以解决我们企业的一些问题。我觉得这是困惑于我们学校的每个人的问题。后来我们寻求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觉得任何一个学校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企业的需求,这也就是社会上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学校存在的原因。那么我们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研究定位在哪里。我觉得科大它能够把一些最新的管理成果和大家分享,我想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觉得每个人每个院校都应该找到自己的特色,对于各个人力资源部也是一样的,我不可能在每个学校都找到这种特色。我觉得我们的强项就在于此,因此我们的教授,我们的定位是一个研究型的商学院,我们做了最新的管理研究,最新的管理探讨,我们更多的是想跟许多的教授去分享企业现实的问题。 今天我们也讲,企业如何和商学院达成知识联盟,我觉得知识联盟来讲,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香港做了很多的实践,包括我们跟很多的跨国公司,我们可能都是十年这样的合作关系,我们会跟它进行长期的跟踪,那么这种因为时间的积累,使得我们可以跟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发展,能够做一些配合,我想这是我们自己的一点感受。也想跟大家进行一些探讨。我们愿意倾听其他企业的一些新的观点。 李佩钰:下面我们商学院还有最后一位教授,是我们厦门大学EDP主任木志荣教授。 木志荣:最后一个发言,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吸取前面发言的优点,那么非常感谢主办方,我是来自厦门的。跟北京上海比,厦门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尽管非常的漂亮,但是我们的视野跟我们的北京院校比是小的。我是特意来学习的。这个EDP它是一个非学位的一个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那么这个不仅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我看到一些政府的或者其他的非高层的管理人员也都学习。那么现在中国很注重学位的东西,但是很多人都拿不到。 回归到商学院的课程,我非常赞同张老师的观点,我觉得我们的EDP既然不能给企业有用的东西,那么我们应该给企业一些有用的知识。所以我们坚定不移的走客户的导向,我们做的都是中国电信,网通,建设银行的总行,我们大家定制的都是这类的课程。那么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你的意见,你对企业的看法,你需要什么样的方案,对我们商学院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今天这样的会非常的好。 那么说到课程的话,刚才张老师也说了,到底商学院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两点,第一是首先给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培训,那么有的东西可以做成技能,有的东西不能。那么各学校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说我们厦门大学我们的最强项就是会计的培训。这个东西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有的培训你是看不见的。那么另外就是经营之道。从技能方面,我们商学院不敢说有很大的优势,台湾的咨询公司做得最棒,台湾人给你做咨询,他会给你一整套的东西你都可以完全用,但是我们的商学院它的优势不在这里。我们的小孩子读大学,为什么考学的时候要考北大、清华,这是因为学校的那种氛围,我觉得他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高校的这种的综合的力量,是要提供给学生们的。我觉得学校的培训之道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做的广告是这样的,我们厦门大学是号称全国最美丽的学校,我们有山也有海,而且还可以论道,论经营之道。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程设置可以在这方面考虑。说到这一点,我想说的是教育部跟耶鲁大学等学校有一个校长的培训,他们有一个观点传出来得吓死人,那么就经过商学院的培训,你的本科都可以取消掉。欢迎你们以后到厦门来。 李佩钰:谢谢木教授,刚刚我们八位来自商学院的教授,给我们讲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我刚才说了一个想法,是老师永远是对的。但是有人说不,老师说的话不永远是对的。其实我是想铺垫下面的八位企业嘉宾。在此之前,我先说一下,我们今天请的各位人力资源的总监,你们所在的企业都是非常著名的企业,我希望你们直入主题,所以先有请中外运的王新宇先生。 王新宇:我是中外运的人力资源副总兼培训中心主任。其实我觉得我们今天的形式有点像一个电影就是《甲方乙方》。大家可以从这个电影里想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就是在目前的国内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的是普遍的降价形势,在这几年的一片降价声中,确实有调整价格的,但是我们的印象不是很深。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座的EMBA这几年价格频频上涨。 王新宇:我很高兴除了香港科技大学以外,我们没有送人去读过EMBA,其它的学校我们都有读。那么怎么去看待客户和学生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想谈两点想法。首先我说我们跟清华合作的事,我是清华EMBA03A的。 主持人:我应该是你的师姐,我是最早的那一届。 王新宇:我们送了很多的员工到清华去读EMBA。那么我想讲一点就是我们看重清华的老师在开学的时候,第一句话说到了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是老总,是学生,这是我们选择清华非常重要的原因。再换一个角度来讲,当我们没有派人去清华学习的时候,我们希望在座的商学院可以认真的听企业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商学院的做法并不是十全十美。我们去选择EDP是因为它会带来两个价值。企业真正需要的不是教育,是培训,我个人觉得这方面的差别在于学院的心态,我们不能把自己永远是对的,但是进入这个课堂以后,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你必须要放弃掉你所有的固守的观点,否则你不能学到新的东西。那么学校能不能去听我们的企业的想法,我觉得是一个商学院能获得长远的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咱们国家的一把手是清华毕业的,交大也出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中欧这两年也是非常出色的,我觉得我们国内的大学都是非常非常好的大学。那么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如果把它前面的前缀拿掉,那么还有多少人去选择它。 据我的了解,从做EDP的角度来讲,这几年交大的范围更广一些。我是清华毕业的,但是我觉得北大在人文科学的理论上都超过了清华。那么说到商学院我觉得有两点内容,第一它是以挣钱为目的的学校。第二商学院是什么,为商业提供支持,提供引导的学院,我希望我们的商学院都是这样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对于我们来讲真正需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刚才北大的张老师也讲到,我们的EMBA和EDP是有差别的, EMBA不管怎么样提供了学位,但是EDP没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去寻找这个结合点。