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资本论坛9月6日上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13:22 新浪财经

  2006年9月6日,由北京嘉富诚资本研究有限公司和北京信立同辉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06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资本论坛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宴会厅举行,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以下为2006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论坛9月6日上午直播实录。

  2006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论坛时间:2006年9月6日上午第一场:

  主持人: 各位早上好!欢迎大家光临“2006中国创投新纪元高层资本论坛”。大家都知道创投在中国的活跃性以及重要性。下面有请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北京嘉富诚国际资本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江先生。

  王金江(北京嘉富诚国际资本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在此代表嘉富诚资本研究公司企业以及信立同辉策划有限公司,表示对诸位在场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我们这个队伍专著于资本市场队伍,是一个高效互动的平台,希望搭建互动好的沟通平台和桥梁。 本次论坛已经确认到会的嘉宾同仁是有29位,数十家企业,现在到会的每一位的很多由于交通原因,有广州、福建、厦门等地方的朋友,有的可能会赶在下午,虽然到现场的人不多,但是他们都在关注我们的论坛,关注我们的主题,再次对他们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创作行业在中国蓬勃发展,我们的创业人群也不断蓬勃成长,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困难和担心的问题,在这里关注热点,关注成长良性发展的时候,可能要关注一些过热的方面,包括一些创业者成长的方方面面,当然因为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尽力所为为大家提供研究。 时间比较仓促,但是得到单位、尤其是投资机构的支持,盛会时间有限,希望通过这次盛会对创业投资者、创业团队以及社会的关注,让我国的拓展前景资本研究和嘉富诚资本研究有限公司,祝愿各位嘉宾心想事成、事业兴旺!

  主持人: 抓紧时间开始今天第一场论坛,主体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中VC资本属性,参与讨论的由下面四位:华登国际懂事总经理江善颂先生;德同投资管理公司中国投资基金合伙人赵军先生;汉能集团董事长陈宏先生;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潘晓峰先生;这场论坛的主持是江善颂,由江主席来主持。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主题叫VC资本的属性,这个题目蛮精深的,在没有直接谈主题内容之前,我想把风险投资产业的一些事情回顾一下,大家都觉得最近风险投资比较热,我带了一些资料,有几张图片。 两年前引发了全球对中国风险投资的兴趣,今年大概是第二年,中国风险投资的热点蛮独特的,尤其在整体国际资本家的眼中是非常热的,在北京、上海、深圳是主要投资方向,创投基金的募集也是长足的进步。今年前六个月,大家也是相当忙,很多案子正在投资当中,整体上来讲,数目的金额被投资案子数目跟绝对的金额反应热点,中国市场是一个挺小的社区,从业人员数目也不多,家数也不多,大家互相都认识。 从2004年开始,社区发展很快,主要从外部国际性资本开始进来,国内一些本土的Sand hill RoadVC崛起,大家提到发展甚至成立一些基金中的基金专门投资中国,还有一些是独特品牌的鉴定,现在VC两头在外,资本主要是美金,数量是海外的资金,因为中国的外汇管制的关系,所以过去一直是外资的天下,本土的VC过去因为退出机制问题,所以比较难施展身手。最近有本土VC品牌正在建立当中,我觉得这个品牌的独立现象是,内资跟外资的混合体,其实都是一种延伸性,外资延伸内资。所以,我想里面有一些像赛付、华意,是混合体,外资架构、内资的内涵。从业人员也有很多新的人员加入我们,不同的背景的人员都加入这个行业,现在很热闹,新的朋友很多。现在大概有4亿美金进入中国,这当然是针对中国的基金,国际基金可以投入中国当然是更多一点。本土增值服务很热,我认为在下面的范围会宽广很多,其他的行业,比如能源、收益、传统行业,快速成长行业投资也是热点。 新的挑战是什么?新的挑战有一些行业是有政策风险,最近常常听到一些投资商关于移动又出台一些政策,这是有影响的。最近,9月8日又出另外一个条文关于怎么样做特殊投资架构的条文,这对政策风险对产业的冲击都相当大,比如说电视购物最近也有新的条文之说,某些项目是不能在电视上做广告,影响到消费者的权益,这些对风险投资商都有一些影响。有一些中国概念股在国外上市以后,它的业绩没有想象中的好,这对整个产业也是蒙上一个阴影。 VC属性是商业化运作,商业化运作还是在中国的法律之下,这也是最近一些新的发展。现在的一些看法,比如投资进度慢一点、更谨慎一些,投资范围要扩大一点,不要完全只是做所谓的互联网无线增值业务,中国还是蛮大的,有很多成长的空间,我们的产业正在追求一个方向,走得更快、更广一点,但是不要做投资方向完全是在政策风险相当大的地方。 下面准备一些问题跟几位嘉宾探讨,先让他们自我介绍。

  赵军(德同投资管理公司): 我代表德同基金非常感谢主办人给我们的机会,我们是新成立的基金,两个合伙人是原来龙科的,我们的基金是1.3亿美金,谢谢!

  陈宏(汉能集团): 我来自汉能投资集团,主要做两件事情:财务顾问,投资银行,直接投资,像财务顾问做的像5亿美金左右,跟各位的VC合作都非常紧密。

  潘晓峰(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 大家好!我叫潘晓峰,我们是面向国内做早期风险投资的一个公司,主要投资领域是PMP为主,目前逐渐开一些新能源等项目,我们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运作,也是一个挺新的基金。目的为止投完的项目是11个,主要大概有1/3强在半导体、电子领域,还有不到2/3在无线、互联网,主要是互联网的应用,比如在旅游、SNS,包括一些软件手机上的客户端之内的公司,我们主要是在早期阶段开始合作。投资的项目分配跟江总报告也挺像,主要在北京中关村,谢谢!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今天的主题是谈创投属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硬一点,VC属性是商业化运作,我想让三位对VC属性做一些意见的表述。问题是VC的属性与它的角色扮演,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下的状况。

