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VC眼中的合作企业 中国与外国比较论坛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3:47 新浪财经

  

VC眼中的合作企业中国与外国比较论坛实录

论坛进行中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9月6日,由北京嘉富诚资本研究有限公司和北京信立同辉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资本论坛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宴会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2006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论坛9月6日上午第二场论坛直播实录。

  第二专场:VC眼中的合作企业 中国与外国比较

  主持人: 本场主席是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陈镇洪先生,本场三位嘉宾分别是: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晨先生;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计越先生;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金建先生。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大家好!我简单介绍一下,去韩国一个星期,在韩国做了比较大的并购,在韩国来说,在VC来说,

半导体DMB公司1.7亿美金,在韩国来说在半导体并购来说是最大的案子。反应在韩国亚洲区来说,很多公司市场不接受的,如果我们作为VC来说、作为国际的VC来说,我们是把VC改写,特别是是在韩国、台湾、日本以前比较封闭的市场上,很多不接受的公司。这些公司本来是在韩国的市场上市,他们拿了批文不上市去卖,对于饱受的行韩国人来说是很大的改善。作为一个国际VC来说,以前日本投公司投了很多很差的案子,特别是是2001-2003年。我觉得机会是有的,怎么把历史改写。简单来说今年投的不多,我们是小的投资者,今年投了七个案子。过去一年,以前是1/3在韩国,1/3在台湾,1/3在中国和香港。 从我们投资的方向来说,改了很多,我自己本身不懂,我不是一个工程师,只是在投资领域做了16年,今年收钱说得多,走过的路比较长一点。其他的完全是没有的,谈中国跟大家谈一样,基本上说是投科技,坦白说,我们投的方向半导体很久没有投了,所以走的方向跟其他人可能不一样。不过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走的路,跟国际的风险投资家怎么对接。 从德勤开始。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各位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见面。我是来自德勤中国的,负责中国业务的发展,同时也是合伙人,主要对中国地区的客户和市场的发展给予关注。 我简单介绍德勤中国在全世界四大里面排名第二,在全球12万人,在中国有5500万人,2005年年度的收入185亿美元在中国10个城市都设有分公司,德勤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北京是的分公司在东方广场西二号楼,德勤在10个城市里面最活跃的是上海、北京,两个主要的大城市。德勤中国主要的业务范围除了

审计之外,还有做企业融资、财务顾问、收购合并、晋职调查以及一些海外资信调查等等。我们的工作相当于企业的财务的保驾护航的红娘,刚才我听到一个企业家的管理者提出对VC很失望。他觉得接触后以后,感觉VC不是很理想的合作者。同时有的提问说,有假的李鬼冒充真的李逵,他们感觉VC行业有点迷盲,有点失望。原因在于你没有找到像德勤这样的合作者,没有财务顾问给你保驾护航,你直接找VC,VC能跟你对话吗?你不拿出财务报告出来,VC是不理你的。只有像德勤这样全球文明的机构给你保驾护航,哪一个VC不要你?都抢着要你。 昨天北京的新东方教育上市了,之前他也直接找过很多VC,都没有人理他,找到我们,全部的工作做完了,VC抢着来,后来他们不要了,再来也不要了。无锡尚德的太阳能电池上市了,尚德的老板施正荣现在是中国的首富。分众传媒到美国上市也发疯了,火得不得了。你们想想看,在中国2005年全年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特别是美国上市,我们占了40%以上,特别是美国上市,今年2006年到现在为止,一共有17家,我们做了15家,占的比较可想而知。其他的以前的携程网、网易都是我们做的,还有正在做的几家大的网络公司,还有新能源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的在美国上市。VC最大的合作者就是我们给他支撑,我们给他做晋职调查、财务报告,他们觉得放心可靠才跟你谈,你们这个时候就有基础了。刚才我听到这个说法,我有一个建议,赶紧找一个像我们这样的财务顾问,我给你挑选一个合适你的VC。因为VC有很多总类,有很多不同的级别,不能很盲目,听到投资公司都涌上去,我们叫“中医调理”,把企业搞企业的,项目搞清楚了,价目搞清楚了,VC自然跟你紧密接触了。