那么EDP的定位是什么呢?我刚才在翻报纸的时候,其实E的英文直接的意思就是执行,它代表着我们在商学院学到的东西应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我同意张老师的观点,我觉得商学院应该是一个道与术兼有的学校。我觉得我们应该通过学习EDP去改变个人的一些价值观念。所以比如说我们送员工去学习的时候,我们绝对不会指望说他的个人价值观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么EDP的定位应该把它的非常强的实践性体现出来。 从EDP的特色来看,我觉得我们的课程一定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在商学院设计EDP的时候,能不能把各个企业的共性特点显示出来。其实我前不久还跟我们的长江商学院的主管沟通过。就我的感觉来说,同质性比较厉害,就是差异化不明显。其实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各个学校的老师都跟我们讲,在市场的竞争中,一定要有差异化,你才会有竞争优势。但是在这些商学院的授课中,这种差异化并不是十分明显。那我做选择的时候,我会选择我比较熟的学校,我不会冒太大的风险。其实可能你们的学校会是比较好的,但是我并没有看到这些学校之间的差异化。坦率的讲,现在的EMBA我个人来看不是很看好。我觉得EMBA的门槛现在在普遍降低,再往后可能更可怕。第三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EDP,我介绍一下我的想法,不一定对,只是代表我个人的一些思想。因为你们看的是一个面,比我们更全,我只看一个企业,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在这里有几点,第一个从EDP的角度来讲,我们发现其实不管什么样课程,最后都会落到老师上。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目前的教育师资的时候,高端的教育可能比较少。我们觉得比如说上EDP这样的老师,他应该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另外他有非常敏锐的对问题的把握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他能迅速的反映出学员在谈什么,在讲什么。我上过一些课,有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其实并不明白我们在讲什么,当然可能也是我因为我们口拙。第三,就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我觉得目前的学校有一定的差距,他们面对的是一些高端的企业总裁,他们能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我觉得这一点上老师们还有问题。当然也可以理解,EMBA的教育也才发展几年。我是觉得从我们的企业角度来讲这是我们对教师的期望。另外就是和实践的结合。做内训课,就是把企业的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其实今年清华和哈佛办了一个班,他们当时做的一个案例,那个案例我看了,我看里面的案例有的细节不一定很准,但这说明什么问题,就是他们在做这些案例的时候,他们没有真正到企业中去,那么其实他其中也付出了很大的精力,那么我们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联盟。那么从旁观者和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讲,你们哪些方面需要做调整,我觉得这是你们商学院应该想的。不好意思,这是我的一点心声,在这一点上,我们觉得培训不是福利,培训是投资。所以我们希望这样的知识联盟能为我们这样的投资做出更大贡献,最后也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徐中:我插一句,他刚才讲的一个观点我不能完全同意。他说现在的各个商学院越来越雷同。 王新宇: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这个差异越来越不明显。 徐中:其实我觉得这些商学院是有差异的。你想有的学生会报考清华,有的学生会报考北大,那它一定是有差异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他们是有自己的期望的。第二点,就是一个项目的好坏,不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名称起得有多好,我们认为教授是最重要的。第二方面课程的设计,教授是很忙的,他是不是愿意花时间进行调查。那么第三个方面是教学管理和班级建设。刚才讲了到清华的人员不管是总裁还是员工,到了清华他们都只是学生。我们比较漂亮的年轻的老师,把他们都管得很伏帖,班主任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好的同学的网络。就是大家到学校学习,他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收获,第一个是能力的提升,第二是一个班的同学的网络。第三个是奔清华的名誉。 杨晓燕:我不太同意刚才徐教授的讲法,我觉得把老总作为学生进行要求,这个不应该算是特色,这是每个大学都一样的。 王新宇:我不是说这是清华的特色,我想说的是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的学员真正进入商学院的时候,他们是这种感觉。 李佩钰:我们的李杰老师可能有话要说。 李杰 :刚才听了大家的讨论,我觉得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态度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姿态是什么样的并不是很重要。其实我们更多的还是把你当做客户。那么另外一点,我们是两个独立的商学院,没有像北大、清华这么大的牌子,但是我们的确讲到底还是有一个差异化的战略,避免同治化的东西。否则的话,像长江可能就生存不下去了,但是你的师资在那里。我记得前年我们从法国回来,我们把中国的大的企业的CEO都聚在一起,他们这一拔儿里面,有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想过要去读一个商学院,因为他们觉得可能你们的东西很多都是太理论了。这些企业想的是中国企业你怎么定位你自己,所以我觉得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差异化。 张销民:我想补充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只是通过自身这几年做EDP的角度出发考虑这些问题,我们最怕这样的企业,就是你们弄一次好的课,我们来上这样的课。那么我认为商学院并不是给企业上几次课的问题,我们是想提升企业的能力。我讲的EDP的项目,都是比如说企业要把它的骨干送到这里学习两年的项目,我们都是给他们量身的定制,所以我们的EDP为什么强调不但有术,不但有工具,还要强调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说在这个平台上,商学院和企业联合起来,把它最核心的东西用两年的时间灌注下去,我们里面创造了很多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的教授和企业的高层组成联合的系统,我们到一个沙漠中,把人从一个便利的大城市,把他放在一个非常严酷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看他怎样生存。我们在黑暗的夜里,把他们带到这样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再看看他们的配合效果。就是两年多的交流和信任和创建这是企业可以看到的。我们就推广这个理念,接触这样的企业我们就这样做。