  陈宏(汉能集团董事长) 我觉得大家在业绩、报纸上登VC是风险投资、风投之类,是疯狂的投资。不是那么回事,VC是一个公司,是拿了人家的钱,它的目标跟创业者的目标是一样的,如果把钱投到公司里,给你们提供合理的资金、足够的发展,VC绝对没有心思去把关系搞坏,公司价值降低,这样它也没有回报,大家的利益是一样的。VC很简单,就像你开一个公司,你最大的利益是帮助腻子投资人(股东)来赚钱取得回报,正是有这样的回报以后他们才有下一个能力融更大的基金投更好的案例,这是VC五,VC工作也是非常辛苦,VC有很多的案子需要看、需要判断、需要研究、需要了解这个案子是否需要投,可能半夜一、两点钟都在开会,他们也希望投到行业的老大,投到行业的领袖,行业增长非常快的时候,整个VC投资的胜算率就会比较大一点。VC很难讲什么是属性?简单来讲是投资公司,拿自己的钱和别人钱投在另外一家公司共同成长,VC在成长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角色包括协助公司把自己管理标准化。不管怎么样,投资过很多公司,做过CEO,有的做过管理人,有的做过投资人,他们看多了,大概知道哪个是好是坏,另外他们见的公司也多,他们对整个行业的了解更有宽广性。 另外,公司战略合作的时候,投了一家公司,如果能跟新浪、网易、搜狐等战略合作的时候,公司价值就提高了,VC可能跟这些大公司的老总都是好朋友,或者是他们曾经投资开发,有一些公司烧钱了,一定需要VC给一定钱支持,有的公司赢利状况非常不错,赚这么多钱为什么拿VC的钱?把公司变得正规化、长期化,可以长期化,VC在当中扮演各种各样的作用,总体来说大家两方面是共同利益体。只有给你竞争者是直接对立的,因为他希望你死,他才能成,这是竞争者的关系,但是VC不一样,它希望你成功,你的股票赚得越高,价值越快他越高兴,这是VC的心态,每一个案子都是花很多的时间跟各位研究,不是每个人掌握VC就花上5个小时帮你一下,VC另外的属性是时间宝贵,最大的财富是脑力和对行业的判断和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如果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如果要找一个VC的时候,应该在最短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让VC激动起来,他才会花下面的一个小时与你见面,你要努力说服他,机会非常难得,多少收了多少商业计划书,建了多少家商业公司,可能收了100家计划书最后只见面一两家。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刚才也提到,VC的定位问题,上面解释现在是热点,大家都认为VC产业的前景相当不错,路应该是很宽广的,不过还是一个矛盾,VC本身提供一个价值还是钱。中国现代国内资金是完全不缺乏的,流资很充沛,资金不缺乏的情况下,VC还认为有很高的获利可以取得。事实上,这是矛盾的,我想这一点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陈董讲的VC金融服务业,追求的是投资的回报,为什么它认为可以得到比较高的投资回报,首先是所谓风险的承受。很多的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承受是没有VC那么高的,VC承受大的风险,所以认为它回报会比较高一点,这也是中国很独特的现象。中国金融机构,尤其银行体系来讲还是非常保守,本身还是国营的色彩挺重,整个运作模式还是僵化一些,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度可能比较弱一些,就这方面来讲,退出一部分的市场给VC做金融服务,我想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投资利益的回收是根据公司价值的体系,并不是所有利息的收入,或者是其他政策方面的效果,我们的利益跟经营者的利益是非常清楚的绑在一起,我们进公司以后希望经营者都有股权,希望薪水拿低一点,股票拿多一点,如果公司成功的话,大家把这个派做大,然后利益共享。这也是国外成功的模式移植到国内来,投资公司大多是省吃俭用,做得特别烂,薪水都不是很高,不过他们工作还是很努力,这一点蛮奇怪的。道理是他们手上股票挺多的,他们相信远景不错,努力工作,公司上市可以用股票回收。过去有很多的例子,VC也培养很多的公司,也培养了很多的公司很多的有钱人造这个模式产生,VC跟企业合作模式也是被企业所欢迎。 第三点,中国还是在政府主导的状况之下,政府资金相当多,政府资金跟VC又不产生竞争的效应,这也是很独特的现象。国内资金是不缺乏的,事实上有很多的钱,所谓中小企业的流资,浙江的钱、温州的钱很多,VC为什么可以走出这条路,我们是商业化运作,我们的游戏规则相当清楚,所以跟创业家的合作,大家是互利、互惠,在中国游资是很多的地方,我想VC还是有一条路可以走,这是属性方面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赵军(德同投资管理公司 董事总经理) 附加值在过去投资的案子当中,我做得最多的可能是帮助公司找了一个CFO,如果公司连CEO都是要别人找的话,我想这个公司很难活下去了,但是大部分小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比较差,所以这是不规范。和创业者的关系基本上是我管得越多,我们的关系越差,有一个公司在我们公司里面,我就孵化它,最后公司还倒了。我觉得越是不管的,不好的往往是关系离得很远,突然间回头一看,怎么做得很不错嘛!我觉得管得越多可能越麻烦。 过热现象,现在大家都在抢项目,一个公司拿十几个项目都不是什么新闻了。有热就有冷,再来一个周期我不知道,反正今后两年的时候,我觉得还是那句话,跟《易经》说的“有上就有下,有热就有冷”。

  潘晓峰(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 合伙人): 从属性来说,VC也比较明显,首先是一个足力,从过程来说足心,同时有特别明显的,管理风险、承受风险的宽容度在里面,跟其他的金融机构做投资或者相关业务的时候是区别很大的。所以说,资本的足力过程往往表现在具体的看项目,具体的领域。我们一般会要求这领域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速度。 从足心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希望看到有一些创新,从技术的应用,或者商业模式的本身,有一些是在很细微的细节上面,都会造成影响。我们去年到今年谈了比较多的Web2.0,从非常热到非常的担忧,这里面经过了许许多多。我个人的判断,在一些垂直的行业里面,还是有机会的。但是,细节的魔鬼还没有找出来。 VC在前期可能花很多的时间做前期调查,主要是为了发现风险,证明是风险还是机会,这是投资花精力最多的地方,也真正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我们会千方百计去看,除了看潜力之外,还看风险,很多时候风险是一个机会。如果过去了,这就是一个先机,重点是我们要筛选出来哪一些是风险,我们做一个基本的判断能不能承受这个风险,和创业团队有没有能力管理这个风险。各个基金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基金对于每一个企业和领域风险的判断不一样。所以,跟大家分享,比如你跟进了,我不会投,不代表你这个公司不行,这是一个碰撞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不懂,不熟悉这个领域,或者我对这个领域了解不够深,像中医切脉一样,具体也说不出来,具体的数字大家都能看到,各个火候把握也不一样。 在同样一个领域里,我们不投不代表我不看好这个企业,因为这牵扯到风险管理的机制。我在这个领域里面要投多大的力度,投资强度有多大,如果很不巧,我们已经在关联的领域投入一些,由于一些原因可能不会投你的公司,但是不代表别的人不会投。 投资进去以后,没有风险的企业是不现实的,VC为了高回报必定是有风险,无论是政策风险还是市场的风险,从新技术,特别是新技术带来新产品和新的服务的时候,接受的过程是很漫长的,从研究室的产品出来到能够真正消费者的手里,这里面的环节研究到供应环节一条龙,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会使企业失去竞争力,怎么控制和管理风险,我是比较赞同赵老师的想法,我们不能太多,也不能跳进去太深。有时候觉得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了,但是有一些很细节的东西,管理团队有很好的把握,但是没有掌控是不行的。在董事会的层面上我们会参与比较深,特别是是对于一些战略性的问题上会介入非常之深,而不是一点点,在后期主要是管理风险。 这几个问题也很难说,两方面的经验都有,我们做的项目还没有到退出的阶段,所以都还在挣扎的过程当中,我们采用相对来说是被动的,如果你有需要我们会介入一部分的运营,主要还在组建团队方面做得比较多的工作,有一些极端的项目,因为创业团队的关系,比如纯粹是研究性人才,从技术上有革命性的一些突破,但是为了把这个项目孵化成,中间要处理很多,从大学到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到创业团队,这个架构我们是比较有经验的,我们其中有一个项目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从实验室剥离,从国有法人的主体,教育机构的剥离,这个过程基本是我们在操刀。 是不是一个好事?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启动起来,但是长远来看,如果真是一个创业者,不单单有技术创新,还有把控全局能力,团队还是希望有商业运作、企业经验的人来加盟。在股权设计、岗位设计、中间设计的中间体双方能够对话。纯技术型人才和纯商业型人才,对话比较困难,如果我们在中间能够辅助一些作用,我想这是比较积极的。

