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赵晓:中国企业实际上一直是在蓝海而非红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6:35 新浪财经

  

赵晓:中国企业实际上一直是在蓝海而非红海

前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战略部部长赵晓。(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9月5-6日,由新华文摘杂志社主办的“开创蓝海—2006企业创新高峰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新浪财经独家进行图文直播,以下为前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战略部部长赵晓演讲:

  赵晓(前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战略部部长):

  各位下午好!我非常尊敬前一位演讲者,他在规定时间里面准时讲完的,我同样遵守时间,如果有可能的话,节省一点给下面的演讲者。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从数字看中国:我们究竟是在蓝海还是红海?》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开创蓝海,不言而喻首先假定我们很多的企业是在红海,所以才要开创蓝海,从整个中国来看,从整个中国宏观经济来看,中国企业有代表性的企业来看,我们到底是在蓝海还是红海?

  我对蓝海红海的知识非常贫乏,我在飞机上买了那本书,大体地看了一下,看得非常快,不如大家看得仔细。归结起来我发现所谓红海、蓝海大概有这样一些重要的观点,蓝海是差异化的领域,跟别人不一样,不用跟别人展开刺刀见红的竞争,蓝海是在不完全竞争性的领域,别人不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手段竞争,蓝海要靠创新获得的。我看那本书的时候我有一些疑问,传统的领域,或者跟别的相同的领域一定是利润不高的?第二,我的企业已经在红海,我怎么办?开创蓝海意味着我离开红海的领域,如果我在红海,我要开创一个蓝海这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温州的时候柳传志也讲了,我已经在红海了,让我去蓝海,首先想办法大家能够顺利离开红海,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怎么办。红海和蓝海与宏观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那本书是微观的概念,没有宏观的概念。从我的宏观的角度、从数据看一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究竟在红海还是蓝海?

  2006年中国利润增长的谜。200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是43%,这是非常高的水平。前年的增长接近40%,39%,但是进入2005年之后中国企业出现悲惨增长,增产不增收,赔本赚吆喝,销售在增长,利润没有同步增长,大部分行业的利润增长出现增幅的下降,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大幅度上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一到二月份是15%,三月份是18%,四月份是16%,五月份是17%,上半年是21%,这显然是让人多多少少有一些担心的情况,所有人估计2006年中国企业利润状况,可能是不太被人看好的前景,2006年的情况和很多人所预测的相反,这一年中国企业没有进入红海,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利润增长之快出人意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情况,数据现实,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的够也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比去年同期28%,利润增长幅度提高7个百分点,一到七月份是30%,比去年同时间提高8个百分点。这是很高的数据,28%的利润增长率,10.9%的GDP增长速度,这都超出许许多多的人医疗,路透社给我们提了一些题目,上班人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同比28%,这样的增长数据是不是可信的。如果数字是真实的,中国的企业是如何在石油、大宗商品、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维持它们的利润率的?中国企业利润的前景如何反映中国在全球通胀环境中的作用。第四,

人民币汇率的前景对企业利润有何影响?大概提出这样的问题,总体上他们认为28%的利润率的增长有些让人奇怪,甚至觉得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我们把它暂且称之为利润增长之谜。其中相当一部分的问题和我们今天讨论主题是有关系的,首先我做了比较全面长时间数据的核查。从这张表上大家可以看到,06年到2006年6月份,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每一年利润增长情况,我们发现从96年全中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是1424亿人民币,到2005年达到了14361亿元人民币,增长10倍,平均每年增长30%,这个数据大概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今年上半年28%的利润增长率在中国企业里面,在过去十年里面,1996年到2006年是一个常态,并不是一个异常,恰恰相反,2005年利润率增长只有21%,反而是奇怪的。这就好比说非典期间会堂里面人数会很少,但那是反常的,经常会场的人是很多的,这是正常的状态。中国企业96年到2006年平均利润的增长是30%,换句话说今年上半年所谓的28%,在路透社看来,在许多国外的朋友看来这是很异常的数据,在我们看来这是完全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个异常的数据,而且不存在什么谜,其实是比较简单的。