那么我带了一个资料,就是我们的客户资料,我们认为商学院只有这样,才可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我觉得管理学院的知识,绝对不是教授造的,其实我觉得教授一定要去企业里总结它的很多东西, 然后去理解它,然后帮助它去发展。 李佩钰:我们现在有请甲骨文人力资源总监TRACY。 TRACY:我是地道的北京人,我姓张。没关系,其实我觉得在这一点,EDP对我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词。我刚才听到各位老师的介绍,包括你们的一些分享,我对一句话挺有感触的,就是教育其实是应该引领社会。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教育,它本身的定位应该不同于普通的商业咨询公司,我自己作为在外企里面呆了多年的人,我对现在的商学院提一些期望,就是期望他们源于企业,高于企业,对于那些国企你真的能够把海外的一些知识,最先进的一些知识,最全的法律法规介绍到这个项目里面去。就是对于外企来说,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我以前也接受过这样的培训,我们发现我们的培训有很多都是9几年我已经学过的。而且有的大学的老师,非常有名的,都是教授,他说一个题目,底下的人很礼貌,不会像学生那样冲动,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去听。最后反而是请来了一些外国的专家,有些是既有企业经验,又有外国的知识的教授,反而大家的笔记记得特别好。 我觉得EDP就是这样,因为他们是高端的人才,他们希望EDP给他们带来现在中国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就是你们对中国的现状了解得够不够。我觉得其实商学院应该有一个研究的功能,我现在看到国内包括香港大学,其实也到过我们这儿来,我觉得在香港方面,他们会做得稍微好一点,国内我看到的就是说还有一些老师我可能接触得多一些,他们可能还是在研究的起步过程中,他们对于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我觉得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就是不再是像原来那样看老师往上看的样子,这个时候我感觉就不太习惯。其实我们的企业针对EDP的项目的时候,我们是真的有需求的,而且这应该是企业买单的。EDP完全是应该更高端一点的,就是应该有指导和引领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是不是你这个项目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好,否则的话还不如请一个国外的公司来给我们讲,我觉得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二点很简短,我了解EDP应该是走进企业,就是企业定制的这条路。就我个人很局限的理解,我觉得EDP更应该走到企业里面去。 李佩钰:谢谢。我们下面有请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孝东先生。 王孝东:今天实际上来参加这个会本身我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之前跟EDP接触并不多。今天听了各位学校的代表,大家其实更多是从学校的角度来介绍EDP,它跟我们学校的教育体制是什么样的。那么实际上在我们企业,我们把EDP更多的是看成企业培训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企业它完善的情况是分成几个不同层面的,比如说包括高管培训和员工培训。对于高管的培训,我们更多的是EDP的培训方式。前段时间我接到参加这个论坛的通知,我看了一下论题,其中有以理论为王,还是以实践为王,我跟很多人进行了沟通,实际上大家对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有不同的观点。我在跟大家交流以后我个人的感受是EDP它更多是着眼于它的目的。就是你的EDP你是要培养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们的EDP它既然是企业的高层培训,实际上是培养企业的高管。 我在实际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实际例子,就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比如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前我接触过一个老总,他最早是一个包工头的出身,后来做房地产。现在整个公司的销售额达到4、50个亿,应该说他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实战能力。然后他说我现在需要的是一种理论的提升,实际上就像刚才张主任说的,就像那种捡珠子。后来他去了清华,他感觉他对培训的学习非常的明显,就是两年之前和两年之后他的个人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在跟他沟通的时候,他个人的变化非常快。他需要的就是理论。因为他通过这种学习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能够站得更高,更系统。我觉得如果站在这种角度来看,它更多的是理论的层面。我以前还接触过一个南开大学的博士,他的个人能力很强,他的企业由小做大,后来他自己遇到了很多问题,他感到很困惑。后来他选择了长江商学院进行培训,他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培训,帮他解决在发展的企业过程中,解决一些问题。我想他更多要的是实战性。我今天还问过他,他也是这么说。我说这些话无非是想表达一个观点,我觉得这种EDP或者我觉得这种形式,无论是叫做EMBA还是EDP,实际上形式是为目的服务的,关键是我们的EDP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什么东西,然后才论我们是以系统为主,还是以实战为主,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想说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际上EDP的培训更多的是管理培训,针对企业老总的。但是管理它的很多内容它的核心精髓是一致的。应该说这些东西我们在书本上等等都能学到,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老总在做培训的时候,他更想我们的这种EDP有那种行业细分。打个比方,比如说供应链的培训,那么我们想有没有专门这种行业的培训呢?它的特点可能会更明显。比如说人力资源,我这方面的感受特别深,我觉得它是像一个万金油一样,就是我想EDP它能够突出这种行业的特点是最好的。我想这个并不是很容易的,一方面我们可以拿来主义,另一个方面,我觉得针对某一个行业的案例,如果能研发出一个专门的培训体系,我想它一定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好处的,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我就讲这些。其实有一个案例,比如房地产来说,你说他一个盘子你仔细的研究,它的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它成功有它成功的道理所在,失败也有失败的道理所在,如果我们能把它做一个课题研究,我相信一定会很受欢迎的。 李佩钰:谢谢。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康得投资集团人力资源总裁的姚祖荣先生。 姚祖荣:我觉得今天的课题非常大,就是企业和院校之间的联盟,其实它要建立在一种需求关系上。那么要有这样的需求关系,我觉得作为商学院来讲,它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提供这种知识的讲座这是最关键的。