  陈宏(汉能集团董事长) VC参与度,这个问题特别有趣,有时候我们希望VC参与,不希望VC参与,这由公司来制定。我以前是创业者,做过CEO,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买过公司,收购过公司。记得有一次,马云、张朝阳几个人在一起,下面有人问,你对VC是否喜欢?大体来讲,我们对VC还是挺支持的,有爱有恨,恨的比较多一些。 汉能集团40多个人,北京三十多个,上海五个,美国六七个,我们人数比较多一些,如果我们真的要投一个案子,砸的时间比较多,做CEO的比较多一些,我们喜欢积极参与。我们投一家公司叫框架传媒,团队非常好,我们喜欢投希望进行大量改造的,我们进去的时候,这家公司100多个员工,大概三千多万人民币营业额,公司当时是亏钱的,一个是LCD,一个是做电梯广告,我们进去以后含能收购原有股权,三个人进董事会,基本是最大的股东,我们的合伙人谭志做公司的董事长,谭志又做过微软的第二号人物,也学过一些经验,后面又做过TOM,收购40多家传媒的时候,他负责整合的,我们的方式是给公司做一个基础,提供一个价值,所以,这是我们进去的时候,公司是赔钱的,进去以后,谭志发现时间越加为越多,我们就变成50%变成全职的公司CEO。我们公司当时的框架在每个地方都是第三名,多个城市加起来还比别人大一些,我们把第一、第二全收了,在一线城市从10%的市场占有率在框架占中国90%的市场占有率。 很多的公司是老板100%控制股权,因为是广告业,第一件事是把所有股东的股权都拿起来,剥了17%给管理团队,我们的理念很简单,这帮人不卖命我们就不会成功,我要把一个饼做大,我宁愿拥有中国石油1%的股权,我绝对不会拥有100%的加油站,这就是我的思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股票继续稀释,但是没有关系。在很快的时间里,我们整合整个团队,大家齐心协力,以前的敌人变成了朋友。在第二年以1.8亿美金卖给分众传媒,一进去把LCD卖给江南春,公司马上从亏钱变成赚钱,当时LCD是亏钱的,第一名是江南春,第二名是虞锋,第三名很难赢。进去以后又体现很多价值,当时我们可以卖得很贵,卖给江南春以后,金融做多了以后,他买我们花的市盈率比较低,他的股票一直在涨,从买我们的时候是24块钱涨到现在的60块美金,公司从500多万美金的市值变成大概有4亿美金的市值,我们又有股东的价值,公司没有被稀释,原有的投资者和创业者保持相对大的股权,稀释完员工股权以后。从500多万变成了4亿多美金,这也是一个奇迹,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在整个过程当中是齐心协力的。最后大家都双赢,我们也很高兴,江南春也很高兴,因为他股票也涨了,以前的创始员工也很高兴,做一个非常小的公司价值不大,只有整合起来价值才会变大。以前100万,但是整合100万30倍,那是一笔不小的钱,资金对于整个公司成长来讲非常举足轻重,不要单独觉得公司一点小钱没有事,能拿到资金冲上去的时候,钱就会变大。 以前做旅游业有上千家公司做各种各样的模式,第一可以做各种融资,第二执行力比较好。他们执行力非常好,市场非常好,后面就很难追上,资金在企业迅速发展的时候,它起到一个非常大的杠杆作用。我碰到很好的公司已经在赚钱了,我为什么要去融资?稀释掉自己不控制,别人还要听VC的话,我就碰到这样的案子,到最后,一两年以后觉得融资就好了,很好的机会就失掉了,这个时候风险投资会增加很多价值利润。我赞同大家一起合作,钱比较多一些,但实际上烂的公司,VC也不太会投,好公司有很多人追,但是好公司还是不赚钱的。所以自己公司在行业当中一定有非常明确的赢利模式,要跟VC讲清楚,否则讲得稀里糊涂,别人跟你都没有兴趣了,时间一长,别人就想是不是这个市场有问题?这个消息传得非常快。 在投资领域的过热现象有些地方已经过热,但是整体来讲中国的风险投资还是属于初级阶段,中国的市场还是初级阶段,作为市场来讲,整体的增长率非常之快,两年之后的发展预算。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下面有什么问题要提问,

  提问: 我们是非常好的公司,可是我对VC有点失望。我不做广告,我们是做服务的公司。大概一年之前,在总部基地碰到过嘉富城一个融资的项目,当时我很想融资,那个公司是新开的,当时非常小,非常不起眼,我们投资十多万开始做,半年的时候赚了100万块钱,但是很需要资金,那时候只缺二、三百万就可以。那时候,我看大家都要融资,一千万才有兴趣,后来我就很落寞的走了。现在公司快两年了,一千多万的价值,未来可能会非常好,可能现在我缺钱也不多,也就二、三百万就够了。 从我心里来讲,VC的胃口特别大,但是我做很多年的管理,缺的钱可能很少,我们可能是需要足够的资金,不需要一下子有很多的钱,这样情况会不会有VC感兴趣?

  陈宏(汉能集团董事长) 作为风险投资公司来讲,最大的成本是人的成本,一个公司一般7—10个人左右。他要看那么多案子,手里有上亿美金,投太多投砸了怎么办?一个人投几个案子,管几个案子,花时间,弄了三、四个案子就够忙了,如果我有2亿美金的基金,有5个合伙人,一个人要投出四千万美金。四千万美金几年要投完,如果这么大的资金都投一两百万人民币,我没有办法睡觉,没有办法活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根据自己基金量的大小,投自己领域的区别,当然VC也会碰到非常好的案例,虽然小但是非常有前景,非常打动,也可以早期投一点,然后再把钱跟进去。我觉得你的项目比较适合天使投资人的方式,找天使投资人把你的公司做大,等哪一天公司需要上千万美金的时候回来再找这些人。天使投资人几个朋友,找的很多投资公司,案子很小可能没有办法投,基金的规模不太一样。有的人喜欢做几十亿美金的投资,我觉得你找人可能没有找对。

  提问: 我一看大家对我没兴趣我就不找了。谢谢!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中国市场状况有很独特的现象,需要融资的企业很多,有钱没有时间。VC也需要投资很多的公司,但是因为资金、规模的关系,总有那么多公司怎么办?中国有另外一个服务体系叫财务顾问,有一些财务顾问可以做一些协助,补足VC本身时间的不充沛,可以比较花时间找谁,把你的盈余模式、利益点,了解更清楚,也让你了解VC的期望值是什么样,VC当红娘的角色。不只是商业的财务顾问,政府、科技园区应该扮演一些角色,他们的触角跟VC的触角,他们比较了解VC的想法,VC比较难见到面可以找中介机构找他们的服务,甚至律师、会计师也可以做一些服务。

  提问: VC对种子期是什么态度?

  潘晓峰(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 VC概念跨了几个阶段,陈总也讲了,如果你找一个收购基金后期的成长基金做种子应该是不太现实,这里有两种:天使投资基金,做早期的投资基金,我们会有这样的分配,至少从意愿上来看会投一些种子期的基金,但是比例会相当的少,除非是特别优秀的,特别能打动我们,而且在早期阶段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可以承受。 前面也讲到,我作为整个基金来说,从投资的节奏和投资的领域都有一个把控,早期比较限制,我们有两个中间短,我们目前在这一阶段做了两个公司,出来之前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我们是比较灵活的形式进去,不到100万美金,经过6-9个月,现在反馈非常好,我们就接着做二期。 另外是做无线互联网方面,当时也做了一些判断,团队是由兴趣爱好集合在一起的一帮人,没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很难走到一起。当他们很难走到一起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企业很难把控。当时提供很少的一笔钱,有几百万人民币,把团队真正集合在一起,发现他们集合在一起工作之后,产品的定向和推出的进度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我们很快给它做了早期的融资。

  提问: 我是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做中央空调净化的,请您预测一下VC未来投资的方向行业。 第二个问题,怎样辨别假VC?