  这是季节调节以后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额也是一路上升的。真正要解释的现象是说,中国企业利润为什么会增长这么快?长期以来都增长,每年的利润增长都是30%,我们可以大体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企业实际上一直是在蓝海,而不是在红海。我们不可设想,如果一个在红海的区域,大面积的企业都在红海,中国企业的利润增长怎么回增长30%,大概要做这样一个解释,为什么2005年下来了,但是2006年的上半年又恢复了,这是我们需要解释的。还有一个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一直是在蓝海,原因是什么?未来的前景是什么?未来会很快进入到红海吗?还是说他们仍然会保持在蓝海,这大概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这是重点增长行业的情况。对今年利润增长大家有一些猜测,有人猜测我们的垄断行业利润增长比较快,但是非垄断行业他们认为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仅以今年上半年利润增长最快的四个行业,石化、有色分别对整个利润增长贡献占第一和第四位,这两个行业的确有一些垄断的成分,但是另外一个行业机械和轻工,机械行业是属于利润增长第二位的,石化利润增长527亿元,机械增长468亿元,轻工增长334亿元,这两个行业不能说是垄断性的,轻工里面继续看小的行业,鞋帽这些行业的利润增长都很快,这就发现不仅是垄断性的行业,而且是竞争性的行业,利润增长很快,不仅上游的行业,下游的行业利润增长很快,大部分中国企业利润增长都是很快的,这就超出很多人的医疗。鞋帽一定是蓝海的领域,轻工肯定不行了,机械肯定不行,最好的蓝海就是垄断部门,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那是最好的蓝海,没有人跟他对抗,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上下游都很好,竞争性的领域利润增长同样也很快,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从短期因素来讲,为什么去年的利润下来了,而今年的利润开始往上走了,首先解释一些短期的波动因素,大概跟这些因素有关系,第一和物价有关系。在2005年以前我们发现上游行业物价涨价比较快,下游行业物价上升比较慢,甚至是下降的。上下游有一个落差,总体上来讲,下游的利润比上游拿走了,国有企业利润增长比较快,下游利润增长比较慢。另外中国有一部分利润被海外市场拿走了,比如石油国,向中国输出原料的国家,他们把利润拿走了,可能造成2005年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幅度下降的原因。我们发现2006年以来,这样的情况有所改变。上游产业物价还在上升,但是增长幅度已经回落了,有很多的数据可以表明这一点。其中一个现象大家能够注意到的就是电力,以前我们的电力每年都是短缺的,而且非常短缺,但是今年的电力已经不那么段学,从明年开始,这几年投资的电厂要进入到生产和电力供应阶段,电力紧张的局面会缓解。我们知道电力如果紧张的局面缓解了,大概煤和油紧张的与面也会缓解,为什么呢?因为电不够的时候,大家用煤发电和油发电,这些能源是相关的。上游原材料动力价格指数从未来的方向来看是往下走的。由于上游的价格增长幅度回落了,因此下游利润就上来了,整个中国企业利润有所回涨,这是可以解释的因素。

  这是CPI与上游物价变动,我们可以看到变动在缩小。与此同时,煤炭的价格也在回落,2004年是涨幅最大的,2005年已经开始往下走,今年继续往下走。

  利润增长大概和利率的稳定也有关系,利率往上调一个点,对中国企业的财务有相应的影响,所以利率很稳定的时候,企业的财务成本意味着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甚至是有所下降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能够维持比较好的利润。

  当前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58.73%,截止到2006年7月金融机构全部的工业贷款余额是28118亿元,利润上升一个点影响281亿元,应当说对企业财务费用影响不是很大的。假设利率不是大幅度的调整,调整好几个点,影响到的财务费用也不足以影响到当前利率的增长,这是总体的判断。这个因素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会是很大的。