刚才我们的王总谈到EMBA也在降低门槛,就是我不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成果,不能被社会所公认。那么EDP我觉得,刚才我在下面跟张主任交流了一下,我觉得它一个比较好的形式,我觉得无论是它的教学方式还有教学内容,我觉得更接近于企业。我个人认为企业实际上是需要面临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际上不是一个个体,或者是某一个学员,而是企业它怎么能够在商场中应对面临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能力的塑造可能是最核心的问题。这是我的一个看法。第二个看法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包括我们的培训,我个人把它看成是这么几个点。我们现在无论是EMBA还是EDP,我们现在推出的课程如果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构或者框架的话,作为学院来看可能是非常完美的东西。那么作为企业可能现实来讲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问题,就是作为企业来讲,他通过学习这种EDP,不可能一下完全地解决企业的问题,它一定有一个过渡的过程。 从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实际上我们的教育体系引入了很多当代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理论,这些无论是理念还是工具型的一些东西我们这种导入的东西做得很多,我个人觉得我们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通过消化能不能形成中国教育的特色,而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版本。这种特色我觉得可能就需要相关的人进行一些更多研究。我个人觉得即使在西方国家,它也有自己的特色,我觉得中国也应该有它自己的整体特色。那么在这样一种看法下,我挺赞同刚才张教授的说法,我觉得更贴近于现实。那么商学院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可能更多需要走进企业。那么对中国企业当前的情况,所处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他们思考的什么事情,我们用我们的一些理论和知识,来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是我的一个想法。第二个我还提出一个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商学院不光是引领国际化的东西,我觉得它还应该有一个本土化的引领。而且它还应该研究一下中国的历史,实际上这个管理是一个落地的问题,要必须落在中国的这样特殊的本身,它有很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 很多国际化的东西如果不做适当的消化,如果直接引进到中国的企业里,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觉得我们研究一下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对我们企业弄准思想是有好处的。包括《孙子兵法》,西方的学校《孙子兵法》是必读的。事实上我个人还觉得在方式上,我们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的源于一些多研究一些中国的企业,哈佛学校的很多案例都是源于研究自己国土的企业。还有就是这个课程结束以后,无论是EDP还是EMBA,课程结束以后,那种下一步的事情,等他离开院校以后,我觉得这个线不应该断,商学院应该和企业在教学课程结束以后,还有一些具体的联系甚至指导的方式,这一点是我认为在走出课程以后应该做的。那么我觉得要引领企业,它肯定要在一个引领的位置上,它要真正的引领企业,并且证实这一点。 李佩钰:谢谢。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源总经理姜学鸿先生。 姜学鸿: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对EDP这样一个事情我其实了解得并不是很多,也是前天我们的一个同事大致的情况跟我说了一下,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学习机会,所以今天到这儿来。刚才听了很多的看法,我感受非常多。然后我听到我们这些人讲的可能更多的是关于钞票方面的问题。我首先要提出一点,就是不管是教育还是培训,就是在整个的国民经济中的一种状态,这是首先必须弄清的事情。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作为我们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是一个营销的问题。那么究竟把学员当做学生还是客户,毫无疑问归根到底还是客户。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育要引领企业,我觉得这是第二层面的事情,就是首先要在客户成为你的学员的前提下才能办到的。那么我觉得对于学院这一块儿,应该重点考虑几个问题,我前期给一些大的企业做过咨询,我给他们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对于洗浴类这样的企业,也要有一个研发的机构,不管是对于这种固态的企业还是服务方面的企业,我们都应该有一些研发的机构。就是说我是想引领也好,我想给你提供相关的问题也好,在相对的环境里面,能够让更多的企业接受我们的产品的提供,实际上是需要跟企业的需求密切结合的。在这一点我想从学院的角度来讲,应该有这样的能力。那么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这种服务的提供是特殊的,这种特殊可能更多的是从内容上来看。 刚才有一个老师说,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关键的因素,第一个是教授,第二个是课程。我也认为对于国内来讲,在这方面引起比较大影响的老师并不是很多。那么针对比较大型的企业,如果它能够比较熟悉企业的状态,吸纳一批老师在企业里做一些调查然后传授一些课,我觉得这样应该会是很受欢迎的。 再说一点是关于营销的概念,那么就要讲一点售后服务的问题。就是我们跟学员的后续的联系应该是必备的,这种联盟都是有好处的。再有也是我感觉比较困惑的一点,也是我们人力资源部在企业里面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在面对一些员工考核的时候,我们面对一个定量的考核指标,就是培训的有效性。我们的商学院能否给企业这样的一个保证,就是我们的学员学完课程之后会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仅仅从道德角度来讲,我们的老板跟老师讲的也都差不多,所以我希望学院能够提供一些可以让企业衡量的东西。这是我们的一个疑问,就是具体怎么去做这个事。再有就是我对EDP的市场不是特别清楚,从大学毕业以后,我就很少接受再教育,我刚才也听到这种差异化的呼声,我觉得大家在宣传上,最好能从EDP本身来讲,在各个高校能够形成一个统一性的机构,因为毕竟这个东西从不同的行业出来以后,它总是要体现出一些行为的。最终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一种传统市场的做法,在成本上可能会经常出现这种状态。实际上这是从理性的客户角度来谈,就是现在还没有从客户保证的方面来提供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应该做这件事。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想法。 吕峰:我想谈一下我自己的认识,不好意思打断咱们所谓的甲方的话。所谓知识联盟,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2002年12月21日,我记得很清楚,就是我们光华管理学院第一次在北京开说明会,我提出了一个报告,就是知识联盟。