  赵军(德同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我们都在摸索,哪一个行业大家会比较看好,我觉得看好的行业挺多的。很多还会出乎意料,你等于让我做

天气预报,我自己也想知道。

  潘晓峰(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 我觉得VC相对来说是被动的角色,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团队会明确告诉他,我不会考虑你的投资。他每次问,你觉得我要满足哪些条件,你给我列个清单,我做到你就会投。我说,你这个思路错了,我能告诉你我就自己创业去了。这也是一样,投资领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领域资金的量有多少,在投资这个领域有没有这个专长,基金有没有这个专长。新基金、医疗都很懂,如果我们都是门外汉我也不会去投,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边走边看,创上就投叫创投。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怎么判断假VC?

  陈宏(汉能集团董事长): 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是风险投资,这个圈子非常小,有一个地方有目录,网站上可以看一看,打一个电话看一看,你认识哪一个VC,如果他不知道,可能很小,所以不要被VC把你公司的机密给看走了,以免是竞争者。关于方向来讲,赵军也讲,很难判断哪个地方是一定发生的,大家会去做这件事情,会创业。国家经济在发展的时候也看出一些门道来,在Internet,很多做VC的背景来讲都是从高科技出来的一些人,他喜欢投资自己所熟悉的企业。中国做高科技公司,从高科技来说,挑战挺大,服务业的机会比较大一些,很多中国的公司模仿美国的公司,有Google就有百度,有雅虎就有新浪,如果断定这个企业是好的,又是行业的第一名,美国又有相当好的盈利模式,作为风险投资下去机会会比较大一些,主要是执行力的问题。最近很多企业投在Internet来讲,随着中国基金越来越多,有些基金已经在投资别的领域,看看中国将来的发展,环保、新能源一定是发展方向,但是是不是有好的公司能做 起来,到底是哪几家公司是VC寻找的。 中国的问题是在全球上,第一个是贫富差别的问题。第二个是能源问题。在限制中国发展,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政策来进行调控;另外,在能源上要有高科技各方面的技术和产品的服务来节能,提高它的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还是非常快的国家,等到将来国家说不行,一定要指标,清理所有环境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有新的机会和措施盈利做环保的公司来展示,在以后做的时候可能会碰到对这个行业更专业的人,特别是投医疗的时候,很多的投资人对医疗的判断力非常强。

  江善颂(华登国际创业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时间关系,有一个讯息跟大家分享:资金不是问题,现在有相当多的资金。创业家跟风险投资家怎么样找到机会合作,是有一个鸿沟在。陈总也讲了,VC资金规模的关系,或者是时间的关系,创业家本身对VC也没有合作过,大家怎么样找到一个点来合作,这是一个蛮困难的事情。VC也在努力,怎么样跟好的创业家继续合作,创业家在找寻VC的过程也会遭遇很多的挫折感,觉得很难沟通的事情。不过我想,这也算是一个好的“头痛”,还是非常好的环境之下,很多的商业机会,很多的资金,很多的创业家产生的副作用。我想,还是请大家要继续努力,我想大家还是多找一些机会一起合作。

  主持人: 谢谢各位!除了对江总表示感谢之外,最重要的是对他表示我的敬佩,在没有任何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准时的结束。

  第二专场—VC眼中的合作企业 中国与外国比较

  主持人: 本场主席是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陈镇洪先生,本场三位嘉宾分别是: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晨先生;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计越先生;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金建先生。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大家好!我简单介绍一下,去韩国一个星期,在韩国做了比较大的并购,在韩国来说,在VC来说,半导体DMB公司1.7亿美金,在韩国来说在半导体并购来说是最大的案子。反应在韩国亚洲区来说,很多公司市场不接受的,如果我们作为VC来说、作为国际的VC来说,我们是把VC改写,特别是是在韩国、台湾、日本以前比较封闭的市场上,很多不接受的公司。这些公司本来是在韩国的市场上市,他们拿了批文不上市去卖,对于饱受的行韩国人来说是很大的改善。作为一个国际VC来说,以前日本投公司投了很多很差的案子,特别是是2001-2003年。我觉得机会是有的,怎么把历史改写。简单来说今年投的不多,我们是小的投资者,今年投了七个案子。过去一年,以前是1/3在韩国,1/3在台湾,1/3在中国和香港。 从我们投资的方向来说,改了很多,我自己本身不懂,我不是一个工程师,只是在投资领域做了16年,今年收钱说得多,走过的路比较长一点。其他的完全是没有的,谈中国跟大家谈一样,基本上说是投科技,坦白说,我们投的方向半导体很久没有投了,所以走的方向跟其他人可能不一样。不过今天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走的路,跟国际的风险投资家怎么对接。 从德勤开始。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各位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见面。我是来自德勤中国的,负责中国业务的发展,同时也是合伙人,主要对中国地区的客户和市场的发展给予关注。 我简单介绍德勤中国在全世界四大里面排名第二,在全球12万人,在中国有5500万人,2005年年度的收入185亿美元在中国10个城市都设有分公司,德勤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北京是的分公司在东方广场西二号楼,德勤在10个城市里面最活跃的是上海、北京,两个主要的大城市。德勤中国主要的业务范围除了