我们的职责就是保驾护航和牵线红娘。 你们有问题,我们会让你改,我刚才听到有VC说要给你一个答案,什么样的标准才敢投?现在我回答你这个问题,你必须按照我们的财务要求回答了,VC都敢投。谢谢各位!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大家好!我是来自红杉资本的计越,我们是早期成立的一家公司,过去一直在美国硅谷当地做投资,从过去的情况来看,美国科技领域的飞跃的龙头公司都是我们公司的,从早期的苹果电脑到后来随着软件兴起投资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雅虎、Google,随着游戏公司,我们投的EA,这些都是我们的项目。我们投资的公司在目前美国整个纳斯达克的市值在40%。中国的情况,有自己的本土市场可以体现出来,我们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寻找投资项目,我们基本上完全是国内本土的团队。我们以这种方式跟本土的创业者打交道会更加的容易一点,大家可以互相理解,在这个基础上,互相找到共同点,大家互相合作。谢谢大家!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现在比较兴的基金是03年进入国内,当时叫做数字媒体这样的领域和IT这方面的投资,专注于早期和中期的投资阶段。当时最早的基金做的不是很成功,在中国,特别是是亚洲专注还是很重要,不管是你在的行业还是你做的阶段,这个市场会比较大一点,相对于市场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团队综合海外和国内背景的,有很多问题上理解要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行业。为了投资在早期公司里面,我们公司的结构比较特殊,多数基金都来自与金融投资者比较大的保险基金、社保基金,我们的基金多数来自于比较大的公司,像美国的IBM、迪斯尼等,特别是在市场和管理的经验上,包括渠道方面都会比较弱一点,所以想通过这些大的公司作为我们的股东,在我们投入资金的同时他们能给公司带来市场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这是当初的考虑。 从现在来看,我们在国内投的速度相对慢一点今年投了5万,一共投了10万左右的样子,基本情况还不错。谢谢!

  主持人: 我感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从以前国际VC跟中国VC是有交往,感觉可以一起投资合作的真得不多。很多在上海的VC本来有投,投了几年以后,在2005年的时候退出卖给国外的公司。因为重组的问题,他们又把公司刚刚有机会收成的时候卖掉,这些人投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多。从风险投资来说,这是不平等的。 从2006年来说,企业家是不是已经开始跟中国的人民币基金去谈,不跟我们VC这些去谈,我自己的感觉有些担心,从国际VC来说,从融资渠道来说,中国的企业家自己有没有感觉到这个压力?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很多企业现在是不找人谈,找中国的VC谈。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在目前情况下,有点更像资本市场和融资过程有点像两个体系,要么让公司变成完全一个离岸的结构,所有的目标都是海外上市。另外,目标是针对将来国内的资本市场,任何一个国家来看,必然是本土的市场占主导,而不是说一个中国的公司将来上市目标要去美国,然后所有的公司经营情况要去教育海外的基金投资者,这样是没有必要的。不论从公司发展来说,也是没有好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是看得非常清楚。 目前在国内我们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一方面根据目前的情况决定,一方面这些公司有可能去海外上市,同时,我们也在做这些投资,将来的结果就是让他到国内A股上市。这方面的资金投资也开始进行尝试。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中国市场来说,随着这两年的发展,流通性会越来越好,从人数和闲置资金的量在国内上市应该是非常好的选择。整个金融体制对于外资在国内包括退出,包括投资还不是很完备。最近出台的关于国内创投的管理条例之类的,我们也希望不久的将来会针对外资创投的条例出台,能够把外资创投归纳一个结构,享有金融结构应该享有的优惠条件。这样国内会作为创投的选择途径。 我们可能是海外的资金,从退出的选择来说,我们选择最好的退出市场,没有人民币、美金币种的偏好,更多的追求回报的高低。政策体制跟经济环境阶段当中,现在为止还不存在国内VC和国外VC竞争的情况,国内VC走的更多的是偏,对晚期可能会有影响,这样公司在国内很难上市,他们资产的额度比较小,没有太多按照国内净资产可以算出来,国外资金还是他们比较偏好的,从美国市场来说,对于这样企业给出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对企业融资可能更有利。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从我们接触范围来看,很多中小企业接触的VC首先看两个标准: (1)最终目标是什么?