我之所以讲战略知识联盟,我觉得有两点。第一点是看待企业有很多角度,包括看待企业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待企业,那么企业存在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知识的欠缺性造成的问题,第二类是因为知识的组合性失误造成的问题,就是没有把合适的知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所以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就发现企业确实是一个知识的组合体,因此我们首先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知识的存在。那么第二我们看学院,学院是干什么的呢?我非常荣幸我们光华管理学院的宗旨是创造知识。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讲,所谓学校的尊严,这不是强求的,很多的老师是不值得尊重的,很多学校也是不值得尊重的。我觉得学校的尊严,是来自于从上到下对于知识的这种追求,这种知识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的这样的检验,被认为是对人类文明有价值的。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忠于职守,要保证这些职责。知识的创造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创造知识,应该是需要得到尊重的,那么尊严是来自于这种兢兢业业的职责的履行。当然教师会对学校有很多尊严的演化。其实本来这些并不是老师应该做的。学校是创造知识的,企业是应用知识的,我觉得这两者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结合。我觉得它是一种转移,应该从我这边转移到你那边。我们的商学院不做组合知识这类问题,我们是解决欠缺性的问题,因此我把我的知识来进行转移。那么为了保障像你所说的培训的有效性,这个转移的过程是需要严格设计的。中间的过程中,你就不但要把他当作学生。我非常有感触,像李佩钰参加了我们的女性班,我们的女性班已经开到第七期了。在那里我的感受很深, 因为在前几期的时候,我们发现女同学有一些特点,她们刚开始来学习的时候,她们是来学知识,来交朋友的,但是后来她们则变成了挑毛病的。如果你想挑战老师,那你来是干什么的,我们的每个人都很清楚,我们来是为了学知识,交朋友的,而不是挑毛病的,她们挑毛病让老师很反感,都不愿意讲了,所以挑毛病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个点的问题。 还有一点我想简单的回应一下,简单同质化和差异化的问题。我觉得差异化的第一个体现是它是不是精美,第二为是不是有新的元素,第三是你的教学里面是不是有一些猎奇的东西。我们要做的是,同样一门课,在我们的光华管理学院的管理课会有一种不同的味道,就是同样要同质化,但是在同质化的里面,我们要给你一些更精髓的思想。那么我们光华管理学院看学生是客户吗?我让他们满意呢,还是要让把他们派来的人力资源的经理满意呢,还是让那些老板满意呢,还是让老板的董事会满意?具体让谁满意,谁是客户,如果教室里的学员是客户呢那就太简单了。我想一个负责任的商学院,应该做的是在战略知识联盟的前提下,知道你需要做什么,然后告诉你欠缺什么,你应该如何去做。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这绝对不是一个让你满意的过程,它绝对是一个折腾你的过程,其实我们就是要为组织负责。 TRACY:我想问一下,听了刚才吕先生讲的话,我觉得EDP是一种串珠子,应该把我的那些想法,再进一步的进行重组,尤其是针对高管。我觉得针对EDP应该是高管,而不是普通的员工,应该说不是经理层面的人都不应该参加的,参加的人都应该是一些高管的人才,而且他们之间还要做一些互动。我不太同意老师是对的。我觉得这一点是成人教育的特点,就是大家一定要分享,我们也要质疑老师,那么老师也要质疑我们。这一群人无论参加者,还是教授知识的人,对社会应该都是有贡献的,我们应该给他们平等的机会。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EDP我不是很了解,我通过您刚刚的话更有点糊涂了。 刘湧洁:我想是这样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司都需要这样的补充、充电。其实大家进行培训就是补课。在商学院的概念里,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商学院里只有两种课程,就是MBA和高层经理培训。有给学位的就是EMBA,EMBA其实是公开课的一种,在国内它有巨大的市场,很多的人都需要补课。中国人很认可证件,就是我有EMBA的学位了。而西方的人更看重的是学到的东西。我觉得EMBA是给学位的一种课程。第二点,讲到学院盈利问题,这句话特别的尖锐,特别的刺耳,我想商学院一定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你做事的目的性不同,你想象的结果不一样,社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纯属是投资,这一点很明确。西方是学员在我们这里就是客户,这也是很明确的。那么我们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学校围绕着什么去设计开放课程,我想这里面是需要一些技巧的。那么有些客户是可以成为客户的,有些客户我们中欧还不要,我们对客户是有选择的。所以我们虽然不像西方这样有明确的概念,我们是叫合作伙伴关系。 其实我认为今天这样的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沟通背后大家知道其实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就像企业一样,每个企业的性质不一样,这是要求你的教授要看到的。那么讲到教授,教授在商学院里做一些什么事情?无外乎几点,第一要做研究,第二要做调查,第三你要做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教授最关键的,是要创作知识。做学术研究的教授和做咨询类的教授他们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我们的逻辑是按照客户导向去设计课程的话,我要求教授必须做相关性的研究,实证研究。但是有一点问题又出来了,中国企业的案例,无论是中国哪些企业的案例,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有什么要求吗?一个案例的背景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特定的组织文化,特定的情况下做出的。案例是一种纯粹学生导向的教学方式。但是作为案例,在国内很少有学员说这种案例好,那种案例好,因为那些老总根本就不读这些案例。那么商学院就是传授这种知识的。你通过学习第一要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你对自己有一个审视,这是第一层。而且大陆的企业过去有一种很浮躁的心态。其实没有一个教授要你照搬国外的那些企业的经验。第一层就是要你做到自我有一个审视,第二就是要做到你能够学到东西。在教你怎么学习的时候,教授会告诉你,让你准备准备再准备。你讨论一个案例的时候,好比你在一个董事会里,给你一个真实的案例,让你去模拟,等你经历的过程多了,对一些行业的案例了解多了,你就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这跟医学院的一个成功医生的教育是有相似之处的。我希望对于这一点,来上课的人都要有所准备。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求你的组织提供一些改变,要允许它改变,要有奖惩制度,要有工作的轮岗。EDP是对你自己的知识的更新,你要衡量学习效果的话,你还得问问你自己具备不具备这样的素质。第四层的意思是,教授不能告诉你怎么做,教授更不能帮助你做,你要请教授做的话,就要花一大笔钱去做咨询,咨询师告诉你怎么做。我想这是我想说的话。 