审计之外,还有做企业融资、财务顾问、收购合并、晋职调查以及一些海外资信调查等等。我们的工作相当于企业的财务的保驾护航的红娘,刚才我听到一个企业家的管理者提出对VC很失望。他觉得接触后以后,感觉VC不是很理想的合作者。同时有的提问说,有假的李鬼冒充真的李逵,他们感觉VC行业有点迷盲,有点失望。原因在于你没有找到像德勤这样的合作者,没有财务顾问给你保驾护航,你直接找VC,VC能跟你对话吗?你不拿出财务报告出来,VC是不理你的。只有像德勤这样全球文明的机构给你保驾护航,哪一个VC不要你?都抢着要你。 昨天北京的新东方教育上市了,之前他也直接找过很多VC,都没有人理他,找到我们,全部的工作做完了,VC抢着来,后来他们不要了,再来也不要了。无锡尚德的太阳能电池上市了,尚德的老板施正荣现在是中国的首富。分众传媒到美国上市也发疯了,火得不得了。你们想想看,在中国2005年全年中国的企业在海外,特别是美国上市,我们占了40%以上,特别是美国上市,今年2006年到现在为止,一共有17家,我们做了15家,占的比较可想而知。其他的以前的携程网、网易都是我们做的,还有正在做的几家大的网络公司,还有新能源公司都在紧锣密鼓的在美国上市。VC最大的合作者就是我们给他支撑,我们给他做晋职调查、财务报告,他们觉得放心可靠才跟你谈,你们这个时候就有基础了。刚才我听到这个说法,我有一个建议,赶紧找一个像我们这样的财务顾问,我给你挑选一个合适你的VC。因为VC有很多总类,有很多不同的级别,不能很盲目,听到投资公司都涌上去,我们叫“中医调理”,把企业搞企业的,项目搞清楚了,价目搞清楚了,VC自然跟你紧密接触了。我们的职责就是保驾护航和牵线红娘。 你们有问题,我们会让你改,我刚才听到有VC说要给你一个答案,什么样的标准才敢投?现在我回答你这个问题,你必须按照我们的财务要求回答了,VC都敢投。谢谢各位!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大家好!我是来自红杉资本的计越,我们是早期成立的一家公司,过去一直在美国硅谷当地做投资,从过去的情况来看,美国科技领域的飞跃的龙头公司都是我们公司的,从早期的苹果电脑到后来随着软件兴起投资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雅虎、Google,随着游戏公司,我们投的EA,这些都是我们的项目。我们投资的公司在目前美国整个纳斯达克的市值在40%。中国的情况,有自己的本土市场可以体现出来,我们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寻找投资项目,我们基本上完全是国内本土的团队。我们以这种方式跟本土的创业者打交道会更加的容易一点,大家可以互相理解,在这个基础上,互相找到共同点,大家互相合作。谢谢大家!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现在比较兴的基金是03年进入国内,当时叫做数字媒体这样的领域和IT这方面的投资,专注于早期和中期的投资阶段。当时最早的基金做的不是很成功,在中国,特别是是亚洲专注还是很重要,不管是你在的行业还是你做的阶段,这个市场会比较大一点,相对于市场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团队综合海外和国内背景的,有很多问题上理解要专注于某一个具体的行业。为了投资在早期公司里面,我们公司的结构比较特殊,多数基金都来自与金融投资者比较大的保险基金、社保基金,我们的基金多数来自于比较大的公司,像美国的IBM、迪斯尼等,特别是在市场和管理的经验上,包括渠道方面都会比较弱一点,所以想通过这些大的公司作为我们的股东,在我们投入资金的同时他们能给公司带来市场和其他方面的帮助。这是当初的考虑。 从现在来看,我们在国内投的速度相对慢一点今年投了5万,一共投了10万左右的样子,基本情况还不错。谢谢!