我曾经在私下里跟个别同志交流过,也就是说,你的终点站是什么?刚才两位同志都讲到上市,只有上市,作为VC的退出机制是比较畅通的。 (2)商业模式是怎么确立的?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开发周期等等一系列的节点是怎么确定的,对于VC的选择是很重要。如果说,你们觉得自己选择范围可以更广泛,一般来说,接触海外的VC机会更多一些,因为海外的上市途径比现在国内单打一要多得多。除了美国,美国有三个市场,还有英国、欧洲、日本、加拿大、香港等等,选择的范围比较多。 第二个激励机制、内部的管理体制等等,都随着国际的惯例比较规范。你要选择创投的基金或者VC,一般来说海外比较受欢迎,当然本地也在崛起,但是它受国内某些政策方面的限制,或者是国内的退出机制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等等,对你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未来当然是大家都看好,但是现在来看,我的建议是选择海外的VC机会更多一些,谢谢!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从VC来说,从韩国、台湾、日本来说、VC集团来说,应该选择美国,美国是很特别的国家。台湾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多少?这些公司很小,可以去美国上市。因为台湾以前资本市场跟中国一样,他们的PE很高,这个市场从封闭的市场改到开放的市场。台湾IPO上市退出的并购的很少,韩国是全球退出的最流通的市场,每一个月基本上翻一番。香港的创业只有30%是最低的,韩国最高70%多,台湾以前是最高的,现在变成韩国,日本还是一样。 中国有一天,要明白人民币走的方向,要明白资本市场走的方向,主流不在这块。从十几年我在这个领域,从B股到H股,我们走过的路,我不是反对德勤和其他VC的说法,我们走过的路,很多企业家走三四年跑到澳大利亚,很多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去的,很多上市公司去澳大利亚,你们很多人听过吗?这些企业怎么样?走去澳大利亚,这么多年很多公司都倒了。有些啤酒公司去加拿大,有的去英国,有的去美国,什么都走过,新加坡也去过。坦白说,中国今天跟十几年前不一样,我们自己选择的时候,最终是你们的决定。你们的公司是哪一个市场是明白的企业最重要。我从来不说推哪个企业去美国上市,这是你们自己选择的。你要明白,美国的资本市场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一样,做美国上市和做香港上市基本上买家不一样,买得跟美国不一样。我们去美国上市,香港最大的公司康柏比这个公司还大,整个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去美国在香港上市还是亚洲市场上市评价是不一样的。我感觉从VC的角度来说,你们对中介人的感觉什么样?从企业家来说,你们跟VC找投资,你们觉得审计以外,找德勤也好,找其他也好,另外律师事务所、中介,有的说有中介人最好,有的人说有中介人不好,人们都抬高几倍再谈。有中间人我们都不谈,从VC的角度来说,怎么看中国,中国有很多中介人起来了,有大的有小的,有大的同行,有中小型的刚刚起来,有几个人的,你们怎么看他们提供的服务?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我觉得中介过程也是随着发展,是一个必然出现的过程。有各种领域,相对有些比较早期的领域,我们把中介人某种现象像天使投资人的阶段,觉得早期不错,个人放点钱,然后再找机构投资者,然后再进行合作。可能在这方面很有了解,对某一个细分市场很有了解,因为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这方面,我觉得很有价值。他提供经验,然后提供项目的介绍,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一块,针对比较成熟的企业,很多在传统产业,这些公司不一定在北京、上海,可能在国内的二级、三级城市,可能在内蒙古、山西,分布在中国非常广。这种项目要靠像我们这些,把每一个触点都跑到有不太现实。这种网络效应,中介机构从项目来源做了很多帮助。 另外,从项目本身来说,也是做了前期的筛选工作。比如说德勤也会对公司从财务各方面做深入的了解。从他们的判断,这种公司是否有可能拿到风险基金的资金。肯定是公司有可能,才愿意付出时间,才收到钱。没有盈利的情况,可能德勤不会去看。 这种公司,通过他们的判断、介绍,每天我们收到很多商业计划书,一般通过中介机构过来的项目的质量,目前来说,品质相对好一些。我们也是非常乐意跟这些中介机构一起合作开拓出好的项目。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介存在,不是VC说的事。更多是从企业角度来说,是不是需要把业务外包给别人,有这个精力或者自己有这个技能做这个事情,觉得你不拿手,更多的愿意专注于业务上面,更多的外包给这个企业。主要是看公司的阶段,看中介是什么样的机构,如果是太早期的公司找中介机构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太多数据支撑,个人也没有太多钱支撑中介的费用。更多的要求股权,投资额度到多少,这样的条件,VC看了不太高兴,或者不太满意,他觉得中介环节拿到太多的利润。 如果是晚期的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这样的外包业务,我觉得不妨是一个好办法。