李佩钰:我们下面有请中金高技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的陆步青先生。 陆步青:谈到商业教育和EDP之企业的关系,我自己的看法是这样的:首先我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不是一个对立的,应该是一个互补的关系。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厉害,那么对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每个人在社会上的活动压力都很大。他如果不充电的话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就不断催生了商学院教育的发展。包括我们过去读大学,然后工作时参加培训的教育,其实这都是一种教育,或者是一种终生的学习,因为他只有不断的学习,他才能站住脚跟。那么我想EDP这种项目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物,它是关于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事物。就是因为社会的压力很大,如果不积极的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那么作为EDP来讲,它是培训社会上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一方面它也会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培育一些人才。还有个人方面,他因为社会的一些压力,他也需要一些学习,那我想结成这样的联盟是非常关键的。我原来是97年上的MBA,我在西北工业大学,当时我去上MBA的时候就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很欠缺,因为工作的压力需要。我觉得很多的企业,它非常关注企业员工的培训也是因为这个。 最后谈到盈利的问题,因为毕竟是市场经济时代,作为大学它提供这种教育服务,比如新东方它作为民办的教育机构已经都上市了,到它的学校去学习,它的学费要比其他的学校高很多倍,其实大家看中的都是它的品牌效应。那么尽管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它还是有这一方面需求的。现在很多人把教育产业作为盈利的方向。因为在座的人有很多是商学院的人员,我觉得如何把握这个市场的需求,把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市场的服务或者商品的东西,做得更好,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接受再教育。同时通过这种互动,来解决企业或者个人存在的问题,达到他们要达到的要求,因为人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的。我可能现在要参加学习培训,可能过一段日子我还需要这样的培训,那就是因为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的,这些都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长而来的。那么作为商学院来讲,它得为企业不断地提供这种教育服务,我们对人才的教育就得非常的高。我们每年都从各大财经院校招人,然后还要让他们去再教育。尤其像一些服务行业,这种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他毕业以后几年,他感觉知识落后了以后,他就会不断地去参加这种培训班,包括像我们一样,我们也都需要学习,如果不学,你可能一两个月就会落伍。所以大家应该很正视地看待这个问题,不要把它想得太神秘。一个成功的会议,一般来讲是底下的观众可以互动和研讨,如果单纯的讲述效果可能不会太好,我们参加这种会已经比较多了。我们更看中的是学员的参与性,我们有很多的案例,这些案例全部是来自于企业。刚才他们说的串珠子,我认为是比较形象的,那么我认为它不仅是串珠子了,同时也是把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惑。教师中就有一句话叫:“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这样,不断地使双方获得各自的所需。作为商学院来讲,建立不断完整的体系,给大家提供教育服务,使它的品牌不断的提升,使更多的学员来进行学习。反过来的话,应该更会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我原来也做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它已经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了,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用一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管理。我觉得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EDP一定是一个正确的关系。 李佩钰:谢谢。下面请富士胶片中国人事总务、对外事务科长的张蓉女士发言。 张蓉:大家好。我也是对刚才说的“老师永远是对的”有一些异议。我首先认为教育是一个市场行为,它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出来的产物,它是一个市场行为,所以必须有一个双赢的存在,才可能支持下去。那么虽然大家对培训有不同的理念,那么我想这里面肯定是有不同的需求因素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是说,比较坦率地说,我收到这个邀请之前,我困惑了一下,因为EDP这三个字母我是头一次接触。后来我知道这个概念很宽泛,这是一种中短期的培训。我这才明白,因为我没有实际接触过这种培训,只是跟一些培训公司有一些常年的合作。那么如果比较培训公司的培训,从优劣势来说,我倒觉得商学院的培训有可能超越培训公司的培训,我觉得他们在沟通上是存在差别的。在知识的深厚底蕴上,商学院存在一个天然的优势。我很看好商学院的培训前景,我觉得如果以后有项目适合我们企业的需求,我以后会优先考虑商学院的项目。那么还有一点,就是从我个人参加EDP项目的工作来说,我觉得影响蛮大的。以我个人来说,我在考大学的时候,没有机会去清华、北大,虽然我去过国外学习,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再补充一下。对我来说,学习本身是一个充电加油的过程,另外也是完善我人生梦想的过程,所以我回国以后,我到北大去读了一个项目。这也是一个想法。 另外在具体的参训过程中,我觉得有一些缺憾,这个并不是指责性的说法,而是希望商学院能够改进,然后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机会。具体的说,在招生的对象上,过于的宽泛。招生的对象都是一些跨很多行业的国企还有一些外企以及一些个人过来念的,另外学院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好像也是无从下手,针对性有所欠缺,当然我们没有发生过把教授赶下台的现象,但是我们也有过企图罢课的想法。我们后来跟很多的外企进行交流的时候,这一点感受很明显。就是它的招生对象方面太过于宽泛。另外从教授的选择上,我觉得从多个项目比较,大致有两块儿,一块儿是学院派的老师,一块儿是商学院请的外面的起业家。这种人可能是还工作在大的知名企业在职的人才。也就是这两类人才。那么从这些人的备课上面我们的感觉是负责任的态度不是很到位。我想一个很好的战略,商学院对于EDP的战略的定位已经很清楚了,而且也很有前瞻性和发展性。但是我想对于每个学员的关注点,是不是应该更注意一些。所以我想提这么一个希望,我基本上是这么两个想法。定位上我是很肯定,但是我希望这个项目生命力更强一些,能够给企业真正提供更多的有时效性的一些帮助。 李佩钰:我们下面有请我们最后一个发言者中发实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主任孙德山先生。 