  主持人: 我感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从以前国际VC跟中国VC是有交往,感觉可以一起投资合作的真得不多。很多在上海的VC本来有投,投了几年以后,在2005年的时候退出卖给国外的公司。因为重组的问题,他们又把公司刚刚有机会收成的时候卖掉,这些人投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多。从风险投资来说,这是不平等的。 从2006年来说,企业家是不是已经开始跟中国的人民币基金去谈,不跟我们VC这些去谈,我自己的感觉有些担心,从国际VC来说,从融资渠道来说,中国的企业家自己有没有感觉到这个压力?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有很多企业现在是不找人谈,找中国的VC谈。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在目前情况下,有点更像资本市场和融资过程有点像两个体系,要么让公司变成完全一个离岸的结构,所有的目标都是海外上市。另外,目标是针对将来国内的资本市场,任何一个国家来看,必然是本土的市场占主导,而不是说一个中国的公司将来上市目标要去美国,然后所有的公司经营情况要去教育海外的基金投资者,这样是没有必要的。不论从公司发展来说,也是没有好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是看得非常清楚。 目前在国内我们有很多的投资机会,一方面根据目前的情况决定,一方面这些公司有可能去海外上市,同时,我们也在做这些投资,将来的结果就是让他到国内A股上市。这方面的资金投资也开始进行尝试。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中国市场来说,随着这两年的发展,流通性会越来越好,从人数和闲置资金的量在国内上市应该是非常好的选择。整个金融体制对于外资在国内包括退出,包括投资还不是很完备。最近出台的关于国内创投的管理条例之类的,我们也希望不久的将来会针对外资创投的条例出台,能够把外资创投归纳一个结构,享有金融结构应该享有的优惠条件。这样国内会作为创投的选择途径。 我们可能是海外的资金,从退出的选择来说,我们选择最好的退出市场,没有人民币、美金币种的偏好,更多的追求回报的高低。政策体制跟经济环境阶段当中,现在为止还不存在国内VC和国外VC竞争的情况,国内VC走的更多的是偏,对晚期可能会有影响,这样公司在国内很难上市,他们资产的额度比较小,没有太多按照国内净资产可以算出来,国外资金还是他们比较偏好的,从美国市场来说,对于这样企业给出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对企业融资可能更有利。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从我们接触范围来看,很多中小企业接触的VC首先看两个标准: (1)最终目标是什么?我曾经在私下里跟个别同志交流过,也就是说,你的终点站是什么?刚才两位同志都讲到上市,只有上市,作为VC的退出机制是比较畅通的。 (2)商业模式是怎么确立的?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开发周期等等一系列的节点是怎么确定的,对于VC的选择是很重要。如果说,你们觉得自己选择范围可以更广泛,一般来说,接触海外的VC机会更多一些,因为海外的上市途径比现在国内单打一要多得多。除了美国,美国有三个市场,还有英国、欧洲、日本、加拿大、香港等等,选择的范围比较多。 第二个激励机制、内部的管理体制等等,都随着国际的惯例比较规范。你要选择创投的基金或者VC,一般来说海外比较受欢迎,当然本地也在崛起,但是它受国内某些政策方面的限制,或者是国内的退出机制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等等,对你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未来当然是大家都看好,但是现在来看,我的建议是选择海外的VC机会更多一些,谢谢!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从VC来说,从韩国、台湾、日本来说、VC集团来说,应该选择美国,美国是很特别的国家。台湾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有多少?这些公司很小,可以去美国上市。因为台湾以前资本市场跟中国一样,他们的PE很高,这个市场从封闭的市场改到开放的市场。台湾IPO上市退出的并购的很少,韩国是全球退出的最流通的市场,每一个月基本上翻一番。香港的创业只有30%是最低的,韩国最高70%多,台湾以前是最高的,现在变成韩国,日本还是一样。 中国有一天,要明白人民币走的方向,要明白资本市场走的方向,主流不在这块。从十几年我在这个领域,从B股到H股,我们走过的路,我不是反对德勤和其他VC的说法,我们走过的路,很多企业家走三四年跑到澳大利亚,很多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去的,很多上市公司去澳大利亚,你们很多人听过吗?这些企业怎么样?走去澳大利亚,这么多年很多公司都倒了。有些啤酒公司去加拿大,有的去英国,有的去美国,什么都走过,新加坡也去过。坦白说,中国今天跟十几年前不一样,我们自己选择的时候,最终是你们的决定。你们的公司是哪一个市场是明白的企业最重要。我从来不说推哪个企业去美国上市,这是你们自己选择的。你要明白,美国的资本市场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一样,做美国上市和做香港上市基本上买家不一样,买得跟美国不一样。我们去美国上市,香港最大的公司康柏比这个公司还大,整个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去美国在香港上市还是亚洲市场上市评价是不一样的。我感觉从VC的角度来说,你们对中介人的感觉什么样?从企业家来说,你们跟VC找投资,你们觉得审计以外,找德勤也好,找其他也好,另外律师事务所、中介,有的说有中介人最好,有的人说有中介人不好,人们都抬高几倍再谈。有中间人我们都不谈,从VC的角度来说,怎么看中国,中国有很多中介人起来了,有大的有小的,有大的同行,有中小型的刚刚起来,有几个人的,你们怎么看他们提供的服务?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我觉得中介过程也是随着发展,是一个必然出现的过程。有各种领域,相对有些比较早期的领域,我们把中介人某种现象像天使投资人的阶段,觉得早期不错,个人放点钱,然后再找机构投资者,然后再进行合作。可能在这方面很有了解,对某一个细分市场很有了解,因为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这方面,我觉得很有价值。他提供经验,然后提供项目的介绍,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一块,针对比较成熟的企业,很多在传统产业,这些公司不一定在北京、上海,可能在国内的二级、三级城市,可能在内蒙古、山西,分布在中国非常广。这种项目要靠像我们这些,把每一个触点都跑到有不太现实。这种网络效应,中介机构从项目来源做了很多帮助。 另外,从项目本身来说,也是做了前期的筛选工作。比如说德勤也会对公司从财务各方面做深入的了解。从他们的判断,这种公司是否有可能拿到风险基金的资金。肯定是公司有可能,才愿意付出时间,才收到钱。没有盈利的情况,可能德勤不会去看。 这种公司,通过他们的判断、介绍,每天我们收到很多商业计划书,一般通过中介机构过来的项目的质量,目前来说,品质相对好一些。我们也是非常乐意跟这些中介机构一起合作开拓出好的项目。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中介存在,不是VC说的事。更多是从企业角度来说,是不是需要把业务外包给别人,有这个精力或者自己有这个技能做这个事情,觉得你不拿手,更多的愿意专注于业务上面,更多的外包给这个企业。主要是看公司的阶段,看中介是什么样的机构,如果是太早期的公司找中介机构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太多数据支撑,个人也没有太多钱支撑中介的费用。更多的要求股权,投资额度到多少,这样的条件,VC看了不太高兴,或者不太满意,他觉得中介环节拿到太多的利润。 如果是晚期的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这样的外包业务,我觉得不妨是一个好办法。而且找中介的时候,也看中介的种类,有的中介签完以后就带你去看VC,完全是中介人的角度。还有的中介机构了解企业的需求,做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包括自己会投一些钱在里面,这样对企业会比较有利。 作为企业家,要把握一个尺度,对公司的价值和融资的额度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你是对公司最了解的人,你知道公司的价值是什么样的,不要被中介所左右。我们公司的老总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级数,可能呈一个平方,这样的情况下,反而浪费了自己被投资的机会。一般VC见过你一两次,价格太高的话,他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你的身上。VC的人力比较有限,这是一个局限性。这是我对中介的一些简单看法。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我感觉你们资本是一条龙服务,从很多集团服务来说,你们怎么看中介?我作为局外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有些跟你们合作,有些跟你们有点竞争?你们跟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我们本身也是中介,我们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可以担当的工作范围相当广泛,从企业最初,哪怕是新成立的,我们都可以帮你在开帐,设置财务系统管理,财务总监的寻找,因为我们公司都是提供财务总监的主要来源,以及企业将来的策划,企业财务的一些数据要求,都会根据企业的发展提供咨询。 我们在做工作当中,本身也需要其他中介的配合。所谓其他中介,包括像律师、评估师、咨询公司,咨询公司跟企业的创立者有很密切的关系,或者他们曾经是同学,或者是工作伙伴等等,他们在中间起到什么作用?是个互相联系的桥梁作用。有时候我们提出一些要求,这些企业的老总并不接受,不认为我们这些要求是对他有用的。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其他的中介来说服他,必须这么做,财务要求怎么样,会计制度是这样,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做。这样的情况下,多一些说服力,起到一个协调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一分为二、正反两面,中介太多,也可能给企业本身制造一些障碍,老大多了会翻船,特别是VC的接触当中,我们曾经有很多案例,VC的挑选和VC的谈判过程当中,中介是尽量少说话,因为决定权在VC和企业本身。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需要中介提供一些服务,比如我们做财务调查,需要把晋职调查报告或者审计调查报告拿出来,每股净资产、净利润多少,或者盈利预测由我们做出来。这里面有两者的取舍,如果你什么都不懂,真是搞事业型的,就是搞产品开发,是需要有财务顾问来帮你,像谈判也需要中介机构来协调。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平衡点,只要达到这个平衡点,都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VC也需要中介作为平衡点,有时候谈僵了也有可能,获取中介可以起到协调作用。有些企业互相沟通比较少,同类竞争或者是商业各方面的合作伙伴有许多要得到的信息,作为VC来说,工作力量和人力资源有限,如果其他的中介能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协助,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所以我们和VC的配合一向都比较好,就是这个道理。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我们希望中介把一个事情客观的表现出来,而不是反过来,把一个客观的事情包装了,然后变成了一个虚假的东西再推荐给投资者。一个创业者找到我们做这个事情,过了两个星期,找了一个财务顾问,又找到我们从创业者比较真实的事情说得更加宏观巨大,公司估价也翻了5倍。这种中介我们不太愿意合作,他是有意识的误导投资者。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我是投行出身,联想每个人都懂,联想从香港上市,95年上市,97年出问题,汇丰银行是它的财务顾问,2001年很多机构去美国融资,跟IBM谈判,谁是财务顾问?高盛。不是说企业把中介人放弃,有些东西他做不了,他就找了到美国大资本市场找到了高盛。 我自己经验来说,第一轮、第二轮是看这个企业队伍有没有这个能力、时间、经验跟投资人谈?到了第三轮、第四轮以后,很多是再融资?还是融资跟并购一起做?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用财务顾问,什么时候不用财务顾问?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按 从我们投的企业本身来说,专门投早期的VC,我们自己也是财务顾问型的角色,我们做的事情跟中介机构有点类似,包括帮助企业在海外的陆演、企业的重组等等都是由我们内部来完成。 适当的阶段,比如说需要一个并购的策略,或者是一些更大的上市前的募资的阶段,我们会邀请同行,或者像德勤这样的机构,而不是简单的财务顾问的角色,更多的有同路的或者同行方面的,在并购方面比较有经验,以及有很多企业方面的经验,比较有信任度的中介。具体使用的时候,还是由企业家自己决定。我们觉得对企业内部来说,大家和谐程度很关键,我们不想把这个事情强加于企业,我们还是推荐,他们来选择。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从早期到中期到第三轮,你们感觉对企业是支持还是花时间调查?灵图他们在融资,对企业家来说,你们是怎么帮助企业从起初到后期,最初有没有找财务顾问?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投企业还是比较幸运,这个企业自身成长都不错。从业务来讲,VC很难帮助企业,成长还是有其本身决定。VC能够做的事情,是战略上资源的引入,投资的引入也好,包括海外国际化合作伙伴的引入,这是国内公司比较缺乏的一个点。 财务角度,重新开始要求企业进行财务上的规范化处理,开始的时候因为公司阶段比较早,找的是国内的一些财务、审计师事务所。前段时间也跟德勤在谈,到了一定的阶段,还是需要有国际化经验的公司来做。 从我们角度来说,更多的是协调者,协调企业家,跟灵图都过三年多的过程,我们对企业家做事的性格、风格都有很好的了解,对大公司的处理方式也有比较多的了解,更多的是协调的作用,更多的决定权还是交给企业自己来决定。这是比较好的方式。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从我们来说,没有办法一概而论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目前为止,从去年年底开始投资大概投了几个项目,有的属于公司非常早期阶段,一个完全创新的公司,开始初期;也有一些在传统行业,公司是第一轮融资,但是已经是比较大的规模,有可能做IPO或者直接上市。从情况来看,还是看公司自己的需求,比如后续融资情况怎么样,有些后续融资还会在后一轮融资中做主导投资者,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取更多的由我们主导,寻找所谓的合作投资者的时候,资本上主导性强一点。公司有一定的规模,有可能公司的CEO更加注重于某一个产业,比如说我们投资某一个垂直领域的,对金融一点概念都没有,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教育创业者,什么是金融市场,融资是什么概念。我想对这种创业者和这种团队来讲,后续融资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一个经理人也不可能帮他做全程的方案,我们很多是做这方面大的策略方面的建议,然后这种公司可能需要财务顾问一起配合,对将来大的战略投资者进入可能会有这方面的需求。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从早期做中介人,到财务顾问,IPO说了很多,在海外、香港、新加坡、IPO、反收购也好,给企业家多分享一下。比如有一两千万美金,公司已经不亏了,去上市可能早一点,投资人投了五年、七年想退出,希望找一个财务顾问还是会计师事务所里面的财务顾问?先跟VC谈一下,我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已经是朋友了。有哪几家是可以选择的,给大家听一下,之后我们检讨一下,哪些是我们可以多谈一些,有哪一些对中国比较了解,在中国没有办事处,他们提供的服务跟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从市场来说,我们做早期接触到比较多的公司,像汉能等几家公司,还是比较多的同行,有相关的财务背景。真要并购或者退出的话,德勤等很多的同行可能是企业比较好的选择。找一个中介机构也不是很难,主要看他以前做过什么样的案子,有没有做过和你的规模类似的案子。如果有,是最好的,他会有这方面的了解。或者帮你卖掉或者帮你融到资。 中国做事情,跟国外不一样,有一些难度。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对于每个公司,将来一定要找财务顾问,我们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这些公司资本有点顺其自然,到了一定阶段,有咨询顾问找公司,帮我们判断做融资是否需要财务顾问,而不是之前就找财务顾问帮公司做融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投资者的职能也是为公司做下一步融资的指导和规划,也是责任之一。我们自己也给公司很多的意见,在过程中,大部分有点像顺其自然的过程。很多咨询顾问把项目推荐给我们,并没有出现我们的项目再反过来,目前不是很多。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从我们经验判断当中,VC在工作中间,一般对财务报告,特别是数据的真实性有确切的要求。我们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可能代表VC,作为VC聘请我们,对来收购或者投资的企业进行晋职调查,我们的签约方是VC,必须向他报告这个企业财务如何。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企业聘请我,我是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或者咨询、调查。作为企业的财务顾问要和将来的VC投资者进行谈判,我代表企业这一角色和VC进行交流谈判。我们有时候也看哪一方聘请我,有时候同一个机构做两种决策,从利益冲突来说,同一个案子不能同时担任两方。如果企业请我,我就不能作为VC的财务或者咨询的调查者。反过来,VC聘请我,我就不能做企业的财务顾问。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VC在上市之前特别迫切需要对企业财务情况调查。当然,有些早期的开发过程当中,VC在接触过程当中,跟我们讨论一些问题。我们都是长期合作者,关系比较好,我们也会对这个企业发表一些意见,提供给VC参考。我们的角度就是两边都可以合作,关键看企业本身的需求和VC的需求。有时候VC认为不需要找财务机构做调查,自己能够判断,自己能做晋职调查也有,不需要我们。反过来,企业也有专门的团队能够完成这个工作,也不一定非要找我们。这里面要看实际情况。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美国的VC要求比较高,从成本来说,有些投资人,一个投资人也好,两个投资人也好,跟企业是统一的,共用一个律师。一个律师代表企业,一个律师代表投资人,从成本最终来说,费用很多是企业融资以后,两百万也好,三百万美金也好,从这里面扣出去的。从成本角度来说,比较贵。有些投资人跟企业家因为小就共用一个律师。在座的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提问: 第二场主题是在21世纪众多的企业在融资的时候面临很多的不足或者是问题,四位能不能从不同的阶段,普遍性的中国的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各位遇到的一些特殊的问题,给我们做一下这方面的讨论。谢谢!