  还有一个因素和什么有感到呢?和汇率有关系,因为汇率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国家的汇率只有很小的一个幅度的上调,每一年的汇率今年以来又继续往下走,中国人民币汇率每年也是往下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大范围的增长。一到七月份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是31283,增长24%,假设出口的利润是8—10%,利润可以达到611—763亿元。这个大概能解释2005年到2006年利润增长的波动,为什么从1995年到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平均利润增长达到30%,83这样的速度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连想都不敢想,除了想到短缺的引起,还要看长期的因素。

  人力资本的上升是很迅速的,你雇佣一个工人,这个工人是非熟练的工人,他能够创造出来的效益比较有限,但是雇佣三年之后,他就变成熟练工人,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他能做的事情比过去多得多,他能够产生的效益比过去好得多,但是他的工资增长是缓慢的,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利润水平的增长,赶不上创造效益的增长,创造的利润劳动部分拿得比较少,更多被资本拿走,资本拿走的部分表现为利润,我们看到企业的利润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上升。2006年上半年企业全年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是118393元,跟去年上半年相比每个人平均增加20000元,上半年所创造的产值跟去年上半年相比平均每个劳动力大概多创造了20000元,但是工资的增长只有10%,这是很低的水平。显然工资的增长是相对缓慢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创造的剩余被资本拿走,表现为利润的增长,这个因素我们发现在中国具有长期性,中国劳动力供应是无限的,特别是前几年,高校大学生扩招,今天的大学生水平比过去还高,但是他们的工资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甚至反而是下降的,资本和劳动在整个剩余分配中,资本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这样的趋势我们估计是长期性的。

  跟国际上相比,中国工资的优势有多大,中国的工资平均每年增长10%,大概三十年以后才能接近美国2003年的水平,如果按照目前实际工资的增长,中国增长6%,美国增长3%,中国赶上美国需要一百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边,如果把资金同样放在中国还是放在美国,在中国资本要获得的剩余或者投资回报很可能比美国高得多,假如其他的情况相同。

  在此期间假设有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比如说200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三倍,也就是升值300%,这样的估计是非常夸张的估计,很少有人敢估计2030年以前

人民币升值三倍,如果有人做这样的估计,他现在会大量投资人民币,即使按这样汇率调整,到2030年中国与美国工资的差距仍然会相差10倍,假设其他因素情况下,意味着资本在中国获得利润回报要比美国高很多。

  除了劳动力以外,我们发现中国土地的生产要素价格差距没有上升到足够的地位,比如说按照人均计算,美国可用于工业化发展的耕地资源是中国的25倍以上,但过去几年里边,虽然中国的城市低价惊人上涨,但是直到今天,平均起来,每平方米的土地只有1200块钱人民币,美国的城市地价平均是500美元一平米,两者相差三倍以上,中国的生产要素和美国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资本投在中国仍然比投在美国回报率高出很多。土地在中国当前收益增值是非常快的,通常几倍或者几十倍,农业用地变为工业用地、商业用地或者房地产用地,土地增值的收益可能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但是我们知道,各个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土地的价格都是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其中的收益主要被谁拿走了呢?也是被资本拿走了,也表现利润高速增长。

  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非常快的,比如我们前面讲到鞋帽,鞋帽似乎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按理说这个产业绝对是蓝海战略,我到福建的晋江一个镇有上千家帽子厂,另外一个镇有上千家造鞋的厂,还有一个镇有上千家衬衫厂,他们在过去几年里面很大的变化就是做品牌,今年世界杯,世界杯服装品牌广告基本上被晋江企业垄断,实现的过程就是很多的小厂生产能力逐渐转移到大厂,大厂有品牌,品牌有一个很高的附加价值,即使棉花的价格上升,上游产品价格上升了,但是下游价格上升是更快的,由于品牌的价值,有一个产业集中的过程。回过头来它的利润是上升的,把上游的利润给吃掉了。