而且找中介的时候,也看中介的种类,有的中介签完以后就带你去看VC,完全是中介人的角度。还有的中介机构了解企业的需求,做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包括自己会投一些钱在里面,这样对企业会比较有利。 作为企业家,要把握一个尺度,对公司的价值和融资的额度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你是对公司最了解的人,你知道公司的价值是什么样的,不要被中介所左右。我们公司的老总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级数,可能呈一个平方,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浪费了自己被投资的机会。一般VC见过你一两次,价格太高的话,他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你的身上。VC的人力比较有限,这是一个局限性。这是我对中介的一些简单看法。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我感觉你们资本是一条龙服务,从很多集团服务来说,你们怎么看中介?我作为局外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些跟你们合作,有些跟你们有点竞争?你们跟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我们本身也是中介,我们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可以担当的工作范围相当广泛,从企业最初,哪怕是新成立的,我们都可以帮你在开帐,设置财务系统管理,财务总监的寻找,因为我们公司都是提供财务总监的主要来源,以及企业将来的策划,企业财务的一些数据要求,都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 我们在做工作当中,本身也需要其他中介的配合。所谓其他中介,包括像律师、评估师、咨询公司,咨询公司跟企业的创立者有很密切的关系,或者他们曾经是同学,或者是工作伙伴等等,他们在中间起到什么作用?是个互相联系的桥梁作用。有时候我们提出一些要求,这些企业的老总并不接受,不认为我们这些要求是对他有用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其他的中介来说服他,必须这么做,财务要求怎么样,会计制度是这样,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做。这样的情况下,多一些说服力,起到一个协调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一分为二、正反两面,中介太多,也可能给企业本身制造一些障碍,老大多了会翻船,特别是VC的接触当中,我们曾经有很多案例,VC的挑选和VC的谈判过程当中,中介是尽量少说话,因为决定权在VC和企业本身。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需要中介提供一些服务,比如我们做财务调查,需要把晋职调查报告或者审计调查报告拿出来,每股净资产、净利润多少,或者盈利预测由我们做出来。这里面有两者的取舍,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真是搞事业型的,就是搞产品开发,是需要有财务顾问来帮你,像谈判也需要中介机构来协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平衡点,只要达到这个平衡点,都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VC也需要中介作为平衡点,有时候谈僵了也有可能,获取中介可以起到协调作用。有些企业互相沟通比较少,同类竞争或者是商业各方面的合作伙伴有许多要得到的信息,作为VC来说,工作力量和人力资源有限,如果其他的中介能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所以我们和VC的配合一向都比较好,就是这个道理。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我们希望中介把一个事情客观的表现出来,而不是反过来,把一个客观的事情包装了,然后变成了一个虚假的东西再推荐给投资者。一个创业者找到我们做这个事情,过了两个星期,找了一个财务顾问,又找到我们从创业者比较真实的事情说得更加宏观巨大,公司估价也翻了5倍。这种中介我们不太愿意合作,他是有意识的误导投资者。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我是投行出身,联想每个人都懂,联想从香港上市,95年上市,97年出问题,汇丰银行是它的财务顾问,2001年很多机构去美国融资,跟IBM谈判,谁是财务顾问?高盛。不是说企业把中介人放弃,有些东西他做不了,他就找了到美国大资本市场找到了高盛。 我自己经验来说,第一轮、第二轮是看这个企业队伍有没有这个能力、时间、经验跟投资人谈?到了第三轮、第四轮以后,很多是再融资?还是融资跟并购一起做?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用财务顾问,什么时候不用财务顾问?