  金建(德勤中国合伙人 中国业务发展执行总监): 对于投资人眼中不同的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比较,我们也有了解,因为长期合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在美国上市的无锡尚德新能源企业,在美国市场引起轰动的。施老板一下子成了全国首富,这个企业本来是国内的,而且这个企业规模很小,原来是在另外一个企业跳槽过来的,所以说,他本身是本土化的一个企业,最早的底子很差。但是,就是因为他带了一批团队,这批团队都是做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有一定的经验。所以,他们在市场上做了在同类企业当中最大的特色是管理团队凝聚力比较强。 上一场也有VC讲到,他们那很低的工资,都是靠股权激励的,最早没有很好的待遇。最大的比较,我认为是激励机制,投资者眼中最好的、最吸引他的就是激励机制把企业促成上去。因为你要靠他投资一笔钱进去,工资奖金都发完了,投资者是最怕的。他希望的管理团队是一种奋斗型的,能够长远考虑的。所以说,我们在介入无锡尚德团队就很注重这一条,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包装上市,能够促成他尽快完成投资转向过程。 一旦上市以后,就不同了,国外的体制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严格要求的,原来是节省的成本,现在我们要求他增加了。原来很多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费用增加了。比如说风险,美国有法案要求每年必须提供内部控制的报告,由首席执行官CEO、CFO签字,一旦有假的要负刑事责任。为了拓展投资,原材料都是海外进来的,大进大出,只是在里面加工。为了保证市场的成熟度,必须考虑怎么收购在国内已经有的上下游企业,解决他原材料、配套问题。这个问题大了,需要并购。这是国际规则要求你必须走大的投入,所以比较不同的话,最大的不同,该花的钱一旦上市必须要花,一分都少不了。在上市之前,可以节衣缩食可以省。但是到了国际上必须按照国际的要求,各位要在国际上市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资金需要是非常大的。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融资本身需要注意什么东西?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假如你为融资去融资,建议你不要找我们。建议你要为上市去做一个企业,我建议你不要做企业。任何融资都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但不是企业的目的。企业的目的还是企业的创业者是否有这个兴趣,这些都是伴随你路上的一些过程,我们是黑夜中跟你走这段路的伙伴而已。融资是你真正的兴趣所在,你就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一点,不要说找到我们,午夜20分钟都是讲宏观,根本没讲事情。对于创业者来讲,可以忽悠投资者,每天跟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打交道,但是不要忽悠自己,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是否在艰苦的环境下把这件事情做成,是否有这个恒心去做事情。如果有种想法,就把你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做一些和你个人背景相结合的有把握的事情。融资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钱的情况下,怎么支撑下去。