  中国的企业当人民币的汇率上升之后,上升大概百分之三点几,中国企业对海外报价也比过去上升了。一开始发达国家不接受中国企业的订单,不接受他们的涨价,但是没过几年又把订单拿回来了,为什么,第一发现中国产品的价格仍然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找遍全世界找不到比中国更便宜的产品。第二,发现中国企业的效率世界上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比如说生产一件衬衫的时间,中国企业平均大概12.5分,印度要22分钟,墨西哥需要30分钟,再加上流通领域的效率,这些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和中国比,他们最后都接受了中国的报价,又回来了。这是产品结构的调整。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过去几年里面,中国的投资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投资大家注意看,这个投资在什么领域呢,在重化工业的领域,比如汽车、钢铁、电解铝,刘永好以前是搞饲料了,他也搞了电解铝,钢铁的增长每年的投资增长速度超过了百分之百,这样的投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是看不到的,这里面的奥秘是什么呢?也是因为重化工业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你搞重化工业你雇佣工人,你要付出比轻工业更高的工资,大概要提高到40%—50%,但是它能够带来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是4—5倍,换句话说,把40%—50%工资提升减掉之后,剩下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润,在过去几年里面,中国的产业大量向重化工转移。中国的出口越来越明显出向重化工转移的虚实,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其中创新的收益基本上为资本拿到了,劳动拿到的工资所得在里面的比重是比较小的,这也表现为利润长期增长的趋势。

  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指计算中国GDP的增长,把劳动力带来的贡献,土地带来的贡献,技术带来的贡献,资本带来的贡献都把它抛掉,我们会发现还有一部分我们解释不了,解释不了是什么呢?我们怎么办呢?只能说所有的生产要素一块创造出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这样的提升幅度有多大呢?我们发现大概占到GDP增长的30%—40%,换句话说,如果GDP增长是10%的话,大概有三个百分点到四个百分点是全要素生产率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解释一个国家GDP增长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比较大,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长大概也就是3%,4%已经过热了,对英国这样的国家,已经是1%、2%就不错了,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甚至比他们的整个经济增长还要快,肯定是很多发达国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我们再看一个重要的指标,中国企业投资回报率。因为投资回报率这个指标更加重要,检验这个领域是在红海还是蓝海,特别重要的就是检验投资回报率,如果投资回报是很高的,无论在什么领域,你都是在蓝海领域,如果投资回报很差,无论在高新技术领域还是什么领域,其实都是在红海的领域。这张表上我们看到资本存量的变化。这张表上是我们所计算资本的生产率,按两种方式计算,一种是9.5%的折旧率,一种是5.0%的折旧率。假设按9.5%的折旧率来算,中国企业资本生产率可能高达44%以上,按5.0%的折旧率来算,中国企业资本生产率可能在36%以上,这个水平在全世界毫无疑问一定是最高的。

  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利润占增加值的比重,我们知道工业企业一方面在创造增加值,一方面在创造利润,最好增加值里面利润的比重越高越好,说明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工业企业的利润占增加值的比重也是不断上升的,已经达到了20%以上,一百块钱投资里面大概里面有20块钱以上都是利润,这个水平也是非常高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净资产的利润率,大概达到了18%以上,跟一年期存款利率比,不到4%,大概3%左右,净资产利润率中国工业企业平均达到18%以上,投资汇报在全世界没有,到任何一个国家投资汇报绝对不可能有这么多,银行存款利率只有不到3%,把钱投到什么地方,肯定不能投到银行,因为银行回报太低,肯定投到其他的领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当前的投资是很高的,因为中国投资回报是很高的。中国有这么高的投资回报,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中国开创蓝海,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所知道的是,中国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企业就在蓝海,而且不仅是今年在,去年也在,过去十几年二十年以之在蓝海,也是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所以我们能够解释为什么全世界最多的跨国公司的投资都跑到中国来,我们一家美国企业,为什么要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很简单,在美国我的投资汇报不会超过5%,在新加坡不会超过10%,只有在中国每年的投资汇报都在15%以上,我估计还有所保留。中国在全世界投资汇报最高的一个国家,所以吸引圈世界最多的投资的资金,最多的投资者,因为你在蓝海的领域。