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按 从我们投的企业本身来说,专门投早期的VC,我们自己也是财务顾问型的角色,我们做的事情跟中介机构有点类似,包括帮助企业在海外的陆演、企业的重组等等都是由我们内部来完成。 适当的阶段,比如说需要一个并购的策略,或者是一些更大的上市前的募资的阶段,我们会邀请同行,或者像德勤这样的机构,而不是简单的财务顾问的角色,更多的有同路的或者同行方面的,在并购方面比较有经验,以及有很多企业方面的经验,比较有信任度的中介。具体使用的时候,还是由企业家自己决定。我们觉得对企业内部来说,大家和谐程度很关键,我们不想把这个事情强加于企业,我们还是推荐,他们来选择。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从早期到中期到第三轮,你们感觉对企业是支持还是花时间调查?灵图他们在融资,对企业家来说,你们是怎么帮助企业从起初到后期,最初有没有找财务顾问?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投企业还是比较幸运,这个企业自身成长都不错。从业务来讲,VC很难帮助企业,成长还是有其本身决定。VC能够做的事情,是战略上资源的引入,投资的引入也好,包括海外国际化合作伙伴的引入,这是国内公司比较缺乏的一个点。 财务角度,重新开始要求企业进行财务上的规范化处理,开始的时候因为公司阶段比较早,找的是国内的一些财务、审计师事务所。前段时间也跟德勤在谈,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是需要有国际化经验的公司来做。 从我们角度来说,更多的是协调者,协调企业家,跟灵图都过三年多的过程,我们对企业家做事的性格、风格都有很好的了解,对大公司的处理方式也有比较多的了解,更多的是协调的作用,更多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企业自己来决定。这是比较好的方式。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从我们来说,没有办法一概而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目前为止,从去年年底开始投资大概投了几个项目,有的属于公司非常早期阶段,一个完全创新的公司,开始初期;也有一些在传统行业,公司是第一轮融资,但是已经是比较大的规模,有可能做IPO或者直接上市。从情况来看,还是看公司自己的需求,比如后续融资情况怎么样,有些后续融资还会在后一轮融资中做主导投资者,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取更多的由我们主导,寻找所谓的合作投资者的时候,资本上主导性强一点。公司有一定的规模,有可能公司的CEO更加注重于某一个产业,比如说我们投资某一个垂直领域的,对金融一点概念都没有,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教育创业者,什么是金融市场,融资是什么概念。我想对这种创业者和这种团队来讲,后续融资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一个经理人也不可能帮他做全程的方案,我们很多是做这方面大的策略方面的建议,然后这种公司可能需要财务顾问一起配合,对将来大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可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从早期做中介人,到财务顾问,IPO说了很多,在海外、香港、新加坡、IPO、反收购也好,给企业家多分享一下。比如有一两千万美金,公司已经不亏了,去上市可能早一点,投资人投了五年、七年想退出,希望找一个财务顾问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里面的财务顾问?先跟VC谈一下,我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已经是朋友了。有哪几家是可以选择的,给大家听一下,之后我们检讨一下,哪些是我们可以多谈一些,有哪一些对中国比较了解,在中国没有办事处,他们提供的服务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市场来说,我们做早期接触到比较多的公司,像汉能等几家公司,还是比较多的同行,有相关的财务背景。真要并购或者退出的话,德勤等很多的同行可能是企业比较好的选择。找一个中介机构也不是很难,主要看他以前做过什么样的案子,有没有做过和你的规模类似的案子。如果有,是最好的,他会有这方面的了解。或者帮你卖掉或者帮你融到资。 中国做事情,跟国外不一样,有一些难度。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对于每个公司,将来一定要找财务顾问,我们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这些公司资本有点顺其自然,到了一定阶段,有咨询顾问找公司,帮我们判断做融资是否需要财务顾问,而不是之前就找财务顾问帮公司做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投资者的职能也是为公司做下一步融资的指导和规划,也是责任之一。我们自己也给公司很多的意见,在过程中,大部分有点像顺其自然的过程。很多咨询顾问把项目推荐给我们,并没有出现我们的项目再反过来,目前不是很多。