孙德山:本身我的角色,第一我做了十年的大学老师,对教育很了解。同时我也做了十年的职业经理人。我本身又是一个MBA,同时又是北大EDP的学员。那么从这样的方面来谈,我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刚才有一个主任谈了,美国成功的一些CEO他们都有一些非常准确的价值观,对于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同,你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价值观。另外他对于每一个事的评价的时候,都是非常公正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在排课的时候,怎么考虑呢?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像这种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起码在学科里,能够给大家传递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至于你接受不接受,那是你个人的问题,我认为在这样的课程里面应该达到这种效果。我觉得我在交往的过程中,我是希望跟一些心态非常积极的人打交道,而且我觉得人更应该做高管,在商学院的项目中,应该从这个方面加一个筹码。第二,应该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是从管理层面,第二层学院层面来看,第三层面是从知识的层面出发。刚才李主任提到了,说理论式的老师要求很严格,结果让他的印象非常深。那么我们对一些问题评价的时候,其实总是有一些先进的理论在指导的,没有理论指导,你肯定做得不先进,第二,在你向人传递的时候,你的传递能力也很差。我现在是MBA,也是在北大读的。我是第二期学员,我认为如果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支撑的话,我们在给人家传递讲述方案的时候,也会显得非常有层次,你讲述起来也非常的好。所以我认为理论功底是非常重要的,咱们的EDP培训一定不要走出这种层面的。一般的培训公司跟商学院是不一样的。我看过一个培训公司,它也是一个EMBA的培训,也是一年,但是跟商学院的培训程序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刚才还有一位主任谈到,参加EDP就是一种补课,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你不仅要掌握经验型的东西,还要掌握理论性的东西。再一个“老师永远是对的”,我认为我是接受这种观点的。当时在我们的班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就说过,我们上一个班的老师就被学生给炒了。我上课的时候,如果班主任没在,因为我也当过老师,我也能体会出老师的作用。我认为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提意见的,我们可以讨论,但是你不要炒老师。就是老师要有很强烈的引导作用。其实刚才那位老师说的三个功能,我非常的认同。我觉得老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我们的管理本身就是要引导的。另外在价值观和信念上更要引导学生,所以老师的选择,我认为这三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我就说这些。 李佩钰:谢谢。这样,我先打断大家一下。我们原来今天的计划是还有下半场的分组讨论,根据情况我们现在决定是大组讨论的形式,基本上坐在我们外圈的都是A方的声援团,你们可以提一些问题,然后我们乙方可以做一些回答。 李杰:我能不能提一些意见,实际上今天的讨论下来,已经互有交叉了。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两点。刚才有一个是“老师永远是对的。”还有一个是“EDP是培训,还是教育。”“还有一个是补课的问题”。我不坚持“老师总是对的”这个观点。不管是从哲学意义,还是从现实意义,我觉得“老师永远是对的”是错误的。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老师永远是对的,这句话在现实中,尤其是商学院里面,它太不对了。因为我有自己的经历和我周围看到的经历来讲这件事,因为我们面临着挑战,面临所谓的国际化,我们很多时候看到了,中欧、长江它有现在的发展有它自己的道理,实际上老师永远是对的,只能是从小学时候开始讲的事情,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再抱着这样的观点是有很大危害的。 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包括长江来讲,我们的老师已经在不断的邀请讲课中,他们讲的东西已经有很多不是先进的东西了。第二,如果这个老师的不是符合现实需求的,就认为这个老师是不好的,这样一种不尊重老师的品格的做法,我觉得也是错的。我觉得应该对老师充分的尊重。我觉得最危险的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只要我认为这个老师讲的不符合现实,我就认为老师讲的不好,就把老师赶下台,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又认同“老师永远是对的”。第三点就是补课的问题。中国的EDP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快了,很多人都一拥而上,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样一个产品周期有它独特的生命力,不一定会像前两年那样红火,我个人觉得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能像刚开始那样,一个学院能够招600多个学员了,我相信它的有长远的发展历史,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认为我们可以躺在过去的功劳上。同样商学院和企业的EDP知识联盟的过程,也同样基于商学院能不能有一个很好的机制。随着一个有厚度的商学院是它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跟随发展的潮流。 回顾过去,看待今天,系统的做EMBA教育的人越来越多,EMBA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么兴旺了。像它一样,EDP的生命力它的发展跟它是一样的,但是它比EMBA的发展周期要长得多。但是它不可以长期走在补课的阶段。我不太愿意讲我所在的机构怎么样,我更多的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此时此刻的中国企业和商学院之间怎么去共同发展。第三个问题刚才已经讲到了,就是EDP是培训还是教育的问题,从我的骨子里认为,实际上到了高层它更多的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不是培训。刚才有一位先生讲,我要送给你20人30人给你培训,那些层面的人,真正的是培训。在这种时候,我们要进行区分并不是有了学位它就不是培训,没有学位就是培训。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所谓的差异化还有同质化。最根本来讲,我们现在能够请来的商学院都是做得比较好的,都是走得比较前行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家都是同质化的教育。这个知识是很同质化的。第二个是差异化。总体来说它的差异化是不大的。你相信在座的清华有这样的特点,北大有北大的那样的特点,其实你看看这个招数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包括刚才讲的道、术的问题。长江以前提过很多,我们一直在探索,其实很多的学校也在做探索。我希望把这些讲出来,让大家有一个批判性的讨论。 罗譞:我补充一点,我们学校愿意跟这些企业合作。