  为什么你会在蓝海领域,现在我们要讲的就是说,未来会怎么样,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是不是蓝海领域很快就消失掉了,很快进入到红海的领域,中国企业走上创新的战略,每个企业要搞研发从今年的1%调大10%走这条道路,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讲得跟主流观点不同的,所有的结论都有数据做支撑。

  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数据是真实的,今年增长28%根本不算什么,过去十年里边平均增长30%,而且我解释为什么会是平均增长30%,持续性是相当大的,下一步中国企业的利润来自重化工业的领域。由于投资汇报是很高的,所以我认为当前宏观调控是有问题的,当前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房地产调控,都以压缩投资为主,因为中国政府并不认为我们的消费过多,中国政府认为消费不够,中国政府不认为我们的出口太多了,也不调出口,唯一宏观调控就调投资,跟投资过不去,认为投资高了,投资高了还是低,不能因为投资增长30%就说太高了,不能因为姚明长两米,就说这个人一定有毛病,投资高不高我们主要判断它的指标,两个指标,是不是引起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失衡,也许物价的上涨,物价是很平稳的,物价未来的趋势包括上游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第二投资回报率,如果投资回报率很高投资再高也不算高,投资率很低很差已经到亏损的边缘,投资的增长即使很低,这个时候投资也是太高了。中国是全世界最高的投资回报,从图上大家仔细看,大家会注意到,从08年以来,我们的投资汇报是不断上升的,它不仅没有往下走,不仅投资汇报很高,而且不断增长不断提高,在这种侵略下为什么要压缩投资。投资回报好,投资越多,意味着整个国家国民福利是上升的,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已经到头了。其他是对国际性影响的讨论,我就不多讲了。

  对未来的预期。第一预期中国仍将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我今天讲得跟主流的观点不一样,很多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红海了,所以红海、蓝海才炒得那么响,大家恨不得最好离开中国,但是我告诉你们,中国一直蓝海,中国大部分的行业一直在蓝海。我们预期中国未来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未来是多长时间,我可以告诉你们,至少是2025年以前。理由很简单,中国生产要素价格的优势跟美国相比有三十年的优势,你的工资没办法和美国比,低价和中国差三倍,房子价格涨到头,意味着和美国土地的生产要素差距在三倍以上,如果即使未来的

房价涨到三倍,低价涨三倍我们不过和美国差不多,加上工资优势大概投资在中国仍然比投资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要好,外资将大规模进入,目前为止外资最高的进入就是每年六百多亿,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外资进入已经是很高很高了,但是我们认为其实远远没有到头,外资转移,外资进入到中国,过去二十多年里面,我们只转移了发达国家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发达国家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是轻工业,三分之二的发展能力是重化工业,我们过去到家电为止,我们只是把人家轻工业的部分转移过来了,正如我前面讲的,由于中国全世界最大的蓝海,所以这以为发达国家另外三分之二的生产能力也必须向中国转移,因为他们正在被中国逼得到红海,他们投那些产业没有优势和回报,所以他们那些产业转移到中国,重化工在发达国家有多大呢?我们算了一笔帐十万亿美金,不可能全部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假设它转移25%,就是两万五千亿转移到中国大陆,两万五千亿在未来25年平均转移一千亿美金,相伴随的结果,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要转移到中国,然后中国的产业结构要从现在以轻工业为主越来越走向以重化工为主,中国向全世界出口重化工的产品。我们现在买的车大部分是国内生产的,再过几年,大概中国的汽车要向全世界出口。汽车要重新演绎在家电领域走过的故事,首先引进国外的生产线,生产出汽车,满足国内的需要,以国际市场四分之一的价格、五分之一的价格向全世界倾销,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中国从今年开始生产飞机,十年之后中国的飞机产业可以成熟,中国那个时候该取代波音飞机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飞机制造基地,这样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出口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以生产要素的差异作为支撑非常高的投资回报率。