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从我们经验判断当中,VC在工作中间,一般对财务报告,特别是数据的真实性有确切的要求。我们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可能代表VC,作为VC聘请我们,对来收购或者投资的企业进行晋职调查,我们的签约方是VC,必须向他报告这个企业财务如何。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企业聘请我,我是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或者咨询、调查。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要和将来的VC投资者进行谈判,我代表企业这一角色和VC进行交流谈判。我们有时候也看哪一方聘请我,有时候同一个机构做两种决策,从利益冲突来说,同一个案子不能同时担任两方。如果企业请我,我就不能作为VC的财务或者咨询的调查者。反过来,VC聘请我,我就不能做企业的财务顾问。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VC在上市之前特别迫切需要对企业财务情况调查。当然,有些早期的开发过程当中,VC在接触过程当中,跟我们讨论一些问题。我们都是长期合作者,关系比较好,我们也会对这个企业发表一些意见,提供给VC参考。我们的角度就是两边都可以合作,关键看企业本身的需求和VC的需求。有时候VC认为不需要找财务机构做调查,自己能够判断,自己能做晋职调查也有,不需要我们。反过来,企业也有专门的团队能够完成这个工作,也不一定非要找我们。这里面要看实际情况。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美国的VC要求比较高,从成本来说,有些投资人,一个投资人也好,两个投资人也好,跟企业是统一的,共用一个律师。一个律师代表企业,一个律师代表投资人,从成本最终来说,费用很多是企业融资以后,两百万也好,三百万美金也好,从这里面扣出去的。从成本角度来说,比较贵。有些投资人跟企业家因为小就共用一个律师。在座的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提问: 第二场主题是在21世纪众多的企业在融资的时候面临很多的不足或者是问题,四位能不能从不同的阶段,普遍性的中国的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各位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给我们做一下这方面的讨论。谢谢!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对于投资人眼中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比较,我们也有了解,因为长期合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在美国上市的无锡尚德新能源企业,在美国市场引起轰动的。施老板一下子成了全国首富,这个企业本来是国内的,而且这个企业规模很小,原来是在另外一个企业跳槽过来的,所以说,他本身是本土化的一个企业,最早的底子很差。但是,就是因为他带了一批团队,这批团队都是做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有一定的经验。所以,他们在市场上做了在同类企业当中最大的特色是管理团队凝聚力比较强。 上一场也有VC讲到,他们那很低的工资,都是靠股权激励的,最早没有很好的待遇。最大的比较,我认为是激励机制,投资者眼中最好的、最吸引他的就是激励机制把企业促成上去。因为你要靠他投资一笔钱进去,工资奖金都发完了,投资者是最怕的。他希望的管理团队是一种奋斗型的,能够长远考虑的。所以说,我们在介入无锡尚德团队就很注重这一条,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包装上市,能够促成他尽快完成投资转向过程。 一旦上市以后,就不同了,国外的体制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严格要求的,原来是节省的成本,现在我们要求他增加了。原来很多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费用增加了。比如说风险,美国有法案要求每年必须提供内部控制的报告,由首席执行官CEO、CFO签字,一旦有假的要负刑事责任。为了拓展投资,原材料都是海外进来的,大进大出,只是在里面加工。为了保证市场的成熟度,必须考虑怎么收购在国内已经有的上下游企业,解决他原材料、配套问题。这个问题大了,需要并购。这是国际规则要求你必须走大的投入,所以比较不同的话,最大的不同,该花的钱一旦上市必须要花,一分都少不了。在上市之前,可以节衣缩食可以省。但是到了国际上必须按照国际的要求,各位要在国际上市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资金需要是非常大的。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融资本身需要注意什么东西?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假如你为融资去融资,建议你不要找我们。建议你要为上市去做一个企业,我建议你不要做企业。