  提问: 我以前对VC是抱着控制的心理,假如你们把资金投入到我的公司事业来,会不会对我以后指手划脚的做一些干涉。比如说我在公司一个人说了算,后来很多合作或觉得要搞多元化等等,这些思想都没有影响我。假如你们进入了,你们跟我说朝这发展,我这个企业还能做大吗?还能朝着我的想法发展吗?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您作为老总要接受一点,您想的不一定是对的。您可以比我们了解的更多,但是在资本市场这块您不一定是个专家。从融资角度来讲,你确实要做好稀释一部分股权,稀释一部分股权。如果你觉得成本太高,也可以选择自主发展。你是不是需要钱?没有必要为了融资这个概念。反过来,你的意见是对的,我们多数时候还是会支持您的。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投资跟融资有点像两个人结婚谈恋爱。大家能够看得上,大家能够走在一起。我建议创投跟投资者接触的时候,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在过程中,彼此产生很深刻的了解,看对方是否适合自己。投资结束之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时间要走在一起的。如果大家都包装的很好,进去之后,闹别扭也不舒服,要表露出真实的自己,大家都会觉得不舒服。合适了就谈,不合适就自己做。

  提问: 中国一些商业银行不断上市,他们有大量的资金,创投VC如何跟中国的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因为它的大量资金流可能会做出一些投资的项目,创投VC主要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刚才很多企业在谈到的问题是如何寻找VC,作为VC是如何寻找好的投资项目来影响它自己本身做出投资决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第三个问题,VC是如何来控制自己的财务风险?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跟商业银行的竞争,我觉得这两个资金的成本完全不同,对于一个银行来讲,一般利息5%,8%到顶了,对于我们来讲,这种项目我们不会投,我们不会为了年回报率5%、8%的项目进行投资。作为股份投资人,市场存在就有合理,在企业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以及要根据营业的情况需要投资。像中国移动为什么要上市,因为它需要股权,中国移动现金流这么好,但也不一定用银行贷款来解决问题,这东西是相互配合的。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钱是很多,但是企业拿不到钱,中关村去年办了中小企业贷款的计划,但发出去不到2%,企业根本没有条件拿到这个钱,搞企业贷款,实物可以抵押。VC投资企业标准,所有人都会说,你的行业,你的模式,很多地方都讲过就不详细展开了。 本身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多数金融机构差不多,我们在海外是基金制的公司,和别的金融机构差不多,如果对下面公司控制风险很难做到,我们对行业的判断或者对企业判断从早期控制,投进去以后钱已经在这个公司运作,没有规避这个市场存在的风险。我们对市场大的判断和对企业各自的判断,来获取比较高的回报。上面控制差不多,下面控制可能比较特别一点。

  提问: 在国内关于VC方面的报道,大部分情况是什么样的,一个企业融资以后开新闻发布会,一群媒体帮他们吹一吹。在你们心目当中,国外比较好的媒体,比如像福布斯。国内的媒体报道的差距在哪,你们希望看到的真实的报道是怎么样的?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假如一个公司融完资以后,干什么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很清楚。对于一个投资公司来说,你拿到钱应该脚踏实地做事情,尽可能让你的竞争对手拿到尽可能少的信息,而不是教育你的竞争对手,教育其他VC,多做两个竞争对手跟你竞争。我不知道开新闻发布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红杉资本进入中国早期的时候做过这样的宣传,我觉得开新闻发布会根本没有意义,上市以后开可能有用。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团队做了很多的教育,在早期的时候可能有一些目的性,为了宣传我们自己,后来对于新闻招待会,对于公司本身是没有好处的。除非你有比较特殊目的性的,比如快速消费者需要在市场对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但对于融资本身是否值得做一个事件发布,我觉得是值得怀疑的。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企业有没有必要做一个形象的宣传,我们投私募企业,我们不太愿意把信息公开,我们会公开给第三方,专门做调研的机构,但不会刻意做资金上的宣传。同时,和媒体的朋友说一下,你们不要太多挖掘这些信息,尽量把数字放进去,导致很多人会拿这些数字举例。

  提问: 对于VC来讲,希望它投资的企业像江南春或者是李彦宏,把它包装上市还是卖给江南春?

  徐晨(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副总裁) 我是金融投资者,从我的角度来说,哪个回报高做哪个。企业家当然有他的考虑。

  计越(红杉资本中国副总裁): 我觉得这两个事情作为创业的目的都不太喜欢,假如是找到我们说公司怎么卖,打算奔着上市去,一般原则不愿意投。在美国做的项目,思科创始人夫妻俩,他们做路由器的目的,为了上班时间在实验室可以通通话,然后找到我们。雅虎的时候,杨志远跟一个合伙人在说网上的目录,他觉得这样上网很方便。我们更喜欢这样的东西。这个团队自己有兴趣来做这个事情,这两个公司是很典型的,做这样的事情更不是为找投资,最后发现这两个公司是最成功的公司。往往为了融资的目的性,把功利性很强做一个企业,成本可能减少,以功利性为目的必然影响企业的文化,创业者心态,在将来做企业的艰苦过程当中是否艰苦,在公司很难的时候艰苦做你的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功利性、目的性做这个事情,最后反而不会成功。

  陈镇洪(集富亚洲董事总经理暨北亚主管): VC在金融,特别是银行体系之上有生存的空间。坦白来说,我在汇丰银行投资做,不是他们做得好不好,大通银行、花旗银行、瑞士银行等,很多的银行私募基金分出来,负责是三人银行管一个风险很大的企业,比如从投行跟私募投资人风险很大,存利很高,汇丰银行想追摩根斯坦利,商业银行之间的培训、背景,他们对管理风险的东西跟投行、私募投资是完全不一样,他们永远不成功的。很多、很多的私募公司是银行体系分出来,跟摩根斯坦利、高盛,他们对于市场的分工是不一样的。 作为企业家我们要不要管?非典型的炒了多少CEO,很多企业家不明白自己的缺点,特别是是公司面对很大的问题,每一个人面对过。三年前,企业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怎么面对很大的危机,从销售来说怎么卖东西,除了IT服务以外,企业怎么把公司带过最危险的时候是最难的。很多企业家跑去加拿大,很多是海归的,跑得最快的是他们,很多去了美国、加拿大,半年都不回来。最终来说,我们面对的风险跟他们不一样,这些企业家早一年就把它干掉了。 很多企业家没有明白,为什么有些企业去并购、上市?我做投行出生,坦白来说,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已经步入投行的人来说,第一,上市可以融资,融资以后CEO的队伍可以拿到因为企业是上市公司,不是他自己的,是一个公众公司。第二,上市的课可以抵押,中国跟香港的课可以抵押,可能抵押20%、30%的价钱。第三,公司以前是私人公司,很多老板做个人担保给商业银行,给很多的私募投资人、后期投资人,把物资担保、个人担保,几千万人民币,上市以后,所有担保都没有了。因为上市公司是不可以担保的,上市公司的老板不可能担保自己公司的资产。这几方面考虑情况再说,所以说,很多企业去上市把个人的财产跟公司的财产分开。一个公司不好了,自己还有一点钱。如果私人公司倒了,自己一分钱都没有。上市的目的,投行说了很多,真正上市的目的,并购如果是上市,很多退出问题,并购者的目的很明确,是现金,是股票把你买下来,最后创始人队伍可以退出,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也好,很多CEO退出了,他们的股票也可卖了。我自己的感觉,这是你们自己的决定,最终来说,你们决定你们希望走的路是什么。 所以说,很多企业家,卖了股市开始做VC,他们觉得太痛苦了,并购也好,上市也好,上市完了以后他们公司只能再做了。 今天,很感谢给我们很好的问题,另外感谢三位给我们很宝贵的分享。谢谢!

  主持人: 谢谢四位的真知灼见。在刚才的谈话当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我们今天可以了解VC,接触VC,但是千万不要算计VC,VC永远是做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