  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似乎在中国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但是你们错了,因为中国只覆盖发达国家的消费类的产品市场,消费类的产业只占发达国家制造业三分之一的比例,剩下三分之二中国没有大规模向这些国家倾销,这也意味着中国还将继续是全世界最大的蓝海领域。

  中国企业在国际上也仍将维持强大的竞争优势,说到底竞争不是表现为技术,竞争就是表现为性价比,表现为成本,成本低,你的利润就高,在相同的利润情况下,或者相同的成本情况下,利润更高,它是一样的。

  2006年中国贸易顺差突破一千亿美元的大关,所有人觉得中国人的利润太高了,全世界已经开始制造中国的国际摩擦,中国的企业、中国的政府,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民族主义者,就觉得我们出口太多了,没必要有这么高的出口,很多人甚至主张说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工资或者提高低价,不需要那么高的出口,有没有道理,也许有道理,我不想做评价。我只想从发展趋势来看,一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很高很高,但是和当年的德国和日本相比,德国和日本在贸易顺差高的时候,人均出口额达到多少呢?达到八千美元以上,人均贸易顺差在一千五百美元以上,人均贸易顺差是多少呢?不到一百美金,假设中国不说达到这么高的水平,那是天文数字,大家不敢想,人均创造贸易达到三百美元,中国的顺差突破三千亿美金,这样的数据我相信在2003年之前,不需要到2003年之前也许在未来的几年之内,大家就会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三千亿美金,这是很多人连做梦不敢想的,但是我们相信这会成为一个现实,不管经济民族主义怎么想,或者他们定出什么样的政策,但是我们相信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不会改变。

  我们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进口和出口都可以达到五玩一美元,中国的贸易额就达到10玩一美元,重化工的比重超过75%,比目前提升20百分点,初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将上升到75%,比目前提高53个百分点,中国在世界贸易的比重会达到五分之一。

  产业是相对的,不要认为别人都没有的,只有你有的,才叫产业差异性,不见得,假如一个产业在中国以前是没有的,中国是14亿人的市场,把这个产业做出来,也许它就是蓝海,红海和蓝海也是相对的,传统产业和高新产业比较也是相对的。从利润及投资回报来看,中国企业长期处于蓝海的领域,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根本改变,日益走向红海的是发达国家产业和企业。别以为发达国家技术水平高所以在蓝海,不是这样的。从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来看,我们相信中国企业优势仍然是在传统产业领域,特别是重化工业,实现蓝海的途径,对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搞技术创新,搞出全世界没有的东西,把国际上重化工业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中国吸收学习、模仿人家的技术,这是最有优势的,你创新会发现,创新的成本高得不得了,根本不是你没能干的,也不是你的比较优势。你在很高的门槛,人均收入一千多亿,对未来来说,真正的蓝海道路仍然是吸收转移和学习与模仿,经济民族主义更多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阻碍外资的进入,包括外资并购是不正确政策的做法,国家创新战略更多依然是口号,而不可能成为实际。

  中国的红海地区,比如东北,东北很多人认为可能是红海地区,国有企业搞得不好,我们说如果政策有所转变,将来完全有可能转变为蓝海地区。东北过去那些企业为什么搞不好,就因为是重化工业,中国没有到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所以它就不行。如果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到重化工业,东北就盈利新一轮的机会。但是东北重化工业不能自己搞,如果自己搞,还是搞不好的,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成为一个新的开放的重点,第一个开放重点是珠江三角洲,第二个开放重点是长江三角洲,第三个重点政府倾向于环渤海,我个人倾向于是东北,东北有全中国最好的重化工业基础,关起门不在全球化的实业里面搞是永远搞不好,东北成为开放的重点,把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引过来,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并购国内的重化工业企业,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向全世界出口,东北从表面上红海地区变成蓝海地区,由红海地区变成红海地区过程中有所变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