任何融资都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但不是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的还是企业的创业者是否有这个兴趣,这些都是伴随你路上的一些过程,我们是黑夜中跟你走这段路的伙伴而已。融资是你真正的兴趣所在,你就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一点,不要说找到我们,午夜20分钟都是讲宏观,根本没讲事情。对于创业者来讲,可以忽悠投资者,每天跟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打交道,但是不要忽悠自己,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是否在艰苦的环境下把这件事情做成,是否有这个恒心去做事情。如果有种想法,就把你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做一些和你个人背景相结合的有把握的事情。融资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钱的情况下,怎么支撑下去。

  提问: 我以前对VC是抱着控制的心理,假如你们把资金投入到我的公司事业来,会不会对我以后指手划脚的做一些干涉。比如说我在公司一个人说了算,后来很多合作或觉得要搞多元化等等,这些思想都没有影响我。假如你们进入了,你们跟我说朝这发展,我这个企业还能做大吗?还能朝着我的想法发展吗?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您作为老总要接受一点,您想的不一定是对的。您可以比我们了解的更多,但是在资本市场这块您不一定是个专家。从融资角度来讲,你确实要做好稀释一部分股权,稀释一部分股权。如果你觉得成本太高,也可以选择自主发展。你是不是需要钱?没有必要为了融资这个概念。反过来,你的意见是对的,我们多数时候还是会支持您的。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投资跟融资有点像两个人结婚谈恋爱。大家能够看得上,大家能够走在一起。我建议创投跟投资者接触的时候,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在过程中,彼此产生很深刻的了解,看对方是否适合自己。投资结束之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时间要走在一起的。如果大家都包装的很好,进去之后,闹别扭也不舒服,要表露出真实的自己,大家都会觉得不舒服。合适了就谈,不合适就自己做。

  提问: 中国一些商业银行不断上市,他们有大量的资金,创投VC如何跟中国的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因为它的大量资金流可能会做出一些投资的项目,创投VC主要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刚才很多企业在谈到的问题是如何寻找VC,作为VC是如何寻找好的投资项目来影响它自己本身做出投资决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第三个问题,VC是如何来控制自己的财务风险?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跟商业银行的竞争,我觉得这两个资金的成本完全不同,对于一个银行来讲,一般利息5%,8%到顶了,对于我们来讲,这种项目我们不会投,我们不会为了年回报率5%、8%的项目进行投资。作为股份投资人,市场存在就有合理,在企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以及要根据营业的情况需要投资。像中国移动为什么要上市,因为它需要股权,中国移动现金流这么好,但也不一定用银行贷款来解决问题,这东西是相互配合的。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钱是很多,但是企业拿不到钱,中关村去年办了中小企业贷款的计划,但发出去不到2%,企业根本没有条件拿到这个钱,搞企业贷款,实物可以抵押。VC投资企业标准,所有人都会说,你的行业,你的模式,很多地方都讲过就不详细展开了。 本身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多数金融机构差不多,我们在海外是基金制的公司,和别的金融机构差不多,如果对下面公司控制风险很难做到,我们对行业的判断或者对企业判断从早期控制,投进去以后钱已经在这个公司运作,没有规避这个市场存在的风险。我们对市场大的判断和对企业各自的判断,来获取比较高的回报。上面控制差不多,下面控制可能比较特别一点。