今天我们本身把大家感觉成一个甲方和乙方,或者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提出很多的问题,那么提出问题的这些企业,是不是以前我们受过伤,就是用过商学院感觉很不好。那么今天经过这样的沟通,我们应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合作。还有一点就是有的同行说,你的企业是不是有配套的措施,是不是这个课程完了以后,给这个参与者有一个公正的评估体系。另外比方说,我觉得这里面的因素太多,能够直接影响到这个项目的因素太多。包括知识的程度。我们看到有一些高层,一把手, 直接坐在这个课堂里面,他自己很愿意学习。但是当他讨论的时候,他是不是就会成为一人堂,他一讲没有人再敢讲话了。我觉得我们应该相对尝试一些新的模式。比方说我们跟一个企业合作,在合作的前期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沟通,在这个过程里面,一把手在整个的项目当中,是不是一个单纯的参与者。就是他应该跟我们的每个教授进行一些匹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授比方说他除了自己讲,比方说他一天半是讲管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留出半天的时间,专门讨论企业的问题。我们一般的企业做战略,都是自己的老大做战略。最后出问题,并不是出在战略的本身问题,而是出在管理层对战略的认识上的。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核心的战略议题是我们最终的参与和讨论的过程,这是一点。另外一点比方说在整个的课程的进行中是不是可以选择它的上游供应商或者是下游的客户能够一起来参与这个议题呢,我觉得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我说的是整个的合作问题。最终在提供这种服务的效果的时候,我们的商学院和企业能不能一起做更多的尝试,进一步地提高我们的企业能力。 姚祖荣:我想提出一些观点,我不同意“老师永远是对的”这个观点。我认为我们的老总是脑子里有东西来学习的,不是空白的学员,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老师和学员之间,不是一种单纯的灌输和授予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交流和互动的关系。而且我觉得承认学生应该也有两种,有的是来拿证书的,有的是想来学东西的。我觉得向老师提出挑战的学生,他是真正带着问题来学东西的。反过来说,挑战性的学生,我说的不是把老师轰下台的学生,我说的是提出疑问的学生,这种学生以后才会真正帮助企业的发展。所以我不太支持李教授的观点,我觉得老师和学生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交流和探讨,我觉得学生向老师挑战,应该本身来讲,对老师也是一个促进的作用。第二,我觉得案例方面,我觉得中国案例过程是一个生成过程非常慢长的过程,我相信中国的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将近30年,千千万万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演绎众多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像海尔它能够走到今天这样,一定有它的自身的经验。那么我觉得像中国几百年不衰的企业也是有它的经验之道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从我们中国自身的角度去开发研究我们的问题。最后是一个把老师轰下台的现象,我认为是很不好的。我觉得如果是一个公立学校的话,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允许的。那么如果对于一些非公立的学校来讲,就是商业性的学校来讲,因为它的师资配置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是它的师资配置应该不是太好,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孙德山:我说一下,我认为学和教是互相的。我认为学生应该刻苦学,教还要严格管理。有的时候我们的研究生的学习考试都是非常严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在EDP的管理上包括考核上都已经放松了,我觉得这样的效率会低一些。我觉得管理的有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像我们那个班到最后已经没几个去参加了。当然我是从来没有迟到过。这里面学习和老师的教授是相互的。另外我刚才讲“老师永远是对的。”我是从理念上来讲,一定要有这种观念。所以我认为从理念上来讲,我还是赞同这个观点。另外我认为学校的老师还是非常下工夫教课的,如果你学不好,我觉得可能也有你自身的问题。 徐中:我想回到今天的主题来提几个看法,现在的企业为什么这么渴求知识,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他们可能在学商业的管理知识的同时,另外一方面可能有所欠缺。那么企业和商学院的联盟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方面是培训,这是比较短期的追求管理能力的提升。第二个层面是研究,就是刚才讲的我们为一些企业做一些案例研究。像我们为阿里巴巴很多的企业的战略做研究,这样我们就会对很多的企业非常的了解。第三个层面是战略的合作层面,就是企业的高层和商学院的合作。我想这个是关于知识联盟的三个方面。另外一个刚才讨论的比较多,可能EDP这个概念最近炒得比较火,刚才我的同行已经讲到了,我们的EDP的市场,我个人的看法是企业的经营层面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叫一线经理。第二个是中层经理,他是管理者。他是管理人工的。第三个层面是高层管理者,大公司的老总。第三个层次是决策层。我们EDP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后面两个层面,当然有一些非常有潜力的年轻的,未来可能成为高层或者决策层的一些中层的经理人员也可以作为培训的对象。另外是EDP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能力的问题。但是因为它培训的时间很短,凭借这个去解决企业的问题很难。第二个是企业的发展,我们要看到的领先者,甚至全球的领先者,我们要开拓这个视野,就是要远视,整个的宏观行业对我们未来的企业提出什么样的挑战。第二个是你要自己看清你自己,这个我们的一些学员他们在经受一些课程的培训之后,他们发现他们以前有很多问题没有看清楚,比如程序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EDP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李佩钰:谢谢大家,我觉得今天下午我们经过了一下午的讨论和研讨,我们充分的研究了关于我们的企业如何与商学院建立知识联盟问题,我们围绕这几个话题,我现在回顾一下,基本上是以商学院的理论教育为主导,然后我们的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客户。然后是我们讨论“老师永远是对的”这个话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现在我们以这句话来作为结束,我作为一个企业的人员,我希望你们能够把中国的管理教育推上一个更高的高峰,为我们这些客户,为我们这些学生提供更切实的帮助。谢谢大家,谢谢各位。 主持人: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感谢,因为我们今天下午光是对话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给占了,我们再一次向我们的李佩钰女士表示感谢好不好。感谢她为我们这次会议进行主持,会议到此正式结束了。然后我们把我们记录的东西给各位嘉宾发过来,让大家进行后期的参考,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