  提问: 在国内关于VC方面的报道,大部分情况是什么样的,一个企业融资以后开新闻发布会,一群媒体帮他们吹一吹。在你们心目当中,国外比较好的媒体,比如像福布斯。国内的媒体报道的差距在哪,你们希望看到的真实的报道是怎么样的?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假如一个公司融完资以后,干什么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很清楚。对于一个投资公司来说,你拿到钱应该脚踏实地做事情,尽可能让你的竞争对手拿到尽可能少的信息,而不是教育你的竞争对手,教育其他VC,多做两个竞争对手跟你竞争。我不知道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红杉资本进入中国早期的时候做过这样的宣传,我觉得开新闻发布会根本没有意义,上市以后开可能有用。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团队做了很多的教育,在早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目的性,为了宣传我们自己,后来对于新闻招待会,对于公司本身是没有好处的。除非你有比较特殊目的性的,比如快速消费者需要在市场对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但对于融资本身是否值得做一个事件发布,我觉得是值得怀疑的。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企业有没有必要做一个形象的宣传,我们投私募企业,我们不太愿意把信息公开,我们会公开给第三方,专门做调研的机构,但不会刻意做资金上的宣传。同时,和媒体的朋友说一下,你们不要太多挖掘这些信息,尽量把数字放进去,导致很多人会拿这些数字举例。

  提问: 对于VC来讲,希望它投资的企业像江南春或者是李彦宏,把它包装上市还是卖给江南春?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我是金融投资者,从我的角度来说,哪个回报高做哪个。企业家当然有他的考虑。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我觉得这两个事情作为创业的目的都不太喜欢,假如是找到我们说公司怎么卖,打算奔着上市去,一般原则不愿意投。在美国做的项目,思科创始人夫妻俩,他们做路由器的目的,为了上班时间在实验室可以通通话,然后找到我们。雅虎的时候,杨志远跟一个合伙人在说网上的目录,他觉得这样上网很方便。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东西。这个团队自己有兴趣来做这个事情,这两个公司是很典型的,做这样的事情更不是为找投资,最后发现这两个公司是最成功的公司。往往为了融资的目的性,把功利性很强做一个企业,成本可能减少,以功利性为目的必然影响企业的文化,创业者心态,在将来做企业的艰苦过程当中是否艰苦,在公司很难的时候艰苦做你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功利性、目的性做这个事情,最后反而不会成功。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VC在金融,特别是银行体系之上有生存的空间。坦白来说,我在汇丰银行投资做,不是他们做得好不好,大通银行、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很多的银行私募基金分出来,负责是三人银行管一个风险很大的企业,比如从投行跟私募投资人风险很大,存利很高,汇丰银行想追摩根斯坦利,商业银行之间的培训、背景,他们对管理风险的东西跟投行、私募投资是完全不一样,他们永远不成功的。很多、很多的私募公司是银行体系分出来,跟摩根斯坦利、高盛,他们对于市场的分工是不一样的。 作为企业家我们要不要管?非典型的炒了多少CEO,很多企业家不明白自己的缺点,特别是是公司面对很大的问题,每一个人面对过。三年前,企业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怎么面对很大的危机,从销售来说怎么卖东西,除了IT服务以外,企业怎么把公司带过最危险的时候是最难的。很多企业家跑去加拿大,很多是海归的,跑得最快的是他们,很多去了美国、加拿大,半年都不回来。最终来说,我们面对的风险跟他们不一样,这些企业家早一年就把它干掉了。 很多企业家没有明白,为什么有些企业去并购、上市?我做投行出生,坦白来说,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已经步入投行的人来说,第一,上市可以融资,融资以后CEO的队伍可以拿到因为企业是上市公司,不是他自己的,是一个公众公司。第二,上市的课可以抵押,中国跟香港的课可以抵押,可能抵押20%、30%的价钱。第三,公司以前是私人公司,很多老板做个人担保给商业银行,给很多的私募投资人、后期投资人,把物资担保、个人担保,几千万人民币,上市以后,所有担保都没有了。因为上市公司是不可以担保的,上市公司的老板不可能担保自己公司的资产。这几方面考虑情况再说,所以说,很多企业去上市把个人的财产跟公司的财产分开。一个公司不好了,自己还有一点钱。如果私人公司倒了,自己一分钱都没有。上市的目的,投行说了很多,真正上市的目的,并购如果是上市,很多退出问题,并购者的目的很明确,是现金,是

股票把你买下来,最后创始人队伍可以退出,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也好,很多CEO退出了,他们的股票也可卖了。我自己的感觉,这是你们自己的决定,最终来说,你们决定你们希望走的路是什么。 所以说,很多企业家,卖了股市开始做VC,他们觉得太痛苦了,并购也好,上市也好,上市完了以后他们公司只能再做了。 今天,很感谢给我们很好的问题,另外感谢三位给我们很宝贵的分享。谢谢!

  主持人: 谢谢四位的真知灼见。在刚才的谈话当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我们今天可以了解VC,接触VC,但是千万不要算计VC,VC永远是做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